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的西方哲學研究

塗紀亮2013-04-07 09:45:52   來源:《社會科學戰線》(長春)2008年2期1978年黨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的社會經濟進入改革開放、蓬勃發展的新時期,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果。與此相應,我國的西方哲學研究也在這三十年內取得飛速的進展,無論在深度還是廣度方面都遠遠超過前二十年內取得的進展。建國初期,西方哲學研究的工作重點在於創建科研機構、培養幹部、搜集資料等打基礎的工作。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成立了以賀麟為組長的西方哲學史研究組,創辦了《哲學研究》和《哲學譯叢》,《紅旗》雜誌社創辦《學習譯叢》,上海創辦《譯文》雜誌,著重翻譯蘇聯哲學界探討馬克思主義原理和評論西方哲學的論文,翻譯蘇聯哲學研究所主編的六卷本的《哲學史》以及許多評述西方哲學的論著。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由蘇聯專家主講,我國研究西方哲學的老專家金岳霖、鄭昕、賀麟、洪謙、熊偉等人集中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馬克思主義,進行自我思想改造,批判西方哲學中的唯心主義。當時我國的西方哲學研究受到聯共中央書記日丹諾夫的「左」傾言論的嚴重干擾。日丹諾夫在1947年提出:哲學中黨性原則的鬥爭表現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前者代表特定社會中進步階級的要求,後者代表特定社會中反動階級的要求,現代西方哲學代表沒落資產階級的要求,是應當嚴厲批判的對象。在這種「左」傾言論的影響下,展開了大規模的批判實用主義的運動,許多老專家不得不撰寫批判自己的唯心主義的文章,如金岳霖對羅素的批判、鄭昕對康德哲學的批判、賀麟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等等,但他們內心並不贊同日丹諾夫的觀點。1956年在北京召開的哲學史座談會上,馮友蘭、賀麟、任繼愈、石峻、朱謙之等老專家開始批駁日丹諾夫的觀點。1958年,關鋒發表《反對哲學史工作中的修正主義》一文,把馮友蘭等人的反駁壓了下去,「左」傾思想再次抬頭。1957—1958年的反右鬥爭,1959年的反右傾鬥爭,使我國的西方哲學研究進一步受到嚴重干擾。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後,黨中央在政治經濟領域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在科學文化領域也採取一些較為鬆動的措施。1960年,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召開擴大會議,強調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把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區分開,加強對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的研究。會後,哲學研究所成立了現代外國哲學研究組,《哲學譯叢》復刊,組織18輯的《資產階級哲學資料選輯》的翻譯出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校相繼成立西方哲學史教研室,開展這方面的科研教學活動。德國古典哲學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來源之一,當時成為研究的重點。對古希臘哲學和近代哲學也作了一些研究,但現代西方哲學領域仍無很多論著出版。從1966年爆發「文化大革命」到1976年摧毀「四人幫」這整整十年中,西方哲學研究一直處於停滯狀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西方哲學研究才進入恢復、發展和繁榮的時期,可以把這個時期粗略地分為兩個階段,前十年可稱為復甦階段,後二十年可稱為繁榮階段。一、復甦階段(1978~1987)這個階段的首要任務是恢復和整頓西方哲學的科研教學機構,開展科研教學工作。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後,哲學研究所恢復西方哲學史研究室和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哲學研究》和《哲學譯叢》復刊,北大、復旦、人大、武大等校也重建西方哲學史教研室,有些大學還新建了現代西方哲學教研室,開設西方哲學史和現代西方哲學課程。1977年恢復大學本科生招考制度,1978年起哲學研究所與上述高等院校開始招收西方哲學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為其後二三十年西方哲學的科研教學工作培養了大批骨幹,其中許多人目前已成為教授、博士生導師等學科帶頭人。為適應西方哲學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需要,在此期間出版了20多部西方哲學史教材,如北大編寫組編寫的《歐洲哲學史》,復旦全增嘏等人編寫的《西方哲學史》,苗力田編寫的《西方哲學史新編》,武大陳修齋、楊祖陶編寫的《歐洲哲學史稿》,吉大高清海編寫的《歐洲哲學史綱》等等。在現代西方哲學方面也編寫了30多部教材,如劉放桐等人的《現代西方哲學》,夏基松的《當代西方哲學教程》,葛力的《現代外國哲學》,鄭杭生的《現代西方哲學綱要》,車銘洲、王守昌的《現代西方哲學流派》等。此外,洪謙、任華主編的《西方古典名著選輯》,《西方現代資產階級哲學論著選輯》等書,都在提供科研教學資料和培養人才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此期間,還出版了許多本專題史,如夏基松的《唯物論史話》,肖焜燾的《辯證法史話》,朱德生等的《西方認識論史綱》,張尚仁的《歐洲認識論綱要》,李匡武的《西方邏輯史》(2卷),羅國傑的《西方倫理思想史》,蕭萐父、陳修齋的《哲學史方法論研究》,錢廣華的《近現代西方本體論學說》等。除以通史、專題史的形式系統地評介西方哲學外,還出版了許多部西方哲學家評傳,如汝信、王樹人、余麗嫦主編的《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10卷),塗紀亮主編的《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10卷),杜任之主編的《現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述評》(2卷),袁淑娟主編的《現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2卷)等。此外,還出版了一些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工具書,如北京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和上海出版的《哲學大辭典》,其中收入數百條關於西方哲學的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哲學辭典》,葛力編輯的《現代西方哲學辭典》,陶銀驃編輯的《簡明西方哲學辭典》等。隨著西方哲學科研教學活動的開展,這個領域內的學術交流活動也活躍起來。首先應當提到1978年在蕪湖召開的西方哲學討論會,這是建國後二十多年來首次召開的一次規模空前的大會,馮定、賀麟、嚴群、熊偉、齊良驥等老專家以及汝信等一百多位中青年學者出席,會上進一步批駁了日丹諾夫關於西方哲學的錯誤觀點,清算了「四人幫」推行的「左」傾路線,對唯心主義和人道主義作了重新評價,對此後的西方哲學研究擺脫「左」傾錯誤思想的束縛起了重大作用,標誌著我國西方哲學研究進入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此次大會後成立了「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和「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每年都分別召開一次或數次全國性的專題討論會,如1979年召開的「重新評價唯心主義討論會」和「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和批判的方法論問題討論會」,1980年召開的「德國古典哲學討論會」,1981年召開的「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出版200周年暨黑格爾逝世150周年紀念會」,1980年召開的「現代西方哲學中人的問題和認識論問題討論會」和「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討論會」,1983年召開的「分析哲學討論會」和「存在主義討論會」,1984年召開的「中世紀哲學討論會」,1986年召開的「現代外國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討論會」等等。參加這些研討會的有來自全國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多至百餘人,少也有五六十人,他們提交的優秀論文大多在《外國哲學》、《現代外國哲學》、《外國哲學史研究集刊》、《康德黑格爾哲學》、《德國哲學》等集刊上發表。這裡需要談一下廣大青年知識分子對現代西方哲學掀起的三次研究熱,即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薩特熱」,1980年代中期的「弗洛伊德熱」和「尼采熱」,由此引起大批有關論著的出版。例如,關於薩特及其存在主義哲學,出版了夏基松的《存在主義哲學述評》,徐崇溫、劉放桐等的《薩特及其存在主義》,王克千等人的《存在主義述評》和《論薩特》,黃頌傑等人的《薩特及其「人學」》等等;關於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學,出版了張英的《精神分析學述評》,張傳開等人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評述》,車文博的《弗洛伊德主義論評》,陳學明的《弗洛伊德的馬克思主義》等;關於尼采哲學,出版了周國平的《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和《尼採的形而上學》,陳鼓應的《悲劇哲學家尼采》等論著,以及尼採的許多論著中譯本。在大力開展國內科研教學活動的同時,也逐步開展與國外哲學界的學術交流。80年代初,我國開始派出一批中青年學者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歐美進修,為期半年至兩年,其後又派出本科生或研究生到國外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這些措施為培養我國的西方哲學教學與科研人才作出更大貢獻。我國還開始派學者到歐美參加西方哲學會議,如1983年首次派代表團出席國際哲學團體聯合會(FISP)在加拿大召開的第17屆世界哲學大會,受到國際哲學界的重視,其後相繼參加了每五年召開一次的第18至21屆世界哲學大會。1980年代起直到現在,每年都邀請一些西方著名哲學家來華講演或授課。1988年起還與英、澳、美三方聯合成立中英、澳、美暑期哲學學院,迄今已辦了9期高級研討班,為我方培養了一大批西方哲學研究人才。二、繁榮階段(1988~2008)從1980年代後期起,我國的西方哲學研究進入繁榮階段。這既得力於在此之前十年內在學科基本建設方面打下的鞏固基礎,也得力於這十年內派到國外進修的中青年學者和在國內培養的大批碩士生和博士生,這是我國西方哲學研究的一支頗有實力的生力軍。粗略說來,前一階段側重於從宏觀角度研究西方哲學,出版了一大批西方哲學史和現代西方哲學流派教材,後一階段則側重於從微觀角度對西方哲學的各個歷史階段的哲學思潮、流派以及哲學家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這個特點無論在西方哲學史研究或者在現代西方哲學研究方面都表現得相當明顯。下面對這兩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分別作一簡述。在西方哲學史領域,近二十年來對其中各個時期的哲學都進行了深度和廣度不等的研究,以對古希臘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研究最為突出。古希臘哲學一向受到我國哲學界的高度重視,嚴群、陳康等老一輩專家早已開展這方面的研究。80年代初,又先後出版了汪子嵩的《亞里士多德關於本體論的學說》,楊壽堪的《亞里士多德範疇論簡論》,葉秀山的《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和《蘇格拉底及其哲學思想》,范明生的《柏拉圖哲學述評》等論著。80年代下半葉起,先後出版了汪子嵩、范明生、陳村富、姚介厚合著的4卷本《希臘哲學史》,楊適的《哲學的童年》和《古希臘哲學探索》,姚介厚的2卷本《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該書是葉秀山和王樹人主編的8卷本《西方哲學史》的一部分)等論著,還出版了苗力田主編的10卷本的《亞里士多德全集》,王曉朝譯的4卷本《柏拉圖全集》,王太慶譯的《柏拉圖對話集》等譯著。在台灣出版了牟宗三的《四因說講演集》,程石泉的《柏拉圖三論》,楊深坑的《柏拉圖美育思想研究》,傅佩榮的《柏拉圖》,孫振青的《亞里士多德倫理學》,曾仰如的《亞里士多德》等著作。中世紀哲學研究過去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儘管如此,80年代初出版了楊真的《基督教史綱》,車銘洲的《西歐中世紀哲學概論》,張尚仁的《西歐封建社會哲學史》等著作。80年代下半葉起,又出版了徐懷啟的《古代基督教史》,尹大貽的《基督教哲學》,付樂安的《托馬斯?阿奎那基督教哲學》,趙敦華的《基督教哲學1500年》,陳村富等編寫的《宗教與文化:早期基督教與教父哲學研究》,王曉朝編寫的《信仰與理性:早期基督教教父思想評傳》,黃裕生主編的《中世紀哲學》等專著,在台灣出版了沈清松的《中世紀哲學精神》等著作。對17—18世紀西歐哲學中經驗論和唯理論的研究,最近二十年來也取得重大進展,既出版了陳修齋等的《歐洲哲學史中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徐瑞康的《歐洲近代經驗論和唯理論哲學發展史》,汪堂家等的《十七世紀形而上學》等綜合性論著,也出版了大批專題性論著,如余麗嫦的《培根及其哲學》,巴發中的《霍布斯及其哲學》,呂大吉的《洛克物性理論研究》,鄒化政的《〈人類理解論〉研究》,傅有德的《巴克萊哲學研究》,蔡信安的《巴克萊》和《洛克的悟性研究》,周曉亮的《休謨及其人性哲學》和《休謨哲學研究》,李瑞泉的《休謨》,孫振青的《笛卡爾》,馮峻的《笛卡爾的第一哲學研究》,洪漢鼎的《斯賓諾莎哲學研究》以及陳修齋、段德智的《萊布尼茨》等專著,最近還出版了周曉亮主編的《近代: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英國哲學》一書。對18世紀法國的唯物論哲學和啟蒙運動,也做過不少研究。早在50年代已出版了葛力的《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80年代起又出版了李鳳鳴、姚介厚的《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馮俊的《近代法國哲學》,於鳳梧的《盧梭思想概論》,侯鴻勛的《孟德斯鳩》等專著。最近又出版了尚傑的《啟蒙時代的法國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歷來是我國哲學界高度關注的焦點。早在上世紀40年代,鄭昕、陳康、賀麟等老一輩專家已在這方面有論著問世。50年代,賀麟、楊一之、姜丕之、張世英、汝信等人又出版了不少論著。80—90年代,更有大批論著出版。在綜合性研究方面,有楊祖陶的《德國古典哲學邏輯進程》,楊文極等的《德國古典哲學教程》,俞吾金的《從康德到馬克思》,張慎主編的《德國古典哲學》等論著。評論這些哲學家的專著更為眾多,例如,關於康德哲學,出版了齊良驥的《康德的知識論》,陳元暉的《康德的時空論》,張世英的《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李澤厚的《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謝遐齡的《康德對本體論的拋棄》,鄧曉芒的《冥河的擺渡者——康德〈判斷力批判〉導讀》,黃裕生的《真理與自由——康德哲學的存在論闡釋》,侯鴻勛的《康德》,程志民的《康德》,孫振青的《康德的批判哲學》以及李明輝的《儒家與康德》等等。關於費希特哲學,出版了梁志學的《費希特青年時期的哲學創作》和《費希特耶拿時期的思想體系》,程志民的《費希特哲學》,謝地坤的《費希特的宗教哲學》等等。關於黑格爾哲學,出版的專著尤其眾多,例如,周禮全的《黑格爾的辯證邏輯》,王樹人的《思辯哲學新探》,薛華的《自由意識的發展》和《黑格爾與藝術論題》,朱亮的《黑格爾的〈小邏輯〉新論》,宋祖良的《青年黑格爾的哲學》,鄧曉芒的《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論》,張慎的《黑格爾傳》,趙政的《黑格爾的宗教哲學》,章忠民的《黑格爾哲學的當代意義》,王建軍的《靈光中的本體論——謝林後期哲學思想研究》等。此外,康德、費希特、黑格爾以及費爾巴哈的重要著作大多譯成中文。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在最近二十年內獲得空前的蓬勃發展,成果累累。現代西方哲學流派眾多,層出不窮,這裡分別對現代英美哲學和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作一簡述。現代英美哲學以分析哲學為主流。金岳霖、洪謙等老一輩哲學家早已開始對羅素和維也納學派的研究。洪謙曾是維也納小組的成員,早在40年代就發表了《維也納學派》一書,80年代又編譯了兩卷本的《邏輯經驗主義》,還寫了不少論文,收入《邏輯經驗主義論文集》和《論邏輯經驗主義》中。不過,把分析哲學作為一個流派進行系統研究則始於80年代,先後出版了塗紀亮的《分析哲學及其在美國的發展(2卷)》,徐友漁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學中的語言轉向》,陳啟偉的《西方哲學論集》,王路的《世紀轉折處的哲學巨匠——弗雷格》和《走近分析哲學》,陳波主編的《分析哲學——回顧與反省》以及江怡主編的《現代英美分析哲學》(2卷)等著作。去年在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中成立了「分析哲學專業委員會」。台灣的殷海光、林正弘、方萬全等學者,香港的何秀煌、劉述先、高宣揚、周柏喬、馮耀明等學者,也分別對分析哲學做過很多研究。至於對蒯因、戴維森、普特南等分析哲學家的研究,由於他們也被稱為新實用主義者,將在後面論述。對分析哲學的研究還集中表現在對維特根斯坦哲學的研究上,因為他是上世紀影響最大的分析哲學家。早在50年代出版了舒煒光的《維特根斯坦哲學述評》。80年代先後出版了江怡的《維特根斯坦》,《維特根斯坦傳》和《維特根斯坦——一種後哲學的文化》,韓林合的《維特根斯坦哲學之路》和《〈邏輯哲學論〉研究》,王曉升的《走出語言的迷宮——後期維特根斯坦概論》,李國山的《言說與沉默——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中的命題學說》以及邱文元的《維特根斯坦論語言的明晰性》等著作。本世紀初,塗紀亮主編的《維特根斯坦全集》(12卷)和他在此基礎上寫成的《維特根斯坦後期哲學思想研究》以及王曉升、郭世平的《後期維特根斯坦心理哲學研究》。對分析哲學的研究離不開對語言哲學和科學哲學的研究,因為這兩者是分析哲學家著重研究而且成果累累的兩個領域。我國哲學界對這兩個領域的研究也開始於80年代,先後出版了塗紀亮的《英美語言哲學概論》和《現代西方語言哲學比較研究》這兩部專著,以及他主編的《現代歐洲大陸語言哲學》和《語言哲學名著選輯》,徐友漁、陳嘉映等合著的《語言與哲學——當代英美與德法傳統比較研究》,車銘洲主編的《現代西方語言哲學》,周昌宗的《西方現代語言哲學》,陳嘉映的《語言哲學》,黃華新等的《描述語用學》等等。此外,語言學界和邏輯學界的學者也發表了許多與語言哲學有關的論著。至於對科學哲學的研究,早在80年代上半葉已出版了江天驥的《當代西方科學哲學》,舒煒光的《科學哲學簡論》,舒煒光與邱仁宗合著的《當代西方科學哲學述評》,夏基松的《波普哲學述評》,周昌宗的《西方科學方法論史》等著作。這十多年來科技哲學界對科學哲學的研究又取得重大進展,出版了郭貴春的《科學實在論教程》,喬瑞金的《馬克思技術哲學綱要》,沈清松的《解除世界的魔咒——科技文化之衝擊與展望》,林夏水和童天湘合編的《新自然觀》,羅嘉昌的《從物質實體到關係實在》,林夏水的《分析的哲學漫步》,吳國盛的《現代化的憂思》和《追思自然》,殷登祥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導論》,余謀昌的《生態哲學》、《生態文化論》和《自然價值論》,趙功民的《遺傳的觀念》以及劉綱的《千年警醒:信息化與知識經濟》等等。對現代英美哲學的研究,除分析哲學外,實用主義也是一個焦點。前面談到,50年代國內曾開展過一次大規模的批判實用主義運動。80年代召開了實用主義專題討論會,著重糾正這次運動中的片面性,出版了劉放桐的《重新評價實用主義》,楊文極等人的《實用主義新論》,鄒鐵軍的《實用主義大師杜威》,孫有中的《美國精神的象徵——杜威社會思想研究》,尚新建的《美國世俗化的宗教與威廉?詹姆士的徹底經驗主義》等論著。90年代下半葉進而開展對新實用主義的研究,召開了新實用主義專題討論會,出版了王元明的《行動與效果:美國實用主義研究》,陳亞軍的《實用主義:從皮爾士到普特南》和《從分析哲學走向實用主義》,幸國強的《語言、辨明與實用主義——普特南哲學研究》,張國清的《無根時代的精神狀態——羅蒂哲學思想研究》等論著。本世紀初,出版了塗紀亮與陳波合編的9卷本的《美國實用主義文庫》和6卷本的《蒯因著作集》,較系統地選譯了從皮爾士到蒯因、羅蒂等人的重要論著。塗紀亮還在此基礎上寫出《從古典實用主義到新實用主義——實用主義基本觀念的演變》這本專著。劉放桐、俞吾金等人正在編譯多卷本的《杜威全集》。最後還應提到近年來出版的一些關於現代英美哲學的綜合性論著,例如,塗紀亮的3卷本《美國哲學史》(其中第二、三卷著重評述現代美國哲學),姚介厚的《當代美國哲學》,王守昌和蘇玉昆的《現代美國哲學》,羅志野等人的《美國哲學史》。在劉放桐主編的《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和江怡主編的《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等著作中,現代英美哲學也占很大篇幅。近兩年還出版了張慶熊等人的《20世紀英美哲學》(收入劉放桐、俞吾金主編的《西方哲學通史》),陳嘉明主編的《實在、心靈與信念——當代美國哲學概論》,歐陽康的《對話與反思:當代英美哲學、文化及其他》以及徐向東的《自由主義、社會契約與政治辯護》等論著。關於現代歐洲大陸哲學,首先也應提到一些綜合性研究,如謝地坤主編的2卷本《現代歐洲大陸哲學》,在上面提到的劉放桐、俞吾金主編的《西方哲學通史》及劉放桐主編的《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和江怡主編的《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等著作中,也對此作了很多評述。80年代中葉之後,對現代歐洲大陸哲學的主流現象學、存在主義、解釋學、後現代主義等流派相繼作過深入的研究。胡塞爾作為現象學的創始人受到高度重視,他的重要著作大多譯成中文出版,先後發表了數量眾多的專著和論文,如羅克汀的《從現象學到存在主義的演變——現象學縱向研究》,葉秀山的《思、史、詩——現象學與存在主義研究》,塗成林的《現象學的使命》,倪梁康的《現象學及其效應》,《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和《現象學的始基——對胡塞爾〈邏輯研究〉的思考》,李鵬程的《胡塞爾傳》,張祥龍的《從現象學到孔夫子》和《朝向事物本身——現象學導論七講》,張慶熊的《現象學的新唯實論與胡塞爾現象學》,尚傑的《語言、心靈與意義分析》,蔡美麗的《胡塞爾》等論著。在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中成立了「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召開過多次專題討論會,出版《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集刊多期,並與國外現象學研究機構建立起密切聯繫。海德格爾作為胡塞爾的門徒和存在主義的創始人,同樣受到高度重視,他的主要著作也大多譯成中文,並出版了一批研究專著。熊偉作為海德格爾的門生,早已發表許多評述海德格爾哲學思想的論文,主編了《現象學與海德格》一書。其後一些青年學者又發表許多論著,如靳希平的《海德格爾早期思想研究》,張燦輝的《海德格爾與胡塞爾現象學》,孫周興的《說不可說的神秘》,俞宣宜的《現代西方哲學的超越思考——海德格爾哲學》,宋祖良的《拯救地球與人類未來——海德格爾的後期思想》,陳嘉映的《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張汝倫的《海德格爾與現代哲學》,張祥龍的《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黃裕生的《時間與永恆》,胡自信的《黑格爾與海德格爾》等等。在法國存在主義代表人物中,薩特仍然是研究重點,有杜小真的《一個絕望者的希望——薩特引論》,萬俊人的《薩特倫理思想研究》,魏金聲的《「探索」人生奧秘——薩特存在主義》,李辛生的《自由的迷網——薩特存在主義剖論》等。台灣出版了趙雅博的《認識薩特》,香港出版了高宣揚的《薩特傳》。解釋學(或釋義學、詮釋學)也是近十多年來備受關注的研究對象,翻譯了其代表人物伽達默爾等人的許多著作,邀請哈貝馬斯、利科等人來華講學,召開專題討論會,出版許多論著。例如,洪漢鼎的《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張汝倫的《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釋義學》,鄭涌的《批判哲學和解釋哲學》,鄧安慶的《施萊爾馬赫》,謝地坤的《走向精神哲學之路:狄爾泰哲學研究》,何衛平的《通向解釋辯證之路——伽達默爾哲學研究》,嚴平的《走向解釋學的真理——伽達默爾哲學述評》,李河的《巴別塔的重建與解構——解放與視野中的翻譯問題》,章啟祥的《意義的本體論——哲學詮釋學》,李建盛的《理解事件與文本意義——文學詮釋學》,韓雲等人的《歷史、理解、意義——歷史詮釋學》等等。在台灣出版了楊慧林等人的《聖人、聖言——神人詮釋學》,黃小寒的《「自然之書」解讀——神學詮釋學》等。近十多年來,後現代主義成為一些青年學者的研究重點,出版了不少論著,如王岳川的《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和《中國後現代話語》,馮俊主編的《後現代主義講演錄》,陳嘉明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張之滄的《後現代理念與社會》,黃作的《不思之說——拉康主體理論》研究等,此外,對其他流派也進行研究,如尚傑、楊大春合編的《當代法國哲學評論》,尚傑的《德里達》、《解構的文本:讀書札記》和《歸隱之路:20世紀法國哲學的蹤跡》,楊大春的《感性的詩學:梅洛?龐蒂與法國哲學主流》和《梅洛——龐蒂》等等。最近還成立了「法國哲學專業委員會」。西方馬克思主義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80年代起,開始大量翻譯法蘭克福學派以及其他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著作,還出版了不少論著,如江天驥的《法蘭克福學派》,徐崇溫的《法蘭克福學派述評》,歐力同和張偉的《法蘭克福學派研究》,徐崇溫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李忠尚的《「新馬克思主義」析要》,歐陽謙的《人的主體性和人的解放——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王元明的《弗洛姆人道主義精神分析學》等等。在台灣也出版了許多論著,如洪鐮德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論文集》,《新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科學》和《人的解放——21世紀馬克思學說新探》,高宣揚的《新馬克思主義引論》,姜新立的《新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理論結構群》,史文鳴的《馬庫色——馬庫色及其批判理論》,羅曉南的《哈伯馬斯對歷史唯物論的重建》,馮滬祥的《超越新馬克思主義》等等。最後,還應介紹關於蘇聯、俄羅斯哲學的研究狀況。前面談到,1950年代蘇聯哲學成為我們的研究重點,翻譯出版了大批蘇聯哲學著作。1960年代,對日丹諾夫等人的「左」傾觀點有所批判。80年代開始從新的視角研究蘇聯哲學,成立了「蘇聯東歐哲學專業委員會」(蘇聯解體後改名為「俄羅斯哲學專業委員會」),召開過多次專題討論會,出版了一些有關的論著,如王永江的《日丹諾夫對哲學的干擾和影響》,王蔭庭的《普列漢諾夫哲學新論》,賈澤林等人編寫的《蘇聯哲學紀事》(1953—1976)和《蘇聯當代哲學》,賈澤林的論文《改革中的蘇聯哲學》、《蘇聯對辯證唯物主義的研究》以及《『批判』—『批判地分析』—『建設性批判』:蘇聯哲學界對待現代西方哲學態度的演變》,安啟念的《蘇聯哲學70年》和《俄羅斯向何處去: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哲學》等等。近年來對俄羅斯的宗教哲學也出版了一些論著和譯著。以上簡略地列出近三十年我國內地、香港和台灣的學者在西方哲學領域內出版的部分重要的或比較重要的研究成果。由於本文篇幅有限和掌握資料不全,既沒有涉及旅居歐美等地華裔哲學家的論著,也沒有對所刊出的論著的內容、作者的觀點以及這些論著由以形成的社會背景或思想背景進行任何評述或分析。按照本文的標題,這些工作其實都是應當做的。但要完成這些工作,勢必大大擴充篇幅,而這又是這篇短文做不到的。本文由於作者見聞有限和資料不全,肯定有許多重大遺漏,敬請讀者和有關學者鑒諒。根據以上考察可以對今後二三十年西方哲學研究的趨向作一粗略的展望。鑒於最近已有《西方哲學史》和《西方哲學通史》這兩套各有10卷的論著問世,可能今後這方面的研究重點會轉向對個別的時代、哲學家、哲學概念或哲學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古希臘哲學作為西方哲學的主要源泉,一直受到國內哲學界的重視,目前又出現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大師的論著全集,為這方面的研究創造了更加良好的條件。中世紀哲學研究過去是一個比較薄弱的環節,目前不少學者對基督教及其哲學思想感興趣,估計這方面的研究會取得較大進展。近代哲學包括範圍廣闊,國內哲學界對經驗論和理性論作了大量研究,今後將分別對一些哲學家或哲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德國古典哲學對現代西方哲學影響較大,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源之一,目前又有康德、費希特、黑格爾等人著作的新譯本出版,對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估計今後較長時期內將繼續成為一個研究焦點。關於現代西方哲學,在歐洲大陸仍以德、法哲學為主流,目前現象學和法國哲學這兩個專業委員會學術活動頻繁,加以《德意志文化叢書》、《法蘭西文化叢書》以及《法國哲學與文化著譯叢書》等著作的出版,預示無論現象學、存在主義這些較早的哲學思潮,還是解釋學、後現代主義這些較晚的哲學思潮,都將在今後一段較長時間內繼續成為研究重點。對英美哲學的研究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以分析哲學為重點,因為儘管它的影響較前有所減輕,但目前仍在英美哲學界處於主導地位。今後這方面的研究可能有以下幾個重點:一是將深入研究以蒯因等人為代表的分析哲學實用主義化和以羅薩等人為代表的分析哲學後現代主義化這兩種趨勢,今後的發展及其對分析哲學主體的影響;二是要對語言哲學中從語義學到語用學的轉變、從邏輯分析到概念分析的轉變,以及從以形式語言為對象到以自然語言為對象的轉變等等現象進行專題研究;三是要追蹤考察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所產生的大量的科學哲學新問題;四是對分析哲學家近年來逐漸把注意力轉向道德、政治、社會領域內的現實問題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進行分析和評論,以資借鑒。以上展望只是個人管見,僅供參考。責任編輯:王萍
推薦閱讀:

如何清晰梳理世界史?
歷史上真實的租界是什麼?
「有」到「無」時方知「有」——存在和虛無,西方和東方
風水解讀:為什麼東方風水講究靠山,西方風水一般靠窗
學習西方哲學對中國普羅大眾有什麼用?

TAG:哲學 | 西方哲學 | 西方 | 十年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