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傳播中華文明 將主持鳳凰衛視談話節目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09:55 東方早報「兩百年前,一部第三流的中國風月小說《風月好逑傳》讓歌德驚呼:『原來中國人也像我們一樣的喜怒哀樂!』類似的文化身份面目模糊的情況至今仍在延續。」日前,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高層管理人員人文素養講座上,余秋雨開講「當代國際視野下中國文化的過去與今天」。他認為當今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與中國文化形象的模糊,構成了巨大的落差,亟待每一位中國人用理性的思考確立我們的文化身份。即將成為主持人「西方的傳教士帶去了中國的古代典籍,但那畢竟是『風乾的思維』,一個當代的中國人,他的思維情感邏輯、心理沉澱是怎麼樣的?『勤勞勇敢』之類泛泛的形容詞顯然無法滿足西方文化的了解渴望。」講壇上,余秋雨提出了自認為「比較有理性和國際說服力」的對中華文明和民族心理的見解。他指出,中華文明最值得驕傲之處不在於四大發明,而是當其他古代文明漸漸湮沒在草叢之中、廢墟之間,中華文明卻能延續至今。「這種感覺就像看到母親的姐妹淘的墳墓之後,再看看我們白髮蒼蒼的母親,會覺得她真的非常了不起。」余秋雨透露對中西文明的長途考察已基本結束,不會再出叢書,下一步將多做一些有「社會價值、國際價值」的研究工作。目前他正在與鳳凰衛視籌備主持一檔每天五分鐘的談話節目,「讓更多華人、非華人通過我的嘴知道中華文明。」中華文明何以延續至今余秋雨在論壇上指出了中華文明能夠延續至今的四種原因。首先,延續永久的文字系統保證了中華歷史與文明的傳承。「沿用至今的漢字,使得我們今天看孔子的書能夠像看鄉下外公的家信一樣親切。」其次,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耕文明,從不主張遠征。事實上,古代任何遠征都是文明的自殺。早在一千多年前,利瑪竇就以一個歐洲人的視角如是總結「中國皇帝非常滿意自己的一切,沒有遠征企圖」。農耕文明下,中國人的傳統心理是「父母在,不遠遊」,我們的生活方式是「聚族而居」,下西洋也只是為了展示大國雄威,而不會有領土要求。余秋雨認為「不遠征」的心理積澱可以用來批駁「中國危機論」,「萬里 長城是防守型的,這可以作為我們不會稱霸世界的最有力證據。」其三,中華民族一直處於有序狀態,並以管理上的有序保證了思想上的有序。從漢代開始的戶籍制,保證了廣大的國土一直處於管理有序的狀態。科舉製作為最有效的文官選拔制度,使得作為中華文明主幹文化的儒家經典被世世代代的青年學子學習。最後,中國 傳統文化中影響最大的生存哲學———中庸之道作為一種彈性哲學,它對現象保持有寬容的接納態度,使我們的國度沒有長時間陷入極端主義。(早報記者 陳佳 實習生 李蘇晉)
推薦閱讀:

從「Public Relations」到「Communications Marketing」的轉變
巴西奧運花195億美金砸出怎樣的聲浪
【增長黑客】如何設計病毒循環,實現用戶指數級增長?
震驚四海八荒,小馬宋、申音、李三水同框
也許我不願意做一個憤青,但世界需要他們

TAG:節目 | 主持 | 傳播 | 文明 | 中華 | 鳳凰衛視 | 中華文明 | 談話 | 余秋雨 | 鳳凰 | 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