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一年

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一年

1 收藏

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一年

文/覺筱

——同喜班修學一年回顧

進入三級修學之前我是一個佛法小白,對佛教存在諸多誤解。經過同喜班一年的修學,我從不需要信仰,到建立信仰,直至生起對三寶的依賴之心,並找到生命的究竟目標。這一年,是我30多年的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年。

記得2014年10月,在我家師兄接到靜修營的錄取通知並激動地與我分享這一喜悅時,卻被我潑了一盆冷水。我很嚴肅地表達了我的態度,讓他保證這是最後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因為我擔心他因了解得太深而消極避世,更擔心他因此出家。

靜修營回來後,他像變了一個人,生活中不再對我的付出感到理所應當,而是變成了感恩,會主動地承擔家裡的事情,對我則多了一份包容和耐心。他平常提到最多的就是靜修營的義工師兄們,讚揚他們付出種種辛苦卻心懷感恩。這些行為也讓我產生了好奇,是怎樣的力量使一個人在幾天內發生這麼多的改變?這時,對佛教嚮往的種子可能已悄悄在我的心裡埋下了。

後來在我家師兄的影響下,我也進入了書院。起初就是想學學做人的智慧,可以在處事時泰然自若,工作和生活都能更好一些。但由於對佛教的誤解還紮根在我的觀念里,所以當學到信仰篇的時候,我困惑了。我需要信仰嗎?我什麼都不信,也過得好好的。後來,受到師兄們的啟發,我的思路打開了,原來過得好只是目前的現狀,是因為我沒有經歷病患和老去的痛苦,更沒有思考過面對死亡的情形。第一次在內心產生了固有觀念與佛法正見的強烈碰撞,讓我由此開始思考信仰與自己的關係。

在學習《佛教怎麼看世界》之前,我認為自己是無私的,不同於身邊的一些人,他們時刻想到的都是自己。當覺卜師兄問我,你可以試想一下,當你和家人相處時你是怎樣的心理,和先生吵架的原因是什麼?這樣的反問讓我明白,原來我一直都是關注自己的人,生活中總覺得自己是需要被照顧和包容的那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可自己卻一點沒有察覺,更沒認識到這樣的行為帶給自己和他人的影響。這便成為我學習觀察並檢討自己的開始。

讓我產生「煩惱」最多的一課,是《佛教的環保思想》。佛法告訴我們,我們要剋制對物質的慾望和貪婪,因為慾望是台永動機,當慾望不斷增長,負擔最終都會落到自然身上。要改變生存環境,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觀念,回歸到簡單自然的生活方式。

我始終認為自己是個容易滿足的人,對物質並沒有過多的慾望,生活中也很注意節約,避免浪費,相比身邊的人我更懂得惜福。我感到不解,難道佛法就是為了限制我嗎?我還需要再過怎樣簡樸的生活呢?後來我開始從自己原有的觀念思考,知足、節約的觀念來自於家庭的教育,但我從沒有真正思考過為什麼要節約,為什麼要知足,我只把它們作為行為規範。所以,當佛法與我的這些觀念產生碰撞時,我產生了本能的抗拒,認為這是「限制和約束」。其實佛法已經告訴了我節約和知足背後的意義,是因為我還守著自己的觀念,才不能讓佛法走進我的內心。當明白這一點後,我豁然開朗。佛法開始在我心中產生作用,我對佛法的信任和依賴也開始萌芽。

《生命的回歸》中「認識的回歸」這部分內容,讓我徹底發現自己的認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長期錯誤的認識導致錯誤的觀念,進而導致種種錯誤的行為。自己的認識是不可靠的,由此形成的觀念也不可靠。我應該以什麼標準來指導人生呢?當我不再固守自己的觀念,試著用因果、無常、無我的正見來觀察我的生活時,我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學著理解和接納,我的心態變得平和了許多。這些改變和受益讓我覺得佛法真的能成為指導我人生的標準。

進入書院後,從開始與佛法的強烈碰撞到建立起對佛法的信任和依賴,佛法在我心中的力量更強了,是否需要信仰的疑惑也跟著被消除了。於是今年五一,我選擇了皈依,正式成為一名佛教徒。此時的皈依因為對三寶沒有完整的認識,還是處於懵懵懂懂的狀態。

經過皈依篇的學習,我清晰地認識了三寶,了解了三寶的內涵和功德。認識到此生的意義,以及生命的無常與輪迴的過患。再回想起佛傳篇中,我們之所以學習佛陀出家、求道、降魔、成道、說法的一生,其意義在於通過對佛陀智慧和高尚品質的真切認識,令我們生起對三寶的嚮往之心。我們要用佛法智慧來指導我們精進前行,最終成為像佛陀一樣的人。

當今教界環境複雜,我們又如何進一步修學呢?教界篇中處處體現著導師弘法的願力和慈悲,而三級修學更是在複雜的教界環境下建立起來的。對導師的感恩、依止,對三級修學的珍惜之心也由此加深。

經過這一年的修學,我生命的目標和方向發生了改變,修學的方向也變得更明確。我的目標開始調整為慢慢放下對世間事物的貪著,一步步走出生命的輪迴,走向解脫的彼岸,最終成就三寶的生命品質。

  • 分享文章到

4 4

0 0

分享我的態度到微博 我等233人 頂 了這篇文章

閨蜜被套6年總結的交易內幕

2000散戶得此消息 狂加微信

廣告
推薦閱讀:

TAG:生命 | 意義 | 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