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基督宗教
第一章 論宗教 | 第二章 基督宗教的起源 | 第三章 基督宗教的信仰 | 第四章 天主教 |
第五章 敬禮聖母瑪利亞 | 第六章 基督宗教本地化的思考 |
第一章 論宗教《認識基督宗教》第一章 論宗教
作者:彭鑒道神父 在無神主義的思想觀念中,常常把宗教和迷信相提並論,甚至混為一談,這是及其不公正的,因為無神主義者認為凡是信神的都是迷信,所以在唯物主義的概念里,宗教和迷信似乎變成了一個概念。可是站在客觀認識歷史的角度分析,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有著天壤之別。宗教信仰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更好說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定有它的價值在。我們中國人大都生活在無神主義的宣傳氛圍中,總感到宗教是人們對於自然界不能抗拒的自然現象,心中產生畏懼,於是便產生了宗教,甚至認為這是對科學的無知,才有了許許多多的宗教信仰。無神主義的鼻祖馬克思竟認為「宗教是麻醉人的鴉片」。事實勝於雄辯,有許多科學家、發明家、數學家、音樂家、藝術家,同時又是虔誠的宗教信徒。著名的科學家哥白尼,不僅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甚至是一位神甫。自然科學創始人伽利略,曾經有一句名言,他說「在望遠鏡的末端,我看見了上帝經過」。他雖然曾受到過異端裁判所的審判,可是他仍堅持自己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並且由他的 兩個女兒做證,他的兩個女兒都獻給了教會,並且成為天主教的修女。就連我們所景仰的愛國人士華羅庚先生也於1982年在瀋陽天主教堂公開領受了天主教的洗禮。這些例子數不勝數。天主教無論走到哪裡都將文化帶到哪裡,今天的斯拉夫文字的創始者就是兩位弟兄傳教士:即席利祿神甫和麥道篤主教。我們中國天主教會能夠在中國深深地紮根,也是明末清初的傳教士把西洋科學帶入中國的後果,尤其是利瑪竇、南懷仁、湯若望等。
對於宗教的定義,牛津大字典上是這樣說的:「宗教是人類對一種不可見的超人力量的承認,這力量控制著人類的命運,人類對他服從,敬畏與崇拜」。按照天主教神學給宗教下的定義是:「人們對於至上無限的神靈,所有的信仰,所執行的敬禮。」宗教是人與神建立的友好關係,這種關係表現於人自認在神之下,從屬於神,因此對於神乃行敬禮。人崇拜神的儀式,即為宗教儀式,宗教儀式是神聖的。各個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儀式。宗教徒的禮儀生活,成為宗教徒生活的一部分,即為宗教生活。 一、 宗教是有組織的團體 我們人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體。人生也應該有雙重目的:就是實踐道德與追求幸福,也就是說,應該追求真、善、美、聖。宗教的教義就是幫助人獲得「真」,教規是讓人獲得「善」,教禮是讓人獲得「美」和「聖」。正統的宗教必定有教義、教規、教禮,有教義、教規、教禮必有一個有形可見的組織團體。宗教應有創立宗教的教祖,主持管理的人員,信從宗教的教徒。在宗教內人靠著團體的幫助,一方面盡好敬神的指責,另一方面也獲得神的恩佑。人是社群動物,他需要團隊精神,彼此相親相愛,創建和諧社會,達成和平世界、天下一家的美好願景。二、 宗教幫助人發展人格宗教不但是神與人的聯繫,而且也提高人的人格,教人們認識人生的真意義,教人知道最重要最切實的真理。教我們認識自己地位的高超,使人們都能懂得人為萬物之靈,是神的子女,是最優秀的造物。既是神的子女,就是努力與神親近,不要自貶身價,不要生活如無靈之物。宗教是教人們學會修行道德,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發展人性的超然價值;教人勇於避惡行善,享受內心的真自由、真幸福。總之,宗教不僅幫助人們現世做個「好人」「聖人」,並且來世也能獲享永恆的幸福。三、 宗教造福於社會人群宗教造福於社會人群是歷史的事實,基督宗教皈化了歐洲,創建了歐洲文明。佛陀的慈悲說教,使多少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徹悟的人生哲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度化了成千上萬的人棄惡遷善。伊斯蘭教的興起使阿拉伯人屏棄了多神崇拜,提高了阿拉伯社會與其他文明國家相等的水準。還有一些屬於地方性的本土宗教,像我國的道教、印度的婆羅門教、以色列的猶太教,在他們民族的發展過程當中,都起到過推進作用。假如人人都信仰真神,遵守神的規戒,勉力修德行善,世上就沒有榨取勞工,壓迫弱小,剝削民眾和破壞和平了。可惜,世上仍有許多有名無實的信徒,宗教極端分子,迷信邪教的人,以及不信神明的人,使這個世界仍然充斥著暴力、痛苦和戰爭。幸而世界上還有忠實的宗教信徒,努力實現宗教道德,畢生為宗教事業以及世界和平而奮鬥。像天主教先教宗若望?保錄二世,畢生致力於世界的和平以及人類的福祉,用和平的方法使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使當地人民重享民主和自由,被美國國務卿賴斯稱之為「道德巨人」。印度聖雄甘地,以非暴力手段使民族獲得自由,使國家得到獨立。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以宗教信徒的精神做了轟轟烈烈的大事,推翻了封建落後的清王朝,拯救了整個中華民族。有許多宗教信徒都在努力救濟貧困,撫育孤兒老弱,興辦種種社會事業,慈善事業,更努力提倡道德正義,建設民族間與國際間的和平。四、 宗教與迷信是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的是由神親自啟示於人類的,稱之為啟示宗教,象猶太教、天主教。啟示宗教的信仰超出了人的思維,但並不相反人的理性,它是奧妙的,又是聖善的,它提升人的精神層面,使人類走向更加文明。有的宗教信仰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從人類文化的底蘊中發掘出聖善的精華,使人避惡行善,努力成為人間的賢者和聖徒。像我國的道教、印度的佛教以及少數民族的薩滿教。這些宗教往往被視為自然宗教。
無論自然宗教還是啟示宗教(超自然宗教),都在人類歷史當中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至於迷信和邪教,是迷惑人的信仰,是不講科學的,是違背科學的,是沒有哲學依據的,甚至是相反科學的,有的導致人走向敗壞,有的導致人走向死亡,是及其危險的。因此,真正的宗教信仰都是反對迷信的。可是每個宗教自身在發展過程中有時會或多或少地沾染迷信的東西,所以,正統的宗教信仰都會在自我反省和凈化中,清除那些屬於迷信的東西。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的遺產,更好說是人類文化的結晶被保存下來,是人類精神文明的表現,可是在中國始終未起到主導歷史或影響歷史的作用。因為中華文化大都以儒家思想為載體,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宗教只是成為人們一種向善的傾向和業餘愛好,所以,身為宗教信徒應努力向人們展示宗教作為人類文明的酵母,當逐漸凸顯它的威能。國人的「民以食為天」觀念已根深蒂固,可是人不僅是感性動物,也是理性動物,人為萬物之靈,他需要精神生活的滋養。當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後,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表現的突出,宗教文化所包含的豐富營養更顯其重要,所以,作為萬物之靈的人,有必要認識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第二章 基督宗教的起源《認識基督宗教》第二章 基督宗教的起源作者:彭鑒道神父 基督宗教創建了歐洲文明,這是不可置疑的。在歐洲的文化中,如果剔除了基督的宗教文化,那麼它就沒有自己的文化。當我們要認識基督的宗教之前,有必要先認識希伯來人的文化,因為耶穌基督是猶太人,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猶太人有自己民族的宗教史,這是上帝為耶穌創立教會的奇特準備。在上帝那裡,他對人類有一個永遠照顧的計劃,也就是救恩計劃。在這個計劃中,猶太民族擔當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僅是從宗教文化的層面認識,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都受猶太教的影響。這三個宗教最相同的一點,就是一神信仰的崇拜。一、 希伯來文明 在基督的宗教中,包含了希伯來人的許多文化。猶太人的《聖經》,基督宗教全部繼承。這說明在猶太人的聖經裡面,包含了許多智慧之言和道德規範。在基督宗教的文化中,希伯來文化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希臘文化起到了輔助作用,這使得基督的宗教富有先進的文化特色。亞伯拉罕作為猶太人的祖先,成為以色列人的聖祖,他與上帝之間的親密來往,成為啟示民族的宗教經驗。亞伯拉罕本是巴比倫一個游牧民族中的一個族長,後來遷徙到巴勒斯坦居住,他的子子孫孫 ,虔誠崇拜天地萬物的真主宰—天主,絕不崇拜其他的神,也不敬拜偶像,不作迷信的舉動。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文化中,這確實是一種特別優秀的文化和先進的思想,要知道當時的偶像崇拜和多神概念是相當普遍的。
亞伯拉罕的子孫曾因饑荒而旅居埃及,在埃及繁衍興盛,成了以色列民族。公元前1320年,以色列民族英雄摩西(梅瑟)率領全族人民離開埃及,設法回到他們祖先的故居—巴勒斯坦。摩西組織民眾,制定了宗教和zheng_zhi方面的法律;尤其是嚴厲地懲罰拜偶像、祭邪神的迷信活動。他把祖先的一神信仰組織成了有秩序的一神宗教,也就是猶太教。 公元前第十一世紀,以色列民族成立了屬於自己的王國。著名的國王大衛(達味)和他的兒子所羅門(撒落滿),成為以色列民族最強盛、最輝煌的時期。不幸的是以後的國王不少陷於迷信,國家也分裂為二,即猶大國和以色列國。在這段時期猶太民族中產生許多先知聖賢,他們不顧自身的危險,仗著天主的名義,責斥君王的暴政,喚醒民眾的迷茫,保存了以色列民族的純正信仰。公元前586年猶大國被巴比倫滅亡了。優秀的猶太人都被擄到巴比倫居住,半個世紀後才漸漸返回故土。在這次亡國和流徙的大災難中,激發了猶太人的宗教熱忱。他們組織教會、整頓經典,司祭也成了民族的領袖。以後500年中,經過許多戰爭,無數的猶太人,為了不肯拜偶像,行迷信,犧牲了身家性命。 公元前63年,猶太國成了羅馬帝國的屬地。這時期,暴君酷吏的壓迫,司祭階級的腐化,經師學士的拘泥頑固,社會大眾的迷信,使正直善良的虔誠猶太人更加迫切地期望一位救世主的來臨。二、 耶穌基督的生平 在巴勒斯坦的加黎利省的納匝肋鄉村中,有一位猶太少女,名叫瑪利亞,她已許配給本族一名叫若瑟(約瑟)的木匠,上帝遣了一位天使來請瑪利亞做救世者的母親,瑪利亞同意了,天主就用自己的全能,使瑪利亞靈奇的懷了孕。 羅馬帝國zheng_fu出了一道命令,叫各地人民都回本鄉辦戶口登記,若瑟便領著瑪利亞到耶路撒冷南邊的伯利恆(白冷)去登記,因當地旅館客滿,他們便在城外山洞過夜,瑪利亞當夜生了耶穌。耶穌年紀稍長,便在納匝肋幫助若瑟做木匠活,三十歲左右耶穌開始了他的傳教工作。他三年中走遍了猶太各地,宣講天國的福音,關心民眾疾苦,顯奇蹟異能治癒許多病患,對病患表示極大的同情心。他挑選了十二個門徒,作為教會的骨幹力量,稱之為「宗徒」或「使徒」。 其中伯鐸(彼得)做宗徒的首領,成為基督升天后的在世代表。耶穌基督在他的三年傳教生活中,不停地表示同情被壓迫的民眾,不怕指責那些暴虐的官吏,貪污的司祭,偽善的經師,不義的富人。這些人懷恨在心,終於買通叛徒猶達斯,設計把耶穌dai_bu,控告到羅馬駐耶路撒冷的總督般雀?比拉多那裡。比拉多明知耶穌無罪,為了明哲保身,妄判耶穌死罪,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釀成了歷史冤案。
耶穌在傳教行程中,屢次向人預言,自己將來要受難,被人釘死,死後第三天要復活。果然耶穌死後第三天,有兵士看守的耶穌墳墓空了,耶穌的遺體不翼而飛。耶穌的近門弟子見到了復活的耶穌,他們信心大增,到處傳揚耶穌,甚至不怕犧牲身家性命。耶穌復活後第四十天,他在耶路撒冷城東的山頂上,在宗徒及弟子的注視中上升天庭。三、 基督建立教會 耶穌基督在世的三年傳教行程中,特別地揀選了十二位宗徒做教會的基石,他又特別委任西滿伯鐸為宗徒之長,來管理他升天后的教會團體。這個團體的首批基督徒全是猶太人,可是因著反對基督的猶太人對皈依基督的猶太人的迫害,才使得基督徒的團體成了一個新的教會,一個新的民族,跨越地域和人為的疆界,向全世界傳播,成為世界性的公教會。這個教會雖然產生於小亞西亞的巴勒斯坦,起初,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宗派,繼承了猶太教的一神信仰,發揚了耶穌基督的博愛精神,吸收了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宗教信仰體系,成為一個有自我意識較強的宗教團體。 基督宗教的產生對當時的主流社會是一個挑戰。當時的社會是奴隸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著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奴隸主與奴隸的關係,貴族與貧民的關係,富人與窮人的關係。基督的博愛精神,使得貧苦大眾團結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對奴隸社會的統治者構成了威脅。因此,當時的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對於基督宗教實行了殘酷的鎮壓和迫害。傳教士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在帝國傳播,300年的教難生活,並沒有將基督的教會消滅,反而在公元392年,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隨著教會的發展和壯大,奴隸社會逐漸走向崩潰,因為基督所倡導的是博愛精神,人人都是天父的子女,理應相親相愛。由此可見,基督的誕生不僅為 人類的歷史開創了新紀元,更成為人類歷史的轉折點。因著教會的努力,基督宗教在中世紀,傳遍了歐洲,並成為歐洲社會的信仰支柱。教會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召開大公會議來加強教會的組織觀念,並確立教會的信仰理念。 第三章 基督宗教的信仰《認識基督宗教》第三章 基督宗教的信仰作者:彭鑒道神父 一、 信有一個真神 基督宗教最基本的信仰就是相信宇宙間有一尊偉大的神明,這尊神明是沒有名字的。之所以有所謂的天主、上帝、老天爺,都是人們對他的尊稱,也是表示對神的敬意。其實神只有一個,天主教稱神為天主,伊斯蘭教稱神為真主,耶穌教稱神為上帝,老百姓稱神為老天爺。稱謂雖然不同,可所表達的是同一個概念。天主教所信的天主,就是中國人所敬的「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所不同的是天主教為啟示宗教,民間信仰是自然宗教。啟示宗教是由神親自啟示,給人帶來真理和正義,要人屏棄封建迷信的虛妄,使人類社會走向更加文明,是人類歷史中的一股精神力量,能夠讓人的靈魂獲得凈化和提升。民間的自然宗教,是人們在生活的經驗中,探討和發掘的文化和智慧,對神靈世界的領悟和研究,必定有他的局限性,尤其是對人精神層面的提升,凸顯出缺乏底蘊和內涵,處處表現它的不圓滿。而啟示宗教在許多方面,無論是社會、家庭、抑或是國家、個人,都能夠表現出它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在啟示宗教中,對神的認識有較清晰的表達。上帝是唯一至聖的神體,無始無終,全能全知,至公至義;他創造了宇宙,又掌管宇宙,他遠遠超出宇宙之上,又在一切事物以內;他有絕對的自由,但是他的意志決不變換;他是唯一的真神,卻又是三位一體的。這些信仰理念不是人的思維,可以連貫在一個主題之上的,這就是奧秘。他不是我們人的理性所能完全表達的,所以,我國的古聖先賢老子才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一章)古羅馬神哲學家聖奧斯定主教也說:「如果一定要問,三位一體到底是什麼?人類語言之貧乏致使無可言表。」
在各個民族中信神的觀念根深蒂固,也可以說深入人心。從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發掘中,還沒有發現哪個民族是不信神的民族。中國傳統中的上帝和昊天,就是指著一位至尊至大的神明。中國古人深信在宇宙之上,有一造生萬物的上帝。這位上帝統治宇宙,賞善罰惡,而上帝的性體又是奧妙無比的。基督宗教所信仰的天主,就是中國經書中的「上帝」和「道」。因為基督宗教是上帝親自啟示的宗教,在基督的教導下,使人們對這尊上帝能有更深刻的認識,也教人懂得用什麼方法來侍奉上帝,走近上帝。二、 怎樣證明有一尊真神呢? 為證明宇宙以上有一尊真神,當然不能用數學的方式證明,數學式的證明,可能用數字去復驗,無論誰也不可懷疑,我們沒有這樣的理論,去證明真神的存在;我們也沒有物理化學的實驗性理論,來證明真神的存在,用盡一切的實驗,也不能證明出上帝有沒有,因為神是超乎物質的,實驗則只能用於物質。為證明天主的存在,我們所有的,是哲學的理論,哲學的理論不是可以由感覺去經驗的;不能使一切的人都信服,況且對於神明,有許多時候,連哲學也不能給予完全的解釋。因此要緊的是加上宗教信仰,人才能夠堅信上帝的存在,科學不能證明沒有神明。為證明有一真神,聖多瑪斯?阿奎那舉出哲學的五項理論,成了後世有名的「五路」,我們由這五條路都可以走到「上帝」那裡。(1) 第一項論證,在於宇宙的動靜 大家都看到宇宙里的人或物有動有靜,凡是有動有靜的物體,它的動靜不能是自動自靜的,必受另一物體的推動,可是一物推一物,追根應有一自動的主題作為動靜的根源。因此,宇宙之上,應該有一個動靜的根源,自動而不被動,即萬有真原,我們稱之為天主 、上帝、神明。(2) 第二項論證,在於原因和效果 宇宙間的原因和效果,常是互相繼續,即一樁事物是自己原因的效果,是自己的效果的原因。凡是一樁事物,既是在自己以上有了原因,則對於自己的效果,不能是一獨立的完全原因,可是一個不獨立的原因,再追溯到一個獨立的完全原因,即如父親生兒子,兒子再生兒子,因此,沒有一個人是自生的,那麼,便該追溯到一個有生的原因,是原因而不是效果,名稱為天主、上帝、神。(3) 第三項論證,在於有生和自生 宇宙的物體都是從無到有,有出生的時候,凡是有生物,都不能自生,那麼宇宙之上,應該有一自生者,一切有生的,都從自生者而得生。宇宙間的一切,都不是必然當有的,而是可有可無的,可有可無的東西,決不是自生的、自主的實體,自己生自己,一定是必然當有的。因此宇宙之上,應有一自生者,他是必然當有的,他是一切有生者的根源,這位自有者就是天主。
(4) 第四項論證,在於萬物的美善 宇宙之間的物體,各有一分善美,即使最低能的動物和最平常的泥沙,也有一分的美;即使象一般的大惡人,心理也能有一分的善。部分的美善,可大可小,由小而大,直上到最大最高點,應該有一個美善的主體,這個美善的主體,即是天主、上帝。例如生命,是物體的一種最可貴的美好,宇宙間的生物,由植物到動物,按著所具有的生命的高下,可以排成一條很高的梯子。「人」在宇宙的物體中,算是具有最高的生命的物體。但是人的生命,還是缺而不全,所以在人之上,必定有一個具有完美生命的主體,這位主體的生命,是其餘一切生物生命的根源。同樣,宇宙的一切美好,應該聚於一個全美全善的主體,作為一切美好的根源。美好的根源,即是天主、上帝。(5) 第五項論證,在於宇宙的規律 宇宙萬物,既有一定的規律,凡是規律都應該有制定者,宇宙的規律也應該有制定者,這位制定宇宙規律者就是神,我們稱之為天主、上帝。我們中國古人,最羨慕天地間的規律,孔子曾說:「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中國儒家的五經四書,常講天道天理,天道和天理,即是天主的道理。孔子以四時的運行和百物的生髮,都歸之於天。可是自然主義者,認為宇宙間的規律是種盲目的自然規律,既稱自然規律,即是自然而有的,無所謂創造者。近代的科學家,又有人認為宇宙間並沒有一成不變的自然律,只是科學家的假設,假設則常是後者推翻前者。 自然界既然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而且很美妙,很複雜。一朵平常不受人注意的野花,摘起來一看,野花的構造和顏色,就會讓我們驚服,若是說這朵野花是偶然長成的,這種「偶然」就太奇妙了。宇宙間除野花以外,那件自然物不使我們驚嘆呢?而且每種每類,分別的清清楚楚,自然界的各種物力,也是各有規律,絲毫不亂,若說這一切都是盲目地碰合而成的,那就太稀奇了,盲目碰合而形成複雜美麗的規律,在我們有理性的人看來,真正不合理性。規律只能由有理性的神或人去創造,未聞能夠盲目的碰成,盲目所碰成,只算是「偶然」,偶然不是規律,更不能有預定的目的。把全部字盤拋出,不會組成優美的唐詩,胡亂地敲打鍵盤不會組成動人的圖畫。相信宇宙間有一位上帝,固然需要信德,相信宇宙間沒有上帝,而自然形成,需要一萬個信德。 自然界的規律,很大很妙,決不是人的理智可以創造的,創造自然規律者,必定具有至大至妙的理智和能力,這位至大至妙的理智和能力便是最高的神明,稱之為天主。除了多瑪斯的五項論證外,學者們還舉出了其他的論證,證明有神,這些論證歸結起來,可以歸於三點:
(一)人們理智的對象,在於真理,理智所要求知道的,是知道真理,然而人世的真理都是局部的,不能滿全人的求知慾,因此,便該有一至全的真理,來滿足人的理智。至全的真理,即是神。從另一方面去看,局部的真理,本身不能獨自存在,因為局部是由整體而取得自己的意義,有局部該有整體,若沒有整體的真理,常存不變,世界便無所謂真理了。(二)人的意志,追求美善,以求取得美善為快樂幸福。然而人世間,沒有一樁事物可以滿足人的意志。因為有所謂美善,或者是假的,或者是缺而不全的。但是人的意志,既然有向一至全的美善的追求,這種追求又是人人都有的,便不應沒有對象。因此,我們推論人的意志所追求至全的美善,乃是天主。(三)根據現在人種學者的考證,世界上沒有過一種無神的初民,而且最近的人種學,多主張初民開始的宗教信仰,為一神教,多神崇拜乃是一神崇拜的流變。那麼敬神的心,可以說是出自人的天性。天性的要求,不能說是虛妄捏造。因此,我們便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肯定宇宙之上必有神明,宇宙的神明只能有一尊,便是上主天主。 人類崇拜神明發展歷史示意圖(一) 神是造物主
基督宗教相信上帝是造物主,相信宇宙間的萬物都由上帝所創造,無論有形體和無形體的。神是萬物的根源:萬物的存在均有賴於神。神是真、善、美的基礎,如果把太陽拿去,整個太陽系宣告解體,如果把神除去,整個宇宙立即歸於虛無。此外,天主是萬有之中最值得讚美的,只有他能使人類獲得真正與持久的幸福,只有他能滿全人生的意義。人越認識、越愛慕上帝,人的信心便越堅固、越真誠。這就是宗教生活的基礎。誰為太陽所照射,誰必感到溫暖;誰深深地領會到神的偉大,誰就會忠於上帝。凡是與神有密切關係的人,都會有深刻的信仰經驗。在人的生命中如果缺少了上帝,其他的一切財富、運動、藝術、地位、科學皆不能使人獲享真正的幸福。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科學家、文學家、數學家最終大都皈依上帝的原因。所以在我人一生之中不應忘記學習認識上帝、愛慕天主。 清朝康熙皇帝曾受到天主教傳教士白晉神父的感染,為北京天主教堂親題:「敬天」匾額,並撰寫一副對聯來讚頌造物主—天主。康熙稱造物主天主為「萬有真原」,讚頌造物主—天主,是: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宰,宣仁宣義聿肇拯濟大權衡。 康熙皇帝也曾撰寫詩詞來表述他對造物主的認識和欽崇。原詩為 「真主贊」: 森森萬象眼輪中, 須識由來是化工。 體一何終而何始, 位三非寂亦非空。 地堂久為初人閉, 天路新憑聖子通。 除卻異端無忌憚, 真儒偌個不欽崇。 康熙帝對萬物皆有來源認識深刻,另有一首詩詞,也是說明天地間有一位主宰,並認為真正的知識分子應該探究造物主—天主。 乾坤今有昔時無,誰實生成上下圖; 定屬神明分造化,原非人物立規模; 易稱主宰由來久,道在良心可復初; 自古聖賢皆敬畏,窮原探本乃真儒。 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白晉、張誠神父不僅是康熙皇帝的西洋科學家教師,有時也向康熙講論天主教的信仰,因此,康熙帝對基督的認識頗深,他稱讚天主教是:上下五千年獨是門自天創立,縱橫九萬里惟此道普地通行。 康熙帝對基督的降生救世、受苦受難,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和悲憐,他曾題了一首基督受難吟,原文是: 功成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 五千鞭打寸膚裂,六尺懸掛二盜齊; 慘慟八埃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涕。 康熙帝的這幾首詩,在天主教會內傳播極廣,雖然因zheng_zhi、社會等諸多緣故,康熙帝未能成為基督徒,但從詩詞中仍能看出康熙帝對基督宗教的認識是很深刻的。 明朝萬曆年間皈依天主教的翰林院大學士徐光啟先生,被尊稱為中國天主教的三大柱石之一,曾題詩一首來頌揚造物主—天主。詩詞為: 立天地之主宰,肇人物之根宗; 推之於前無始,引之於後無終; 彌六合兮罔間,超庶類兮非同; 本無形之可擬,乃降世之遺容; 顯神化以博愛,召勸征以大鞏; 位聖尊而無上,理微妙而莫窮。(二) 神是無限完美的 神是無限完美的,所謂無限完美,就是說,我們在世間所能想像得到的真、善、美、聖…天主無不具備。天主是一切真、善、美的根源,而且神的完美是無可復加的,神的真、善、美都是最超越的。我們看到天空閃爍的星光,人們在山裡或海底發現到光芒四射的金、銀、寶石,我們在植物園中看到千紫萬紅的花朵,在動物園中看到各種不同的動物;我們在人群中觀察到人的技巧、才能、人的智慧、善良,以及人身體的美妙與心靈的聖潔。這一切都源自上帝,都是上帝的傑作。神是最純的、最美的、最有力的、最超越的、最值得愛慕的「美、善」,神是無限完美的。當然上帝所造的萬物的美妙,也值得我們讚歎,值得我們愛慕,甚至會迷惑我們的心靈而引領我們進入歧途。可是每一個受造之物,無論它如何美,常有缺陷。一塊寶石雖然燦爛奪目,卻沒有生命;一棵野草雖然有生命,而沒有寶石的光彩;有的人雖然頭腦清晰,而體力不足;有的人雖為運動健將,而缺少理智的能力。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找不到十全十美的東西。一切的美都是暫時的,一切的善都含有缺陷;一切的智慧中總不免有愚蠢在,一切力量常混合著弱點。只有在天主內沒有瑕疵,沒有缺陷。所以耶穌曾說過:「只有一位是善的,就是天主」。(瑪十九?17)神的偉大,神的美善是我們不能想像的。我們對神的偉大與美善,只可以用一個詞—無限—來形容。(三) 神是永恆的 所謂「神是永恆的」,就是說:神的存在是無始、無終、永無變化的。 我們人無論活多大年紀總有一個開始。我們開始在世界上生活這僅是很短期間以前的事;我們每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生日。最初人類的始祖也是在千萬年前一個一定時期才開始生存。在很久很久以前,即是我們所知道的整個宇宙,也只是一片混沌。那時候,除了神之外沒有別的生物。「群山尚未形成,大地寰球尚未出生,從永遠直到永遠,你就已經是天主」。(詠九十?2)天主的存在從沒有始點。在億兆年以前也可以說在「時間」開始以前,神就存在著。所以我們說神從永遠就存在。 我們一定體驗到一切受造物的存在是如何脆弱,如何短暫。初春時我們往往見到盛開的櫻花或梨花而嘆賞大自然的美妙。可是很可能在夜間降下了一層冰霜,昨天的美麗,一夜而轉為醜陋。「花開能有幾日紅?」我們人的存在,豈不是同樣脆弱,同樣短暫?人生六十花甲子,人活七十古來稀,人活八十爛成泥。即使在我們同齡人中間,驟然去世的不也是常有的事嗎?所以聖經把人生短短的歲月比作煙雲比作陰影,轉瞬間就會消失在廣大的空間。英國偉大的紐曼樞機曾經說過:「生命將要消逝,財富要成過去;人的情緒變化無常,人的意志也轉變無定;今日的朋友可能變成明日的仇人。只有一位是完美的,那就是天主。」天主就如同我們基督徒經常祈禱時所念的「永生永王,於無窮之世」。天主總是一樣的,神的存在沒有終點。 我們人不但在身體方面,而且在靈魂方面是時常變化的,今天對某件事物如此思想,明天可能有別的想法;今天覺得高興,可能明天會變為憂愁;今天身體健康,說不定明天會卧床不起;今天作的決定,明天可能又變卦;今天心靈上帶著天主的聖寵,明天可能會因犯罪而失落。可是天主並不這樣,他是「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常是一樣的。在瑪拉基亞先知書中天主論自己說:「我是自有者,從未改變。」(拉?三?6)聖雅格伯說:「在他內沒有變化或轉動的陰影。」(雅:一?17)聖詠的作者讚頌天主說:「天地都要過去,你卻常存;惟有你永不改變;你的歲月,沒有終期。」(詠:一零二?27—28)所以對天主來說,時間上之過去、現在,與將來的區分是不存在的,因為神的存在是超脫時間的。「在天主前,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伯後:三?8)在天主眼中,古往今來的事物都是現在。天主用一個簡單的思想,立刻可以知曉理智所能知曉的的一切真理,不必費時推理;天主在每一瞬間都完全地享受他生活的幸福,因為他的存在是完整的,毫無缺陷的,不受時間限制的。所以,神的存在是永無變化的。(四) 神是無所不在不可探測的 神是超越時間的,也是超越空間的。神是無所不在的,神的偉大也是不可探測的。這正是徐光啟先生詩詞所說的:「彌六合兮罔間,超庶類兮非同。」詩經上也說:「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視四方,求民以莫。」(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皇矣)意思就是說:「偉大的上帝啊!居高臨下,威嚴無盡;察看四面八方,求取百姓的安定」。猶太人的聖經當中,亞毛斯先知也有具體的說明:任何人都不能逃避天主的鑒臨和掌管。天主給作惡的人說:「我要將殘存的人統統殺死,一個也跑不掉,一個也剩不下。他們縱然潛入地府,我的手也將把他們從那裡拉出來;即使他們飛上蒼天,我也要把他們從那裡抓下;即使他們躲到加而默耳山頂,我也會去搜索他們,在那裡dai_bu他們;他們可能又會藏到海底深淵,可是我必命海蛇咬死他們。」(亞?九?1—3)聖詠第一百三十八首也有相似的敘述: 「上主,你已經細察了我,認清了我。 我或坐或起,你全知曉; 事先你已辨明了我的思想。 我或行動或休息,你都詳察; 你熟知我的一切行為。 話語尚未在我口中形成, 你已全然知曉我要說什麼。 你將我前後圍繞, 以你護衛的手將我蔭蔽。 你的奇能實在令我驚愕, 太過高深為我所不能及。 我往何處,才能躲開你的神力? 我去哪裡,才能逃離你的面容? 我若升上高天,你在那邊, 我若下至陰間,你也在那邊。 我若乘著晨曦的翅膀, 飛往遙遠的海洋安居, 就是在那裡,你的手也必引導我, 你的右手也必安撫我。」(詠138) 神是偉大的,他在天上,也在我們人間,他在山峰,也在海底。他在天涯,也在地角;他充滿宇宙,卻不被宇宙所包容。宇宙將沒有一處找不到天主。神是無所不在的,他的存在也具有滲透性。他存在我們內,我們亦存在他內。正如聖保錄所說的:「他超越眾人,貫通眾人,且在眾人之內。」(弗?四?6)所謂天主無所不在,是指整個天主無所不在。在我們身內的天主是完整的天主;在山頂海底的天主也都是同一的完整的天主。此外,天主在萬物之內,而並不與萬物相混合:天主仍是純一的精神體,受造物也依然為受造物,而不會因此享有神性。 雖然說神是無所不在的,可是神在各個地方的存在卻有不同的程度。我們唱光榮頌時說:「天主在天受光榮」,這說明天上是上帝的居所,在那裡眾天使聖人面見天主,共享常生福樂。天主雖然也在罪人之內,可是他更喜歡在聖者之內。因為在聖者身上他特別分施,而聖者也知道以愛還愛。天主在聖堂內與其他地方的程度又不同。因為聖堂是天主通常分施恩寵的特定處所,也是聖子耶穌親身降臨時常祭天的地方。所以,人們祈禱最好的處所,就是聖堂。 天主雖然處處都在:他在大地,也在高天,可是他的存在並不為任何物體所限制。上帝與人的靈魂不同;人的靈魂雖然在人體的每一部分,而且每一部分都有同一的、完整的靈魂,可是靈魂的存在局限於在身體之內。天主是超越空間的,他不受空間的限制。所羅門在為天主建造了聖殿之後,曾向天主祈禱說:「天主,即使天上之天都不足以作你的居所,更何況我所建的殿宇呢?」(列上?八?27)所以說天主在宇宙內,倒不如說宇宙在天主內更為正確,因為天主超出宇宙,大於宇宙。 人越常想到無所不在的天主,其他事物吸引人的魔力消滅的也越快,天主也必逐漸地成為人生志趣的中心。時常在上帝鑒臨下生活是達到完善與天人合一的最佳捷徑。(五) 神是全能的 神是全能的,是指天主只要願意,是無所不能的。天主可以做一切事情,而且並不費力,不需任何幫助,所需要的僅是他自己 的意志。假如天主願意什麼,一命就成。假使天主願意再創造一個新的、更完美的宇宙,假使他要創造更多種類,更美麗的動物植物,那僅是剎那間就可實現的事。只要上帝的意志一覺得,新天新地馬上會出現,而現有的宇宙會立即歸於虛無。概言之,一切俱有可能存在的東西,為上帝而言,沒有創造不出來的。當然,不可能有的東西,上帝也造不出來,這不是神的能力不足,而是該事物本身沒有存在的可能性。比如一個「四方圓圈」,不但人做不出,全能的神也做不出來。因為同一個四方物體,不能同時又是圓形物體。一個「四方圓圈」是本性相互矛盾,天主當然不能作出矛盾的事來。 天主的全能在乎其意志。只要天主願意,他所願意的立刻便會實現。聖經上的啟示也給我們指出同樣的真理:「上主!一切都是因了你的意旨而有,而造成的。」(默?四?11)天主造天地的敘述也教訓我們一樣的道理:「天主說:有光!便有了光…天下的水應聚在一處,使旱地出現…大地生出青草…地要生出各樣生物…事就這樣成了。」(創?一?3—30)聖經上所謂的「天主說」,是指天主的意志,也就是「天主願意」。天主願意什麼,什麼就成事實。這與我們人的「創造」(實際是製造)實在有天淵之別。假如我們參觀一所造船廠,我們會體驗到造一艘橫渡海洋的艦船,是一件如何需要器材、工人,如何需要時間、技巧的工程。一艘大型艦船的完成,不知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可是天主從虛無中創造世界,僅憑天主的一個意願。想到此,我們不能不承認人力的微弱而應該讚頌天主的偉大。「天上的諸天,請讚美上主,天上的大水,請讚美上主!願他們齊聲讚美上主的名號,因為上主一命,他們立即受造。他確定的位置,直到永恆,他頒布的規律,永不變更。」(詠?一四八?4—6) 張開我們的眼目,處處會發現造物主的手在活動。秋夜間仰視萬里無雲,滿布星斗的天空,使人感到造物主的偉大與無比的莊嚴。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已經是相當的大,可是,太陽仍要比地球大過百倍。假如太陽是真空的話,它可以容納一百多個地球,而在天空中除太陽外,仍有無數比太陽還要大的星體。這樣眾多而巨大的星體,在天空中以無比的速度不息的運行,而各不相撞,不能不使人驚奇。這一切都是由天主一命而成。一個人,假如他不是傻瓜的話,他一定時時處處發現天主大能的痕迹。廣大無際的宇宙當然表現出造物主的偉大,而微小、肉眼不可見的世界也同樣彰示造物主的強大無比的能力與智慧。顯微鏡的發明,使我們可以觀察微生物界的奧妙。一滴水中可能容納著無數極為細微的生物。我們的凡眼卻不會覺察。直到最近,科學家才發現原子原來是由原子核與電子所組成,而其構造恰與太陽系相仿。所以每個原子實際上是一個極為微小的太陽系。我們想到這一切,不能不對造物主說:「上主!我們的天主,你的名在普天之下是何其奧妙啊!」 萬物的存在不但需要神的創造,而且需要神的保存。「天主以自己大能的話支撐萬有」。(希?一?3)上帝指使星體的運行,他使動物生活,他使植物增長,他支持著宇宙萬物的生存。如果天主一旦撤去他的支撐萬物的手臂,整個的世界便要立即歸於虛無。我們對全能者天主所持的態度,應該是極大的尊敬與無條件的信賴。以敬畏之心我們承認:「上主啊!眾神之中誰能與你相比?」(出?十五?11)「願整個大地敬畏上主,願普世居民畏懼上主,因為他一發言,萬有形成,他一出命,萬物化生」。(詠?三十二?8—9)(六) 神是正義的 常言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可是現世生活中,有許多惡人,反而官運亨通;有許多善人,反而貧困潦倒,痛不欲生。這就需要進一步認識人生的真諦。也就是說:「不在生前,必在死後」。 聖經中論「天主是正義的」地方很多。托彼特在百般苦痛中祈求天主說:「上主!你是正義的,你的一切作為都公正」。(多?三?2)(1) 天主有善必賞:「天主要按每人的行為予以賞報」。(瑪?十六?27)中國古人也有「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伊尹)的說教。可是善人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短暫的世苦成為一種補贖;惡人亦有他小善的一面,人間的世福成為他們應有的報答。今生今世的賞罰,不是善惡應得報復的結局。「只有在靈魂脫離肉身之後的審判中,才是真正的大結局。「因為我們眾人都應出現在基督的審判台前,為使各人藉他肉身所行的,或善或惡,領取相當的報應。」(格後?五?10)所以一生為主勞苦工作的保祿宗徒在他的終年時說:「從今以後正義的冠冕已為我預備下了,就是主,正義的審判者到那一日必要賞給我的。」(弟後?四?8)天主對我們的賞報常超出我們應得的,正如耶穌對我們所許諾的「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瑪?五?12)就是我們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善事天主也不會忘記。耶穌曾說過:「誰若因你們屬於基督,而給你們一杯水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決不會失掉他的賞報。」(谷?九?41)(2) 天主是有惡必罰的:如果天主姑息罪惡而不予處罰,不啻自我矛盾反對自己。「天主沒有寬容叛逆的天使,卻把他們推到黑暗的深淵。」(伯後?二?4)上帝把犯罪的始祖從伊甸園逐出;用洪水消滅作孽的人類;用大火燒掉索多瑪和格模拉這兩個淫風猖獗的城市。耶穌對猶太人的罪惡曾預言耶路撒冷的毀滅:四十年後千百猶太人如耶穌一樣曾被羅馬人釘死。「好使他們知道,人在何事上犯罪,就在何事上受罰。」(智?十一?17) 天主對人的處罰是完全公正的:完全按照每人所應當的而處罰。天主永遠不會錯罰罪人,因為天主的眼實在是雪亮的,他透視人內心的一切。我們對人的判斷很容易發生錯誤,因為我們看不到人心,也不容易知道一切對人自由意志的影響,也不知道人由父母遺傳下來的個性脾氣。即使對自己的罪過是大是小,也經常判斷錯誤。的確,除了全知的天主——我們的最高法官外,沒有人能時常判斷無誤。天主罰人不在生前,就在死後。天主有時對人延期施罰,是因為天主憐憫罪人,願意等待罪人回頭改過。聖經上天主曾說過:「我決不喜歡惡人喪亡,但卻喜歡惡人歸正,離開邪道,好能生存。」(則?十三?11)所以有時候,惡人好似比善人生活更順利,更幸福。天主有時願意以痛苦鍛煉善人,好使義人日後在天上享受更豐滿的幸福,最後的勝利還是屬於善人的。(七) 天主是仁愛的 所謂「仁愛」,是一種「忘我」的愛,為他人犧牲的愛,所以他超過我們普通所說的愛。天主對受造物的愛,是忘我的,是施捨性的。(1) 天主由於仁愛而創造世界 天主創造萬物的事實,正表示神施行仁愛的具體顯揚,神並非為了增加自身的幸福或者為了某種利益而創造萬物。我們人的存在,人的所有,無不來自上蒼。所以我們沒有任何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可以做禮物送給上帝。因此,天主內在的幸福,不會因為人的善功而增加,也不會因人的罪惡而受損。古聖約伯也認識這端道理他答覆責難他的朋友說:「如果你犯罪,你為他能做什麼?你的罪惡如果增多,你能加害於他嗎?假如你是義人,與他有什麼好處?」(約?三十五?6)天主對我們的關係好比母親對幼子:幼子由母親手中接過一塊蛋糕,分一份再放在母親嘴裡,母親因而喜歡。我們經常是把天主賜給我們的東西再還送給他,他也因此喜歡。天主的創造並非出自私,而是出於他的善心,他造人是為向人表示他的無窮仁愛。他好似太陽把它的光和熱送給環繞它的一切,可是它並不需要它們還報。「一切完美的恩賜,都是從天上來的,導源於光明的父。」(雅?一?17)就是說,一切恩賜好似都是由天主發出的光亮,他願意實惠於人而不願意受惠。當然,在社會人群中有時也有樂善好施之士,這也是天主——樂善好施的典型——在人心中所種植的根苗。(2) 天主的仁愛普及萬物 天主對他所造的萬物都一視同仁。「你愛一切存在之物,任何你造的東西沒有你所恨的。」(智?十一?25)如同耶穌給人所說的,是天主餵養天空的飛鳥,也是他裝飾田野間的花草。耶穌曾說過,即使毫無價值的麻雀,「天父一個也不會忘記。」(路?十二?6)「天主張開他的手,使凡有生命的,都飽沾他的恩惠。」(詠?一四四?16) 可是上帝對於人,無論自然方面或超自然方面,都表示出他特別的鐘愛。我們的肉體,我們的靈魂以及宇宙間環繞我們的一切,莫不都是天主的恩賜。天空的日月星辰為了我們而發光照射,大地的花草樹木為了我們而滋長結果。聖詠的作者對天主的無窮仁愛感嘆地說:「當仰觀你所造的穹蒼,和你滿布在天空的星辰月亮;世人算什麼?你竟對他念念不忘?人子算什麼?你竟對他眷顧周詳?你使他稍遜於天使,並賜給他尊崇及榮譽做冠冕。你讓他統治你親手創造的世界;讓萬物歸服在他的腳下,成群的牛羊,田野的百獸,空中的飛鳥,海里的游魚,以及大海里種種的浮游生靈。上主!我們的天主,你的聖名在普世多麼美妙!」(詠?八?4—10) 天主的仁愛並不以此為止,他把人類提高到超性的境界,這是天主的智慧,就是說,他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提升,使人能與神接近。本來人與神有遙不可及的距離,可是天主藉著天主聖子降生成人,與人同居共處,使人在今世就能分享神的性體,日後得與神明共享永遠的幸福。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了我們,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三?16)「請看,天父對我們所表現的是何等仁愛。我們可以稱為天主的兒女,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若?一?1)我們的確應一再讚頌天主:「你們應讚美,稱謝天主,因為他是仁慈的。」(詠?一0六?1) 我人應效法天父的仁愛而博愛眾人。我們應變為陽光,不分彼此地帶給一切人光明和溫暖;我們要扶持弱小,我們要安慰貧病,我們要在言行上反映出天父的無窮仁愛,好使迷途的亡羊,再回到天父的懷抱。(八) 天主是慈悲的 所謂天主的慈悲,就是指天主對罪人所表現的特別仁愛,天主常常等待並以聖寵幫助罪人的悔罪自新,而後給人赦罪免罰。天主曾以言語,以實際行動把對罪人的大慈大悲啟示給人類。即使罪大惡極的人也不應該消極失望,因為天主的慈悲大於世人的任何罪惡。 天主在聖經中已明白地表示過他熱切希望罪人的悔過而能獲得永生:「我決不喜歡惡人喪亡,反之,我更喜歡惡人離棄惡行而得以存活。」(則?三十三?11)因此,在聖經上有很多次天主要求人悔改並做補贖。「天主!你憐憫眾生,寬赦人罪,為使你的兒女有悔過的機會。」(智?十一?23)天主藉依撒意亞先知的口給罪人說:「你們的罪雖似朱紅,將變成雪一樣的潔白,它們雖紅的發紫,但一定能變得像羊毛般皎潔。」(依?一?18)即使那怙惡不悛的罪人,天主也能施以足夠的恩寵,期待著他的悔改。天主以極大的忍耐給予罪人悔改的時日:「上主是慈厚寬仁的,是易於恕宥和最仁慈的。」(詠?一0二?8)在人犯罪後,天主「給他們時間和機會,使他們能改惡遷善。」(智?十二?20)可是人多次都執迷不悟、不知悔改。請聽天主向罪人的傾訴:「你們為了我的規諫,應當回心轉意;我呼喚,你們都予以拒絕,我伸開我的手臂,卻無一人理會。你們蔑視我的勸告,拒絕接受我的忠言。」(箴?一?23—25)天下的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即使他犯罪作孽,屢屢身處囹圄,做母親的決不會忘記探視他。而天主的仁愛和涵容更甚於普通母親多多。「縱然母親能把自己的親生子忘掉,我(天主)也不會忘掉你!」(依?四十九?15)因為天主「容忍你們,不願意有人滅亡,而願意人人都悔改。」(伯後?三?9)聖保祿也勸告頑固不化的罪人說:「你輕視天主高厚的仁慈、寬容和忍耐?你不知道,天主是願你悔改?可是,因著你的頑固和不知悔改的心,在天主震怒表明正義的審判之日,必要增加你的罪狀。」(羅?二?4—5)在我們死亡的時刻,天主廣施恩寵,表現慈悲的時刻即告結束,身後的時刻乃是執行公義的時刻,我們將到公義之主面前接受審判。 天主不但以言語表明他的大慈大悲,他也以行動來證明他的言論。因了人性的不圓滿,以及受造物與造物主之間遙不可及的距離,天主聖子降生成人,拉近了神與人的關係。使天人之間有了一座橋樑,那就是耶穌基督。「天主竟這樣愛了人類,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三?16)天主的慈悲實在讓人無法了解。這就是徐光啟先生所說的:「本無形之可擬,乃降世之遺容。」天主的慈悲更因耶穌的以身作則而具體化。耶穌與罪人的交往使他由法利塞人口中得到了「罪人之友」的雅號。耶穌解釋他之所以接近罪人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耶穌是一位仁厚的父親,對於悔改的盪子,無不藹然可親地歡迎他的歸來,並寬恕他的一切罪過。耶穌又是善牧,他到處尋找迷途的羔羊,他為他們甚至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天主這種無限的慈悲,在人看來似乎難以置信,而近乎神話。可是,這是一件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事實。天主的憐憫與仁愛,真是不可探測。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許多人缺少惻隱之心,輕視寬容之道。這樣的人應該知道:「對別人沒有表示過憐憫的人,也要受到無憐憫的審判。」(雅?二?13)我們每個人實際上都需要天主的憐憫。英國紐曼樞機曾寫過一段感人的詩句值得我們深思:「我墮落,你並不責斥。你不計較我的一切罪惡,而仍要愛我,善待我,保護我,領導我。我妄用你的聖寵,你卻又給我新的聖寵,你常以仁愛待我,就好似我毫無罪疚。我的主請勿捨棄我,而繼續擔待我。我要奮發圖強,在你的光照下生活。」聖詠的作者亦這樣讚美上主說: 「我的靈魂,要稱頌上主, 我的身心,要稱頌他的聖名! 我的靈魂,要稱頌上主, 不可忘卻他的一切恩慈; 他寬恕了我的一切罪過, 治癒了我的所有病症; 他救贖我的生命脫離死亡, 他以慈愛與憐恤作我的冠冕。」(詠?一零二?1—4)(九) 天主是真實與忠信的 天主既是真理本身,他也是最愛好真理的。所以天主口裡不會出虛言,天主的作為也永遠是言行一致的。在天主內沒有虛偽,沒有欺騙,因為一切虛偽,欺騙都違反造物主的本性。神是全知的,神的判斷不會有絲毫錯誤。他同時又是至聖的,他不能偽造假理,因此一切違背真理的東西,都不是出自天主,神禁止人說謊,所以,一切謊言都出自邪惡。耶穌可以說是真理的化身,所以他論自己說:「我就是真理。」(若?十四?6)「我來到世界上,是為給真理作證。」(若?十八?37)又因為耶穌是神,他的話是不能舛錯的真理,所以他所啟示的一切,以及所啟示的人理智所不能了解的奧秘,都是無可置疑的。天主的真實是我們不可動搖的信仰基礎。 我們現代世界到處都是欺詐、虛偽。在這墮落的人群中,每個基督徒都應勇敢地站起來作真理的中流砥柱。一切偽善、假裝都應唾棄。「是就說是,非就說非。」(瑪?五?37)應作我們基督徒言行的準則。 天主是忠信的,意思就是說,天主既許必踐,既言必行。天主的話不會是空話。聖經上多次稱述天主的忠信。「你要知道上主你的天主,是對那愛他而遵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恩直到千代的忠信天主。」(申?七?9)「天主是忠信的:因為你們原是由他所召,為同他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合而為一。」(格前?一?9)在我們的社會中時常看到食言背信的行為,這是因為人往往不以自己的言語為重,或是因為意外的事故發生阻止了實踐的可能。在天主方面,這兩種情形都不會發生。因為天主的言語永遠是真實的,他不能說出任何口是心非的話。他又是全知、全能的,沒有任何事故不在他的預料之中,所以也不可能有任何意外的變故會阻攔天主計劃的實施。 聖經上給我們記述了很多天主言必行,許必踐的實例。在諾厄時代,天主預告將要用洪水毀滅墮落的人類。這一切都按照天主的話完全應驗。天主借先知們的口預言過他將要派遣救主拯救世人,時期一滿,救主就降生了。天主曾許諾讓以色列子民進入迦南福地,他們果然佔領了迦南。天主借耶穌所作的預言,也都一一實現。耶穌在升天以前曾許給宗徒們要派遣聖神來安慰他們,在升天后第十天,聖神借猛風的聲,火舌的形,明顯地降臨在宗徒們身上。耶穌在世時曾預言過耶路撒冷的毀滅,公元72年,耶路撒冷在羅馬人圍困下所遭受的悲慘命運舉世震驚。 由於這些以及其他許多實例,我們相信天主對將來所作的預言也都要實現;雖然教會世世代代受到無情的迫害,可是她仍會蓬勃發展,不斷壯大,直到世界末日。天主對於真心悔改的惡人將完全寬恕,不究既往;忠誠追隨基督的人,日後在天上將得到「百倍的賞報」;世末之日天主將把我們由死亡中喚醒,賜我們永生與無比的榮耀,而與天主共享永無止境的幸福。基督的這一切許諾是我們教友的望德之不可動搖的基礎。所以我們應該奉耶穌為我們的摯友,因為當死亡迫使塵世一切離棄我們的時刻,只有耶穌永遠對我們持守他的忠信。奧斯定主教曾說:「在殯葬你的日子,一切親朋將與你別離,唯有他不會把你捨棄。」四、 耶穌是救世主 耶穌基督是基督宗教的創始人,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主要派別之一,也是人數最多的宗教。天主教始終認為,自己的教會是耶穌建立的惟一真教會。天主教相信耶穌基督是人類的救主,因為耶穌基督所宣講的教義真正能夠普度眾生,使世人的靈魂得以升華,讓人們獲得生命的希望。基督自己也身體力行,用自己的榜樣教化人,要人服膺天父的旨意,他要求自己的門徒上愛天主,下愛世人,他倡導的人人平等,天下一家的觀念,使人間充滿愛,他的愛仇思想,戰勝了人間的復仇文化,他的死而復活,使人對於生命有了新的認識,他讓人對於死亡不再畏懼;他教導人時時充滿希望,總不要沮喪;他明言自己與天父本是一體,他又建立聖事,讓信徒們借著聖事在各個時代都能與他相遇,並且在神聖的奧秘中與他合成一個,真正地能夠讓人達到天人合一的地步。 (1)耶穌是真天主 耶穌基督不僅是歷史上的一位出奇的人物,也不僅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宗教領袖,也不僅是一位推翻舊法律,從事革新的革命家,他更是天主。這是基督宗教的信仰基礎。假如耶穌不是天主,基督宗教的整個信仰,毫無意義,一切宗教敬禮與迷信無異,聖事、祭典則純粹是騙人的把戲;聖寵和天堂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可是基督的言論,被世人奉之為聖經,他的思想在普世得到傳揚,並且直到今天仍舊是最先進的思想。世界上有近二十億人仆伏在基督面前認他為主,認他為天主。這是不爭的事實,真正的基督徒對耶穌的神性都毫不懷疑。這不能說不是耶穌所顯的最大奇蹟。 耶穌在世公開傳教時,時常自認為是真天主,即天主子,他的言行也表現他是天主子。他與在西奈山頒布十誡的天主父有同等權利,所以他可以把十誡的每一條更加詳細地規定:「你們一向聽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就要受裁判。」(瑪?五?21-22)耶穌曾預言過,在世末之日他要「帶著威能和大光榮乘天上的雲彩降來」(瑪?二十四?30)審判天下萬民。善人將進入天國,惡人將被投入火中。因為「天上di_xia的權柄都交給了我。」(瑪?二十八?18)耶穌要求每個人對他敬愛猶如最親近的人,他說「誰愛父母超過我,他就不配是我的,誰愛兒女超過我,不配是我的。」(瑪?十?37)他並要求跟隨他的人,為他的緣故還會受難,受迫害,受侮辱:「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吧!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瑪?五?11-12)只有上帝—人類的最高主宰能對人作此類的要求,假如一個普通凡人要求我們這麼做,我們一定視他為瘋狂。而耶穌的追隨者們卻都聆聽他的教誨,追隨他的芳蹤。 再者,耶穌具有天主所特有的知識:「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瑪?十一?27)天主是無限完美的,除了具有無限理智能力的天主,沒有人可以完全認識天主。由以上耶穌所說的話,可以知道天主父與他具有相同的知識,也就是說,「耶穌基督與天主聖父同樣是天主。」 耶穌基督的存在是先於萬物的,是永遠的,也就是說他的天主性是無始無終常存的。他曾說過,在創世之前,他已在天父里那裡享有光榮:「現在,父啊!在你前光榮我,賜給我在世界未有以前我在你前所原有的光榮吧!」(若?十七?5)他又說:「因為我是由天主出發而來的,並不是由我自己來的,而是那一位派遣了我。」(若?八?42)「在亞伯拉罕出現以前,我就存在。」(若?八?5)亞伯拉罕生在耶穌以前兩千年時,他早已死去。所以猶太人對耶穌說:「你還沒有五十歲就見過亞伯拉罕嗎?」 耶穌所願意說明的是在降生成人之前,他已經見過亞伯拉罕,因為他是永遠存在的天主。猶太人難以懂得耶穌的意思,他們認為耶穌在侮罵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因此他們拿起石頭要打死耶穌,因為他們認為自稱是天主的人是侮辱天主,更應該打死。 耶穌的言論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確實難以接受,因為他們是一神民族,又不崇拜偶像,他們很難接受一個自稱為神的人。如果在多神的信仰民族裡,這是容易接受的。可是耶穌不僅用言論,他更用事實來證實,象啞巴說話,癩病人潔凈,跛子行走,盲人看見,癱子痊癒,甚至死人復活。這些種種跡象都不是一般普通人所能做到的。耶穌說到做到決不誇張,他的語言值得相信,他的一切行動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在他內有神性。至於他內的神性是怎麼樣的,耶穌自己說的很清楚:「誰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我在父內,父也在我內。」(若?十四?9—11)(2)耶穌是天主子 耶穌是天主子,是耶穌親自啟示給相信他的人的,這是天主三位一體的內在結合,是一項奧理,有限的人不可能透徹地理解和認識。我們只能從耶穌的教導中了解一部分,因為耶穌啟示多少,我們才能了解多少。當耶穌與宗徒們來到斐理伯的凱撒勤雅境內,耶穌突然停止腳步向宗徒們發問:「人們說人子是誰?」這為宗徒們應該是一個很費思索的問題。他們答應說:「有人說是洗者若翰;有人說是厄里亞;也有人說是耶肋米亞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西滿伯鐸回答說:「你是彌賽亞,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他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瑪?十六?13—17)耶穌同意伯鐸的答覆,並說他的答覆是由天父啟示的。耶穌第二次明言自己為天主子時,是在一種特別有意義的情形下:那是在他死亡的前夕,大司祭蓋法曾指天起誓問耶穌說:「我因生活的天主起誓命你告訴我們:你是不是彌賽亞,天主之子?」耶穌莊嚴地答應說:「你說的是,並且告訴你們:從此你們將要看見人子坐在大能者的右邊,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瑪?廿六?63—64)耶穌為鐐銬所縛,站在審判他的法官面前,卻仍堅持自己是彌塞亞——天主之子。可是猶太人根本不會接受一個自稱為天主子的人,因此耶穌的死是註定的。可是耶穌在死亡面前毫不畏懼,他要承行天父的旨意,完成天父交託於他的任務,他接受了死亡,救贖了普世。 耶穌十二歲時,曾跟隨瑪利亞和若瑟去耶路撒冷過慶節。慶節完後,耶穌卻獨自留在聖殿與經師、長老談道。經過數日尋找,瑪利亞和若瑟終於發現他仍在聖殿。瑪利亞說:「孩子,為什麼你這樣對待我們?看,你的父親和我一直痛苦地在找你。」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尋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路?二?48—49)耶穌每次談到天主時,常稱天主為「我的父親」。猶太人曾責難耶穌在安息日治癒病人,耶穌答覆說:「我父到現在一直在工作,我也應該工作。」(若?五?17)並說明他與父原是一體。耶穌既是真天主子,他與天主父也具有同一的性體。在耶穌說了「我與父原是一體」(若?十?30)以後,他的猶太聽眾以為他的話是極度褻瀆天主的話,因為他把自己當作天主。所以猶太人拾起石頭來要砸死他。因為依照猶太人的法律,褻瀆天主的人是應該處死的。耶穌自稱為天主子,與我們稱為天主的子女在意義上是完全不同的。耶穌把這兩種稱呼從未以相等的意義用之。我們之所以稱為天主的子女,乃是因為天主賜予的寵愛,這是一種「義子」的名分。耶穌在給弟子以及聽眾講道時,從未稱「我們的父」,而常用「你們的父」與「我的父」來區別兩種父子關係的不同。耶穌復活後,首先顯現給瑪利?德蓮,讓她告訴使徒們說:「我要升到我的父也是你們的父那裡去。」(若?廿?17)。在他教弟子們祈禱時,他要弟子稱呼上帝為「我們的天父」。他自己祈禱時卻常說「父啊!」。這一切都在說明天主與耶穌的父子關係與天主與世人的關係是大有分別的。耶穌之自稱為天主子乃是說耶穌與天主父具有同體同尊的意義。因此,猶太人才群起攻擊,而企圖將他處死,「因為他稱天主是自己的父,使自己與天主平等。」 耶穌是天主子,得到了天主父的認可。福音中曾記載天主兩次莊嚴地宣稱耶穌為自己的愛子。耶穌在公開傳教之先,曾在約旦河接受若翰的洗禮。受洗以後,忽然天開了,有聲音從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瑪?三?17)約在兩年後,「耶穌帶著伯鐸、雅格和他的弟弟若望,單獨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他的面貌發光猶如太陽,他的衣服潔白如光。忽然,摩西和厄里亞也顯現給他們,正在同耶穌談論。伯鐸就開口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個帳篷:一個為你,一個為摩西,一個為厄里亞。』他還在說話的時候,忽有一片光耀的雲彩遮蔽了他們,並且雲中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從他。』」(瑪?十七?1—5) 所以,聖經的啟示,都在在給我們說明,耶穌並非凡人,而是最高皇天上帝之子,與上帝同性同體。(3)耶穌是道成肉身 神是無形無像的,神的兒子降凡成人,有了形象。這即徐光啟先生所稱:「本無形之可擬,乃降世之遺容。」 中國古代聖賢一直都有一個最高的理想,即是天人合一。中國古人所稱的「天」,有兩層意義,一是指物質的天,自然的天,藍天白雲的天;二是指皇天,昊天,老天爺,就是皇上帝的意思。如《書經?泰誓》上載云:「天佑下民」,這個「天」字所指的確實為一居於巍巍高天的主宰;在《論語》中孔子所說的「天」,大都是指主宰萬物的上天也,如《論語?季氏》上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孟子更將修身養性看作事奉上天的行為,如「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盡心上》)在孟子的思想里,「天」是一個有位格、有性體、有智慧、有大能的「天」。孟子曾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孟子把「天」的能力,「天」對人的考驗,以及「天」對人的培養和關切描寫的淋漓盡致。天人合一,是基督宗教最主要的信仰之一。天主教的中心信仰,是天主聖子耶穌基督降凡世間,受苦受難,死而復活,拯救世界。聖子與聖父同性同體,聖子竟到世界上來降生成人,這就是天人合一。「聖子」就是中國聖賢所說的那個「天」,降生成人的耶穌,就是那個「人」,這正是聖若望所說:「道成人身,居住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他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充滿恩寵和真理。」(若?一?14)這就是清清楚楚的天人合一,所以聖經上曾預言說:「看,一位貞女將懷孕生子,人將稱他的名字為厄瑪奴爾,意思是天主與我們同在。」(依?七?14,瑪?一?23)天主與我們同在,就是天人合一。 耶穌基督是天人合一的共同體,他降生成人,建立教會,目的就是施行救贖,使所有相信他的人,都可以超凡入聖,得到拯救,達到天人合一的地步。他在肉身離世之前,曾經向天父懇切地祈禱說:「我不但為他們祈禱,而且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而信從我的人祈禱,願眾人都合而為一。父啊!願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就如你在我內,我在你內,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我將你賜給我的光榮賜給了他們,為叫他們合而為一,就如我們原為一體一樣,我在他們內,你在我內,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為叫世界知道是你派遣了我,並且你愛了他們,如愛了我一樣。」(若?十七?20—23) 耶穌所說的「我在他們內」,便是聖子基督與人「合而為一」;「你在我內」便是天主聖父與聖子基督「合而為一」;使他們完全「合而為一」,便是透過耶穌基督而使人類彼此「合而為一」,更與天主合而為一,使世人都能在天主內相親相愛,團結共融,和平幸福,這就是耶穌基督降生救世普度眾生,讓人都能實現天人合一的真正目的。歷史的今天,信仰基督的宗教雖然分為三大派別,即天主教、東正教和耶穌教(新教),但是三大派別的主要信仰還都是一致的,在全世界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基督救贖世界的理想,不再是一種嚮往,而逐漸會變成事實。基督的思想歸化了歐洲,給歐洲創造了文明,也給世界造就了先進的文化。「從來就沒有救世主」的謊言,在全世界已經找不到共鳴。事實勝於雄辯,世界上六十七億人口當中,信仰天主教的有十一億四千萬,東正教有兩億八千萬,耶穌教也有六億七千萬,合起來約有二十億九千萬。約佔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世界上約三分之一的人,承認耶穌基督是救世主。(2007年《聖教年鑒》)第四章 天主教《認識基督宗教》第四章 天主教作者:彭鑒道神父 天主教是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基督教會在中國的稱謂,其實天主教就是基督宗教正統信仰的保持者,它保持了基督教會的原始信仰,是基督完整信仰的標記。天主教自始至終認為自己的教會是基督建立的唯一真教會。因為基督在世時親自給天主教第一任教宗,也是他選立的宗徒之長伯鐸說過:「你是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陰間的勢力決不能戰勝她。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世上所束縛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世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十六?18—19)耶穌說的這句話就是說明他把教會的管理權交給了伯鐸。這端經文的意思很明顯是耶穌在此時特別立伯鐸為聖教會的元首,賦予伯鐸立法、司法及行政的大權,這就是教會神權的來源。本來人應該有人權,可是怎麼有了神權呢?是因為耶穌是神,是他將神權交給了教會,所以,天主教會才開始有了神權。神權起什麼效用呢?就是要繼承和發揚基督的事業,在真理和正義的道路上,帶領天主的子民,穩妥地走天國的道路。耶穌給伯鐸所說的「天國的鑰匙」,實際上就是聖教會的管理權。在聖經當中,「天國」有兩層意義,一層意義是指來世的天堂,一層意義就是指聖教會。耶穌在這個地方所說的「天國」,明顯的是指聖教會。「鑰匙」就是權柄的象徵,也就是說,在耶穌升天之後,教會將繼續存在,那麼,這項神聖的職責就由耶穌的宗徒及宗徒的繼任者來執行和完成。耶穌是神,他建立的教會一定是完備的,一定會經得起歷史的考驗。所以,耶穌復活後,曾再次囑託伯鐸要照顧好他的羊群。耶穌對伯鐸說:「你餵養我的羊群。」(若?二十一?17) 在教會發展過程當中,因zheng_zhi、社會、歷史、人為的諸多原因,曾發生過兩次重大分裂,這是教會史上的重大不幸和遺憾。因為耶穌選立的大弟子伯鐸把自己的座位設在了羅馬,所以他的繼承人,就理所當然地享有了教會最高元首的權利。可是到了第五世紀,西羅馬受到野蠻民族的侵擾而滅亡,zheng_zhi勢力東移,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宗主教的地位跟著也重要起來,因著東羅馬帝王的撐腰,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跟羅馬教宗時常發生爭執;第九世紀末葉雙方的關係緊張,一零五四年東羅馬教會與西羅馬教會正式分裂。東羅馬教會自稱「正教會」也稱「希臘正教」,我們中國一般翻譯為「東正教」。西羅馬教會自稱「公教會」,也稱「羅馬公教」。正教會與公教會有同樣的信條,那都是教會歷史上前七次大公會議所定斷的。道理並沒有多大分歧,主要的分歧是正教會的牧首拒絕接受羅馬教宗為教會的最高首領的地位。 到了十六世紀羅馬天主教會的上層神職人員生活奢侈腐化,普通教士卻因貧困而情緒不佳,當時的文藝復興運動,又極力主張浮華和享受,這一切都為宗教革命鋪設了溫床。德國社會本身也充滿了矛盾,新生的資本主義使市民階級日富,平民的生活卻日趨不幸,工人被剝削,小商店倒閉,農民被賦稅拖垮,人人都希望一場徹底的革命,可是教會當局一味在追求人間的享受,萬萬沒有想到教會下層潛在地蟄伏著一場危機。當時的教宗利奧十世,為了建設伯鐸大殿,又別出心裁地想出了一個該死的「贖罪券」,引起了德國神父馬丁?路德博士的極力反對,使得一場轟動歐洲的革命在教會爆發了。 馬丁?路德神父生於德國薩克森省的一個礦工家庭,家境貧寒,得到一位貴婦的接濟完成了學業。22歲時,受暴風雨的襲擊,許願去做隱修士;十五天後加入聖奧斯定會。這種未成熟的聖召成了他終生之累。24歲晉陞神甫,25歲任神學教授。1511年,馬丁?路德神甫曾經有過一次羅馬之行,教廷的奢侈生活使他深受刺激,教宗利奧十世的兩個糟糕侄子(時為樞機主教),更令他深惡痛絕,但當時馬丁?路德依附教會並服從教宗的心情並未因此動搖。 1517年10月30日,路德在一次激烈演講之後,在威登堡教堂門前張貼了九十五條「論綱」,其中包括反對「贖罪券「,爭辯於是開始,先在德意志,後來擴展到整個教會,同情他的不少,反對他的也很多。當時路德尚且自視為教會馴順的子弟,他起初立志改革也確實是善意的。可是他的九十五條」論綱「,沒有被當時的教會當局所接納,一些神學家們也群起反對。羅馬教宗於是也召馬丁路德到羅馬答辯,馬丁?路德惟恐到羅馬受到審判,他拒絕前往。1520年6月15日,教宗利奧十世頒發詔諭,正式宣判馬丁?路德所講的道理是錯誤的,但限他在六十天內悔過,否則將被開除教籍。作為日爾曼民族後裔的馬丁?路德受到詔諭後,為表示輕視,公開在威登堡大學全體學生面前將詔諭焚毀。於是教宗利奧十世在1521年1月3日將馬丁?路德開除教籍。馬丁?路德雖然被開除教籍,可是他的思想並沒有受到禁錮。德國的五個王公大臣和十四座城市代表,擁護馬丁?路德的思想,他們誓死抗議羅馬教宗的詔諭。因此,擁護馬丁?路德的教會,自稱誓反教。馬丁?路德的改革運動,後來逐漸變成了改教運動,英國國王亨利第八,也因為婚姻問題與羅馬教宗本篤十二世決裂,自立為英國教會元首,雖然外在上保持天主教會的一部分禮儀,可是已經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大家庭,自稱一派,即聖公會。法國的加爾文也自創一派,即長老會。新的基督教派應運而生,這是基督宗教歷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因此,基督宗教已經自然地形成了三大派,即: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新教在中國定名為基督教,因此,給普世基督教的稱謂造成混淆。新教在中國民間又被稱為「耶穌教」。 天主教因為是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基督教會,所以又被稱為羅馬公教會。在歐洲有時被稱之為「舊教」,以區別於「新教」。公教會在明朝萬曆年間由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神父傳入中國後,因當時社會對基督這個名詞相當陌生。利瑪竇神父利用中國故有名詞「天主」(取自《史記?封禪書》),來稱呼所信仰的神,因此,公教會在中國就正式定名為「天主教」。 第一節 天主教的經典 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經典,天主教也不例外,天主教的經典,就是著名的《聖經》。《聖經》是神的啟示,是一部天書,它不僅啟示人怎麼樣去恭敬唯一真天主,也啟示人怎麼樣做一個好人、義人和聖人。《聖經》包括舊約和新約,因此,又被稱之為《新舊約全書》。1、舊約全書 聖經的前半部分稱之為舊約,那是公元前猶太人留下來的寶貴經典,猶太人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為了保持一神信仰,受盡了顛沛之苦,亡國之痛,給人類留下了一部真理及正義的寶書。 猶太教的聖經,基督徒稱它為「舊約」或「古經」。根據天主教的信仰,它是為耶穌降生救世的一種奇特準備。它是受天主聖神默感而寫成的,雖然舊約的每卷都有它的作者,但是真正的作者乃是天主。因為沒有天主的啟示,人間再聰明、再智慧的人,也無法預知未來,更無法揭示靈性世界的奧秘。 聖經中記載的都是最重要的真理,聖經是天主為世人寄來的一部家書或天書。在這部天書內,天主先將自己啟示給世人,並告知世人,天地萬物的來歷和目的,告訴我們天主怎樣給人類備下了幸福,現今的痛苦、患難和死亡又是怎樣來的;天主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怎樣逐步實現了他救贖人類的計劃。舊約所載,就是天主為以色列民族所行的大事,所定的法律,所發的勸言和警告。這一切都是他為完成救贖人類工程的奇特準備,甚至以色列子民的被選,也是為準備萬民獲得救恩。所以,舊約是為耶穌降生救贖鋪平了道路,也是為印證耶穌基督是天主聖子的神聖啟示。舊約的內容可分為法律、歷史、智慧、預言四大類,共四十六卷。(1)法律類五卷,記載了猶太民族的來源,以及關於宗教、行政、民俗的種種法律;其中重要資料,是由摩西而來,因為他是猶太教的締造者,故也稱摩西五書。(2)歷史類十六卷,記載了猶太民族和國家的興衰,以及幾位名人的事迹。有的嚴格說來與其說是史書,倒不如說是以史事編寫的文學作品,像《盧德傳》。但是因為盧德與大衛聖王有血親關係,此書在猶太人中非常富有影響。(3)智慧類七卷,包括在宗教儀式中採用的聖詠(詩篇),以及猶太聖人哲士指導人生的哲理和智慧的箴言。(4)預言類十八卷,其中包括大先知四人,小先知十二人,預言猶太民族的遭遇和救世主(彌塞亞亦譯默西亞)的來臨。 舊約中數卷晚出的書(公元前一、二世紀),因不是用希伯來文寫的,而是用希臘文寫的,猶太教和耶穌教沒有把它們列入聖經數目;但是天主教經過大公會議認定這些希臘文本的所謂「次經」,也是聖經。舊約的歷史價值,比同時代其他的書籍,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關於宗教、行政、民俗的法律,自然都隨著猶太教的廢棄而廢棄了,可是有關宗教信仰和人生道德的教訓,尤其關於救主的預言,常是耶穌啟示的參證。2、新約全書 聖經的後半部分稱之為新約。是耶穌的宗徒和弟子在天主聖神的默感與引導之下,所寫成的經典彙集。耶穌的門徒親身受到耶穌的栽培,在宣講耶穌的啟示時,自然更有權威。他們的著作就是新約。新約共二十七卷,內容包括歷史、訓誨、先知三大類(1) 歷史書五卷:其中包括四部福音和宗徒大事錄。四福音是兩位宗徒和兩位門徒先後將耶穌的言行彙集出版的,他們記述了耶穌傳教生活的重大事迹。不但包含了有關信仰絕對重要的道理,而且也給世人提示了諸德的完美模範,基督徒成全的最高理想:即為我們降生成人的天主聖子。《宗徒大事錄》,記載了初期教會的生活,見證教會在聖神指引下蓬勃的發展。因此,本書卷又被稱之為「聖神的福音」。(2) 訓誨書二十一卷:它包括聖保祿宗徒書信十四封,若望宗徒書信三封,伯鐸宗徒書信兩封,雅格和猶大書信各一封。 凡讀過保祿宗徒書信的,無不感到宗徒思想的卓越,對基督的赤誠,以及對拯救人靈的滿腔熱火。 其他宗徒的書信,又被稱之為「公函」。公函的內容極富濃厚的訓導意味;除有幾點涉及教義外,幾乎全屬有關倫理道德的書。從歷史觀點來看,公函的內容有極大的價值,從中可以窺見宗徒時代信友生活的狀況,當時發生了什麼異端邪說,宗徒們又怎樣以他們銳敏的眼光作及時的遏止,以保全基督教義的純潔完整。(3) 先知書一卷:即若望《默示錄》又稱之為《啟示錄》。是新約書中唯一的先知書。歷來講解本書的人都感覺十分困難,所載預言是可信而真實的,但在未實現之前,定難明了。雖然如此,本書既是為了信友的神益,當然人人要讀,只是閱讀時應懷著信德和誠心敬意,如此其中的奧義方可彰明顯著。 新約全書就宗教方面來說,遠遠超過舊約全書,因為上帝在舊約時代只是「多次並以多種方式,借著先知對祖先說過話」;然而在新約時代卻是「借著子對我們說了話」(希?一?1)。如此,舊約的啟示在新約內才得以圓滿;舊約的預許在新約內才得以實現。所以,吾人除非認識新約,決不能完全明了舊約。為此,可以說新約全書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寶貴的作品。 第二節、天主教的信仰 天主教的信仰來源於教會的傳承和聖經,最主要的信條就是「信經」。天主教的信條是不可改變的,是信德的道理,是絕對的真理。但是它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形成了「宗徒信經」、「尼西信經」、「天主子民信經」。1、 宗徒信經 宗徒信經,顧名思義,是宗徒時代產生和表達的教會信仰真理,它完全來源於耶穌的訓誨。因此是不會錯誤的,也是不可更改的。即使後來產生的尼西信經和天主子民信經,也是來源於宗徒信經,並且天主教的教理也都在圍繞宗徒信經給予闡述,也就是說,「天主教信理永遠是不可改變的,但它在各個時代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宗徒信經又被稱為「十二信經」,即:「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我信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信他因聖神降孕,由童貞瑪利亞誕生;我信他在般雀比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我信他下降陰府,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我信他升了天,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邊;我信他要從天降來,審判生者死者;我信聖神;我信聖而公教會,諸聖的相通;我信罪過的赦免;我信肉身的復活;我信永恆的生命。」 誰願意加入天主教會便該信仰這些真理,皈依基督在於相信天主啟示的真理。啟示的真理有時會超出我們人的理智,但它不相反理智。任何宗教之中都有屬於神秘的真理,那是屬於玄奧的真理,是有限的人性無法透徹了解的。老子在論「道」時,曾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一章)因此,教會的大師們也給我們說:「相信吧!然後你自會明白!」2、 尼西信經(尼西亞信經) 天主教信仰的真理,它不是一下子就是象我們今天這個樣子的。有現成的信理神學,倫理神學,牧靈神學,聖經神學等等。在兩千年的發展過程當中,自然會有人涉足探究宗教內屬於奧秘的真理,甚至有的人特別有興趣。於是,在教會內自然就產生了無休止的爭辯,教會的最高牧者,因為從耶穌那裡領受了「天國的鑰匙」,為了捍衛真理,匡扶正義,也是為了信仰的統一,所以,一旦教會內出現「異端」,或者無休止的爭辯,就要召開大公會議,以教會牧者的權威,遏止「異端」的擴散,制定當信之端。「尼西信經」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產生的。 當時,在亞歷山大里亞有位神父,名叫亞略。在一個堂區任本堂,他已有相當年紀,品行端方,且有一副莊嚴的外表,聰明敏捷,能言善辯,具有吸引人的各種優點,聽眾都趨之若騖。可是他也有自己的本性,驕傲自負,而且固執己見。然而他所講的道理和教會的傳統信仰是不符合的。亞略所倡導的異端道理可撮要如下: 天主是唯一的,他是唯一不受生的,唯一永遠的,唯一真天主。降孕在耶穌基督內的聖言,是由聖父從無中造的。以前聖言並不存在,是由永遠的天主自由造的。聖言創造了世界;天主預先見到他將來的功勞,就收他為義子。所以他不是和聖父平等的,也非和聖父有同一的性體。 結論是相當嚴重的。假如基督不是真天主,而只是一個受造物,無論他怎麼偉大,整個天主教便要坍台了。因為既然天主從來就沒有降生,基督的救贖也就沒有無限的價值了。雖然亞略的理論不合天主教的傳統教義,可是亞略有本領使民眾對他的道理髮生興趣。他把他的學說譜入歌曲中,這樣使水手、旅客、商人,在甲板上、路上,反覆歌唱,至於家喻戶曉。使教友幾乎有一半的人擁護他,這給教會的信仰帶來挑戰,也使得教友之間的爭論演變成分裂。於是教會在公元325年,召開了大公會議,地點即小亞細亞的尼西城。與會的主教達318位之多。他們中有些在大教難中,為信仰受過刑,人們驚訝地瞻仰他們的傷痕。有些主教來自羅馬帝國以外的地域,如波斯、亞美尼亞和哥德人的地方。教宗聖西爾物斯德肋因年事已高,未能前來,乃派兩位代表出席。 亞略雖儘力施展他的辯才,但終屬徒勞,因為他的那些學說顯然與天主教的教義相抵觸;所以終於被屏棄。為確定教會的道理,大會的教長們編輯了一篇信經,就是直到現在仍在主日的感恩祭中所常誦念的信經,清楚地確定了關於耶穌基督的信條。我們稱之為「尼西信經「,也稱」尼西亞信經「。尼西信經 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聖父,天地萬物,無論有形無形,都是他所創造的。 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天主的獨生子。他在萬世之前,由聖父所生。他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他是聖父所生,而非聖父所造,與聖父同性同體,萬物是借著他而造成的。他為了我們人類,並為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他因聖神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他在般雀?比拉多執政時,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而被埋葬。他正如聖經所載,第三日復活了。他升了天,坐在聖父的右邊。他還要光榮地降來,審判生者死者,他的神國萬世無疆。 我信聖神,他是主及賦予生命者,由聖父聖子所共發。他和聖父聖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他曾借先知們發言。 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我承認赦罪的聖洗,只有一個。 我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阿們!3、 天主子民的信經 教宗保錄六世於梵蒂岡二次大公會議結束以後的第三年,一九六八年六月三十日信德年的閉幕中,宣布了「天主子民的信經」。歷代教會所流傳的「信經」不多,保錄六世教宗根據時代的變遷和推移,毅然在梵二大會議以後,編撰了一個適應時代需要的「信經」,意義的不尋常,不言可喻。天主子民的信經 一個天主—萬物的造物主 我們信唯一的天主,父、子及聖神,有形事物——如我們現世生活的這個世界——和無形之物——如純精神體,我們也稱之為天使——的造物主,他也是我們每個人內精神和不死的靈魂的造物主。 我們信這唯一的天主,在他至聖的性體和其完美性中:在他的全能、無窮知識、上智、意志和愛德上是絕對的一個。他是梅瑟所啟示的「自有者」(出:三:14),若望使徒所告訴我們他是「愛」(若:一四:8)。因此「自有」與「愛」兩個名稱都可用來表示天主性的同一真理;他把自己顯示給我們,他居住在難能到達的光明中(參閱弟前:六:16),他超越一切的名字及一切受造的事物和智能。只有天主能給我們對他的正確,而完整的知識。他啟示自己是父、子及聖神,我們借聖寵被召,今世在信德的隱晦中,死後在永光中分享他永恆的生命。三位所組成的互相關係都永恆具有同一的天主性,成了至聖天主榮福的內在生命,他無限地超越我們人所能了解的。因此我們感謝天主的善心,因為許多信者雖則不認識至聖聖三的奧義,卻能與我們一起作證有一個天主。天主聖三 所以我們信天主在永恒生子;我們信子,天主的聖言,在永恆受生;我們信聖神,是發自父及子的永恆之愛,而非受造的一位,因此在彼此永恆而相同的天主三位中,充滿唯一天主的生命和真福,自有而非受造者所特有的尊敬和光榮。為此必須「在三位中欽崇唯一的天主,在天主唯一的性體中,欽崇天主的三位。」 我們信我主耶穌基督,他是天主子。他是永恆的聖言,在萬世之前由父所生,與父同性體,萬物是借他而造成的。他因聖神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依天主性與父相等,依人性則小於父,不是因天主性和人性的混合(那是不可能的),乃是因「位」的唯一而成一個。 他居住在我們中間,充滿恩寵和真理。他宣揚並建立了天主的國,為使我們由他而認識父。他給了我們新的誡命,要我們彼此相愛,像他愛了我們一樣。他教給我們福音真福的道路:要我們神貧、溫良、忍受痛苦、渴慕正義、憐憫他人、心地清潔、締造和平、為義而受迫害。他在般雀比拉多執政時受苦受難,成為承擔世罪的天主羔羊,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借救贖的血帶給了我們救恩。在被埋葬之後,第三日他靠自己的能力而復活了,因他的復活,我們能分享天主的生命,就是聖寵的生命。他升了天,還要光榮地降來,依各人的功過審判生者死者:凡答覆了天主的愛和仁慈的人,去享永生,凡至死拒絕者,將入永不熄滅的火中。而他的王國萬世無疆。 我們信聖神,主及賦予生命者,他和父及子,同受欽崇,同享光榮。他曾借先知們發言;他是由基督在復活和升到父那裡以後,派遣給我們的;他光照、聖化、保護並管理教會,只要教會的成員不遠離聖寵,他凈化他們。他深入內心的工作,使人能適合回答基督的召喚:「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五?48)瑪利亞天主之母 我們信終身童貞的真福瑪利亞,她是降生的聖言,天主,我們的救世者,耶穌基督的母親,因她的子的功勞而蒙特選,她卓越地受到救援,她不染原罪的任何污點,因聖寵的特恩,她遠遠高出其他所有的受造物。無玷而極有福的童貞瑪利亞,與降生救贖的奧跡有密切而不可分的關係,她在結束了世上的生命後,靈魂和肉身被舉享天上的光榮,她和從死者中復活的子一樣,預先領受了所有義人們的命運;我們信天主的至聖之母,新的厄娃,教會的母親,在天仍繼續對基督的肢體盡母親的職務,在被救的人心靈中,產生和發展天主生命的工作。原罪 我們信眾人都因亞當而犯罪;就是,眾人都共有的人性,因他所犯的原罪,遭到承擔原罪後果的境地。不再是我們的始祖先前有聖德和義德,而且不知罪惡和死亡的境地。所以,墮落後的人性,也就失去了先前備有寵恩,本性的能力也受到損傷並受死亡統治的人性,傳給了眾人。在這種意義下,眾人都生在罪惡中。因此我們與特利騰公會議確認,原罪是和人性一起,「由傳生不是由仿效」傳下的,因此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罪。 我們信我等主耶穌基督,借十字架的祭獻,把我們自原罪和每一個人所犯的一切本罪中救贖出來,為此保錄使徒的話確是真的:罪惡在那裡越多,恩寵在那裡格外豐富(羅:五:20) 我們信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赦免罪過而制定了一個洗禮。對還沒有能犯本罪的嬰孩也該授洗,使他們在生來缺乏超性的恩寵,得以「因水及聖神」在耶穌基督的生命中再生。基督奧體 我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而由耶穌基督建立在伯多祿即磐石上的教會。它是基督的奧體,可見的社團,由聖統所組成,又是精神的團體。它是人間的教會,在此世旅行的天主子民,也是富有天上恩寵的教會。天主國的幼苗和開始,通過救贖的工程和痛苦在人類歷史中延續,在時間的過程中,主耶穌以自己豐富的恩寵所流傳的聖事來鞏固他的教會。用這些聖事,在有生命和活力的聖神恩寵中,使教會內部雖然有罪人,教會還是聖的。因為它除了聖寵的生命以外,不享有其他的生命。假如培養這一生命,它的成員就成聖,如果脫離這一生命,心靈就招致罪惡和污穢,阻止教會聖德的照耀。教會為這些罪惡受苦作補贖,因基督的血和聖神的恩寵,教會也有赦免自己子女們的權利。-教會是啟示的保存者 教會是天主許諾的繼承者,也是亞巴郎精神上的兒女,熱誠維護以色列人保存的聖經並尊敬聖祖和先知們。它建立在使徒們的基礎上,世世代代用口傳或由伯鐸的繼承者和與之相聯的主教們的權能忠信地傳授下來。教會常在聖神的助佑之下,有維護、訓導、解釋和宣揚真理的職務,就是天主借先知們隱約所指示,由主耶穌完善地啟示給人們的真理。我們信在寫下的或傳授下來的天主聖言中所包含的,並由教會隆重斷定,或以普通而一般的訓導所指出的,是天主所啟示而該信的真理。我們信伯鐸的繼承者,在講座上以所有基督徒牧者和導師的名義發言時,享有不能錯誤的權利,主教團與伯鐸繼承者一齊執行最高訓導權時,也享有同樣的權利。教會的合一和大公主義 我們信基督所創立並親自為它祈禱的教會,在信仰、禮儀和聖統相通的關係上是必然至一的。在這個教會內部,無論是各種禮節不同,或是神學和神修祖業或特殊制度的異點,並不阻礙,反而顯示它的至一性。 同時我們承認在基督的教會組織以外,也有許多聖化和真理的成分,既然這些成分是基督自己教會的本有恩惠,因此趨向於公教的團結;我們相信聖神的行動,他在所有基督的弟子內,激起了這個合一的願望,所以我們希望尚未享有唯一教會完全相通的基督徒,得聯合成一個羊群,屬於一個牧人。得救的途徑 我們信教會是為得救所必需的。唯有基督是中保和救恩的途徑,他借他的身體—教會,臨在我們之間。可是天主的救恩計劃包括普世的人:那些無辜而不認識基督的福音和他的教會的人,只要誠心追求天主,並在聖寵的影響之下努力實行借良知所得知的他的旨意,他們也以不可見的方法,屬於天主的子民,並能獲得永生的救恩,他們的數目也唯有天主知道。耶穌實在聖體內 我們信司鐸因聖秩聖事所領受的權利,代表基督而舉行的聖祭,同時也是以基督和他奧體的成員們的名義所奉獻的聖祭真正是加爾瓦略山上的祭獻,這是我們祭壇上以聖事方式所完成的祭獻。我們信猶如主在最後晚餐中所祝聖的餅和酒成了他的體和血,就是隨即在十字架上為我們作了奉獻的體和血,同樣由司鐸所祝聖的餅和酒,也成了光榮地在天上為王的基督的體和血。我們也信,在那繼續如祝聖之前一般出現於我們感官之前的外形之下,主的奧秘臨在是真的,實在而本質的。 為此基督不能以別的方式臨在這件聖事中,除非是整個餅的本質成了他的體,整個酒的本質成了他的血,而我們感官所覺察的餅和酒的特徵還是保留著。聖教會以「變質」一詞適當地稱呼這種奧秘的變化。任何一種,想以某種方式了解這一奧秘的神學家的解釋,如要符合公教信仰,必須堅持在祝聖后,不管我們的想法如何根據客觀的事實,餅和酒已不存在;於是從這一時刻起,已是主耶穌可敬的體和血,在餅酒外形下,實在在我們之間,如主所願一般,為將自己給我們的食物,並使我們集合在他的奧體中。 主耶穌在天上光榮中存在的唯一個體,並不增多,而借聖事在全球各地舉行聖體祭獻的地方臨在。在舉行了祭獻以後,還存留在聖體聖事內,他在聖龕中,成了我們每一個聖堂的活的中心。因此我們有愉快的本分,借著我們肉眼所見的聖餅,欽崇並朝拜肉眼所不能見的降生成人的聖言,他確實在我們中間,卻又不離開天庭。教會關心人類的需要 我們也信,在人世基督教會中已經開始的天主之國,它不屬於即將消逝的世界;教會的真正成長,不能與人類文明、科學和技術的進步相混,而在於日漸深刻地認識基督不可探測的富藏,恆久地將希望寄托在永恆的事物上,更熱烈地反應天主的愛,最後能在人間更豐富地傳播聖寵和聖德,也是這同一的愛,使教會不斷地關心人們現在的真正利益。雖然教會不斷敦勸她的子女,在今世沒有久留的城市,卻也鼓勵他們,依自己的生活條件和方法,協助自己城市的發展,推動人間的公義、和平與友愛,並給予貧窮和不幸的弟兄們適當的幫助。 所以基督的凈配—教會—熱誠的關切人們的需要:他們的歡樂和期望,痛苦和辛勞,就是極願以基督的光照耀他們,使普世的人都在他們的唯一救主耶穌內,集合在一起。但教會的這種關心,總不可當作教會把自己去適合這個世界的事物,而削弱她等待主及永恆王國的熱誠。諸聖的相通 我們信永生。我們信凡在基督的恩寵內死亡的靈魂—無論是至今還在煉獄的火中作凈化的,或在與肉體脫離後,立刻象善盜一樣,被耶穌接到樂園中去的人員—死後,也成為天主的子民,在復活的日子,死亡將被消滅,那時這些人靈將和他們的肉身結合起來。 我們信無數與耶穌和瑪利亞集合在天堂的人靈,組成天上的教會,在那裡他們享受著永恆的真福,看到天主的本來面目。同時,雖然等級和方式不同,他們和聖天使一起執行天主的權利,這個權利是屬於光榮後的基督的,他們為我們轉求,並且以他們手足般的關切援助我們的軟弱。 我們信所有基督信徒的相通,就是凡是在今世作客的,已死而尚在凈化自己的,以及在天上享受真福的,共同組成唯一的教會;我們也信在這個相通中,為我們妥備天主和他的聖人們的慈愛,常傾聽我們的祈禱,一如耶穌向我們所保證的:你們求就會得到。 我們明認這種信仰並在這種希望中,期待死人們的復活和來世的生命。 願天主受稱揚,聖,聖,聖,阿門! 第三節天主教的規誡 天主教的規誡有來源於猶太教的摩西(梅瑟)法律,有來源於聖教會的制定。前者被稱為「天主十誡」,後者被稱為「聖教五規」。1天主十誡 耶穌在傳教時經常提出天主的誡命,這天主的誡命就是在聖山上,天主給自己的子民所啟示的「十句話」。天主教將天主的誡命歸納成十條,稱之為「天主十誡」。歸納後的天主十誡是這樣的:一、 當欽崇天主,不可敬拜邪神。二、 不可妄呼天主的聖名以發虛誓。三、 當遵守敬拜天主的聖日和慶節。四、 當孝敬父母。五、 不可殺人。六、 不可行邪淫。七、 不可偷盜。八、 不可妄證人,做假見證。九、 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女。十、 不可圖謀他人的財物。以上十誡總歸為二,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並愛人如己。首三條針對愛天主,後七條針對愛近人。(1) 第一誡召喚人信天主,寄望於他並愛他在萬有之上。「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瑪?四?10)。朝拜天主,祈求天主,對天主行應有的敬禮,持守向他所作的許諾和誓願,都是實踐虔敬之德的行為,以及對第一條誡命的服從。第一條誡命禁止迷信,禁止多神崇拜及無神主義。迷信是敬禮神明的一種偏差,多神使人脫離萬物的根源,無神主義使人否認上帝的存在,這些都是違反第一誡的罪過。(2) 第二誡規定我們要尊重上主的名。上主的名是聖的。對上主名字的尊敬表達對天主本身的奧秘,以及他所喚起的整個神聖事實應有的尊敬。第二誡禁止妄用天主的名字,就是不相宜地運用天主、耶穌基督、童貞瑪利亞及眾聖人的名字。第二誡亦禁止發虛誓。發虛誓是呼號天主為一個謊言作證。發虛誓是對常忠於自己許諾的上主,嚴重的失敬。「若非本於真理,急需及尊敬,不要指著造物主,或受造物宣誓。」(聖依納爵《神操》38)(3) 第三誡要求信徒當遵守敬拜天主的聖日和慶節。慶祝主的日子和舉行主的感恩祭是教會生活的中心。「根據宗教的傳統,慶祝逾越奧跡的主日,在整個教會內,應奉為當守的主要法定慶節。」在主日及當守的法定節日里,信徒有責任參與感恩祭。主日及當守的法定慶節,信友應停止那些阻礙敬禮天主,妨礙主日應有的享樂,或身心該有的休閑的工作和業務。 主日的建立是為了使所有的人都有機會「享有足夠的休息和餘暇,以培養其家庭、文化、社會及宗教生活。」每位基督徒如無必要,應避免強求他人作阻礙遵守主的日子的事。(天主教教理2195)(4) 第四誡明確指出子女對父母的關係,因為這關係是最普遍的。它也涉及家庭團體成員間的親屬關係。它要求對先人和祖宗表示孝敬、親情和知恩。最後也引申至學生對老師,僱員對僱主,屬下對上司,國民對國家,對管理國家者或執政者的義務。 按照第四誡,天主願意我們在他以後,孝敬我們的父母,並尊敬那些為了我們的好處而賦予權威的人。 第四誡提醒身為子女的,應對他們的父母表示尊敬、感謝、合理的服從和幫助。孝敬父母能夠促進整個家庭生活的和諧。父母也有責任,在一切可能的範圍內,供應子女們的聖召,他們應提醒自己並教導子女,基督徒首要的召叫是跟隨耶穌。 第四誡也要求公民擁護執政者,公民的義務是同zheng_fu合作,在真理、正義、連帶責任和自由的氣氛下,致力於社會的建設。如果執政當局的命令違背道德的要求,公民憑良心有責任不去順從。「聽天主的命勝過聽人的命。」(宗?五?29)(5) 第五誡禁止直接和蓄意的殺人,視之為嚴重的罪行。殺人者以及那些自願的同謀殺人者,都犯了觸怒天譴的罪行。不許墮胎或殺害胚胎,不可致新生嬰兒於死地。「凡設法墮胎而既遂者,應受自科絕罰。」(天主教法典1398條)不許自殺,不許實行安樂死。無論是屬於何種形式或何種動機,都構成犯罪,這種行為嚴重地違反人的尊嚴,是對天主、造物主的不敬,嚴重地違反義德、望德和愛德。 第五誡禁止發動不正義的戰爭。任何故意地違背人權及其普遍原則的行動,以及指揮此行動的命令,均是罪行。盲目的服從不足使那些順從者得以免罪。因此對殲滅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或一個少數民族的行為,應加以譴責,視為大罪。人們有道德義務反抗種族滅絕的命令。(6) 第六誡禁止行邪淫。邪淫是錯亂的慾念,或放蕩不羈的取樂。每當人們排除生育和結合的目的,而只尋求肉性的快感,在道德上是錯亂的。第六誡禁止行淫、手淫、賣淫、強姦、通姦、同性戀、獸奸、雞姦以及製造或演示色情產品。 第六誡同時也禁止借配偶以外的第三者介入(精子或卵子的贈予,子宮借用),而引發的父母與所生子女的關係不確定。諸如使用避孕套、戴環、作絕育手術、人工受精、買賣精子、借用子宮等,所謂的現代科技在倫理道德上都是不能接受的。計劃生育只有在使用節慾和安全期才被教會所接受,否則都是教會不能接受的。執政當局的強權推行,公民的意識不應給予認同。(7) 第七誡禁止偷盜、搶劫,以及不義地拿走或扣留他人的財物,給他人造成財物上的損失。第七誡命令人,以正義和愛德管理地上的財物及勞苦的成果。第七誡為了公益,要求尊重財物的普遍的用途及私有權。基督徒的生活應努力使這世界的財物,導向天主及弟兄的友愛。第七誡也禁止故意保留借來的財物或他人遺失的財物;禁止買賣不公、欺行霸市、偷工減料、逃避稅收、偽造發票、過度浪費、投機倒把、哄抬物價、收受賄賂、窩藏贓物等等。凡以不義的方法拿走或運用他人的財物,都是違反第七誡。違反正義,就要賠償。違反交換正義,需要償還偷竊的東西。(8) 第八誡禁止在對別人的關係上歪曲真理。「不可作假見證,害你的近人」(出?二十?16)這項規定來自神聖子民的聖召,要作天主的見證,而天主是真理,天主要真理。違反真理的罪,就是以言語、以行動表示拒絕致力於道德的正直:是對天主根本的不忠,因此破壞盟約的基礎。第八誡禁止誹謗人、誣衊人或破壞人的名譽和聲望。因為每人都有權利享有自己的名譽、聲望與尊重,所以,誹謗及誣衊傷害正義與愛德。第八誡禁止撒謊、諂媚、奉承。要求人誠實,保守秘密,尊重他人的權利和尊嚴。真理或誠實是一種德行,在於表示是就說是,非就說非,避免口是心非、假裝與偽善。(9)第九誡禁止貪戀邪淫的念頭及思想。作為基督徒不僅外在的邪淫或姦淫應該禁止,甚至內心的貪戀也在禁止之列。只有這樣才能夠凈化人心,得道成聖。基督在山中聖訓中亦明確地說:「心裡潔凈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瑪?五?8)因此,身為基督徒不僅克服內心對邪淫的貪戀,也要凈化社會風氣。反對色情影視的傳播,擺脫一切縱慾思想,排除所有引人墮落的表演。 第九誡教人提防貪戀及自身的貪慾。抗拒肉身貪慾的戰鬥,涉及心靈的凈化及節德的實踐。(教理2530)(10)第十誡禁止貪他人財物,是第七誡所禁止的偷竊、搶奪、欺詐之根。 第十誡禁止貪心及對地上財富過度的佔有慾;禁止對財富及其權勢的無節制的貪婪。此誡命還禁止人有行不義的慾望,以致損害近人的世間財物。 第十誡要求人不要專註於現世的財物,應該常常舉心向上,渴慕正義。基督曾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瑪?六?21) 耶穌吩咐他的門徒,要愛他勝過任何事物及任何人,並要門徒們為了福音,要勇於捨棄世間的一切事物。 基督的所有信徒,「每人都要正確地誘導自己的情感,以免違反福音的貧窮精神,去享用世物及依戀財富,而阻止其追求完全的愛德。」(教理2544) 這十條誡命,無一不與中國的道德理念息息相關。第一條是中國人的「敬天」意識;第二條不許假借上帝之名作偽,正如中國人對盜匪假裝「替天行道」的不齒;第三條和中國人的「齋戒沐浴以祀上帝」的觀點等同。 前三條是事天,後七條是在講事人,事人先要「孝敬父母」,第四條孝敬父母,正是中國人所說的「百善孝為先」;第五條不可殺人,正是中國人視殺人為罪大惡極的觀念相同;第六條「不可行邪淫」,與中國人的「萬惡淫為首」的思想完全相同;第七條「不可偷盜、搶劫」,正是中國人嫉視盜賊行為為不義;第八條「不可妄證人,做假見證」,正是中國人的誠信觀念,不誠不信則為奸小之人;第九條「不可貪戀別人的妻女」,正是中國人的「正心」理念;第十條「不可圖謀他人的財物」,正像儒家思想的「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高尚情操。 十誡總綱上愛天主下愛世人,就是儒家的「敬天」與「行仁」。行仁是為了達天德以敬天;正如愛人如己,也是為了遵行天主要人彼此相愛的聖意,以表敬拜天主之虔誠。2、聖教五規 教會的規條列於道德生活的範圍,與禮儀生活相連,並自禮儀生活取得滋養,由牧職當局所頒布的成文法,有強制性,乃是為了給基督信徒,確保在祈禱的精神,倫理的努力,愛天主愛近人的成長中,一個最低而必要的限度。(天主教教理2041)第一規條:主日及當守的法定慶節應參與聖祭。 要求信徒參與感恩祭,這是基督徒團體在紀念主復活的日子上的聚會。(天主教教理2042條)主日及當守的法定節日,信徒有責任參與感恩慶典;並且要停止一切有礙敬禮天主,主的日子的喜樂,或心靈和肉體休閑的工作及業務。(天主教法典1247條)無論在慶節本日或前一日晚上,參與任何地方的天主教感恩祭者,即滿全參與聖祭的誡命。如因缺乏聖職人員或其他重大原因,不能參與感恩祭時,懇切希望參加在本堂區或在其他聖所,依教區主教規定所舉行的聖道禮儀,或個人以相當的時間做祈禱,或在家祈禱,或斟酌情形,幾個家庭團聚做祈禱。(天主教法典1248條)第二規條:應至少每年一次告明你的罪。 凡達到辨別能力年齡的信徒,皆有責任至少一年一次誠實地告明自己的重罪。(天主教法典989條) 借著領受和好聖事,繼續聖洗聖事的皈依和赦免的工程,為領受聖體妥作準備。(天主教教理2042) 第三規條:應謙卑地至少在逾越慶節時領受感恩(聖體)聖事。 保證最低限度的領受主的聖體聖血,要在逾越節期中領受,這是基督徒禮儀的原始和中心。 所有信徒,在初領聖體後,有責任每年至少領聖體一次。(天主教法典920條)第四規條:應聖化法定的慶節。 借著參與主、童貞瑪利亞及諸聖的主要禮儀節日,補充守主日的規條。(天主教教理2043條) 慶祝逾越奧跡的主日,根據宗徒的傳統,應在整個教會內,首先當守的法定慶節,同樣當守者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誕節、主顯節、耶穌升天節、基督聖體聖血節、天主之母節、聖母始胎無原罪節、聖母升天節、聖若瑟節、聖伯鐸聖保祿節、諸聖節。(天主教法典1246條)第五規條:應遵守法定的大齋和小齋。 確保靈修功夫和補贖的時期,為準備禮儀的節日,這些齋戒有助於我們獲得控制本能的力量和心靈的自由。(天主教教理2043)基督徒都應依神律,照每人的方式作補贖,但為使大家聯合起來遵守共同補贖,遂規定補贖日期,在此期間基督信徒應以特別方式作補贖。實踐虔誠、慈善和愛德的工作,並借更忠心的盡本身的義務,特別借遵守所規定的大小齋而棄絕自己。(天主教法典1249條) 在普世教會內,補贖日期和時間為全年的每周星期五和四旬期。(教理1250)全年每周五應守小齋,不食肉類,但星期五遇到節日不在此限,聖灰禮儀星期三,及吾主耶穌基督受難日星期五應守大齋及小齋。(教理1251條) 凡滿十四歲者應遵守小齋法;凡成年人而未滿六十歲者應遵守大齋法,但因年齡幼小而不受大小齋法約束者,人靈的牧者及父母應設法培養他們補贖的真精神。(天主教法典1252條) 中國教會大小齋如遇到春節(除夕至元宵)、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均獲得聖部寬免。 信徒尚有義務,各盡自己的能力。支援教會物質的需要。以使教會具備對敬禮天主、傳教和慈善事業,以及職員的合理的生活費用。(天主教法典222條) 第五章 敬禮聖母瑪利亞《認識基督宗教》第五章 敬禮聖母瑪利亞作者:彭鑒道神父 「瑪利亞,因為是天主的母親,參與了基督的奧跡,由於天主聖寵的舉拔,她只在聖子之下,高出一切天使、世人以上,所以理當受到教會特別的崇敬。從很古老的時代,榮福童貞已被尊為『天主之母』的榮銜,信友們在一切危難急需中,都呼求投奔她的護佑。」(教會憲章66) 天主教會無論傳到哪裡,對聖母瑪利亞的敬禮都會隨之而來。因為「自厄弗所會議以來,天主子民對瑪利亞的敬禮,在敬愛、呼求及效法方面,有了驚人的發展。」(教會憲章66)可是因著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博士的改革,致使對瑪利亞的敬禮在新教中消失。天主教與新教的分離,在長達四個世紀的過程中,產生了太多的誤解。許多新教徒認為天主教是瑪利亞教,有些媒體和刊物也以訛傳訛,致使教外人也以為天主教是信仰聖母瑪利亞的,而新教才是信仰耶穌基督的。所以,我們天主教人有必要對自己所相信的真理,進一步加深認識。神聖大公會議對榮福童貞瑪利亞的敬禮,有非常清晰的表述:「這項在教會內經常存在的敬禮,雖具有絕無僅有的特徵,但對降生的聖言,對聖父及對聖神的欽崇禮,仍然有本質上的區別,而且特別能促進這項欽崇禮。」(教會憲章66) 每一個天主教徒內心都非常明白,惟有天主是神。聖母瑪利亞及所有的聖人、聖女都是教會歷史上的英雄和楷模,對他們的敬禮就是要紀念他們的德表,效法他們的榜樣。也就是說,我們天主教人對天主——神——用的是欽崇禮;對聖母瑪利亞用的是超級尊敬禮;對其他聖人聖女用的是一般尊敬禮。神聖大公會議「同時還勸勉教會所有的子女都要努力推行聖母敬禮,尤其屬於禮儀性質的敬禮,並要重視多世紀以來教會訓道當局所推崇的敬禮聖母的方法和善工,並要遵守教會在以往對崇奉基督,聖母及聖人們的聖像所有的規定。」(教會憲章67)「教會更叮囑神學家與宣講聖道的人,在論及天主之母的特殊地位時,應該用心避免一切虛妄的誇大與心地的狹隘,在教會訓道當局領導之下研究聖經、教父、聖師以及教會禮儀的人,應當正確地闡述榮福童貞的職責與特恩,這些職責與特恩都歸宗於一切真理、聖善和虔敬的源頭基督。在言語行動上,凡可能導致分離的弟兄們或其他人等誤解教會真理的事情,尤須謹避。信友們應當記得,真正的熱心既不在於一時的、空虛的感情衝動,也不在於一種毫無根據的輕信妄念,而是來自真純的信仰,由此信仰引領我們體認天主之母的卓越尊位,並激勵我們以兒女的孝心敬愛我們的母親,效法她的德表。」(教會憲章67)故此,我們天主教人應該在敬禮聖母瑪利亞的表述上,一定要釐清欽崇天主與尊敬聖母及聖人聖女的概念。新教的基督徒所繼承的信仰理念與天主教所保持的信仰理念必定有一定的差別。在普世基督信徒的合一進程中,天主教人與新教弟兄有很多可以交談的信仰理念,我們盡最大的努力來尋找共同的語言,避免一切無謂的爭辯和不必要的傷害。 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話,叫「母以子貴」。聖母瑪利亞的尊貴與殊榮,正是來源於耶穌基督。我們天主教會崇敬耶穌基督——人類的救主,但我們並不因此疏忽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因為瑪利亞服膺了天父的召喚,承擔了救主之母的職責,她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她的聖德是驚人的。她的謙卑和服從,是永遠值得我們歷代基督徒去效法和學習的。瑪利亞被稱之為「襄助救世主者」,她在救贖工程上擔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她的角色是別人無法取代的,狹義地講「沒有瑪利亞的服膺,就沒有基督的降生」,因此,天主教無論傳到哪裡,對瑪利亞的敬禮就傳到哪裡。對瑪利亞的敬禮,不單單是對她的讚美和崇敬,更重要的是效法聖母瑪利亞的聖德和芳表。「瑪利亞在天使報喜時以信德表示同意,並好不猶豫地保持著此同意,直到十字架下;此後,她的慈母身份便延續到她聖子尚在人生旅途上被危險和困難所包圍的兄弟姊妹們身上。」(教理2674)「童貞瑪利亞與聖神行動的合作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教會喜愛與她聯合,共同祈禱,好能與她一起讚揚天主在她身上所行的大事,並將祈求與讚美交託在她手中。」(教理2682) 在初期教會信徒們就開始紀念聖母的節日,隨著教會的發展以及聖母瑪利亞在世界各地的顯現,更表明聖母瑪利亞時刻與教會同在。天主教會向來依照傳承,特別敬禮聖母瑪利亞。在分離的姊妹教會中,也有教會對天主及救主之母表示應有的尊敬,尤其是東正教會人士,對終身童貞天主之母,更以熱忱和虔誠竟相表示敬意。我們切「希望所有基督信徒都向天主之母,人類之母傾訴急切的禱告,她曾經以其虔禱協助了初生的教會,如今在天堂,位居諸天使聖人之上,在諸聖的共融中,仍向其聖子轉禱,使各民族家庭,無論其佩有基督的名號,抑或尚未認識其救主者,在和平與孰睦中快樂地集合為天主的唯一子民,以光榮至聖不可分離的天主聖三。」(教會憲章69) 「有關瑪利亞的公教信仰,是基於有關基督的公教信仰,但有關瑪利亞的公教教導,卻闡明了有關基督的公教信仰。」(教理487)瑪利亞確實是「天主之母」,因為她是降生成人的永遠天主子的母親,而聖子本身就是天主。童貞瑪利亞以自由的信德和服從,與天主救人的計劃合作。她以整個人類的名義說了「願你的旨意承行。」因了她的服從,她成了新的厄娃,眾生之母。因此,我們基督信徒理當敬禮她。敬禮聖母瑪利亞,從傳統的「聖母經」中突出地表達出來: 「萬福瑪利亞」:這是當初天使傳播向瑪利亞問安的開場白,天主透過天使作媒介,向瑪利亞問安,表示天主如何尊重瑪利亞。教會大膽地向瑪利亞作同樣的問安,並以天主在她身上所找到的喜樂而歡欣。 「你充滿聖寵,主與你同在」:天使的這兩句請安的話彼此互相解釋。瑪利亞充滿聖寵,因為上主與她同在。瑪利亞充滿的聖寵是神的臨在,神是所有聖寵的泉源。瑪利亞充滿聖寵,完全將自己給予要來住在她內的那一位,並準備將聖子給予世界。 「你在婦女中受讚頌,你的親子耶穌同受讚頌」:在天使的請安後,教會採用了麗莎的請安。「充滿了聖神」(路?一?41)的麗莎,是萬世萬代中第一個稱瑪利亞為有福的人: 「你在女人中是有福的,你懷的胎兒也是有福的!」(路?一?42)「你堅信上主的話必會實現,你是多麼有福啊!」(路?一?45)瑪利亞在女人中蒙受祝福,是因她信了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因著信德,瑪利亞成了信眾之母,地上萬民都借著她而獲得本身就是天主的祝福的那一位——耶穌基督——人類的救主。 「天主聖母瑪利亞」:我們偕同麗莎大感驚奇:「吾主的母親駕臨我這裡,這是我那裡得來的呢?」(路?一?43)由於瑪利亞將自己的兒子耶穌賞給我們,她就成為天主之母和我們的母親,我們就能將我們的憂慮和祈求託付給她,她為我們祈求,正如她為自己祈求一樣「願照你的話成就於我吧!」(路?一?38) 「求你現在和我們臨終時,為我們罪人祈求天主」:借著呼求瑪利亞為我們祈禱,我們自認是可憐的罪人,來投奔完全聖潔的「仁慈之母」。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今天」,我們將「現在」交託給她。我們也擴大我們的信賴,將「我們死亡的時刻」現在就交託在她手中。願她在我們臨終時在我們身旁,如她曾站在她聖子的十字架下;願她在我們出生入死時,一如我們的母親迎接我們,引領我們到她聖子耶穌基督跟前,永聚樂園。 「瑪利亞是完美的祈禱者,教會的典範。當我們向她祈禱時,我們便與她一起依附天父派遣聖子拯救世人的計劃。就如那一位愛徒一樣,我們也接待那成為眾生之母的耶穌的母親,到我們家中。我們可以與她一起祈禱,並向她祈禱。教會的祈禱可說是由瑪利亞的祈禱帶動,並在望德中與瑪利亞的祈禱連結在一起。」(教理2679) 「通過聖母,達到基督!」是所有天主教徒走向與基督合而為一的靈修方式,這方式成全了教會歷史上的聖人聖女;這方式也是在天主聖父的啟示中成就和發展的,因此,天主教會將一如既往地訓導所有信眾,堅定不移地敬禮聖母瑪利亞。[/td][/tr][/table] 第六章 基督宗教本地化的思考《認識基督宗教》第六章 基督宗教本地化的思考作者:彭鑒道神父 基督宗教在中國傳播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啦!首次傳入始自中國唐代,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以及敦煌莫高窟的景教藏經記載: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是景教教士敘利亞人阿羅本從波斯來到唐朝都城長安,譯經傳教。景教是基督宗教歷史中的一支,屬聶斯托利教派,在公元五世紀初形成,流行於敘利亞和波斯一帶。公元七世紀傳入中國,唐太宗很重視景教,曾派大臣房玄齡到郊外迎接阿羅本。貞觀十二年(638年),唐太宗下詔在義寧建大秦寺一所(即景教寺)。唐高宗時又下令在各地建立景教寺院,並封阿羅本為「鎮國大法王」。當時景教盛級一時,正如景教碑文所載「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可是非常不幸,在會昌五年(845年),唐武宗下令滅佛,景教也受到牽連,寺院被廢棄,教士2000餘人被逐。此後景教雖然仍流行中國邊遠地帶,但在內地卻銷聲匿跡,若不是明熹宗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在陝西省西安市附近的周至縣發掘出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恐怕我們誰也不知道基督宗教在中國唐朝有過輝煌的歷史。 景教因傳自羅馬帝國,我國古代稱羅馬帝國為「大秦」,所以在景教之前常常冠以「大秦」二字,有時甚至稱之為「大秦教」,其寺院稱之為「大秦寺」。又因景教在波斯深深地紮根,大部分傳教士來自波斯,因此寺院亦有稱之為「波斯寺」。以往的公教會成員常常視景教為異端,這是歷史的不幸,自1994年11月11日,教宗若望保錄二世與東方敘利亞教會牧首馬爾定四世在羅馬簽署了《共同聲明》以後,對公元431年及449年兩次厄弗所會議裁定聶斯托利及其學派為異端和處以絕罰的決定,提出新的認識和理解,並且決定共同為基督的信仰作見證。至此,基督教會內的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宿案終於和解,雙方「誤解」冰釋。一千五百多年前厄弗所會議給予聶斯托利主教的革職、絕罰和流放等不公正的處分,終於得到改正。這項《共同聲明》不僅是天主教會與東方敘利亞教會的握手言和,更是我們中國天主教會的喜訊,因為我們中國教友可以毫無愧色地說:公元635年正式傳入唐朝長安的景教,不是異端,而是純正的基督教信仰。聶斯托利主教雖然在流放中去世,他的追隨者仍然步伐他的芳蹤,將基督信仰傳向廣袤的遠東大地,實在是可歌可泣。 景教在中國成功地達到了「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倍受尊崇,即使在唐武宗的滅佛教難中,佛教勝地的敦煌莫高窟還保存著部分景教聖典。由此看出,不同的宗教在苦難中學會寬容。在陝西周至發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上不僅用佛教的辭彙,甚至也用道教的辭彙,來表達基督教信仰。譬如用「元宗」一詞來表達「天主」;用「娑殫」來表達「魔鬼」。景教的宗教活動場所均被稱之為寺院,這一切都表示當時的景教信仰與中國文化的適應。景教之所以在中國內地絕跡,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本地教士或僧侶,未能完全達到本地化的宗教態式。因為適應是外籍傳教士的工作,而本地化則是生活在當地文化中的人的工作,兩者雖然都是文化接觸的後果,但將這兩個主要動力之間的環節強調出來,是很重要的。唐武宗下令滅佛,景教受到波及,教士被驅逐,儘管有些經典被藏了起來,可是後來佛教重新復興時,景教卻銷聲匿跡。直到13世紀下半葉,蒙古族統一全國建立元朝。原來流行於蒙古、中亞一帶的景教在中國內地開始恢復活動。羅馬教宗也派遣傳教士東來,把天主教帶到中國。當時人們把在華的景教和天主教統稱為「也里可溫教」。「也里可溫」是希伯來文「上帝」(Elohim雅威)的轉音,意為「信奉上帝的人」(《元也里可溫考》陳垣著)。由於兩教都尊崇十字架,所以當時人們又稱也里可溫教為「十字教」,稱其教堂為「十字寺」。元朝zheng_fu在禮部之下專設崇福寺管理景教事務,也里可溫教徒受到善待。由於也里可溫教信徒大多是蒙古人和遷居內地的中亞人,在內地居民中沒有牢固的根基,所以,隨著元朝政權的滅亡,景教和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也隨之銷聲匿跡。 基督宗教在中國的兩次絕跡,這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基督信仰要想使中國歸化,本地化的進程是不可迴避的課題,直到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82年),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神父來華,才開始了基督信仰本地化的進程。最初,利瑪竇和羅明堅神父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明朝地方官賜予的袈裟,以為這樣就可以與中國的「本地教士」(僧侶)打成一片。可是後來通過對中國社會的敏銳觀察,發現儒家思想才是中國社會生活的中流砥柱,於是又改換儒服。利瑪竇神父經過刻苦勤讀儒學經典,積極與士大夫結交,爭取士大夫的同情,這便是他所確立的合儒斥佛、走上層路線的傳教策略,又以西方科學作為傳教手段,終於使天主教在中國深深地扎了根。公元1601年,利瑪竇神父千方百計抵達北京,並因一座上貢給萬曆皇帝的常需修理的自鳴鐘等而獲准在北京居留之後,很快就吸引了一批好學的名公巨卿,如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等人,奠定了天主教在中國的基礎。可是好景不長,後來大批傳教士的湧入,歐洲繁雜的神學思想,給中國教會帶來了「禮儀之爭」,使中國天主教變成了一個帶有侵略文化色彩的「洋教」,給中華民族的皈依設置了新的障礙。長達二百多年的「禮儀之爭」使得一個初具雛形的中國教會遍體鱗傷,要想恢復元氣,需以歷史的教訓中深刻反思。基督宗教必須中國化,基督信仰應該用中國文化來表達。利瑪竇神父的成功關鍵就在於他使中國人能以自己的方式,活出基督徒的生活。西方的基督宗教,也經歷了好幾個世紀,才獲得了一整套易於理解的方式,解釋天主聖三和教會聖事。本世紀的哲學思潮也有了新的趨向,因此好些表達辭又要重組了,在不一定採用相同的哲學概念或表達文化里,也有類似的需求。在探索天主教本地化的進程中,應設法從神學本地化來深入研究、發掘,使之成為中國大眾能夠接受的中國天主教神學。 中國人的文化和思想,是重事實,而西方的文化和思想是重概念,其實中國的文化思想與基督的宗教和思想是很吻合的。老子的《道德經》與以色列人的《聖經》;孔子《論語》中的「仁義」與基督《福音》中的「仁愛」,都有許多一致的思想。拉丁教會的哲學及神學思想,受希臘哲學的影響,在歐洲甚至全世界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對於中華民族,必須進行揚棄性的研究,使之成為中國天主教會自己的東西。基督宗教在一千三百多年歸化中國的歷史中,曾有過兩次被滅絕的慘痛教訓,直至今日天主教徒在中國仍是一個很小的族群。中華民族皈依基督的理念,應該由我們中國基督徒自己去實現。因此,中國天主教會應該脫掉「洋教」的外衣,穿上中國文化的「服裝」。我們中國基督徒應努力促進中國天主教本地化進程,創造天主教在中國的黃金時代,使中國人都能認識基督,進而皈依基督的教會。(完) 本網站無商業目的,若我們上傳的資料侵犯了您的利益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在24小時內撤下。版權所無,歡迎轉載。2003-2010推薦閱讀:
※是否有更優質的佛教音樂?
※佛道兩家都那麼殊勝,為何成佛者寥寥、成仙者寥寥?
※基督教里魔鬼的化身是撒旦,伊斯蘭教和佛教有沒有類似的神話人物呢?
※蒼蠅與大腦
※為什麼很多出家的僧人和道長活的年齡都很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