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太極拳與易象
許禹生先生之釋太極拳曰:夫太極拳者,形而上之學也。法易中陰陽動靜之理,而運勁作勢,純任自然,無中生有,所謂無極而太極也。至其運用圓活,如環無端,莫知所止,則又所謂太極本無極也。勢勢之中,著著之內,均含一圓形,故假借太極之理以說明之,而以陰陽動靜剛柔進退等,喻其作用焉。於此可證知太極拳絕非含有迷信之意義,而與河圖洛書周易卦象生克消長之機合其至理。以科學之方法整理之,可得其跡象;以哲學之原理推衍之,可見其精微,故高明上智者,視此拳法為良好伴侶,豈標榜門派坐井觀天者所可比哉。茲就拳法之體用,索其合於河洛易象之點,摭拾師友所恆言,堪為拳法發其蘊秘者,參其蠡見,申論於次。
孔安國曰: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劉歆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錫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八卦在太極拳法,以像掤、(扌履)、擠、按、采、挒、肘、靠八勁。九疇者,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即九掤,一(扌履)、三擠,七按,為四正;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為四隅,以輔四正之不足也。周易源於河洛,而太極一圖,自漢以來,諸儒言易,莫有及者。惟道家有太極三五之說,又有無極太極諸圖。陳希夷居華山,曾以無極圖刊諸石,元公取而轉易之,更名太極圖,仍不沒無極之旨。由是諸儒推演其說,南軒謂元公自得之妙,蓋以手授二程先生者,自孟氏以來,未之有也;朱子發達易源流云: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修又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據此可知太極圖與先天圖,同時而出,皆源於易。朱子啟蒙云:太極者,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稱;形器已具,而其理無朕之意。在河圖洛書,皆虛中之象。周子曰:無極而太極。邵子曰:道為太極,心為太極,是也。太極判為兩儀,其數則陽一而陰二。在河圖洛書,則為奇偶之象。周子所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邵子所謂一分為二者是也。太極拳法,在未練之先,毫無朕兆,是謂無極。至拳式開始之時,象未形而理已具,意已動,如果仁之將萌芽也,是謂太極。並可知太極拳之動靜陰陽剛柔進退皆具備,而不形於外,未可以跡象求,未可以常理測也。拳式既開始,則陰陽始判,剛柔始分。
於是出手為陽,收手為陰;開手為陽,合手為陰;進為陽,退為陰;仰為陽,俯為陰;動者為陽,靜者為陰。化為柔,製為剛;走為柔,粘為剛;守為柔,攻為剛,是謂兩儀。陰藏柔屬虛,陽屬剛屬實,其符號為「-」,「—」即一陰一陽之謂道也。易卦之變化無窮,拳法之演進益妙,雖終身寢食其中,有不能窮其境者。各卦三畫級中,有連有斷。而凡三畫以象一卦,即為三才。繫辭云: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又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三畫已具,三才重之,故六。而以上二爻為天,中二爻為人,下二爻為地。三極,謂天地人之至理。三才各一太極也,易經說文有曰:「夫極者棟也。」棟者,如屋之中梁,猶人體之脊柱也。三才在太極拳中,是曰三盤,上盤、中盤、下盤是也。上盤者何?肩以上頭部是也,取象乎天。中盤者何?肩以下胯以上胸腹各部是也,取象乎人。下盤者何?胯以下至足跟之部分是也,取象乎地。三盤象三才,其剛柔無定所,惟按卦象所配之字,以定部位之剛柔。不僅全體可分三節,即人體各部,無不以三節連貫而成。如臂之自肩,而肘,而腕;腿之自胯,而膝,而踝。手足及指,皆有三節(大指二節)。是以人身全體論,以各部論,皆有三才之象也。在太極拳穴法有三絕,即眉間、中脘、氣海是也,世稱死穴,擊重則死。太極拳琵琶式,即所以護三絕,故為太極拳之樁步。基礎悉在於是,變化盡在於是,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一,兼三才仍歸入於道也。兩儀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為二畫者四,是為四象。「」、「」、「」、「」在人身為四肢,如屋之有四柱。在拳法,即實虛,實中有虛,虛中有實,以之分別勁功,斯之謂體。周子所謂水、火、木、金,邵子所謂二分為四者是也。五行者,在拳法為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五者。蓋所謂五行變於足,八卦運乎手。上方下圓,隨圓就方,上下相隨,變化不已,即易理生生不息之意。河圖之一六為水,二七為火,三八為木。四九為金,五十為土,則固洪範之五行也。漢志言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此為五行之說之始。而易之為書,不言五行,故五行之說,出於曆數之學,非易之道。然而太極拳步法,采五行以像之,實足以發其變化之妙,是以論陰陽五行之變,愈衍而愈精。在昔楊露禪先師太極拳,以八種練法傳世,其中不出剛柔虛實高下疾徐之範圍。平時用功,採用先天八卦符號,乾坤相對。乾掤坤按,乾屬純剛,故掤而向上;坤屬純柔,故按而向下,是又天地之道也。掤勁剛而上承,按勁柔而下順,在拳法尤切實際。故在功深者,每以掤勁出手接敵,再施其他變化,猶如藏甲兵於城中,先以城垣拒敵,然後以兵戎出擊之也。惟在平素養成純剛純柔之體,方盡第一步功夫。故在太極拳每式每著,皆有掤勁,即命名為掤拳,為義亦當。至對敵變化,不過剛柔配備不同耳。如坎離相對,坎擠離(扌履),坎象甲滿,故擠以出之,離象中虛,故(扌履)以合之,即就掤(扌履)擠按四正之勁,其剛柔相濟為用,配備已神,加以四隅(采挒肘靠為四隅),乃成八卦,由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亦無非剛柔兩種原動力配合而成,相助相濟,以成其用,總不出一陰一陽之謂道之義也。
凡天下萬事萬物,皆不出太極之範圍。至太極拳法,則全本易理,非但皮膚擬合也。如「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太極拳法,處處不離開合,辟闔即開合也。辟戶為乾,是為陽變。闔戶為坤,是為陰合。在拳法,陽變以制人,陰合以化人,一制一化,一粘一走,所謂一開一合也。勢勢之中,著著之內,一開一合,毫不紊亂。然開而合,合而開,似有軌道之可循,謂為有形於外之變。其由開而合,由合而開之時際,為開合之發動點,即所謂陰陽剛柔動靜虛實之間者。拳經有云:「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苟明其機,固無往而不利焉。就其應開應合,而能適當以順自然,則謂之知機,其精奧全在於是。又所謂「開合鼓盪主宰定」也,變化往來,而演成四正四隅之勁,粘連黏隨,無往不利,則誠往來不窮而術通矣。是必先就有形之著勢,而求得開合之勁與用,然後由「著熟而慚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也。
太極拳法,於今有新舊兩式之分,文武兩派之別,大小兩架之異。舊式者,即一般所稱老架子者也。老架子各式,皆取象於道。蓋拳既以太極為名,雖一動一靜,莫不有所依據,非但以陰陽剛柔之常理喻之,即四正四隅八勁,以像八卦,可謂體象皆合,不可移易。而太極起式之取意,尤奧奇無兩。如「攬雀尾式」開勢第一動之形式,與現時「手揮琵琶式」、「抱手」相同,惟兩臂系用「合勁」,其意為合制對方束手,左手在前含「切勁」,右手在後含「攔勁」。變式向右,則右手在前含「切勁」,左手在後含「攔勁」,與現時所練「上提手式」相同(提手式有上提下提之分)。此兩動作之形象相合,即為雙魚形兩儀之象,所含攔切二勁者。「攬雀」式,一名「攔切」式也,亦有名懶扎衣者。由上式接作「單鞭」式,左轉身還原開式時方向。兩手橫分,左手立掌,右手垂腕(不撮鉤),作地盆步樁。脊直,胸稍含,氣沉丹田,腹內意取(丹字倒寫)字。此倒丹之點,即指丹田。兩手路線與形式,即可代表兩魚之接合中線,兩式合成一極圓形。有練作弓箭步樁,繼變地盆式者,稱之曰「丹變」。此「單鞭式」,在昔全拳內為數有九,寓九轉還丹之意。攬雀尾與單鞭接練,合稱曰太極式。學者不究,似覺簡單,而用意則頗深也。新式之名,何所自來?以舊式意專主於修養,偏於一隅,遂進而兼采應用之效,歸納各種練法,熔冶而成。較舊式繁而便應用,健身、致用、修養三者,並重而不背,可稱動靜平衡之功。其與舊式不同之點,即如太極開式攬雀尾。舊式僅攔切二動作,新式則四正四隅皆備。單鞭為隅子,單鞭之步,亦不僅乘騎,而有弓箭、丁虛、丁八等數種,其體用可謂大備矣。張三丰授宋遠橋之言曰:「予知三教歸一之理,皆性命學也,均以心為一身之主宰也。保全心身,即永有精氣神也。有精氣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備動動,安安動動,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聖神也。先覺者,得其寰中,超手象外矣。後學者效先覺之所知能,其知能雖為人固有之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夫人之知能,天然文武。目視、耳聽,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孰非固有也明矣。前輩大成,文武聖神,授人以運動修身進之,不以武事修身傳之,予及此傳於武事,然不可以末技視。依然強身之學,修養之道,性命之功,聖神之境也。夫如是,予授之爾,終身用之不能盡矣。至予得武繼武,必當以武事修身傳之也。修身入首,無論文武,成功一也。三教三乘之源,不出一太極,願後學以易理格致於身中,留於後世也可。」按三豐先生此項遺文,論各教統一修鍊之法,悉用體育修身之道。而太極拳之真義,則以武事修身,以易理為原則,而極端發揮天然文武之良知良能,大而治平,小而修齊,為人之道,胥在於此。
依前所載,太極拳向無文式之分,自專講修養與專講應用殊途後,始創文武兩派之稱。謂專講修養者為文派,專講應用者為武派,相互攻訐,各走極端,方且自是其是,而不知皆有所偏也,失太極拳法之真義矣。至於大小架子之稱,本屬一途,強分為兩。按拳經云:「先求開展,後求緊湊。」開展之意,謂舒暢筋骨,流通血脈。練時放大姿勢,先由健康之途著手,以期漸近自然,即所稱大架子也。姿勢舒展通暢,身體自健,然後就原式縮收緊湊,漸至綿密,研磨應用方法,加入內勁,先求著熟,後求懂勁。姿勢雖漸縮小,用意則漸漸增多,此為次第進功之步驟與方法。而妄分大小,截成兩派,是真戕賊太極拳術,任意斷鶴續鳧,徒事無識之紛爭,為私人標榜之借口,甚為識者所竊笑。按之太極拳,原本易理脫胎而成,包羅萬有,極宇宙事物之變,而不能逾共範圍,豈復能以文武大小自限,適彰其偏陋,而昧於本源,深可概惜。然則習太極拳者,豈可不於河洛易象推衍其原理,捨本逐末,差之日遠,其謬詎可以道里計哉!
第三節太極拳與體育
體育之發達與否,影響民族之強弱,其重要盡人而知,然能實行講求者,甚屬寥寥。故在今日,欲強我中華民族,則儘力提倡體育,實為我國民人人應盡之責任。提倡太極拳術,固不足以包括體育之全部,然太極拳在體育上,實佔有其他體育方法所不及之重要性,尤適應於今日中國之現實情狀。唯言太極拳與體育之詳切關係,應先明悉體育之真意,然後不煩解而自知也。
體育二字,包含運動、衛生及其他能使身體強健之一切事項,此廣義言之也;若狹義言,則指所有之運動而己。體育意義,非但健康身體,即為達到其目的。更須有心的培養,漸次養成完全之人格,即吾於太極拳效能節中所謂之修養,亦即身心合一之運動也。而在今時之體育項目中,含太極拳而外,而能達到身心合一之運動者,殊不多見,故倡運動者,多不能達到體育二字之真義,蓋偏於身體的運動也。身體與精神,須平時做有關切之運勁,自然可養成完全之人格,非一蹴可及。故體育之根本,身體精神,不能分途修鍊,其最高之標的,為身心合一。身體與精神,有相互之影響,如吾人精神爽快,則體力增加,做事勤奮;精神不快,則筋力減少,遇事退縮。精神興奮,則趾高氣揚;精神萎靡,則垂頭喪氣。他如聞雞起舞,見獵心喜,此精神之影響於身體者也。至若手足有疾,則精神頹唐;昂首張胸,則思想積極,此身體之影響於精神者也。委以心志之發達活動,常為身體狀態所支配,而身體不強,又足以使精神思想日趨萎化,直接影響個人,間接影響民族也。心之作用,悉表現於精神之狀態,不出智、德二言之範圍。智之修養,大別之為記憶、思考、判斷、想像等。德之修養,則沉著、果敢、信義、仁愛、有勇、知恥等,胥屬之。故體育運動之目的,常伴智、德二育以共進焉。
太極拳法,當然為體育項目之一種,而其效能,則不僅運動身體,且極端達身心合一之體育真義。在運動身體方面,亦如他項體育之成效,分述於次。
太極拳各式,皆為開合動作,一往一復,一上一下,有左即有右,有前即有後。而內部用勁,亦皆相對,關於全身筋肉,能起相當之收縮作用,而為平均且有秩序之發育,臻於堅實充滿,非但徒增脂肪也。
太極拳運動骨骼,以臻於靈軟活潑為主,故全屬柔緩動作。拳經云:「形如搏兔之鵠」,極言其輕靈迅速也。而動作之能輕靈迅速,全資於骨骼之柔軟,富有彈性,而不硬化,故蓄勁發勁,有開弓放箭之稱。依式運動,能使全身骨骼連綿貫串而不滯,乃可上下相隨,屈伸開合,施之於應用,而得機得勢也。若衡以生理之說,成年人骨骼中成分,石灰質日漸增多,哈倍司管漸塞,膠質日漸減少,故骨骼堅硬,難以彎曲,動作遲笨,與童年大異。是以欲成就至高之武技,而骨骼必先求柔軟靈活,恢復童年時之活潑自由,不以堅硬為貴,其惟太極拳之柔緩運動,為至高無上之方法乎?
太極拳對於筋肉骨骼運動所得之成效,既如上述。而在吾人身體之組成,筋肉之外,則為皮膚。一般運動,類能使皮膚強健,顏色紅潤而光澤,日趨美觀,且可調和體溫,防止風寒暑濕之浸褻。而太極拳之運動,於是而外,則能特殊發達觸覺,臻於異常靈敏之境,有不可思議之妙運。蓋以感覺機關,為吸收智識之門戶,非但五官之視聽已也。其利用觸覺者尤多,觸覺之能力,有不待腦海之命令,而能自動察覺、判斷、處置,非耳目口鼻之能所可及。在技擊術之應用,人第知賴於耳目觀察以攻以守也,而不知急遽之際,快似流星,疾如迅雷,豈可專恃耳聞目見以辨攻守之機,所賴者,觸覺之靈敏與否耳。以觸覺決定勝負。蓋十之七八,感而遂通,捷如影響,是故太極拳姿勢及推手,即所以磨鍊觸覺,使日趨靈敏而利用之;以察敵力之大小方向而應付之也,故含有體育的、技術的兩種運動之意義焉。
人體內部之循環、神經、排泄、呼吸諸系,皆可因適宜之運動,而日趨健康。練太極拳,亦具有同臻於強健之效力,更無可贅。簡言之,運動可使血液之循環作用增加,而底於清潔,然過劇之運動,則足以致病。神經系主持全體之感覺及運動,神經之過遲、過敏皆為病,故須以適宜運動調和之。常見習某種運動數十載者,其動作遲笨,感覺獃滯,反失其天賦適當之機能,不能謂非運動不適宜之過也。排泄各器,因運動而各司其職,得適宜的新陳代謝,則不生病患。至呼吸之重要,今之體育家及衛生家均主之。吾國古來相傳之吐納導引諸術,皆呼吸運動也。太極拳全為正呼吸法,亦名深呼吸,動作與呼吸始終一致而不亂,為最高之原則,此則非他種運動方法所同具。即前述人體各系與運動之關係,每見有失之過,有失之不及,求其確合於適宜之分量而不偏者,亦惟太極拳矣。
以適宜於各級年齡、適應於中國環境著稱之太極拳,而有前述運動以強健體魄之能力固矣;更含有技擊上獲得勝利之絕技,為其他體育方法所不具,亦無待申論。惟對於心的修養,智德之增進,尤為獨具之特長,未可以狹小之技術觀念視之也。但其理論,既繁且夥,擷其要目:對人之德,為崇信義、守禮讓、輕死生、重廉恥、扶傾濟弱、除暴安良;關於修身者,勤鍛煉以耐勞苦,習柔緩以去暴戾,慎舉動以和性情,務鎮靜以富思考,重實用以增勇氣,熟機變以應非常;至於技術臻精妙嫻熟,對敵獲必勝經驗,意志能堅固不撓。凡足以增智慧、蓄道德,而完成偉大人格事業,無不由太極拳以武事修身而可獲效,倡體育以恢復我民族精神者,顧可忽乎哉!
第四節 太極拳與科學
中國古來相傳之事物。胥以經驗事實取信於後世,故得源遠流長,久而不失。若太極拳之為人所重視,特殊普及,美譽遠播,即其一證也。凡稱太極拳之良美者,並未必即為早有得於科學精義之士。其所稱述信受之者,全資於經歷其事實,親獲其效益。然其所以良美之故,固不盡僅為空談哲學,假儒術自重,而附會穿鑿,以神其說也。其姿勢運用,既歷久經驗良好,則正所謂「天下之物,莫不有理」,非根於科學,而實自合於科學,且嘗證之,無不合於科學也。第科學之類別至夥,夫豈皆與太極拳相合。惟就其所具之體用為範圍而參證之,以言運動之範圍。其目的在於強身,而凡關於運動生理、運動衛生、生理解剖諸學,盡應取而則之,方可獲美滿之效果。苟有不合,則不但難達所求之目的,必且戕賊生弊,有礙健康,亦何貴有此運動哉。太極拳之運動主於柔緩,繼則按功行淺深,次第加入各勁,純采自然,循序漸進而毫無勉強難為之弊,不論男女老幼,及年齡大小、身體強弱,習之無不相宜。在西洋之體育方法,每按人體分部運動,似易考察效果,然偏於手足之動作者多,於內部臟腑神經,不甚講求焉。即使身體得特殊粗壯,筋肉得特殊發達,於智、德二育,反顯見退化,或竟成為完全粗野無識之士,舍能跑跳外,別無一長。且有因過激運動而喪失生命者,如遠足競走獲選冠軍之孫澈,旋罹肺疾而殞命,不能不令人驚懼也。然則所謂運動何部,則何部發育者,絕不能不牽動於其他各部。如太極拳各式運動之效果,固皆各有所主,而各部動作,配備停勻,且多調和運動,能收全體平均發育之功,而無倚重倚輕之弊。尤其動作與呼吸合拍,由呼吸而鼓盪內臟,內臟之運動,亦不減於手足形跡也,是故以運動生理學而統計核算,其效果真有出乎意料之外者。例如摟膝拗步式與倒攆猴式,在拳式中,其練習次數,則甚相當也:前後左右之動作,則甚平均也。其要旨,則為手臂之伸縮,腿足之收放,腰胯之轉動,脊柱之屈伸也。其應用,則習步法之進退靈敏,手之連環摟打推按帶引指點掌印也。而所得之效能,不但手臂與腿足腰胯發達而靈敏,及對敵應用臻於精妙而嫻熟,乃足以使神經銳敏活潑,增進智慧,且復能愈腰痛及腎衰諸疾患。其他各式之功效,類如此也。
夫運動固為求強身,而由方法不善,及居處飲食與運動前後之不加調攝,多生病患,非運動之過,因忽於運動衛生學之條件,而不加考究之故也。太極拳之運動,向者師友遞傳,有至嚴格之宜忌,誠習是術者之金科玉律,直稱之為太極拳運動衛生學,亦無不可,並可適用於他項運動也。習太極拳衛生條件,以時間、地點、空氣三者為主要。最適宜之時間,為清晨卯刻前後,及晚時酉戌之間。惟晨時宜專心練習,晚時宜兼及研究,視為故常,不得作輟。而練習需時之長短,在初學連續運動半小時,久之增至一小時,長此為限。且須運動之後,有適當之散步與休息,則不生形弊神竭之害。又運動時間,須遠離飲食之前後半小時或一小時,且注意先凈二便,則無害於胃腸。而食多、飲多、睡多,皆所忌也。地點之選擇,宜於坦平潔凈常受日光之所在,不必定擇高山曠野茂林海濱之地,惟重要在於清靜而無雜擾,即花園寺觀偏僻之處皆所宜,以清靜則心志專一,精神內斂,進功迅速也。苟得清靜,雖庭堂書室,皆為良好之運動場所,又何必齦齦於擇地哉。空氣須新鮮清潔,不但運動時所需要,平時亦然,惟運動時呼吸加緊,在太極拳且為深呼吸,若塵土飛揚,氣味惡濁,其受患更逾於平時,昔人每有采日月精華之說,蓋皆取空氣新鮮也。練習之場所,須積極避免風霧煙塵,能常清潔,並灑以凈水則當矣。此外隨時注意攝生項目,言之甚夥,皆所以求得運動之益,防止運動不善所生之害。
太極拳之功行,系以手足運動內臟,而注重氣與勁之能力,故稱之曰內功。然其入手之方,必徹底明了人身各部之組織與功用,順其自然,而獲效殊速,則生理解剖學,不可不講也。按人體神經受刺激而生之運動,為反應動作,若遇壓力,則自起抵抗;若睡夢中被蚊咬,則自動撲擊,皆非受意識支配而後動作。如有意之動作,積久而成習慣,亦可成為自動,太極拳即利用此固有良能,而發揮之也。故其最高之標的曰懂勁,而發生滋長此勁之源,則在乎氣,是必於臟腑運動,而堅固生命根源,乃能成功。惟心臟肝肺腸胃等,屬自動的,為不隨意筋,不能受神經之支配而如意動作,悉賴肺部呼吸鼓盪之力使之動,故氣為成功之根基。內部各臟,既各有其功用,外部筋肉皮骨,分之則各成其能,合之則連貫致用。須先明一部分之結構,在生理上之作用,然後自得其內外全體大用也。太極拳之練習,非但連貫及單式,最初即須於身體各部逐件考察單練。如指應如何,掌應如何,肘與肩應如何,胯與膝應如何,有無不合於生理,是否有顯著效益,是必平素練此一肘一指之功,於應敵時乃能致用。豈第練成套姿勢為能事平?神經筋肉等,經日久之實習,漸次隨意變化,而至於得心應手。不假意識,而成適當之自動,孰非據生理解剖學而分節發展其效能有以成功哉。
太極拳非但以運動而健康其體魄精神,其立意重在技擊。夫以赤子空拳,而欲勝敵愉快,一般以力之大小,與體魄之強弱為評斷。太極拳則不然,其原則純取以柔克剛,以小敵大,以靜制動.以逸待勞諸理論而成立,突破「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之定理,而至於「四兩拔千斤」之妙運。是則體力之大小強弱,與太極拳無若何重要關係,惟在能運用適當,恰乎可制人而不制於人,在拳法稱之曰:「懂勁」。至如何能以懂勁,則應經過「熟著」之路途。「熟著」雲者,即練習實驗對敵有效之方法,發無不中,完成技擊勝利之意義也。著法所含,千變萬化,而勁之運用,尤神妙難測,習之既非率易之事。若細求之,則全根於物理學、力學、幾何學、心理學彙集而成,但寢饋於中者,不自覺耳,是亦科學之技擊法也。茲就太極拳各式各著各勁,以各種科學分晰印證之。如海底針式、單鞭下式、扇通背式、別身鎚式等,與滑車之力相合;野馬分鬃式、進步搬攔鎚式等,與尖劈之力相合;手揮琵琶等式及挒勁,與槓桿之力相合。至輪軸、螺旋等力之原理,則太極拳各式各著各勁幾完全利用之。又如遇敵時,攻防進退之速度,必與敵之速度相合,即「動急急應,動緩緩隨」之意;並如何應敵,倉促不失其機,則均合於動力學也。其如運行有路線,發勁有定點,運動注意重點,受力力避平面,搭手如球面切線,擲人用垂直或准割線,步法用半圓、正圓、三角等,乃至於拋物、橢圓、弧形、平行、半徑、對角、垂直中分各線,其應用之處,不可勝數,是又悉合於幾何學也。在對敵之範圍,則心理學尚矣。昔人所謂上驚下取,指南打北,拳打肩歪,腳踢膊斜者,皆此謂也。然此就對敵而言,若夫運動精神,必留意於知、情、意三者,則不至魯莽從事,有害性情。太極拳之以柔為主,馳騁天下之至堅,尤足以平和心氣,鎮靜性情,更無不合於教育的心理學也。於此而外。若專以各種科學比而論之,其理至繁,其義亦夥矣。吾人究于于是術者,舉其一而反之,又何待縷縷也。
本圖摘自王新午先生所著《太極拳法實踐》一書
王新午所傳太極拳四十三式散手歌訣
說明:本文來源於王新午先生高徒申子榮之手抄本,並由申子榮老師於1970年親傳於山西祁縣顧海平。
一、預備式
納新吐故氣須圓,攝得真精鼎內煎。提神頂勁精神注,坐腕沉肘勢自然。納氣兩手往上行,起在丹田升在胸。腹收精氣全提住,勢若騰空上蒼穹。待得吸盡變成吐,清氣沉來濁氣除。腹鬆手按歸元侯,渾然一息還太虛。二氣循環無上下,演成六個小周天。呵吁呼噓吹與嘻,內外相生一念專。法輪常轉莫休息,澄濁揚清精氣添。慢道進功紅添綠,月臨十五自團圓。
二、攬雀尾 混沌初分日。陰陽一例看。棚按像乾坤。履擠似離坎。棚勁含剛健。鬆柔隨粘連。按順坤柔往。從人自不難。履內剛中柔。顧後更防前。擠乃柔中剛,發勁莫遲緩。知此四正方,不外太極圈。
出手含棚似圍牆,雖逢強敵莫慌張。變個圈兒左右畫,後腿挺勁作中棟。若逢剛勁倚逞強,順勁下捋敵難防。左搬右攔傷人面,或履或按自思量。卦象乾健首萬物,謹忌上方太剛強。接手常將按勁先,敵雖剛強莫相干。變履變擠從君意,拔背含胸最忌偏。棚按雙推須熟練,全憑腰腿作機關。履來擠去像離坎,剛柔相濟勢不偏。上棚下按隨時變,水火既濟妙難言。陰陽配備最稱神,攬雀尾勢推四正。世人推得圈中妙,真能四兩撥千斤。 三、單鞭勢式 單鞭一勢最稱雄,左像箭來右似弓。松肩沉肘擋四面,鋼鞭一擊追人魂。近得身來便使挒,或推或按任君使。左顧右盼迎頭打,先採敵人兩支花。 四、提手上勢式
遇敵推撲雙手合,垂肘松肩往下搭。蹲腿含胸能蓄勢,聳而一提見奇功。下勢先從左手棚,右手直探敵襠中。待他左手抵防後,左搬右提分外凶。提手注意上下身,全憑起伏逞英雄。氣髮腳跟勁到腕,管教強敵滿面紅。
五、白鶴亮翅式 兩臂環擊狀似門,閑來無事練撲勁。自從展翅逞雄後,顧盼輕靈任自行。步要丁虛勢要蹲,即引即擊快如風。腰輪平轉脊中正,舒展雙翅立鶴群。 六、摟膝拗步式 起肩過胯膝外摟,指點掌印蓋當頭。眉間一聲霹靂振,三魂七魄亦罷休。肘外須防敵按推,連環摟打見施為。任他強硬如山嶽,肩頭一掌判雄偽。 七、手揮琵琶式
雙手緊抱一琵琶,折干剪腕用不差。里外圈兒由我畫,揮去專會破擒拿。上打玄關下打陰,中間便使虎掏心。此種機關休泄漏,一著傷人禍不輕。
八、進步搬攔錘式 先搬後攔是搬攔,先攔後搬是攔搬。這錘加在搬攔內,乘機擊打無後先。相傳共有七搬攔,當中直去在中脘。左右膺窗擊中凶,上打天突下打田。肋骨兩邊命不存,連環打擊分陰陽。步下往來有進退,遲速封閉認機關。輕靈堅硬濟陰陽,尾閭中正不許偏。 九、如封似閉式 如封似閉更出奇,采挒推按四般施。不像他家憑猛力,開弓發箭准相宜。雙推雙撲勢更凶,好似猛虎入羊群。謹防剛勁煞不住,偶然過量即成空。 十、十字手式 左手采來右手提,緊貼緊靠莫相離。橫提驟向襠間去,變著雙峰貫耳宜。
十一、抱虎歸山式 抱虎單來似貫耳,舉手橫打太陽錘。揚鞭左右人難進,雖然神手亦難防。近笛進步膀須橫,摟打左右自相生。雙環護體攻防技,翻身下按敵襠中。丁虛橫掌最為強,抱虎全憑膀力長。推去發勁君須記,後腳蹬提敵命亡。 十二、肘底看錘式 錘居肘下世堪誇,好似葉底下藏花。專向敵人胸肋部,攔腰直打兩不差。敵臂來時順勁抓,執腕反扣落平沙。倘若右手被人執,肘腕相挫破擒拿。搓肘蹲身勢有名,挾住敵臂任施行。擒拿是我環中妙,爾想逃脫勢不能。 十三、倒攆猴式 此式因何號攆猴,輕靈倒步快如流。摟采帶引中盤下,指點掌印擊人頭。身後有敵襠中按,還須腰勁曲中求。若逢步下鉤盤到,腳跟倒掛利如鉤。步退掌進勢須平,蛇到常山別樣靈。打至肋間兼腦後,才顯手段是高明。
十四、斜飛式
搭手先將腕外飛,陡然已至頦和腮。任他順手來推按,騰采如箭勢不歸。倏地轉向肋間去,擊中章門一樣危。接手若逢搭拗勢,變著琵琶手再揮。 十五、海底針式 直刺鳩尾與中脘,忽下海底勢不偏。若逢敵人擒拿下,擦地回撤畫立圓。左手摟按與推施,貼身刺點指如鐵。蓄勢蹲身能聚勁,開弓箭去滿天紅。 十六、扇通背式 右臂滾提向上托,左掌乘勢進前發。丁八弓箭看步下,類似猛虎出柵閘。前式已伏此勢脈,貼身進步向襠前。全憑脊力掌心助,才知腰勁非等閑。 十七、撇身錘式
右腕忽為順手執,回肘掄臂抱左脅。左手扣緊休鬆勁,脅下交叉是吐勢。撤身扣疊勢為雄,引敵進步更落空。撇身反背一錘去,尚留左掌來前封。轉身壓腕破擒拿,齊眉一掌見紅花。敵來扣腿兼撲面,移步棚推並跌他。
十八、卸步搬攔錘式 撇身壓腕掌齊眉,敵手忽來圈內推。卸步合腕雙履扣,引敵頭來敬一錘。卸步原與退不同,專引敵勁向斜傾。搬攔更不分左右,錘後還跟一掌凶。 十九、雲手式 提掛棚擲滾按推,全憑脊骨圓轉隨。雲到敵人雙肘後,銅牆鐵柱一齊推。 二十、高探馬式 探馬立勢最高強,平肩正胯著內藏。履采撲面濟陰陽、太極拳中此勢良。左右連環著中勢,步分順拗逞豪強。搭手高攀在馬上,手肩正跨勢還藏。鎖喉直向脖間刺。翻手推按敵難防,進步自然多變著,輕靈神妙勢無雙。
二十一、左右分腳式 撤步雙履敵勁空,分手使足勢須平。後腿微曲亦蓄勢,纏手棚掛脊須中。五行步內此為雄,進退左右變無窮。聳然一腳分踢去,高自鼻樑底在胸。 二十二、轉身蹬腳式 轉身忽見敵來攻,閃避擱攔眼要明。開合推纏憑兩臂,攻防相濟快如飛。遇敵追來即止步,虛實相生腿更靈。腳跟蹬去憑腰勁,霎時強敵昏不醒。 二十三、落地摟膝式 落地全憑上式來,忽然此處巧安排。摟膝與前原一樣,並步偏又出心裁。轉身向左施柔化,專破順吾右肘推。得隴望蜀君須記,進步輪錘向下栽。二十四、進步栽錘式
栽錘原向鬢間打,左手搬扣且推拿。待他左手迎錘來,栽向丹田用不差。有時順手被擒拿,順勁栽擊不怕他。錘到丹田使抖勁,管教敵輩落平沙。蹬腳以後進前追,箭步飛身更擊摧。敵已倒肘猶不放,輕如閃電快如雷。蹬足還能引敵蹬,吃甚還甚是常情。提拳栽向三里去,攻變守來守變攻。
二十五、翻身撇身錘式 撇身更帶一翻身,專防身後敵來攻。履手撲面尋常事,吐信傷面格外凶。二十六、二起足
上驚下取計堪誇,二腳起踢不怕他。不是飛身騰空上,如何踢落敵門牙。虛實相生動靜間,進退難逃太極圈。卸步披身踢肘後,再攻一步踢胸前。
二十七、左右打虎式 猛虎撲來勢更凶,將他引進落成空。搬打相隨傷耳鬢,通天一炮血花紅。敵來握臂使雙手,後撤上轉粘即走。引的敵根提起後,揮拳如箭擊迎頭。 二十八、披身蹬腳式 貼身起腿最為難,披身用腳實相當。蹲身蓄勢認機關,機關全憑後足卸。卸他勁來用披身,履臂分擲起腳蹬。開合相生多變化,最怕腰腿不輕靈。用腳尺寸要分明,無過不及是為神。向後披身撤半步,向前倒叉腳進心。 二十九、雙風貫耳式 當胸敵打不須慌,順勢摟開貫耳掌。身法一卸即還進,太陽擊中命歸陰。雙風貫耳莫猶疑,堂堂之陣整又齊。上棚下按隨時變,如雷似電准相宜。敵若雙臂按前來,向上棚開進步推。若還剛勁如山嶽,十字拳搭腕骨挫。順握兩臂欲何為,撤化雙圈自解危。綿里藏針憑迅速,最快向前貫耳錘。雙錘貫耳快如風,化著雙圈緊護身。無論敵手臨圈內,摟開貫耳去便不輕。三十、進步蹬腳勢
摟打著力在上盤,引他頭上苦遮攔。忽然踢向肋間去,致命方知太極拳。
三十一、擰身蹬腳式手揮十字步五行,隨著進退顯曲伸。只因及遠兼敵眾,踢在兩肋蹬在胸。敵人迎面緊來追,忽然偷步轉身回。分手格攔看尺寸,蹬去一腳命不存。轉身亦是畫圓圈,身要中正腿要尖。行機接手隨意轉,上蹬胸膛下踢丹。
三十二、野馬分鬃式 斜單鞭後此式連,右轉身來右手前。蹲身作個琵琶勢,椿步穿手好變遷。或分或合闖西東,左右分披若干人。不似斜飛憑腕力,專將臂力脊間通。肩打肘靠腰如轉,折捍剪腕待擰身。即引即擊得機勢,運動四兩撥千斤。 三十三、玉女穿梭式 上棚右手用滾勢,左臂斜穿肘後齊。進步伸腰發內勁,貼身滾擠才待機。接手化勁轉身先,順他來勁手纏前。左纏右棚兼進步,身腰輕靈左右穿。雙履敵臂采還挒,如鷹搏兔要神速。隨他抽撤忙進步,順手掤來拗手擊。 三十四、下勢式 下勢原稱地頭蛇,又如一蝶下尋花。雙履帶挒開半叉,後路窮時用不差。 三十五、金雞獨立式 好似蟄龍升上天,鳳凰展翅立平原。擎掌托腮面額仰,提膝直撞下丹田。步下虛實分進退,手中擒拿換陰陽。敵拳擊來心莫慌,提膝順手截腕傷。德禽獨立聞堪式,變化擎捉最忌偏。下頦惟慮擎掌托,拿堪左右更提膝。追魂索命休輕用,怕他高眠卧不醒。 三十六、高探馬及鎖喉掌探馬之勢最逞強,搏來撲面敵難防。接手搬扣兼進步,頦下猶餘一掌藏。鎖喉且撲脖間擒,胸要含來肘要沉。反後推擲得多勢,變著棚按著更雄。
三十七、擺蓮腿
單身直入眾人間,左踢右打號擺蓮。我制敵人人制我,憑將十字靠胸前。轉身右步作虛丁,優勢旁踢腿要靈。左掌拍向丹田去,靠臂棚抹法更精。
三十八、摟膝指襠錘式 摟膝專為防下盤,摟開左右更攻前。既然狠毒還須快,指著敵襠一命亡。任他鐵壁與銅牆,如何強硬莫慌張。提錘直指襠間去,教他傾刻便離陽。 三十九、上步七星貼腦低頦彌高仰,反背奔去敵面迎。通天管教朝天望,迎面居然滿面青。
四十、退步跨虎
撲地雞飛向半空,躬身挽臂拱北辰。左臂撐圓掤帶履,右拳沖向敵襠中。貼胸低頦彌高仰,反背奔出敵面迎。通天管教朝天望,迎面居然滿面青。四十一、轉身擺蓮腿式
擺蓮橫腿最為精,此處還添一轉身。平園掃去英雄倒,轉後撲擊神鬼驚。連環直打勢真兇,雙采敵臂向前傾。右轉身來急起步,擺蓮橫腿見奇功。
四十二、彎弓射虎式
右臂由敵雙手擒,用來此勢似彎弓。畫圈上轉當頭炮,不怕他人不放鬆。貼著他身順勁走,後撤上拳敵鬆手。太陽穴上二拳沖,任他鐵漢亦要警。得勢全憑一轉身,屈伸開合變無窮。從人舍己多捷徑,柔能克剛最佔先。
四十三、合太極 太極無始更無終,陰陽相濟總相同。走即粘來粘即走,攻變守來守變攻。知己知彼真英傑,熟著熟勁見神明。任他強敵多機變,何能逃出太極圈。
明理者何?太極拳者,內功也,其旨在引勁導氣,故其體也主柔,其動也主緩。柔則勁不滯,緩則氣可均,發於內而動於外,臟腑神經,五官百骸,動則皆動,靜則皆靜,神意氣勁,相與為用,感而遂通,內外合一者也。故曰:「極柔軟然後極堅硬。」今人第見其柔緩,不究其所以柔緩之故,遂有改他項剛疾之拳術。而柔緩練習之者,且曰此內功也,非功深莫知其奧,大言不慚以欺世,詰以故,則不對。噫,此皆竊太極拳之皮毛,而不明太極拳之所為也!若以柔緩即為內功,則凡國術,無不可以柔緩練之,豈皆可謂為內功?是真國術史上之奇恥,而為通人所齒冷者矣,習者宜根本認清,不背原則,證以理論,免歧途之誤入,成習慣之難改,雖後悔有莫及者。故初學姿勢,即應慎之於始,勿徒然也。.......運動主柔者,為氣勁不滯也,應用有時而柔,乃柔其所柔,非柔其所應剛。當柔則柔,當剛則剛,柔用化而剛用制,惟審於動靜之機,則因應咸宜,而悉本乎虛靜,虛則能容,靜則能應。人第見太極拳以虛靜勝人者矣,故謂其悉主柔也,詎知柔中之剛,有無堅不破之效乎?...
太極名家王新午與其子王伯武---王安 王敏
祖父已過世多年,父親也於去冬離我們而去,但祖父和父親為我們留下了永遠的驕傲和自豪,值得我們永遠承傳。
我們的祖父王新午,幼名廷輔,字弼佐,後改名華傺,字新午,晚年自號廣濟醫人,1901年農曆11月25日生於山西汾陽孝臣村。其父禮廷、伯父厚甫皆精通醫道,常濟鄉鄰疾苦,治多驗而不求報,人皆感戴。
祖父自幼聰慧、記憶力超人,在其伯父的指導下,通讀諸家。喜古文辭及書法且尤嗜醫道、武術,除練就一身內家拳功外,一行草書瀏漓頓挫,現從傳世的《醫話》、《太極拳法闡宗》等手稿中,可見其功力與風采。
1916年。15歲的祖父中學畢業,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體育專科學校。有幸從太極拳名家許禹生習練楊氏太極拳,後復從吳鑑泉、紀子修學太極拳。從劉殿昇、劉恩授學岳氏八翻手,均得真髓且能融會貫通。1919年,祖父畢業離京返晉,許禹生先生賦《送新午歸晉》詩一首:「羨君俠骨自天成,啟秘尋源我亦驚。此日已能騰眾譽。他年定可冠群英。破荒蹶起思先覺,護道行功賴後生。畢竟強身始衛國,苦心孤詣樹風聲」,對祖父寄以厚望。
祖父返晉後不負師望,在太原創辦了「太極拳學友會」、「山西省國術促進會」、「山西省武術操練場」等。極大地推動了當時山西地區的武術發展。祖父武功純厚。對太極拳散手之應用,達微妙之境界,可以掌拒人數米之外,令人驚嘆。然武德高尚,與人較藝,點到為止,從不出手傷人,門徒及從學者前後達千人。劉玉明、董桂、米書年、曹瑞芝、陸沉甫、張光三、申子榮、趙思傺、李毓秀、梁春華、張思傑、張安泰、柴世忠、霍寶珊、薄應麟、馬野居等武術武德兼優之人皆出其門下。其著《太極拳法闡宗》,《太極拳法實踐》和《岳氏八翻手》等書,廣傳國內外,為學者所珍視。
抗戰前,祖父曾一度署理偏關縣長後調任交城專員(未到任),在任期興利除弊,志在解除人民疾苦。不久抗戰爆發。遂以保家衛國為旨,集省內習武者千人,建第二戰區武(技)術縱(總)隊,任總隊長,與日軍周旋於晉西北,著有功績。後遭當局疑忌,1940年遂西行入陝而隱於醫。祖父入陝後,憑藉昔日所學及過人的才智。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行醫資格考試,並被當時的衛生局聘為顧問,後又在短短的幾年裡發奮潛心研究中醫,治癒了許許多多疑難危症。名聲大震,1946年被西安市中醫界推選為中醫師公會理事長,並創刊了《醫藥會刊》,任總編輯。
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祖父響應政府號召,與名醫沈反白、李棣如等組織了西安第一個聯合診所——西安民益聯合診所,任所長,後又就任西安市中醫醫院醫務部主任、西安市中醫學會主任委員、西安市衛生局顧問、西安市中醫業餘大學副校長、中醫講師團團長、陝西科學院委員及陝西省政協委員等。
1950年,祖父作為西北區中醫界唯一代表赴京參加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1956年應邀參加全國武術表演評獎大會並任裁判,其間受到賀龍同志的接見。並在中央黨校作「太極拳與醫療體育」之學術報告。
祖父在陝西數十年行醫當中,是同行公推的權威,然他從不滿足,從不懈怠,一生勤奮讀書。精益求精,他的上百部藏書中幾乎頁頁有批註,部部有札記,經典醫書反覆研讀,經典部分可倒背如流。他常勉後學者「讀書如耕耘。每讀一遍就會有一遍的收穫,細細品玩,方得其中之味」。祖父精研了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旁及諸家,更結合臨床實踐,脈證相參。多有創見,擅治溫熱癆病,對急性熱病每收起死回生之功。1956年秋,西安市乙腦流行,祖父親率防治小組赴駐市傳染病院,主持乙腦治療,廣取古今醫家之長。辯證施治,治癒者甚多,特別是腦炎治療中「禁下」問題。頗多發揮,而獲國家衛生部金獎。
祖父行醫數十載,每每臨診,必慎思明辨。審其隱曲,故處方發葯,如矢中的。祖父著有《流行性乙型腦炎西安市中醫治療記實》、《王新午醫案醫話》等,在《醫話》中有談「石膏」一節,記載了他1956年主持乙腦治療中的一事。祖父在此節中說:「余在西安傳染病院主治乙型腦炎,石膏每劑葯均用一兩。多者近六兩,頗稱得手」,但緊接著強調「有是病,用是葯,不可膠柱鼓瑟也,如若誤用於虛寒症,數錢石膏即足以殺人,司命者其慎諸」,足以見祖父對中醫辨證施治是何等精當,何等瞭然!
1959年春。祖父因勞累過度,猝發中風偏疾,雖然抱病在床。仍對求知者引經據典,結合實踐。諄諄教誨,每長達數小時不以為倦。1964年冬,祖父因病而逝,近百人為之揮淚送行。無論是國術還是國醫,祖父都為我們留下了很輝煌的一頁。
我們的父親王伯武(名念祖字伯武),是祖父的長子,1922年農曆10月28日生於山西汾陽孝臣村,自幼隨祖父學醫習武,秉承家學,深得祖父之真銓。少年時曾隨祖父在二戰區武術縱隊當武術教官,隨祖父入陝後主攻國醫,在其60餘年的行醫中。形成理通靈素,法師仲景,經方時方組合。本草與實驗兼收的臨床及治學風格。青年時父親已能侍祖父應診,後參加西安中醫師公會在祖父創辦的《醫藥彙刊》任編輯。
1952年,西安首辦中醫進修班(當時國家尚無中醫學校),父親以第一名的成績結業。獲中央衛生部頒發的中醫師證書。同年與祖父一道發起,組織成立了西安市第一個中醫聯合診所一西安民益聯合診所,任副所長。後又相繼創辦了西安市北大街、西大街中醫門診部,從而結束了當時西安中醫個體經營的局面,為西安中醫走向系統化、正規化,奠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當時西安中醫界享有「後生有為」之極高評價。
父親醫術精湛,1970年下放陝南漢陰縣平梁區衛生院,當時的農村缺醫少葯,父親以高超的醫術,拯救了不少危重患者,「主神仙」,即成為當地老百姓對父親的譽稱。1976年父親被當選為漢陰縣第七次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父親在從醫近六十年,作為一位長期從事中醫內科診療實踐,臨床技能精湛的中醫專家和一位有著深厚中醫學理論素養的中醫教育專家,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因講授中醫經典醫著而享譽陝茜。1980年,他曾連續給三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的150多名學員講授《黃帝內經》並多次應邀給陝西中醫學院及西安電大中醫班廣大師生講授,精彩酌授課,令人為之傾倒。父親幾十年來為祖國醫學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如今桃李滿天,很多學子已是省、市中醫界的骨幹和佼佼者。
1983年父親被市衛生局授予「西安市名老中醫王伯武」印章一枚,2002年被市衛生局中華醫學聯合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證書。
其主要著作:整理、編著了《王新午醫案醫話》,參與撰寫的《當代著名中醫專家學術思想》一書獲全國科技一等獎,《論中醫理論基本特點之一一辨證論治》一文被選為第三次全國中醫內科辨證檢測學術交流會交流論文,所撰《淺淡黃帝內經關於養生之道》的論文獲省科技三等獎,尚有《內經輯要》講義。《金匱要略》講義,《王伯武醫案回憶錄》等有待出版。
2006年12月26日,父親突然病逝,在他離去的前一周,還為一個住院半月有餘發燒不退的患者解除了疾苦。父親走了。上百個花圈為他鋪路,數百行熱淚為他送行。
逝者如斯夫!祖父和父親已經作往。祖父作為一代武術和中醫名家,他的早逝,帶走了太多的企盼和遺憾。如今可告慰他老人家的是,他走後的四十餘年,我們隨父親一路坎坷走來,雖未能去創輝煌,卻把中醫、太極兩棒接力接了過來,在我們兄弟姐妹中,有多人從醫。尤是平妹,隨父專家門診25年,盡得真傳,治癒很多疑難病例,在患者當中有口皆碑。現侄女王穎已是主治醫師,系家傳第五代。祖父所傳新午太極拳,作為家傳健身所好。人人都習,雖不敢言精,但王家世傳的武、醫家風,畢竟後繼有人,祖父可安息了。
祖父和父親已成為懷念,唯將他們所留寶貴醫學經驗、武術資料整理好,保存好,承傳好。是我們的責任,為重,為大。因為它是人類的,民族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