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演變史,東西橫跨兩千多公里是如何煉成的?

內蒙古自治區,佔全國總面積12.3%(118.3萬平方公里)的北方疆界省份。在東西跨度2400餘公里的廣袤範圍內,資源豐富,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之稱。

冠絕全國的東西跨度,自一條鐵路線可見端倪。從內蒙古中部偏西的首府呼和浩特始發,開往邊境城市滿洲里的普快K274次,浩浩蕩蕩奔騰近40個小時。人們常常開玩笑道:坐了一天兩夜的火車,居然還在內蒙古境內,真TM絕了。

如此地界,當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滿清覆滅後,地域狹長、面積遼闊且統治薄弱的內蒙古區域不足以應對北部邊疆危如累卵的局勢,為穩定及維護國家統一,「移民實邊」、「蒙地改省」、「分而治之」接踵走向歷史前台。此情此景下,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等「塞北四省」應運而生。

下圖(圖2)——1820年的清廷疆域

經過軍閥混戰的北洋時期、名曰統一,實則裂土割據的民國及日本侵略者的蹂躪肆虐後,1947年內蒙古迎來了新生,5月1日,在被譽為「草原紅城」的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為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提供了樣板。

初始的內蒙古自治區僅轄呼倫貝爾、納文慕仁、興安、錫林浩特、察哈爾五盟54萬餘平方公里。後中共中央根據烏蘭夫等人的建議,決議恢復歷史上的內蒙古行政區劃,結束內蒙古地區東、西部的隔離狀態,略述如下:

1.由熱河省代管的昭烏達盟和由遼北省代管的哲理木盟1949年5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見下圖2)

2.1950年將察哈爾省蒙漢雜居的寶昌、化德、多倫3縣劃歸本區(見下圖3)

3.1954年,撤銷綏遠省,併入內蒙古自治區,且遷政府駐地于歸綏(4月25日,為消除國民政府時期的政治影響,歸綏市更名呼和浩特);

4.1955年7月,撤銷熱河省,所屬赤峰、寧城、烏丹3縣和敖漢、翁牛特、喀喇沁3旗劃歸本區(見下圖4)

5.1956年,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增設巴彥淖爾盟。

6.1962年,併入河北省商都縣,隸屬烏蘭察布盟(集寧)(見下圖5)

1969年,內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區劃經歷了大規模變更,可謂「傷筋動骨」。巴彥淖爾盟的阿拉善右旗和額濟納旗劃歸甘肅省、阿拉善左旗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哲理木盟和呼倫貝爾盟的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劃歸吉林省;除突泉兩縣的呼倫貝爾盟劃歸黑龍江省(見下圖6)

然十年之後的1979年,以上區域重歸內蒙古自治區懷抱。

至此,東西地跨數千公里的內蒙古自治區整體輪廓大體成型,轄3盟、9市、101個旗縣市區。其中呼倫貝爾市總面積26.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山東省和江蘇省之和,乃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

下圖(圖7)——1999年的內蒙古自治區


推薦閱讀:

蒙古騎兵和岳家軍誰更厲害?成吉思汗感嘆:沒機會交手
袁世凯出卖外蒙与日本签亡国灭种的二十一条,为什么总有些人为袁世凯这种卖国贼洗白?
野狐嶺之戰40多萬金兵為什麼會輸給蒙古兵?
西方史學界是否將成吉思汗和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劃為中國人還是劃為蒙古國人?

TAG:行政 | 內蒙古 | 行政區劃 | 東西 | 演變 | 蒙古 | 自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