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感言:網路論戰讓我清醒
|
||
早報記者 錢戀水 石劍鋒 在諾貝爾文學獎111年的歷史上,莫言成為第一個身在內地而摘得此獎的作家。
北京時間昨日19時,瑞典文學院宣布,來自中國的莫言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而獲獎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和現實。他創作中的世界令人聯想起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時又在中國傳統文學和口頭文學中尋找到一個出發點。」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由瑞典文學院主導,本年度獲獎者將獲得800萬瑞典克朗(約合750萬人民幣)獎金,頒獎儀式於12月10日在瑞典舉行。
莫言得知消息很驚訝
「聽到這個消息很驚訝,因為我覺得諾貝爾文學獎離我很遙遠。」這是莫言在獲知自己獲得諾貝爾獎文學獎後談及感受說的一句話。
昨天晚些時候,莫言在老家山東高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諾貝爾獎是一個重要文學獎項不是最高獎項,只代表評委的看法。」當記者問他「這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你個人意味著什麼」時,莫言笑著說:「對我個人意味著,我這段時間要接待你們。」針對近期微博上關於莫言和諾貝爾文學獎的討論,莫言對支持者和批評者均表示了感謝,「我感謝在網上那些支持我的朋友,挺我的朋友,也感謝那些批評我的朋友。」
隨後,莫言說:「我剛才也說了,我終於得到了一個讓自己置身於眾聲喧嘩的機會,所以這次持續了足有半月之久的網路大戰,對我來講也是一個認識自我的絕佳的機會,使我知道了自己有哪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也讓我知道了有哪些東西我應該繼續堅持和發揚。」
作協道賀強調「世界意義」
莫言12歲離開學校在農村工作多年,後入伍,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81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然而真正的第一部成功作品則是曾被張藝謀拍成電影的《紅高粱家族》。
昨晚,中國作家協會對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發表賀詞稱:「在幾十年文學創作道路上,莫言對祖國懷有真摯情感,與人民大眾保持緊密聯繫。莫言的獲獎,表明國際文壇對中國當代文學及作家的深切關注,表明中國文學所具有的世界意義。希望中國作家繼續勤奮筆耕,奉獻更多精品力作,為人類的文化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他所有作品的基調都來源於童年時聽過的傳說。魔幻現實主義的確可以用來形容他,但光是用這個來形容他顯然是不夠的。」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彼得·英格倫說,「他的風格並非向加西亞·馬爾克斯習得,而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在他的文學世界,超自然和現實並行,他用了一種最原始的講故事方式來描寫這個世界。」
「尋根文學」30年堅守
莫言出生於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山東高密人。他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複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豐乳肥臀》《蛙》《紅高粱家族》《檀香刑》《生死疲勞》《四十一炮》等。其中,《紅高粱家族》被譯成20餘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並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獲得國際大獎;長篇小說《蛙》2011年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曾翻譯了莫言許多作品的著名漢學教授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最近在接受《中國日報》的專訪時比較了莫言和狄更斯的作品:「他們的文學意向都很宏大,並且筆觸華麗,充滿想像、力量和超強的道德感。」
「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威廉·沃爾曼《歐洲中心》的影子,因為他們的作品都具有橫掃歷史和對當權者的批判。」葛浩文說,「當然,也能看出莫言的文學傾向性,比如現代主義的福克納,魔幻現實主義的馬爾克斯,以及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
葛浩文對莫言的諷刺小說《酒國》的評價是:「可能是我讀過的中國小說中最具技巧革新性也是最複雜的一部」,《生死疲勞》則是一部「輝煌的寓言」。至於《檀香刑》,葛浩文則認同莫言自己對該作品的評價:音樂般的韻律造就了這部作品的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