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的王朝,悲劇的皇帝,悲劇的名將

平常比較關心明史,這是在看到一本寫明亡的書籍之後,寫的一篇書評:

對明史一直很感興趣,作為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開國的時候氣勢磅礴,亡國的時候讓人不盡的唏噓,中國歷代亡國,還沒有明朝能夠讓人去做那麼多假設,去有那麼多幻想,讓人那麼揪心的,不僅因為明朝是距離我們倒數第二近的王朝,漢人最後一個王朝。

所以關於明亡,有很多著作去分析,去研究,為什麼明亡會有這樣的魅力?

然而在邱紫華教授的《誰斷送了大明王朝》里,從美學的角度出發,給出了答案,這就是悲劇的力量,崇禎的明朝是個悲劇的王朝,崇禎是個悲劇的皇帝,造成了很多悲劇的名將。正是這悲劇的力量,才讓我們對於明亡總是覺得可惜。

邱紫華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美學家,也是百家講壇「悲劇人物」的主講人,邱紫華教授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用美學悲劇理論解說明末的人物命運,崇禎,魏忠賢,袁崇煥,孫承宗,吳三桂,李自成,這些人物悲劇一起形成了明末的歷史大悲劇。

魏忠賢

在《誰斷送了大明王朝》這本書里,圍繞著明亡這個主題,邱紫華教授依次寫了崇禎,魏忠賢,袁崇煥,李自成,吳三桂這幾個人物,這些人都跟明亡有關係,都曾經達到過人生頂峰,最後也都墜落。

崇禎帝陰差陽錯當了皇帝,由戰戰兢兢到除掉魏忠賢,執掌朝政大權,有決斷,有魄力,有膽識,日理萬機,卻也有剛愎自用,不敢擔當的一面,最後選擇君王死社稷,死的時候以長發矇面來保持尊嚴,這是對生命和人格的自尊。

魏忠賢在天啟朝號稱九千歲,達到人生巔峰,大權獨攬,在崇禎朝小心翼翼,還想繼續跟原來一樣,魏忠賢的閹黨弄得朝政烏煙瘴氣,最後被崇禎除掉,崇禎藉此立威。

崇禎帝

袁崇煥從一個小官被崇禎帝多次提拔,最後官居遼東督師,打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不能入關一部,最後卻因崇禎中了反間計,落得凌遲處死,他的死與崇禎帝的性格有關,也與他的性格有關。

李自成由一個小小的驛卒經過九死一生,最後能夠兵入北京,稱王稱帝,自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以來,這個最高目標他有幸達到了,確太短暫,他根本就沒有一個做皇帝的能力,跟被他滅亡的大明王朝的開國太祖朱元璋比,他真是相差太遠太遠,多次失誤,導致一片石兵敗,大順王朝曇花一現,自己也兵敗被殺,他滅亡了大明,也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李自成

吳三桂本是明朝大將,衝冠一怒為紅顏,投降清朝,在滅亡南明中多立功勛,殺死了永曆帝,斷絕了明朝復起的最後一次希望,最後被封為平西王,卻沒有想到晚年卻仍要打起反清復明的旗號來自保,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在《誰斷送了大明王朝》里,這些名將,皇帝,各式各樣的人物,有的曾經為自己的命運做過抗爭,有的選擇無可奈何的接受,前者閃現出了抗爭精神的美感,後者展現出了凄涼,悲憫,哀傷。

正是這些個人的悲劇,在造成明末這個時代的悲劇,直到這幕悲劇落下,留給後人無盡唏噓。

吳三桂

不過現在關於魏忠賢的影響,有一些新說法,說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可能不會亡,並從人事和財政上做了一些論證,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

悲劇的名將,悲劇的皇帝,悲劇的王朝,正如尼采所說:「失敗了的事情,正因為它的失敗更應當被人尊敬」,這悲劇背後的力量,大概是明末為人所牽掛的原因吧。


推薦閱讀:

半生緣註定是以悲劇結尾嗎?
日本神級室內設計師揭開中國家庭的悲劇……
悲劇能凈化心靈,讓你看看這5部悲劇動漫,凈化下心靈吧
愛的原罪
?SS-1?星史郎及其他

TAG:悲劇 | 名將 | 皇帝 | 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