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開示輯要

凈空法師開示輯要

第一集

1.                我們學佛的同學,我們的道、德都是以經教為標準,要把經教里所說的統統做到。做到,絕不要求別人做到,如果要求別人做到,你就生煩惱了,不可能的事情!那你就搞錯了。要求誰做到?要求自己做到,不要問別人。每一個人都要求自己做到,這個僧團是如法的僧團,是六和敬的僧團。

2.                佛法修學目的沒有別的,把真正自己找回來。無量劫中,迷真逐妄,真正的自己忘掉了,把這個肉身當自己,大錯特錯!這是六道凡夫各個都是如此。佛菩薩要不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怎麼會知道,作夢也想不到。身不是自己,有真正的自己,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就是把自己找回來。自己真正找到,就稱你為佛陀,你就成佛了。菩薩雖然是找到自己,還沒有到究竟位。圓教初住菩薩算是開始找到了,我們一般大乘經上講分證法身,沒有圓滿,圓滿是如來的果位。

3.                我們今天看到儒家的禮,「唉呀!太難了」,看到佛法的戒,「這怎麼能做得到?」其實諸佛菩薩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他就是那個樣子,哪有一點點做作!把它記錄下來,叫做戒律。戒律就是生活規範,我們今天講規講范,在他們那個地方,他們已經成自然,哪有什麼規,哪有什麼范?這個念頭都沒有。這些道理、事實真相,我們要懂得、要認知,然後自自然然你就肯發心去做,歡喜去做。把自己毛病習氣,點點滴滴轉換過來,過一個正常的生活。要知道,六道生活不正常,十法界接近正常,不是完全正常。一真法界才是真正正常,明心見性,超越十法界,過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佛菩薩。

4.                我們是病人,只有知道自己有病,這怎麼樣?才肯去就醫,我要去找大夫,我要吃藥。如果不知道自己有病,你怎麼會動個念頭去找大夫?我們今天知道,知道自己有病,我們去找大夫。大夫是誰?找老師,找善知識,我要求他治我的病,治我的貪瞋痴慢,治我的自私自利。佛跟我們說的這些都是方法,就好象處方一樣。你很小氣,你很吝嗇,佛給你開個處方:布施。針對你這個毛病開的!你要是果然能接受,依教奉行,那就是服藥,日久天長,你的毛病就沒有了。你造惡業,佛給你開個處方:持戒;持戒是度惡業的。你沒有耐心,非常浮躁,做什麼事情都很難成就,佛給你的處方:忍辱,忍耐!

5.                由此,我們就懂得這裡頭有個大的原則,這個原則是什麼?為利益眾生,叫開戒;如果是為自己利益,破戒。開遮持犯,最高的原則就在此地,為正法久住、為利益眾生,條條戒都有開緣。你要不懂這些道理,死在戒條上,那個戒律行不通!活的,心地清凈不染。要讓佛法在這個世間暢通無阻,盡量的減少障緣,你不懂這個道理怎麼行?

6.                這是現身說法。哪是『菩薩身』?思想、見解、言行與經教相應的,你想想,他是不是「菩薩身」?是的,一點都不錯。菩薩行布施,你看,歡喜布施。菩薩持戒,他守法、守禮。菩薩忍辱,他心地清凈平等,能夠包容一切。菩薩精進,他每天有定課;除了定課之外,在德行、在學問、在處事待人接物的經驗上天天有長進,這是菩薩。菩薩修禪定,什麼叫禪定?是不是每天去盤腿面壁?這個形式不重要,禪定重要的是心有主宰,不會受外面一切人事物所影響。用現在的話,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會被六塵境界所誘惑,這是禪定。

7.                燃燈,這是以智慧、光明供養大眾,幫助大眾破迷開悟。供香是幫助大眾轉惡為善。你看看這一句裡頭的意思,「香」表戒定,學佛的同學都知道,香贊裡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所以我們每天在佛菩薩形相面前燃香、燃燈,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是佛菩薩要的,「香燈」是提示我們自己。我們看到香的煙、聞到香的味道,就要想到戒定;看到佛菩薩前面供的燈,就要想到智慧。

8.                我們把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都以為是真的,這個虧吃大了,都當真。當真在裡面什麼?起貪瞋痴慢,生起控制的慾望,生起佔有的慾望;不順乎自己意思,就起要把它消滅掉的慾望,都是造作嚴重的罪業。不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什麼?非有非無;相有體無,事有理無。

9.                一體為什麼會變成麻木?好象我們這個身體,哪個地方麻木不仁,局部皮膚麻木,沒有知覺了,還是一體。不能說這個地方麻木了,就不是我的一體;還是一體。所以惡道眾生是我們身體局部麻木的現象,那怎麼辦?把它揉揉,恢復正常,這是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他不懂得,他在迷,我懂得,我在覺,我知道是一體,他不知道是一體。我不跟他對立,他跟我對立。他為什麼跟我對立?他迷,他不曉得事實真相。他要曉得事實真相,他跟我就不對立,就合作了,這是事實真相。

10.           最近從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我遇到很多祈求世界和平的人士,跟他們交談,怎樣來推動「消除衝突,促進和平」。我提了八個字,做為我們研討的主題,這八個字是「吉凶禍福,利害得失」。希望我們無論思考什麼問題,要想做一樁什麼事情,先想想這兩句話。我們所思考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利,還是害?是得,還是失?是吉,還是凶?是禍,還是福?八個字,四對,多想想。如果這個想法、做法是害、是失,是禍、是凶,不能想!不能做!如果這個想法、做法是吉、是福,是利、是得,那就應當想,應當趕快去做。這是救急!入《華嚴》境界,平等真法界。

11.           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純凈無染,你相不相信?明白的人、覺悟的人相信,這個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迷的人不相信,「我看到桌子很乾凈,清凈的;泥土是染污的,不清凈」,他說的也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他說的是凡夫知見,這個經上說的是如來知見,不一樣!這不一樣當中有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麼?道理是心。心清凈,則法清凈,依正無一不清凈;心不清凈,法就不清凈,依正當然就是濁惡。這不是佛在經上常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清凈心,清凈的思想,一切法是清凈;不清凈的思想,一切法是不清凈的。境隨心轉,我們可以在這個地方得到證明,這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

12.           邪與正的標準,就是與性德相應的是正法;與性德相違背的,那是邪法。譬如孝順父母,這與性德相應;奉事師長,尊師重道與性德相應,我們對他禮敬、讚歎、供養都是圓滿的。如果這個人不孝父母,背師叛道,我們對他禮敬是圓滿的,決定沒有讚歎。供養,看到這個人,如果真的他沒得吃、他挨餓,他沒有衣服穿、他挨凍,這個我們要供養。不能說這個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活該,這個不可以,沒有慈悲心。所以他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幫助他,要憐憫他,因為這種憐憫,布施是性德,與性德相應的。決定不會全心全力支持他去造惡,那就錯了,差別在此地。所以經文字字句句裡頭有無量義,我們要細心去體會。

13.           凈宗法門,實在講,無比的殊勝,十方一切諸佛如來讚歎,談何容易!我們在這個地方細心觀察,那是什麼個道理,一切諸佛讚歎,就是這一切名言歸到名號,統統都是變成清凈句。換句話說,這一句名號就好象清水珠一樣,所有一切的混濁到這個地方都變成清水。這個人念佛會念了,這個人念佛功夫得力,這個人將來肯定往生!

14.           記住!再惡的人,毀謗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不能說他一句不好。我們總要想到人都有好的地方,所以說一百樁事情裡頭,他有一樁好事,我們讚歎他這一樁好事,九十九種不善的,一個字不提。為什麼?養自己的德行,修自己的清凈心,修自己的清凈善,純凈純善,這個重要。

15.           「然亦不壞一念中見無量眾生三世劫量,是異」,這一句就是大乘法裡面常說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決定不破壞世間法。為什麼?如果要破壞世間法,世間的秩序就亂了。他沒有覺悟,沒有覺悟時要隨順他,不能夠改變他。改變當然要改變,慢慢來,漸漸誘導他,當他沒有大徹大悟的時候,一定要隨順。這是體現出大慈大悲,「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佛菩薩從來不以他的標準來看世間,要以他的標準來看世間,那世間人造作一切業報,佛不是這樣看法的。佛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一點了不起。所以,他跟十法界眾生起感應道交,現身說法。現什麼樣的身形,看眾生歡喜,眾生喜歡什麼樣子,自自然然就變現這個樣子。

16.           成佛沒有先後,沒有古今,說古佛、今佛,都是釋迦牟尼佛隨順眾生妄想分別執著而說。真正成佛之後,哪有什麼先佛、後佛?佛在經上有個比喻,這個比喻很好。它就像河流裡面的水,在河流裡面,所謂是有前浪、有後浪,流入大海,前浪後浪就沒有。成佛就好象入了大海,入了大海就沒有先後、沒有古今,還有什麼古佛、今佛,前佛、後佛,過去佛、現在佛,沒有了,統統沒有。佛佛平等,佛佛道同,所以這是一,真正成了佛是一,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

17.           三世諸佛無量無邊,怎麼成佛的?長者這一句話大家要特別留意,「皆同一念成佛」。換句話說,二念你就是凡夫,一念就成佛。「一念」是什麼?一念是無念,一念是正念。「一念」兩個字很不好懂,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時候叫一念。

18.           有人問我,最近的傳染病是怎麼回事?就是心地不善,貪嗔痴慢,將空氣物質變成了濁惡,就會有病毒。一切法從心想生,病毒也是從心想生,防禦的方法是從改心做起。心有貪嗔痴,貪嗔痴是最嚴重的病毒,把外面所有物質環境都變成了毒。若是內無三毒煩惱,外哪有病毒?而慈悲可以化毒、解毒,所以心地要清凈慈悲。學佛的人真正做到清凈慈悲,就不會感染到一切傳染病。你還會受感染,就是修行功夫不到家;功夫真正成就了,一定不病、不老、不死。

19.           要知道,這個戰爭爆發,整個人類遭殃了!你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局部(角落?),你都沒有辦法避免!沒地方逃難!一定要知道。 那麼諸位同學明天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希望把這些訊息帶給大家,傳給大家。 人,這一生,真正能做到沒有一個敵人,沒有一個敵對的,你做人成功了!你還有,這個人看著順眼,那個人看著不順眼,你是凡夫,你修行沒功夫!要修到什麼樣呢?看人人都是菩薩,人人都是善友,人人都是恩人。永遠存著尊重的心、敬愛的心、報恩的心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在佛法得受用。

20.           所以,我這兩天在山上,勸勉學院的同學,把所有的課程統統放下。我勸大家在最近這兩個星期,這兩個星期是關鍵時刻,我們日夜不間斷的念佛。我同時講經也在網路上呼籲,希望在網上收看我們節目的人,知道這個信息,除了你工作之外,你有空閑的時間都一心念佛,把這個念佛功德迴向世界和平。用我們的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慈悲心,一定有感應。 感應道交這個道理,佛在大乘經上講得很透徹。

21.           這幾天,世界局勢非常緊張,戰爭一觸即發。這個戰爭要是爆發,是人類的劫難!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不能跟這個相比!那麼,我們過去在許多宗教跟古老寓言裡面講,這是末日戰爭!世界末日!非常恐怖!!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想盡方法來阻止。看這個情形,非常困難。有很多同學來問我,我說我們今天唯一的方法,誠心誠意念佛,將念佛的功德迴向,祈求世界和平!希望佛力加持,使這一次戰爭能夠倖免。除此之外,實在是沒有更好的方法。

22.           古聖先賢常教導我們,「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一件於社會、於大眾不利的事情,不能隨喜;只要是於社會、於大眾有利益的好事,一定要隨喜。我有多少力量就貢獻多少,沒有力量就以真誠心歡喜讚歎,也能對社會產生影響,所以功德不可思議!

23.           這「一切有為法,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常常提起、時時刻刻提起,我們六根就不會被六塵迷惑了。真的,古人講的話很有道理,「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你要覺得快,決定不受外面環境影響,這要功夫。你真正學到了,眼不會為色影響,耳不會被聲影響,舌不會被味影響,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自己要會修。看到喜歡看的多看一眼,完了,你是凡夫,你不是聖人;聽到喜歡聽的,站在那裡多聽一下;對了胃口喜歡多吃一點,這是凡夫,這不是修行人。修行人做功夫在哪裡做?就在這些地方做,不被六塵所轉,所以它都叫做忍。

24.           在家人手上不能沒有錢,沒有錢什麼事也辦不成。那要怎麼辦?手上有錢,心上沒有錢,這就對了。這個功夫是高段的功夫,心裏面一絲毫執著都沒有,一絲毫得失的念頭都沒有;你得到財不生歡喜心,財失掉了決定沒有煩惱,得失心斷掉了,這叫隨順。我們看了凡先生,了凡先生是凡夫,不是一個覺悟的人。他相信命運,命里有肯定丟都丟不掉,命里沒有求也求不來,他心定了。遇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教他,這個命運是可以轉變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樣他才覺悟過來。

25.           所以初學講經要記住一個原則,「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你才能學得好,才能學得出來,你那個根基才能扎得穩。一開頭就學好,邀功,你肯定失敗,肯定你會被淘汰掉。所以學講經的人很多,到後來真正能講經的人沒幾個,原因在哪裡?我們看到的是不遵守老師的教誡,這就是不持戒;遵守老師教誡就是持戒。不願意遵守,好高騖遠,自己想任意發揮,到最後麻煩出來了。自古以來多少人失敗,都是因此而失敗的。

26.           一味執著在考據是肯定不能夠悟入境界的,那把佛法當作世間一門學問來研究,經典變成世法了。世法裡面是什麼?我們可以說是世間法裡面的文學,把經典當作文學作品來看待、來研究,這個與學佛沒有關係;方向錯了,當然目標就不相同了。這些,我們學佛,特別是出家同修,你在這一生當中想真正成就戒定慧三學,你不能不知道,言語文字執著不得。要不要?需要,它是工具,它是誘導我們契入境界的。

27.           我們很想深入,就是入不進去,什麼原因?有障礙。這個障礙,我常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痴慢。你有這個東西就沒有法子了,想精進也進不了。這個東西害了你,害死你,害慘了你,生生世世受這個害,你還不肯捨棄,那真是愚痴到所以然處!過去不知道這個東西害我,跟它交了好朋友,上了它大當;現在知道它害我,趕緊躲開它,不能再跟它打交道了,你才有救,你才能夠入佛境界。

28.           如果你說我沒有信心,我業障很重,沒有信心。佛在經教裡頭都跟我們說過,你本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就是因為你自己喪失了信心,你迷失了自性。佛教導我們、幫助我們恢複信心,只要你肯依照他講的方法去做,你的信心就會恢復了。你不依照他的方法做,對他有懷疑,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自己煩惱習氣做主,那當然沒有信心,佛法真實的利益你得不到。

29.           現在為什麼人家不識貨?沒有人依教修行,就是沒有表演的,沒有宣說的,所以大家不知道。我們今天應該做的是什麼?應該以我們這個身表現出來,做給人看,說給人聽。到處說,逢人便說,一切時都在表演,我們才對得起釋迦牟尼佛,才對得起歷代祖師大德把這個法傳給我們。

30.           這個道理你要不能理解,我舉個比喻來跟你說。人心、行為就像波浪一樣波動,不善的是大風大浪,不善的行為,大風大浪,善的行為是風平浪靜,平穩的。那一邊大風大浪,你這邊如如不動,這兩個一衝擊,我們也會起了一點波浪;他那個波浪降低了,我們這邊本來沒有波浪,也起了一點,緩和了,就這個現象。所以大災難化成小災難,小災難就變成沒有災難。

31.           清凈平等覺是我們自性裡面本具的性德,阿彌陀佛的別號也叫做清凈平等覺。換句話說,清凈平等覺圓滿了就成佛了,圓滿的清凈平等覺是佛號。這個樣子我們才曉得,自己應該怎麼修,怎麼學,怎樣過日子,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在一切時一切處,點點滴滴都能夠與佛陀教誨圓滿的相應,你是真佛弟子。經上常講你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這是真的。為什麼?跟佛感應道交。你得到一切天龍善神的讚歎、擁護,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遇不到不吉祥的事情,中國人常講逢凶化吉、遇難成祥。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什麼?你自己的德行感召,天龍善神在幫助你。我們為什麼不學?

32.           儒教導我們,儒跟佛是一樣的,所以我說釋迦牟尼佛在中國應化就是孔子,老子、莊子、孟子,哪個不是佛菩薩?都是佛菩薩應化來的。夫子教導我們五倫八德,要去做。我在講席裡頭也常常說,道德從哪個地方開始?夫妻,「大道肇端乎夫婦」。有夫妻才有父子,才有兄弟,才有君臣,才有朋友,它是個開端。中國古人對於婚姻、結婚非常重視,禮節非常隆重,非常繁瑣。為什麼要這樣做?告訴你不可以輕易離婚,告訴你這樁事情,所以那麼隆重的禮節。離婚是把道德破壞了。現在人把離婚看得很平常,其實眾生造作罪業,離婚的罪比什麼都重,你不細細去研究,你不知道。它把倫常道德破壞了,把宇宙之間,這是我們佛法講的性德,把性德的根破壞了,你說這個罪多重!所以社會的安定,世界的和平,根在哪裡?根在夫婦。

33.           我們用這種心來看這個世間,看一切人,我們的心就平了,我們在境界裡頭時時刻刻都在學東西,他們在表演。我們不會說這是善人,這是惡人,沒有這個分別心;我們的心是平等的,都是好人,都是佛,都是菩薩。像唱戲一樣,他來表演,來給我一個人看,度我一個人,我一個人是學生,統統都是老師。不但這些人物是老師,山河大地、樹木花草,情與無情統統是老師,六塵說法。我們這個世間跟極樂世界有什麼差別?沒差別,問題就在你會不會!

34.           你所求得的這個世間的功名利祿,都是你命裡頭有的。因為你的心不正、行為不正,你所得到的已經打了對摺了,甚至於比對摺還要超過。你命裡頭有十分的財富,你這一生只能享受三分四分,你說可憐不可憐!為什麼你命里財富不能夠圓滿的享受?你心術不正,心是用心不善,術是方法錯誤、手段錯誤,所以你的功名利祿打折了。他自己還很得意,你說有什麼法子!這就叫愚痴,這就叫顛倒,經上常講的顛倒錯亂。

35.           我們麻煩出在哪裡?麻煩出在第二念,我們眼見色、耳聽聲,第一念是真性,第二念就糟了,第二念就是習性了,習性取代了真性,這個麻煩了。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高明在哪裡?他們永遠保持第一念,他們沒有第二念。第一念裡頭,跟諸位說,沒有真妄、沒有邪正、沒有是非,就像鏡子照外面境界一樣,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你還沒有起心動念,豈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那你不是佛,什麼是佛?就在你第一念的時候,你是真佛,不是假佛;第二念就墮落了,就變成凡夫,麻煩就在此地。你要真正覺悟,你才能夠保持第一念,永遠不墮第二念,你就是不會再墮落成凡夫,這就是我們講的功夫了。

36.           我們凈宗覺悟的方法妙極了,這個覺悟就是一句佛號。念頭才起,「阿彌陀佛」,把念頭壓住了,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上去,這個好!特別是要控制惡念。我勸勉同學們,特別是勸勉出家的同學,我們功夫不得力,不但功夫不得力,連經教都沒有能力受持;再說得淺一點,經教不能夠透徹理解,不能正確理解,解錯了,曲解了,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什麼原因?煩惱覆心。頭一個煩惱是自私自利。釋迦牟尼佛沒有自私自利,他一切都放下了,這是他給我們做了一個好榜樣、好模範。

37.           外面的境界,惡緣多過善緣,在今天的社會,諸位已經很清楚、很明白了。我們受影響是受惡的影響多,受惡的影響嚴重,受善的影響少,受善的影響那個力量很微弱。因此,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就惡多善少,天天在造惡業。善業敵不過惡業,到臨命終時,還是先到惡道裡面去消業障;惡道不是不好,餓鬼、地獄、畜生是替你消業障的。你要不造惡業,根本就沒有三惡道,三惡道是惡業變現出來的。這何必?

38.           人為什麼會變成不善?為什麼會造作罪業?那是習慣,染上不良的習慣,習慣久了就變成習性,習性不善;習性不是本性,本性裡頭決定沒有,這是習性,染上這個習性。現在世出世間大聖大賢教導我們,教什麼?把習性放下,恢複本性,這是聖賢的教育,這個道理我們要懂,這種教學就是菩提道場。所以我們要肯定三學是道場,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學佛一定要記住,從哪裡學起?從十善業道學起。

39.           貪瞋痴三毒煩惱中,貪瞋容易斷,痴很難斷,所以經上用「藕斷絲連」來作比喻。愚痴要怎麼斷?用真實智慧。所以,我們的智慧不開,用讀經、講經的方法好,與大家在一起研究討論經教,容易開智慧,容易斷痴煩惱。痴斷了,貪瞋自然不起,因為貪瞋是從愚痴生起的,所以愚痴是一切煩惱的大根大本。世出世法中,不讀聖賢書,或聖賢書讀得少的人,煩惱習氣重,容易造業,而且他自己造業並不曉得,這是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

40.           而出家、在家真正有成就的人,無一不是放下萬緣,心心念念不離道。因此,心中有一件事放不下,就不能悟入。所以,要學習一切眾生的善心善行,成就自己的德行,千萬不要把一切眾生的惡念、邪思、邪行放在自己心上,否則就把我們的清凈心變成垃圾桶。在現今社會,不知道保護自己的清凈心,不知道用自己的清凈心收集一切賢聖的善念善行,成就自己的善業,偏偏去收集一切眾生的惡念、邪思、邪行,就把自己毀了,把自己送到三途地獄去了。這是愚痴!

41.           所以,佛菩薩、世間聖賢人教導我們,一個人這一生在這個世間,要能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生當中不得罪一個人,不辜負一個人,不虧欠一個人,你說你這個心胸多自在、多快樂。這種快樂就是健康長壽的根。不但不害人,現在我們明白了,畜生的命跟人的命是一樣的,所有一切眾生絕對不能有一個念頭去害它,蚊蟲螞蟻都不可以。蚊蟲來叮你,你看到了發歡喜心,它想吃飯,我供養它一餐,布施供養,你說你多快樂!你從這種心、發這種心去布施供養,它咬你不會痛、不會癢。

42.           今天社會上,大家起心動念違背了道德,違背了自然的法則,總是想盡方法欺騙別人,起心動念、所作所為損人利己,以為損人可以利己,其實這種思想、這種行為把你自己命裡面的福報折損了。你經營的事業經營得不錯,這幾年賺了幾千億,自己覺得很滿足了。其實你命裡頭是幾萬個億,因為你的行為不道德,已經打折扣了,打了對摺都不止。你才曉得遵循自然的法則,你所得到的果實,要比你現在所得到的增加很多倍。這個道理沒有人懂,總以為我要不整別人,我發不了財,總得想盡方法把別人的財奪取過來,以為自己發了財;統統違背了因果,違背了自然的法則。你做的是虧心事,你害了許許多多人;到最後,最後到頭來還害自己。害自己什麼?欠命的要還命,欠債的要還錢,一分一毫都少不了。

43.           現象不是真的,確實是個幻相,所以這個境界相是隨著心在轉變。我們的心清凈,這個世界就清凈,沒有一個相不清凈;心平等,這個世間萬象沒有一樣不平等;心善良,這個世間一切人事物,沒有不善的,轉了。那你為什麼看到這個世間一切不善?你用不善的心,你用不平等的心,你用不清凈的心,看這個世界。這世界是假的,那世界就千變萬化!

44.           大家知道現在這個世間衝突很多,衝突的根在哪裡?根在自己的心裡,就是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心裡頭一念善、一念惡,善惡產生了衝突。表現在什麼地方?表現在你日常生活當中,你生煩惱了,你不高興了,就是你內心矛盾衝突在那裡發作,你的心不平了。心裏面有嗔恨,心裏面有憤怒,心裏面有貪愛,心裏面有嫉妒,這是內在的矛盾衝突!內在矛盾衝突不能夠化解,你怎麼能夠化解社會上的這些衝突?你怎麼能夠促進世界和平?

45.           佛為什麼說那麼多法?是因為眾生根性不一樣。這個如果諸位要聽不懂的話,我們舉個比喻,好比藥鋪裡頭賣葯,你看那個葯有幾千種、幾萬種,哪個葯都好,治病!我要用什麼葯,看我害的什麼病,用這個葯正好對治我的病,我吃了這個葯病就好了,藥到病除,對我有好處。別的葯我不能夠說它不好,它治別人的病,那個人的病跟我的病不一樣,我們用的葯就不相同。只要把病治好,不都是好葯嗎?都是良藥嗎?葯要吃錯了,吃錯了,我們知道可能連老命都送掉了。佛法也是如此,法門要學錯了,法身慧命就斷掉了,一個道理!

46.           今天這個世間遭受這麼大的苦難,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我常講「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佛門弟子修行修得這個樣子,是不聽佛陀的言語,不聽佛的話。世間人遭這個劫難,是不聽古聖先賢的教誨,以為自己很能幹,以為自己很聰明,把佛菩薩、把古聖先賢都拋棄,這個果報自己要承當。

47.           眾生最大的苦難是什麼?是迷惑,所以真實的功德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要想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首先自己要破迷開悟。我們自己樹立一個好的形象,這是寶樹!這個身體站在那裡、坐在那裡,都是一棵樹,這是寶樹!一個覺悟的形象,一個純凈純善的形象,一個充滿智慧德能相好的形象,自然就能感動人,自然就叫別人羨慕,他就會發心來學習,這不就度了他嗎?他對於佛法修學就有了信心。我們自己學佛,形象不彰,不像這個樣子,人家一看,「算了!你學佛學成這個樣子,我不上當,我不跟你學了」。一定要比他好,比他殊勝,讓他看到感到羨慕。

48.           我們今天佛教為什麼衰微?我們想幫助別人學佛,為什麼這麼困難?自己沒學得好,自己煩惱習氣沒有斷,自己智慧沒有開,要想幫助別人,多半在幫助別人當中生煩惱,一般人講幫倒忙,不但不能成就人,反而使別人受了傷害,不管是有意無意,都是罪過。所以我們學佛,首先目標是要訂在自己,自覺自悟。

49.           寶,什麼是寶?在這個世間真正能夠解決一切困難問題的,我們都稱之為寶。財富是寶,能解決我們物質生活的問題,這是寶;知識是寶,能夠滿足我們的精神生活。可是人更重要的,真正的問題,這個生死的問題;如果能找到解決生死問題的,那真正是大寶,最殊勝的寶。

50.           中國落實在德,德講八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儒家早時候講五常,五常是屬於德,「仁義禮智信」,這是德,做人必須要遵守的。「仁」就是講愛人,人要能愛一切人,人要能夠愛一切眾生,仁慈。人要懂得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是盡義務。仁下面就是「義」,義是我為一切眾生服務不要求報酬的。如果要求報酬,那就不是義了。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幫助一切眾生。「禮」是人與人之間往來一定的法則。「智」,我們今天講理智,而不是感情。感情容易做錯事,對人對事對物都要以理智,不要輕易動感情。最後一個字是「信」,「人」、「言」為信,佛法裡面講的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包括在這個「信」字裡頭,這是德。

51.           「道德」這兩個字會說的人很多,這兩個字怎麼講法,能講得清楚講得明白的並不多。簡單的說法,「道」在佛法裡面講就是真如本性,與本性完全相應的是道,與本性部分相應的是「德」,這是用佛法來解釋很容易。要用現代的話來講,我們講真如本性,現在就是講自然的法則,這大家好懂;大自然的法則,大自然的原則,與大自然原則完全相應的這是「道」,部分相應的這是「德」。

52.           中國古聖先賢很了不起,把道德落實到我們的生活。道是什麼?倫理是道,五倫: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是道。這個道如果失掉了,這就亂了。今天確實是失掉了,所以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五倫的秩序,就跟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樣,在我們中國有四季,有二十四個節氣,這是道,不能亂。一亂,氣候就變了,就反常了,影響到所有一切的生活、自然的生長。所以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現在沒有人講了。

53.           前年,我寫了一副對聯,好像也跟諸位同學報告過。我這個上聯是「處逆境」,我們的環境很不稱心、不如意,逆境。「隨惡緣」,周邊都是些找麻煩的人,你所遇到的是毀謗、傷害、侮辱,總是找麻煩的,處在這個境界裡頭。「無嗔恚」,這是在煉我們的功夫,看我們有沒有智慧,有沒有定功;真的有智慧、有定力,決定沒有絲毫嗔恚,沒有絲毫怨天尤人。「業障盡消」,怎麼不好?消業障。如果我們心不服,心不服,心就不平,就有怨恨;口不服,你口就會反駁,那你的業障就消不掉。不但消不掉,你的業障還增長。你跟人結怨,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個虧就吃大了。所以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我知道那是給我消業障的,我業障消除,我的境界一定往上提升,這是肯定的。

54.           最近這幾年,我愈講愈簡單,我勸人修純凈純善。心地要清凈,清凈心生智慧,純善的心生福德,生福,福裡頭就有壽。心地純凈,行為純善。我們在念三皈的時候,頭一句念「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慧跟福這兩種,智慧、福德;足是滿足,就是圓滿的意思,這兩種圓滿。這兩種圓滿就包括了一切的圓滿,沒有一樣不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智慧圓滿、福德圓滿怎麼修來的?純凈的心智慧圓滿,純善的行為福德圓滿,所以,這是「二足尊」的真因。

55.           《無量壽經》要天天讀,天天讀怎麼樣?我一天一天加深印象,我了解極樂世界好,天上人間哪裡也比不上。在我們娑婆世界裡面,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根本不能相比,為什麼不去?為什麼還要起心動念,還要搞貪嗔痴慢,還要造作業障,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菩提道上沒有任何人能阻礙你,誰阻礙你?自己阻礙自己,你自己看得不清楚,你自己六根還會被六塵影響,還會被六塵污染,這是你自己愚痴,你自己沒有智慧。

56.           因此,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現在得人身聞佛法,非常不容易,開經偈上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這麼一次。我們得到人身,聞到佛法,尤其聞到這個凈土法門,一定要把這個機會抓到,我這一生決定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就對了。這個願要堅定,這個願要懇切,果然有堅定懇切的大願,那個修行的方法你自然就懂了。為什麼?世出世間一切法,你再也不會放在心上,這個世間再好的事你也不會希奇,你也不會被它所動;再不好的事你也不會動心,一心一意就想到極樂世界去。

57.           所以世間事沒有一定的是非善惡,看你從哪個角度上去看,你不就心平氣和了嗎?為什麼?怨天尤人是造業,處在一個不好環境裡頭,造惡業太容易了。所以一定要能化解掉,心平氣和,真的是如此。所以,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那也是消我們業障的。我們造的三途罪業,如果沒有三途惡報,你的罪業到哪裡消?業因果報絲毫不爽。至於佛菩薩、阿羅漢,這是證果的人,得到正覺的人,他們應化在世間,那個壽命是願力。我們常講乘願再來,那不是業力,是願力,這些都是有量的,業力的壽命、願力的壽命都是有量的。

58.           我們要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千萬不能夠意氣用事,意氣用事折福,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增福,增福就增壽,這是肯定的。其實我們哪裡會貪圖壽命?尤其是這個世界太苦了,要壽命幹什麼?我們把身體奉獻出來,為正法常住,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服務的項目,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轉惡為善、轉凡為聖。所以,身體是為佛法、為眾生服務的工具。有,我們認真努力來做這樣工作;沒有,沒有更好,沒有可以休息了,省事!所以壽命長短,對修行人沒有放在心上,一切順其自然,這就對了。

59.           所以,六道眾生的壽命是業力在主宰。業力在主宰,我們了解這個事情,我們決定不做惡業,別人害我,我決定不能害他。我害他,誰吃虧?自己吃虧。我不害他,我反而感激他,為什麼?他替我消業障。無量劫來,我們的業障到哪裡消?幸虧有這麼多人,瞧不起我、嫉妒我、傷害我、侮辱我,我的業障統統消掉了,這是我的大恩人!

60.           你們要問我修行是什麼功夫,我老老實實告訴你,我能常生歡喜心,心裡頭沒有怨、沒有對頭,無論別人用什麼態度,即使是不友好的態度,我是一味真誠慈悲待人。我沒有別的功夫,這個我做到了。我向純凈純善精進,希望這一生將來臨命終時,一絲毫遺憾都沒有。羅漢、菩薩、佛果很高,我們未必能做得到,但我們可以做到「善人」。

61.           這是說明人死投胎,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是真的,一點不假。佛講父子有四種緣,報恩來的是孝子賢孫;報怨來的是過去有仇恨、有過節,會搞得你家破人亡;討債來的,就像鄔老居士朋友的兒子;還有一種是還債來的。因此,凡是成為一家人,不外乎這四種緣。但既然來了,我們要懂得轉變,把孽緣轉變成法緣。

62.           這一段就是所謂的「弱肉強食」。我們見到這些事情,是不是真理?不是,實在講是冤冤相報。我們看到好像弱者應該要被強者吃,應該要被強者欺負,但事實不如是。佛是「五眼圓明」,對於六道輪迴的狀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說,六道眾生是冤冤相報,「人死為羊,羊死為人」。這一生你是人,你比羊強,你殺它、吃它;來世它變成人,你變成羊,他也宰割你、吃你,這是互相酬償,「更相報償」,這是非常慘痛的事實。弱肉強食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是冤冤相報的孽緣。而且「報償」不會報得恰好,總是會多一點,因此怨恨生生世世永遠扯不清,果報一次比一次慘烈。

63.           中國古聖先賢將道德落實到我們的生活上,倫理就是道。五倫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是道。這個道如果失去了,則天下大亂。現今確實失去了,所謂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五倫的秩序,猶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樣,在中國有四季,二十四個節氣,這是道,不能亂;一亂,氣候就反常了,影響到所有一切的生活、自然的生長。

64.           我們如果遇到身造殺、盜、淫,口造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造貪、嗔、痴十惡業的人,要合掌令歡喜,決定不讓他生煩惱。他討厭我們,我們迴避他;他不喜歡見我們,我們看到他就遠遠躲開。修養自己的道德,絕對不把他的惡放在自己心上,要永遠保持自己心地純凈純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不容毫分不凈夾雜」,這樣我們才會有長進。如果還要怪別人,永遠不能離開三途。這些道理很深廣,要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65.           從此推斷,一切生物在被殺害時,其怨恨決定比平常的嗔恚心要嚴重很多倍。所以,凡是肉都有毒,吃肉就是服毒,雖然不至於立刻得病,但是長年累積下來,就產生了奇奇怪怪的病。因此,素食決定是健康長壽。不殺得長壽,不盜得大富,不淫得身體相好莊嚴,不妄語得大眾的尊敬,不飲酒屬於智慧,保持頭腦清醒。能修持五善,自然感得福德,長壽、健康、富有,家庭事業樣樣美滿,這是現前可以得到的,而將來的果報一定更為殊勝。

66.           講經的法師外緣較多,但是要懂得減少,至少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一切娛樂全部放下。在現前時代,很多年輕的法師都在學電腦,電腦裡面的訊息應有盡有,但負面的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使用不當,被這些負面的東西所迷惑,就落入魔掌了,很不容易跳出來。還有一個大魔,就是行動電話。你有行動電話,走到哪裡都有人找你,你的心怎麼能定得下來?如何能得清凈?如果這兩個大魔王在你身邊,你想逃出魔掌真不容易!利用這些工具在學佛上是好事情、是功德,若不能善於利用,就要遠離,否則好心出家學佛,到最後成了魔子魔孫就可惜了。這是現在出家人最可怕的兩大魔王,一定要警覺。

67.           佛法講大事因緣,何謂大事因緣?特別在大災難的前夕,發菩提心、救自己、幫助別人。救自己,決不是倖免災難,而是自己修學有了把握,災難來了,不驚惶、不恐怖,知道自己來生要去哪裡。若是真能做到不為五欲六塵所誘惑,心有主宰,即使不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能生四禪天、色界天。縱然名利、情慾沒有完全放下,至少要做到淡薄;在境緣之中,雖然還會動搖,但是動搖的幅度很輕,也能生欲界天,享人天福報。因此,自己一定要清楚明了來生的去處和狀況。

68.           得人身、遇佛法,最珍貴的是得到解脫。若還要與世人爭名逐利,貪圖五欲六塵,這一生就無成就可言。

69.           佛在經上講的不錯,確實是剛強難化,偶而有一有二,那些人是什麼人?知道佛講的一切經是為我講的,這個得受用。佛絕對不是為別人講的,不是為他講的,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為我一個人講的。你要是用這樣的心態來聽經來學教,你得的利益不可思議。

70.           從哪裡做起?「禮敬諸佛」。特別是現代人對一切人、對一切眾生真的沒有恭敬心,多半都是自尊自大,目中無人。就是學佛的同修們,我們冷眼旁觀,很少有覺悟的,很少有謙虛、有禮讓的,真的一點謙虛都沒有,一點禮讓都不懂,心量很小,處處都是顧著自己已經得到的利益。他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可得,他以為他得到了,這是一個錯誤的幻想;換句話說,是個抽象不切實際的一個觀念,以為得到了。但是這一種妄想、這個妄念障礙你的智慧,障礙你自性的德能,這是業障!明白人在旁邊看到他的一舉一動,觀察他的思想見解,這是業障現前。可是怎麼樣?又不能說他,你要說他,貪瞋痴就現前了。覺悟的人只能看不能說,還是普賢菩薩的話,「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見到了,在旁邊能勸的勸他,不能勸的隨他。

71.           佛菩薩智慧德能沒有一樣不圓滿,為什麼不給眾生一點福報?他受不了。不是不給他,真的受不了。該餓的還是叫你餓,該凍的還是叫你凍,多受一點罪,慢慢你業障消了,福報現前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道理在此地。眾生業報不可思議,《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講得很詳細,這個境界也在香水河兩岸展示出來了。

72.           現在我跟六道眾生往來,都客客氣氣、歡歡喜喜,為什麼?再過幾天我就再見了,就走了,我不再來了。跟眾生有債的還債,欠命的還命,把所有帳統統消了,走得自在!走得痛快!所以不管什麼人用什麼態度對我,我都做還債想。不要以為他這些態度對我不應該,我歡歡喜喜接受,我知道這個帳了了,我走得輕鬆,走得自在,走的時候沒障礙了。再不要跟別人計較了,你毀謗我也好,侮辱我也好,陷害我都好,我都歡喜接受。

73.           什麼人容易成就?跟這個心態恰恰是相反的,佛菩薩所說的一切經是為我一個人講的,不幹別人之事,釋迦牟尼佛當年出現是為我而出現的。這個世間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點點滴滴沒有一樁不是為我在做示現,不是為我在做表法,我這一生就能證得圓滿的菩提。《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作如是觀,他成就了。他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絲毫不迴避,成就自己的戒行,成就自己的定力,成就自己的智慧,戒定慧三學是這樣圓滿成就的。我們不知道,不知道一切都是為我。

74.           苦怎麼造成的?迷惑造成的。要想真正把這個苦斷掉,永遠斷掉,只有覺悟。由此可知,佛家教學的內容,主旨是什麼?幫助一切眾生覺悟。佛能辦這個事情,菩薩也能辦這個事情,祖師大德們還是可以辦這個事情,我們為什麼辦不了?我們自己沒有覺悟。自己沒有覺悟,如何能幫助別人覺悟?這個話大家聽了還是沒有辦法透徹的了解。我們換句話說,我們自己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怎麼能幫助別人放下?再說得淺白一點,我們自己沒有放下瞋恚,沒有放下憤怒,怎麼能幫助別人放下瞋恚、憤怒?

75.           佛跟魔不在外頭形相,是在自己念頭。自己念頭心地清凈,具足智慧,魔都是佛。自己心地不清凈,還有貪瞋痴慢,想巴結佛,佛賜點福給我!佛也是魔。外境無佛亦無魔,內是佛心,外面全是佛;內是魔心,外頭全是魔。蕅益大師講得好,境緣沒有好惡,好惡在自己的心,境隨心轉。佛祖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76.           第二個,瞋恚。現在貪瞋痴非常非常嚴重,我要做出一個沒有瞋恚的念頭。別人誤會我,「阿彌陀佛」,笑眯眯的。別人毀謗我,「阿彌陀佛」;別人陷害我,也「阿彌陀佛」,一點瞋恚心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都沒有。瞋恚心沒有了,忍辱波羅蜜,一絲毫報復的念頭沒有是持戒波羅蜜,「諸惡莫作」。不但沒有絲毫瞋恚、報復的念頭,反而感恩。他要有什麼困難,我會全心全力幫助他。感什麼恩?剛才講的,成就我的持戒波羅蜜,成就我的忍辱波羅蜜。沒有他那一種惡劣的態度,怎麼知道我忍辱的功夫?明明是個菩薩在我面前,不是惡人。

77.           實際上,人人都有長處,他的長處我沒有,我怎麼不尊重他?人人都有缺點,我自己也有缺點,為什麼能夠原諒自己,不能原諒別人?能容自己,不能包容別人?過失!這是自己真正過失。學會忍讓、學會包容、學會謙虛,這個人不但走遍世界,走遍十法界都會得到別人尊敬,都會得到別人幫助,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也是成佛的基本道理,相同!

78.           我們的障礙在哪裡?過分的分別執著,好象跟我不同的都是錯誤的,這造成很大的誤會。你一定要知道,一切眾生不是同一個根性,你這個法門能得利益,別人這個法門未必能得利益。所以佛為眾生說八萬四千法門,如果一個法門能普度,佛何必又講這麼多法門?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心開意解。不但對於佛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我們肯定,歡喜接受。現在人不接受,我學凈土,我不能接受禪宗,他學禪宗就不能接受教下。他不能接受,往往怎麼樣?敵對,自贊毀他。殊不知自贊毀他是重戒,菩薩戒裡頭列為重戒,你錯了。

79.           學佛的人,念念要成人之美,幫助別人,成就別人。尤其是佛法,佛法講的是大圓滿,「真珠」是表圓滿。名號的意思,上頭有個「真」,那就是大圓滿。心有邪思、有惡念,圓滿全破壞了。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別人做的這個事情,這個事情對社會、對眾生沒有利益的,我們不幫助他。對那個人呢?對人要恭敬。聖人教給我們,用什麼態度跟他往來?敬而遠之,我恭敬你,我不讚歎你,我不幫助你。如果你這樁事情對社會、對大眾是有利益的,我恭敬你、讚歎你,全心全力成就你。你看看,全是順乎自然順乎性德。普賢菩薩十願就是性德的流露,文殊菩薩十波羅蜜,大乘菩薩的四攝六度,你去想想,哪一樣不是性德自然的流露!

80.           從前人跟我們現在人不一樣,愛祖宗,愛護祖宗傳家的這個事業,子孫裡頭一定會有人繼承他們家裡的傳統。為什麼古人會有這種思想,現在人沒有了?不願意做父母或者祖父母的事業,他們不喜歡,要發展自己。古人之所以有這個傳統觀念,這是教育的關係,同時這個教育這是最重要的服務社會。他對於名聞利養很淡薄,他對於服務社會這個理念很強烈。現在的教育對於服務社會這個觀念很薄,名聞利養這個觀念很濃。服務社會是一個口號,不是真的,怎樣獲得自己的名利那是真的,這是跟從前人在思想理念上根本不相同的地方。

81.           古時候一個人要造作罪業,批評你的人很多。一般人講輿論制裁,人人都講道德,人人都守禮義。你一個人不守,別人笑話你,別人批評你,你自己走到哪裡也覺得不好意思,慚愧之心。現在儒跟佛沒有了。我們常常聽人家講,現在社會笑貧不笑娼。這一句話裡頭含義很深,仁義道德完全沒有了,聖賢的教誨已經不復存在這個社會。造作一切惡業,別人不但不會批評你,反而恭惟你,反而在旁邊鼓掌讚歎你。這個社會還得了嗎?佛在經上講五濁惡世,我們現在才真的碰到,親眼所見,親身所接觸的,濁惡達到最高峰。濁惡到了頂點,果報肯定現前。

82.           所以轉境界從哪裡轉?從心地上轉,境上轉不了。世間人不曉得這個道理,轉境界,境界就是風水。世間人從哪裡轉?改風水,找一個地理師來看,改風水。你們想想,如果風水能改,地理師會看,他為什麼不先改自己?他何必替你改?替你改,你將來是大富大貴,那個大富大貴他為什麼不要?他為什麼送給你?仔細去想想,冷靜去觀察,你就明了。

83.           要曉得眾生的心就像小朋友的心一樣,他不是真的。三歲小孩說:我不喜歡你,我討厭你。你給他笑笑,趕快離開。為什麼?他那個不是真的,我們講情緒化。過了一會,「我喜歡你,你來」,你就來了。我們跟小朋友在一起常常聽到,他那個變化好快。你看到這個現象,你就能夠體會到眾生心,六道眾生的情緒就是三歲小朋友,不能當真,不要放在心上。永遠記著他的好,不要記著他的惡。這是什麼?大人對小孩。

84.           在這個時代裡頭,自己一定要堅定自己的意志,別人學不學不關我的事情,我不要去批評別人,不要把別人常常放在自己心上,用不著。要把自己修好,自己修好就能感動別人;自己沒有修好,天天去看別人,哪有不墮落的道理!佛在經上常講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這個話你懂不懂?換句話說,你要想影響別人,你先把自己修好;你自己的形象不好,你就沒有辦法影響別人,佛法稱之為內學。

85.           中國古德常常講「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這兩句話的意思非常非常的深遠,我們要細心體會。待人要忠厚,特別是替你辦事的這些人,你要時時刻刻能夠照顧到,他怎麼不忠心為你服務?縱然在做老闆的遇到很大的困難了,這一些員工都不會舍你而去,你以真誠心待人,人家以真誠心回報,道理在此地。所以決定不能對人刻薄,對人厚道的人有福,常常能照顧到別人的人,這個人有福。

86.           所以你不要看那些做惡的人都是壞人,說不定他是佛變現的,菩薩變現的。為什麼變現?消眾生的業障,他業障太重了。等他業障消得差不多,又變一個善知識勸他回頭。所以我們不可以隨便批評惡人,說不定我們搞錯了,那個惡人是佛菩薩再來的,是佛菩薩示現的。這是講到影響。所以學佛的人,心地永遠清凈真誠,一切恭敬。普賢菩薩「禮敬諸佛」,不可思議。

87.           世間法裡頭,不要說是自己、自利的,就是弘法利生的這個事業,也是隨緣而不攀緣。有緣,全心全力做;沒有緣,念頭都不起,你的心清凈平等覺。今天我們有這麼一個道場,幾位大德居士發心成就這個道場,我們全心全力在做。哪一天有個人把這個道場奪去了,念頭都不生。對我自己來講有好處,為什麼?在這裡工作、講經很累,他怕我太累,把道場拿去了,把我趕走了,對我有好處,叫我不要在這裡天天說這麼多話。對我個人來講,我感激他。他造的是什麼業?各人因果各人負責,用不著我操心。我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錯了!沒事,自己要學著無事。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永遠保持自己心地清凈無為。

88.           同學們大家要努力一點,要看破、要放下,記住「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古德這兩句是金玉良言。這兩句話的理非常之深,為什麼?果然「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的心就定了;你還有求、還有爭,你的心是浮躁不定,你修學的功夫很難成就,就是剛才講的伏煩惱,你伏不住。你想想看,你為什麼伏不住?是不是還有爭、還有求?這個「爭」跟「求」害死人!多少古往今來好心修行的人,就是被「爭」、「求」把自己的道業毀掉了,德行、學問不能成就。所以絲毫求的念頭、絲毫爭的念頭都不能有。

89.           我天天做,沒有人讚歎我,天天有人罵我,天天招來怨恨,我還要繼續做下去嗎?真學佛的人,繼續做下去。為什麼招來這麼多嫌棄?我的功夫不到家,我的業障很重,我認真努力修學,還遭這麼多人毀謗,《金剛經》上說得好,「先世罪業」就消了,所以感恩的心生起來了。如果我們心行不善,遭受別人的嫌棄是罪有應得;我們心行很善,不能講到純善,心行確實是向善,還遭遇這個果報,這是前世罪業,這消掉了。怎麼會不感恩?感恩戴德!「先世罪業」消除了,《易經》裡面所講的「否極泰來」,業障消除了,然後福慧就現前。

90.           總而言之,我常講的自私自利決定不能有,名聞利養要捨得乾乾淨淨。有時候名聞利養來了,自己要衡量需不需要接受;不是可不可以接受,是需不需要。什麼叫需不需要?如果接受對於弘揚正法、利益眾生有幫助,可以;如果對於弘法利生沒有什麼影響的,沒有這個必要。考慮的標準是為弘法利生,絕對不是為個人,沒有自己,這就對了。

91.           你經教講得好,法緣很殊勝,聽眾很多,必然供養也多,如果你享受,你就墮落了。這個時候怎麼辦?輾轉布施,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信徒所有的供養是委託我替他修福的。你千萬不要搞錯了,他們供養是讓我來享福的。你有多大福報?你能享幾天?你的福報享盡了,怎麼辦?所以時時刻刻要有高度的警覺。當然這裡面也有嫉妒障礙的,嫉妒障礙是好事情,為什麼?替自己消業障。所以我們的態度合掌讚歎,他替我消業障。業障消除,智慧就生了,真正的福報就現前了,所以所有一切嫉妒障礙不是壞事情。

92.           為什麼講都是凈業?菩薩沒有為自己,是為眾生就叫凈;如果自己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都叫染,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善業是利益眾生的,惡業也利益眾生,利益眾生自己不著相,《般若經》上講的「三輪體空」,都叫做凈業。就像《了凡四訓》裡面中峰禪師講的,打人罵人這是惡,但是父母老師對待子女,子女犯了過錯,打他罵他,他學乖了,學好了,善!從前老師對學生有體罰的,我們有體罰,沒有那麼重。老師跟我們講過,他以前小的時候念書,被老師罰的時候是跪磚頭,膝蓋都跪破了。有沒有好處?好處大了,一生永遠不會忘記,你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老師用這個方法無非是叫你記住。影響他一生,一生不敢再做、重犯這個過失。這是善事,看起來是惡,善事!

93.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不能不接觸,那是事。事沒有障礙,心裡頭沒有,痕迹都不著。就是《壇經》上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見色阿彌陀佛,聞聲阿彌陀佛,順境善緣阿彌陀佛,逆境惡緣還是阿彌陀佛,這樣就成功了。一句阿彌陀佛,把順逆境界、善惡之緣全部擺平了,這叫「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不懷疑才叫凈,不夾雜才叫凈,懷疑夾雜心就不清凈了;相繼就是不間斷。

94.           所以我常說,我們學佛的同學,尤其學大乘,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要肯定佛所講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肯定世間、一切世界沒有惡人,沒有惡事,首先要肯定這個大前提。惡人惡事來對我的,統統都是佛菩薩示現,應作如是觀,菩薩示現,如來示現,來教我的,來成就我的。示現順境,示現善緣,也是考我的,看看我在這個境界裡頭有沒有貪心?能不能放下貪念?示現的是逆境惡緣,也是來考驗我的,看看我能不能放下瞋恚?你要懂得這個修行的方法,盡虛空遍法界,遍地都是諸佛如來,都是法身菩薩,而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肯定成就。

95.           那這些人,一般人講的惡人呢?我心目當中他是恩人,沒有他們這種心行來對我,我怎麼能夠知道自己修行的成就。就好象平常我們在讀書,這人來考我的,來考試的。這一考試,及格了,多歡喜!他出的題目很難,愈是難題,我答的很輕鬆,很愉快,愈歡喜,我沒有被考倒,我的境界不斷向上提升。你說哪個不是恩人?所以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到我們自己成佛,這一些恩人還在六道,還在九法界,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過去他成就我,幫助我,當然倒駕慈航,普度眾生。我得要到六道、到三途、到九法界去幫助他們。這是報恩,知恩報恩!

96.           經不能不讀,不能不聽,為什麼?熏習,香的意思。你煩惱習氣重,還是去不掉,我們常講你香燒得太少。這個話你要聽得懂,不是叫你天天燒很多香,這個香太少是你熏習不夠。什麼是香?經典是香,聽講經是香;這個是戒定真香,戒定裡頭就有慧,戒定慧,這是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所以我們讀經或是研究討論,或是講解,這是什麼?這是戒定慧香的熏習,是五分法身香的熏習,這是燒香。不是叫你真的去燒那個香,那個香燒了沒有用處。燒得太多,現在住的公寓房子,房子很矮,熏的烏煙瘴氣,很不衛生。所以你要曉得,佛法裡面講香熏大千是這麼個意思,是戒定慧三學。我說這些話,常常聽講經的,意思應該能懂得,能體會得到;粗心大意的,是很難明了。

97.           不可思議這句話不是說沒有法子解釋,理太深了。再說真話,不可思,不可議,不可思你不能想,不可議你不能說;真正你到不能想不能說的時候,這個事情你就看到了,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此可知,我們要想事,想一想,要想來討論討論,這個就是障礙,你見不到事實真相。你要見到事實真相,不可思議,你就見到了,這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

98.           佛是世出世間最好的人,哪有好人不守規矩的道理!佛弟子是以佛為榜樣、為典型,我們要向他學習,頭一個就是要學他守法的精神。如果不守法,秩序就亂了,給社會大眾帶來是負面的印象,人家一看,佛教徒是這樣的,亂糟糟的,把我們佛教的形象破壞了,讓社會大眾輕視了佛法,我們學佛的人就有罪過了,我們自己沒有做得好,我們自己沒教得好,應當生慚愧,應當回去要改過自新。

99.           我們現前佛為什麼不來?跟諸位說,佛不來是大慈大悲。來了怎麼樣?來,你受不了!你感情激動,你那個清凈心沒有了,失掉了,你修的那一點智慧也失掉了。所以你要問什麼時候你會見佛,我在這裡可以明白的告訴你,什麼時候佛菩薩來了,你不動心了,見如不見,這個時候佛菩薩就來了。為什麼?他來對你只有好處,不會障礙你。所以佛菩薩來是慈悲,不來也是慈悲,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所以修道的人、覺悟的人跟迷惑的眾生差別就是一個心清凈,一個心雜染;一個是智慧,一個是感情。這個裡面的道理不能不懂。

100.     所以諸位要好好的修行,要認真努力,要覺悟,不要迷惑。《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老實念佛,不用出門,在家裡面供上佛像;不供佛像也沒有關係,心裡頭有佛,真佛!供上佛像,心裡頭沒有佛,那個佛像是假的,不是真的。放下萬緣,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六字洪名,這樣念佛肯定成就。我們今天念不成功,念不成功是什麼?心裏面有煩惱,妄念太多;口裡頭閑話太多,廢話太多,把功夫完全破壞了。所以雖然手上拿著念珠一天念到晚,功夫不得力,你要曉得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你要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功夫才能得力。

101.     五十三參裡面有當老闆的,開個店,他在那個地方修六波羅蜜,修普賢十願。他在那裡修布施,修布施是對哪些人?對他的顧客。為他的顧客來服務,顧客所希求的東西他都把它具備了,貨真價實,絕對沒有欺騙眾生,不欺騙主顧,他在那裡修布施波羅蜜,同樣也是財、法、無畏。童叟無欺,持戒波羅蜜。耐煩做事,應付顧客有耐心,不怕麻煩,忍辱波羅蜜。你們去想,無論干哪一個行業,六度齊修!所以,沒有一法不是自利利他,沒有一法不是教化饒益一切眾生。問題在哪裡?你會不會?你不會,你在造業;你要是會了,你在修菩薩道。

102.     我們求佛菩薩,佛菩薩保佑;不求佛菩薩,佛菩薩也保佑。佛菩薩絕對不是說:你不求我,我就不理你了,沒有這回事情!你說為什麼佛菩薩要加持、要保佑?法爾如是,自自然然他就是這樣的,我們一定要懂這個道理。為什麼?法性如是,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法性所現的,業識所變的,是一不是二。我左手這裡癢了,右手去摸摸,替它搔搔癢,還要談條件?右手還要等左手去請求?這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你要懂得同體大悲,你就明白了。

103.     《易經》裡面,六爻皆吉,只有一卦。六十四卦,六爻都是吉,沒有凶的相,只有一卦。這個卦是哪一卦?謙卦,謙讓是無往而不利。謙是君子之德,謙是菩薩之德,哪個菩薩不謙虛?哪個君子不謙讓?哪有跟人爭的道理?爭決定不是吉祥,爭是個凶兆。這個道理很深很深,我們要細心去參究。世間人說實實在在的,他的心行違背性德,原因是迷失自性,不了解事實真相。

104.     所以連世間聖人都說,所有一切過失都在自己,別人沒有過失;六塵境界裡頭,決定沒有過失。以五欲六塵來誘惑我的人,我被他誘惑了,他有過失嗎?他沒有過失。誰有過失?我自己有過失。我為什麼被他誘惑?佛菩薩那個修行有功夫的人,為什麼他不受誘惑?我們為什麼被誘惑?過在我,不在他。誘惑我的人沒有罪,我居然被他誘惑了,錯在我!這個道理懂得的人就少了。

105.     所以經上一再講相有性無、事有理無,相是幻相,事是影事,像夢幻泡影一樣,不是真的。所以你可以受用,你不能佔有;你可以隨緣,你不能控制。你要有控制的心,你要有佔有的心,你錯了!你已經墮落在迷邪染裡頭。千萬不要以為這個事我要不認真的管,這事情就糟了!沒有那回事情。「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沒有你,這個宇宙照樣運行,這個社會一切活動並不停止。你怎麼不想想這個道理?除了你就不行?錯了!

106.     怎麼提升法?不斷的放下。有人說人生就是一個放,這個話有根據。孟子說過,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這個放下不是別的放下,是心裡頭放下。千萬不要誤會把工作事情都放下,那錯誤了。心裡頭放下,心裡頭放下什麼?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所有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間法統統要放下,不能執著,不能分別,不能去想。你去想是無明,是妄想。

107.     所以念佛人,一面念佛,一面妄想雜念起來,正常!你不要害怕,哪一個念佛人都是從這個過程過來的。有這種情形,自己一定要生慚愧心,我自己的煩惱習氣業障太重了。應當怎麼修?確確實實要把自己的貪瞋痴慢、五欲六塵那個水平降低,年年放下,一點一點放。一下放是決定放不掉的,那是假的,是自欺欺人的。真正老實幹,點點滴滴的放,認真努力。

108.     三皈第一個:皈依佛,覺而不迷。你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念念覺,不迷,你做到了沒有?沒有!見色迷在色裡頭,聞聲迷在聲裡頭。什麼是迷?在裡頭起妄想分別執著,就迷了。不迷的人,最簡單的這個樣子,跟諸位說,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人不迷。你見色聞聲還起心動念,迷了!還有這個喜歡、那個討厭,迷了!佛菩薩對於一切境界沒有喜歡也沒有討厭,永遠是清凈心、平等心。我們用功就用這個功夫,怎樣在六塵境界裡頭永遠保持我們的清凈平等覺,這叫念佛。清凈平等覺是阿彌陀佛的別號,《無量壽經》上有。我們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保持清凈平等覺,就是念佛、念阿彌陀佛,那真的能往生。所以覺而不迷我能做到嗎?正而不邪能做到嗎?對事對人對物,正知正見。

109.     所以對人對事對物,起心動念決定不幹損人利己的事情;對於世緣、佛緣放下了,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決定沒有佔有的念頭。為什麼?不知道戰爭哪一天爆發,說不定就是明天,說不定就是下個星期,我這個身還能夠活幾天是未知數。我們的心是個覺悟的心,常常有捨身,舍這個生命的警覺,有這個準備,所以我們什麼都不在乎。有機會多做好事,不要做壞事。什麼是好事?利益社會,利益眾生,利益正法。我們今天明了,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是幫助人覺悟,你能把正法介紹給別人,第一大好事!唯有幫人覺悟,他才不畏懼這個大災難,他在這個災難當中,他自己有能力超脫。

110.     四眾同修一家人,我們修,每一個人都修,修什麼?修平等心、修清凈心、修尊敬心。不要求別人尊敬我,我要尊敬人,平等的尊敬是佛菩薩。世間人有尊敬心,他不平等,他看你是有很高的地位,達官貴人、大富長者,對你尊敬,貧窮下賤之人,他就沒有看在眼裡。那是凡夫,那不是佛菩薩。佛菩薩看一切眾生平等恭敬,隱惡揚善;隱惡揚善就是普賢菩薩的「稱讚如來」。別人的善行我們常常讚歎,別人做錯事情,我們絕口不提。不但不提,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們的心被污染,我們的心就壞了。我們的心只存一切眾生的善心善行,不存一切眾生的一個惡念,這樣子修成自己的純凈純善,諸佛菩薩就這麼修的。

111.     認真努力修學,到有一定的程度,死生自在。你們諸位聽到,我不是講生死,「死生自在」,這個地方死了,那個地方就生了。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把握能去?心同佛。佛的心是什麼?「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我修這個心,心同佛;願同佛,佛是什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幫助眾生斷惡修善,幫助眾生轉迷為悟,幫助眾生轉凡為聖,願同佛;行同佛,這是往生佛國必須具備的條件。我這些條件統統具足,怎麼說沒有把握!

112.     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很可能會發生大災難,許多善心人士提倡念佛,有沒有道理?有道理。提倡念佛的人沒有把這個道理講清楚、講明白,確實是有道理。眾生的妄想,特別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貪瞋痴慢,這是驚濤駭浪、大風大浪,不得了!那麼有一批人念佛,念佛的心是清凈的、是平和的,這個思想波,眾生那個妄想的波動起伏很大,念佛這個波動是非常平穩,這兩個波一接觸,一定把那個起伏很大的波浪,這一衝擊把它緩和下來。雖然它還有很大的起伏,經過念佛的波浪一衝擊,就平穩很多。大災難就變成小災難,小災難就免了,就不會有災難了,就這個道理。

113.     佛菩薩的願如何平衡眾生心想?我們做一個很淺近的比喻,眾生的心想好比是大風大浪,我們住在海邊看到風浪很大,佛菩薩的願力好比是很平靜的海水,這一邊大風大浪起來了,這一邊很平靜的海水跟波浪一接觸,波浪就減弱,這個道理我們能懂。佛菩薩的願力是平靜的,眾生的心確實是起伏不定,就像波浪一樣,這個波浪會毀滅世界。幸虧有無量無邊無數的諸佛菩薩共同這個大願,把它抵銷了一部分,雖然還有一點風浪,不礙事了,不至於把這個世界破壞。我們想想這個道理,然後你才體會到為什麼說佛的恩德大。佛的恩德在哪裡?就這一個恩德就不得了。

114.     我們今天在因地起心動念,一定知道迴向虛空法界。我做的好事,斷惡是好事,修善是好事,好事一定有好的果報,我不受果報,我把我的果報供養給遍虛空盡法界一切眾生,你這個緣結得就廣,結得就深。如果起心動念,我把我修學的功德迴向我的家親眷屬,你的家親眷屬有多少人?迴向我們這個世界苦難眾生,這個世界苦難眾生有多少人?怎麼能跟遍法界虛空界眾生去相比?所以要記住,佛教導我們這個願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由此可知,佛教導我們那個心量就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115.     所以平常讀經聽經要緊,為什麼?明理。要是叫你一直念佛,你感覺到枯燥無味,用讀誦聽聞來調劑,這個在初學是個好方法,諸佛菩薩都用。到功夫成熟,疑慮完全沒有了,不懷疑,沒有顧慮,一心向佛,經可以不要讀,也不要聽,二六時中就是一念佛號。與一切人往來,沒有一句廢話,沒有一句閑話,只有一個正念,一句真言,「南無阿彌陀佛」,一句真言。

116.     所以學佛的同修,你要仔細去衡量,去想想,這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從早到晚,睡覺就不要算了,為什麼?睡覺你沒有辦法控制,你沒這個功夫。清醒的時候,這個三種念頭,阿彌陀佛的念頭、善的念頭、惡的念頭,你去比一比,哪個念頭多?你就明了來生你到哪裡去。惡念多,處處占別人便宜,起心動念損人利已,你肯定到三惡道。起心動念,想為一切眾生、為社會、為大眾造福行善,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斷,你的來生在六道裡頭的三善道。如果你這一天到晚念念當中都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雜念,那恭喜你,你肯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117.     我們會不會造凈業?實在講,都教給你們了,你們沒有去做。怎麼個做法?「阿彌陀佛」,凈業,起心動念都是阿彌陀佛。善念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善念轉掉;惡念起來,「阿彌陀佛」,把這個惡念轉掉,用這個一念把所有的念頭都打掉,二六時中,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念頭,肯定在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相應。

118.     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在日常生活當中跟大眾相處里去修。這個人我看到歡喜,那個人我看到討厭,就知道我是凡夫,我在搞六道輪迴。我怎樣超越六道輪迴?我討厭的人看到不討厭,我看到喜歡的人決定沒有愛戀,看到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就修成功了。不平等裡面,得到了平等;差別當中,已經證得無差別了。你的功夫成就了,這不是普通功夫,上乘的功夫。怎麼說上乘?你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真正功夫在這裡用。

119.     我們在初學的時候,有了疑問,別人給我們解答,解答的跟老師說的一樣,我們對他講的不相信,我們相信老師的。什麼原因?老師的形象好,威德好,心裡頭自然仰慕,對他生起信心。另外那個人形象不好,雖然說的話跟老師說的是一樣,沒錯!但是引不起我們的信心,我相信這一種經驗很多人有。

120.     所以要常常讀經、常常聽經,讀經聽經用意在哪裡?第一個作用提醒我們,我們不讀經、不聽經就迷惑顛倒,讀經聽經是幫助我們提高警覺。第二個好處,我們修行在哪一個階段、在哪一個道路,現在已經走了多少,前面還有多遠到達目的地。聽經自己很清楚,經典就像地圖一樣,像路上的指針游標一樣。

121.     轉念頭是難,非常非常困難,為什麼?凡夫,就是說我們常常聽經的,不常聽經那沒法子,常常聽經的有時候覺悟,忽然明白了,但是沒隔多久又迷惑、又顛倒了;明白的時候放下,放得下了,過了幾天之後想想不對,又放不下了。這個境界跟諸位說是好的,哪一個菩薩證果之前都是這個現象,所以你要有這個現象,你自己應該知道你已經有相當的進步。

122.     蚊蟲、螞蟻都不能夠傷害,你要是殺害它,你就要想到,你在這一生當中為什麼會遇到許許多多人事上的挫折、障難,甚至於毀謗、陷害?你遭遇這麼多苦難,你要曉得都有業因。我們遭遇的是果報,果必有因。自己常常想想,過去、今生造種種不善的業因,怎麼能避免惡報?我以什麼態度對人,一定要想到,人家會以什麼態度對我。現在我年輕氣盛,我可以欺負軟弱的人、欺負年老的人,等到你年老的時候,你就要受報復,果報就現前,年輕人瞧不起你、侮辱你,你會感受到。

123.     肉,它也是一個眾生,它跟人沒有兩樣,你殺它、你吃它,這就所謂是弱肉強食。你吃了它,你將來要不要還債,要不要償命?要!如果你想到要還債,我就不願意借債;如果想到將來要還命,我決定不吃眾生肉。你還敢吃嗎?佛經上講「吃它半斤,還它八兩」、「羊死為人,人死為羊」,這一生我們是人,它是羊,我們吃它的肉,來生它得人身,我們投畜生道,我們碰到他的時候,也被他宰殺,也被他吃。吃的時候,你能夠心甘情願嗎?你殺羊的時候,那個羊會乖乖的被你殺嗎?「我用我這身肉來供養你」,那個羊就是菩薩了。他不是菩薩,他是凡夫,他恨透了,這個仇恨永遠記在心裡頭。他現在沒有能力報復,有來生來世,總會遇到的時候,報復就來了。所以說「殺人者人恆殺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我們怎麼會去造這個惡業?

124.     真正聰明人、覺悟人,即使受人殺害,也不會有報復的念頭。你要問為什麼?因為報復不能解決問題,報復只能把問題惡化,把問題搞砸了,容忍、諒解才是解決衝突最好的辦法。聖人教導我們也是轉變,化敵為友,問題解決了。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把冤家、把敵人轉變為朋友,轉怨為親,自己的冤家對頭要把他轉變成自己家親眷屬一樣,這才能達到真正的和平、永久和平。

125.     『剎』,我們講這個地球,地球上所有一切都變成嚴重的染污。染污從哪裡來的?人心,『染污諸眾生』。『業』是他造的惡業,『惑』是他迷惑顛倒,『纏』我們今天講的壓力,精神上的壓力,物質、生活上的壓力;這三種實實在在『可怖』,很恐怖。因為他迷惑、他不覺悟,生活在嚴重濁惡這個世間,他不知道悔改,佛法講不知道懺悔,不知道回頭。環境是怎麼樣被污染,不知道!認為這是自然,好像與自己起心動念、一切造作不相干。哪裡知道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大自然的轉變息息相關!我們的念頭善、思想善、行為善,就能改變物質環境,能改變山河大地,能改變日月的運行。

126.     由此可知,我們想求佛菩薩再來,求佛菩薩示現,用什麼方法求?依教奉行。依教奉行的根源是什麼?孝親尊師。孝親尊師是一切眾生吉凶禍福的根源,這個世間人盡孝的人多,尊師重道的人多,就感應諸佛菩薩住世,佛菩薩來應化。如果這個世間人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師重道,不仁不義,無有道德,聖賢人都走了。為什麼?聖賢人要不走,他就不慈悲。這個話怎麼說?聖賢人在這個世間不被世間人尊重,世間人會毀謗他、會侮辱他,造的罪過就更重了,所以聖賢離開。不在這個世間住,就是不讓眾生造作更重罪業的機會,慈悲!所以佛菩薩、聖賢人到這個世間來是慈悲,走也是慈悲。眾生尊重他,這是眾生有福,他就來了;眾生不尊重他,眾生有罪過,他趕快走了。這個道理現在懂得的人也不多了,古時候人幾乎都懂得。

127.     現在你們吃的這些肉食,那個時候我們在台灣,台灣地方很小,聽說是大規模的飼養。豬跟雞都是養在籠子裡頭,從出生到被殺的時候都沒有離開這個籠子,等於一個人終身監禁坐牢。坐牢的心情是什麼心情?雞也是如此,一生都在雞籠裡頭,從來沒有一天是自由過的,這樣的心情我想一定不好。它的心情不好,它的肉質怎麼會鮮?怎麼會美?我是從這上面觀察的。我就問問吃肉的這些人,你們自己仔細想想,跟你們從前吃的味道一樣不一樣?不一樣。所以從前這些東西真的有營養,現在沒有營養。現在說老實話,不如吃蔬菜,肉食的營養比不上蔬菜,蔬菜是自然成長的。你從這裡去想,味道不一樣了。

128.     佛菩薩的出現,佛菩薩的教學,總是『隨順眾生心所樂』。你心裡頭喜歡什麼?他就教你什麼,佛菩薩決定不勉強一個人。再說你就是造極重罪業,佛菩薩也是看到你在那裡造罪業,勸不勸你?不勸。為什麼不勸你?你不會接受!佛菩薩,剛才講了,智慧圓滿、德能圓滿。他有智慧,他知道你過去生生世世,知道你的妄想分別執著,跟你講,這個時候你不能接受,你有嚴重的業障不會接受。說什麼?說你喜歡聽的,說你喜歡接受的,這個是佛菩薩的善巧方便。他幫助你、他等待你,你什麼時候能接受,什麼時候能相信,立刻就告訴你,他有耐心,他能等待。甚至於他能等無量劫。無量劫在我們聽起來,這個時間好長好長,沒錯;但是在佛菩薩那裡,無量劫才是一剎那,他有耐心。像這些地方我們要學習。

129.     佛在大乘經典裡面告訴我們,能不能夠超過壽命?可以,不是不可以。什麼人能超過壽命?佛在經典上明白的告訴我們,諸佛如來無量壽,超越壽命。法身菩薩,特別是在大乘教裡面常常講到的地上菩薩。菩薩的階位很多,《華嚴經》上講五十一個位次,最高的十個位次,十地菩薩,他們不再有壽命,一般宗教裡面講的永生,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些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出現在一切世間,他有沒有壽命?他沒有,他所示現的身大小是隨著眾生心想,他示現的時間長短,就是我們講壽命,住在這個世間時間長或者時間短,也是隨著眾生的心想,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通常佛在經上講九法界眾生,從他的心想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壽命形相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統統斷掉了,那你就真的證得無量壽,這是真的無量。

130.     放下是真功夫。放下什麼?首先要放下誤會,由於誤會使我們疏忽了交流,不了解事實真相,從誤會生起衝突,從衝突甚至於生起了許許多多的業障,由業障又帶來了災難。所以我們今天要放棄,放下就是放棄,要放棄一切誤會,要放棄自贊毀他、標榜自己、輕視別人,我們要放棄!放棄自私自利,放棄名聞利養,放棄損人利己,放棄貪瞋痴慢,把一切不善的我們統統放下。

131.     現在這個社會人心反常,怎麼反常?所有一切過失都是別人的,自己沒有過失,哪有這種道理?古代的帝王,百姓犯了罪,他怎麼感受?罪在朕躬。皇帝稱我稱朕,罪在我身,我沒有做好樣子給他看,我沒有把他教好,所以他犯罪。雖然受到法律的處罰,皇帝心裡難過,我沒有教得好。你們想想看,古人跟今人不相同的地方到底在哪裡?我們要認識,我們要明了,真不一樣!

132.     過去那個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歌利王是憍陳如尊者,化敵為友,化怨為親,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化不過來是我們的真誠還沒有達到,所以決定不要怪別人,「這個人太頑固,我們怎樣的真誠心、善心對他,他好像還是無動於衷」。我們這個樣子,真誠心欠缺得太多了,為什麼?裡面生了這麼多妄想在裡頭,夾雜這麼多不善的念頭在裡頭,錯了!眾生還沒有感化,菩薩回過頭來問自己,我的「真誠清凈平等慈悲」不夠,我供養得不夠。認真努力,加功用行,總有一天他被感化了,他回頭了。

133.     佛陀教育是永遠不會開除人的,要把妖魔鬼怪變成佛菩薩,這是教育;要把九法界裡面的眾生統統變成諸佛如來,這是真供養。學佛的人,心目當中「這是壞人,這是惡人」,這個人學佛不到家。我們說他沒有學佛,好像過分了一點,說客氣一點是學佛不到家;嚴格、不客氣的說,他沒有學佛,佛不是這樣對待惡性的眾生,不是這樣的。

134.     再跟諸位說明,這才叫教育。教育,學生不善,不能開除;開除,這個教育是失敗的。就像現在外科手術一樣,這不是真正圓滿的。真正圓滿是要把這個壞學生變成好學生,你的教育成功了。不能把惡人變成善人、把壞事變成好事,那叫什麼教育?尤其是一乘圓教的佛法,「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怎麼能開除?造作十惡業的妖魔鬼怪,那就是身體裡面出了問題的細胞、得了病的器官,不能割除。要幫助它恢復,恢復正常,這是教育,這是佛陀的教育。

135.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我們在講席不只講一次,常常提醒同學們,你們在世間得一點名聞利養,得一點好像是樂的受,快樂的感受,你有沒有想到你付出多少代價?如果你細心去想一想,你就知道佛說的話正確,你付出的代價太嚴重了!現前你所付出的,你有憂慮、你有牽掛、你有煩惱,你想想這些東西造成什麼樣的傷害?精神上的傷害,永遠沉淪迷惑;身體上的傷害:衰老、疾病、死亡、輪迴,都是貪圖這一點小的享受,這個享受太小太小了。佛教給我們的是大樂,心理上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負擔、沒有煩惱,你多快樂!心得解脫,身不容易衰老、不容易生病,死了以後知道到哪裡去,到佛國土、到色界天、到欲界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享真樂,那不是假樂。每天跟諸佛菩薩做朋友,「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個多快樂!世間人做夢也想不到的。

136.     要怎樣才能修到這個境界?放下萬緣,世出世間法統統放下。這個話講得很籠統,一般初學人不容易體會得到,所以我搞得沒有法子,常常跟大家講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十六個字你要統統放下,一個字都不能沾染,你念佛求生凈土沒有問題。所以這十六個字害人,害死人了。多少修行人被淘汰了,墮落了,什麼原因?都是被這十六個字害的。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這十六個字是火坑,是三途地獄。

137.     自己常常還有惡作,起心動念不善,言語行為不善,自己也未嘗不知道,但是總是斷不了。用什麼方法?佛教我們持戒,用持戒的方法斷惡業。你要不持戒,你的惡念、你的惡行永遠斷不掉;要是斷不掉,在菩提道上就形成了非常嚴重的障礙。縱然修福,修布施,三種布施都修,你不持戒,你這三種福是在六道輪迴裡面去享的。經論裡面常說「痴福」,不持戒的人愚痴,縱然歡喜修福,是三界里的福報。

138.     佛法修學,亦復如是。不同的宗派,就像學校不同的院系一樣。從理上講,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一點都不錯。但是從事上講,事上是從眾生根性上講,那就千差萬別,所以佛教眾生就有無量法門。為什麼不用一個法門,要搞無量法門?眾生根性不一樣,程度不整齊,所以要開許許多多的科系,要設許許多多的等級。我們自己要會選擇;會選擇,選擇對了自己的根性,學起來容易,學起來方便,法喜充滿,天天有進步。如果學的不適合自己的根性,不適合自己的程度,學得非常辛苦、艱難,沒有法子進步。這樣學的時間久了,拿不到成績,退心了,放棄了,改學別的去了。這樣的人,自古以來大有人在,我們要懂。

139.     斷煩惱先從最容易的斷起。最容易的是見煩惱,錯誤的見解,錯誤的看法,從這裡下手。怎麼個斷法?我們在講席里常常講,隨順經典的教誨,放棄自己的成見。自己的看法、想法,自己要肯定是錯誤的。為什麼說我們自己的想法看法全是錯誤的?因為你的心,用心錯了,你所用的心是自私自利的心。《金剛經》上講你的心裡頭有我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你的心是輪迴心,輪迴心與無上道不相應,所以你的想法看法全都錯了。

140.     清凈能不能做有為的事情?能做,菩薩有為跟無為是一不是二。從世間人眼目當中看,菩薩有為,樣樣事都做,好像也做得很辛苦,都是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實際上,心裡頭無為,所以說「作而無作」。身在做,心沒有做。心裡雖然沒有做,身是不斷在做,不疲不厭。我們要學這個本事,這個本事學到了,那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永遠沒有休息的在做,實際上什麼事也沒做,清凈自在,為而無為,這個樣子才叫做凈治。

141.     我們修行真的是不複雜,很單純,我們抓的科目真的是抓到最重要的綱領,「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起心動念,對人對事對物念念都與這五個科目相應,這是我們取凈土有把握的保證。世出世間法有一絲毫的沾染就錯了,佛法不能沾染。《金剛經》上佛教導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舍是不要放在心上,就是說不可以執著、不可以分別、不可以再打妄想。連佛法我們都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何況一切世間法?這個樣子才真正得大自在,真正得大解脫。

142.     世間一切法,佛在經上講得透徹,是虛妄的、不實的。不但世間一切法不能貪戀,連自己這個身都不可以貪戀。身也是假的,眾緣和合而生,所以叫它眾生。說「眾生」,你要曉得,就是提醒你它沒有自體、它沒有自性,它是眾緣假合而現的現象。緣聚,這個相起;緣散,這個相就滅。相是妄相,相有沒有生滅?沒有。所以講緣起、講緣生,你就立刻要體會到不生不滅。所以生,沒有歡喜,沒有貪愛;滅,沒有苦惱,沒有悲傷。那些現象叫七情五欲,那是痴迷的現象,不是覺悟的現象。覺悟的現象,這個心永遠是清凈平等覺,不會被虛妄境界所轉。

143.     尤其是我常常提醒同學們,世間法、出世間法怎樣才能做好?第一個人事關係要搞好。古人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與一切人和睦相處,這是世出世間一切法成敗的關鍵。成功的人物,他成功在哪裡?人和。成功的領導人一定跟被領導的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那個被領導的人會對領導人效忠,這個道理並不難懂。如果領導人對被領導的有偏見、有偏愛,不平等,被領導的階層就有怨恨,不會盡心儘力的來效忠。領導人不需要自己有能力,他有權,被領導的人要有能力。真正執行辦事是被領導的這些人,方向、目標那是領導人的事情。這些我們都不能夠不知道,不能夠不學習。

144.     現在的社會為什麼亂成這個樣子?倫理沒有了。倫理是一種自然的法則,自性本具的原理原則,被破壞了。這個原理原則、這個秩序是天然的,不是哪個人發明的,不是哪個人建立的、創造的,不是的,宇宙之間本來如是。像地球的運行春夏秋冬,這不是人為的。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這是天然的關係,絕對不是人在那裡創造的,人在那裡建立的,不是!這個自然關係人不知道,天天在行,不曉得這個關係。覺悟的人、聖人來為大家說明,大家覺悟了,沒錯!是這樣的,永遠的遵循這個關係。

145.     這裡面我們又必須要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魔來障道。愈是想發憤用功,愈有魔來障礙,這是真的叫生死關頭。我們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堅定的願心,決定不動搖。魔裡面最厲害的是人,我們講的人事環境。有些人來破壞,動搖你的信心,來告訴你,你這個法門不能成就,另外的法門好!破壞你的法門。其次,破壞你的師承。你跟的這個老師,他會告訴你,你這個老師煩惱習氣很重,依然造作許多罪業。讓你聽了之後,對這個老師信心失掉了。破壞你的同參道友,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兩舌」。再就破壞你的修學環境。魔來障道總不外這四樁事情。這四樁事情只要有一樁,你上當,你動搖,你這一生的修學就毀掉了。

146.     這一句話非常重要!《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一句就是跟我們講要依靠善知識,從明師受教,這是我們學佛第一個關鍵的因素。跟到一個好老師,你就會有成就。你跟一個不是真正善知識,你要受很多辛苦,你這一生很難成就。尤其是第一個老師,第一個老師先入為主,以後你接觸別人,你都會拿這個老師來做標準,做一個尺碼子去量別人,這個麻煩。第一個老師是比什麼都重要。親近的老師太多了,太雜了,肯定是不容易成就。為什麼?你的思想思路亂掉了。

147.     這個地區,如果是有法令禁止佛法弘傳的,我們在這個地方就決定不能夠弘傳佛法。為什麼?如果你在這個地方偷偷的還來弘揚佛法的話,你破壞了規矩,破壞了佛教的形象,這個事大了。現在它有這個法律不準弘,也許過幾年它就改正了,它就修訂了。所以學佛的人要有耐心,決定不做犯法的事情,不做違規的事情。又何況今天世界交通方便,是個開通的世界,這個地區禁止,那個地區不禁止,我們到不禁止的地方去弘法,到歡迎佛法的地方去弘法,這樣就對了。諸佛如來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148.     念頭修正了,行為自自然然就修正,不再做自私自利的事情,自己寧願受苦,希望別人享福,行為上變過來了。我自己生活苦一點,我能多節餘一點幫助那些苦難的人,常常有這個心,常常有這個念頭,自自然然他就有這個行為。自己在日常物質生活上省吃儉用,一點都不會浪費,點點滴滴節省下來幫助那些需要的人,幫助那些在受苦的人。這些受苦受難的人,不問他是不是我們自己一族,也不問他是不是學佛,只要看到眾生有苦有難,沒有分別心,沒有執著心,立刻就去幫助,盡心儘力為他服務。這一種心行是正確的。所以修是修正,諸位一定要搞清楚,習是落實,要把它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習慣,也就是說要落實在生活上。佛陀的教誨真的有用!

149.     修行自己特別要清楚,我應該要怎麼做,不是要求別人應該要怎麼做。善財童子,你仔細去看看,從來沒有一個念頭要求別人怎麼做,總是回過頭來要求自己要怎麼做。自度真正是度他,自己沒有得度,天天要求別人得度,哪有這個道理?沒這個道理的。會學佛的人是修自己,成就自己,知道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一切眾生。為什麼?成就自己,這個形象就給眾生做榜樣了。所以見到一切眾生善,我們要想到我有沒有。如果沒有,趕快學。如果有,要保持不能失掉。見到眾生不善,立刻回過頭來想自己,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50.     我們要把我們的心量拓開,一家人不能包容不能往生,這一個地區的人不能包容,你還在這裡分別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到底什麼原因沒人知道。我這樣跟大家一提示,你想一想你就明白了。然後才曉得我們自己真的要想在這一生當中,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應該要怎樣修。

151.     「禮敬諸佛」就是一切恭敬,一切人、一切物。那個「物」是包括九法界的眾生,我們常講人、物。九法界眾生包括一切動物,甚至於包括一切植物、一切礦物,我們對它有沒有恭敬心?這一張桌子,我們對桌子有沒有恭敬心?這一把椅子,對椅子有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不能往生。恭敬是愛心,對它怎麼恭敬?桌子擺得整整齊齊,擦得乾乾淨淨,這是對它恭敬,恭敬是為它服務。對人對事對物一切恭敬,那叫「禮敬諸佛」。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蚊蟲螞蟻都是未來佛,你瞧不起它,你隨意的傷害它,你傷害未來佛,所以障礙你往生,就這麼個道理。

152.     我們千萬不要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我們要實質,不重外表,錯了!我們重實質不重外表。你要曉得諸佛菩薩還重外表,重實質是自行,重外表是化他,那個不是為自己,戒律謹嚴,生活規律,在一個老修行來講這是化他。自己呢?自己已經成就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自己定慧已經具足了,還要裝模作樣幹什麼?利他,做給別人看的,為人演說,演是表演。釋迦牟尼佛在世是為人表演的,不是為自己。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是為別人說,不是為自己。懂得這個道理,你才曉得自己修學要重視什麼,接觸大眾要講影響。「流光布迥」這是影響,令一切眾生看到、聽到、接觸到了,對於佛法起恭敬心,起仰慕心,這就對了。

153.     佛是教我們離妄想分別執著,但是對初學,對一個沒有覺悟的人,必須要限制他,要約束他,就像兒童一樣。兒童智慧沒有開,無知,不知道邪正是非利害,做父母的、做師長的、做長輩的有責任有義務,時時刻刻關懷他、照顧他、約束他,使他能夠遠離一切惡法,親近一切善法。到他長大成人有能力辨別了,他就能獨立了。

154.     我們常講好的老師對學生恩威並濟。調是很慈悲、很愛護來教導他;伏,那是很威猛很嚴肅、嚴厲,你做錯了要受嚴厲的處分。該用調的時候調,該用伏的時候伏,這兩種方法相互、交互的在應用,應用得非常恰當,這叫善巧方便,這叫高度藝術,使接受教誨的這個眾生對你心服口服,對你又尊敬又畏懼,你的教育成功了。

155.     《楞嚴經》上說得很好,什麼是我們的本覺?本覺就是我們的本性,佛講第一念。我們眼看外面境界,耳聽音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第一念是本覺。第一念是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你還沒有起心動念,這是本覺;這個本覺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但是凡夫怎麼樣?他保不住,到第二念就不行了,第二念就不覺了。怎麼不覺?第二念起了妄想分別執著。

156.     我們看到現前社會上有很多發財的人,擁有很多的財富,我們很清楚,過去生中修的因,這一生得果報,命裡頭有財!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那是緣;因有緣,果報就現前了。命里有財,什麼事情不幹,天天坐在那地方,那發不了財,為什麼?有因沒有緣。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緣!自自然然他就發起來了。如果你沒有種因,再好的緣遇到了,你也發不了財,你沒有這個果報。

157.     由此可知,佛說法四十九年,說的是什麼?說的就是他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不是說別的,就是說這些。除了這個以外,那就是佛答覆一切大眾的疑問,我們在經典上常常看到的,答覆大眾的疑問。答覆裡面的重點也不離開這個原則,說明人與人的關係,人跟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華嚴經》講得透徹,講到究竟處,虛空法界剎土眾生是一個自己,不是別人。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自己的心,識是自己的識,不是別人,是自己的心識變現出來的。

158.     《華嚴經》上說的是諸佛菩薩的凈土,他們衝突怎麼消除掉的?把自己的煩惱斷掉了。所以煩惱是一切衝突的根,根源。煩惱形成了自私自利,這是我們常常說的損人利己。損人自己才得利,我要利己,別人要受害;每一個人都利己,都叫別人受害,哪有不衝突的道理?哪裡會有和平?不可能!所以要想消除衝突,從哪裡消?從我們觀念上消除,把我們的念頭做一百八十度的迴轉。我們起心動念應該怎樣?損己利他,衝突就沒有了。

159.     我碰到這些問題有人來跟我談,我也很誠懇的告訴他,世界上為什麼沒有和平?為什麼衝突不斷?根源究竟在哪裡?我們學佛,我們念儒書曉得根源是自性跟習性的衝突,佛法裡面講本性跟煩惱的衝突,這才是所有一切衝突,和平不能落實的根本原因。本性是善的,習性不善;本性是純凈純善,習性裡面有善惡。那個善惡,善也不是真善,是對惡說它為善,所以那個善是相對的善,不是純善。所以我們看到極樂世界沒有衝突,華藏世界沒有衝突,一切諸佛菩薩的報土裡面沒有衝突,那真正叫永久和平。

160.     根在什麼地方?根在我們的心被污染了。古聖先賢知道。為什麼自古以來我們沒有聽說環保?古人早就想到了,他從根本上來防範,所以收的效果殊勝。根本就是保護你的清凈心,保護你的真誠心,環境的污染才徹底能改善,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但是今天染污清凈心,染污真誠心,染污你的精神,最嚴重的是什麼東西?電視、電影、歌舞,現在還加上網路。要求環保能夠收到效果,我們學佛的人心裡很明白,不可能!

161.     說火燒功德林,這個火是比喻瞋恚之火。諸位想想,一發脾氣清凈心失掉了,功德就沒有了,修積功德可不是容易事情,破壞功德很容易。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我們到底修積了多少功德?你自己好好想想,你有多久的時間沒有發脾氣了?這個發脾氣是個代表,也就是說,你的心裡頭確確實實能把喜怒哀樂、把貪瞋痴慢控制住了;沒有斷,控制住、伏住了,這是功德。什麼時候這些煩惱又起來了,功德就沒有了,難!

162.     現前這個世間動亂,佛在經上常講五濁惡世。心動亂、心濁惡,他住五濁惡世;我的心清凈,我的心不動不亂,我住凈土,凈土跟穢土在此地重疊。雖重疊,它不混亂,它不妨礙,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感受不一樣。諸位同學,你學會了沒有?我們一起學《華嚴》,真的學會了,我們今天住什麼境界?我們住華嚴境界,文殊普賢的凈土,毗盧遮那的凈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是事實,絕非虛構。關鍵就在你現前用的是什麼心,你造的是什麼業,你受的是什麼果報?

163.     真正老實念佛,心地真誠清凈平等慈悲,這些人,跟諸位說沒有災難;世間災難再多,與他不相干。共業裡面有不共業,所以再大的災難,他不受害,他有不共業。縱然自己機緣成熟了,他隨時能往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災難在面前不驚不怖,若無其事。從這些地方你去觀察什麼叫功夫成就,我們才能體會得到。

164.     哪一種人可以不要解,念佛能成功?有,不是沒有,老實人,他可以不要解。一句佛號念到底,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頭腦沒有一個妄念,那叫老實人。我們這些人不老實,一天到晚妄想一大堆,那怎麼辦?只好聽古大德的教訓,解跟行同時並進。解目的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所以我們不疑了,完全相信了,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我們可以不要讀經,也可以不要聽經,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時間不要很長,三年五年就成功了,所以這個條件是老實人。老實人沒有雜念,我們還有分別還有執著還有妄想,就是不老實,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165.     你怎麼會成佛的?你怎麼會把煩惱習氣斷盡了的?你怎麼成就純凈純善?就在這裡頭鍛鍊出來的。沒有這個境界,你到哪裡去練功?功夫成就了,德能圓備。圓備是講性德,圓顯是修德;修德有功,性德顯露。所以我常常說,說得很多,但是真正聽懂的人不多。世出世間所有一切人事物對我都有大恩大德,所以修行人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而自己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自然然懂得,自自然然明白,自自然然在積功累德。所以佛法說真實的,知難行易,積功累德真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二六時中都不會間斷。難,知難。

166.     不但沒有不善的念頭,還有真正感恩報恩的念頭。這些人害我、障礙我,毀謗、侮辱我,他對我有什麼恩德?有恩德,你不知道。什麼恩德?你的純凈純善不就在這個地方顯示出來的嗎?如果沒有這個境界,你怎麼知道你的心純凈?你怎麼知道你的行純善?他能把你的純凈純善表顯出來,這不是恩德是什麼?要懂!這個道理懂得的人真的不多。

167.     宗教裡面常講一切榮耀歸於神,我們也把一切榮耀一切的光榮歸於佛菩薩,這是正確的。不是我的榮耀,是諸佛菩薩的榮耀,所有一切修行人的榮耀,這是真正修行。所以永遠要記住「凈業」!心地純凈純善,對自己來講純凈,對一切眾生純善;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絲毫惡意,我們成功了。沒有絲毫惡意要在什麼地方去修?一定要在冤親債主,障礙你的人,毀謗你的人,侮辱你的人,陷害你的人,對他確確實實沒有一絲毫不善的念頭,這叫功夫。

168.     所以你要常常想想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帶不去的他完全放下。他是皇太子,他可以作國王,可以享世間的榮華富貴,他不要,為什麼?帶不去。他要修帶得去的。什麼東西帶得去?學道、修道、弘道、傳道,這個帶得去,道德帶得去。古今中外的大聖大賢,你看看他們都是一生在修養道德,弘傳道德,這個能帶得去。世間一切捨得乾乾淨淨,念頭都不起,解脫了,真的解脫了。

169.     我們常常在經上讀到的,提醒我們的同修,如果你命裡頭有財富,你一定要覺悟,這個財富你能不能得到?你得不到的!為什麼?身都得不到,身外之物你怎麼能得到?大乘經上常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聰明人,祖師大德常講,聰明人修什麼?修帶得去的。金銀財寶,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帶不去!

170.     他在服務裡面,如果他真正懂得佛法裡面的道理,確確實實他在工作裡面提升他自己的境界,在工作裡面成就他的六度三學。分配給他工作,他去做的時候勞心勞力,這是布施,內財布施。他的工作,他做這一分工作,有層次、有條理、有秩序,是持戒波羅蜜;他有耐心,小心謹慎的去做,忍辱波羅蜜;一面做一面還求改進,希望做得更好,精進波羅蜜;專心去做是禪定波羅蜜;做的時候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能與其他的義工或者工作人員、常住裡面執事密切配合,般若波羅蜜。你就曉得不論擔任哪一個工作,六度三學齊修。

171.     施恩不求報,我布施給別人恩惠,絕對不能有希求別人報答的念頭,你有希求報答的念頭,你的心不清凈,你修的不是功德是福德。有希求心是輪迴心,沒有希求,決定不求報答。受恩決定不能忘記,我受別人的恩德,我一定要報答,別人受我的恩德忘得一乾二淨,這是正確的。古人常說:我們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湧泉為報。

172.     佛在經上常常講,今天的社會是個非常混亂的社會,好人少,染上惡習氣的人多,好人常常受人欺負,常常被人捉弄,古書裡頭記載的就很多。我們生在今天的社會,即使是大聖大賢,佛菩薩應化都在所不免。佛跟孔老夫子當年在世也受到人家欺負,也受到人家侮辱,佛菩薩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教導我們。這些佛菩薩他們是示現是表演,我們不是示現不是表演,我們是真的。我們受人侮辱,受人毀謗,別人欺騙我們,陷害我們,我們心裡很明白是替我消業障!所有一切傷害,佛常常講作還債想。他來騙我是我前世欠他的,現在應該要奉還給他,你的心多清凈!

173.     修定在我們來說,修清凈心。修真誠清凈平等,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用真心,不用妄心。別人以虛情假意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我有沒有吃虧?我沒有吃虧。在世法上好像吃虧了,在佛法上我有得。世法是假的,佛法是真的,真的上你有得,假的上吃虧,那吃虧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修清凈心,順境善緣不生貪念,逆境惡緣不生瞋恚,這是功夫。得的是什麼?得的是智慧增長。

174.     今天真的要修積功德,什麼是功?功是功夫。德是什麼?簡單的講,德是自己境界向上提升了。功德兩個字要認識清楚,通常我們從最淺近的來說明,持戒有功,持戒有功夫。什麼是德?得定,那就是德。換句話說,我們遵守佛陀教誡,認真努力學習而沒有違犯,這是功夫。得的是什麼?煩惱輕,心地清凈,智慧增長了,這都是德!法喜充滿了,都是德!修定有功,開慧就是德。

175.     《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我們能轉,我們受極大的苦難我們都歡喜,我們樂意承擔。為什麼?苦難不是沒有原因的,過去生中不善業因感召的。我自作還自受,絕不怨天尤人,這個帳到這裡清了,是好事,不是壞事。要不是佛菩薩教誨我們,我們哪裡懂得這個道理?總是有怨恨心,總是有報復心,那個麻煩就大了,生生世世不能解脫。

176.     別人跟我敵對,那是過去生中的業,現在我懂得了,我要把他化解。怎麼化解?他侮辱我、他毀謗我、他傷害我,甚至於殺害我了,一絲毫怨恨的心都沒有,就化解了。不但沒有怨恨,沒有報復的念頭,反而有感恩的心。為什麼感恩?我們的怨結化解了,我們的對立消除了,你那裡沒有消除盡還剩下一點點,我這裡消除盡了。從這些逆境惡緣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成就自己的持戒波羅蜜,成就自己的布施波羅蜜,《華嚴經》上講的十波羅蜜都成就了,怎麼能不感恩?這就叫做轉境界。

177.     現在有許多人都擔心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這個戰爭是非常可能發生的。怎樣逃避?不食眾生肉,不再跟一切眾生結冤讎。我不殺他,他不殺我,我不害他,他不害我,這是一定的道理。縱然過去生中有過不去的,我們曾經殺害過眾生,不要說過去生,沒有學佛之前我們造過殺生吃肉的業。這些冤親債主怎麼辦?我們學佛之後明了了,我將我這一生修學的功德迴向給他。

178.     世間為什麼有殘酷的戰爭?佛在經上講了,要想這個世間沒有戰爭,就是沒有刀兵劫,只有一樁事情,除非眾生不食肉。佛講如果一切眾生不吃肉了,世間的戰爭、刀兵劫就沒有了。如果你還吃眾生肉,冤冤相報,報復裡頭最殘酷的就是戰爭。佛把戰爭的根源給我們說出來了,戰爭是這麼發生的。

179.     我們看歷史,古今中外幾個人享福不造業的?幾乎是看不到。由此可知,它的副作用很可怕,享福造業,享福造的是惡業。不說別的,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飲食。世間有福報的人,哪一餐飲食裡頭不殺生,不吃眾生肉?殺生吃肉跟眾生結的是什麼業?不學佛的人我們不說了,真正學佛的同修你一定要明了,這個業是冤冤相報。大乘經上佛常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互相吞啖。你作人的時候殺羊吃羊肉,來生的時候羊變成人,你自己墮落到畜生道變成羊,他又殺你來吃。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說這個多可怕!

180.     道德,道是順乎自然順乎天理的總綱領、總原則、總的秩序,這個秩序不能改變;改變,災難就現前。像一個人,人走路一定頭在上面,腳在下面。你一定要違背自然,把腳放上面,頭在底下,那你不是自己造孽,自己受罪?聖賢人的教誨,佛菩薩的教誨,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隨順自然,隨順性德;違背了自然法則,災難就現前。今天人定勝天是違背自然法則,破壞自然的秩序,這天下才大亂。這個結果用佛法的話來說是報應,你怎麼能夠免除?

181.     中國人有道德的情操,有歷史的承擔,所以他要對歷史負責任,要對後世人負責任。如果這種發明帶來我們的利益,是有的,不能說沒有,今天科技帶給我們許多方便。但是要想一想,我們要付出多少代價?那些聰明人算得很清楚,算到最後得不償失,所以不再繼續發展了,甚至於把已經有的成績也拋棄了。向倫理髮展、向道德發展、向文藝上發展,保護社會的安定和平,絕對不破壞人民的幸福,社會的繁榮,他有歷史的使命。這是中國教育跟外國不相同,中國的教育是聖賢教育。

182.     眾生疏忽了,特別是近代的眾生,由於科學技術的發明,人可以任意改變自然的規律,改變自然的秩序,於是人的驕慢心生起來了,以為人能夠勝天,這個勝天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戰勝大自然。人能戰勝大自然是沒有錯,這個戰勝是局部的。可是這個勝利帶來的後果是什麼?人實在講缺少智慧,沒有把後果考慮進去,疏忽了,後果是災難,從這個地方才真正體會到戰勝自然是得不償失。

183.     我們細心觀察,住在地球上的這些眾生,還繼續不斷的在造業,惡業多,善業少。我們相信《太上感應篇》所說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佛在經上說得更好,一切法唯心所造,所以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有人問我:災難能不能化解?能不能夠消除?古聖先賢都給我們說,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化解,可以消除。從哪裡化解?從哪裡消除?人心!人心如果都能夠思善,遠離十惡業,勤修十善業,這個境界立刻就轉變了。如果不知道斷惡修善,不知道改往修來,這個劫難是免不掉的!劫難是人心的感召,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大乘佛法的教學,我們要細心想想,值不值得學?應不應該學?

184.     我為什麼感激父母?小時候管得嚴,常常挨打,常常罰跪,長大才曉得父母對我好。我們踏進社會,社會是個大染缸,沒有被影響,沒有被污染,就在小時候扎的這一點根,那個父母是真正的愛護你。真正愛護你,不是天天對你笑笑,對你客氣,不是的。我們從小在家裡,事情樣樣都要做,為什麼?養成你自己獨立,你可以不靠人,自己能夠生活得下去;跟現在的父母不一樣。現在的父母好像是很愛兒女,實際上害了兒女。這是什麼?沒有智慧。

185.     所以有智慧的父母、理智的父母,對兒女的教訓是非常嚴格的;那個嚴格是真愛,他將來長大成人,他會真正感激父母。如果不是嚴加管教,他怎麼能成就?從小要養成了壞習氣,那不得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很難改。改在孩童,在小孩、在童子的時候,這個時候把他養成,紮成根,社會雖然是大染缸,他也不會被污染。

186.     《金剛經》上的四句偈,夢幻泡影,如露如電,你要常常作如是觀。你對這個世間沒有貪戀,你才真正能夠積功累德,在這個世間什麼都好,一切隨緣。這個地方的人跟我有緣,歡喜我,尊重我,我多替他服務;這個地方的人沒有緣,他不尊重我,他討厭我,我趕快離開。隨緣而不攀緣,自己的心永遠是清涼自在。

187.     所以我總是勸勉大家要遠離煩惱習氣的薰習。遠離最重要的是不能接近,電視不能接近,網路不能接近,現在世間一般娛樂歌舞不能接近;更進一步的名聞利養要放下,五欲六塵享受要放下,一切可以隨緣,不可以攀緣。隨緣是自自然然,遇到什麼都好,決定不苛刻要求我一定要吃什麼,一定要喝什麼,不可以。你在這些方面如果分別執著,你就脫離不了煩惱習氣薰習,你怎麼會成就?你怎麼能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就是跟自己性德相應,這是學佛最艱難的一樁事。

188.     我們地球上的眾生,現在就處於這個狀況。以往無知,雖然佛菩薩這些大聖大賢苦口婆心的教誨,我們這些眾生沒有在意,把聖賢教誨當作耳邊風,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想一些歪曲的理由來抗拒聖賢教誨。打倒孔家店,破除迷信,這些口號喊得很響亮。孔家店打倒了,倫理道德沒有了,迷信破除了,佛菩薩的教誨沒有了,結果是什麼樣子?結果就是今天的社會動亂。所以這個災難就是懲罰,這個懲罰是自作自受,佛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上忙;就像父母一樣,再疼愛你,你的兒女還是要接受處分。

189.     生了病了,我們叫他做病人,佛法裡面講眾生生了病了,叫他做凡夫,凡夫就是病人。他的精神體力沒有恢復,但是他總有一天會恢復。為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是假的,不是真的。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得好,本覺本有,不覺本無。妄想分別執著是不覺,本無,本無當然可以斷掉;本有的,本覺本有,本有的當然可以恢復。馬鳴菩薩這幾句話給我們增長了無比的信心,我們知道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可以恢復,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是可以斷掉的,可以斷乾淨的;給我們信心,我們不要害怕。

190.     有人無病念病,結果積想成病;有病想病是病上加病,且病得更重,為什麼不將念頭迴轉來念佛呢?專念佛不念病,心中只有佛沒有病,病就會好。世間人往往不能放下念病,專心念佛,殊不知念佛,念到心清凈自然健康快樂。

191.     母親念兒女的心,一生從不間斷,而兒女念母親的心則大不然,尤其是今日社會一定要覺悟。何不以念兒女之情換念阿彌陀佛。聰明人是念念都念阿彌陀佛。

192.     初學之人,如何都攝六根?攝根,就是修清凈心。初下手時,每天看佛像,功夫純熟時,見一切人、一切物皆是佛。專念佛號,專聽佛號,轉一切音聲皆成佛號。

193.     今天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人、事、物,都是自己過去世造的業果,所以要心平氣和,逆來順受。知道逆緣可怕,自己就要更警惕,不要再造惡業。如果不能夠忍受逆緣,起怨恨心,造的業就更深了,所以「忍讓」很重要,什麼都要能忍,什麼都要能讓。

194.     印光大師常說,要救這個世界,只有普勸世人深信因果,如果大家都相信「善有善果,惡有惡報」 ,起心動念就會收斂,天下自然太平。真正深信因果、積善修福,即使遇到大災難,共業中還會有別業。所以大師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真正是大慈大悲、用心良苦。

195.     我們平日的言行舉動,都要想到利益眾生。對眾生有利益的,就應該說、應該做;對眾生沒有利益的,我們不去說,也不要做。換句話說,對於是非善惡我們心裡很清楚,但是取捨之間,一定有分寸,這就是戒定慧。

196.     「素食」是培養我們的大慈悲心,不與一切眾生結冤讎。  

197.     我們心裡除一句「阿彌陀佛」以外,都是為眾生著想,這樣往生一定沒有障礙。如果還有私心、妄想,縱使一天念佛十萬聲,還是很難成就。

198.     世間人過年是喜事,歡欣鼓舞,覺悟的人卻覺得很悲哀,正如普賢菩薩所說的「是日已過,命亦隨減」,距離死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一年比一年近,那來的快樂?這是覺悟的看法。所以學佛要時常保持高度的警覺心,了解事實真相,用高度的智慧 解決問題。世間人只看眼前,眼光短淺;只有覺悟的人,眼光遠大,才能看到事實真相。  

199.     生老病死,一切眾生都無法避免,所以佛陀教我們只有念佛,才不會被病苦惱害。一切病痛都是從妄想、執著產生的,尤其現代醫學講究「心理健康」,我們只要想佛、念佛,接受佛力加持,身心世界都會美好莊嚴,這是最圓滿的心理健康。  

200.     真正修行,就是要把這一顆心,磨得又光又圓,心胸才會寬闊自在。否則遇到逆境、冤家折磨的時候,雙方都有過失、都要造罪業,來生來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201.     修行不需計較一切事務,只要不障礙弘法工作,凡事都隨緣。 

202.     我們白天念佛不間斷,晚上也不能間斷。晚上睡覺胡思亂想,是因為沒有把佛號放在心上,如果心裡真的有佛,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念佛自然不會間斷,往生才會真正有把握。也就是說,念佛求生凈土如果不是我們心目中第一件大事,將來往生就靠不住,換句話說,雖然有信願,但是不專一,功夫就不能得力。信願專一,無始劫來再重的業障也能夠消除。  

203.     人生苦短,生命危脆,從一個傷風感冒,我們都可以體會這個身體的脆弱。人命就在呼吸間,為什麼還要造業呢?財富再多,權勢再高,都只是過眼雲煙,我們為什麼不利用機會修善積福?聰明人當財富從眼前過的時候,就會運用智慧,支配妥當,作利益眾生的事業,這是修福;沒有智慧的人,支配不妥當,反而會造業。所以「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我們應該細心的體會。 

204.     如果我們不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果報,就沒有辦法改變命運、創造命運。我們起心動念不斷造惡業,卻想要得到善的果報,希望家庭美滿、社會和諧,這是不可能求到的,一定要認真斷惡修善、持戒念佛,時時迴光返照,檢點自己,才能夠改造命運,如願以償,過得自在安樂。所以真正修行人沒有時間去看別人的過失。

205.     發心弘法,第一要有德行,第二要有學問。我們自己雖然德學不足,但是不要過於自卑,因為現在沒有人弘法,我們只要努力去做,不恥下問,謙虛求教,以真誠心感應三寶加持。若遇到真正的善知識,必定要禮敬、讚歎,盡心儘力的向他學習、護持正法。

206.     在道場打佛七、念佛共修是提供大家念佛的方法,好象訓練班一樣,教人怎樣念佛。真正的功夫,還是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凈念相繼」。  

207.     無論是世間親屬,或者是出世間的法眷屬都有弊病。我們看世尊和提婆達多兩個人,在家是堂兄弟,出家是師生關係,但是提婆達多卻處處障礙世尊,所以認清事實真相以後,我們的心只管安住在道業上,對於一切人、事、物,不管順境、逆境,都不必牽掛,道業自然成就,障緣才能夠消除。  

208.     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結冤讎,也不必刻意結善緣,佛教我們「廣結法緣」。善緣好過頭會變成惡緣,只有廣結法緣,才是身心清凈沒有染著。

209.     處在動亂時期,「忍」字最重要;愈是動亂的時候,愈要能夠忍耐。能夠忍耐,身心才能安定,頭腦清楚冷靜,處理事情自然有條不紊。  

210.     日常生活待人處世,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權智」 ;自己保持清凈心,一塵不染,這是「實智」 。我們不要以佛法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人,處處看不順眼,這是大錯特錯,所謂「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離開世間法,就沒有佛法可言。這些我們應該認真去學習。

211.      傳道、弘道都不能勉強,要隨緣,不能操之過急,這是大原則。緣分成熟的時候,凡事都會自然成就。世尊當年也是如此說法,如果只有一、二個人緣成熟,就專為這二個人說法;如果大眾的機緣成熟,佛就為大眾說法。隨緣說法,應機施教,才能惠予眾生真實利益。 

212.     度眾生要看機緣,好比采果實,先熟的先採,還沒有成熟的,等過些時候再采。  

213.     聖人修心不除境,凡夫除境不修心。所以自己修行,不必選擇環境。但是弘法利生,就必須選擇與眾生有緣的地方,才能真正利益眾生。如果這個地方跟自己沒有緣,而跟其它善知識有緣,我們要隨喜讚歎,希望眾生跟他們學習,能夠得到利益。所以要與眾生廣結法緣,才能廣度眾生。 

214.     如果研究經教、講經說法,而不知道怎樣修行,最好就老實念佛。佛菩薩講經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與念佛功德相應,我們凡夫講經,在講台上起心動念,在講台下也起心動念,所以是修有漏的人天福報,不能往生,這是事實,是應警覺。所以不講經說法的人,可以不生病,自在往生,而講經的法師,臨終還會有病苦。能夠參透這個道理,明白事實真相,才知道領眾念佛修行的功德很大。

215.     在大災難中,佛菩薩不會建立制度,因為建立制度,立刻會被魔破壞。魔已經造太多罪業,佛菩薩不忍心讓他墮落得更深,所以一定會等到大災難過後,才建立制度。所以我們在亂世弘揚正法,一定要採取低姿態,等災難過後,正法才會真正的復興。  

216.       中國幾千年來沒有滅亡,是因為有倫理道德來維繫社會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份就盡什麼義務,一輩子都能夠遵守不違背,這是社會安定的基礎。

217.     世間無論如何變,萬變中我們要求不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念佛求生凈土」。時局險惡,災難頻繁,我們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沒有清凈心、沒有智慧和定力,沒有辦法應付災變。所以心一定要清凈,要能夠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218.     處事難,處人更難;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這些就是修行。

219.     年輕的時候應多吃點苦頭,愈吃苦愈好,如果福報大,留一點到老來再享受,免得老來苦,豈不甚好!如系在校青年學生,更不可只圖享受,貪玩,混文憑,而荒廢學業,如無真正技能與真實學問,入了社會必定發生種種障礙。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現在老來有結局的人,都是年輕時吃過苦頭的。  

220.     名必有相,例如說茶杯,大家一聽到,心裡就有個茶杯的印象。眼前的境界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如自己作得了主,即可變現出一切全是好的境界;自己心中無種子,那裡會變得出來?明白這個道理,心就平了。看到惡人,亦是心裡變現出來的。學佛之後才知道心即境、境即心,最要緊的是轉自己心裡的境界,心染污找凈土那裡找得到?念佛不明白佛法的道理,用分別心、染污心念佛,不能往生,因心與凈土不能相應故。  

221.     有人說弘法不容易,愈熱心煩惱愈多。其實不必顧慮,自行化他都要隨緣,若有他人破壞,於自己的清凈心毫不相干,是障礙了眾生的法緣;如我自己發生煩惱,說他把我的法緣破壞了,豈不又著了「我的法緣」之相嗎?自行化他應當什麼條件都沒有,他人能從何處破壞呢?

222.     魔在人間的時候都是學佛的,未學得好,就變成魔。學佛的人若是帶有一分貢高我慢嫉妒的心,雖然也修布施,也修禪定,有相當功夫,命終多趨向於魔道。

223.     欲弘法利生必先廣結法緣。他人來找麻煩,事實上難免,因為多生來業因感召所致,一切橫逆均應承擔;一心一意放在佛法上,以佛法度人,使其念佛成就往生西方,即等於把他由地獄裡救拔出來一樣。法布施中以印經功德最大,但是必須有人講經才發生效力,故講經說法亦屬當務之急。如發心弘法,必蒙佛菩薩加被與龍天之護持,但是心中要遠離名聞利養,心中空空洞洞,必有感應。  

224.     如何能把這個苦永遠離開?聖賢教導我們苦這是果報,果必有因。果上沒有辦法斷,沒有辦法把它消除,因上,所以種善因一定得善果。要想不受苦報,永遠離開苦果,那我們就真正相信三善根。得要信,信這個三善根,這三善根就是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可以叫你永遠離一切世間苦。

225.     先把得失的念頭斷掉,才能得到自在,智慧即能現前。這是我的東西,固然要珍惜,妥為保存,但是不要存慳吝之心,他人取用,即與自己受用一樣。有的人學佛多年,天天想求智慧、求福德,而所做的完全相反,以致一生遭遇多與願違,尚怪佛菩薩不理會他。須知大菩提心是從智慧中生出來的,先由放下得失之心下手,就成功了一半。

226.     慈悲不是對於好人壞人一律不分的,對於好人要慈悲攝受,對於壞人也要用嚴厲的手段以對治,皂白不分釀成「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任其墮落,即非真慈悲。但經中又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全要恭敬;此話豈非矛盾?應知對待好人壞人是心中一律平等,不起分別;而相上要有分別,相上不分別就沒有是非。對待惡人訶斥或用兇惡面孔責備,也是教化的一種方法。使他改過遷善,還是為他好,心中還是慈悲。

227.     佛在一切處所教化眾生,無有疲厭,因其無功用道,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欲有所收穫,常不能滿意,必致灰心;佛盡心儘力教化眾生,什麼都不要,為眾生工作而不求代價,不厭煩不疲倦。學佛人在家在社會,盡心供獻自己的能力,不計報酬,立志作大事不作大官,能如此則自無疲厭。

228.     我們學佛功夫不得力,是沒有安住。住最要緊,有住處即是安住,等於有了家。我們如果能把心安住在極樂世界,再安穩不過了!六道中有生住異滅,是無常的;舍了極樂世界,沒有第二處能安住的地方。

229.     學佛的人對一切事知道得愈少愈好,多則分別心多;與一切人沒有必要不必往來,保持自己的清凈環境。佛的經論戒律均是對我說的,不是叫我衡量別人的;一個無惡不作的人,種種劣行不堪入耳,拿他作榜樣,切莫沾染他的習氣,他對於我就是一個大善知識。

230.     人間有善亦有惡,善固可喜,而對惡世界亦不能生厭惡之心,否則即有分別心,無法行菩薩道。《普賢行願品》中有「恆順眾生」一項,即是不擇善惡一律平等。所有胎卵濕化,種種族類,我皆於彼隨順承事供養,如敬父母,如敬師長,乃至如來,等無有異。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231.     學佛多年,雖遇善知識教導,卻仍悠悠泛泛,毫無進步,病在信心不足,不肯精進。常說的凈土法門,認真念佛,念一二年往生的,真有其人,確有其事,不見得他們學問好、佛法比我們懂得多,就是認真去作而已。把世緣放下,認為念佛是一件大事,短期間內即有成就。

232.     隨緣不變,在六道中下化眾生,必須入其道中,同其甘苦,雖然隨順而心中如如不動。自己必須有相當的程度,才可以度眾生。逆境中可以保持,尚非太難事;順境中不易保持,稍一不慎即為境界所轉,相當危險的道路。無把握很難度生。

233.     饒益一切眾生並不簡單,令一切眾生得益,若有不共戴天之冤家,亦要一視同仁,無分別心,一律平等。無平等心,焉能稱之為饒益一切眾生?

234.     弘法利生,研經看教,辦養老院、孤兒院等等事業,均與生死無關,無功夫「三昧」不能成就,幸勿本末倒置。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生若不能成就,如入寶山,空手而回,實在太冤枉了!得到生死自在之後,想多留世幾年利益眾生,則未嘗不可。

235.     佛對於恐怖的眾生有安慰之處,生死之因緣自己可以作主宰,想不生不死並不難;見思煩惱是生死之根本,如不肯斷是願意在世間。煩惱一起來,立刻覺察,日久工夫純熟,即能斷煩惱,即可自作主宰。看破是真精進,放下是真功夫,只要斷除煩惱,生死即得自在。

236.     定是不散亂、不昏沉。散亂是亂想,人在清醒時一定胡思亂想,否則即睡覺,沒有中間;如清醒而無妄念,即是佛法所說的定。這是最普通的,學佛可以作到,催眠及外道均可作到。如念佛時發現有時一心不亂,自己一歡喜,這又是亂想。假如念佛念得很好時,不知能念所念,只有一聲佛號歷歷分明,正是心凈境界,如遇此種情況要好好保持,保持個把鐘頭已經算不錯了。人有病苦,到此地步,即可不藥而癒。

237.     過年時到寺院大雄寶殿中燒香拜佛,希望一年之內人財兩旺,事事順遂;然而一年下來,不如意事仍十常八九。蓋世人僅知供奉大雄寶殿中的金佛,而不知供奉活佛,果然能時時刻刻把一切眾生當作佛供養,必有好的境界,所求如意。

238.     世間事均是假的,人到老年患得患失之心更重,其實人生一切遭遇都是前世善惡業因所結的果,現在遇到了只有忍受;如自己想如何便能如何,佛就不把「求不得」列為八苦之一了。人生一切境遇皆受因果律之支配,今生之財富是由前生財布施得來的,今生的智慧是由前生法布施得來的。有許多人發了意外之財,不但病魔纏綿,損失殆盡,且把老本花掉,此種事例世上所在多有。所以人不必貪求,要放下一切,把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守住了,心地才清凈;心地清凈,決定往生。「看破」是真學問,「放下」是真功夫。

239.     凡夫自無始以來,在三界六道熏習的都是感情,立時斷掉,談何容易!必須聽經研教,慢慢熏習。感情是假的,不通教理的人臨命終時,對親眷恩情不斷,無法放下,難望超生善處。學道要少攀緣,斷情不斷慈悲心,增長菩提心,將世間意識斷除,沒有人情的牽累,沒有物質的挂念,才有成就。

240.     凡夫修行,何以進進退退?是外緣太壞,引誘我們退道心之機會太多。極樂世界沒有引誘的因緣,所遇者均系有道有學的人,三業清凈,終無淫怒之心、愚痴之態。因無外緣引誘,故不退轉。

241.     凡夫為宿業所牽,奔走衣食,誰都不免,為了生活而忘卻自己的真如本性固不可,若為不能隨意擺脫塵勞而生厭世之心亦不可。在善於利用環境,隨處都是道場,於對境隨緣時歷事練心,將經中要旨融會到實際生活方面體驗,測驗自己是否能切實依教奉行,此是修行最要一著。

242.     一尊木雕的佛像,把他毀壞,比殺死千百人的罪過還要重。此是何故?因為佛像的存在,有其重要的意義,眾生一看見佛像,在阿賴耶識就種下一個種子,將來因緣成熟,總有一天會脫離生死輪迴,成佛作祖。故毀滅佛像要斷送若干人的慧命,使眾生永陷三界火宅,無出頭之日,其罪甚大。

243.     見人布施,隨喜功德之果報是有用無果,即有享受而無所有權。例如公務員在政府機關服務年滿六十五歲退休,住在公家配給的宿舍,退休之後仍可繼續住,但並無所有權,只能居住不能轉讓。此人前生未曾親行布施,不過見他人布施,從旁贊助,生歡喜心而已。

244.     念佛人到臨終時絕不可怕死,怕死,心就亂,能否往生亦在最後一念,臨終時心不顛倒是大福報。凡夫平日修行難免放逸,到臨終時心裡清楚,懂得教理,求生心切,念佛力量最大。室內應供一尊阿彌陀佛接引佛像,並立一幡,使臨終人以手持幡帶。助念之人句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臨終人聽得清清楚楚,必蒙佛接引。助念之人如能使二人往生,到臨終時此二人必來接引。慧遠大師一生當中有三次見到極樂世界,到臨終時才對弟子言說,可見凈土法門真實不虛。

245.     如環境許可,公私事務一概不作,放下萬緣專門修行,這是一種福報。而為了家庭生活必須工作,亦未嘗不可修行。作事與修行並無妨礙,事情照作,但不要著相,作完就了。照《金剛經》上所說的,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了知一切事均屬夢幻泡影,二十四小時都作如是觀,就容易成就。

246.     在修道過程中必須具備種種因緣,方能有所成就,而障礙亦所難免。要祝願一切眾生均不遇障礙,如有他人給你障礙,你千萬不可存報復之心,應視其如佛菩薩來試驗你的堅忍心與長遠心。

247.     凡是血肉之身均不幹凈,小乘佛教有九不凈觀之說。即以選世界小姐而言,各國佳麗均系代表人物,真有沉魚落雁之容,然而除去一張表皮外,身內只有血肉筋骨,污穢充滿,死後不到三天即惡臭充鼻。所以《起信論》說:「應觀世間一切有身,悉皆不凈,種種穢污,無一可樂。」

248.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有何意義?如僅為了衣食利祿,則人生毫無價值可言。爭名奪利必須心毒手辣,造諸眾罪,來生更受苦報,人無智慧必走此路。貪心斷了即了生死,依《金剛經》說身命尚可布施,還貪什麼?自殺的人太可惜,既然自己生命都不要,為何不犧牲一切,為眾生做點事,把這一生的精神體力供獻給社會國家,服務人群。先從身見上轉,轉為妙觀察智。一切萬法如夢幻泡影,得無歡喜心,失無婉惜心,無得失之心即了生死,無得失之心即大自在,現在就干,即與佛菩薩一樣。

249.     供養佛應以最上最好的供品,表示至誠懇切之心。對上是供養,對眾生是布施,布施是破慳貪的。布施供養應盡心儘力,但決不勉強,沒有財力,隨喜亦是一樣有功德,何況念佛不花一文錢,念到一心不亂是真供養。故經云:「專心想念於諸佛,一切世間大明燈,十方所有諸如來,靡不現前如目。」

250.     佛法講智不是死板板的,是活活潑潑的,什麼環境均能配合。例如河流是彎彎曲曲的,隨順其彎曲可以到達目的地;心地要直,行事要委曲婉轉。禮就是彎彎曲曲的,所以稱之為曲禮;佛應化到人世間,亦是委曲。大慈大悲教化我們,而我們還不接受;眾生剛強難化亦得有忍耐心,所以說「智慧周旋常轉」,什麼環境都自在。

251.     學佛是自己學佛,不必看人家學佛的精進程度如何,人家學與不學與自己毫不相干。以修十善言,天天根據經典批評人家,只有自己造口業,對於自己毫無好處。如果機緣成熟,一說即能改過遷善,不妨倒予以規勸,否則還是不要管人家的閑事比較好。

252.     菩薩對眾生,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完全是施捨,決不要權利;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舍誓願。修忍辱是學菩薩的容量,地獄眾生亦要以平等心慈悲心看待他們。

253.     每一眾生從無始以來,住於生死,受盡苦惱,輪迴世間,是可恥的事。修行固然是苦事,而苦盡甜來,並不是做不到的;若做不到,佛就不說了。有信有解必可往生,上根利智之人一天就能往生,最鈍者七天亦能往生,千萬不可看輕自己。無量劫來在生死輪迴受苦,比菩薩修六度萬行之苦大的多,修行之苦有限度,六道輪迴無限度,學佛吃苦,吃了有好處,生死輪迴之苦是白受的。

254.     修行人首先須具備生活上必具的條件,約有五事:衣食具足,持戒清凈,清凈處所,息一切外緣,親近善知識。

255.     凡夫對於身體太重視,唯恐委屈了它,恐怕累著它,不能精進之原因在此。古大德念佛念到筋疲力盡還要念下去,身體毀滅都可以,佛號決不間斷,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若稍為顧惜自己的身體,還要多活幾年,佛號就念不下去了,稍存此種思想,就去不了極樂世界。

256.     殺業最重,凡是動物均愛惜其生命,沒有不貪生怕死的。一隻羊把它殺了,它的力量不足以抵抗人的機巧,只有接受被殺之苦,但是這一怨毒始終未了,遲早一定要報復,所以殺生必得短命多病的報應。佛經說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豈可害其命食其肉。

257.     修行人遇到任何境界現前要不執著,執著即遇魔障。例如打佛七,有人很精進,見到佛像發光,聞到異香,此系極粗的境界,若真遇到實在沒有說的必要。念佛念得好,三聖全來,不必動心;西方極樂世界現前,也不必歡喜。心中一動歡喜心,就不清凈。什麼境界現前,不理他,你的功夫又進了一步;一沾染,就是魔。

258.     可作世間事,莫存世間意。要想成就,就要一切放下。世間事還是要作,並且要認真去作,但心不要落印象。佛法是活的,本無定法,原理原則不變,度化眾生的技術方法隨時變化。

259.     佛所說法都是藥方,病好了,藥方也不要了,所以世間法要舍,出世間法也要舍。

260.     生活環境發現種種不順心的時候,才能發勇猛精進心,希望離開這個娑婆世界,往生凈土,這對修行人而言,也是一種增上緣;而如果環境好,有財力,則可以作功德,行布施,救濟人,護持佛法。故無論環境好與壞,都是學佛的增上緣。

261.     以深心智心念佛必有成就,以散亂心念佛得福報而已,必須有恆心;一曝十寒,無濟於事。

262.     人生有八苦;遭遇最悲慘的環境,果能一生受盡就解脫了,也不算苦;地獄之苦更甚。果真下了地獄,經過很長的時間把它受完,就得到了解脫,也還算有期限,並不太可怕;最可怕的是輪迴之苦,沒有完,永無止境,起惑造業受報,六道輪迴頭出頭沒,才是真正可怕的苦呢!

263.     凡夫的毛病即名與利,發心時很好,稍有名氣,為四眾所供養,即生貢高我慢之心。

264.     一切冤家對頭不可恨他,他是來成就我們忍辱度的。對於天然災害要忍受,對於自己的清苦生活要忍耐,切不可怨天尤人,要知萬法皆空,對事理因果都能了解,謂之無生法忍。

265.     對一切眾生生恭敬心,即是對未來諸佛的供養。

266.     佛所說八萬四千法門等於種種藥方,法不應機,斷人慧命,等於吃錯了葯,故一定要拜有道德學問的好老師;若找不到,只有念佛法門,死心蹋地的念去,一定有成就。

267.     煩惱愈想離愈離不開,必須心地清凈。凡夫若心清凈即感覺寂寞,如何能滅除煩惱?

268.     不聞佛名是最苦之事;聞佛名號,將來不幸墮地獄受苦,亦可因此一聲佛的名號而起現行,尚有解脫之望。

269.     「佛不度無緣之人」,不可曲解,以為佛有分別心;是說緣尚未成熟之意,俟將來法緣成熟時再來度他。

270.     攀緣是一切苦的根本。人到無求品自高,求人苦惱就來了。學佛的人有一份道糧就夠了,要想成就必須捨棄一切。

271.     凡夫修行要先修人乘,先要作一個好人,人修好了才能保持人身。只憑有口無心的念幾聲佛號生不到極樂世界,必須修定,還需要修四無量心。

272.     『佛號月光幢』,「月光」是智慧,表智慧的。日光跟月光、燈光都是表智慧的,月光智慧裡頭有清涼的意思。智慧真的是清涼的,裡面沒有煩躁;心裏面還有煩躁,你沒有智慧。為什麼?煩躁是業障,障礙你的智慧,不但障礙智慧,也障礙你的福德。所以業障一定要拔除。誰能拔除?只有自己。佛菩薩再慈悲、再大的智慧、再大的神通,沒有辦法把你的業障拔除,這樁事情我們要明了。如果諸佛菩薩有能力把我們的業障拔除,諸位想想看,我們還要修行嗎?不需要了。佛菩薩要不把我的業障拔除,他就不慈悲了,對不對?這樁事情佛菩薩沒有能力,業障是自己造的,一定要自己拔除。佛幫助我們,只是在理論上、方法上提供給我們,為我們講清楚、講明白。佛對一切眾生的加持,我們通常講幫助,只能幫助到信解,行證是自己的事情,這個不是佛菩薩的事情了。

273.     怎樣讓煩惱輕?放下,不要跟任何人計較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別人毀謗我也好、侮辱也好、陷害也好、讚歎也好、恭惟也好,我永遠心是清凈的,永遠心是平等的。我對他們的態度,永遠合掌「阿彌陀佛」;你罵我,「阿彌陀佛」;你毀謗我,「阿彌陀佛」。心確確實實住在阿彌陀佛上,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有絲毫分別計較,誰吃虧?我自己吃虧,不能往生,還搞六道。所以要懂得,境緣都是幫助我自己提升的,問題就是我要「會」,在境緣當中會學。宗門常講「會么!」會了就成無上道,不會還繼續搞六道輪迴。

274.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句成語叫「政通人和」。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有矛盾?為什麼會有誤會?為什麼會有對立?為什麼會有衝突?往來太少了。如果常常往來、密切往來,什麼問題都化解了。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例外的。尤其是現在交通便捷,做國家領導人,最重要的就是訪問,化解誤會、化解衝突。如果彼此不相往來、互相猜疑,愈猜愈訛,沒有誤會憑空造成誤會,這錯了,這個才形成災難。今天世界紛爭能不能解決?能,不是不能,大家互相往來就沒有問題了。

275.     我們細讀《論語》,你看看孔夫子的學生對老師的記載,老師一生行誼,你看他們的記載,他們的報告「夫子為人,溫良恭儉讓」。這是所有學生公認夫子之德:溫和、善良、恭慎、節儉、忍讓。從來不會跟人爭的,處處退讓。如果這一樁事情對社會關係很大,明明看到他那個想法、做法是錯誤的,我們也能忍讓嗎?忍讓,不爭。那這樣是不是對不起社會,對不起眾生?不是的。夫子有智慧,有善巧方便,從另一個方向來發展。

276.     對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規過勸善的義務,規過勸善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為什麼?避免衝突,這一點很重要。他有過失你勸他,你要傷了他的自尊心,他不但不能接受,他還反抗。規過勸善不是容易的事情,這裡頭有大學問,要近情近理。情擺在第一,理擺在第二,不傷感情;理放在第一,情放在第二,傷感情,你的知交斷絕了。這些是大學問,古時候教學重視!現在人不懂。所以,往往是一番好意善意,好意善意變成了仇敵,你說冤不冤枉!

277.     尤其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多少人嚮往,但是他求不到。求不到的原因,章嘉大師講得好:你不知道求的方法,你也不明了求的道理,所以你求沒有感應。如果明理、懂得方法,如理如法,哪有求不應的?這個事沒有過,有求必應。凡夫求作佛都能夠求到,你說這個多難!凡夫求生凈土,求親近阿彌陀佛都能求到。世間功名富貴、名聞利養在佛法裡面看這雞毛蒜皮,小事一樁!真的是求長壽得長壽,求富貴得富貴,你要懂道理!迷信是求不到的,要正信、要真信。「依一切華海住」,就是依教奉行。

278.     小從個人,我們一個人生活在世間什麼事情對我們是第一重要的?教學!誰在教我們?我們在《華嚴經》上看看善財童子,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它在教我們!我們自己要知道好好的學習,人事物、六塵境界,善教!我們要善學!這個道理要是明白了、要是清楚了,我們跟善財就沒有兩樣,無二無別。

279.     這個道理跟事實,古書裡頭講得很多很多。功名亦復如是。講貴!這個人命裡頭有宰相的命,但是為人沒有道德,處處對人總是存著損人利己這個心態。違背道德,違背法律,所謂是走法律的漏洞。他也能做官,可能只做到一個部長,他本來是宰相,就降了一級,折了,折損。或者是只能做個縣市長,那就折損的太多了。這些例子很多,如果存心厚道,沒有自私自利,大公無私,那他的富貴享不盡,還留給兒孫。

280.     富跟貴,怎麼個求法?佛跟我們講因、緣、果、報,這是真理。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是真理。我們希求的是果報,那你就要種好的因,要促成好的緣,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你看看佛教給我們求的方法,它有道理在!不是說我要求財,佛就賞賜多少財給我,不是這樣的,那個佛做不到,神也做不到。是要你自己去修,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佛教我們耕耘,你自然就有收穫了!

281.     聖賢人的教育就是教我們從這個地方做一個轉變。想什麼?主題總得有!我講了兩句話:利害得失,吉凶禍福。想別人的吉凶禍福,對方的利害得失,不想自己。果然以真誠心、無私無我的心,才能感動別人,中國古人常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別人還沒有辦法接受的時候,聽不進去的時候,是我們的真誠做得不夠,方法表達的技巧不足,佛法裡面講「善巧方便」。

282.     社會安定和平興旺,人民幸福,人人都能過好日子。什麼原因?道德的教育!不能不重視。家庭要興旺,如果沒有道德,你想想,家庭怎麼能夠興旺?印光大師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頭一個綱領「敦倫盡分」。敦倫盡分是道德的教育,是道;「閑邪存誠」是德。大道、大德!祖師大德、世出世間的賢聖,雖然他們極力在提倡,很可惜,認知的人太少,以致教學的成果不彰。又遇到現前世風日下,這個日下是真的,是一天不如一天,確確實實如古人所說「危急存亡之秋」。我們今天處在這個時代。

283.     今天這樁事情落在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不教了。所以現在做父母的不能為兒女的好榜樣,父母本身就不能做出一個好樣子。中國古老的諺語所說的「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不正,兒女怎麼能教得好?我們現在要發心做什麼樣的人?時時處處,存心給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了解社會眾生有哪些毛病,我們發願來為他演說,來為他表演。為他表演三輪體空,不著相,那就是無量無邊的功德。

284.     我們要問,這世間人確確實實有善有惡,有是有非,那要學佛連是非善惡都不辨,這不是學成白痴了嗎?你的話不錯,你問得很好!學佛是有大智慧,對於世間種種形象,邪正善惡,他一看就知道前因後果。他不是看這一段,他看到果知道因,他看到因知道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他不愚痴。雖然清楚明了他心裡不落印象,這就是不見世間過。心裡頭沒有印象,這叫真功夫,成就自己戒定慧三學。戒定慧是三德!三德之因是戒定慧;法身、般若、解脫是三德之果。不修因,哪裡會有果?

285.     你說經教是不是像劇本一樣?劇本不是念的,劇本是要表演的。你要是明白,佛經不是念的,佛經是要表演的,為人演說。演就是佛經裡面講的道理,理論、方法、境界,你都搞清楚、搞明白,你都深信不懷疑,做出來給人看。怎麼個做法?要觀機!所以它有正面的,也有反面,就像舞台表演一樣,有演大忠大孝的,有演老奸巨滑的。無論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怎麼個演法,總而言之,都是利益眾生;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

286.     尤其在現在,現在是個亂世,大亂之世。生活在這個世間只有苦,哪有樂?我常常講,現在世間人享樂跟古人不相同。古人有真樂,心地真誠、清凈、慈悲,他享有真樂。現在的人心充滿了自私自利,充滿了貪嗔痴慢,他享受物慾之樂,我把它比喻作服毒。這個世間五欲六塵是毒品,服毒,麻醉一下,覺得不錯,上了癮,後患無窮!所以真正聰明人、真正自愛的人肯定是遠離五欲六塵。遠離之後怎麼辦?一心向道。一心一意跟佛菩薩交往。佛菩薩在哪裡?經典、古書,跟古人做朋友,所謂的是「上友古人」,跟古人做朋友。跟佛菩薩交往,向佛菩薩學習,其樂無窮!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應當要學習的。

287.     修無師為什麼能做到?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天到晚歡歡喜喜為大眾服務,心裡頭一塵不染,只有阿彌陀佛。別人對他好,笑一笑,阿彌陀佛!別人瞪他一眼,討厭他,阿彌陀佛!沒有分別,沒有計較,沒有執著,心裡只有阿彌陀佛,外面的相不執著。他心是定的,他六根不會被外面六塵境界所轉,他能自在往生,他預知時至;鍋漏匠亦復如是。

288.     真的我是什麼?自性是真我。為什麼阿賴耶不算是真我?阿賴耶迷惑!真正的我,你想想看,誰願意墮地獄?誰願意變畜生?誰願意當餓鬼?他怎麼會到那裡去投胎?怎麼會選擇那個身?阿賴耶是個糊塗我,不能說他是我,糊塗!他沒有覺悟。真正的我是覺而不迷,佛性。所以佛說法身、般若、解脫,這是自性的三德。法身有常、樂、我、凈,有這四凈德,有這個「我」,般若也有常樂我凈,解脫也有常樂我凈。這個要說就要費很多時間,但是學佛的人不能不懂。我們在這個大經向後,在解分裡面會有很詳細的說明。

289.     佛講的話是真的。為什麼?我,我不會死。我是不生不滅的。這個身,這個身有生滅,它有生死;有生死,不是我。不是我,是什麼?是我所。我舉個比喻,現在出門大家開車,駕車這個人是我,車不是我,這個大家容易懂得。車用壞了換一個新的,駕車的人沒有換。我駕這一輛車,這輛車壞掉了,我不要了,我去換一個新的,你又去駕那一個車去了。我們這個身體就像車一樣,我在哪裡?我在這個身體裡面在駕車,這是我。

290.     不會念的時候,我們要學教,要學經。為什麼?斷疑生信。我們對這個佛號信心不夠!喜好不夠!理解不夠!那怎麼辦?學教!學教的目的是破疑生信,讓我們對待這個名號功德生起信心,生起堅定清凈的信心,生起法喜,法喜充滿。名號變成我第一生命,名號變成我無價的珍寶。到有這樣的認知的時候,經教不要了,專持這一句佛號,那一生肯定成佛。

291.     凈宗尤其是方便,用什麼來控制?用這一句佛號。所以關鍵在你會不會。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好像很難。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心才動,這個心才動是第一念,第二念就阿彌陀佛,就把你的第一念伏住,壓下去,換掉了。不管是善念,不管是惡念,不要讓它起念頭,念頭一起,阿彌陀佛!就換成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取而代之,這叫真念佛,這叫會,這叫功夫得力,煩惱完全伏住。常常這樣伏。

292.     沒有證得之前,宗派不一樣。像一棵樹一樣,枝與枝不同,干與干不同,本與本不同,歸到根就同。那個根是什麼?根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是從本歸根,全都通了。你真的得清凈,真的覺悟,真的是永遠不會再生邪知邪見。所以佛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只要你得一門,一門一定要達到根,然後一切法都貫通。世出世間法是一法,一個根生的,這個根是自性。

293.     祖師大德教導我們放下,放下之後怎麼辦?還要放下,永遠在放下,放到一念不生,性德就現前。只要有絲毫放不下,就障礙了心性,就迷失了心性。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要放下,不能放在心上。心要空,心要虛,心要無一物,《壇經》上所講的「本來無一物」。無一物,那個時候就是真心,就是「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有一物,就把這個障礙了。

294.     換句話說,修布施不附帶任何條件,歡歡喜喜布施,這個布施的人有大福報,這是如來對他的讚歎。為什麼?慳貪斷掉了。你的福報從哪裡來?是自性本有的德能相好。我常講自性裡頭有三個圓滿,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三個合起來叫大圓滿。我們要修大圓滿的福德智慧,不附帶任何條件,福報現前不享受是真享受,我的福報讓大眾享受,快樂!像做父母一樣的,那個慈悲的父母,他有福報,讓他的兒孫享受,兒孫滿堂,他很快樂。他自己的生活還是很簡單,看到兒女享受非常快樂。佛菩薩看到九法界眾生享受,快樂無比!

295.     凡人造業,聖人在修福,凡人造極重罪業,還享聖人的福;享福並不知道,對於聖人也不知道感恩。聖人畢竟是聖人,聖人也不會怪你,真正是難能可貴。聖人之所以,在我們凡夫講很辛苦,來照顧這些叛逆的兄弟姊妹、叛逆的學生,還是這樣真誠清凈慈悲的來照顧,這就是性德圓滿自然的流露,很不容易!我們學佛不能不體會到這一個深層,要向佛菩薩學習。

296.     先生跟了凡先生有緣,指點他;雲谷禪師跟了凡先生也有緣,幫他改造。從什麼地方改造?從心理上改造,這是正確的,這不是迷信。所以佛在經裡頭常常告訴我們,每個人確實有命運。命運從哪裡來?命運是過去生中造作的業力。我們每一個人,一切的動物、植物,凡是生長在這個地球上,都是業力變現的。佛說得透徹。能不能改?當然能改。要從行業上去改,從心行上去改,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從這上改。如果心行善,言語造作善,你的命運當然是好的,當然是福、是吉祥;如果我們的心行不善,言語行為不善,我們的果報當然就不善了,常常遇到凶災,受到苦報。

297.     我們要真的仔細去想,我們今天這個地球上的居民心裡是什麼?貪瞋痴慢。我們貪瞋痴慢的氣氛,包圍著我們地球的四周,雲層大氣,貪瞋痴慢是最嚴重的毒素,我們現在人講病毒,包圍在空中的大氣也是貪瞋痴慢製造出來的病毒。所以,看看諸佛菩薩居住的剎土,他們居住的這些星球、居住的這些星系,包圍在星球的上空,一絲毫的染污沒有,一絲毫的毒素沒有,那個世界美好!

298.     宗教裡頭有說,人從哪裡來的?上帝造的,世界也是上帝造的。在佛法裡面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而「識變」的確它是有規則的。中國人沒有講到性識,中國人講陰陽,講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它有程序的,它不亂。佛法裡面講的,講識變,「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跟中國講的這個八卦的演變,異曲同工,它都是有規則的,一點都不紊亂。所以人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能夠隨順自然,隨順本性的運動的規則,身心是健康的,宇宙是健康的。一切眾生身心健康,這大宇宙不就健康了嗎?我們這個身是大宇宙裡頭的一個細胞,我們的身心違背了自然的法則,這身心不健康,大宇宙就出了毛病了,道理是一樣的。

299.     所以佛在一切經教裡頭,常常教導我們要明了因果報應,時時刻刻勸導我們、提醒我們斷惡修善,一定要知道善有善果,種善因得善果,造作惡業一定要受惡報。不但是惡的行為不可以有,惡的念頭都不能生。特別是在現前這個社會,現前這個社會眼看著我們有不可思議的災難,共業所感。現在這個世界許多有識的人士都明白,共業沒辦法避免,所以我們要好好修自己的別業。災難來了,來了不怕,要想到人有生當然就有死,不必怕死,死了以後什麼都帶不去;來的時候沒有帶一樣東西來,死的時候一樣都帶不去。你真正了解這個道理,真正參透了,你現在這個心就清凈了。

300.     眾生造了罪業,要怎樣幫助他?那個罪業要消掉;諸佛菩薩不能夠違背因果,這是做不到的。好比你的兒女,兒女犯了罪,要不要接受法律制裁?要!父母再疼愛他,也只能在他接受制裁的時候去安慰他、去幫助他,沒有辦法減輕他的刑罰。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

301.     佛法裡頭最難的就是信心,頭一關。我們今天修行不能成就、不能認真,陽奉陰違,什麼原因?沒有信心!實在講,幫助我們一般凡夫建立信心的無過於《華嚴經》,我們在《華嚴經》裡頭奠定堅定的信心,在《無量壽經》裡面成就無比的願力,念佛哪有不往生的!不但往生,品味高超!這是我們一生唯一的一樁大事,其它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一提。

302.     尤其是中年以上(我們講四十、五十以上),對於這個方向、這個道路要認識清楚,加一把勁努力,我們就不再搞輪迴了。冤親債主我們要發大慈悲心,我成佛首先度你們,自己沒有怨恨心,心是平靜的,忍辱波羅蜜成就;沒有一絲毫報復的念頭,持戒波羅蜜成就了,持戒是破惡,對於怨敵沒有絲毫報復的念頭。在一切境緣當中成就自己的德行,大德大能、大智大慈!

303.     所以說是兩個人在一起,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這兩個人你們想想能不能發生衝突?不能,絕對不會。惡人以惡意對善人,善人原諒他、包容他;惡人罵善人,善人不回答,不會跟他吵一架;惡人打善人,善人不還手,打不起來。我們小時候在學校念書,同學們打架,總有個有理的,有個沒有理的,可是老師處分,他不管你有理沒有理,兩個人一同處分,我們心裡很不服氣。為什麼一起處分?到後來學佛才明白,兩個程度一般高的才會打起來、才會相罵;一個高一個低吵不起來,也打不起來。

304.     這個經上講的宇宙星系星球的分布,在這個太空當中分布,實際上就是阿賴耶裡頭含藏的種子在阿賴耶識裡面的分布。阿賴耶識多大?那真的是像經上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阿賴耶識包太虛、周沙界。不覺叫阿賴耶,覺叫真如本性,所以佛法教學就是一個覺、迷。我們都是在迷位,怎樣從迷位解脫出來提升到覺位,我們的修學就有了成績。

305.     以放不下是大障礙,放不下招來的果報是大災難!我們如果真的明白、真的懂得了,就用這兩句「看破、放下」,消災免難。我們就是在現前這個世間,這個世間不管有什麼大的災難,你要真正懂得看破放下,再大的災難對你來說,沒事。他們報土裡頭有災難,我這個報土裡頭很安穩,這個道理就是經上常講的「境隨心轉」。

306.     超度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有真實功德,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念幾卷經、念幾聲佛號、磕幾個頭,那個力量非常微薄。什麼原因?你心不真誠。超度這個事情是真有,要如理、要如法才能得到效果。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但也是好事,不能說是壞事,利益有,不大。我們要懂、要明了。換句話說,自己要報佛恩、要報親恩、要報四重恩,自己要真正有成就,拿這個成就來做報恩的張本。你自己修行沒有成就,你拿什麼報恩?那我們念佛的人成就是什麼?往生。我這一生真正往生凈土,親近彌陀,我所有的恩人的恩都報了,要拿這個功夫、這個功德才真的能報恩。

307.     佛法殊勝,佛法高超,它高在哪裡?高在不是教我們勉強的相信,佛不強迫人。到什麼時候你相信?你自己契入境界,你自己證得了,你就信了。所以「信佛」這一句話,對我們大眾來講,確確實實是迷信。我們信佛,佛是什麼?不知道。不知道,你相信,那當然是迷信,你說哪個不迷信?但是這個不要緊,迷信是你剛剛入門,入門之後,慢慢你就覺悟了,從迷信到正信。正信是什麼?道理通達了,我這個相信有理論做根據。雖然我沒有入這個境界,在理上講得通,依照這個道理,依照佛所講的方法去學習,漸漸能夠契入,入了境界,真信!佛講的話不是假的,佛講的話完全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就是這個樣子。

308.     這個裡面只有轉變,實實在在講沒有生滅,我們學佛的人在教理上稍稍涉入就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以人做個比喻,人有沒有生死?沒有生死。世間人不了解事實真相,貪生怕死!生死是一個轉變,捨身受身就像換衣服一樣。不同維次空間就像什麼?就像我們現在電視裡頭頻道一樣,換頻道;中國世俗人講投胎,換個身體。投胎,說實在話沒離六道,離開六道那就不是投胎了;實際上應當講是轉變。

309.     學佛不能不覺悟,你想想當我們晚上疲倦的時候,睡著了,這世界在哪裡?這世界沒有了。你呢?你還在,這個世界沒有,真的沒有了,失去了,你還在,你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你做夢,你夢中現另外一個境界、一個世界,那個境界裡頭也有很多眾生、也有虛空、也有山河大地,你有沒有想到夢中那個虛空從哪來的?你夢中境界怎麼發生的?怎麼形成的?醒來時候再想想,現前境界跟夢中境界有什麼差別?幻化的,不是真的,夢中那個幻化的時間短,幾秒鐘、幾分鐘的時間。現在我們這個境界時間比較長,有幾十年。幾十年跟幾秒、幾分鐘有什麼差別?沒有差別。然後你才真正能體會到佛講的話,「一切法從心想生」。

310.     今天,真正覺悟的人是個什麼樣子?一心念佛,求生凈土,萬緣放下,全心全力多做好事。什麼是好事?利益一切眾生的事業就是好事,務必要令眾生得真實利益。那個得真實利益,你看看一切諸佛菩薩,你看看祖師大德們,全心全力教化眾生,所以教化是第一功德、第一好事。自己要現身說法,為社會大眾做個好樣子,你的言教人家才能相信,才聽得進去;自己做得不好,說得再好別人聽了懷疑,難以接受。

311.     看到好相,人天的好相、聲聞緣覺的好相、佛菩薩的好相,他知道這是無量功德之所莊嚴;他看到三途苦報之相,他知道那是累劫惡習在那個地方消除的,也是好相。無量劫的惡習在那裡消除,三途是消業障;佛菩薩是累積功德,豈不是事事是好事,哪有惡事?佛菩薩教人沒有別的,了解事實真相,明理,懂事,然後十法界依正莊嚴你才會不動心,你才會不受這些夢幻泡影影響。這個時候就是大乘經上常講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你的心永遠是平靜的;一切諸法,一接觸就通達、就明了,你自自然然會應付得面面周到。

312.     所以諸佛菩薩苦口婆心勸導我們,修福是應當的,沒有福,不能幫助苦難眾生,幫助苦難眾生需要智慧、需要福德,我們修慧、修福都是為眾生的,不為自己的,自己要貪圖福報,沒有不墮落的。人間這一點小小福報都放不下,天福來的時候,你怎麼能夠不被它迷惑?這不可能的事情。福不能享,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到什麼時候來享福?到你什麼時候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個時候享福不會墮落了。無明沒有破,法身沒有證得,享福肯定是障礙,這個道理要懂。佛在經上講得多、講得透徹,佛菩薩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我們要懂得、要能體會得。

313.     所以學佛修什麼?從初發心到如來地沒有別的,布施而已,到了最高的境界,就不叫布施,叫供養。大乘菩薩叫布施,普賢菩薩叫供養,這個道理要懂。布施裡面不一定有真誠的恭敬心,供養裡頭有,供養裡頭有孝順心、有恭敬心、有真誠心,我們平常講「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用這個心修布施就叫做供養,那個福報等虛空法界,無量無邊!我們要懂得學。

314.     這三種福都是福報,世間人真的不分國家界限、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你只要提出這三樁事情,人人都希求,不知道怎麼個求法。大學裡面開了這些課程,研究怎麼樣致富,全是假的,他沒有找到致富真正的因緣。看到世間許許多多發大財的人、事業成功的人,研究他們是怎麼成功的,我們要怎樣學習?他所見到的、所聽到的、所思惟到的都是緣,他不知道因。所以讀財經、貿易這些學科的學生,沒有聽說各個都發財;讀科學、哲學的學生,沒有說各個人都開了智慧,學生很多,成就的人不多。什麼原因?成就的人要有因,你在學校所學的那是緣,有緣有因,他能成就;有緣沒有因,不能成就!

315.     古往今來許許多多戰爭是可以避免的,為什麼它會爆發?形象、語言令人生起了誤會,從誤會引發他的報復、他的憎恨,戰爭爆發了。大的不善的形象言語會引起國際戰爭;小的,引起一個家庭事業的破裂。孔老夫子把這一樁事情,言語,列在教學第二個科目,他教學是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你就想它多重要!

316.     「種種無邊清凈色」就是佛法常講的「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沒有舍離眾生,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外表看是一樣,裡面看不一樣,不染著。不染著就是決定不要把世出世間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染著了,你就被污染、就著相了,心地要清凈。惠能大師在《壇經》里說得很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裏面放一物,錯了!我們學凈土的同學,沒有本事做到純凈純善,所以我們心裡頭容許有一物,這一物是什麼?阿彌陀佛。我們以這個為依靠,除阿彌陀佛之外,這心裡頭什麼都不放;二六時中起心動念有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是著相修行。不著相那很高,我們做不到。我們用一念代替無量無邊的妄念,這一念是清凈念,阿彌陀佛就是清凈平等覺。

317.     所以學佛第一要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放棄自己的成見,隨順佛陀的教誨,特別是戒律。隨順佛陀的教誨,是隨順自己的性德,王陽明先生所講的,隨順自己的良知良能。戒律不是佛發明的,不是佛製作這一套東西來約束人的,不是的,完全是自然的流露。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才會真正發心去學戒律,才知道持戒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的不二法門。見性之後,自自然然那就是戒律了,你對於一切人事物,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會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佛佛道同!我們想法、看法跟佛不一樣,是我們迷失了自性,要想把自性找回來,除這個方法之外,找不到第二個方法了。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多聽經明理有助於一心念佛
【重要推薦】大陸佛教已經到了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時代了!
金剛經講記 凈空法師講解007
凈空法師
凈空法師講《金剛經》二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