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犯的五大錯誤:這一錯誤直接讓大明王朝亡國!

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位君主,每當王朝末期的時候,最後一位君主的作為是最惹人注目的,因為後世很多人都會給末代君主冠上昏君的罵名,但是崇禎皇帝卻是個例外,他十七年如一日,夜以繼日的維持著大明王朝的統治,收拾著祖宗留下的爛攤子,從嘉靖年間起,大明的國運就一天不如一天,嘉靖皇帝練丹藥,萬曆皇帝不上朝,天啟皇帝玩木匠,好不容易熬出了一個只知道幹活的崇禎皇帝,大明卻亡在了他的手裡,啥都別說了,這就是命!

崇禎皇帝雖然勤奮,也有點雄主的意思,但是在他主政期間還是犯了不少過失,雖然他個人不承認,把所有的罪責都推到了文武百官的頭上,但是我們知道崇禎皇帝在位的十七年里的錯誤確實不少,那麼究竟都有哪些致命的錯誤呢?

第一:殺袁崇煥,自毀長城

崇禎皇帝的第一大錯誤就是自作聰明的殺掉了帝國的棟樑之才袁崇煥,很多人可能為崇禎皇帝喊冤,因為崇禎皇帝殺袁崇煥實在是因為袁崇煥太過分而導致的過激行為,袁崇煥對於崇禎皇帝也是極盡忽悠為能事,但是崇禎皇帝真要是和袁崇煥計較這點雞毛蒜皮的事情,那可真是大錯特錯了,因為崇禎時期已經是內憂外患,這種恃才傲物的人才只能多不能少,一旦殺掉,誰去抵禦後金,誰去剿滅農民軍,可惜崇禎為了自己皇帝的尊嚴殺掉了袁崇煥,還自以為得意,實在是太不應該。

第二:掃除閹黨過於迅速,導致帝國支撐驟然崩塌,自古朝廷上必有黨爭,賢明的君主會利用這種黨爭來強化自己的統治,例如康熙時期明珠和索額圖之爭,康熙皇帝正是一個平衡器,利用二者的矛盾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我們說閹黨該不該清除?確實是應該清除,但是需不需要利用依靠閹黨呢?答案也是肯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閹黨魏忠賢是斂財的好手,崇禎皇帝將魏忠賢一網打盡之後,突然之間增加了很多難題,例如軍費不足,帝國中一時之間全是自命清高的好人,誰肯為皇帝出力去扮演壞人的角色呢?沒有了,何況崇禎皇帝打擊閹黨牽連非常廣泛,一時之間滿朝大臣都對這位君主充滿了畏懼,生怕一言不合就被牽連,導致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議也沒有提出來,甚至導致了人才的流失!

第三:自作聰明,裁剪臃腫機構,這個事北宋的王安石也辦過,最後變法卻失敗了,大明王朝的問題層層累積到崇禎王朝不是偶然現象,很多問題已經成為了頑疾,如果要下猛葯,結果只能是使身體更加虛弱,這反映在崇禎皇帝身上,最大的問題就是自作聰明,不實事求是,裁剪臃腫機關,結果臃腫機關沒有裁掉,而把大多數的基層辦事員給裁掉了,這就是典型的面子工程,李自成就是崇禎裁剪驛站裁出來的,如果說天下太平,國家經費充足,可以大刀闊斧,但是當時國家已經積貧積弱,如果再裁剪,只能是讓老百姓更加憤怒,好不容易混上一碗飯,結果飯碗被崇禎皇帝砸了,誰不恨他,所以崇禎皇帝最大的問題就是找准了問題,卻沒有把握時機!

第四:制定了一個錯誤的剿賊方略,崇禎皇帝和蔣介石其實犯的是一樣的問題,都是瞎指揮,不給將領一點自主權,崇禎曾經制定了一個剿賊方略,讓各地的督撫負責本地區,一發現賊情,立刻處理,如果隱瞞不報就要被知罪,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後果,那就是地方官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甚至和農民軍達成了協議,只要不到我的地盤來,我就不打你,甚至還接濟你一下,這就使地方官員沒有剿賊的積極性,最後變成了趕賊,使農民軍在運動中變的越來越壯大。

第五:不聽大臣建議,遷都再戰,雖然今天我們都稱讚他有骨氣,但是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自殺殉國是不是最好的選擇,小編認為絕對不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北方雖然被流寇佔領,但是南方卻是一片祥和,據統計南方明軍起碼還有百萬,如果能夠及時的認清形勢,遷都南京,圖謀進取,最壞的情況也能保住南方的半壁江山,可是崇禎皇帝一死,南方的諸位藩王就反了天了,誰也不服誰,結果把很好的局面給生生糟蹋沒了!

其實這第五條錯誤是最為致命的,如果崇禎皇帝當時能夠聽大臣們的勸,趕緊離開北京,逃亡南京,說不定大明還有一線生機,因為清朝入住中原之後,很多政令都引起了百姓的憤慨,如果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化被動為主動,說不定大明王朝就不會亡的那麼快了!


推薦閱讀:

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一場亡國悲劇的演出
誰滅亡了大明王朝?科學家徐光啟跑不掉
明末風雲錄,從財政角度分析為何大明王朝不敵滿清?

TAG:錯誤 | 皇帝 | 王朝 | 崇禎 | 大明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