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康熙八阿哥]胤禩——康熙末年黨爭的犧牲品

中國通史論文

康熙末年黨爭的犧牲品——胤禩

學號:0920200403

姓名:於曉

班級:新聞094

康熙末年黨爭的犧牲品——皇八子胤禩

摘要:以胤禩為首的皇八子黨,是康熙末年奪嫡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作為這個黨派的核心,胤禩不斷活躍在奪嫡的政治舞台上。自身的才華與超高的人氣是他競爭的有利資本,但生性平和的他畢竟不適合這個勾心鬥角的舞台,也註定了他淪為無辜犧牲品的命運。但是在某種程度上說,胤禩又是幸福的,政治上的失意只能更加凸顯出情感的珍貴,不論是夫妻情,父子情,還是兄弟情,朋友情,胤禩都是當之無愧的贏家。長期的精神上的折磨與撫慰造就了一個堅強的胤禩,當他的悲情生命終於划上句號之時,我們或許能讀到一些另類的幸福。如果說胤禩真的是黨爭的犧牲品,那麼我想他應該是一個幸福的犧牲品。

關鍵詞:黨爭、奪嫡、斃鷹事件、阿其那、幸福的犧牲品

一、人心所向「八賢王」

二、皇位爭奪戰的風口浪尖

三、疑雲重重「斃鷹事件」

四、敗寇「阿其那」

五、帝王的選擇:用江山保愛子

一、人心所向「八賢王」

愛新覺羅·胤禩,康熙皇帝第八子,生於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其母良妃衛氏,滿州正黃旗包衣人、宮內管領阿布鼐之女,身份低賤,故胤禩出生後不久便交由惠妃那拉氏撫養。低微的出身使胤禩從小就養成了事事小心、處處留神的性格特點,也給了他勤學苦練,發憤圖強的動力。

康熙帝向來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它為皇八子胤禩挑選的侍讀是江南名士何焯,胤禩也沒有辜負父皇的期望,他學習滿文、漢文、蒙文和經史等文化課,也擅長騎射、游泳等軍事體育課。胤禩向來勤勉好學,又有江南名士指點,很快成為了一個博學多才的儒生。

雖然滿族人向來注重騎射,但胤禩卻是一個深受南方儒家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他待人謙和有禮,完全沒有阿哥的驕縱奢侈,雍正在後來也曾說「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他善於結交名士,在江南士人之中有著很好的口碑,被人稱讚「極是好學,極是個好皇子」。要在文人圈內贏得一個好名聲,可絕非易事。他孝敬長輩,尊敬父皇,很得伯父裕親王福全的喜愛。福全多次向康熙誇薦胤禩,說他不僅性情好,做事也實在,不搞浮誇。要知道,福全可是康熙的親哥哥,素來「畏遠權勢」,深受康熙帝的敬重,他的舉薦不難說明胤禩卻是一個極為優秀的人。胤禩生母病逝,心甚悲痛,半年後仍需人扶掖而行。胤禩也很注重兄弟情義,使九阿哥、十阿哥以及雍正的同母胞弟十四阿哥都成為他堅定的支持者,對他「傾心悅服」,包括後來胤禩奪儲失敗,仍對他不離不棄。同時,胤禩也繼承了儒家思想的「入世」觀點,積极參与政治,結交朝臣,心懷安世濟民之大志。他在政治上也確實頗有作為,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初二,康熙帝首次分封皇子,十七歲的胤禩受封為多羅貝勒,是獲得封爵中最年幼的一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胤礽被廢,隨後,康熙帝任命胤禩為「署內務府總管事」。眾大臣紛紛看好胤禩,很多都成為他的心腹和追隨者。

雖然胤禩謙謙君子之氣被統治者別有用心的解釋成工於心計、「柔奸成性」、「心高陰險」、結黨營私,但我們仍能從史料中還原歷史真相。一個人說他好,大家不信;三個人說他好,我們也會不信;上至親王大臣,中有文人雅士,下至卑賤奴僕,人人願意與他交往,就算是別有用心,能做到這個份上,胤禩也無愧於「八賢王」的美稱了。正是因為胤禩人緣廣泛,人心所向,他成為了康熙末年儲位爭奪戰的一支重要力量。不管願不願意,他早已站到了「九子奪嫡」的風口浪尖上。

二、皇位爭奪戰的風口浪尖

康熙四十七年,做了三十多年皇太子的胤礽被廢,而皇八子胤禩脫穎而出,成為最有力的儲位爭奪者。讓我們看一下胤禩奪嫡的條件:

1. 無可否認,胤禩是一個極具才華的人。他作為一個滿清貴族,能廣泛的結交江南士人,並為他們所認可,可見他學問了得;年紀輕輕便被封為郡王,並被任命為「署內務府總管事」,說明他也有很強的政治能力。胤禩本身就是一個儒生,與後來的雍正皇帝胤禛篤信佛教相比,他更符合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標準,更易被人們所接受。他的才華不僅被父皇賞識,連後來的政敵也承認八阿哥「夙有才幹」。

2. 兄弟的支持是其很有力的資本。自從胤禩開始奪嫡,身邊就始終圍繞著幾個兄弟,即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以及十四阿哥胤禎。他們是堅定的八爺黨,他們在幫助胤禩奪嫡的過程中,不僅給予很多財力物力上的幫助,更在危急的時刻不離不棄,甚至不惜以自己的性命來保住他們的八哥。

3. 朝中大臣的賞識為將來的統治奠定基礎。其實這一點說到底就是人氣,你人氣旺了,人心所向,將來登大寶時便少了些阻力。像雍正皇帝,他的登基沒有群眾基礎,登基後流言甚多,也極不利於統治,還被後人罵著「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胤禩的禮賢下士與皇太子胤礽的驕縱放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胤禩在朝中也有著絕對的人氣,即使是在他大勢已去、無望登基時,著名大臣李光地仍向康熙推薦:「目下諸皇子,八王最賢。」

4. 對胤禩來說,奪嫡行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經費等又有諸兄弟贊助,而且本身也有經世濟國之才,他奪嫡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母家的低賤出身。胤禩的母親地位雖卑,但他的妻子在滿族的封建等級制中地位卻頗高,足有資格當未來的皇后。胤禩的嫡妻郭洛羅氏(《清史稿》中作烏雅氏,學界認定為記載有誤)是有名的安親王岳樂的親外甥女。有了這一層關係,胤禩又得到岳父家的幫助,更是如虎添翼。

我們一味地分析胤禩所具有的良好的奪嫡的條件,卻忽視了胤禩的個人意見。他到底有沒有想過要奪嫡?康熙皇帝的評價是「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在他眼中,胤禩的禮賢下士是為了結黨營私,這種看法未免有所偏頗。康熙十四年二阿哥胤礽被冊立為皇太子,深受父皇疼愛,雖然後來侍寵驕縱,但他仍是皇帝的心頭肉,地位堅不可撼。而胤禩禮賢下士的謙謙君子之風是從小發展起來的,母家的卑微也讓他根本不敢想去撼動太子的地位,他只是卑微而謹慎的做人,不至於開罪權貴而

已。在我看來,八阿哥胤禩雖具備奪嫡條件,卻不敢有奪嫡之心。

一廢太子之後,康熙皇帝對自己的兒子大失所望,後又聽大阿哥之言相士張明德預言八阿哥「必有大福」,於是遷怒胤禩,「革去貝勒,為閑散宗室」。僅為此等小事而處罰如此之重,康熙以此警告胤禩以及其他皇子不要有非分之想。事後不到一個月,尚在病中的康熙帝又召見了八阿哥胤禩與廢太子胤礽,此次召見的談話內容沒有隻言片語的記載,或許康熙皇帝就在此時給胤禩一個明確的態度,我不想折騰你,只要你不謀儲。想必胤禩也向父皇保證了什麼,被召見5天後,他又被複封為多羅貝勒,不僅如此,康熙帝還對胤禩做出了一個全新的評價:「八阿哥之為人,諸臣奏稱其賢,裕親王存日亦曾奏言,八阿哥心性好,不務矜誇。胤礽若親近伊等,使之左右輔導,則諸事皆有箴規矣。」

雖然康熙帝很滿意自己使胤禩打消了奪嫡的念頭,但接下來一件事卻讓他始料未及。十二月二十五,康熙地讓朝臣舉薦太子,其實是想借大臣們之口復立胤礽,豈料諸大臣一致推舉八阿哥胤禩為皇太子,這讓康熙帝很不舒服。康熙帝出爾反爾,仍決定復立胤礽,同時追查舉薦太子之事。一位大學士舉報「是日大學士馬齊先臣到臣問其皇上何故召聚諸臣?馬齊回於諸阿哥中舉一人為皇太子,臣又問所舉者為誰,馬齊雲眾意欲舉胤禩。」康熙帝龍顏大怒,「馬齊向來謬亂,如此大事尚懷私意,起飛欲結恩於胤禩,為日後恣肆專行計耶?」馬齊挨批後竟拂袖而出。馬齊是老臣,何以不顧君臣禮節對話間竟拂袖而出?此即顯示出馬齊默喻於眾的說法不可信,乃是別人誹謗。康熙對馬齊沒有嚴懲而是交胤禩嚴行拘禁,更是說明其中實有諸多內幕。

雖然在一廢太子後已經形成了「皇八子黨」,但就胤禩個人來說,並無意甚至說無膽奪嫡。因為他的才德出眾,因為他生在了帝王之家,胤禩不可避免地被卷進了這場奪嫡的黨爭之中。其中牽扯了太多的利害關係,這一切,也一步一步地把胤禩推向了悲情的深淵。

三、疑雲重重「斃鷹事件」

康熙五十一年,因皇太子胤礽的表現令康熙大失所望,再次被廢黜。皇八子黨的勢力雖然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但在朝中依然樹大根深,八賢王的威信仍在。《清實錄》中記載胤禩曾問康熙:我現在該怎麼做事?要不就裝病卧床,免得大家不好對待我。不過這段記載的可信度仍值得商榷,一個心思縝密想要奪嫡的人,不是先討好父皇以鞏固地位,而是迫不及待地展現自己的奪儲慾望,這不是自斷活路嗎?心思細膩如胤禩,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想必這段記載亦是後來統治者的一面之詞。

真正讓胤禩跌的爬不起來的是發生在康熙五十三年十月十八的這件事。當時,康熙帝離開京城去熱河巡視,胤禩等五位皇子奉旨隨同前往。據說,胤禩中途為祭奠生母忌日,與父皇分開,隨後派太監將兩隻奄奄一息的鷹送給皇上,也不請安、不請旨。對此,康熙帝非常氣憤,心悸幾危,召集諸皇子到行宮前,斥罵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與亂臣賊子結成黨羽,密行險奸,謂朕已年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可見胤禩之險,實百倍於胤礽也」,並宣稱「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胤禩獲悉,專門上書大喊冤枉。

康熙帝再一次對諸皇子說:「伊折內奏稱冤抑,試問伊所謂冤抑者何

在?總之此人黨羽甚惡,陰險已極,即朕亦畏之。」話已至此,可以看出,康熙是要堅決地處理掉「皇八子黨」,不管最後是誰繼承大統,那個人一定不會是胤禩。而此次,康熙皇帝竟然說出了「父子之恩絕矣」這樣的話,並停了胤禩本人及屬官俸銀俸米、執事人等銀米。

對於此次「斃鷹事件」,仍有諸多疑點。向來待人謙和有禮的胤禩為何會突然極具挑釁性地給父皇送去兩隻將死的老鷹?這事本來就說不通,唯一的可能就是胤禩已做好充分的準備向皇位發起總攻,即篡位。但送過老鷹之後便再沒有了下文,任由康熙斥責自己,後來又上書喊冤,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康熙皇帝作為一代聖主,就算當時被氣昏了頭,後來冷靜下來也應該想明白這事中的蹊蹺。胤禩是否是被人陷害的?他又是被誰陷害?關於這些,當時之人沒有提出任何疑義。

「斃鷹事件」讓胤禩徹底失去了爭奪儲位的機會,而在這懸而未決的疑案中,無辜的胤禩又一次扮演了犧牲品的角色。

四、敗寇「阿其那」

康熙六十一年,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在暢春園突然離世,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作為曾經皇位最有力的爭奪者,胤禩集團成為新皇帝最先下手的目標。對胤禩本人,雍正帝才具欲擒故縱的策略,不斷加以恩賜。先是任命他為總理事務大臣,接著又被晉封為和碩廉親王。胤禩不是等閑之輩,他當然讀得懂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就連他的福晉都說:「何賀為?慮不免首領耳!」同時,雍正帝對胤禩處處詰難,不斷打壓,使胤禩在雍正即位後的幾年內一直過著令人難以想像的日子。而對待胤禩的同黨,雍正帝則將他們逐個分割,令其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一切處理妥當,雍正這才給胤禩最後一擊。

雍正四年正月,雍正帝將胤禩若干罪狀公之於眾,隨即胤禩被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改名「阿其那」並囚於高牆,數月後死於囚所。皇八子胤禩就這樣走完了自己悲情的一生。

五、帝王的選擇:用江山保愛子

雖然胤禩無意爭奪儲位,但從一個帝王的角度,康熙皇帝面對如此優秀如此有競爭力的兒子,為何一直以來頻頻打壓,不留情面?

首先,如上文所說,胤禩是一個受傳統漢族文化教育影響很深的儒生,過於理想化的他總是很單純地對待他人,儘力地表現自己。這樣,雖然他有很強的能力,卻少了一點帝王的霸氣。與後來即位的雍正皇帝相比,胤禩更是缺少心狠手辣剷除異己的魄力。康熙末年的黨爭已經把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攪得焦頭爛額,他肯定也已經意識到朝中並不安定,把這樣一個江山交給溫文爾雅的胤禩,想必也是極不放心的。

還有一方面的原因來自太子。康熙皇帝對太子胤礽的感情不僅僅是普通的父子之情所能表達的,其中更承載著康熙對故去的孝誠皇后的思念。胤礽在不到兩歲時就被封為太子,康熙皇帝對其更是寵愛有加,寄予厚望。同時他也是個很有才能的人,這使得康熙在一廢太子之後仍決定復立他。胤禩人心所向,朝中大臣多與之交好,使康熙皇帝不得不為太子的將來考慮,他必須要為太子的即位掃除所有障礙。「槍打出頭鳥」,胤禩沒能很好地把握顯與藏的分寸,只能成為眾矢之的。

不僅康熙皇帝對胤禩有所戒備,奪嫡大軍的其他成員也不斷在明裡暗裡為他製造事端。危及到自己的儲位,太子第一個不會放過他。大阿哥胤褆向父皇稟告相士張明德為胤禩看相之語,表面看似幫助胤禩奪儲,其實未必沒有故意陷害之嫌。雖無明顯動作但一直在暗中秘密進行奪儲的四阿哥胤禛,也一定在背後做過什麼小動作。「斃鷹事件」中那兩隻將死的老鷹到底是誰送的?康熙皇帝本人以及隨行的幾位皇子都極有可能。

另外,想要做皇位繼承人,其子嗣問題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胤禩沒有嫡子,只在康熙四十七年妾張氏生一子名弘旺。雖然雍正皇帝的子嗣也不是很多,但比起胤禩,卻也足夠。說到無嗣,我們就必須說一下胤禩的嫡福晉郭洛羅氏。我不知道她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可以在男權社會裡讓一個擁有如此權勢的男人只忠於她一人。她被公公康熙皇帝罵為「妒婦」,被大伯雍正皇帝「挫骨揚灰」,面對權力,她也不過是個尋常之人,卻能讓胤禩冒著無嗣的代價堅持不再娶,要是沒有深厚的愛情作為基礎,很難令人想像。從這個角度來看,胤禩還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為了捍衛愛情寧願放棄至尊的權力。與其說康熙皇帝沒有選擇胤禩為儲君,不如說胤禩主動放棄了做儲君的機會。一直都覺得胤禩的一生幾起幾落終不得志,應是十分悲哀的,但或許與福晉長相廝守才是他最大的理想。與福晉在一起的日子他應該是快樂而幸福的,要不然面對父親的絕情,兄弟的刁難,他又怎麼能挺過那段艱難的日子?八爺與八福晉的愛情在那個時代應是極為難得也極為令人嫉妒的,要不然雍正皇帝怎麼會對其恨之入骨非要將八福晉焚屍揚灰?

或許我們太過注目表面現象,而忽視了現象背後所包含的情感。雖然我們不應該帶著感情去研究歷史,但在中國古代人治大於法治的背景下,感情或許在很多時候成為了事件的主導。在眾多疑點無法用史料加以解釋的時候,我寧願相信,胤禩的人生並不悲哀。或許,康熙皇帝對胤禩的種種打壓只是為了更好的保住他,不讓他受到更多的傷害。胤禩自身性格的弱點以及他捍衛愛情的決心使他註定不能登上皇位,但他卓越的才能以及廣泛的人緣又使他成為皇權的威脅者,必不能為繼任君主所容忍。作為父親,康熙對胤禩虧欠的很多,他對胤禩的疼愛絲毫不會亞於對胤礽的,圓明園病中他最先召見的也是胤禩。我一直覺得那次父子倆的談話包含了太多內容,也更加堅定了康熙拯救愛子的決心。之後,康熙一直用他自己的方式保護著胤禩,就算說出了「父子之恩絕矣」的話,就算不顧胤禩病重只拋下「勉勵醫治」四字,我仍然堅信康熙對胤禩的關注沒有減少絲毫。康熙帝對胤禩態度的不斷轉變正是說明他對胤禩的感情不是那麼簡單,或許康熙皇帝一直在掙扎,為這個他既疼愛又無奈的愛子。從沒間斷的打壓與榮寵,康熙或許就是以自己的這種方式來保護他的兒子,用江山,換愛子平安。在生命終結之前,他仍把胤禩叫到床前殷殷叮囑,如果真的恩斷義絕,做這些還有什麼意義?

胤禩最終仍沒逃過被戮的命運,在兄弟奪儲的黨爭中,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是一個無辜的犧牲品。但作為一個普通人,他又是幸福的,他擁有在那個時代貴族們很難得到的真摯的親情、友情與愛情。胤禩用他看似悲劇的一生,成就了一個封建帝王家庭中幸福的犧牲品。

參考文獻

《清聖祖實錄》

《清世宗實錄》

[清]蔣良驥《東華錄》

《康熙起居注》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中華書局

金恆源:《雍正稱帝與其對手》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1月 丁燕石:《這一夜雍正奪嫡》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1月

高冕:《殺機·清王朝皇權角逐中的絕命者》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3年1月

馮爾康:《雍正即位新探》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年5月 [美]吳秀良:《康熙朝儲位鬥爭記實》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年9月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胤禩 1988


推薦閱讀:

第五講 黨爭式生存(5)
1907桃色「反腐」:名妓點燃清廷黨爭導火線

TAG:黨爭 | 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