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經脈的分布
05-28
在經絡系統中,經脈線上具有本經腧穴的只有十二條正經和兩條奇經,即任脈和督脈。奇經八脈的其他六脈上,只有和他經相交會的交會穴,本身並沒有穴。十五絡脈上盡管有和每一條絡脈相維繫的絡穴,但一般也被歸屬於各條相應的正經上。所以臨床上講得最多的是十四經脈。這也是我們介紹的重點。*分布概況[十四經脈在體表的分布特點] 前面提到經脈是溝通身體內外的通道,所以分為體內和體表兩部分,體內部分和所屬臟腑相聯繫,體表部分則布有所屬穴位,亦稱有穴通路,是經脈的主要部分。一般經穴圖和經穴模型所表示的經脈線實際上都是指它的有穴通路,即體表部分。因此必須弄清它們的分布情況。 十四經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分別位於人體的正中線上,上面以口為界,下面以肛門為界,任脈自會陰至腹、胸到下嘴唇,督脈由上齒齦經面、頭、背、腰,直達
[復習題]1.試簡述足三陽經和足三陰莖的體表循行路線。2.任督脈分布有何特點?
尾部。
十二正經也稱十二經脈,分布略為複雜一些,但也有規律可循。在四肢部,按大指在前,小指在後的立正位描述,十二經脈的大致位置是:手足太陰、陽明經在前,手足厥陰、少陽經在中(側),手足少陰、太陽經在後。其中,只有足厥陰肝經有例外的曲折、交叉的情況。在頭面部,只分布有陽經,陰經均不上頭面。其中手足陽明經以面部為主,足太陽經以頭頂及後頭部為主,手足少陽經則以側面為主。只有手太陽經有一點例外,和足太陽經不同,它也以側面分布為主。在軀體部,手足陽明經行於身前,手足少陽經行於身側,手足太陽經行於身後。
[十二經脈循行特點] 十二經脈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道路,因此,它們必須前後相接,形成一個循環結構,才能保證氣血周流不息,往復循環。 十二經脈的循行是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一經接一經,最後又回到肺經,完成一個周期,再進行下一個周期。其具體路線為: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在掌握這一循行路線時,要了解以下兩個特點:(1)十二經脈的循行,都是先在手錶裡二經中循行,再到足表裡二經,再到手錶裡二經,反復循行。如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是一裡一表的表裡經,足腸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是一表一裡的表裡經等,依此類推。(2)十二經脈的走行方向,總的原則是手三陰經一律從胸走行至手,手三陽經一律從手走行至頭,足三陽經一律從頭走行至足,足三陰經一律從足走行至腹。如手太陰肺經是從胸走手,手陽明大腸經是由手走頭,足陽明胃經由頭走足,足太陰脾經又由足走至胸,這剛好也形成了一個小循環圈,知道這一點,也有助於理解為什麼十二經脈循行要按這樣一條路線。 督脈和任脈互相溝通,並與十二經脈也有密切聯繫,但在循行方式上和十二經脈不同,它們對十二經脈起著統率、聯合和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其中,督脈統率所有的陽經,稱為總督諸陽的陽經之海;任脈則管理所有的陰經,稱為總任諸陰的陰脈之海。*手三陰經脈 手三陰經分布在上肢的內側(屈側)及胸部,靠大指一邊為手太陰經,靠小指一邊為手少陰經,中間為手撅陰經。與手三陽經相接。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陰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均有氣血流注關係和表裡相合的關係。下面具體介紹每一經脈的循行路線。[手太陰肺經]
體表部分:胸部->上臂內側->肘內->前臂內側->寸口(橈動脈搏動處)->大魚際部->大指的末端。(圖1)內行部分:起始於中焦胃部,向下散絡大腸,回過來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屬於肺臟。[手少陰心經]
體表部分:腋下->上臂內側後緣->肘內後部->前臂內側後緣->掌後豌豆骨部進入掌內後邊->沿小指的橈側出於末端。(圖2)內行部分:起始於心中,出來屬於心臟的繫帶(與他臟相連的組織),下過膈肌,散絡於小腸。[手厥陰心包經]
體表部分:脅部(腋下三寸處)->腋下->上臂內側->肘內中間->前臂,走兩筋(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掌中->沿中指橈側出於末端。(圖3)內行部分:起始於胸中,淺出屬於心包,通過膈肌,經歷胸部、上腹和下腹,散絡上、中、下焦。*手三陽經脈
手三陽經分布在上肢的外側(伸側)及頭面部。前邊起於次指的稱為手陽明經,後邊起於小指的稱為手太陽經,中指起於無名指的稱手少陽經。經脈氣血的運行按"從手走頭",下接足三陽經。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有氣血流注的關係而與手三陰經之間表裡相合。[手陽明大腸經]體表部分:從食指末端起始->食指橈側緣->出第一、二掌骨間->兩筋(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健)之間->前臂橈側->肘外側->上臂外側前邊->肩峰部前邊->缺盆部->面頰->下齒槽->夾口旁,交會人中部->左邊的向右,右邊的向左,上夾鼻孔旁。內行部分:缺盆部從體表部分分出,下入缺盆,散絡肺,通過橫膈,屬於大腸。(圖4)
[手太陽小腸經]
體表部分:起始於小指外側末端->手掌尺側->腕部->尺骨小頭部->沿尺骨下邊->肘內側(肱骨內上髁和尺骨鷹嘴之間)->沿上臂外後側->肩關節部,繞肩胛交會肩上->缺盆->頸旁->面頰->外眼角->耳中。內行部分:缺盆從體表部分分出,散絡於心,沿食道,過膈肌,屬於小腸。(圖5)[手少陽三焦經]
體表部分:起始於無名指末端->沿手背,出於前臂伸側兩骨(尺骨、橈骨)之間->過肘尖->上臂外側->肩部->缺盆->後頂->耳後->耳上方->彎向面頰,至眼下。另一支自耳後->耳中,出走耳前->交面頰->外眼角。內行部分:缺盆,分布於縱隔中(膻中),散絡於心包,通過膈肌,廣泛屬於上、中、下焦。(圖6)[復習題]1.十二經脈循行有何特點?2.試述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的體表循行線路?*足三陽經脈足三陽經脈分布在頭、身及下肢外側,靠前邊的到達第二足趾,稱足陽明經;靠後邊的到達足小趾,稱足太陽經;靠側邊的到達第四足趾,稱足少陽經。經脈中氣血運行按"從頭走足"方向,上接手三陽,下接足三陰。足三陽經中,足陽明胃經與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與足少陰腎經之間有氣血流注關係和表裡相合關係。
[足陽明胃經]體表部分:起始於鼻旁->交會於鼻根中->鼻外側->上齒槽中->夾口旁環繞口唇->沿下頷出面動脈部(大迎)->下頷角->上耳前->顴弓->沿髮際->額顱中部。另一支:面動脈部(大迎)->頸動脈部->喉嚨->缺盆(鎖骨上窩部)->乳中->夾臍兩旁->氣街->經髖關節前->股四頭肌隆起處->膝髕中->脛骨外側->足背->中趾內側趾縫->出次趾末端。內行部分:入缺盆(鎖骨上窩部)通過膈肌,屬於胃,散絡於脾。(圖7)[足太陽膀胱經]
體表部分:起始於內眼角->額部->交會於頭頂->項部->肩脾內側->夾脊旁->腰中->臀部->膕窩。另一支:肩胛內緣->肩胛->背部外側->髖關節->膕窩->腓腸肌部->外踝後方->第五跖骨粗隆->小趾外側。內行部分:腰中入內,絡於腎,屬於膀胱。(圖8)[足少陽膽經]
體表部分:起始於外眼角->到額角->耳後->頸旁->肩上->缺盆->腋下->沿胸側,過季肋->髖關節部->大腿外側->膝外側->腓骨頭前->腓骨下段->外踝之前->沿足背進入第四趾外側。另一支:耳後->耳中->耳前->外眼角後。內行部分:進入缺盆,向胸中,通過膈肌,散絡於肝,屬於膽。(圖9)*足三陰經脈
足三陰經脈分布在下肢的內側以及胸腹部。起於大趾內側的稱足太陰經脈,起於小趾下經過足心的稱為足少陰經,起於大趾之上又行於兩者之間的稱為足厥陰經。經脈的氣血運行按"從足走腹"方向,上接足三陽經,下接手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與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與手太陰肺經之間有氣血流注的關係,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之間則有表裡相合關係。[足太陰脾經]體表部分:起始於大趾末端->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經核骨(第一蹠骨小頭)後->內踝前邊->小腿內側->沿脛骨後->膝股內側前邊->腹部->胸部,夾食道旁。
內行部分:進入腹部,屬於脾,散絡於胃,通過膈肌,連舌根,散布舌下。(圖10)[足少陰腎經]
體表部分:起始於小趾下邊->斜行向足心->出舟骨粗隆下->沿內踝後,分支進入腳跟中->小腿內->出膕窩內側->大腿內後側->腹部->胸部。內行部分:從大腿內後側通向脊柱內,屬於腎,散絡膀胱。從腎向上,通過肝、膈,進入肺中,沿著喉嚨,夾舌根旁。(圖11)[足厥陰肝經]
體表部分:起始於大趾背毫毛部->沿著足背上離內踝一寸處->小腿內側,於內踝上八寸處交出足太陰脾經之後->膕內側->大腿內側->進入陰毛中,環繞陰部->腹部->脅肋部。內行部分:進入小腹,夾胃旁邊,屬於肝,散絡於膽,過膈肌,沿氣管向上,進入頏顙(喉頭及鼻咽部),連接目系(眼與腦的聯繫),上頭頂,交會於督脈。(圖12)*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指正經以外"別道奇行"的八條經脈。奇經八脈的名稱首由《難經》提出,但早在《內經》中即有記載。八脈之間不像十二經脈那樣表裡相合,氣血順經脈流注,但亦互相溝通,並對十二經脈起著統率、聯合和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八脈之中,只有任、督脈具有本經脈所屬的穴位,故這裡僅討論此二脈的分布情況,其餘六脈(即:沖脈、帶脈、陰蹻脈、陽蹻脈、陰維脈、陽維脈)略而不論。[督脈]體表部分:出於會陰部尾骨端->沿脊柱上行->項後->頭頂->循額正中線至鼻柱->上齒齦。內行部分:較為複雜,共分三支。第一支,與沖、任脈同起胞中,貫通脊內,屬於腎;第二支,從小腹內直上貫通臍窩,向上貫心,過咽喉,環繞口唇,至兩目下中央;第三支,起於目內眥,交巔頂,入絡於腦,下行進入脊柱兩側肌肉,與腎臟相聯絡。(圖13)[任脈]
體表部分:起始於會陰部->向上至陰毛處->沿腹部->胸部->咽喉->下頷->口旁。
內行部分:起於胞中,循背脊裡面上行背部正中(圖14) 為了使讀者能較迅速的掌握經脈分布的內容,特列表如下。十四經脈分布部位簡表十四經脈 | 體表部分 | 內行部分 | |
手三陰 | 手太陰肺經 | 胸旁→上肢內側前→大指 | 屬肺絡大腸 |
手厥陰心包經 | 乳旁→上肢內側中→中指 | 屬心包絡三焦 | |
手少陰心經 | 腋下→上肢內側後→小指 | 屬心系絡小腸 | |
手三陽 | 手陽明大腸經 | 次指→上肢外側前→肩前→頸→鼻旁 | 屬大腸絡肺 |
手少陽三焦經 | 無名指→上肢外側中→肩後→頸→耳後→眉梢 | 屬三焦絡心包 | |
手太陽小腸經 | 小指→上肢外側後→肩胛→頸→耳前 | 屬小腸絡心 | |
足三
陽 |
足陽明胃經 | 目下→面周→頸前→胸腹第二側線→下肢外側前→次趾 | 屬胃絡脾 |
足少陽膽經 | 外眥→頭顳→項側→脅腰側→下肢外側中→第四趾 | 屬膽絡肝 | |
足太陽膀胱經 | 內眥→頭頂第一側線→項後→背腰第一、二側線→ →下肢外側後→小趾 |
屬膀胱絡腎 | |
足三陰 | 足太陰脾經 | 大趾內→下肢內側前、中→胸腹第三側線 | 屬脾絡胃 |
足厥陰肝經 | 大趾外→下肢內側中、前→陰部→脅部 | 屬肝絡膽 | |
足少陰腎經 | 小趾下→足心→下肢內側後→胸腹第一側線 | 屬腎絡膀胱 | |
任督 | 任脈 | 會陰→胸腹部正中線→頸→下唇 | 起胞中 |
督脈 | 尾骨端→脊柱→頭頂正中線→鼻柱→上齒齦 | 起胞中,屬腎絡腦 |
推薦閱讀:
※十二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