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後女性身體疼痛,小心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有著性別歧視的疾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遠遠高於男性,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
作者:青煙殘雪
來源:醫學界風濕免疫頻道
骨質疏鬆症是可能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棟建築,那麼骨骼就是這建築中的鋼筋承重結構,支撐著整個人體,而骨質疏鬆就像是這其中因為各種因素而導致的鋼筋結構的鏽蝕,最終結果便是失去支撐能力,大樓坍塌。
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內分泌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疾病以及藥物引起的繼發性骨質疏鬆外,最主要的就是與絕經和老年有關的原發性骨質疏鬆了。其中絕經後骨質疏鬆(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又叫 I 型骨質疏鬆,表現為高轉換型骨質疏鬆,即骨吸收和骨形成活躍,但以骨吸收為主,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後5——10年內。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負荷增加時疼痛加重或活動受限,嚴重時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難,但是由於這些癥狀常常與其他諸如風濕性關節炎等相互混淆,導致患者的重視程度不足,往往等到引發了骨折,去醫院一檢查,才發現是骨質疏鬆導致的。
雌激素的缺乏、遺傳因素、營養狀況、生活習慣、體格鍛煉、月經周期紊亂、絕經早於40歲等均與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有關,其中絕經後雌激素缺乏則是重要原因,這也是婦女發生骨質疏鬆症及其相關骨折率顯著高於男性、骨折風險是男性3倍的原因。
中國人骨質疏鬆患病率與年齡的關係圖
通過DEXA 測定BMD 是一種較客觀、有較好重複性的骨量測定手段,能間接反映骨強度,預測骨折危險性,同時動態觀測還能顯示骨的丟失率,可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
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治療以藥物、運動療法和物理療法為主。
藥物治療(2011年中國骨質疏鬆防治指南)原發性骨質疏鬆指南
藥物治療的基礎是鈣劑和維生素D
鈣劑:美國國家衛生所(NIH)推薦的絕經後婦女鈣的攝入量約為1500 mg/d。近年來研究發現,鈣劑配合雌激素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可提高療效。值得注意的是在給予鈣劑同時應補給適量維生素D,以增加鈣的吸收和利用。但鈣劑可以減少鐵的吸收,故鈣劑不應與含鐵多的食物同時攝入。
一、骨吸收抑製劑
雙侖磷酸鹽和雌激素為主
激素替代療法(HRT):是治療不伴有更年期癥狀的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首選藥物,除了通過抑制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等調鈣激素以及直接作用於破骨細胞來抑制骨吸收之外,同樣可以促進成骨細胞的骨形成作用。副作用主要是使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發生率增加,服用雌激素期間可聯合應用孕激素以減少上述危險性的發生率。
降鈣素(Calcitonin,CT):除了抑制骨吸收,還有較強的抗炎及中樞性鎮痛作用,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骨折引起的劇痛效果更佳。主要副作用是噁心、嘔吐、腹瀉、食慾減退等癥狀。長期應用降鈣素會發生低血鈣,故可適當地與鈣聯合應用,而並非首選。
二、骨形成促進劑
甲狀旁腺激素(PTH):小劑量時具有明顯的成骨作用,而大劑量時則抑製成骨細胞。皮下注射PTH使其濃度間歇性升高, 有利於骨形成及骨吸收活動的增強,且骨形成指標升高幅度大於骨吸收指標升高幅度,從而有利於骨形成。
氟化物:常用的氟化物主要有氟化鈉、緩釋氟化鈉、一氟磷酸谷氨基醯胺等。
其他骨形成促進劑還包括雄性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anabolic steroids)、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ESMRS)等。
運動療法及物理療法
有規律的長期性的鍛煉不僅能抑制受力部位骨密度的下降,還能增加骨直徑和骨礦物質含量,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進展和骨折有著重要的作用。
物理治療如光療、激光、微波及電磁場療法可作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一項輔助治療。
參考文獻:
黃立莉.後骨質疏鬆症的臨床治療進展[J]. 中國醫藥導報,2011,8(18):7-9.
Cooper C, Harvey N, Cole Z, et al.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osteoporosis:the role of maternal nutrition [J]. Adv Exp Med Biol,2009,646:31-39.
黃公怡.骨質疏鬆症骨的組織結構和力學特徵[J].中華骨科雜誌,2004,24(1):687-689.
推薦閱讀:
※疼痛到底是什麼?
※體驗十級分娩陣痛的那個男人
※有哪些看起來很疼的圖片?
※網球肘最好的治療方式——功能訓練
※疼痛的本質是什麼?與哪些因素有關?有什麼理論可以解釋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