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童蒙養正的經典―《弟子規》

童蒙養正的經典―《弟子規》

 

  《弟子規》一書,是清朝李毓秀先生根據中國古聖先賢的教導編寫而成。其內容為採用《論語·學而第一》孔老夫子所云:「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以此教導為總敘,分為七部分加以闡述。此書實乃古聖先賢教導後代子孫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等,為人處世基本品德修養之愛心教育寶典。

   聖賢教育教導我們的就是宇宙真理,自然法則。此即人倫大道:「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倫是大自然之道;義、親、別、序、信五字是大自然之德。換言之,大自然之理則即是道,隨順大自然之理則即是德。它是超越時空的天然大道,沒有族群、宗教、國家、文化的界限。更是人人真心性德的流露,是人類遠祖流傳給後代子孫的珍貴寶藏。

  五倫之教所包含的義理既簡又圓。人與人之間,無論貧富貴賤、野蠻文明,都會自然產生五種關係。這五事是正常運轉的自然法則,天然之道,是每一個人安身立命之學,更是維繫社會安定常態的大學問。能夠將此教育理念,落實到家庭、學校、社會、宗教,普及於各個階層,確實是齊家治國的最高指導原則。只要掌握住傳統教育總綱,進而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則人人皆可以恢複本性本善;人人皆可以成聖成賢,過著幸福美滿、自在安樂的生活。世界的安定和平,自然也是指日可待的。

學習了《弟子規》這門課程之後,更深刻地體會到,「教育慎於開始」的重要性。所謂是:「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凡事能謹慎於開始,就能免於日後之憂患。深而思之,佛法的修學亦是要在於從根本修,從根本做起。《弟子規》確為一切聖學之根基,一切聖學之骨乾。若無此根本,諸佛聖教皆流於空談,決無下手處。誠如《論語》所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古聖先賢在《禮記》中,亦早已為我們道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只要教育辦好,社會必能安定,天下必定太平,安定和平是繁榮興旺的基礎。聖賢之教是倫理道德的教育,真誠愛心的教育。絕非像現代社會,只偏重於科技知識的傳授,對於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幾乎全然捨棄。忘失了惟有具足真誠愛心、道德圓備的仁者,才懂得善用文明科技,造福大地萬物。

  古諺語云:「讀書志在聖賢。」希聖希賢是古聖先哲教導學人讀書求學的方向及目標,所謂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而曾幾何時,讀書人的志向願望已漸次淪為如何賺大錢、做大官,所希求的僅僅只是獲得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而已!聖賢之教誨早已被今人視之為封建迷信,而為人之根本大道-倫常道德,亦早已被人類的煩惱習氣、貪慾邪思推出了常軌,古今教育的方向及目標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之中,面對如此驚人的變化,讓人深深警覺體會到,社會動亂的第一要素,正是源於疏忽了聖賢的教誨。正如西方許多宗教所說的末日將至,那是世界的毀滅,是世界上倫理道德的毀滅,聖賢傳統的教育毀滅,這種社會現象就是末日現象。人與人之間沒有親情道義,沒有關懷慈愛;只有利害,只有競爭、鬥爭、戰爭,對立與矛盾永遠存在,這樣的社會亂象將會層出不窮、永無止境,並且是加速度的上升蔓延!而若要拯救社會、拯救世界、拯救全人類,撥亂返正,則端賴於是否能夠恢復聖賢的教育。

  童蒙養正的經典―《弟子規》,確是人類老祖先流傳給後代智慧文明的寶藏,聖賢的教育,是放諸四海皆準,人人都適合學習,都應該學習的。因此,它不僅僅是兒童應該接受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紮根教育,同時更是每個人應當終身奉行的道德規範。《幸福人生講座》展現了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聖賢智慧慈愛的閃爍光芒此時重現,願這道靈光永恆照耀宇宙!願學佛四眾弟子無論在家出家,自當下起皆能信受奉行一切賢聖教誨,身心力行,進德修業,以實踐弘揚如來聖教為己任,循著聖賢睿智的步伐,開發內心寶藏,恢復固有真心本具的真善美慧,為萬世生民開拓和平光明的大道。創造未來幸福人生!(節錄自2005年4月凈宗學院院訊第九期)

   《弟子規》原文

   〈總敘〉原文: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

  〈入則孝〉原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

  〈出則弟〉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

  〈謹〉原文: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

  〈信〉原文: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

  〈泛愛眾〉原文: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

  〈親仁〉原文: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

  〈餘力學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凈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

相關博文:

童蒙養正的經典―《弟子規》

幸福人生講座(吉隆坡)

傷身、敗德、折壽的根源(1)

仁義禮智信對內臟的影響

握住自己快樂的鑰匙

祈求得子三要素

聖王胎教之今析

生命與安全

嬰兒天生有助人的慾望

信心保持正常的健康

弟子職

孔子教育思想的實踐者

韓國孩子所受的教育

兒童教育之始――童蒙養正

諸葛亮誡子文

==============================

 

 


推薦閱讀:

情侶拍照擺pose大全 21種情侶經典拍照姿勢
吉凶禍福的原理——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20)「孝」
經典語錄:與其討好別人,不如武裝自己
家 (經典珍藏版)
【經典妙喻】男男女女

TAG:經典 | 弟子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