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審美規範概論

新詩審美規範概論


                                                                                      作者:余小曲(曉曲) 

    中華古典詩學至高無上的歷史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是無容質疑的。然而,受二十世紀初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所誕生的中國新詩,一路走來總是坡坡坎坎。從最初成為「文學革命」的旗幟,到後來幾經輝煌與沉浮,再到新世紀之初,幾乎成了時代的棄兒,不斷地被邊緣化,最終落到被人惡搞與嘲弄的境地。它已促使有責任感的詩人們不得不走向前台,為捍衛中華詩學的尊嚴揭桿而起,努力購建中國新詩的審美共識,以正視聽。 

    眾所周知,2006年幾乎成了中國新詩的「惡搞年」。惡搞新詩,詩界面對同兩股勢力的較量,一是在網路掀起的趙麗華詩歌事件後遺症——以所謂「梨花體」為代表的詩歌惡作劇,二是以「80後」某「明星作家」為代表的對新詩的全盤否定,而蔓延到傳統紙媒捲入的謾罵。如果不加以糾正,兩者聚集到一定程度,都會形成貽害中華詩學的流毒,腐蝕健康的中華文化。相比較而言,「梨花體」的惡作劇,隨聲附和與「跟風」者居多,如慢性病毒,它不可能一下子就融進詩歌的血脈,只要加以正確引導就可以向良性轉化。因為從另一個側面看,它也間接地通過對「非詩」的反諷,寄望於「詩性」的回歸。而所謂名流對新詩的惡搞則不同,由於他們輕率地(甚至是故意地借勢造勢)對中國新詩的全盤否定(聲稱詩歌已死),不以客觀實際和科學的發展觀看問題,全賴個人的娛樂或暗含的利益慾望張揚來獲取社會「名流效應」,其中華眾取寵、裝腔作勢者居多。由於他們借用了作為「名人」的招牌,如果不加以徹底的修正,其流毒極易擴散,不僅不會淡化,而且可能發展演變為新的流毒,貽害無窮。由於現代網路的自由性,各種不同類型的盲從甚至惡意利用都可趁機而入,有的是圖一時之快,有的是製造事端,有的則是為了藉此擴大自身利益的影響。詩壇面對兩股勢力的較量,沒有形成合力,基本上處於游擊戰狀態,單槍匹馬,打冷槍者居多;有的甚至採用非常理手段來聲援,反而弄巧成拙,適得其反,給後人留下愚蠢的笑料。 

    在這個文壇缺乏領袖,詩界更無首領的時代,要形成合力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勝負之爭短期內不可能立竿見影。雖然雙方通過持續的糾纏,可能會使雙方有形或無形的較量具有長期性,然濁者自濁,清者自清,最終要以促成「構建新詩的審美共性」得以明朗化。因此,重建詩體並構建新詩審美規範的思想將比任何時期更迫切。筆者拙論《惡搞詩人趙麗華呼喚構建新詩的審美共識》最早通過網路提出了「構建新詩審美共性」的思考,並在新浪網引起廣泛關注,後又被選入中國詩歌學會網刊發表。這一思想的前提是對中國新詩詩體形式的客觀劃分和廣泛認同。中國新詩誕生近百年來,筆者認為詩體形式已經涇渭分明了,那就是自由體新詩和格律體新詩一直在互為發展,兩種詩體形式在各自的發展中已形成不同的審美思想。通過構建其不同的審美規範,並使之成為審美共識,使中國新詩不至於出現山頭林立、派系紛爭的江湖混亂局面,才不至於再次出現詩歌被「惡搞」的歷史性鬧劇。有了審美共識,真正的詩人就會集中心志在思想情感、語言藝術上用力,寫出時代需要的華章;真正的讀者就會虔誠地回到詩美的殿堂,與詩者之心靈和諧共舞。為了這樣的期待,筆者再次拋磚引玉,對中國新詩業已形成的兩種主要形式——自由體新詩和格律體新詩的審美規範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歸納,期待各路方家和同仁們的指正與完善。

    中國格律體新詩審美規範概述

    關於格律體新詩的審美規範,筆者另文已有比較詳細的拙論(參見《簡論中國格律體新詩的先鋒性》)(已在網路公開發布),這裡只作簡單概述,並為後述中國自由體新詩審美規範提供研究比較。 

    中國格律體新詩最早誕生於二十世紀初,著名愛國詩人聞一多為代表詩人群體進行了廣泛的嘗試與探索與實踐,並形成以「新月派」詩人為主的創作群體。而聞一多在論《詩底格律》中所提出的詩歌要有「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三美的主張與音步劃分的初探,則為格律體新詩奠定了最初的審美思想。後經一大批詩人的繼續探索、實踐與完善,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音韻和節奏對稱為基礎的獨立詩體形式。格律體新詩和古典詩詞相比,最顯著的特徵是,詩化現代白話語言,淡化古典平仄關係。淡化,是不提倡,但也不排斥。從組成詩的要素看,格律體新詩的要素包括,語言、意象、意蘊、用韻、音步、分行、體式,各要素相輔相成並形成其特有的基本規範。 

    (一)、語言規範。語言是成詩的前提。要求簡潔、凝鍊、張力,能產生弦外音、話外意。以越具美感張力越佳。 

    (二)、意象規範。意象是構成詩歌意蘊的各片段。要求貼切、清晰、新鮮,能產生意外、靈動的效果。以越新奇獨特越佳。 

    (三)、意蘊規範。意蘊是語言、意象所指,是成詩的根源。要求豐富、飽滿、真切、明朗,能產生思考和啟迪。以越真情厚重和積極健康越佳。 

    (四)、用韻規範。用韻是指詩歌用在行或節末的尾韻。要求要有規律性,具體講包括行押韻、隔行韻和節轉韻。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交互使用。 

    (五)、音步規範。音步是劃分詩體的基本單位,是區分不同具體詩體形式的基礎,是構建對稱性的一塊塊基石。要求行或節的音步具有對稱性,並遵循以下原則。 

    1、音步長短以字數為基本元素,從漢語發音和表意習慣歸納,音步以二字步和三字步為基礎,特殊情況下允許出現一字步和四字步。 

    2、虛詞,即副詞、連詞、介詞、助詞、嘆詞或代詞形成的四字或四字以上片語,大多可以分解為兩個二字步或一個一字步,一個三字步。 

    3、一字步一般用在句首,而不用在句中或句末。 

    (六)、分行規範。分行是詩歌區別於其他文體的最直觀的標誌,格律體新詩從語言的簡潔凝鍊要求看,單行一般不宜太長,具體長短符合表達需要,不作具體限制;整首詩行數量也隨意韻需要而定,沒有具體限制。但要求詩行或行構建的詩節具有對稱性。

    (七)、體式規範。體式是詩歌的外在形式。以音步、用韻、行、節對稱為基礎。並據此劃分為整齊式、參差式和複合式三種基本形式及其進一步細劃的具體形式。 

    1、整齊對稱式。從格律體新詩已有的研究看,主要包括兩種基本限制形式。一是限字說,即要求每行詩句的字數完全相等,但音步可以不相同,形成完全的「豆腐乾體」 ;一種是限步說,即每行詩句音步數完全相同,但字數可以不相等。前面兩種情況都提了「可以不」三字,說明完全一致的情況是存在的。我們提倡做到完全一致形式,即字數相等,音步數相同。

    2、參差對稱式 。即,由詩行構成的詩節,每行的音步參差不齊,但有明顯的規律特徵。單節看,有前行音步短,以後各行音步逐行加長的開放型對稱式;有前行音步長,以後各行音步逐行減少的收縮型對稱式;有中間詩行音步短,首尾詩行音步長的凹型對稱式;還有中間詩行音步長,首尾詩行音步短的凸型對稱式。

    3、複合對稱式。則是由上述整齊式與參差式共同組成的詩歌形式,一種是括不同音步的詩行構成的不同詩節的組合,可以稱為變步整齊複合式;一種是整齊式詩節與參差式中任意一種詩節形式的組合,可以稱之為整齊參差複合式;一種是參差式各種不同形式詩節的組合,可以稱之為變形參差複合式。 

    以上各種不同具體形式,只在細劃時作為參考的名稱;為簡化規範,我們一般就稱為整齊式、參差式和複合式三種形式就可以了。各種具體形式在筆者的一些拙述中,或其他格律體新詩研究中以有示範或實例,本文不再贅舉。

    (八)、格律體新詩的靈活多樣性。 

    1、基本體式下,由於沒有具體的字數和行數限制,可以構建無限多樣的具體形式。 仔細一想,這是不難理解的,稍加思索就可以靈活運用。

    2、格律體、准格律體(半格律體)共存發展的認同性。就是說,一些作品可能不完全符合對稱規律,但他的外在形式,即詩行、詩節或用韻基本或大致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就可以構成半格律體新詩,只要符合自己情感表達的需要,就不一定強制性製造為標準的格律體新詩;但在不影響意像和意蘊的前提下,提倡調整為標準的格律體新詩,這是能夠做到的,有時還是寫好格律體新詩很好的手段之一。

    3、淡化平仄關係的自由性。淡化是不提倡,但也不排除構建平仄關係。格律體新詩今後的發展是否回歸也要像唐以來的近體詩即律詩、絕句或詞、曲那樣講求詩句的聲韻、平仄或一定的對仗規範,這需要今後進一步的探索來發展與完善。

    簡單地說,只要有音韻的規律性或節奏的對稱性,就可構建起格律體新詩,其優劣則可依據上述規範特徵來評判。而上述一、二、三項,是一切詩體形式的共性特徵,四、五、六、七項則因不同詩體形式而定,是詩體的個性化特徵。而對於格律體新詩的特殊要求,則是格律體新詩的個性化特徵。

    中國自由體新詩審美規範思考

    自由體新詩,顧名思義其體式不受任何限制的獨立詩體形式。它可以是格律體、准格律體(半格律體)以外的一切新詩形式,其用韻、音步、分行、體式沒有對稱或規律性。中國新詩誕生近一百年來,說到新詩二字,往往指代為自由體新詩,而忽略了格律體新詩,說明自由體新詩佔據了主流地位。儘管如此,一直來,自由體新詩仍然未能構建其審美規範,其根源在於對「自由」的盲從或片面認識所至。如果說自由體有審美共性認識,那便是受早期詩人郭沫若提出的「內在律」所影響的錯誤認識。因為「內在律」並不是自由體詩歌的獨有特徵,因此這一理論的提出對自由體新詩的構建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從大的局面看,他衍生了新詩的散文化、朦朧化、口水化等詩學病態,使自由體新詩部分地滑入了非詩的怪圈。直到「惡搞」詩人趙麗華所產生「梨花體」式的惡作劇狂潮,導致詩壇與大眾,文壇內部之間相互對抗的混亂局面。因此,構建新詩審美規範共識成為大勢所趨。 

    相對於自由體新詩而言,格律體新詩人一直沒有終斷對詩體形式的探索與實踐,其審美共性不斷地得到了修正;而自由體新詩受其片面思想的誤導影響,對詩體形式的構建明顯滯後。這裡需要特彆強調的是,面對新詩危機的衝擊,以中國新詩研究所呂進、蔣登科為代表的新詩「二次革命」和「詩體重建」的思想,以「東方詩風網」和「中國格律體新詩網」萬龍生、孫則鳴、王端誠、程文、余小曲、趙青山、黃中模、周擁軍等為核心的詩人群體,在明確地為中國新詩尋找新的出路。筆者極讚賞這些詩學團體對中國詩學發展積極負責的精神。筆者也對通過新詩「革命」達成重建詩體,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並以自己膚淺的詩學認識與之搖旗吶喊。下面筆者就自由體新詩的審美規範提出自己的思索取向。 

    從詩的體式看,大凡現代詩歌,都存在著分行,都有其外在形式,自由體也不例外。從外觀大體形式看,自由體新詩和格律體新詩一樣,也可以表現為整齊式、參差式和複合式,但自由體新詩「用韻、音步、分行、體式沒有對稱或規律性」(前述),不存在「律動」或「對稱」關係,各詩行和詩節的字數、用韻、音步和行數的多少完全隨不同的創作者依據自身情感的變化而定。因此,自由體新詩詩體形式具有隨意性和不確定性。 

    正是由於自由體新詩這種隨意性和不確定性,自從其誕生以來,一直難以確定其自身的審美規範,還不得不面對其他非詩文體,包括小說、散文等的隨意分行和「自由體」作為詩歌的區別問題。有詩家甚至認為,自由本就無體,因此根本就不必有自由體詩一說,這不無道理。因此,首先依然要解決自由體作為詩歌的「詩性」問題,否則,自由體的存在必然遭到質疑,產生生存危機。事實上,一些頑固的古典派和惡搞趙麗華詩歌所形成的「梨花體」和「回車詩」事件,已經揭開了自由體新詩生存危機的傷疤。一些頑固者更是盡其所能地在傷口上撒鹽,有的還試圖顛覆自由體新詩。雖然這些違背客觀存在的思想是極其荒謬可笑的,但他的確促使詩人和大眾都需要走上「構建新詩審美規範」的前台。自由體新詩也只有確立起了自己的審美規範,才能行的端、走的正,才可能真正融入中華詩學的歷史長河。明確自由體是詩與非詩的問題,其實道理很簡單,是詩就要有「詩性特徵」。自由體除了具備作為詩歌的共性特徵外,還必然有自身的個性化特徵。 

    這裡先不仿談談詩歌之外的文體的基本特徵。小說以記敘、述說為主,兼有議論、抒情、說明,甚至引用或借用詩歌等,但總脈絡始終是直接表述事件的產生、發展、經過、高潮和結果;散文以抒情為主,兼有記敘、議論、說明,但也不排除引用或借用詩歌等,多用華麗的修辭手段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不論它們如何分行排列,其語序的連貫性、日常性是十分明顯的。這就是常說的「大白話」,也包括「口水話」,句與句之間意象的流動,多直接通過關聯詞語連接來完成起承轉合,一氣呵成,語意和情感在「面上」表露無遺。但是,這也並不能就說小說、散文等文體中就絕對無「詩性」或一點「詩性」也沒有,只是相對於詩而言,有必要窺管其本質區別。我們常說某某記敘文富有詩意,某某小說富有詩意,某某散文富有詩意等等,而當這些文體富含詩歌之語時,即「詩性特徵」佔了上風,它們便轉化為敘事詩、抒情詩、散文詩,甚至小說詩等等具體形式。這也說明,作為詩歌,不論你採用任何創作手法,也不論你是否分行(分行是現代詩的標誌),它們所表達的語意和情感與記敘、小說、散文等文體相反,不是停留在「面上」直接呈現給讀者,而是隱藏在「背後」讓讀者去思考與領悟,即作為詩歌必須要有「話外音,言外意」,這也便是詩歌的最本質的「詩性特徵」。下面切合前文思想,對自由體新詩的審美規範仍做簡單歸納,拋磚引玉,以期各路方家批評完善。 

    從組成詩的要素看,自由體新詩的要素包括,語言、意象、意蘊、分行、體式,各要素相輔相成並形成特有的基本規範。與格律體新詩相比,少了用韻和音步兩大要素。其中,語言、意象、意蘊三大要素是詩歌的共性要素,分行和體式兩大要素則在共性中包含有個性化的因素。 

    (一)、語言規範。語言是成詩的前提。要求簡潔、凝鍊、張力,能產生弦外音、話外意。以越具美感張力越佳。同格律體新詩語言規範。 

    (二)、意象規範。意象是構成詩歌意蘊的各片段。要求貼切、清晰、新鮮,能產生意外、靈動的效果。以越新奇獨特越佳。 同格律體新詩意象規範。

    (三)、意蘊規範。意蘊是語言、意象所指,是成詩的根源。要求豐富、飽滿、真切、明朗,能產生思考和啟迪。以越真情厚重和積極健康越佳。同格律體新詩意蘊規範。 

    (四)、分行規範。分行是詩歌區別於其他文體的最直觀的標誌,自由體新詩詩行的具體長短以符合表達需要自然而定,沒有具體限制;整首詩行數量也隨意蘊需要而定,沒有具體限制。不要求詩行或行構建的詩節具有對稱性,這是與格律體新詩的顯著區別。 

    (五)、體式規範。體式是詩歌的外在形式。自由體新詩分行的自由性決定了其體式的自由性與無限多樣性,每一首詩就是其中的一種體式。如果硬要從外觀形態上表述,自由體新詩自然也包含了格律體新詩的形式,即整齊式、參差式和複合式。和格律體新詩相比,它沒有音步、詩行和詩節的對稱要求。 

    (六)、自由體新詩的無限多樣性。 

    1、格律體新詩能構建出靈活多樣的具體形式,缺少更多限制的自由體新詩自然可以構建出無限多樣的具體形式。 

    2、自由體新詩的自由性是以詩的共性要素為前提的,離開詩的共性要素而隨意分行,不是自由體新詩的自由性特徵,即不能稱其為詩。 

    3、自由體新詩的自由性決定了其拒絕聲韻平仄關係個性化特徵,即完全排斥平仄關係。相反,如果它尊從或局部尊從音韻節奏對稱或平仄關係,那就會向格律體新詩轉化。 

    上述關於新詩兩大體式,即格律體新詩和自由體新詩的審美規範的思考,只是筆者在前人總結的基礎上,對新詩自誕生以來的形式的整理與歸納後提出的初步思考,需要隨著中國現代新詩的發展不斷完善,尋找並達成普遍性的審美共識,以推動中國新詩的健康發展。

推薦閱讀:

@准女王:「變美教育」了解一下
張天愛撞臉鞠婧禕,居然是因為這個部位……分析張天愛的長相
如何提升自己的審美
網路詩壇精評三十家之天台篇

TAG:審美 | 規範 | 新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