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智慧人生(五十八)

智慧人生(五十八)  

 

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和尚說:「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回答說:「得到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修行,讓心靈回歸寧靜。今日之痛,源於昨日的放縱;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於心頭置一善念,讓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著放。於心中默默為那些不好的經歷超度,它們的解脫,就是你的解脫。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贖曾經迷失的自己。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皆繫於心,心態若安好,有什麼是真正過不去的坎呢?身在紅塵之中,凡事以善為本,有所為,有所不為,心自然日趨平和、寧靜,如開放的蓮花一樣潔凈、淡雅,不為誰開不為誰落。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凡事不妄求於前,不追念於後,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明白了人生都是因緣和合,緣聚則成,緣滅則散,才能在遷流變化的無常中,安身立命,隨遇而安。凡事隨緣,皆有禪味。

 

少年去拜訪禪師,問:「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 禪師回答說:「有四種境界,你可體會其中妙趣: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此是無我;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此是智慧;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是自在。

 

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有的人拿不起,也就無所謂放下;有的人拿得起,卻放不下。拿不起,就會一事無成;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人生外在的一切最終絲毫也帶不走,晚放下不如早放下。放下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自在。

 

人生路上,應邊走邊看,邊走邊忘。直奔目的地的人生,只為一個目標活著,單調而繁忙。頻頻回頭的人,既放不下過去,又錯過了當下,總是痛苦和糾結。邊走邊看,一路精彩;邊走邊忘,一路洒脫。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心動則事象差別顯現。拋卻心中的妄念,才能夠使你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進入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心靜可以沉澱生活中的浮躁,過濾人生的雜質。寧靜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充滿內涵的悠遠。此心常在靜處,淡看榮辱得失。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造福萬物而不爭名利。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奔流到海是一種追求,剛柔相濟是一種能力,海納百川是一種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種毅力,洗滌污淖是一種奉獻。樂善好施不圖報,淡泊明志謙如水。上善若水,學水之善。

 

我們習慣了有人陪,但沒有人會陪我們走完全程。人生,總有一些路,要獨立去走;總有一些事,要獨立去做。每一種經歷都是一次自我修鍊的機會,當感受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心最終會變得強大。無論坦途,還是坎坷,無論鮮花,還是荊棘,擁有一份淡然的心境和一份堅定的信念,才會生活得踏實和愉悅。

 

老和尚攜小和尚,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想過河,卻又不敢過。老和尚便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後放下女子,與小和尚繼續趕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麼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後終於忍不住了,說:師父,你犯戒了!怎麼背了女人?老和尚嘆道:我早已放下,你卻還放不下!

 

禪師見一蠍子掉到水裡,決心救它。誰知一碰,蠍子蟄了他手指。禪師無懼,再次出手,豈知又被蠍子狠狠蟄了一次。旁有一人說:它老蜇人,何必救它? 禪師答:蜇人是蠍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我豈能因為它的天性,而放棄了我的天性。我們的錯誤在於,因為外界過多地改變了自己。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一切的愛憎怨怒,都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心為本,心是源。良好的心境能使你輕鬆愉快,不好的心情會使人意志消沉。我們一時無法改變環境,但可以改變心情。遠離憂傷,釋放負面的記憶,種植善念,凈化心靈。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生活將充滿快樂!

 

 

推薦閱讀:

【漫畫】東華禪——愚昧者的特性
雙彩屏卧式圈存機CM60Plus,讓生活更顯智慧
原始佛法中慈心最重要的特質 建立於對因果業力正確認知 獨立自主自力救助 自身智慧 不允許眾生依賴自己
智者

TAG:人生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