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歷史上真的有屈原這個人嗎?

端午節:歷史上真的有屈原這個人嗎?

  • A+
  • A-
  • 分享

2016-06-08 20:33:27 來源: 章黃國學

點擊上方「章黃國學」 可以訂閱哦!

歷史上真的有屈原這個人嗎?讓我們看看學界的激烈討論吧~

端午節:歷史上真的有屈原這個人嗎?

 文 / 趙九九


第一個提出「史無屈原論」的是晚清時期的廖平,廖平被譽為古典經學的最後一位大師,他在《楚辭新解》、《楚辭講義》中提出這樣的觀點:「並沒有屈原這個人」。屈原的25篇賦,「著錄多人,故詞重意復,工拙不一,知非屈子一人所作」,並不是屈原寫的,而是秦朝的博士所作。
到了漢代,上層統治者們多來自楚地,好楚音,但又厭惡它們是出自秦人之手,因而假託了這麼一個屈原出來。《秦本紀》記載秦始皇好求仙問道,始皇三十六年,曾下詔使博士為《仙真人詩》,其實就是現在的《楚辭》,《楚辭》中多道家語,「離騷」即離絕世俗之意,「騷」就是道家「逍遙」二字的合音等。



隨後,胡適在《讀<楚辭>》一文中認為:「屈原只是個傳說」。在司馬遷以前,並無其他史料記載屈原之事,《史記》是第一次提到,但《史記》不可靠。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結尾處,司馬遷寫道:「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而賈嘉最好學,世其家,與余通書。至孝昭時,列為九卿。」後來漢文帝去世,漢武帝即位,提拔賈誼的兩個孫子任郡守,其中賈嘉最為好學,繼承了賈誼的家業,曾和我有過書信往來,到漢昭帝時,他擔任九卿之職。
胡適認為這裡有兩個疑點:第一,漢文帝之後應該是漢景帝,而不是漢武帝;第二,司馬遷死的時候是在公元前90年,當時漢武帝還活著,所以司馬遷不可能知道漢武帝兒子漢昭帝的謚號。因而胡適推測《屈賈列傳》很可能是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時期的人補入的。胡適認為《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關於屈原事迹的記載也多有矛盾之處,總共有五個疑點:

第一,文中先說屈原被王疏遠,「不復在位」,後又說他出使齊國,進諫大事,前後處境不符。第二,前面說他出使齊國,進諫大事,並沒提到被放流之事,而後面又突然說他「雖放流」、「遷之」,又是地位上的前後不符。第三,屈原進諫所說的話「親虎狼之國,不可信」,在《楚世家》中,是昭雎的話,「何不殺張儀」一段,《張儀傳》無此語,亦無「懷王悔,追張儀不及」等事。第四,懷王拿來換張儀的地,此傳說是「秦割漢中地」,而同一件事,《張儀傳》卻說「秦欲得黔中地」,《楚世家》說:「秦分漢中之半」,究竟是黔中還是漢中,史記中的記載不一樣。第五,前稱屈平,後半忽稱屈原,變化稱呼可疑。


胡適認為屈原的形象是一個理想中的忠臣,但這種忠臣在漢以前是不會有的,屈原所處的戰國時代,「士無常君,國無定臣」,「朝秦暮楚」、「楚材晉用」,很少有這樣的忠臣老老實實待在一國,忠侍一君的,因而屈原只能是漢儒們樹立的一個「箭垛」,是大家拼湊起來的一個榜樣式的人物。胡適最後推測說:「大概楚懷王入秦不返,是南方民族的一件傷心的事。故當時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歌謠。後來亡秦的義兵終起於南方,而項氏起兵時竟用楚懷王的招牌來號召人心,當時必有楚懷王的故事或神話流傳民間,屈原大概也是這種故事的一部分。在那個故事裡,楚懷王是正角,屈原大概是配角,—— 鄭袖唱花旦,靳尚唱小丑,——但秦亡之後,楚懷王的神話漸漸失其作用了,漸漸消滅了,於是那個原來做配角的屈原反變成正角了。後來這一部分的故事流傳久了,竟彷彿真有其事……」


此後的學者做了比廖平、胡適更為詳細的考證,如胡適的弟子何天行《楚辭新考》認為:屈原這個人物實際是不存在的,屈原的名字在先秦任何典籍中都不見,因而他只是《楚辭》編者劉向或劉散所虛構的,《離騷》的作者很可能為淮南王劉安,《離騷》中與《淮南子》的表述相似之處有10 余處之多,而《淮南子》的總編輯正是淮南王劉安。此外,《離騷》中使用了許多「修」字,如「靈修」等,共18次,據高誘《淮南子敘目》「安以父諱長,故其所著,諸長字,皆曰修」,劉安的父親叫劉長,為了避諱父親的名號,《離騷》中的「長」字多用「修」代替,等等。


衛聚賢《 <離騷》>底作者——屈原與劉安》儘管完全贊同何天行「屈原否定論」的觀點,但他也提出了諸多不同於何著觀點,如他認為漢人偽造屈原之名不是劉向而是賈誼,賈誼在《新書· 道術篇》中說:「其為原無屈,其應變無極」。賈誼受了冤屈,被流放長沙,想假借一個人憑弔自己,「冤屈」改作「原屈」,但長沙在楚地,而楚地有屈姓而無原姓,因而大概也就將「原屈」改為了「屈原」吧。五十年代初,朱東潤先生兩個月內連續發表有關《離騷》的4篇文章,認為屈原在歷史上可能是存在的,但與楚辭作品與傳說均無關係,《離騷》為劉安及門客所作。





而在否定屈原存在的同時,聞一多、郭沫若、陸侃如等人則力證屈原在歷史上應確有其人。他們對胡適等否定者的觀點進行了有力的回擊,郭沫若在《屈原研究》指出:「廖、胡兩位,特別是胡適,對於《屈原傳》所提出的疑問,驟看都覺得很犀利,但仔細檢查起來,卻一項也不能成立。」如胡適提出的究竟是黔中還是漢中的矛盾,郭沫若說「第四大疑問中的黔中和漢中,是胡適太著急,把原書看脫了一半。《張儀傳》上是說『秦要楚,欲得黔中地,欲以武關外易之』。黔中是楚地,到了頃襄王二十二年, 才為秦所取。『武關外』便是指的漢中,三篇文章並沒有衝突。只是《張儀傳》多提出了『秦欲得黔中地』的事實,後來楚也沒有給它,不用說武關外的漢中也沒有到楚國手裡」。


此外,隨著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離騷》殘簡的出土,證明《離騷》至少在西漢初期就已經開始流傳,湯炳正先生的《<離騷>決不是劉安的作品——再評何天行<楚辭作於漢代考>》,對劉安作《離騷》的說法進行了有力的辨正。


雙方爭論的最為核心的一個焦點就是除了《史記》,關於屈原的記載,至今,都沒有更為原始的材料出現。像屈原這樣偉大的一個人,從戰國死後到西漢司馬遷再次提起的百年間,歷史上的記載居然是空白,這似乎不科學。司馬遷寫屈原的傳記究竟有沒有依據呢?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其中重點焚燒的正是列國的史書,但漢興以後,「百年之間書積如丘山」,不斷有民間藏書從牆壁的夾縫中被發現,司馬遷寫史記的精神是非常認真的,其必有依據,他在《自序》中說到「百年之間,天下遺聞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他收集了大量的古書,有學者曾特意考證他當時可能看到的書,以及之後隨著時間流逝而消亡的參考書,他能看到的史料,我們看不到,亦屬正常之事。


在《屈賈列傳》中,他又說:「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可見,他還親自走訪了屈原自沉之地。從民間的口口傳說聽來也罷,從搜集來的書看來也好,太史公都有可能了解到屈原的事迹,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說明《屈賈列傳》為司馬遷或者其他人所杜撰,因而不應輕易否定掉屈原的真實存在,聶石樵先生的《屈原論稿》對屈原生平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和廓清,足資參看。





【作者簡介】趙九九,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師從李山老師。特別鳴謝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敦和基金會


章黃國學
推薦閱讀:

家中老婆若屬這個生肖,恭喜您,家道必昌,早晚都會變富翁!
一毛錢特效cosplay! 這個畫風清奇的小哥又來作妖了~
楊惠妍再成女首富!一年財富增長1000多億靠這個?
命中有這個,此生必發財!
從身無分文到買房 這個90後只花了一年半

TAG:歷史 | 端午節 | 屈原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