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裁縫師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裁縫師
世間所有存在的生靈,都有其生存的法則和規律,無需人為加工,無需另外雕琢。上蒼造物最圓滿,只要世界上有這種生物的存在,就一定會有能夠讓這種生物生存下去的生存辦法和食物來源。千萬年來,世間萬物都知道很自然地按照這種法則和規律生存著,瀟瀟洒灑,平平安安,和諧共處。
曾幾何時?自從這個世界上出現了人類後,這個法則就開始打亂了。人們永遠不會滿足於當下,人們對自己生存的條件和環境永遠不會知足,哪怕是已經擁有了金山銀山。於是乎,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了安寧的日子,再也沒有了和諧和幸福。到處充滿著競爭、鬥爭和戰爭。
人是萬物之靈,人最神奇,人最貪婪。貪婪和自私是人的本性,這種本性導致了人的痛苦和不幸,貪婪讓我們迷失了方向,迷失了人生追求的目標——快樂和幸福。
現實生活中,我們到處可以看到,為了追求名利,什麼都不顧,以至於最終什麼也得不到。有的甚至丟掉了名利;有的甚至因為追求名利而傾家蕩產,鋃鐺入獄;有的甚至因此而丟掉性命。
人到底為何物?我們的古人很智慧,在造字的時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所謂的「人」,就是與大自然的眾生和諧相處的一員,人不能脫離大自然;人有長處也有短處,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才有可能走好人生路;人不可能獨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與大自然的萬物相互依存,和諧相處,才能平安幸福。
人除了貪婪和自私外,同時也具備了善和惡的本性。人的身上始終都帶著兩隻袋子,一隻袋子裡面裝著「善」,一隻袋子裡面裝著「惡」,這兩隻袋子要陪伴我們終身,割捨不掉。這兩隻袋子里的「善」「惡」是先天就有的,他們的數量和質量相等,和諧相處。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善根、惡根。
隨著我們的漸漸長大,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和外界傳播的善、惡的數量不等,於是有人接收的「善」多一點,有人接收的「惡」多一點。其實,我們就是自己的裁縫師傅,自己身上的這兩隻袋子,完全靠我們自己來縫製。你平時多行善,就是在縫製「善」的袋子;你平時多作惡,就是在縫製「惡」的袋子。如果你平時積的善多了,「善」的袋子就大起來,這樣「惡」的袋子就會很自然地小了;如果你平時積的惡多了,「善」的袋子也會很自然地小了。
《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就告訴我們,「積善」會有「餘慶」,「積不善」會有「餘殃」。這個道理很好理解,比如,你平時幫助別人,就是「積善」,以後別人也會反過來幫助你,就是「餘慶」。你今天幫助的人很多,明天幫助你的人也會很多,甚至更多。反之,你平時都是在傷害別人,這就是「積不善」,就是作惡,以後你也有可能會被別人傷害,這就是「餘殃」。你平時傷害的人越多,以後你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多。
這裡我們會很自然地提到「因果」。很多人一聽到因果,就以為是迷信。其實不然,因果乃是大自然運行的規律。我們平時幫助別人就是在積善,「積善」是「因」;以後別人也會來幫助我們,這是「餘慶」,「餘慶」就是「果」。同樣,我們平時傷害別人,就是在積不善,「積不善」是因;以後別人也有可能會來傷害我們,這是「餘殃」,「餘殃」就是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這是大自然的鐵律,由不得你我。
追求健康、財富和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人人都希望擁有。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擁有呢?我們平時不去修鍊,不去縫製「善」的袋子,不去播撒善因,怎麼會結出「善果」來呢。有很多人喜歡到寺廟裡燒香拜佛菩薩,求佛菩薩保佑。你看他們很是虔誠,跪在佛菩薩面前,雙手合掌,磕著響頭,嘴裡還念念有詞:「佛菩薩保佑,佛菩薩保佑……」然而,回來後依然如故,我行我素,照樣作惡多端。佛菩薩再怎麼保佑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一切皆由自己去修行。
至此,我們終於明白,積善、積德就是積福,作惡、缺德就是消福。一個人的福報與自己所積的善和德的多少成正比,積的善和德越多,福報就越大。反之就會越少。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都是自己的裁縫師傅,自己身上的袋子靠自己去縫補,靠自己去修行。
推薦閱讀:
※自己懂風水,家門興旺——客廳風水
※辨別自己是有錢命還是窮命?
※怎樣佩戴屬於自己的開運吉祥物
※李自成以李繼遷為太祖,明確自己是党項族後代
※脫下外表這層皮,你有多少體面留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