文言文閱讀理解2

文言文閱讀理解2

十五、【語文卷·2015屆山東省濰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J0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刑部尚書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諱傅鼐,字閣峰。先世居長白山,號富察氏。祖額色泰,從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驃騎將軍噶爾漢輔聖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揚聲,精騎射,讀書目數行下。年十六,選入右衛,侍世宗於雍邸。驂乘持蓋,不頃刻離。雍正元年,補兵部右侍郎。年羹堯以大逆誅,窮其黨,公謂廷臣曰:「元惡已誅,脅從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諸王大臣以公語,平反無算。岳興阿者,九門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時禮下於公,公不往。及隆敗,公為上言岳無罪。上疑公與隆有交,謫戍黑龍江。公聞命,負書一篋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嘗論準噶爾情形,上不以為然。用兵數年,所言驗;乃召公還,予侍郎銜,命往軍前參贊。未行,仍命入宮侍起居。上違和,醫藥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觀兵鄂爾多斯部落。中途,偵賊數萬,掠地西走。公即赴拜達理,請於大將軍馬爾塞曰:「賊送死,可唾手取也。鼐遠來,雖兵疲,猶能一戰。惟馬力稍竭,願大將軍給輕騎數千助鼐。事成,歸功將軍;事敗,鼐受其罪。」馬嘿然,再三雲不應。公憤激,自率所部出,與賊戰,大敗之,獲輜重、牛畜萬計。卒以馬病,不能窮追。事聞,天子大悅。賜孔雀翎,移佐平郡王軍謀,斬大將軍馬爾賽徇于軍。

會賊有求降意,而盈廷諸臣皆欲遣使議和罷兵,上問公,公叩頭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統羅密、學士阿克敦往。公聞命馳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見公,曰:「議不成,公不歸矣!」鄂托、宰桑者,華言十四路頭目也。公叱曰:「出嘉峪關而思歸者,庸奴也!某思歸,某不來矣。今日之議,事集,萬世和好;不集,三軍露骨,一言可決。」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約繕表,求公轉奏,並遣宰桑同來,獻橐駝、明珠等物。

果親王任事時,聲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發聲,聽未畢,輒迎拒曰:「王誤矣!」王不能堪。世宗責公曰:「汝知果親王何語而又誤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極,遷刑部尚書。以誤舉參領明山、失察家人兩事落職。入獄,病,刑部尚書孫公嘉淦奏請就醫私第,許之。薨於家。年六十二。   (選自(《小倉山房文集》,有刪節)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羹堯以大逆誅,窮其黨       窮:窮究,徹查

B.卒以馬病,不能窮追              病:生病

C.斬大將軍馬爾賽徇于軍           徇:示眾

D.事集,萬世和好                     集:成功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病:疲憊不堪

【思路點撥】文言文實詞,考查的內容多,範圍廣,用法靈活,有的因多音義而難以確定,有的古今意義容易混淆,有的因詞類活用而意義發生變化。學生考試出現的錯誤,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1.不明語境而誤解。  2.不知音節變化而誤解。 3.不會藉助熟語推斷而誤解。 4.不知詞義對舉而誤解。 考生在備考時注意解決問題,文言文實詞題還是較容易作對的。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倘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           德不厚而望國之治

C.請於大將軍馬爾塞                  不拘於時

D.諸酋相目以退                        不賂者以賂者喪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B.都是連詞,錶轉折,譯為「卻」;A.助詞,的/主謂間,取獨;C.介詞,向/相當於「被」;D.連詞,表承接/介詞,因

【思路點撥】所考查的虛詞均出自大綱規定的18個文言文虛詞。對照句出自教材或選文。對於前者可以此句中該詞的意義和用法代入前一句子,看看講的通還是講不通。對於後者,則需要先找到句子在原文的所在,看整個句子乃至一段的意思而定。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能表現傅鼐為人剛直的一項是

①倘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敗,公為上言岳無罪

③用兵數年,所言驗             ④公叩頭曰:「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憤激,自率所部出           ⑥輒迎拒曰:「王誤矣!」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A 解析:③表現的是他的遠見,④只是回答皇帝的問話,⑤表現的是他的勇敢

【思路點撥】這類題要求考生要對文章的內容要點做到整體上的把握,掌握事件及發生對象,反映的品質特徵,或者作品的思想主題。在這個基礎上,再結合排除篩選的解題方法,解答起來就容易多了。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年羹堯被誅殺後,傅鼐能從大局出發,勸說朝廷大臣對脅從的人不予治罪,使無數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軍情途中偶遇賊軍,在兵馬疲憊無援的情況下,仍大敗賊軍,獲得皇上的嘉獎。

C.果親王掌權時,群臣都對他唯唯諾諾,只有傅鼐剛正不阿,直言不諱,當面具體指出他的錯誤。

D.作者對傅鼐的舉薦有誤和失察家人的過失並不隱諱,對主人公生平的記敘客觀真實。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對原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解析:原文「輒迎拒曰:「王誤矣!」」,並沒有具體指出錯誤。

【思路點撥】這類題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此類題目選擇肢中設錯類型可分為信息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等。解題時考生應審准題干,依文索義,正確分析。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公聞命,負書一篋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5分)

(2)果親王任事時,聲咳所及,九卿唯唯。(5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1)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後,背著一箱子書徒步前往,率領家僮砍柴自己做飯。   (2)果親王掌權時,命令傳到的地方,大臣們都恭敬地聽從。

解析:(1)譯出大意給2分;「聞命」(接到命令)、「負」(背著)、「斧薪自炊」(斧:砍,砍柴自己做飯)三處,每處給1分。

(2)譯出大意給2分;「任事」(掌權)、「聲咳所及」(聲咳:原指聲音,這裡指命令)、「唯唯」(順從),每處給1分。

【思路點撥】翻譯句子是對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綜合考查,考生一定堅持「直譯為主」,因為高考的采分點往往是那些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別留意。在平時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要注意多積累文言辭彙知識,有了儲備,才有了實力,在做題時才可以加以貫通,還有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

文言文參考譯文:

富察公名諱傅鼐,字閣峰。祖先世代居住在長白山,號富察氏。祖父額色泰,跟從皇太極出兵,立有大功。有四個兒子,次子驃騎將軍噶爾漢輔佐康熙皇帝平定天下,生下富察公。

   傅鼐眉目俊朗,身材挺拔,聲音高亢,精於騎馬射箭,讀書一目數行。十六歲時,被選入右衛,在雍邸侍奉雍正。擔任護衛貼身跟隨,片刻不離。雍正元年,補任兵部右侍郎。年羹堯因為大逆之罪被誅殺,要窮究他的黨眾,傅鼐對朝廷大臣說:「首惡已被誅殺,被脅迫相從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侍奉皇上時間長久,能了解皇上的心思。倘若各位心裡知道某人有冤屈卻不說,這不是皇上的本意。」王公大臣因為傅鼐的話,使無數人得以平反昭雪。岳興阿是九門提督隆科多的兒子。隆科多被重用而掌握大權的時候,對傅鼐以禮相待,傅鼐不與之交往。等到隆科多敗落,傅鼐向皇上稟明岳興阿無罪。皇上懷疑傅鼐與隆科多有私交,貶謫他戍守黑龍江。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後,背著一箱子書徒步前往,率領家僮砍柴自己做飯。

   在這之前,傅鼐在皇上面前曾經談論準噶爾部的情況,皇上不以為然。用兵幾年後,傅鼐所說的都得到驗證,於是徵召傅鼐回來,授予他侍郎的官銜,讓他擔任軍前參贊。還未出發,命令他仍然入宮侍奉皇上起居。皇上生病,所有治療的事情都由他掌管。十二年春,皇上命令他到鄂爾多斯部落察看軍情。半路上,發現幾萬敵人,快速向西行進。傅鼐當即奔赴拜達理,向大將軍馬爾塞請求說:「敵人自尋死路,(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取得勝利。我遠道而來,雖然兵力疲憊,還能一戰。只是馬的力量稍顯衰退,希望大將軍能給我幾千騎兵助我出戰。事情成功,功勞歸於將軍;事情失敗,我領受罪責。」馬爾塞默不作聲,傅鼐再三請求,馬爾塞不答應。傅鼐憤怒而激動,親自率領自己的部隊出兵,與敵人作戰,大敗敵軍,繳獲作戰物資、牛畜數以萬計。最終因為馬力疲憊,不能連續追擊。皇上聽說之後,非常高興,賜給他孔雀翎,調任佐平郡王軍謀,斬殺大將軍馬爾賽在軍隊中示眾。恰逢敵人有求降的想法,滿朝的大臣都想派遣使者談判講和結束戰爭,皇上詢問傅鼐,傅鼐叩頭說:「這是國家的福氣。」皇上的心意於是確定下來。皇上就命令他和同都統羅密、學士阿克敦前往。

   傅鼐領命後快馬趕到策凌部落。策凌集合十四鄂托、十四宰桑一起接見傅鼐,說:「議和不成,你回不去!」鄂托、宰桑,是中國語言十四路的頭目之意。傅鼐叱責說:「走出嘉峪關又想回去的,是愚夫!我想著回去,我就不來了。今日議和之事,事情成功,萬世和好;不成功,三軍橫屍露骨。一句話就可決斷。」各族首領面面相覷而退去。第二天,策凌按照約定寫好奏章,請求傅鼐轉奏皇帝,並遣宰桑同來,獻上橐駝、明珠等物。

   果親王掌權時,對他的命令,大臣都恭敬地聽從。傅鼐在場的時候,果親王說話,傅鼐還未聽完,就迎面抗拒說:「你錯了!」果親王不能忍受,雍正帝責備他說:「你知道果親王說什麼就說他錯了?」傅鼐也不能回答。

   雍正帝駕崩,當今皇帝登基,傅鼐升任刑部尚書。因為錯誤推舉參領明山、疏於督察家人兩件事被免職。入獄,生病,刑部尚書孫嘉淦奏請皇上讓他回到家中求醫治病,皇上答應。死於家中。六十二歲。

十六、【語文卷·2015屆山東省日照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階段複習質量達標檢測(201410)】J0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1一14題。

孟嘗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嬰。田嬰者,齊威王少子而齊宣王庶弟也。   

初,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賤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嬰告其母曰:「勿舉也。」其母竊舉生之。及長,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田嬰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頓首,因曰:「君所以不舉五月子者,何故?」嬰曰:「五月子者,長與戶齊,將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嬰默然。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間問其父嬰曰:「子之子為何?」曰:「為孫。」「孫之孫為何?」曰:「為玄孫。」「玄孫之孫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齊,至今三王矣。齊不加廣而君私家富累萬金,門下不見一賢者。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今君後宮蹈綺縠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厭糟糠。今君又尚厚積余藏,欲以遺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損,文竊怪之。」於是嬰乃禮文,使主家待賓客。賓客日進,名聲聞於諸侯。諸侯皆使人請薛公田嬰以文為太子,嬰許之。嬰卒,謚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於薛,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在薛,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於齊,以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將入秦,賓客莫欲其行,諫,不聽。蘇代謂曰:「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木禺人曰:『天雨,子將敗矣。』土禺人曰:『我生於土,敗則歸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禺人所笑乎?」孟嘗君乃止。

孟嘗君過趙,趙平原君客之。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盂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齊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嘗君(入秦)。孟嘗君至,則以為齊相,任政。後齊湣王滅宋。益驕,欲去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於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湣王亡在莒,遂死焉。齊襄王立,而盂嘗君中立於諸侯,無所屬。齊襄王新立,畏孟嘗君,與連和,復親薛公。文卒,謚為孟嘗君。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絕嗣無後也。

   (節選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有刪改)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         生:養活

B.欲以遺所不知何人                 遺:遺留

C.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厭糟糠         厭:厭棄

D.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         語:交談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厭,通「饜」,吃飽;

【思路點撥】「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考生在複習時,應先理解文意,根據文意,再推斷實詞是否通假。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母因兄弟而見其子文于田嬰      因擊沛公於坐

B.齊湣王亡在莒,遂死焉           猶且從師而問焉

C.乃眇小丈夫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如有不得還                       縱一葦之所如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C ,副詞,「竟然」;A.介詞「通過,經由」/副詞,「趁機」B.兼詞,「在那裡」/代詞「他」「老師」 D.連詞,「如果」/動詞,「往,到」。

【思路點撥】這種比較用法是否相同的題,最簡單的方法是將你已知一詞的詞義帶入到另外一句話,如果合理,則相同,反之,則不同。當然,這必須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礎。

13.以下六句話編為四組,全部能表現孟嘗君賢能的一項是

①於是嬰乃禮文        ②賓客日進,名聲聞於諸侯

③孟嘗君將入秦        ④以為齊相,任政   

⑤乃如魏              ⑥與燕共伐破齊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 解析:③表現的是他分析問題不夠透徹;⑤是因為害怕才跑到魏國;⑥表現的是他與別的國家聯合起來攻打自己的祖國

【思路點撥】判斷語句是否表現了主人公某種才能,這種題的最佳做法是排除法。須排除的句子是:不是主人公本人所為,不是直接表現;不是所問的品格。

1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田嬰一開始很不喜歡孟嘗君田文這個賤妾之子,但由於自己也是庶出,同病相憐,後來還是對他委以重任,甚至將其立為太子。

B.孟嘗君因為田嬰雖然手握重權,卻奢侈專橫,只知為個人積累財富,不顧國家和百姓的利益,對他十分不滿,於是直言責備。 

C.齊湣王曾經派遣孟嘗君到秦國去,當孟嘗君回來後讓他當了齊國的宰相,掌管國家大事,可是在滅掉宋國後,齊王卻驕傲起來,一心想除掉孟嘗君。

D.孟嘗君與信陵君並列「戰國四公子」,是因為他倆都是才華出眾、心胸寬廣,對待士人尊重禮讓,對待百姓關愛同情,對待祖國忠貞不二。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對原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 解析:A田嬰後來重用田文是因為他的才能,與庶出沒有因果關係。B孟嘗君對田嬰是委婉進諫。D通過選文可以看到,孟嘗君屠殺趙國一縣,聯合其他國家攻打自己祖國。

【思路點撥】作答本類題,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處的理解。命題者經常將文中信息張冠李戴,故意譯錯,時空錯位等等。

15.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6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3分)

                                                                       

                                                                                                                                            

(2)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3分)

                                                                       

                                                                        

(3)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憂焉。必受命於戶,則可高其戶耳,誰能至者!」嬰曰:「子休矣。」

(5分)

                                                                      

                                                                        

(4)孟嘗君在薛,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舍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

 (5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1)秦王有像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唯恐不能殺盡,處罰人唯恐不能用盡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來反抗他。

(2)像沛公這樣勞苦功高,非但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想要誅殺有功勞的人,這是已經滅亡秦朝的後繼者。

(3)田文說:「如果命運是由上天授予的(或者「如果是從上天那裡接受的命運」),您還擔心什麼呢?如果命運是由門戶授予的(或者「如果是從門戶那裡接受的」),那麼只要加高門戶就罷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田嬰便斥責道:「你不要說了!」

(4)孟嘗君在薛邑,很多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了罪逃亡的人,都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也願捨棄家業給他們豐厚的待遇(或者「好好地對待他們」),因此使天下的賢士都傾心嚮往。

 解析:(1)「舉」「勝」譯為「盡」;「刑人」譯為「懲罰別人」;「如」譯為「好像」。

(2)「細說」指讒言。

(3)「必」「何憂」「高」「至」「休」(各1分)。「必」,如果;「何憂」,翻譯成「有什麼可擔心的」也可以;「戶」,不能翻譯成「窗戶」;「至」,不能翻譯成「到達」;「休」,翻譯成「算了」「停下」都可以,但不能翻譯成「休息」「退下」。

(4)「亡人有罪」,定後(1分);「舍業」「厚遇」「以故」(各1分),「傾」(1分),翻譯為「傾倒」「使……歸順」都可以。

【思路點撥】文言文翻譯堅持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作答時,將語句中的表地名、人名的詞語直接抄下來,將重點詞語組成適合語境的雙音節詞語,調整語序即可。

文言文參考譯文:

孟嘗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親是靖郭君田嬰。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

當初,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他的小妾生了個兒子叫文,田文在五月五日出生。田嬰告訴田文的母親說:「不要養活他。」可是田文的母親還是偷偷把他養活大了。等他長大後,他的母親便通過田文的兄弟把田文引見給田嬰。田嬰見了這個孩子憤怒地對他母親說:「我讓你扔了這個孩子,你竟敢讓他活了下來,這是為什麼?」田文叩頭大拜,接著問田嬰:「您不讓養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麼緣故?」田嬰回答說:「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到跟門戶一樣高時,會害父害母的。」田文說:「人的命運是由上天授予呢(人這一生是從上天那裡接受命運呢)?還是由門戶授予呢(還是從門戶那裡接受命運呢)?」田嬰沉默不語。田文說:「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如果是從上天那裡接受的命運),您還擔心什麼呢?如果是由門戶授予的(如果是從門戶那裡接受的),那麼只要加高門戶就罷了,誰還能長到那麼高呢!」田嬰便斥責道:「你不要說了!」

過了一些時候,田文趁空問他父親說:「兒子的兒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孫子。」田文接著問:「孫子的孫子叫什麼?」田嬰答道:「叫玄孫。」田文又問:「玄孫的孫叫什麼?」田嬰說:「我不知道了。」田文說:「您執掌大權擔任齊國宰相,到如今已經歷三代君王(威王、宣王、湣王)了,可是齊國的領土沒有增廣,您的私家卻積貯了萬金的財富,門下也看不到一位賢能之士。我聽說,將軍的門庭必出將軍,宰相的門庭必有宰相。現在您的姬妾可以隨意踐踏綾羅綢緞,而賢士卻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僕女奴有剩餘的飯食肉羹,而賢士卻連糠菜也吃不飽。現在您還喜歡(繼續)大量地囤積家財,想留給那些連稱呼都叫不上來的人(承上文「不能知」),卻忘記了國家利益一天天受到損害。我私下感覺很奇怪。」從此以後,田嬰開始禮待器重田文,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田嬰去世後,追謚靖郭君。田文果然在薛邑繼承了田嬰的爵位。這就是孟嘗君。

孟嘗君在薛邑,很多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了罪逃亡的人,都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也願捨棄家業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好好地對待他們),因此使天下的賢士都傾心嚮往。

秦昭王聽說孟嘗君賢能,就先派涇陽君到齊國作人質,來請求拜見孟嘗君。孟嘗君就準備去秦國,而賓客們都不想讓他去,規勸他,他不聽從。蘇代對他說:「今天早上我從外面來,見到一個木偶人與一個土偶人在一起談話。木偶人說:『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毀了。』土偶人說:『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坍毀,也歸回到泥土裡。若天真的下起雨來,水流沖著你跑,不知道你會被衝到什麼地方去。』當今的秦國,是個如虎似狼的國家,而您執意前往,如果一旦回不來,您恐怕會被土偶人嘲笑吧?」孟嘗君就作罷了。

孟嘗君經過趙國,趙國平原君以貴賓相待。趙國人聽說孟嘗君賢能,都出來圍觀想一睹風采,見了後便都嘲笑說:「原來以為孟嘗君是個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他,竟是個矮小的男人罷了。」孟嘗君聽了這些話,非常生氣。跟他一起的那些賓客侍從跳下車來,一陣亂砍,殺了幾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去。

齊湣王曾經派遣孟嘗君去秦國差點遇害而感到內心不安。當孟嘗君一回到齊國,齊王就讓他做齊國宰相,執掌國政。

後來,齊湣王滅掉了宋國,愈加驕傲起來,打算除掉孟嘗君。孟嘗君很恐懼,就跑到了魏國。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向西聯合了秦國、趙國,幫助燕國攻打戰敗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來就死在那裡。齊襄王即位,當時孟嘗君在諸侯國之間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哪個君王。齊襄王由於剛剛即位,畏懼孟嘗君,便與他和好,又與他親近起來。田文去世,謚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幾個兒子爭著繼承爵位,齊、魏兩國又聯合起來滅掉了薛邑。孟嘗君因此絕嗣再也沒有了後人。

十七、【語文卷·2015屆黑龍江省大慶鐵人中學高三10月月考(201410)】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孔道輔,字原魯,孔子四十五代孫也。道輔幼端重,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數與州將爭事。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為神,州將帥官屬往奠拜之。道輔徑前以笏擊蛇,碎其首,觀者初驚,後莫不嘆服。遷大理寺丞,主孔子祠事。孔氏故多放縱者,道輔一繩以法。

章獻太后臨朝,召為左正言。受命日,論奏樞密使曹利用竊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太后可其言,乃退。

奉使契丹,道除龍圖閣待制。契丹晏使者,優人以文宣王為戲,道輔艴然①徑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輔還坐,且令謝之。道輔正色曰:「中國與北朝通好,以禮文相接。今俳優之徒,慢侮先聖而不之禁,北朝之過也。道輔何謝!」既還,言者以為生事,且開爭端。仁宗問其故,對曰:「契丹比為黑水所破,勢甚蹙。平時漢使至契丹,輒為所侮,若不較,恐益慢中國。」帝然之。

明道二年,召為右諫議大夫。會郭皇后廢,道輔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當輕議絀廢。」帝使內侍諭道輔至中書,令宰相呂夷簡以皇后當廢狀告之。道輔語夷簡曰:「大臣之於帝後,猶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諫止,奈何順父出母乎?」夷簡曰:「廢后有漢、唐故事。」道輔復曰:「人臣當道君以堯、舜,豈得引漢、唐失德為法邪?」道輔性鯁挺,遇事彈劾無所避,出入風采肅然,及再執憲,權貴益忌之。

初,道輔僦②郭贄舊宅居之,有言於帝者曰:「道輔家近太廟,出入傳呼,非所以尊神明。」即詔道輔他徙。集賢校理張宗古上言:「國朝以,廟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謂不須避。」帝出宗古通判萊州。會受詔鞠馮士元獄,事連參知政事程琳。宰相張士遜雅惡琳,而疾道輔不附己,將逐之。察帝有不悅琳意,即謂道輔:「上顧程公厚,今為小人所誣,見上,為辨之。」道輔入對,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輔朋黨大臣,出知鄆州。時大寒上道,行至韋城,發病卒。

(節選自《宋史·孔道輔》)

【注】①艴然:生氣的樣子。②僦:租賃。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契丹晏使者           晏:宴請。

B.契丹比為黑水所破,勢甚蹙    蹙:緊迫。

C.帝然之             然:答應。

D.會受詔鞠馮士元獄       鞠:審訊。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然:認為……正確

【思路點撥】文言實詞推斷,首先,考生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弄懂課本中的文言文,這在考試中可以根據平時所學,對選項進行直接選擇;第二,要學會基本的推測方法,一般是語境分析和語法分析。語境分析,如本題,前文並不是向皇帝請求什麼,而是表明一種觀點,所以,顯然應是表示同意。而語法分析,一般是根據句子成分進行排除分析。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孔道輔性格耿直的一組是(3分)(   

①道輔徑前以笏擊蛇,碎其首  ②論奏樞密使曹利用竊弄威柄,宜早斥去  ③皇后天下之母,不當輕議絀廢   ④父母不和,可以諫止,奈何順父出母乎   ⑤出入風采肅然,及再執憲,權貴益忌之   ⑥國朝以,廟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謂不須避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A 解析:①表明他不迷信,⑤表明他風采及權貴們的心理,⑥張宗古的主張。

【思路點撥】作答本類型題,主要是讀懂原文後,用排除法最為簡便。在所給語句中造成干擾的是:他人行為評價、主人公其他品格特徵,將它們找出來即得答案。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孔道輔不畏神靈,執法不徇私舞弊。當蛇出現在真武殿的時候,全郡的人都認為是神靈,唯獨他毫不畏懼,將其打死;孔家後代不守禮法,他嚴格執法,不留情面。

B.孔道輔堅持國家立場,毫不動搖。契丹在接待孔道輔的時候,侮辱先王,孔道輔憤而離開,直到契丹主持招待的人道歉後才肯罷休,回國後向皇上解釋,得到皇上的認可。

C.孔道輔性格耿直,遭權貴忌恨。他遇到看不慣的事情就要彈劾,權貴因此很是忌恨他,借他居住的地方大做文章;張宗古極力為其辯護,也遭到了朝廷的貶謫。

D.孔道輔受人誤導,遭到朝廷處罰。張士遜明知皇帝要治罪於程琳,卻又假惺惺地讓孔道輔為其求情;皇帝認為孔道輔是朋黨大臣,將其貶出京城,最終他病發而死。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對原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B 解析:「契丹主持招待的人道歉後才肯罷休」理解錯誤,應該是契丹要求他為離席道歉。向皇帝解釋也是因為有人言事,認為是道輔生事端。

【思路點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要準確解釋文章字面意義。命題者在命題時,根據一詞多義現象,故意曲解文意,誤導考生。這需要考生從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以及具體語境,前後推斷,看一看是否矛盾。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大臣之於帝後,猶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諫止,奈何順父出母乎?(5分)

 

                                                                                         

(2)宰相張士遜雅惡琳,而疾道輔不附己,將逐之。(5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1)大臣對於皇帝和皇后,就如同子女侍奉父母一樣;父母關係不和,可以勸告使其和解,怎麼能夠順著父親讓母親離開家呢?

(2)宰相張士遜素就討厭程琳,也憎惡孔道輔不依附自己,想要把孔道輔驅逐出去。

 解析:(1)譯出大意給1分;「事」(侍奉)、「諫止」(勸諫、停止)、「順」(順從)、「出」(讓…離開)四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譯出大意給1分;「雅」(素、向來)、「惡」(討厭)、「疾」(痛恨)、「附」(依附)四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思路點撥】文言文翻譯,以直譯為主,做到最基本的「信」「達」。一句話中,一般只有個別詞語難以翻譯,我們可以根據語境,運用實詞推斷的一般方法,解釋詞語,連綴成語句,最後,代入到語境中檢查是否正確。

文言文參考譯文:

孔道輔字叫原魯,是孔子四十五代孫子。孔道輔自幼端莊大方,考中了進士,做了寧州軍事推官,多次和寧州的將軍爭議事情。有一條蛇從真武殿出,全郡的人都認為是神靈,寧州將軍率領屬官前往祭拜。孔道輔直接上前,用笏板擊蛇,打碎了蛇的腦袋,觀看的人起初驚訝,後沒有誰不感嘆佩服。調任大理寺丞,主持孔子祠的事情。孔家人以前大多不守禮法,孔道輔全都把他們繩之以法。章獻太后執政,召孔道輔做了左正言。他接受命令的那一天,上奏樞密使曹利用私下玩弄權術,應該儘早罷免,以使朝廷清明。太后答應了他的上奏,就罷免了曹利用。奉命出使契丹,上任途中授予龍圖閣待制。契丹宴請使者,戲子拿文宣王的事情演戲,孔道輔憤然退出。契丹讓主持歡迎的人邀請孔道輔回到座位上,但要孔道輔道歉。孔道輔嚴肅地說:「中原和契丹友好,用禮節相待。現在用這些戲子,怠慢侮辱先聖卻不加禁止,你們的過錯呀。我道什麼歉呢!」回朝以後,有人說孔道輔無事生非,並且使兩國產生爭端。宋仁宗詢問這件事的原因,孔道輔回答說:「契丹即將被黑水國攻破,形勢非常緊張。平時我們的使臣到了契丹,總是被他們欺侮,如果不計較,恐怕越發怠慢我朝。」皇帝認為是這樣。明道二年,徵召為右諫議大夫。恰逢要廢除郭皇后,孔道輔到垂拱殿稟奏:「皇后是天下人的母親,不應當輕言廢除。」皇帝讓內侍告訴孔道輔,讓他到中書省,讓宰相呂夷簡把皇后應當廢除的情況告訴孔道輔。孔道輔對呂夷簡說:「大臣對於皇帝和皇后,就如同子女侍奉父母一樣;父母關係不和,可以勸告使其和解,怎麼能夠順著父親讓母親離開家呢?」呂夷簡說:「廢除皇后有漢、唐的先例。」孔道輔又說:「人臣應當把君王比作堯、舜,怎麼能夠引用漢、唐失去德行作為準則呢?」孔道輔性格鯁直,遇到事情總是彈劾無所迴避,出入朝廷表情嚴肅,等到他再次執行法令,權貴越發忌恨他。當初,孔道輔租賃郭贄的舊宅子居住,有人對皇帝說:「孔道輔的家離太廟太近,進出傳喚,不是尊敬神明的辦法。」立即下詔讓孔道輔搬到其他地方。集賢校理張宗古上書說:「本朝以,太廟的牆下都有官方和私人的屋舍,我認為不一定搬離。」皇帝將張宗古調離京城,做了萊州的通判。恰逢孔道輔接受命令審訊馮士元的案件,事情牽扯到參知政事程琳。宰相張士遜素就討厭程琳,也憎惡孔道輔不依附自己,想要把孔道輔驅逐出去。他覺察到皇帝對程琳不滿意,就對孔道輔說:「皇上眷顧程公忠厚,今天被小人誣告,你如果見到皇上,就為他辯解。」孔道輔入朝對答,說程琳罪不重,不足嚴懲。皇帝果然大怒,認為孔道輔是朋黨大臣,調出京城,做了鄆州的知府。在赴鄆州時,正處天氣嚴寒,走到韋城,病發而死。

十八、【語文卷·2015屆湖北省部分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201411)】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原性

韓愈

性也者,與生俱生也;情也者,接於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其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上焉者之於五也,主於一而行於四;中焉者之於五也,一不少有焉,則少反焉,其於四也混;下焉者之於五也,反於一而悖於四。性之於情視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懼、曰愛、曰惡、曰欲。上焉者之於七也,動而處其中;中焉者之於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於七也,亡與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於性視其品。

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惡。揚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惡混。夫始善而進惡,與始惡而進善,與始也混而今也善惡,皆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魚之生也,其母視之,知其必以賄死。楊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聞其號也,知必滅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以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無災,其始匍匐也,則岐岐然、嶷嶷然。文王之在母也,母不憂;既生也,傅不勤;既學也,師不煩。人之性果惡乎?堯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習非不善也,而卒為奸。瞽瞍之舜,鯀之禹,習非不惡也,而卒為聖。人之性善惡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

曰:然則性之上下者,其終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學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則孔子謂不移也。

曰:今之言性者異於此,何也?曰:今之言者,雜佛老而言也。雜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不異!

(選自《韓昌黎文集》)

【注】①岐岐:形容聰穎早慧。②嶷嶷(nì):幼小聰慧的樣子。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焉者之於七也,動而處其中   中:中庸,適中

B.知其必以賄死                賄:貪賄,受賄

C.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          食:吃飯

D.而卒為奸                    卒:終於,最終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食,享祀,受祭

【思路點撥】推斷文言實詞可以運用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

10.以下句子編成四組,全都表明「性之上下不可移」的一組是(3分)

①情之於性視其品 ②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  ③后稷之生也,其母無災 ④文王之管蔡,習非不善也,而卒為奸 ⑤鯀之禹,習非不惡也,而卒為聖  ⑥下之性,畏威而寡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C級(表達運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①與論點無關;②孟子未區分人性的品級;③證明上品不可移;④證明下品不可移;⑤證明上品不可移;⑥減少罪過,但仍然沒有改變品級,仍然是下品。

【思路點撥】正確解答這類題,需仔細閱讀全文,比較準確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後,看題目要求的答題範圍是「局部內容」還是「整體內容」——如是前者,需要將選項跟原文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對照,以避免錯論;如是後者,則需要遺漏細節,因為細節對於答案的正確與否,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韓愈對「性」和「情」作出明確區分,認為「性」與生俱來,而「情」則是後天與外物作用的產物:「性」和「情」都可以劃分為上中下三個品級,它們又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B.韓愈認為人的情感表現為喜怒哀懼愛惡欲等七個方面,下品之人對每種情感的表現要麼過分,要麼缺失。

C.對於孔子的性善論,荀子的性惡論,揚子(雄)的性混論,韓愈都不認同,並提出質疑和批評。

D.韓愈認為性之上品、中品和下品都不能改變,這和孔子的觀點一致。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韓愈認為性之上品和下品不能改變,而中品可以通過後天教化,導向上品或下品。

【思路點撥】做這類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此類題目選擇肢中設錯類型可分為信息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等。解題時考生應審准題干,依文索義,正確分析。

12.將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其所以為性者五:曰仁、曰禮、曰信、曰義、曰智。(3分)

(2)皆舉其中而遺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3分)

(3)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3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人用來表現本性的有五個方面:它們是仁、禮、信、義、智。

   (2)都是提到中品卻遺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個方面卻失掉另外兩個方面。

   (3)因此上品之人可教導,下品之人可約束。

【解析】(1)「所以」,用來,1分;「曰」,是,叫,1分;句意對1分。

(2)「舉」,提到,1分;「遺」,遺漏,1分;句意對1分。

(3)「是故」,因此,1分;「制」,約束,1分,句意對1分。

【思路點撥】翻譯句子的具體方法是: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變單音詞為雙音詞,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辭彙替換古代辭彙。「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參考譯文】

人性,是與生俱來的;情感,是後天和外物接觸而產生的。人性的品級有三種,人用來表現本性的有五個方面;情感的品級有三種,人用來表現情感的有七種形態。有人問:為什麼這樣說呢?回答說:人性的品級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種。上品人性,就是純粹的善罷了;中品人性,可引導它變為上品或下品;下品人性,純粹的惡罷了。人用來表現本性的有五個方面:仁、禮、信、義、智。性為上品的人,以一德為主,兼通其它四德。性為中品的人,對某一德或是不足,或是有些違背,其它四德也混雜不純。性為下品的人,對一德完全違背,其它四德也不合。人性對於情感的影響要看品級。情感的品級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種,人用來表現情感的有七種形態:喜、怒、哀、懼、愛、惡、欲。上品的情感,對七種情感都能控制得恰當合適。中品的情感,對於七情有超出一般的情況,也有缺失的,但主觀意圖還是要適當合中的。下品的情感,要麼沒有要麼過度,都是直接率性而行。情感對於人性的影響也要看品級。

   孟子提出性善論,荀子提出性惡論,漢代揚雄提出性善惡相混論。那些認為人性最初善良後來變為邪惡的說法,和認為人性最初邪惡後來變為善良的說法,以及認為人性開始善惡混雜後來分辨出善良和邪惡的說法,都是提到中品卻遺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個方面卻失掉另外兩個方面。叔魚剛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看見他的面貌,就知道他將來必定因為受賄而死。楊食我出生的時候,叔向的母親聽見他的哭號,就知道一定會因為他而滅掉宗族。越椒出生時,子文很傷心,知道若敖氏的祖先不再享有祭祀。人的本性果真是善良的嗎?后稷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沒有遭遇災殃。后稷剛會爬行的時候,就表現出聰穎早慧的傾向。周文王在母親懷孕期間不曾讓母親擔憂;出生後,不讓王傅操勞;從師學習,不惹先生煩惱。人的本性果真是邪惡的嗎?堯的兒子丹朱,舜的兒子商均,文王的兒子管叔蔡叔,學習的環境不是不好,然而最終變成惡人。瞽瞍的兒子舜,鯀的兒子禹,學習的環境不是不壞,然而最終成為聖人。人的本性果真是善惡相混雜嗎?所以說這三個人談論人性,都是提到中品卻遺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個方面卻失掉另外兩個方面。

   有人說:這樣說來,那麼上品人性和下品人性,難道最終不能改變嗎?回答說:上品人性,從事學習就會越發聰明;下品人性,畏懼權威就會減少罪過。因此上品可教導,下品可約束。這兩種品級,就是孔子所說的不能改變。

   有人又問:當今社會人們談論人性和你的觀點不同,為什麼呢?回答說:今人的觀點,夾雜佛家、道家的觀點來談論;夾雜佛家、道家的觀點來談論,怎麼會沒有不同。

   註:譯文借鑒《韓愈集》的翻譯並參考相關資料作了若干修正。

13.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劃線部分斷句。(限6處,共3分)

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選自《孟子·公孫丑章句(上)》)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文言閱讀與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運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推惡惡之心/思與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是故諸侯

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

【思路點撥】對文言文斷句,最基本的在於對通篇文章的領會。所以,斷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讀幾遍,以便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感知,把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後逐步縮小範圍,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句,憑藉和語境(上下文)的關係,作出相應調整。切忌一邊看一邊點,這很可能產生誤讀、曲解。此外,斷句時,還應注意文章體裁、語言風格等。如需加標點,則標點的使用、書寫要規範。在平時學習時,應該加強誦讀訓練,增強語感。

【參考譯文】

把這種厭惡惡人的心情推廣開去,他就會想,如果同一個鄉下人站在一起,那人帽子戴得不正,就該生氣地離開他,就像會被他玷污似的。因此,諸侯即使有用動聽的言辭來請他的,他也不接受。

十九、【語文卷·2015屆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三第一次階段考試(201410)】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廖永忠,楚國公永安弟也。從永安迎太祖於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貴乎?」永忠曰:「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太祖嘉焉。

陳友諒犯龍江,忠大呼突陣,諸軍從其後,大敗之。從攻江州,州城守備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橋於船尾,以船乘風倒行,橋傅於城,遂克之。

從下南昌,戰鄱陽湖。永忠乘飛舸追且射,漢卒多死傷。明日,復與俞通海等以七舟載葦荻,乘風縱火,焚敵樓船數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戰,復旋繞而出,敵驚為神。又邀擊之涇江口,友諒死。還京,太祖以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賜之。從徐達取淮東,張士誠遣舟師薄海安,太祖令永忠還兵水寨御之,達遂克淮東諸郡。

尋充征南副將軍,帥舟師自海道會湯和,略定閩中諸郡。尋拜征南將軍,由海道取廣東。永忠先發書諭元左丞何真,曉譬利害,真即奉表請降。至廣州,擒海寇邵宗愚,數其殘暴斬之。永忠善撫綏,民懷其惠,為之立祠。明年九月還京師,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於龍江。

明年,以征西副將軍從湯和帥舟師伐蜀。蜀人設鐵鎖橋,橫據關口,舟不得進。永忠密遣數百人舁小舟逾山渡關,出其上流。度已至,帥精銳出墨葉渡,分兩軍攻其水陸寨。黎明,蜀人始覺。永忠會將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夾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與和分道進,期會於重慶。永忠帥舟師直搗重慶,次銅鑼峽。蜀主明升請降,永忠以和未至辭。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歸應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諭諸將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楊憲為相,永忠與相比。憲誅,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年五十三。

(選自《明史·廖永忠傳》,有刪節)

【注】①邀擊:攔擊,截擊。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張士誠遣舟師薄海安     薄:迫近       B.數其殘暴斬之     數:列舉

C.次銅鑼峽               次:停留       D.永忠與相比       比:匹敵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比:親近。

【思路點撥】推斷文言實詞可以運用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B. 

橋傅於城,遂克之

A. 

                        復與俞通海等以七舟載葦荻

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於龍江                  以征西副將軍從湯和帥舟師伐蜀

 

D. 

復旋繞而出

C. 

                           民懷其惠,為之立祠

故止封侯而不公                            及楊憲為相

【知識點】本題考查根據語境推敲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在,介詞。B.用,介詞/憑藉……身份,介詞。C.表修飾,連詞/錶轉折(一說並列),連詞。D.替、給,介詞/做,動詞。

【思路點撥】推斷文言虛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要有全局意識、全句意識。解題時,要藉助全文辨析虛詞,藉助語境(上下文)辨析虛詞、藉助有關註解辨析虛詞、藉助事理辨析虛詞、藉助題干推斷用法、藉助詞法句法解析虛詞。2.要「以熟代生」。如果能記熟課本中常見的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與之相應的要考得文言虛詞的用法就好辨析了,3. 要有句位感。一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4.分辯詞性,以詞性推斷用法,多作語法(詞性、句法)分析。5.結合語境,明辨語氣,辨明用法,要符合事理邏輯。大多數虛詞有多種用法,要確定其具體意義用法,必須結合具體的上下文,綜合運用文意理解與句法分析。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廖永忠是楚國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隨兄長在巢湖迎接明太祖;當時他年紀輕輕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勛,受到明太祖的稱讚。

B.廖永忠戰功卓著,曾經擊敗陳友諒,抵禦張士誠,擒殺了海盜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後,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見和嘉獎。

C.因為跟隨湯和平定淮東、閩中、廣東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職屢次升遷;每到一地,他都善於安撫百姓,深得百姓的愛戴。

D.太祖認為廖永忠指使一些讀書人窺測聖意,要求給自己封爵,所以對他不滿;後來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龍鳳圖案等罪被賜死。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A.廖永忠是因為年紀輕輕就有遠大的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稱讚,當時還沒有建立很大的功勛。B.廖永忠不是每次回到京都後,都受到明太祖的接見。C.廖永忠跟隨徐達平定淮東,中途被太祖召回抵禦張士誠,最終平定淮東的是徐達。

【思路點撥】做這類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此類題目選擇肢中設錯類型可分為信息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等。解題時考生應審准題干,依文索義,正確分析。

8. 斷句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限6處。(3分)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選自《孫子兵法 虛實篇》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文言閱讀與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運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思路點撥】這裡可根據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了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果是敘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與誰對話,講的什麼話。如是說理性文章,則要弄明白談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同現代漢語語法一樣,古文中的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代詞),謂語多是動詞,主語、謂語與賓語是句子的主幹,而謂語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謂語動詞,分析動詞與它前後詞語之間的關係,就能正確斷句。

9.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①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3分)

②永忠先發書諭元左丞何真,曉譬利害,真即奉表請降。(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能夠侍奉明主,掃除外患和內亂,在史書上留傳姓名,這是我的願望。

②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真,用利害關係開導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請求歸降。

解析:①3分。事:侍奉;1分。垂:流傳;1分。全句大意翻譯正確,1分。

②4分。諭:告知;1分。曉譬:開導;1分。奉:獻上,呈上。1分。全句大意翻譯正確,1分。

【思路點撥】翻譯句子的具體方法是: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變單音詞為雙音詞,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辭彙替換古代辭彙。「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2)從文章中找出能具體表現廖永忠「用兵有智謀」的兩個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C級(表達運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永忠度城高下,造橋於船尾,以船乘風倒行,橋傅於城,遂克之。」廖永忠在船尾造橋攻克江洲②「以七舟載葦荻,乘風縱火,焚敵樓船數百。」 鄱陽湖之戰廖永忠用火攻焚敵船③「永忠密遣數百人舁小舟逾山渡關,出其上流。」「永忠會將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夾攻,大破之。」廖永忠指揮突破鐵索橋,上下夾攻破蜀軍。(3分,1點2分,2點3分)

【思路點撥】正確解答這類題,需仔細閱讀全文,比較準確全面地把握文章。然後,看題目要求的答題範圍是「局部內容」還是「整體內容」——如是前者,需要將選項跟原文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對照,以避免錯論;如是後者,則需要遺漏細節,因為細節對於答案的正確與否,往往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譯文】

廖永忠是楚國公廖永安的弟弟。他跟隨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是一行人中年齡最小的。太祖說:「你也想取得富貴嗎?」廖永忠說:「能夠侍奉明主,掃除外患和內亂,在史書上留傳姓名,這是我的願望。」太祖稱讚了他。

陳友諒進犯龍江,廖永忠大聲吶喊著衝擊敵陣,各路人馬跟在他後面,大敗陳友諒的軍隊。他跟隨太祖進攻江州,江州城守衛防備十分牢固。廖永忠估計了城牆的高度,在戰船的尾部造了一座橋,讓船尾朝前,乘風前進,把船尾的橋附著在城牆上,於是攻克了江州。

廖永忠跟隨太祖攻克南昌,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決戰。廖永忠乘坐快船一邊追擊一邊射箭,陳友諒的士兵死傷很多。第二天,廖永忠又與俞通海等人用七條船載著蘆荻,趁著大風放火,燒毀敵軍幾百艘大船。又率領六條船深入敵陣搏殺,再衝殺一圈出來,敵軍驚呼他為神人。廖永忠又在涇江口攔擊陳友諒,陳友諒戰死。回到京城,太祖用漆牌寫了「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個字賜給廖永忠。廖永忠跟隨徐達攻取淮東,張士誠派遣水軍迫近海安,太祖命令廖永忠把軍隊撤回到水寨里抵禦他們,徐達於是攻取了淮東各郡。

不久,廖永忠擔任征南副將軍,率領水軍從海路與湯和會合,攻克平定了閩中各郡。不久,他被任命為征南將軍,從海路進攻廣東。廖永忠先送了一封信告知元朝左丞相何真,用利害關係開導他,何真就呈上表章請求歸降。廖永忠到了廣州以後,抓住海盜邵宗愚,列舉了他的暴行後斬了他。廖永忠善於安撫百姓,老百姓懷念他的恩德,替他建了一座祠。第二年九月廖永忠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率領百官在龍江迎接慰勞他。

第二年,廖永忠憑征西副將軍的身份跟隨湯和率領水軍討伐蜀地。蜀軍設立了鐵鎖橋,攔截在關口,戰船不能前進。廖永忠秘密派遣幾百人抬著小船翻過山地渡過關口,到了蜀軍的上游。廖永忠估計他們已經到達,就率領精銳的士卒從墨葉渡出發,將部隊分為兩支攻打蜀軍的水寨和陸寨。天快亮的時候,蜀軍才發覺。廖永忠與抬著小舟到上游出擊的將士會合,上下夾攻,大敗蜀軍。第二天,湯和才到達,於是與湯和分道進軍,約定在重慶會合。廖永忠率領水軍直搗重慶,部隊駐紮在銅鑼峽。蜀主明升請求歸降,廖永忠因為湯和還沒有到達,沒有接受投降。等湯和到了以後,才接受明升的投降。太祖寫了《平蜀文》表彰他的功勞。

當初,韓林兒在滁州的時候,太祖派遣廖永忠將他接回應天,到瓜步的時候船翻了,韓林兒淹死了,太祖因為這件事而責備廖永忠。等到大封功臣的時候,太祖告訴各位將軍說:「廖永忠指使跟他要好的讀書人窺測我的心意,要求給自己封爵,所以只封為侯爵而沒有封為公爵。」等到楊憲做丞相的時候,廖永忠跟他關係親近。楊憲被殺時,廖永忠因為功勞大而得以免死。洪武八年三月,廖永忠因為犯了冒用龍鳳圖案等罪被賜死,終年五十三歲。

二十、【語文卷·2015屆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聯考(201410)word版】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諱鐵木真,姓奇渥溫氏,蒙古部人。

   歲甲子,帝大會於帖麥該川,議伐乃蠻。群臣以方春馬瘦,宜俟秋高為言。皇弟斡赤斤曰:「事所當為,斷之在早,何可以馬瘦為辭?」別里古台亦曰:「乃蠻欲奪我弧矢,是小我也,我輩義當同死。彼恃其國大而言誇,苟乘其不備而攻之,功當可成也。」帝悅,曰:「以此眾戰,何憂不勝。」遂進兵伐乃蠻,駐兵於建忒該山,先遣虎必來、哲別二人為前鋒。

太陽罕至自按台,營於沆海山,與蔑里乞部長脫脫、克烈部長阿憐太石、猥剌部長忽都花別吉,暨禿魯班、塔塔兒、哈答斤、散只兀諸部合,兵勢頗盛。時我隊中羸馬有驚入乃蠻營中者,太陽罕見之,與眾謀曰:「蒙古之馬瘦弱如此,今當誘其深入,然後戰而擒之。」其將火力速八赤對曰:「先王戰伐,勇進不回,馬尾人背不使敵人見之。今為此遷延之計,得非心中有所懼乎?苟懼之,何不令后妃來統軍也。」太陽罕怒,即躍馬索戰。

帝以哈撒兒主中軍。時札木合從太陽罕來,見帝軍容整肅,謂左右曰:「乃蠻初舉兵,視蒙古軍若甗珝羔兒,意謂蹄皮亦不留。今吾觀其氣勢,殆非往時矣。」遂引所部兵遁去。是日,帝與乃蠻軍大戰至晡,禽殺太陽罕。諸部軍一時皆潰,夜走絕險,墜崖死者不可勝計。明日,餘眾悉降。於是朵魯班、塔塔兒、哈答斤、散只兀四部亦來降。

歲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經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駝而還。

   元年丙寅,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於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是歲實金泰和之六年也。

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勛偉跡甚眾,惜乎當時史官不備,或多失於紀載雲。

(選自《元史·本紀第一》),有刪節)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以哈撒兒主中軍           主:指揮

B.遂引所部兵遁去             引:率領

C.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       拔:攻取

D.帝大會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  建:建立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豎立。

【思路點撥】近幾年文言文考查都堅持「課外材料考課內」這一原則,即考查的語段和內容是學生陌生的,但知識點卻是課內的,可從學過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語典故中找到相關依據。因此考生拿到考題時要運用聯想,聯想已學過的課文、現代漢語雙音節詞和成語,注意古代漢語中通假字、偏義複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四種情況。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帝大會於帖麥該川             燕王欲結於君

B.時我隊中羸馬有驚入乃蠻營中者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C.今吾觀其氣勢,殆非往時矣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大掠人民及其橐駝而還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知識點】本題考查根據語境推敲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A前者為介詞,「在」;後者為介詞「與,跟,同」。B,都是定語後置的標誌。C前者為第三人稱代詞,「他們的」;後者為第一人稱代詞「我(自己)」。D前者為連詞,表承接;後者為連詞,表示目的關係。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有以下幾種方法:①根據語感去推斷,②根據常見的固定文言結構去推斷,③根據句子大意去推斷。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子年,太祖於帖麥該川舉行大會,商議討伐乃蠻。群臣認為正當春天,馬匹瘦弱,應等到秋天再說。太祖十分認同斡赤斤和別里古台的話,決定發兵。

B.乃蠻主帥太陽罕主張誘敵深入,然後憑藉強盛的兵力一戰而生擒太祖,但遭到火力速八赤的嘲諷,一怒之下策馬與太祖軍交戰。

C.扎木合被太祖軍整齊嚴肅的軍容嚇倒,率領自己的軍隊逃走。因為他的臨陣脫逃,致使太陽罕孤立無援,最終大敗身亡。

D.金泰和之六年,太祖大會諸王群臣,用懸掛九條飄帶的白旗,在斡難河的源頭即位。諸王群臣共同尊稱太祖為成吉思皇帝。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因為他的臨陣脫逃,致使太陽罕孤立無援」,文中沒有根據。

【思路點撥】此類題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此類題目選擇肢中設錯類型可分為信息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等。解題時考生應審准題干,依文索義,正確分析。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乃蠻欲奪我弧矢,是小我也,我輩義當同死。(4分)

(2)是日,帝與乃蠻軍大戰至晡,禽殺太陽罕。(3分)

(3)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滅國四十,遂平西夏。(3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⑴乃蠻想要奪取我們的弓箭,這是小看我們啊,我們在道義上應當同生共死。

⑵這一天,太祖與乃蠻軍隊大戰到晡時(傍晚),生擒並殺死太陽罕。

⑶太祖沉著持重且有雄才大略,用兵如神,所以能消滅四十個國家,並平定了西夏。

解析:(1)「弧矢」,弓箭,1分;「小」意動用法,1分;判斷句1分;句意1分。

(2)晡,十二個時辰之一,譯為「晡時」即給1分;禽,通「擒」,1分;句意1分。

(3)「深沉」,沉著持重,1分;「滅國四十」,定語後置,1分;句意1分。

【思路點撥】提高考生文言翻譯能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二要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考生要養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複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為做高考題許多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識點就直接來自學習過的課文。因此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於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四要多練習,通過練習來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閱讀套路,培養文言語感,增強解題能力。

【參考譯文】

太祖法天啟運聖武皇帝,名叫鐵木真,姓奇渥溫氏,蒙古部人。

甲子年,太祖在帖麥該川舉行大聚會,商議討伐乃蠻。群臣認為正當春天,馬匹瘦弱,應當等到秋高氣爽再說。太祖的弟弟斡赤斤說:「應當做的事情,就要早做決斷,怎能用馬匹瘦弱作為託辭呢?」別里古台也說:「乃蠻想要奪取我們的弓箭,這是小看我們啊,我們在道義上應當同生共死。他們仰仗國家強大就說大話,如果乘他們沒有防備而去進攻,功業應當可以成就。」太祖很高興,說:「使用這樣的部眾作戰,何愁不勝?」於是進兵討伐乃蠻。在建忒該山駐軍,先派遣虎必來、哲別二人做先鋒。

太陽罕從按台前來,在沆海山紮營,與蔑里乞部君長脫脫、克烈部君長阿憐太石、猥剌部君長忽都花別吉,以及朵魯班、塔塔兒、哈答斤、散只兀等部會合,兵力非常強盛。當時隊伍中有匹受驚跑進乃蠻營中瘦馬,太陽罕見到後,與眾人謀劃道:「蒙古人的馬如此瘦弱,現在應當誘敵深入,然後一戰而生擒他們。」他的將領火力速八赤回答說:「先王征戰,勇敢向前而不回頭,馬尾人背,不讓敵人見到。現在制定這樣拖延時間的計策,莫非是心中有所畏懼嗎?如果真是畏懼敵人,為什麼不讓后妃來統率軍隊呢?」太陽罕大怒,當即策馬前來挑戰。

太祖命令哈撒兒指揮中軍。當時札木合跟隨太陽罕前來,看到太祖軍容整齊嚴肅,對左右說:「乃蠻起初舉兵,把蒙古軍隊看成是黑色的羊羔兒,意思是蹄皮也不會留下。如今我看他們軍隊的氣勢,恐怕已經不同以前了。」於是率領自己的軍隊逃走。這一天,太祖與乃蠻軍隊大戰到傍晚,生擒並殺死太陽罕。各部軍隊頃刻間全部潰散,夜晚取道懸崖峭壁,墜崖摔死的人無法統計。第二天,殘餘部眾全部投降。於是朵魯班、塔塔兒、哈答斤、散只兀四部也前來投降。

乙丑年,太祖出征西夏,攻取力吉里寨,經落思城,大肆掠奪那裡的人民及其駱駝而還。

元年丙寅,太祖大會諸王群臣,豎立懸掛九條飄帶的白旗,在斡難河的源頭即皇帝位。諸王群臣共同進獻尊號為成吉思皇帝。這一年實際上是金朝泰和六年。

太祖沉著持重且有雄才大略,用兵如神,所以能消滅四十個國家,並平定了西夏。他的豐功偉績很多,可惜當時的史官還不完備,或許有許多事情沒有記載下來。

二十一、【語文卷·2015屆黑龍江省大慶市鐵人中學高三12月月考(期中)(201412)】J0閱讀下文,完成第4-7題。

   烏古孫澤,字潤甫,臨潢人。澤性剛毅,讀書舉大略,不事章句,才幹過人。

   世祖將取江南澤以選輸鈔至淮南餉軍丞相阿術見而奇之補淮東大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帥唆都下兵閩、越,見澤,與語而合,即辟元帥府提控案牘。十五年春正月,擊潮州,守將馬發備御甚固,澤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壘,為之援應也。第其外應,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壘,破之,余壘盡散走,二旬而潮拔,馬發死焉,唆都還軍福建。

   夏五月,詔立行中書省於福建,以唆都行參知政事,澤行省都事,從朝京師,命知興化軍,賜金織衣,賞其善謀也。繼改興化軍為路,授澤行總管府事,民歌舞迎候於道曰:「是吾民復生之父母也。」喜極而繼以泣。郡新殘於兵,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離之民,有棄子於道者,置慈幼曹,而撫育之。郡中惡年少喜為不義,以資求竄名卒伍,冀後得計功授官。官吏恐激變,不敢,澤悉追毀所授,誅其尤無良者,貪暴始戢。澤又興學校,召長老及諸生講肄經義,存鄉飲酒禮,旁郡聞而慕之。興化故號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烏古孫澤奉使知大體,如汲長孺;為將計萬全,如趙充國。可大任。」詔擢為海北海南廉訪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後遂計月受之。澤視事三月,民輸租計米五百石,澤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後其食。吾蒞政日淺,而受祿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學官,給諸生以勸業。常曰:「士非儉無以養廉,非廉無以養德。」身一布袍數年,妻子樸素無華,人皆言之,澤不以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訪使。澤宿有德於閩,閩人安之。有芝五色產於憲司之澄清堂,士民以為澤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歸養長沙。歲余,母喪,澤以哀毀卒。澤積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謚正憲。

(節選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費用的田地。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翦其外應,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慈幼曹,籍而撫育之    籍:戶籍。

   C.官吏恐激變,不敢詰     詰:責問。

  D.可屬大任               屬:委託。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籍」是「登記」的意思。

【思路點撥】解答本題首先審讀具體語境,文言實詞的考查,重在「文中的意思」,因此語境是第一決定因素;然後審明題干要求——「不正確」的一項;最後審查選項意義,看是不是符合語境。

5.對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世祖將取江南/澤以選輸鈔至/淮南餉軍/丞相阿術見而奇之/補淮東大都督府掾。

  B.世祖將取江南/澤以選輸鈔至淮南/餉軍丞相阿術見而奇之/補淮東大都督府掾。

  C.世祖將取江南/澤以選輸鈔至淮南餉軍/丞相阿術見而奇之/補淮東大都督府掾。

D.世祖將取江南/澤以選輸鈔至淮南餉軍/丞相阿術見而奇之/補淮東/大都督府掾。

【知識點】本題考查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及正確斷句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 解析:在整體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標誌詞,如「補」「江南」「澤」「丞相」等謂語動詞和做主語或賓語的名詞、代詞等,根據句子意思進行斷句。

【思路點撥】答題方法:1.默讀全文,觸摸語感,把握大意。2.先易後難,聯繫前後文意,攻破難點。3.抓住謂語動詞,然後前後追問(注意動賓、動補和主謂關係),進行推斷。4.注意古文對稱的語句上下句字數相等,結構對稱的特點。5.注意對話標誌「曰」「雲」「言」等。6.注意虛詞的用法(1)有些語氣詞常置句首,如「夫」「蓋」「唯」等;(2)有些語氣詞常置句尾,如」「矣」「耶」「哉」等;(3)有些關聯詞常置句首,如「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等。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烏古孫澤在軍事上有謀略。元軍攻打潮州時,他主張先分兵各個擊破潮州城外做外應的每個營壘,這樣潮州城不攻破。

  B.烏古孫澤為官非常重視教化。任職興化路時,他興辦學校,召集長老及諸生講解經義,舉行「鄉飲酒禮」,鄰郡聞知羨慕不已。

  C.烏古孫澤為官敢於懲治貪暴。面對郡里一些品質惡劣、喜歡做不義事情的靑年人,他嚴厲處置,處死了其中行為特別惡劣的人。

  D.烏古孫澤為人節儉,為官清廉。他經常說,為官者不節儉就不能保持廉潔;一件布袍他穿了數年,家人衣著樸素無華。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A   解析:「主張先分兵各個擊破」與原文不符合。

【思路點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首先要抓住題干,讀全讀准。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准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准,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其次要將選項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

(1)以資求竄名卒伍,冀後得計功授官。(5分 )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學官,給諸生以勸業。(5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1)用錢(花錢)求得在軍隊中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後能論功授官。(2)估量自己食用多少來收取糧食,其餘的全部交給學官,(讓學官)供給學生來鼓勵他們學習。  解析:(1)「以資」,用錢(花錢);「竄名」,列上自己的名字;「冀」,希望;「(於)卒伍」是省略和倒裝」各1分,語句通暢1分。(2)「量」,估量;「委」,交給;「給」,供給;「勸業」,鼓勵(他們)學習;各1分,語句通暢1分。

【思路點撥】文言文翻譯試題是對學生文言能力的綜合性考查。由於涉及古今溝通的問題,在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的過程中,既要字斟句酌,又要顧及全篇;既要基礎紮實,又要講求技法,在翻譯過程中,我們要記住三個遵照:語氣、語境、古文習慣;四個步驟:審(審語法要點,找准采分點)、疏(梳理主幹,劃分成分)、切(將句子以詞為單位逐一切分並解釋)、連(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將釋出的詞義連綴成句);六字口訣:對(對應直譯,逐字落實,單雙音對譯)、換(用現代詞語替換古詞,包括通假、異義)、留(保留專有名詞和古今無差異的詞)、刪(刪除無用的詞,如發語詞、襯音詞、詞綴等)、補(補出省略成分)、調(調整特殊句式的語序)。最終達到我們翻譯文言文的最高境界——信、達、雅。

參考譯文:

烏古孫澤,字潤甫,臨潢人。烏古孫澤澤性情剛毅,讀書只求理解其主旨,不拘泥於詞句,才幹過人。

元世祖準備攻取江南,選派烏古孫澤運送錢鈔到淮南作為軍餉,丞相阿術一見就認為他有奇才,補任他為淮東大都督府的屬官。元十四年,元帥唆都進軍閩、越,見到烏古孫澤,與他交談,很合得來,於是就辟任他為元帥府提控案牘。十五年春正月,元軍攻打潮州,宋軍守將馬發防守非常堅固,烏古孫澤說:「潮州人守住城池,不被我們攻下的原因是,城外有許多防禦工事作為他們的外援,只要除掉這些外援,潮州城必被攻克。」於是分出一支兵馬攻擊其中一個大的堡壘,將它攻下後,其他工事的宋軍都逃走了。二十天後攻下潮州,馬發戰死。唆都率軍回到福建。

夏季五月,皇帝下詔在福建設立行中書省,以唆都為行中書省參知政事,烏古孫澤為行省都事。後隨唆都入京朝見世祖,世祖令烏古孫澤掌管興化軍,賞賜金織衣,來嘉獎他善於出謀劃策。那之後興化軍改為興化路,任命烏古孫澤為行中書省總管府事。老百姓在路上載歌載舞迎接等候他,說:「這個人是讓我們重生的父母啊。」百姓喜極而泣。此時,興華郡剛剛經受戰亂破壞,白骨暴露在野外,烏古孫澤首先下令把他們掩埋,又發給流離失所的貧民衣食,那些被遺棄在路旁的嬰兒,他設立慈幼曹,登記收養他們。郡中一些邪惡少年喜歡干不義之事,用錢求得在軍隊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後能論功授官。官吏怕激發事變,不敢責問。烏古孫澤取消他們的軍籍,追回授予官職,處死了其中那些特別惡劣的人,他們的貪暴行為才有所收斂。烏古孫澤又興辦學校,召集長老及學生講解經義,舉行鄉飲酒禮儀。鄰郡聞知羨慕不已。興化原來號稱名士眾多,名士們都仰慕烏古孫澤。

御史台上奏說:「烏古孫澤奉命任職識大體,像汲長孺一樣;為主將謀劃周到,如趙充國一樣。可委以重任。」於是下詔提升烏古孫澤為海北海南廉訪使。按照舊例,作為地方長官的祭田,到秋季才收租,後來卻按月徵收。烏古孫澤到任三月,民繳納給他的租米合計五百石。烏古孫澤說:「孔子教導說,侍奉君主的人,首先是要辦好事,然後才領取俸祿。我來此任職時間不久,俸祿卻有四倍,內心不安。」於是他估量自己食用多少來收取糧食,其餘的全部交給學官,(讓學官)發給學生以便鼓勵他們努力學習。他常說「:做官的若不儉樸就不能保持廉潔,不保持廉則不能修養品德。」他一件布袍穿了數年,妻子兒女衣著簡樸,人們都說他,但烏古孫澤全不在意。

至大元年,改任福建廉訪使。烏古孫澤對閩地曾有恩德,閩地百姓安居樂業。有一個五色靈芝生長在廉訪司的「澄清堂」,官員百姓認為是烏古孫澤在此執政帶來的。因母親已年過八十,烏古孫澤就請求回長沙奉養。一年後母親去世,烏古孫澤悲傷過度而死。烏古孫澤做官從承直郎做到中大夫。死後,謚號為「正憲」。

二十二、【語文卷·2015屆遼寧省五校協作體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201411)】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典字曼成,山陽鉅野人也。典從父乾,有雄氣,合賓客數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眾隨太祖,破黃巾於壽張,又從擊袁術,征徐州。呂布之亂,太祖遣乾還乘氏,慰勞諸縣。布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聽,遂殺乾。太祖使乾子整將乾兵,與諸將擊蘭、封。蘭、封破,從平兗州諸縣有功,稍遷青州刺史。整卒,典徙潁陰令,為中郎將,將整軍,遷離狐太守。

時太祖與袁紹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輸谷帛供軍。紹破,以典為裨將軍,屯安民。太祖擊譚、尚於黎陽,使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會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河上,絕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過,下從陸道。」典與諸將議曰:「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軍不內御,苟利國家,專之可也,宜亟擊之。」昱亦以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太祖遣典從夏侯惇拒之。備一旦燒屯去,惇率諸軍追擊之,典曰:「賊無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聽,與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賊伏里,戰不利,典往救,備望見救至,乃散退。從圍鄴,鄴定,與樂進圍高幹於壺關,擊管承於長廣,皆破之。遷捕虜將軍,封都亭侯。

典宗族部曲三千餘家,居乘氏,自請願徙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純邪?」典謝曰:「典駑怯功微,而爵寵過厚,誠宜舉宗陳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實郊遂之內,以制四方,非慕純也。」遂徙部曲宗族萬三千餘口居鄴。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進、典、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遼破走權。增邑百戶,並前三百戶。

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軍中稱其長者。年三十六薨,子禎嗣。文帝踐阼,謚典曰愍侯。(節選自《三國志·魏書十八》)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紹破,以典為裨將軍——裨:副貳

B.卿欲慕耿純邪——慕:羨慕

C.進、典、遼皆素不睦——素:平素

D.乃率眾與遼破走權——走:使┅┅逃跑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慕:效仿。

【思路點撥】推斷文言實詞可以運用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境。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於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典有良將謀略之才的一組是  ( 3分 )

①與諸將擊蘭、封。蘭、封破②蕃軍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擊之必克

③南道狹窄,草木深,不可追也④宜實郊遂之內,以制四方

⑤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⑥敬賢士大夫,恂恂若不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C級(表達運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①非李典所為,⑤⑥不能體現謀略之才。

【思路點撥】這類題設題方式有:1.錯位信息。這是高考設錯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為當作了此人的行為,非此時間的事情當作此時間的事情等。2.錯解詞語。有些信息選項是直接對文中某些存在重點詞語的句子的間接翻譯,表述時將重點詞語的意思故意弄錯。3.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二者不存在因果關係強加了這種關係或將這種關係倒置。4.無中生有。原文中沒有透露這種信息而無端地增加了這種信息。5.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祖在黎陽攻打袁譚、袁尚時,負責運送軍糧的李典與程昱被高蕃阻斷水路,李典等未按太祖指令轉走陸路,果斷渡河擊敗高蕃,打通了水路。

B.李典隨夏侯惇阻擊劉備時,夏侯惇不聽李典勸阻,受劉備引誘,誤中埋伏,多虧留守的李典率部及時施救,劉備望見救兵趕到,這才撤軍。

C.李典伯父李乾在世時,即與宗親賓客數千人定居乘氏,後來李典為替太祖充實郊野地區,主動申請移民魏郡,並最終率宗族一萬三千人移居鄴。

D.李典年齡雖小,但在軍中被奉為長者,與他的道德修養、處事作風不無關聯,如合肥一戰,他大公無私,主動請戰,與張遼并力擊退孫權。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主動請戰」不恰當。

【思路點撥】這類題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此類題目選擇肢中設錯類型可分為信息錯位、錯解詞語、強加因果(或因果倒置)、無中生有、顛倒是非將文中未然的信息說成必然等。解題時考生應審准題干,依文索義,正確分析。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軍不內御,苟利國家,專之可也,宜亟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軍隊中可以不執行內廷的命令,如果對國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應該儘快攻打他們。

這是國家大事,只看將軍的計謀是怎樣的,我怎能因為個人恩怨而忘了國家大義呢!

解析:(1)關鍵詞:內御,內廷的命令;利,對……有利;專,自己;亟,儘快;句子通順,專譯成「獨斷專行」亦可。

(2)判斷句1分,關鍵詞:顧,只;可以,可以因為;私憾,個人恩怨;各1分,句子通順。

【思路點撥】翻譯句子的具體方法是: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補」,就是增補。變單音詞為雙音詞,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辭彙替換古代辭彙。「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參考譯文】

李典字曼成,是山陽鉅野人。李典的叔父叫李乾,有英雄氣概,在乘氏聚合了幾千家賓客。初平年間,帶領眾人追隨太祖,在壽張擊敗黃巾軍,又跟隨太祖打擊袁術,征討徐州。呂布作亂,太祖派李乾回到乘氏,慰勞當地各縣。呂布手下的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降李乾,想讓他一起叛亂,李乾沒有聽從,他們就殺了李乾。太祖讓李乾的兒子李整帶領李乾的兵馬,與其他將領一起攻打薛蘭、李封。薛蘭、李封被打敗後,李整跟隨太祖平定兗州各縣立了功,慢慢地升遷為青州刺史。李整死後,李典調任潁陰縣令,任中郎將,帶領李整的軍隊,後升任離狐太守。

當時太祖和袁紹在官渡對壘,李典率領宗族和部下向太祖軍中輸送糧食布匹。袁紹被打敗後,太祖任命李典為副將軍,駐軍於安民。太祖在黎陽攻打袁譚、袁尚二人,讓李典和程昱等人率領宗族和部下用船運送軍糧。適逢袁尚派魏郡太守高蕃帶兵駐紮在黃河上游,斷絕了李典程昱運糧的水道,太祖命令李典和程昱:「如果船隻不能通過,就下船從陸路運送。」李典與將領們商議說:「高蕃的軍隊鎧甲少卻依仗佔據著水道,他們心理懈怠,攻打他們一定會取得勝利。軍隊中可以不執行內廷的命令,如果對國家有利,自己拿主意是可以的,應該儘快攻打他們。」程昱也認為正確。於是,李典率軍向北渡過黃河,攻打高蕃,打敗了他,水道因此恢復暢通。劉表讓劉備向北擴張,劉備到了葉城,太祖派李典跟隨夏侯惇抵抗他們。劉備一天早晨燒毀營地離去,夏侯惇帶領各部追擊劉備,李典說:「賊人無故退卻,懷疑他們一定有埋伏。南邊道路狹窄,草木深長,不能追啊。」夏侯惇不聽,與于禁一起追擊劉備,李典留守軍營。夏侯惇等人果然陷入敵人的伏擊圈,作戰不利,李典率軍前往救援,劉備望見對方的救兵到了,才解散包圍離去。李典隨太祖圍攻鄴城,鄴城平定後,與樂進一起在壺關包圍了高幹,在長廣攻打管承,都打敗了對方。升任捕虜將軍,封都亭侯。

李典的宗族和部下三千多戶人家,都居住在乘氏,他自己請求將宗族和部下家屬遷往魏郡。太祖笑著說:「你想效仿耿純嗎?」李典謝恩說:「我駑笨怯懦,功勞微薄,但是蒙受的恩寵和封賞過於豐厚,實在應該讓全宗族人都出力;再說征伐之事還沒有平息,應該充實都城,以便(隨太祖)控制天下,不是郊仿耿純。」於是把宗族和部下一萬三千多人移居到鄴城。太祖嘉獎他,提拔他任破虜將軍。他同張遼、樂進駐紮在合肥,孫權率眾包圍了他們,張遼想領命出戰。樂進、李典、張遼平時不和睦,張遼擔心他們不答應,李典慷慨地說:「這是國家大事,只看將軍的計謀是怎樣的,我怎能因為個人恩怨而忘了國家大義呢!」帶領部眾與張遼一起打退了孫權。於是他又獲得一百戶的封地,連同以往的,共三百戶。

李典喜好學問,尊重有學問的人,不跟其他將領爭功。尊敬有才能的士大夫,小心翼翼得猶如自己不如別人,因此軍中人都稱他是忠厚的人。他三十六歲時逝世,兒子李禎繼承他的爵位。文帝登基後,追加李典的謚號為愍侯。

二十三、【語文卷·2015屆湖南省長沙長郡中學高三上學期第四次月考(201412)word版】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范雎說秦王

   范雎至秦,王庭迎,敬執賓主之禮。范雎辭讓。

   是日見范雎,見者無不變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宮中虛無人,秦王跪而請曰:「先生何( )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間,秦王復請,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謝曰:「非敢然也。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於渭陽之濱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說而立為太師,載( )俱歸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於呂尚,卒擅天下而身立為帝王。即使文王疏呂望而弗與深言,是周無天子之德,而文、武無與成其王也。今臣,羈旅之臣也,交疏於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①之間。願以陳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問而不對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於前,而明日伏誅於後,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②披髮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五帝之聖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賢而死,烏獲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處必然之勢,可以少有補於秦,此臣之所大願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菱水③,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④,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廬為霸。

   「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發而為狂,無益於殷、楚。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奸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藺惑,無與照奸,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⑤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寡人得受命於先生,此天( )幸先王而不棄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無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願先生悉以教寡人,無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選自《戰國策·秦策五》)

   【注釋】①骨肉:這裡指宣太后與秦昭王的母子關係。②厲:通「癩」。③菠水:即溧水,在今江蘇省西南部,鄰近安徽省。④蒲服:同「匍匐」。⑤慁(hùn):打擾,煩勞。

5.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庭迎                         庭:通「廷」,在朝廷上

  B.范雎謝曰                       謝:道歉

  C.皆匡君之事                     匡:糾正

  D.無以餌其口                     餌:食物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餌」是「喂」的意思。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古今異義詞,解答此類題可利用朗讀時語音的不同或停頓辨析。一個詞的詞義和語音之間是有一定的關聯的。一個詞它的語音不同,這個詞所表示的詞義也必然會有所不同。也可利用上下文語境辨析。詞義不是單一的,它具有多義性,但當這個詞語放到具體的語句中時,它的意義大都會單一化。因此,在具體的語句中,一個詞的確切意義可以辨析出來。還可利用比較互證法。通過詞與詞之間意義的關係和多義詞諸義項的關係對比,較其異,證其同,達到探求和判定詞義的目的。

6.將文言虛詞依次填人文中括弧內,最恰當的一組是

  A.以   而   所以

  B.乃   與   有以

  C.乃   而   有以

  D.以   與   所以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第一處「何以」是一個固定結構,即「以何」表示「用什麼;怎麼」的意思;「與」與「俱」表示「和……在一起」的意思;「所以」表示「·........的原因」,「有以」是「有道理;有規律」的意思,顯然此處應為「所以」。

【思路點撥】文言虛詞的辨析六法:①詞性分析法。從詞性的角度看,許多虛詞是兼職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性,如「之」有代詞、助詞、動詞三種詞性。通過分析詞性,以理解其意義和用法。②位置分析法。有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時,應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後關係、搭配習慣及其使用規律等方面入手。③溫故求新法。我們應盡量回顧過去學過的有關虛詞的例句及有關知識,將這些例句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從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虛詞的用法。④語境判定法。一個虛詞往往有多種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須根據上下文來確定。⑤語法切入法。即通過分析句中的語法結構去理解虛詞在句中的用法。⑥標誌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誌詞,如能掌握課文或成語中出現過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標誌性虛詞,就能幫助我們理解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請范雎賜教,范雎接連三次說「好,好」,卻義不具體陳述,主要是他認為自己客處他鄉,與秦王關係疏遠,想要面陳卻不知秦王的心意。

B.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關係牛疏。文王卻一與他交談,就任命他做太師,最終,據有大下而成為帝王。

C.范雎擔心自己像伍子胥那樣進獻謀略,卻被禁閉起來,義擔心自己會得到像箕子、接輿那樣裝作發狂的恥辱,因而不敢向秦王陳述自己的意見。

D.范雎認為秦王上怕太后的嚴厲,下受奸臣的偽裝迷惑,沒法洞察奸佞,可能會導致王室覆火,自身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是他最感到害怕的。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 解析:由「臣何憂乎?」「臣又何恥乎?」可以看出。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的思路是:先抓住題干,讀全讀准。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准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准,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再把選項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8.下列用「/」給文中劃波浪線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披髮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B.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披髮/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C.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披髮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D.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而為/厲披髮而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A 解析:先通讀語句,弄清大意;再抓住「言」「患」「亡」「漆身」「披髮」「不足」等動詞,名詞,固定結構來斷句。

【思路點撥】文言斷句的思路是: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再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逐步分割語句;要藉助標誌,巧妙斷句,如看虛詞,找對話標誌詞,分析修辭手法,重視名詞和代詞;還可以利用句式特點輔助斷句。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獨恐臣死之後,大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4分)

   譯文:                                                                            

(2)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國僻遠,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廟也。」(6分)

譯文: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⑴只是怕臣死之後,天下人見我因盡忠而死,所以閉口不言,停步不前,沒有人肯到秦國來而已。⑵秦昭王長跪著說:「先生,這是什麼話呢!秦國地處偏遠,寡人又愚昧無能,有幸承先生到來,這是上天讓寡人得以麻煩先生,保存先王的宗廟啊」。 解析:⑴「獨」,只是;「蹶」,死;「杜口」,閉口不言;「裹足」,停步不前;各1分。⑵「跽」,長跪;「僻遠」,地處偏遠;「愚不肖」,愚昧無能;「幸」,有幸;「慁」,麻煩;各1分,句式1分。

【思路點撥】考生要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準。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於原文。原文講的是什麼意思,譯成現代漢語後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要文通字順,不能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至於雅,則是比較高的要求,指的是譯成的現代漢語具有較高的表達水平,不但能忠實於原文,還能把原文的意蘊較好地傳達出來,文筆流暢優美。

參考譯文:

范雎來到秦國,秦昭王在宮庭里迎接,恭敬地執行賓主的禮節。范雎稱謝辭讓。

這一天秦王接見范雎,看到那場面的人無不臉色變得嚴肅起來。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宮中沒有別人了,秦王跪著請求說:「先生拿什麼來賜教寡人呢?」范雎說:「是,是。」過了一會兒,秦王再次請教,范雎說:「是,是。」如此反覆再三。

秦王長跪著說:「先生不肯賜教寡人嗎?」

范雎表示歉意說:「我不敢這樣啊。我聽說當初呂尚遇到文王的時候,身分只是個漁父,在渭水北岸垂釣罷了。像這種情況,他們關係可說是生疏的。後來呂尚以一席話而被文王任為太師,請他同車一起回去,這是因為他們交談得很深啊。所以文王果真憑藉呂尚獲得成功,終於據有天下而成為帝王。當時假如文王因為跟呂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談,這樣周就談不上有什麼天子的道行,文王、武王也就不可能建立他們的帝王大業了。如今的我,只是個客處他鄉的人,與大王關係疏遠,而我所想要面陳的,又都是糾正國君偏差錯失的事,涉及到與您有骨肉之情的人。我願意表達自己淺陋的忠誠,卻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再三發問而我不回答,就是這個原因。我並非有什麼畏懼而不敢進言,我知道,今天說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後面,然而我也不敢因此而畏懼啊。大王真能實行我的意見,死不足以成為我的禍患,流亡不足以成為我的的憂慮,渾身塗漆像生癩瘡,披頭散髮裝作發狂,不足以成為我的恥辱。五帝這樣的聖人最終死了,三王這樣的仁人死了,五伯這樣的賢人死了,烏獲這樣的力士死了,孟奔、夏育這樣的勇士也死了。死,是人無法避免的。處在必有一死的情勢下,可以對秦國稍為有些益處,這就是我的最大心愿了,我還擔心什麼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關,夜間趕路,白天隱蔽,到了菱水,沒有什麼東西可吃,跪著爬著向前行,在吳市討飯,最終他使吳國振興,吳王闔廬成為霸主。假如我的進獻謀略能像伍子胥那樣,就是把我拘禁起來,終身不再見到大王,只要我的這些主張實行了,我還憂慮什麼呢?箕子、接輿他們,渾身塗漆像生癩瘡,披頭散髮裝作發狂,可是他們對殷朝、楚國並無好處。假如我可以跟箕子、接輿有相同的行為,渾身塗漆可以對我的賢明君主有所幫助,這就是我最大的榮耀了,我又有什麼可覺得恥辱的呢?我所害怕的,唯恐我死了以後,天下人看到我盡忠而招殺身之禍,因此閉口緘默,裹足止步,沒有人再願到秦國來罷了。大王您上怕太后的嚴厲,下受奸臣的言行迷惑,居住在深宮之中,行動擺脫不了權臣的束縛,始終受到蒙蔽,沒法洞察奸佞,如此下去,大則導致國家覆滅,小則自身陷於孤立危險的境地。這才是我所擔心害怕的啊!至於那些個人受困遭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禍殃,我是不敢害怕啊。我死了而秦國能夠治理好,比活著更有意義。」

秦王挺直上身跪著說:「先生這是什麼話!秦國地處荒僻,寡人又愚昧不賢明,先生竟能光臨此地,這是上天要寡人來煩勞先生,從而使先王的宗廟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夠受到先生的教誨,這是上天賜恩於先王而不拋棄他的兒子啊。先生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事無論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毫不保留地全都教導寡人,不要懷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兩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兩拜。

二十四、【語文卷·2015屆湖南省瀏陽一中、攸縣一中、醴陵一中三校高三聯考(201411)】J0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5—9題。(5-8題,每小題3分;第9題10分)

文章繁簡   [清]  顧炎武

韓文公作《樊宗師墓銘》曰:「維古於辭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賊,後皆指前公相襲,從漢迄今用一律。」此極中今人之病。若宗師之文,則懲時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子曰:「辭達而已矣。」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也。繁簡之論興,而文亡矣。《史記》之繁處必勝於《漢書》之簡處。《新唐書》之簡也,不簡於事而簡於文,其所以病也。

「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須重見而意已明。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則洋洋③焉,悠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須重疊而情事乃盡,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書》,於齊人則必曰:「其妻疑而瞷之」,於子產則必曰:「校人出而笑之」,兩言而已矣。是故辭主乎達,不主乎簡。

劉器之曰:「《新唐書》敘事好簡略其辭,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豈有繁簡邪?昔人之論謂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  )自然,(  )有意於繁簡,( )失之矣。當日《進〈新唐書〉表》云:「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④。」《新唐書》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兩句上。」

註: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 ②圉圉,受困無力。  ③洋洋,歡樂。 ④前,舊,均指《舊唐書》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懲時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       懲:勸戒制止

B.有饋生魚於鄭子產               饋:贈送

C.校人烹之,反命曰               反:反而    

D.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郁:晦澀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反」,通「返」,「回去」的意思。

【思路點撥】判定通假字,一要根據通假字用同聲同韻的字代替本字的特點,遇到某個詞用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就可以從字音或聲旁方面去考慮這個詞是否是通假字。二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類:①同音字、形近字多採用所通假字的聲旁。「列缺霹靂」,「列」通「裂」。「以白鹿皮為帶,直四十萬」,「直」通「值」。「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②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韻母或聲母,形近多採用共同聲符。「距關,毋內諸侯」,「內」通「納」。「卒然邊境有急」,「卒」通「猝」。「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③音同、形不同。「手裁舉」,「裁」通「才」。「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6.將文言虛詞依次填入文中括弧內,最恰當的一組是:(   

若不出(   )自然,( )有意於繁簡,(    )失之矣。

A.於    而     則                B. 而    於     則  

C.因    之     而                D. 乎    則     者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虛詞「於」「而」「則」的用法,「而」用作連詞。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接狀語。可不譯。7.表示因果關係,8.表示目的關係。「於」常做介詞使用。1.在,從,到;2.「在……方面」「從……中」;3.由於;4.向,對,對於;5.被;6.與,跟,同;7.比。「則」(一)連詞。1.表示承接關係。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2.表示條件、假設關係。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麼」「就」「便」。3.表示並列關係。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間是並列關係。可譯為"就",或不譯。4.表示轉折、讓步關係。表示轉折時,用在後一分句,譯為"可是""卻"「反而」;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5.表示選擇關係。常和「非」「不」呼應著用,譯為「就是」「不是……就是」。(二)副詞。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2.表對已然或發現的強調。可譯為「已經」「原來」「原來已經」。

【思路點撥】文言虛詞的辨析六法:①詞性分析法。從詞性的角度看,許多虛詞是兼職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性,②位置分析法。有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時,應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後關係、搭配習慣及其使用規律等方面入手。③溫故求新法。我們應盡量回顧過去學過的有關虛詞的例句及有關知識,將這些例句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從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虛詞的用法。④語境判定法。一個虛詞往往有多種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須根據上下文來確定。⑤語法切入法。即通過分析句中的語法結構去理解虛詞在句中的用法。⑥標誌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誌詞,如能掌握課文或成語中出現過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標誌性虛詞,就能幫助我們理解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7.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

B.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

C.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

D.作書須注/此自秦漢以前可耳若今日/作書而非注不可解/則是求簡而得繁/兩失之矣

【知識點】本題考查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及正確斷句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B  解析:抓住「此」「若」「則」等詞來斷句。

【思路點撥】斷句前先要讀幾遍要斷的文段,力求對原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分析難斷的句子。具體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突破:①從名詞(代詞),定句讀。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覆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②看虛詞,定句讀。「夫、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歟、焉、哉」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於、為、而、則」等連詞常用在句中。根據這一特點,找出虛詞就有助於句讀。③找頂真,定句讀。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後相承,前一句作賓語的詞,在後一句又作了主語。④據排偶,定句讀。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⑤依總分,定句讀。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據此也可以進行斷句。⑥由對話,定句讀。文言文中對話、引用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時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⑦察反覆,定句讀。反覆,特別是間隔反覆,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⑧由句式,定句讀。

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在開頭段提出了全文的觀點,並例舉了《史記》《新唐書》等來證明。

B.作者認為言辭以達意為主,沒有必要空泛地討論語言的繁與簡的問題,否則,好文章就不會出現了。

C.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齊人妻與校人的話為例,將《孟子》與《新唐書》的寫法作了對比,意在提倡寫作時使用繁筆。

D.作者在文章的最後指出《新唐書》所謂的「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其實不是優點而恰恰是缺點。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對原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   解析:「提倡寫作時使用繁筆」錯誤,對比的用意是引出「辭主乎達,不論其繁與簡」的觀點。

【思路點撥】篩選文中信息的解題策略:①注意陳述主體是否一致。在文言文信息篩選題中,經常存在某些被選文句的陳述主體與題干不一致的情況,而這些文句大多數恰恰是應被排除的選項。因此,在篩選信息時,一定要看所選文句的陳述主體是否與題干一致。②注意主體關涉的對象是否一致。題干要求篩選的信息與所選文句透露的信息的契合不僅表現在陳述對象的一致性上,也表現在兩處關涉對象的一致性上。③明確信息的意義指向。對主體和對象的確認,是為準確篩選信息打下的兩個漂亮的外圍殲滅戰,要最終選出正確答案,還要理解表達信息的概念內涵,明確所要篩選的信息的意義指向。④梳理文意句意。對所選文句所在文段大意的準確把握,對所選文句與相鄰文句間語意關係的正確理解,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錯誤選項的干擾。⑤辨明行為、品質與功績、影響等。有些題干要求篩選的信息與所選文句透露的信息有相符相似之處,但題干要求選出的是行為、品質,而文句反映的卻是結果,遇到這種情況要認真辨析。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新唐書》之簡也,不簡於事而簡於文,其所以病也。(4分)

譯文:                                                                        

(2)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3分)

譯文:                                                                        

(3)必須重疊而情事乃盡,此孟子文章之妙。(3分)

譯文: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1)《新唐書》的簡,不是史事上簡,而是行文上簡,這就是它出現弊病的原因。(2)問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說全都是富裕高貴的人,但不曾有顯達的人來我們家。(3)這裡必須把話重複才能把人的情態和事的細節完全地表現出來,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處所在。 解析:(1) 「所以」是「……的原因」的意思,「病」是「弊病」的意思,判斷句式1分,句意1分。(2)「富貴」是「富裕高貴的人」的意思,「顯」是「顯達」的意思,各1分,句意1分。(3)「重疊」是「重複」的意思,「乃盡」是「完全地表現出來」的意思,各1分,句意1分。

【思路點撥】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五字要訣。文言文翻譯要能做到信、達、雅,應該掌握五字訣:留、刪、增、調、變。①留,即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年號、某些典章制度名稱以及物品名稱等,這些不必翻譯。②刪,刪去一些只起語法作用,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無法對應地用現代漢語進行翻譯,刪後又不影響句子的準確通順的,亦可刪去。③增,把文言文的單音詞譯成現代漢語的雙音詞;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也應增補出來。④調,將古今漢語不同的語序,按現代漢語的規範調整。⑤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

附譯文:韓愈作《樊宗師墓銘》寫道:「古人寫文章必定自己遣詞造句,後來(文章)水平低不能自己創作的人就去剽竊盜用他人的。後人總是向前人公開抄襲搬用,從漢朝到現在都是這樣。」這很準確地說中了現在文人的毛病。至於宗師的文章,在勸誡制止當時人的過失時自己卻也犯了過失。寫作文章必須作注寫清一些必要的內容,這情況在秦漢以前還是做得很好的;至於現在的人寫作文章卻沒有作注以致讀者無法理解,這樣的話是因求簡而得繁,兩方面都有失誤。孔子說:「言辭能夠表達意思就可以了。」言辭注重的在於表達意思,不必評說它是繁還是簡。(如果)對言辭繁簡的評說興盛了,好文章也就消失了。《史記》中紛繁詳細的描寫必定勝過《漢書》簡陋單薄的敘述。《新唐書》的簡,不是史事上簡,而是行文上簡,這就是它出現弊病的原因。

「時子通過陳子把(齊王說的話)轉告孟子,陳子也就把時子的話告訴了孟子。」

    「齊國一個人,在家裡有一妻一妾。她們的丈夫出門,必定是喝足了酒、吃飽了肉之後才回家。他妻子問與他一道吃喝的是什麼人,他說都是富裕高貴的人。他妻子告訴他的妾說:『丈夫出門,總是酒足飯飽後回來;問和他一道吃喝的人,他說全都是富裕高貴的人,但不曾有顯達的人來我們家,我打算悄悄地查看他到什麼地方去。』」「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派管理池塘的人把魚養在池塘里。管池塘的人卻把魚烹煮了,回來向子產彙報說:『剛放它時,死氣沉沉的,過了一會,就歡樂起來,悠然地游往水深處而消逝了。』子產說:『它得到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應該去的地方。管池塘的人出來後,對人說:『誰說子產很聰明?我已經把魚煮熟吃了,可他還說:「它得到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它得到了它應該去的地方!」』

這裡必須把話重複才能把人的情態和事的細節完全地表現出來,這正是孟子文章的妙處所在。假使(把《孟子》的故事)寫進(文字儉省的)《新唐書》,對「齊人」這個故事,必定(概括地)寫成「他的妻子懷疑他,就悄悄地查看他」;對「子產」這個故事,必定(概括地)寫成「小吏退出後嘲笑子產」。(只概括成)兩句話罷了。所以,言辭注重的在於表達清楚意思,注重的不在於簡潔。

劉器之說:「《新唐書》敘述事情喜好言辭簡略,所以它敘述的事情大多晦澀不明晰,這是寫作史書的弊病。況且寫作文章,哪裡存在刻意去追求繁複或簡潔的做法呢?古人在論述這個問題時,認為寫文章,就如同風從水面上吹過,自然而然地形成波紋;如果不是自然地形成,而是有意地追求繁複或簡潔,那麼就會出現弊病了。當時(曾公亮)《進〈新唐書〉表》說:「《新唐書》所敘的事情比起《舊唐書》有所增加,而它的文字卻比《舊唐書》簡略。」《新唐書》比不上古人史書的原因,它的病根正在這兩句話上。

 

二十五、【語文卷·2015屆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聯考(201412)】J0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題。

 

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於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者,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奸,於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過數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於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於川穀者,何哉?為其旁無餘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誠之言,人未能信,至潔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聲名,無餘地也。吾每為人所毀,常以此自責。若能開方軌之路,廣造舟之航,則仲由之言信,重於登壇之盟,趙熹之降城,賢於折衝之將矣。

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後之矛戟,毀前之干櫓也!宓子賤云:「誠於此者形於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於爾時,自以巧密,後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後居喪,哀毀逾制,亦足以高於人矣。而嘗於苫塊之中,以巴豆塗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童豎,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

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疑彼製作,多非機杼,遂設燕言,面相討試。竟日歡諧,辭人滿席,屬音賦韻,命筆為詩,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韻,眾客各自沉吟,遂無覺者。韓退嘆曰:「果如所量。」

鄴下有一少年,出為襄國令,頗自勉篤,公事經懷,每加撫恤,以求聲譽。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餅餌,人人贈別,云:「上命相煩,情所不忍,道路饑渴,以此見思。」民庶稱之,不容於口。及遷為泗州別駕,此費日廣,不可常周。一有偽情,觸塗難繼,功績遂損敗矣。

選自《顏氏家訓》(有刪節)

①苫塊:古人父母居喪之時,以草墊為席,土塊為枕。②童豎:童僕。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觸塗:處處。

9.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伯石讓卿                   讓:推讓、謙讓。       

B.雅自矜持                   雅:平素、向來。

C.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  篤:甚、十分。     

D.辭人滿席               辭:辭別。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辭」的意思是「有文采,有才華」。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試題時可採用聯想(聯想課文語句)推斷、語言結構推斷、辨析詞性推斷、語法分析推斷、語境分析推斷、鄰字(同義複詞、偏義複詞)幫助推斷等方法。

10.下列句子,全都屬於「求虛名」做法的一組是

①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               ②伯石讓卿,王莽辭政

③以巴豆塗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     ④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

⑤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餅餌,人人贈別     ⑥眾客各自沉吟,遂無覺者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知識點】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B 解析:①只是立名者的一種表現,作者沒有明顯的態度。④是朝廷的做法,朝廷以為有文才,才用其人。⑥只是賓客的一種自然表現,寫完詩歌以後,沉溺其中,沒有察覺別人寫得如何。

【思路點撥】解題時應注意:(1)審清題干,明確方向。(2)判明性質,識別錯誤項。(3)把握規律,辨明陷阱。

11.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高潔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為其言行高潔,名聲廣播,沒有給自己留下一點餘地,就像在山崖邊走路,因為腳旁沒有餘地,往往會從山崖上摔下去。

B.作者認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實的,往往清名播揚但金錢暗入,信譽昭著但許諾有虧,如近世某富貴之人,守喪盡孝,超過常禮,鬧出笑話。

C.東萊王韓晉明懷疑某一士族不過徒有虛名,他的一些詩文,恐怕並非他自己創作,於是設宴敘談,並以作詩試探,結果驗證了他的想法。

D.鄴下少年當初為了虛名,故意對百姓加以體恤,當他陞官以後,他的本性暴露出來,不願再繼續把體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於是功績被毀。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D 解析:鄴下少年當初是為了高潔的名聲,篤情幫助和體恤百姓,但是陞官後,這樣的費用日漸過多,於是他常常考慮不周全,並不是有意為之,但是他的名聲還是受到影響。

【思路點撥】此類題常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

12.請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吾每為人所毀,常以此自責。(3分)

  (2)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3分)

  (3)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3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 級(理解)。

【答案解析】(1)我每當被人詆毀的時候,經常因為這責備自己。(2)人的虛或實,真或偽固然在於心,但沒有不在行動上表現出來的,只是觀察得不仔細罷了。(3)由於有一件事情偽裝出現假,而毀掉了百件事情的真,這就是貪名不足的結果啊! 解析:(1)「毀」,詆毀1分;「被動句」1分,句意1分。(2)狀語後置「無不見乎跡」1分;「熟」,仔細,1分;句意1分。(3)「以」,由於,1分;「喪」,假,1分;句意1分。

【思路點撥】做翻譯題一要譯准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二要譯准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三要譯准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係(並列轉折因果等複句關係)

【譯文】

 名聲與實際的關係,好比形與影的關係。德藝周厚,那名就一定好;容貌美麗,那影就一定美。如今不修身而想在世上傳好的名,就好比容貌很醜而要求鏡子里現出美的影了。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就是體道合德,享受鬼神的福佑,而不是用來求名的;立名,就是修身慎行,生怕榮譽會被湮沒,而不是為了讓名的;竊名,就是外朴內奸,謀求浮華的虛名,而不是真能得到名的。

人的腳所踩踏的地方,面積只不過有幾寸,然而在咫尺寬的山路上行走,一定會從山崖上摔下去;從碗口粗細的獨木橋上過河,也往往會淹死在河中,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人的腳旁邊沒有餘地的緣故。君子要在社會上立足,也是這個道理。最誠實的話,別人是不會容易相信;最高潔的行為,別人往往會產生懷疑,都是因為這類言論、行動的名聲太好,沒有留餘地造成的。我每當被別人詆毀的時候,就經常以此自責。你們如果能開闢平坦的大道,加寬渡河的浮橋,那麼你們就能如同子路那樣,說話真實可信,勝似諸侯登壇結盟的誓約;如同趙熹那樣,招降對方盤踞的城池,賽過卻敵致勝的將軍。

我見到世上的人,清名播揚但金錢暗入,信譽昭著但許諾有虧,真不知是不是後面的矛戟,在搗毀前面的盾牌啊!宓子賤說過:「在這件事上做得真誠,就給另件事樹立了榜樣。」人的虛或實,真或偽固然在於心,但沒有不在行動上表現出來的,只是觀察得不仔細罷了。一旦觀察得真切,那種巧於作偽就還不如拙而誠實,接著招來的羞辱也夠大的。伯石的推讓卿位,王莽的辭謝政權,在當時自以為既巧又密,可是被後人記載下來,留傳萬世,就叫人看了毛豎骨寒了。近來有個大貴人,以孝著稱,先後居喪。哀痛毀傷過度,這也是以顯得高於一般人了;可他在草荐土塊之中,還用有大毒的巴豆來塗臉,有意使臉上成瘡,來顯出他哭泣得多麼厲害,但這種做作不能蒙過身旁童僕的眼睛,反而使外邊人說他喪中的居處飲食都在偽裝。由於有一件事情偽裝出現假,而毀掉了百件事情的真,這就是貪名不足的結果啊!

有一個士族,讀的書不過二三百卷,天資笨拙,可家世殷實富裕,他向來矜持,多用牛酒珍寶玩好來結交那些名士。名士中對牛酒珍寶玩好感興趣的,一個個接著吹捧他,使朝廷也以為他有文采才華,曾經派他出境聘問。齊東萊三韓晉明深愛文學,對他的作品發生懷疑,懷疑大多數的情況,不是他本人所命意構思的,於是就設宴敍談,當面討論測試。當時整天歡樂和諧,詩人滿座,屬音賦韻,提筆作詩,這個士族輕率問就寫成,可全然沒有向來的風格韻味,好在客人們各自在沉思吟味,沒有發覺。韓晉明宴會後嘆息道:「果真像我們所估量的那樣。」

鄴下有個少年,出任襄國縣令,能勤勉,公事經手,常加撫恤,來謀求聲譽。每派遣兵差,都要握手相送,有時還拿出梨棗糕餅,人人贈別,說:「上邊有命令要麻煩你們,我感情上實在不忍,路上饑渴,送這些以表思念。」民眾對他稱讚,不是口說所能說得完的。到遷任泗州別駕官時,這種費用一天天增多,不可能經常辦到。可見一有虛假,就到處難以相繼,原先的功績也隨之而毀失。

13.請用斜線(「/」)給下面文段中加橫線的部分斷句。(不超過6處)(3分)

匡章曰: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後耳有聞,目有見。」(《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螬:cáo,蛀蟲。

【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文言斷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 

解析:先通讀語句,理解大意,再抓住「聞」「也」「矣」等標誌詞。

【思路點撥】斷句要依據以下步驟進行:第一步,通讀文段,整體把握文段的內容大意及主題;第二步,找出標誌性的詞語,如名詞、動詞、句首句末虛詞、有特殊用法的詞語等;第三步,先易後難,逐步斷句(先斷有把握的部分,後斷吃不準的部分);第四步,誦讀全文,詳加驗證。語段斷好後,再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或憑語感,根據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結合文段意思,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

譯文:匡章說:「陳仲子難道不是真正的廉潔之士嗎?居住在於陵,三天沒吃東西,(餓得)耳朵失去聽覺,眼睛失去視覺。井台上有個李子,已被金龜子吃掉大半個了,他爬過去,拿起來吃,咽了三口,耳朵才聽得見聲音,眼睛才看得見東西。」

二十六、【語文卷·2015屆山東省泰安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201411)】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陸玩字士瑤。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賀循每稱其清允平當,郡檄綱紀,東海王越闢為掾,皆不就。元帝引為丞相參軍。時王導初至江左,思結人情,請婚於玩。玩對曰:「培縷無松柏,薰蕕不同器。玩雖不才,義不能為亂倫之始。」導乃止。玩嘗詣導食酪,因而得疾。與導箋曰:「仆雖吳人,幾為傖鬼。」其輕易權貴如此。

   累加奮武將軍,征拜侍中,以疾辭。王敦請為長史,逼以軍期,不得已,乃從命。敦平,尚書令郗鑒議敦佐吏不能匡正奸惡,宜皆免官禁錮。會溫嶠上表申理,得不坐。復拜侍中,遷吏部尚書,領會稽王師,讓不拜。轉尚書左僕射,領本州大中正。及蘇峻反,遣玩與兄曄俱守宮城。玩潛說匡術歸順,以功封興平伯。轉尚書今。

   尋而王導、郗鑒、庾亮相繼而薨,朝野顯以為三良既沒,國家殄瘁。以玩有德望,遷侍中、司空,給羽林四十人。玩既拜,有人詣之,索杯酒,瀉置柱樑之間,咒曰:「當今乏材,以爾為柱石,莫傾人梁棟邪!」玩笑曰:「戢卿良箴。」既而嘆息,謂賓客曰:「以我為三公,是天下為無人。」談者以為知言。

   玩雖登公輔,謙讓不辟掾屬。成帝聞而勸之。玩不得已而從命,所辟皆寒素有行之士。玩翼亮累世,常以弘重為人主所貴,加性通雅,不以名位格物,誘納後進,謙若布衣,由是播紳之徒莫不隆其德宇。後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壽,窮極寵榮,終身歸全,將復何恨!惟願陛下崇明聖德,弘敷洪化,曾構祖宗之基,道濟群生之命。臣不勝臨命遺戀之情,貪及視息,上表以聞。」薨年六十四,謚曰康,給兵千人,守冢七十家。太元中,功臣普被減削,司空何充等止得六家,以玩有佐命之勛,先陪陵而葬,由是特置興平伯官屬以衛墓。

   (《晉書·列傳四十七》)

   註:①綱紀:官職名,指州郡的主簿。②培填(1ǒu):小土丘。③薰蕕: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④傖鬼:南方人對北方人的輕蔑稱呼。⑤翼亮:輔佐。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賀循每稱其清允平當       允:公允

B.玩嘗詣導食酪                  詣:前往

C.領會稽王師,讓不拜       讓:推辭

D.談者以為知言                 知:知己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D 解析:知,通「智」,明智,有見識。

【思路點撥】作答本類題,對課內文言文的掌握是解答的基礎,如本題:知,在《勸學》中(「知明而行無過」)出現過;其次,掌握實詞推斷方法,如字根推斷法,成語推斷法等;最後,會將選項的解釋代入,進行排除。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征拜侍中,以疾辭                     B.  思結人情,請婚於玩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

 C.玩不得已而從命                       D. 當今乏材,以爾為柱石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 B解析:A項「以」分別為「介詞,因為」與「連詞,並且」;B項「於」均為「介詞,向」;C項「而」分別為「連詞,表順承」與「連詞,錶轉折關係」;D項「為」分別為「動詞,當做」與「介詞,被」。

【思路點撥】作答時,要有全句或全篇意識。虛詞的意義實際上已被上下文語境明確限定,因此也可「瞻前顧後」,「因文釋詞」。另外,許多虛詞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語法或語氣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對全句的分析把握,才能準確理解。比如語氣助詞「也、矣、焉、哉」,在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在感嘆句末助感嘆語氣,在陳述句末助陳述語氣,它們始終是與全句的句式和語氣「息息相關」的。

11.下列句子中,全都屬於直接表現陸玩「器量淹雅」的一組是

①玩雖不才,義不能為亂倫之始②轉尚書左僕射,領本州大中正 ③玩笑曰:「戢卿良箴。」  ④玩潛說匡術歸順⑤玩雖登公輔,謙讓不辟掾屬 ⑥不以名位格物,誘納後進,謙若布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 D解析:①是表現陸玩對權貴的輕視。②表現陸玩官職的調動升遷④是陸玩勸說匡術歸順。

【思路點撥】本題在考查陸玩的品質特徵,首先,我們要通觀全組語句,能過基本翻譯出來,了解大意;其次,要辨析語句和所要求的品質是否相符;再次,分析一下語句是否是直接表現的,這樣,依次排除,得出答案。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玩弱冠之年就頗有美名,且性情剛直,不慕權貴,曾因到王導家食酪而造成身體不適,就寫信對其嘲諷。

B.王敦被平定後,郗鑒以王敦的屬吏沒有履行匡正奸惡的職責為名,將陸玩等全部屬吏予以囚禁,後經溫嶠營救得以釋放。

C.陸玩被提拔為侍中、司空後,曾有人前往拜訪他,其間此人索酒倒在樑柱之間,以警示陸玩要珍惜朝廷任用,有所作為。

D.陸玩去世後,因其對朝廷有輔佐創業之功,死後備極哀榮,不僅能夠陪葬先帝,而且朝廷還特地設置機構以保衛其墓地。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對原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B解析:B項「陸玩等全部屬吏予以囚禁。後經溫嶠營救得以釋放」錯,原文為「提議免冠禁錮但並未成為事實」。

【思路點撥】作答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的題型,要對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後,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等。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尋而王導、郗鑒、庾亮相繼而薨,朝野成以為三良既沒,國家殄瘁。(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後疾甚,上表曰:「臣年向中壽,窮極寵榮,終身歸全,將復何恨!」(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1)不久王導、郗鑒,庾亮相繼去世,朝廷內外都認為三位賢良去世之後,國家人才就匱乏了(或「國家就困頓了」)。 (2 )後來陸玩病重,就上表說:「我已年近中壽,享盡了皇帝的寵愛和富貴榮華,能最終保全自身,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解析:(1)「尋」(不久),「成」(全,整個),「既」(已經),「沒」(去世),「殄瘁」(困頓)各1分。(2)「疾」(疾病),「甚」(非常);「向」(接近),「窮極」(十分)「恨」(遺憾)各1分。

【思路點撥】注意翻譯推測出句子中的關鍵詞的詞義,判斷出句式的特徵,句子自然就翻譯通了。考生一定堅持「直譯為主」,因為高考的采分點往往 是那些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別留意。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

【文言文參考譯文】

 陸玩字士瑤,才識氣度寬博儒雅,二十歲就有好的名聲』賀循經常稱讚他清白公允、公正、正直。郡里用檄文傳他擔任主簿之職,東海王司馬越征各他做掾屬,陸玩都沒有去就任。元帝召他做丞相參軍。當時王導剛到江東,想得民心要結納人情,就向陸玩請求結成兒女親家。陸玩回答說:『『小土丘上沒有松柏,香草臭草不能同處一個器皿。我雖然不才,也不能成為違背常理的開端。"王導就作罷了。陸玩曾受邀到王導家裡吃酪,並因此得了疾病,於是陸玩就給王導寫信說:「我雖然是吳地人,也差點成了北方之鬼。」他對權責的輕視就是這個樣子。

  陸玩的官職逐漸升遷至奮武將軍,後被朝廷徵召授予侍中之職,他因身體有病拒絕了,王敦請他擔任長史,並用軍令逼迫,陸玩沒有辦法,就聽從了命令。後王敦被平定,尚書令郗鑒認為王敦的佐吏不能糾正王敦的奸惡行為,應該全部免官予以拘禁。恰逢溫嶠上表章給朝廷申辯道理,陸玩才能夠不受牽連治罪。後來朝廷又任命他為侍中,升遷為吏部尚書,併兼管會稽的朝廷軍隊,陸玩都推辭不去就職。後來轉任尚書左僕射,併兼任本州大中正的官職。等到蘇峻叛亂時,朝廷就派陸玩與兄長陸曄共守宮城。陸玩則暗中說服蘇峻改變策略掃順朝廷,陸玩也憑藉功勞被封為興平伯。轉任尚書令。

  不久王導、郗鑒、庾亮相繼去世,朝廷內卟都認為三位賢良去世之後,國家人才就匱乏了(或"國家就困頓了」),因陸玩在朝廷中德高望重,於是就任命陸玩為侍中、司空,並且賞給羽林軍四十人。陸玩就任後,有人前去拜訪他,向他索要一杯酒,倒在樑柱之間,並祝禱說:「當今朝廷缺乏人材,只好用你作朝廷柱石,你可不要傾後人家的棟樑啊!」陸玩笑著說:「我接受您的忠告。」然後長長地嘆息,對賓客說:「以我為三公,天下確實是沒人才了。」論者認為他的話很有見識。

  陸玩雖然擔任朝廷公輔之職,但卻謙虛地不任用屬員。成帝聽說後勸他。陸玩不得已才聽從了皇帝的余令,他所任用的都是出身寒門平素有德行的人。陸玩輔佐過幾位皇帝,常常因弘博端重受到皇上的尊崇,加上性情通達儒雅,從來不憑藉名聲地位來糾正人的過失,樂於推許扶持年輕人,對人謙虛如同平民一樣,因此,縉紳大夫沒有不尊重他的德行風度的。後來陸玩病重,就上表說:「我已年近中壽,享盡了皇帝的寵愛和富責榮華,能最終保全自身,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只願陛下宜明聖德,弘揚教化,擴大祖宗的基業,救助民眾。我禁不住臨終的遣戀之情,趁一息尚存,上表以聞。」終年六十四歲。謚號為康,賞賜給兵丁千人,守冢人家七十家。太元年間,朝廷功臣的待遇普遍被削減,連司空何充等只剩六家,因陸玩有輔佐創業的功績,先是陪先帝陵塞而葬,朝廷因此特別設置興平伯官屬用以保衛他的墓地。

二十七、【語文卷·2015屆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調研考試(201412)】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溫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喪還歸鄉里,內足於財。恢曰:「世方亂,安以富為?」一朝盡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舉孝廉,為廩丘長,鄢陵、廣川令,彭城、魯相,所在見稱。入為丞相主簿,出為揚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親近,顧以為不如此州事大。故書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無當得蔣濟為治中輔卿邪?」時濟見為丹楊太守,乃遣濟還州。又語張遼、樂進等曰:「揚州刺史曉達軍事,動靜與共咨議。」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詔書召潛及豫州刺史呂貢等,潛等緩之。恢密語潛曰:「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一二日必有密書促卿進道,張遼等又將被召。遼等素知王意,後召前至,卿受其責矣!」潛受其言,置輜重,更為輕裝速發,果被促令。遼等尋各見召,如恢所策。文帝踐阼,以恢為侍中,出為魏郡太守。數年,遷涼州刺史,持節領護羌校尉。道病卒,時年四十五。詔曰:「恢有柱石之質,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為朕執事,忠於王室,故授之以萬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憫之!」賜恢子生爵關內侯。生早卒,爵絕。

(節選自《三國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賢者。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今水生而曹仁縣軍   縣軍:縣裡的軍隊

B.如恢所策           所策:所謀劃的

C.文帝踐阼           踐阼:登上皇位

D.恢有柱石之質       柱石:擔當國家重任的人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縣軍」即「懸」軍,深入敵境的孤軍。

【思路點撥】判定通假字,一要根據通假字用同聲同韻的字代替本字的特點,遇到某個詞用本義、引申義都講不通時,就可以從字音或聲旁方面去考慮這個詞是否是通假字。二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類:①同音字、形近字多採用所通假字的聲旁。②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韻母或聲母,形近多採用共同聲符。③音同、形不同。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B.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C.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D.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

【知識點】本題考查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及正確斷句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C  解析:「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征南方有變。今水生而曹仁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判斷的關鍵:1、「畏」的賓語;2、「縣」通「懸」,「縣軍」為「曹仁」的謂語;3、「乘利而進」的主語。

【思路點撥】斷句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通讀全文,把握文意;二是仔細體會詞語的含義和詞語之間的關係;三是先易後難,逐步縮小範圍,直至斷開全部為止。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溫恢一向樂善好施,家裡很是富有,但他把錢財分給了宗族,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

B.溫恢很有軍事謀略。曹操曾經對自己的手下說,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溫恢商量再做定奪。

C.溫恢很有遠見。他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曹仁將要受到關羽的攻擊而提醒兗州刺史,後來果如他所料。

D.溫恢能夠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給裴潛提建議,讓他加快行程,裴潛接受了他的建議,所以,沒有受到責罰。

【知識點】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鑒賞評價)。

【答案解析】A  解析:溫恢不是一向樂善好施,他是看到國家將要發生變亂,認為聚集財富是沒有用處的。

【思路點撥】回答此類試題一方面要求考生把選項中每一個意思在文中的對應的地方找准,另一方面要結合全文看一看是否有「無中生有」「錯位嫁接」「曲解原文」等情況。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甚欲使卿在親近,顧以為不如此州事大。

(2)此必襄陽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為急會者,不欲驚動遠眾。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1)(我)非常想讓你留在我身邊,只不過認為沒有揚州的事情重要。(2)這一定是襄陽的急難,想要讓眾將前往,不下令讓眾將緊急前往的原因是不想驚動遠方的軍隊。  解析:(1)省略句;「甚」,非常;「親近」,留在我身邊;「顧」,只不過;「以為」,認為。每點1分。(2)「必」,一定;「(襄陽之)急」,襄陽的急難;「赴」,使……前往;「所以」,……的原因;「遠眾」,名詞,遠方的軍隊。每點1分。

【思路點撥】翻譯句子是對考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綜合考查,考生一定堅持「直譯為主」,因為高考的采分點往往是那些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別留意。在平時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要注意多積累文言辭彙知識,有了儲備,才有了實力,在做題時才可以加以貫通,還有平時多讀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積累語感。

參考譯文:

溫恢字曼基,是太原郡祁縣人。父親溫恕,任涿郡太守,去世的時候,溫恢十五歲,送喪回鄉,家裡十分富有。溫恢說:「世上剛剛開始大亂,要這麼多錢有什麼用呢?」一下子把家財全部散出給自己宗族的人,幫助他們振興家業。州里認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賢郇越相比。溫恢被推舉為孝廉,作過廩丘縣長,鄢陵、廣川縣的縣令,彭城、魯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對他有好評。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揚州刺史。太祖曹操對他說:「我非常願意讓您在我身邊做事,但又認為揚州的事情更為重要。《尚書》上說『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大臣如果良好,那麼諸事都會安寧』。是不是需要讓蔣濟來擔任治中輔助您呢?」當時蔣濟正任丹楊太守,於是便下令讓他回到揚州。曹操又對將軍張遼、樂進等人說:「揚州刺史溫恢通曉軍事,進退要和他共同商議。」建安二十四年(219),孫權統兵攻打合肥。那時候各州都屯兵守衛,溫恢對兗州刺史裴潛說:「這裡雖然有賊兵,但還構不成威脅,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隊遭遇變故。現在洪水已經來了,而曹仁讓孤軍深入敵境沒有防備。關羽驍勇善戰,率領精銳部隊,借著地利進攻,一定會造成禍害。」後來果然有水淹樊城的事。朝廷下詔書徵召裴潛以及豫州刺史呂貢等人,裴潛等人拖延不動。溫恢秘密地對裴潛說:「這一定是襄陽危急,要讓你們趕去支援。之所以沒有大張旗鼓急著讓你們聚集,是因為朝廷不願驚動遠處的部隊。一兩天內一定會有密書催促你們上路,張遼等人也會被召去援助,他們一向知道魏王的心思,一定會後召先到,您可就要受責備了!」裴潛聽從了溫恢的話,放棄了輜重,讓部下改換輕裝迅速出發。果然接到了催促進軍的命令,張遼等人不久也分別被徵召,完全像溫恢所預料的那樣。魏文帝即位,用溫恢為侍中,又出京擔任魏郡太守。過了幾年,升任涼州刺史,又持著朝廷的節鉞領受護羌校尉的職務,赴任途中病死,死時四十五歲。文帝發布詔書說:「溫恢有支撐社稷的素質,為先帝做事,勞苦功高;為朕辦事,能夠忠於王室,所以把萬里以外的重任委託給他,讓他執掌一個方面的大事。為何不能壽終正寢,我非常悲痛!」文帝賜予他兒子溫生關內侯的爵位,溫生死得早,爵位便斷絕了。

二十八、【語文卷·2015屆江蘇省鹽城中學高三1月月考(201501)】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有鄉人貨梨於市,頗甘芳,價騰貴。有道士破巾絮衣,丐於車前。鄉人咄之,亦不去;鄉人怒,加以叱罵。道士曰:「一車數百顆,老衲止丐其一,於居士亦無大損,何怒為?」觀者勸置劣者一枚令去,鄉人執不肯。肆中佣保者,見喋聒不堪,遂出錢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謝,謂眾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請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種。」於是掬梨大啖。且盡,把核於手,解肩上鑱,坎地深數寸,納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湯沃灌。好事者於臨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處。萬目攢視,見有勾萌出,漸大;俄成樹,枝葉扶疏;倏而花,倏而實,碩大芳馥,累累滿樹。道人乃即樹頭摘賜觀者,頃刻向盡。已,乃以鑱伐樹,丁丁良久,乃斷;帶葉荷肩頭,從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時,鄉人亦雜眾中,引領注目,竟忘其業。道士既去,始顧車中,則梨已空矣。方悟適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細視車上一靶亡,是新鑿斷者。心大憤恨。急跡之,轉過牆隅,則斷靶棄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異史氏曰:「鄉人憒憒,憨狀可掬,其見笑於市人,有以哉。每見鄉中稱素封者,良朋乞米則怫然,且計曰:『是數日之資也。』或勸濟一危難,飯一煢獨,則又忿然計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較盡錙銖。及至淫博迷心,則傾囊不吝;刀鋸臨頸,則贖命不遑。諸如此類,正不勝道,蠢爾鄉人,又何足怪。」

(選自《聊齋志異·種梨》)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頃刻向盡          向:接近,臨近

B.方悟適所俵散      適:恰好

C.急跡之            跡:尋其蹤跡

D.憨狀可掬          掬:用手捧取

【知識點】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

【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適:剛才

【思路點撥】本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通假字、偏義複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一定要把詞語的意思帶入句子,把句子的意思帶入文章,語義通順才可以。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其見笑於市人                 且盡,把核於手

B.既有之,何不自食?            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C.納之而覆以土                 從容徐步而去

D.乃以鑱伐樹                   道人乃即樹頭摘賜觀者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A 被/在;B 代詞/的;C順承/修飾;D於是,就

【思路點撥】文言虛詞除了要熟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外,還要注意使用恰當的方法來幫助我們進行推斷。常見的語境推斷法、句位分析法、代入檢驗法、語法分析法等要熟練使用。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觀者勸置劣者一枚令去,鄉人執不肯。(4分)

(2)鄉人亦雜立眾中,引領注目,竟忘其業。(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B。

【答案解析】答案:(1)旁邊圍觀的人勸鄉下人挑一個差的梨給道士,讓他離開,而鄉下人卻堅決(堅持)不肯。(2)鄉下人也夾雜站立在人群裡面,伸長脖子出神地(集中目光)看,竟然忘記了自己賣梨的事。

解析:(1)「劣者一枚」是定語後置,「去」(離開),「執」(堅決,堅持)。(2)「引領」(伸長脖子),「 注目」(集中目光),「 業」( 賣梨的事)。

【思路點撥】(1)字字落實:忠於原文,不增不減。(落實關鍵詞語)(2)句句通順:合乎文意,明白通順。(落實特殊句式)(3)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係,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儘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4)意譯,指著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於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直譯和意譯的關係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

 9.這篇短文蘊含了哪些做人道理?請簡要概括。(4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D。

【答案解析】答案:過吝易失;與人為善;做人做事不要斤斤計較;勿以貌取人。

解析:解答時應該從諷刺的角度來加以概括,這個鄉下人丟了滿車梨的原因就是其太吝嗇,且以貌取人。從文末的「……較盡錙銖。及至淫博迷心,則傾囊不吝」可以概括出與人為善,做人做事不要斤斤計較的道理。

【思路點撥】解答此題要全面考慮,將故事中蘊含的道理一一列舉出來。題干中要求「簡要概括」,故試題答案應避免直接引用原文。

【參考譯文】

有個鄉下人推著一車梨到街上賣,因梨的味道香甜,所以他要價很高。有一個頭戴破頭巾、身穿舊棉袍的道士,在車前請求鄉下人施捨,鄉下人粗野地呵斥他,他卻不走,鄉下人更為惱火,大聲責罵他。道士說:「你這一車梨有好幾百個,我只是請你施捨一個給我,這對於你也不算什麼大的損失,何必發這麼大的脾氣?」旁邊圍觀的人也勸鄉下人挑個最差的梨給道士,打發他走算了,而鄉下人卻堅決不肯。酒店裡一個夥計見外面吵鬧得不可收拾,於是自己出錢買了個梨,送給道士。道士向他表示感謝,然後又對圍觀者說:「出家人不知道吝惜是什麼。我有很好吃的梨,拿出來請大家一同品嘗。」有人說:「你既然有好梨,為何不自己吃呢?」道士說:「我需要這個梨核作樹種。」於是兩手捧梨吃起來,快要吃完的時候,將梨核放在手上,解下肩上背的鏟刀,挖了個數寸深的坑,先把梨核放進去,然後又用土蓋上,並向街上的人索要開水來澆灌。喜歡湊熱鬧的人趕忙向路邊小店要了一碗開水,道士接過來澆在坑裡。在眾人的注視下,桑樹的嫩芽出土了,漸漸長大;不久便長成了樹,樹葉茂盛;一會兒就開了花;又一會兒便結了梨,梨子又大又香,滿樹的梨子壓彎了樹枝。道士就從樹上摘下梨子送給圍觀的人,不一會兒的工夫就摘完了梨子。贈完梨子後,道士就用鏟刀砍梨樹,丁丁當當砍了很久,才把梨樹砍倒;然後把還長著葉子的樹榦扛在肩膀上,非常從容地走了。

當初,道士開始變戲法時,鄉下人也夾雜站立在人群裡面伸長脖子、眼睛一動不動地看,竟忘記了自己賣梨的事。當道士走了以後,他才回頭看自己的車子,發現滿車子的梨都沒有了。鄉下人這時才醒悟過來,剛才道士分給大家的梨原來都是自己的梨。他又仔細檢查車子,發現有個車把不見了,是剛剛砍斷的。他十分憤怒,急忙去追道士。轉過牆角,只見被砍的車把在牆腳下,才知道道士所砍的梨樹就是此物,而道士早已不知去向了。此事成為滿街市民的一個笑柄。

異史氏說:「這個鄉下人真是糊塗,天真驕痴,他被滿街的市民譏笑,是有原因的。在鄉間常常見到有些沒有爵位的富有人家,當好朋友來借米時,就一臉怒色,並且算計著說:『這是我們家好幾天的生活費呀。』有的人勸他們幫一幫遭災受難的人,給孤獨無助的人一點飯吃,他就又非常生氣,又算計著說:『這是我們家十人、五人的口糧呀。』甚至是父子兄弟,算計起來也往往是分毫必爭。可是等到沉湎賭博,迷了心竅,就是傾其所有,也毫不吝惜;刀鋸架在脖子上的時候,贖命都來不及。諸如此類,真是說也說不完,真是愚蠢呀,這些鄉下人,又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呢。」

二十九、【語文卷·2015屆重慶市巴蜀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201501)】J0閱讀下文,完成第7~9題。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風骨偉岸,目瞬如電。早年鷙勇絕人,能騎生馬駒。卜者言當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毆之。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挽強馳射,勇冠三軍。

崇寧四年,西夏騷動,世忠斬關殺敵將,擲首牆外,諸軍乘之,夏人大敗。俄復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斗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躍馬斬之敵眾大潰。  

紹興四年,是歲,金人與劉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飭守備,圖進取,辭旨懇切。世忠受詔,感泣曰:「主憂如此,臣子何以生為!」遂自鎮江濟師,俾統制解元守高郵,候金步卒。親提騎兵當敵騎,伐木為柵,自斷歸路。

會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紿良臣有詔移屯守江,良臣疾馳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馬令軍中曰:「視吾鞭所向。」於是引軍次大儀,勒五陣,設伏二十餘所,約聞鼓即起擊。良臣至金軍中,金人問王師動息,具以所見對。聶兒孛堇聞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傳小麾鳴鼓,伏兵四起,旗色與金人旗雜出,金軍亂,吾軍迭進。敵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勁騎四面蹂躪,人馬俱斃。世忠復親追至淮,金人驚潰,相蹈藉,溺死甚眾。

捷聞,群臣入賀,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與求曰:「自建炎以來,將士未嘗與金人迎敵一戰,今世忠連捷以挫其鋒,厥功不細。」帝曰:「第優賞之。」於是部將董旼、陳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嘗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諱『忠』字,諱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飛冤獄,舉朝無敢出一語,獨世忠怒檜。又抵排和議,觸檜尤多,或勸止之,世忠曰:「今畏禍苟同,他日瞑目,豈可受鐵杖於太祖殿下?」

嗜義輕財,賜齎悉分將士,所賜田輸租與編戶等。然知人善獎用,成閔、解元、王勝、王權、劉寶、岳超起行伍,秉將旄,皆其部曲雲。解兵罷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嘗有權位者。晚喜釋、老,自號清涼居士。     

                                        《宋史·韓世忠傳》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早年鷙勇絕人                    絕:超過

B.俾統制解元守高郵                    俾:使,讓

C.紿良臣有詔移屯守江                 紿:等到

D.秉將旄,皆其部曲雲                  秉:持,拿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C  解析:「紿」,欺騙。

【思路點撥】本題的答題思路是:先利用朗讀時語音的不同或停頓辨析。一個詞的詞義和語音之間是有一定的關聯的。一個詞它的語音不同,這個詞所表示的詞義也必然會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語境辨析。詞義不是單一的,它具有多義性,但當這個詞語放到具體的語句中時,它的意義大都會單一化。因此,在具體的語句中,一個詞的確切意義可以辨析出來。最後,比較互證法。通過詞與詞之間意義的關係和多義詞諸義項的關係對比,較其異,證其同,達到探求和判定詞義的目的。

8.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俄復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斗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躍馬斬之/敵眾大潰  

B.俄復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斗/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躍馬斬之/敵眾大潰   

C.俄復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斗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躍馬斬之敵/眾大潰  

D.俄復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斗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躍馬/斬之敵/眾大潰

【知識點】本題考查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及正確斷句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B 解析:先回歸文本,理解文句大意,再抓「世忠」「敵」「顧」這些標誌詞來斷句。

【思路點撥】做斷句題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讀文段,整體把握文段的內容大意及主題;第二步,找出標誌性的詞語,如名詞、動詞、句首句末虛詞、有特殊用法的詞語等;第三步,先易後難,逐步斷句(先斷有把握的部分,後斷吃不準的部分);第四步,誦讀全文,詳加驗證。語段斷好後,再通讀一遍,用語法分析或憑語感,根據文言斷句的基本要求,結合文段意思,檢驗斷句是否正確合理。

9.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世忠早年勇猛過人,占卜的人說他將官至三公,世忠認為侮辱了自己,而將其痛打一頓。後來,他憑藉勇猛和騎馬射箭技藝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軍。

B.世忠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足智多謀。他面對金人和劉豫的合兵,沉著鎮定,巧用計策,在途中設伏,經過激戰幾個回合,金兵傷亡慘重。

C.世忠英勇善戰,胸懷韜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同金的作戰,整個朝野都給世忠很高的評價,其部下也受到了嘉獎。

D.世忠為官正派,告誡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飛蒙冤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檜,為岳飛遭陷害而鳴不平。世忠這個人還輕財好義,把自己收到的租稅分給了各戶百姓。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D 解析:「把自己收到的租稅分給了各戶百姓」錯。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的思路是:先抓住題干,讀全讀准。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准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准,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再把選項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0.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於是引軍次大儀,勒五陣,設伏二十餘所,約聞鼓即起擊。(6分)

 譯文:                                                                          

(2)今畏禍苟同,他日瞑目,豈可受鐵杖於太祖殿下?(4分)

譯文: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1)於是率領軍隊駐紮在大儀,布下五種陣法(兵法),在二十多處設下埋伏,相約聽到鼓聲即發動攻擊。(2)現在害怕禍患苟且贊同,他日死後,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鐵杖呢? 解析:(1)「引」,率領;「次」,駐紮;「勒」,布下;「設伏」,設下埋伏;「所」,處;「約聞鼓即起擊」,相約聽到鼓聲即發動攻擊;各1分。(2)「苟同」,苟且贊同;「他日瞑目」,他日死後;「豈」,怎能;狀語後置句各1分。

【思路點撥】翻譯文言文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學會語法分析推斷。梳理主幹,劃分成分,落實語法功能。將句子主幹梳理好,可以幫助我們理清句子成分,從而判斷詞性、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現象,以達到準確翻譯的目的。(2)組詞造句推斷詞義。文言文中很多單音節實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中由一個雙音詞來表示。在由單音節向雙音節轉換的過程中,又多以同義合併或反義合併或反義並列為構詞特徵。據此,我們可使用組詞方式猜讀難懂詞義。(3)相似語言結構推斷。古漢語講究語言的工整對仗。文言文中整句較多,駢偶常見。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出於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對的特點,據其一可推知其他。(4)語境分析推斷。翻譯既要聯繫句子本身的語言環境,又要聯繫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

附:參考譯文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人。他身材偉岸,目光如電。早年勇猛過人,能騎沒有馴服的馬駒。占卜的人說他將官至三公,他很生氣,認為是侮辱自己,將那人痛打一頓。韓世忠十八歲時,以膽大勇敢應鄉州招募,隸屬於兵籍。他挽強弓騎馬射箭,勇冠三軍。

崇寧四年,西夏騷擾邊境,韓世忠攻克關卡,斬殺敵將,將其首級擲於女牆外,諸軍乘機發動進攻,西夏人大敗。不久西夏人又在小路出現,韓世忠獨率敢死隊兵士與西夏人殊死戰鬥,敵人稍稍後撤。戰鬥中韓世忠看見敵營中有一個非常勇猛的騎士,韓世忠騎馬上前將其斬首,敵軍大敗潰散。

紹興四年,金人與劉豫合兵,分路南侵。皇上親筆致書韓世忠,命他整飭防備,圖謀進取,言辭懇切。韓世忠接受詔書,感動地哭著說:「主上如此憂慮,臣子怎敢偷生呢!」於是從鎮江率領軍隊渡過長江,派統制解元守高郵,等候金的步兵;自己親自指揮騎兵駐大儀,抵擋敵人騎兵,韓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樹木作為柵欄,自己斷絕退路。

適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國,韓世忠撤掉炊具,哄騙魏良臣說已接到詔書令移守長江,魏良臣急忙騎馬離去。韓世忠估計魏良臣已離境,便立即上馬,對將士下令說:「看我的鞭子指向行事。」於是率領軍隊駐紮在大儀,布下五陣,在二十多處設下埋伏,相約聽到鼓聲即發動攻擊。魏良臣到金軍中,金人問宋的動靜,魏良臣詳細地把所見到的情況都說了。聶兒孛堇聽說韓世忠撤退,帶領軍隊到江口。世忠揮小旗鳴鼓,伏兵四起,世忠軍旗的顏色與金人的旗幟相混雜,金軍混亂,我軍不斷推進。敵人披甲陷入泥潭,世忠指揮精騎兵四面踐踏,將金人馬都踩死。世忠又親自追擊到淮水,金兵驚慌潰逃,相互踐踏,溺死者很多。

捷報傳來,群臣入朝慶賀,皇上說:「世忠忠誠勇敢,朕知道他必定成功。」沈與求說:「從建炎以來,將士未曾與金人迎戰一次,現在世忠連連獲勝,挫傷了敵人的銳氣,他的功勞不小啊。」皇上說:「應該依次給予優厚的獎賞。」於是部將董旼、陳桷、解元、呼延通等都分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韓世忠曾告誡家人說:「我的名字叫世忠,你們不要避諱「忠」字,避諱而不再說,這是忘忠啊。」岳飛蒙受冤獄,滿朝沒有人敢說一個不字,唯獨韓世忠直言觸怒秦檜。他又抵制排斥和議,觸怒秦檜之處尤其多,有人勸阻他,韓世忠說:「現在害怕禍患苟且贊同,他日死後,怎能在太祖殿上接受鐵杖呢?」

韓世忠好義輕財,皇上的賞賜全部分發給將士,所受賜的田地同編戶同等交租。然而他知人善用,成閔、解元、王勝、王權、劉寶、岳超起於行伍,揮將旗指揮的,都是他的部下。他解除兵權,罷去官職,在家閑居共十年,淡然自如,好像未曾身居權位。晚年喜好佛教、老子學說,自號清涼居士。

三十、【語文卷·2015屆山東省日照一中高三上學期第三次階段複習質量達標檢測(201501)】J0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題。(12分,每小題3分)

賀若弼,字輔伯,河南洛陽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為金州總管,宇文護忌而害之。臨刑,呼弼謂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當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錐刺弼舌出血,誡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驍勇便弓馬,解屬文,博涉書記,有重名於當世。周齊王憲聞而敬之,引為記室。未幾,封當亭縣公,遷小內史。周武帝時,上柱國烏丸軌言於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嘗與賀若弼論之。」帝呼弼問之,弼知太子不可動搖,恐禍及己,詭對曰:「皇太子德業日新,未睹其闕。」帝默然。弼既退,軌讓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所以不敢輕議也。」及宣帝嗣位,軌竟見誅,弼乃獲免。尋與韋孝寬伐陳,攻拔數十城,弼計居多。

高祖受禪,陰有並江南之志,訪可任者。高熲曰:「朝臣之內,文武才幹,無若賀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開皇九年,大舉伐陳,以弼為行軍總管。將渡江,酹酒而祝曰:「弼親承廟略,遠振國威,伐罪弔民,除凶翦暴,上天長江,鑒其若此。如使福善禍淫,大軍利涉;如事有乖違,得葬江魚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於是大列旗幟,營幕被野。陳人以為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知防人交代,其眾復散。後以為常,不復設備。及此,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襲陳南徐州,拔之,執其刺史黃恪。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於民間沽酒者,弼立斬之。進屯蔣山之白土岡,陳將魯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孔范、蕭摩訶等以勁兵拒戰。田瑞先犯弼軍,弼擊走之。魯達等相繼遞進,弼軍屢卻。弼揣知其驕,士卒且惰,於是督厲將士,殊死戰,遂大破之。            (《隋書  賀若弼傳》)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驍勇便弓馬    便:熟悉       B.軌讓其背己    讓:避讓,讓開

C.軌竟見誅     見:看見         D.伐罪弔民     吊:弔唁、悼念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A  解析:B項,「軌讓其背己」,讓,責備;C項,「軌竟見誅」,見,被;D項,「伐罪弔民」,吊,慰問。

【思路點撥】本題需要考生對句中加點詞解釋的正誤進行判斷,判斷的關鍵是,所解釋的含義是否與句子語境一致,或是否為句子中的本來含義。

10.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且吾以舌死      後以為常

B.因引錐刺弼舌出血   因拔刀斫前奏案

C.恐禍及己       及宣帝嗣位

D.死且不恨       士卒且惰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B  解析:A項,前一個是「因為」的意思;後一個是「把」的意思;B項,「因」,於是就;C項,「恐禍及己」,牽連,累及;及,等到。D項,「且」,尚且;「且」,將要。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的方法:1.詞性分析法。從詞性的角度看,許多虛詞是兼職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性,如「之」有代詞、助詞、動詞三種詞性。通過分析詞性,以理解其意義和用法。2.位置分析法。有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時,應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後關係、搭配習慣及其使用規律等方面入手。3.標誌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誌詞,如能掌握課文或成語中出現過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標誌性虛詞,就能幫助我們理解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4.溫故求新法。我們應盡量回顧過去學過的有關虛詞的例句及有關知識,將這些例句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從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虛詞的用法。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其中全都表明賀若弼有軍事才幹的一組是

①周齊王憲聞而敬之,引為記室          ②知太子不可動搖,恐禍及己,詭對

③與韋孝寬伐陳,攻拔數十城,弼計居多  ④將渡江,酹酒而祝

⑤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      ⑥大列旗幟,營幕被野

⑦有軍士於民間沽酒者,弼立斬之        ⑧揣知其驕,士卒且惰,於是督厲將士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⑧   D.③⑤⑥⑧

【知識點】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D 解析:①②說的不是軍事才能。④說的是祈禱祭祀鬼神。⑦是他治軍嚴明,是。

【思路點撥】完成該類題,需要考生能夠在基本讀懂原文的基礎上,根據要求準確把握文中所寫的人、時、地、言、事等信息,篩選出對選項的表述加以正誤的判斷。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賀若弼的父親因為說話不謹慎小心而被人加害,臨刑前拿錐子刺傷賀若弼的舌頭,告誡他今後一定要慎言。後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後才保住了性命。

B.賀若弼曾對上柱國烏丸軌說:皇上如果和大臣關係不密切就會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關係不密切就會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陳,命賀若弼為行軍總管,渡江前賀若弼酹酒而祝,激勵士氣,然後故設疑陣,趁敵不備,渡江破敵。

D.賀若弼軍令威嚴整肅,在陳地秋毫不犯。後陳將魯達等人向他發起進攻,他屢屢敗退,最後督軍死戰,終於大獲全勝。

【知識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解析】B 解析:錯誤,密,口實嚴密。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准。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准題干,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准,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干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

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如使福善禍淫,大軍利涉;如事有乖違,得葬江魚腹中,死且不恨。(6分)

②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2分)

③課內句子:  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2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

【答案解析】①如果你們想使善人得到福氣,使壞人得到災難,那麼大軍就能順利渡江;如果事情與這相反,那麼我們就在長江葬身魚腹之中,死也不怨恨(或:即使死也沒什麼好遺憾的)。②賀若弼率領大軍渡過長江,陳人卻沒有發覺他們(這件事)。③朱亥故意不答謝(答覆感謝),公子認為這個人很奇怪。

 解析:①「淫」,災難;「利」,順利;「涉」,渡江;「乖違」,事情與這相反;「恨」,怨恨;一字一分,句意一分;②「濟」,渡過;「弗之覺也」,沒有發覺他們(這件事);各一分;③「故」,故意;「怪」,認為這個人很奇怪。各一分。

【思路點撥】文言文翻譯講究「信」、「達」、「雅」,「信」為翻譯要準確,「達」意為翻譯要通順,「雅」意為要有文采,三者結合,才能很好地翻譯句子。具體操作時,一定要抓住句中的關鍵實詞,比較靈活的運用好虛詞,注意文言句式、古今異義、偏義複詞等,聯繫前後文,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望文生義,這樣才能準確翻譯。

【參考譯文】

賀若弼字輔伯,河南洛陽人,父親賀敦,因為勇武剛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總管,宇文護嫉妒他就加害他。臨行刑時,父親把賀若弼叫過對他說:「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這個心愿沒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為說話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慮(今後說話要謹慎)。」於是拿鐵錐刺賀若弼的舌頭,使他口舌流血,以訓誡賀若弼以後說話謹慎。賀若弼年少時慷慨激昂,懷有大志,驍勇善戰,熟悉弓馬,又懂得撰寫文章,廣泛地涉獵各種書籍,在當時有很大的名聲,北周的齊王宇文憲聽說後很尊敬他,把他召做記室的官。不久被封為當亭縣公,升任小內史。北周武帝時,上柱國烏丸軌報告皇帝說:「太子沒有做帝王的才幹,我也曾經跟賀若弼討論過。」皇帝叫賀若弼問他這件事,賀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動搖,恐怕給自己惹災禍,就假答道:「皇太子德行學養每天都有進步,沒見到有什麼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語。賀若弼退出宮外後,烏丸軌責備他背叛了自己,賀若弼說:「君主說話做事不穩妥、周密就會失掉大臣(的信任),臣僕說話做事不穩妥、周密就會丟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輕易地發表意見啊。」等到宣帝承繼帝位,烏丸軌最終被殺,賀若弼卻獲免於難。不久他與韋孝寬討伐陳朝,攻佔數十座城城池,其中賀若弼攻下的居多。隋高祖受禪讓,登基為帝,心中懷有吞併江南的志向,尋訪可以擔當這個重任的人。高穎說:「朝臣當中,論文武才幹,沒有比得上賀若弼的。」高祖說:「你說得太對了。」開皇九年,隋大舉伐陳,任命賀若弼為行軍總管。大軍將要渡江,賀若弼舉酒祭奠、祈禱說:「我賀若弼從宗廟裡領受了祖宗的指示,將要征討遠方,以振國威,討伐有罪的人,安撫受苦的百姓,剪除兇惡殘暴之徒。上天長江,請看著我做這些事,如果能賜福給善人,降禍給惡人,大軍就會渡江順利;如果事情不順利,被江水吞沒死在魚腹之中,我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的。」在這之前,賀若弼先請命讓沿長江布防的軍隊在換防交接的時候,一定聚集在歷陽。於是軍旗林列,營帳遍野。陳國人以為大兵將至,讓國中軍隊全部開拔出設防。知道是換防交待之後,陳軍又散去了。後習以為常,就不再戒備了。等到此時,賀若弼率領大軍渡江,陳國人並沒有發覺。於是大軍偷襲並攻佔了陳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黃恪。賀若弼軍令威嚴整肅,秋毫無犯,有個士兵在老百姓那裡買酒,賀若弼立刻把他斬首。大軍前進駐紮在蔣山的白土崗,陳將魯達、周智安、任蠻奴、田瑞、樊毅、孔范、蕭摩訶等人率領兵馬抗拒,田瑞先攻打賀若弼大軍,賀若弼將他擊退。魯達等人相繼依次而進,弼軍屢屢(假裝)退卻。賀若弼揣測他們漸漸驕傲自大,士兵也疲憊懈怠,於是就督促激勵將士拚死戰鬥,這樣就大破敵軍,取得了勝利。


推薦閱讀:

白話文和文言文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大家不使用言簡意賅的文言文?
文言志怪小說《暮客棧》之 九眼寒井
有沒有什麼適合父母輩的日語學習材料?
《史記》注?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的意思是什麼?

TAG:閱讀 | 文言文 | 理解 | 閱讀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