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講《金剛經》要義 《一》
本文轉載自網易博客-水晶夢幻- 《凈空法師講《金剛經》要義 《一》》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凡所有相,皆屬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以色見我 以聲音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要義講 凈空法師主講 一九九六年四月 講與 美國達拉斯佛教會
《第一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slPOb8ry6M/
諸位法師 諸位同修
佛七自古以來,就是要專心辦道的,在這個七天當中,要得一個成就。所謂的成就,就是《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功夫,通常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功夫是理一心不亂,所謂理一心,跟宗門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同一個境界;其次的成就,是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也就是斷見思煩惱。斷證的功夫,等於小乘阿羅漢;最低的成就,是我們講的功夫成片。前面兩種確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功夫成片卻是每人人都能做到的。那麼,什麼叫功夫成片?在二六時中,我們現在所謂的二十四小時裡面,心裏面只有一聲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決定不會起一個妄念,這叫做功夫成片。由此可知,結七念佛是有它殊勝目的之所在。佛七當中講開示,這個打閑岔了,哪有這種道理?講開示就把人心講亂了。換句話說,你功夫成片得不到的。為什麼我們在佛七當中不但講開示,還要講一個半鐘頭。說實實在在的話,就是因為大家在這裡結七念佛,功夫成片決定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妄想雜念太多,這是我們念佛同修,這麼多年來,這一句佛號念不好,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大問題,大家不要把這個等閑視之的嚴重問題。因此,我們在去年這一年,講了一部《金剛經》。這是許多年來,至少有十幾二十年了,我沒有看過《金剛經》,大家要我來講,我想也那也有道理,道理在哪裡?大家念佛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沒看破,沒放下。這是我們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所以在去年一直講到今年年初,將《金剛經》細說一遍。我們總共用了二百四十八個小時,把《金剛經》講圓滿了。同修們找我講《無量壽經》,我想了想,這十年當中,我《無量壽經》總共講過九遍,的確是說得很多了。為什麼放不下,沒看破!什麼叫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
這個答案,最簡單的最普遍的是金剛般若,一切大乘經,像《楞嚴》《楞伽》《華嚴》《法華》,都詳細的討論到這些問題,《金剛經》上文字雖然不多,但是,內容絕不遜色於其他的大乘經論。這是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金剛經》在中國佛教已經超越了宗派,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幾乎沒有不讀《金剛經》的。這部經典在中國佛教,確實家喻戶曉,人人讀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智慧。佛法要求的,諸位要記住:「高度的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那些問題?大的問題來說,生死問題,輪迴問題,十法界的問題,成佛做祖的問題,這是大的,沒有智慧不能解決問題。沒有智慧做不到。小的問題,我們現前身心安樂,我常常跟同修們講,用功如果得力,功夫是什麼?清凈心,心地清凈心清凈,你的身體就清凈,百病不生。這是眼前的好處,你的身體一年比一年健康,你的容貌一年比一年好看,這是小的。我看許多同修很多有病苦,常來問我,病苦是什麼原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的心不清凈,諸位記住,病痛的根本原因從妄念起,從煩惱起,我們中國俗話說「憂能使人老」常常在憂鬱煩惱當中,怎麼能不老怎麼能不衰?又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歡樂的時候,人就不容易老。我們佛法無論是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教給我們要法喜充滿,你的法喜跑到哪裡去了? 怎麼會活得這麼苦惱呢?這就是沒有智慧,這就是不如法。所以我們過去看《壇經》,對於六祖慧能大師,我們很讚歎。我們很感動啊!能大師見五祖的時候,你看他怎麼說的,他說 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見人家的生活是生活在智慧裡面。我們想想,弟子心中常生煩惱,我們生活在煩惱裡面,這不就大錯了嗎?怎樣轉煩惱成菩提?菩提的樣子就是法喜充滿,就是圓滿的智慧,所以,沒有智慧怎麼能解決問題。
說道智慧,金剛般若是智慧裡面最圓滿最究竟的智慧。金剛般若在什麼地方?在生活當中,所以《金剛經》一開頭,釋迦牟尼佛表現在生活上,這個經的發起,跟一般的經發起不一樣,一般經典是多半放光現瑞,用這種來發起。而金剛般若的發起,是釋迦牟尼佛到舍偉大城去乞食,著衣持缽。這是出家人天天要乾的事情,人在社會裡面不能沒有工作,不能無所事事,出家人做什麼事?出家人就是托缽。天天要到外面去托一缽飯,搭衣持缽。那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就說明了,究竟圓滿的智慧原來就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釋迦牟尼佛穿衣是金剛般若,托缽是金剛般若,吃飯是金剛般若,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他用這個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能夠體會到,要能夠領悟,為什麼我們在生活當中沒有智慧,這一樁事情,表演的最圓滿 最周到的那要算是,《華嚴》的五十三參,《金剛經》上是佛示現給我們表演的。五十三參裡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在家出家的,每一個人生活跟《金剛經》上釋迦牟尼佛的生活沒有兩樣。都是生活在究竟圓滿的智慧中。生活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工作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沒有一樣不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叫學佛。
我們回過頭來,大家《無量壽經》念的很熟,《無量壽經》上給我們講三種真實:第一個:真實之際,這一句話就是真如本性。宗門裡面講的真如本性。是我們學佛的目標之所在,見性成佛。第二個,住真實慧,我們是不是安住在真實智慧中?真實慧就是金剛般若。第三,慧以眾生 真實之利,我們自己住真實智慧,然後才能給一切眾生真實的恩慧。真實的恩惠,不是說拿金錢財物去幫助,不是!做出個樣子給他看。讓他看到這個樣子能有所感動,有所體會,進一步要效法你,向你學習,這就是真實的智慧。這個慧是恩惠的慧。釋迦牟尼佛作出樣子給我們看,可見得不單單是講,是做出來了。我們說的最簡單,說的最淺顯,佛,菩薩示現在人間,就是給我們作一個做人的最好的榜樣,生活最好的榜樣,工作最好的榜樣,我們跟他學就對了。同樣一個道理,我們做佛弟子,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生活行為,可不可以做為一切大眾的好樣子。這個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示同學們,我們人要做人的好樣子。諸位在家,你的家庭要做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樣子。你做生意,你有開店,你有公司行號,你在你這個行業裡面,做最好的榜樣,這叫佛弟子。這就教學佛。想想看,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不能給人做樣子?可不可以叫一切眾生來效法我,都來學習我?如果我們學佛學的這麼煩惱,學的這麼苦,人家還敢學啊?!看到我們早就跑了,嚇走了!這個一定要懂。佛法不是單單講理論,單單談玄說妙,沒有這回事。佛法所講的都是我們日常生活,所以這幾天,時間雖然不長,我們等於說,這個十幾年,幾十年當中,我們借這個機會做一個總檢討。我們的毛病到底犯在什麼地方?歸根結底來說,第一個是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看不破!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所示現的,諸位仔細把《金剛經》給他核對核對,就恍然大悟,他們真的做到了。像近代禪宗的虛雲老和尚,我們凈土宗的印光法師。他做到了什麼?《金剛經》上的字字句句,都是觀行的總綱領。也就是佛法修學的最高指導原則。他們完全符合,不僅僅是大家曉得的《金剛經》上兩句話,教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從這兩句話開悟的。其實,字字句句跟這兩句同樣的重要。當然這兩句也非常之好。我們也要在這個地方做一個討論。所以,這是大家必須要把它記清楚的。
我們學佛到底是為的什麼?我們學的什麼?我得到了些什麼?常常這樣反省,你就覺悟了。不反省,你就迷了,迷了就繼續搞六道輪迴。覺悟了,不但超越六道,給諸位說,實實在在超越十法界。六道十法界從哪裡來?這個要清楚。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 智慧德相這本來是成佛的,本來是平等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語道破。十法界是怎麼來的?妄想來的。你打妄想,原來是一真法界,這一打妄想,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了。再一有執著,那就更麻煩了,執著在十法界裡面就變成六道輪迴了。因此,破執著就超越六道。斷妄想就超越十法界。因此,佛法修行的綱領,不可以不知道。總綱領是什麼?你們一進佛門,就教給你了三皈。三皈是傳授學佛的總綱領,總方向。皈是回頭,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一切錯誤裡頭回頭。教你皈依佛,佛是覺的意思。所以,你不要誤會,皈依佛,看到佛像里的佛,那你就錯了,你就迷信了。佛不是這個意思。《金剛經》上破一切執著,這個到後面會跟諸位提起的。皈依佛就是皈依覺。從哪裡皈?迷惑顛倒,從迷糊顛倒回過頭來皈依覺,從今以後,我要覺而不迷。皈依法,法是什麼?法是正知正見。《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能不能入得了呢?金剛般若就是佛知佛見。你有沒有從一切邪之邪見回過頭來依佛知見呢?這個叫皈依法。第三個皈依僧,僧是清凈的意思。六根清凈,一塵不染。從一切染污,我們今天講的心裡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最後到身理的污染。再推到外面去,環境的污染,我們從染污裡面回過頭來依清凈,心清凈了,身就清凈。身心清凈,環境就清凈了。所以,佛法的修學,修什麼?修覺。正。凈。佛法哪裡有迷信?用什麼方法修?方法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門道,方法門道無量無邊。諸位要知道,都是修的覺正凈。他修覺正凈的這個法就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如果他那個方法門道他不是修覺正凈。不是修覺正凈,就是迷邪染。迷邪染就是邪法,不是佛法。佛法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什麼法門決定都是修覺正凈的。我們想想,我們每天生活實在覺正凈裡面?工作是在覺正凈裡面?處事待人接物是在覺正凈裡面?是不是這樣?如果不是的,那我們就錯了,我們學的不是正法了,我們還是搞迷邪染。世法裡面的迷邪染已經太多了,再加上佛法的迷邪染,那還得了嗎?佛可沒有這樣教我們。《金剛經》上說的很好,「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給我們講的話清楚,世法因緣所生,緣起性空 佛法 佛法還是因緣所生,所以,佛法也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是教給我們,世法 佛法都不可以執著。「應無所住」這個「住」就是執著。並不是叫你世間法不要執著,佛法可以執著。那就錯了。經上講的很明白,佛法也不能執著,統統要放下。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釋迦牟尼佛的生活為什麼那麼瀟洒?為什麼生活那麼自在?他的生活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人家兌現了。我們今天學,就要學佛,就要學菩薩,心地清凈,一塵不染,接觸外面的境界充滿了圓滿的智慧。你的生活怎麼能不快樂,你怎麼不歡喜。當然表現的是法喜充滿。你生活的很快樂,別人看到,他就會感動。
我們住在加州,好像是前年,我們的鄰居,一些外國人,問我們悟學,悟學懂英文,問她,你是干哪一行的,為什麼天天那麼快樂?他們看了羨慕,為什麼生活的這麼快樂。她還不會回答,我就教她,以後再遇到這個事情,我們學佛的,學佛就快樂。這是機會教育。所以,學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的,人家看到都害怕,誰還敢進門。你看諸佛菩薩,法相莊嚴,教人看到令人羨慕。佛菩薩雖然表現在這個日常生活中,實在講眾生的煩惱太重,業障太重了,重在哪裡?看不出來,沒發現,在面前都不能發現,你就曉得,這個障礙多重。世尊天天這樣表演,從來沒有間斷,我們想,當然不能說是沒有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一定很多,但從來沒有人提起這樁事情,這一天須菩提尊者他提出這樁事情,所以,他在大眾當中站起來讚歎釋迦牟尼佛,希有世尊,什麼希有?原來世尊累劫所修的所證的證的究竟圓滿的果法,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法,就把這個法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這叫希有。穿衣吃飯,點點滴滴,都是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無上正等正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無上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才是真正希有。接著他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菩薩是學生,佛怎樣護念學生,做出來給學生們看,不是光光說,做出來給你看,讓你在生活當中,去體驗。生活當中無學習,去實踐。這叫真的護念,這個是真的付囑。付囑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託付的意思,你們懂得了,明白了,你們做到了,還要教化一切眾生,要給一切眾生做好樣子,換一句話說,要希望一切眾生個個覺悟,個個都過到真實美滿的智慧的生活,這是佛的本願。佛為什麼要有這個願呢?因為佛覺悟了,佛明白了,我們還糊塗,迷惑顛倒,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不曉得!迷了!以為什麼別人跟我都不相干,我好就可以,我何必管別人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的觀念,基本上的一個錯誤,不曉得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所以真正覺悟的人,他的慈悲,這個慈悲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愛護,關懷,他對於一切眾生的愛護關懷是無條件的,無緣-----無緣就是沒有條件,為什麼沒有條件?因為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不一定示現在佛門裡面,做法師,做居士,不一定。也示現做外道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勝熱婆羅門,是婆羅門教的領袖,變形外道,這都是其它宗教裡面的首領,踏實佛菩薩,他所教化眾生,原理原則跟佛講的每一兩樣,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但是方法手段不一樣,你仔細去觀察,他的方向目標一樣,這真正了不起,偉大!
我今年二月一號,接受澳洲昆斯蘭少數民族事務局的局長的邀請,他們在昆斯蘭辦了一個多元文化論談,邀請我去做一次講演,他這個論壇的目的非常之可貴,我們如果拿佛法來說,這個人是佛菩薩。他是猶太人,是以色列猶太人,入籍在澳洲,澳洲的公民。他是信猶太教,他這個論談的目的,是希望集合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宗教,他現在有十四個不同的宗教團來參加,大家在一塊開成布公,如何能夠團結,如何能夠消除種族的隔閡,這個文化背景不同的隔閡,以及宗教信仰的隔閡,因為現在澳洲開放移民,各地方去移民的人都很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後如何能在這個地方的時候,和睦共處,互助合作,這個觀念就是佛菩薩,這還得了嗎?我們一般所看到的排斥,他們要求怎麼來合作,這是我前幾年在此地,也是佛七當中,講演的時候,我也提出了一個想法,跟他的想法非常接近,所以他邀請我,我也很歡喜。那一天跟十四個宗派的團體見面,我讚歎他們,他們是真正的菩薩。完全拋棄個人來求這個社會的安定,求一切大眾真正的幸福,所以我希望這個論談能夠推廣到澳洲其它的各各城市,慢慢再能夠發展到全世界,它的目標,的卻是世界和平,但是,和平不是喊口號,喊口號沒有用處的。一定要把這些隔閡意見把它化解消除。從各種不同的這個裡面找到它的共同點,你比如它們這個宗教裡面,神愛世人,他們講求博愛,講求愛世人,我們佛法講慈悲,這是共同點,所有宗家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從這個共同點出發,不同的地方,暫時放下,先來發揚光大共同點,然後我們有了智慧,再把不同的地方把它圓融出來,可不可以圓融,決定可以的,沒有不能圓融的,從理論上講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的,哪有不能圓融的道理。華嚴經裡面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真理,我們達不到,是因為自己有業障,自己沒有智慧,如果有智慧,決定能圓融,所有一切隔閡都能夠化解,你說這一個世界多麼美好。是一個以色列人,猶太教的教徒,在領導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個是真正的菩薩,是佛菩薩示現的外道身。世界上依舊有很偉大的人在,這些人在默默的在耕耘,我那天參加之後,他們對我非常歡喜,當場邀請我跟館長做為他們永久的會員,我們也答應了,但是不能常常去。他們說不能常常去,要我們派代表參加,他的會是每個月聚會一次,來研究怎樣叫這個社會能夠得到和諧,各種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能夠互相合作互助,合作互助 這個非常非常偉大的構想,這是任何宗教家聽到都衷心的讚歎。
在《金剛經》上須菩提看到了。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也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或者說這個經上講的術語,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表現在生活裡面,那麼我們同學當中,所以,他就對著諸佛說,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個善男子善女子是指的同學,佛坐到了,我們同學還沒有做到,雖沒有做到,我們發心了,這一點非常難得啊。發心了,當然他就做,沒有不做的。但是沒有佛那麼樣的圓滿,沒有佛做的那麼樣自在,那原因在哪裡?須菩提很聰明,真的是極其善巧方便,代大家問了兩句話,那兩句話,就是毛病結症之所在。一個是「云何應住」,一個是「云何降伏其心」,我們想想,我們的病根是不是這兩個呢?前面第一個,這個心不曉得安在哪裡,第二個就是妄念,妄念太多,妄想太多了,如何能把妄想給斷掉,降伏其心,就是斷煩惱,由此可知,這個心不知道安住在哪裡這是妄想,念頭太多,那是煩惱,念頭是什麼,是非人我,貪嗔痴慢,這個就是華嚴經講的執著。妄想執著,云何應住,是解決妄想的,云何降伏其心是如何能突破執著,這兩個問題要是解決了,那就超越十法界了,所以,他問的這兩個問,意思無限的深廣,而且問的這個技巧是在講是太高明了。兩個問題,佛在答覆的時候,就把它歸納在一個,實在講兩個問題是一體的兩面,所以佛在具體答覆他的時候,菩薩要怎樣降伏其心,佛教菩薩,教菩薩諸位要記住,就是教我們。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你能夠生這一個心,這就是佛心,這就是真心。一切眾生之類,類 是種種不同的類別,像我們現在眼前的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這都是類別。一切眾生之類,用什麼心?用清凈心,用平等心,用大慈悲心,來看待,不能有分別,有分別就錯了,分別,執著那個是麻煩的根本,煩惱的根本。眾生分別,所以他不能超越六道輪迴,他不能脫離煩惱,如何你要想超越輪迴,脫離煩惱,怎麼辦?一切都不要分別。一切都不要執著,就行了。你就超越了。不執著,超越六道,不分別,超越十法界。幫助一切眾生,這是大慈悲,所以對於一切眾生,要有諸佛菩薩一樣的心懷,幫助別人,佛菩薩度眾生,經上講的很清楚,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人於佛有緣?他肯接受就要緣,他不肯接受,就沒有緣。我們又常常聽到,佛事門中不舍一人,佛菩薩真慈悲,不會捨棄一個人,問題是我們肯不肯接受。肯不肯依教奉行,這個肯的標準是要真的照做。那麼幫助眾生不是幫助他一個階段,幫助他到究竟圓滿,這個究竟圓滿就是「令入無餘涅盤而滅度之」。換句話說,我們要幫助他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他要沒有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我們的幫助還沒有盡到,這是應當做的,這個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就是教給我們而生其心。要生這個樣的心,生了心怎麼樣?生了心要無住才行,如果你生了心了,你心有所住了,那就壞了,有所住什麼?你著相了。所以接著說,「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你看人家的心多乾淨,釋迦牟尼佛穿衣是用這個心,衣服穿的整整齊齊,乾乾淨淨,沒有著相,釋迦牟尼佛去托缽,天天吃飯,他也不著相,一舉一動都給人做好樣子。心裡乾乾淨淨,真的一塵不染。也就是決定沒有絲毫分別執著,幫助一切眾生,沒有想到,哦!我對眾生有恩惠,我對人有幫助。 沒有!念頭完全沒有!所以才叫做無緣大慈。如果我幫助你常常念著你,我對你多少恩惠,那個就不是無緣了。那就有緣,有條件的。這無條件的。這才能看出,諸佛菩薩的偉大之處。
第一個,他把這個心量拓開,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那麼緊接著這一句特別提醒我們,「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個四句話,大家都很清楚,金剛經我相信每個同修都念過,其它記不得,大概這個會記得。這四句會記得,可是這四句的意思呢,你能夠透徹的明了,那真的就不見得了。這個四相給諸位說,包括了世出世間所有的法相,我們今天講現象,所有一切現象,不出這四句,佛教給我們要離四相,離四相是離世出世間一切的法相。
我想,人相,我相是執著自己,這個身體以為是我,能夠思維想像的,以為這個是我,那個叫什麼?那叫四見,後面會講到,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把這個東西,當做我。這是錯誤的。這個可以說一切錯誤的根源根本。與我對立的,都叫做人。所以,這個人,不是說我看做一個人,不是這個,那你把這個意思看的太窄小了。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都包括在這個人這個範圍裡面。可見得這個人相的範圍非常非常的廣大。這個十法界全部都包括在其中,我們稱畜生,稱餓鬼,稱地獄,都用這個人來代表,往上面去,諸佛菩薩,也用這個人來做代表。
眾生相的意思就深了,所有的法相,這一切現象,它的真相是什麼?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佛告訴我們,世出世間,所有的現象,我們佛經裡頭的名詞,叫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人講的宇宙人生,這是宇宙萬有,用這個名詞來說,它是從哪裡來的?它是怎麼形成的?如何演變的,佛給我們講,眾緣合和而生,眾生相。既然是眾緣合和而生的,那個裡頭的意思,真正的意思就是它沒有自體!所謂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眾生相含這個意思。告訴你相有,體是空的,體不可得。世法是眾緣所生的,緣生緣起性空,般若經上講的,緣起性空,佛法也是緣起性空,所以諸位要曉得,真心本性裡面,沒有佛法,六祖講的好,本來無一物,佛法也是一物,本來也沒有,你看這眾生相含義多深。所以聽眾生的時候,人就覺悟了,就曉得宇宙人生的真相;
壽者相是說什麼?是說這些現象存在的時間,長短。這叫做壽者相。它存在的時間到底有多長?金剛經最後有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個如夢幻泡影,就是眾生相,如露亦如電,就是壽者相,它存在的時間有多久?像露水一樣,像閃電一樣,兩個比喻,兩個意思。所以你才曉得,這個金剛經字字句句含無量意。露水是講它的相續相,比如我們一個人在世界上能夠活幾十年,能夠活一百年,那是如露。這是講相續性,如電呢?電是講真實相,不是講相續相,如果不講相續相,那像佛在仁王波若經上講的,「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就像閃電一樣。所以現象存不存在呢?現象的確不存在。
你從眾生相壽者相就認識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曉得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所以佛在整個結論來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要問,因果是不是在萬法之內?是的,沒錯!為什麼說因果不空?諸位要曉得,因果是能變的。因是能變,果是所變。為什麼有十法界?它有因,有佛的因,它就現佛法界,有菩薩的因,就現菩薩法界,同樣道理,有惡鬼的因,就現惡鬼法界,有地獄因,就現地獄法界,所現的這些相,誰現的?自己心裡變現的,就跟人做夢一樣,你天天做夢,那個夢誰叫你做的?誰在那裡主宰的?沒有!自己念頭變現的。我們天天講,意識心變現的。你人心地善良,慈悲,天天做美夢,人一天到晚貪嗔痴慢嫉妒障礙,天天晚上做惡夢。夢裡頭自己作的,沒有人作主宰。你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隨緣變現的,隨什麼緣呢?業因這個緣變現的。由此可知,真箇宇宙人生究竟是什麼呢?就是因緣果報的相續相。除了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你真能看穿了,看明白之後,你怎麼會不放下呢?人家怎麼樣對我壞,怎麼樣正我,我都放下。為什麼?我知道業果相續,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個時候,真智慧現前,你的心必定是真誠清凈平等大慈大悲,你在表現在生活當中,就像六祖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有沒有過?沒有過。為什麼沒有過?因為這個相剎那生滅,只看到業果的相續,你才曉得金剛經上這個四相包括了世出世間一切法。那個諸佛如來所住的一真法界,所住的實報土,實報土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清凈心中也沒有一個實報土。它為什麼會變實報土?清凈心變的,純凈之心變的境界,實報土。清凈心,但不是純凈,變四聖凈土,四聖就是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聲聞緣覺,沒有超越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那是凈而不純,染而不凈。這個變六道的報土。所以我們今天的心,這個心是染而不凈。
那麼佛最後一句話說,有這四相,就執著這四相,分別在各四相,執著這個四相,這不是菩薩,這個標準很高。我們今天受了一個菩薩戒,就當菩薩了。但是我們受了菩薩戒,當菩薩也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所以菩薩的標準很多,我們不是金剛經上的標準。金剛經是佛的標準。這個菩薩的標準是,就是通常我們在華嚴經上講的標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是超越十法界的是這樣的菩薩。所以說,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如果我們當中加幾個字,則非一真法界的菩薩就清楚了。因為十法界之內的,有聲聞,有緣覺,有菩薩,有佛,那個佛也比不上金剛經上的這個菩薩。他沒有超過十法界。你想天台家所講的四教,藏 通 別 圓,藏教佛,通教佛,都在十法界裡面,沒有明心見性,別教的佛超越了,別教的佛是等於圓教二行的菩薩,也就是四十一品無明,破了十二品,由此可知,藏教佛通教佛都沒有破無名。一品無明也沒有破,那麼這個地方講則非菩薩標準在此地,我們要清楚,你要清楚,事實真相要清楚。清楚叫做看破。看破之後,你自然放下了。不要人勸,你看不破,怎麼勸也沒有用。事實真相沒搞清楚,搞清楚之後你才曉得。沒事,什麼事都沒有,沒事你曉得那個心情多舒服,多自在。沒事情,沒有憂鬱的事,沒有牽腸掛肚的,那個才叫真自在。那個時候,你過的日子才是真的生活,真人的生活。我們現在過的不是人的生活。所以這一次這一些找我講金剛經的這些同修,他們也很有功德。來發心來祈請講金剛經,這個經,過去我也講過好多遍。可是想想從前講的不行了,意思都沒有講出來,不是我吝法。我自己見不到!自己見不到。選擇回過頭來再看的時候,喔!金剛經字字都放光明。其味無窮,那麼在生活上,要怎麼做?如何落實在我們的生活層面,佛交給我們,佛在這個地方所講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則。菩薩與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布施的範圍廣,這兩個字,要用淺顯的句子來講,就是我們平常人講的提得起放得下。布施是這個意思,與法應無所住,這個法是世法佛法,都無住。無住就是不執著。世法佛法裡面,都沒有分別,都沒有執著,這個叫應無所住。我們今天樣樣分別,樣樣計較,這個不行啊!這個苦難有得受。
金剛經這個法門,不是對普通人來說的,佛在經上講的很清楚,是為發大乘著說,為發上上乘人說,不是給普通人講的,唯有大乘人,上上乘人,圓頓的根性一生就把這個問題徹底解決了。不是要搞三大阿僧祗劫,那個太麻煩了,大乘人就應當要遵守這個原則,與一切法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一切法,我們行。像最平常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從哪裡做起?穿衣吃飯做起,衣服沒有洗乾淨,惡!為什麼不洗乾淨?衣服沒有疊整齊,惡!為什麼不把它折整齊?生活上,惡,殺,盜,淫是惡,那個裡頭別的也找不到,我擦桌子,桌子沒有擦乾淨,是惡,我吃飯,擺碗筷,碗筷擺的不整齊,是惡,點點滴滴那些惡,是指這些事情,我們今天學佛,把斷惡修善,把這個跟生活完全脫節了,你這個佛法學了有什麼用處。你在你家庭裡面,你家庭有長輩,有父母,對待你沒父母的時候,沒有盡到孝道,惡!一個不好的面孔給父母看到,惡!你要斷這個惡!你有子女,小孩學大人的榜樣,你要做一個好樣子給你兒女看,這個叫善,不是好樣子,是惡!斷惡修善從這裡做起,這叫真正學佛。我們這個家庭,不能給鄰居做一個好樣子,惡!你才曉得這個布施兩字包括我們一生。
一個人從早到晚,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間一生一世,點點滴滴都在這個布施裡頭,兩字包括盡了。你們看到布施到道場去捐幾個錢,那個叫什麼?無量無邊的法門,你才修了那麼一點點,你怎麼能會成就?大錯特錯,所以諸位一定要曉得,今天時間到了,這個行於布施裡頭的意思長了,總要多說幾句,讓我們曉得我們怎麼過日子,怎樣把我們的生活變成金剛般若,把我們的生活工作,我們的處事接人待物,變成佛菩薩一樣,佛菩薩不是供在那個地方,佛菩薩就是自己本人。這個人叫做學佛,這個人在佛法當中得真實受用,那麼這幾天同修們有好多好多的問題不能解決,我們金剛經剛剛講完,這個地方大概排了五天的時間,我五天的時候,跟諸位報告是金剛經的精華,你看我二百四十八個小時,講一部金剛經,這五天也講一部金剛經,
http://xiyou.cntv.cn/v-907f320a-43ac-11e0-89a1-001e0bd5b3ca.html 慧平法師讀誦《金剛經》【轉載】凈空法師講《金剛經》要義 《二》《第二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QgXc-G37aI/昨天講到佛在經上教我們怎樣生活,也就是教導我們怎樣過日子,怎樣工作,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佛只說了 八個字:「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言語非常簡單,可是內容是無盡的深廣,不但是教我們怎麼做人,這兩句話把九法界眾生的生活全都包括在其中,如果能夠依教奉行,也就是說真正能夠做到,這就是菩薩,就是佛的真實的學生如來弟子。經文裡面我們必須要明了的就是布施,布施包括了我們全部的生活,布施的意思就是捨,我們講施捨。
比如,你在家庭里做一個家庭主婦,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那麼你從早到晚忙著家務事,不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每天做同樣的工作,做了幾十年,這是又煩又累,怨聲載道,那叫什麼?那叫造業。你每天的生活起心動念,所作所為,全叫造業,可是你懂得了佛法呢,那就不一樣了。在修布施波羅蜜,那怎麼會一樣?而這個布施的境界非常廣大,不要以為家裡就是幾個人,我為他們服務,那你那個心量就太小了,你的眼光也太小了,你只看到這麼一點點,你不知道它的影響有多大,做這些家務事情要勞力要體力,要去想應該怎麼樣做,這個想是用智慧,身心都在行布施,照顧著一家人,讓這一家人生活過得很舒適,這是你行菩薩道,你的家庭就是道場,你的家人就是你度化的對象,《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布施有外財有內財,勞力跟智力都屬於內財,身外之物,你賺了一些錢來布施,那是外財,內外都是捨,由此可知,你去工作,你替別人做工,你在公司裡面也是行菩薩道,將你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你對這個公司是布施,公司是服務於社會大眾你對於社會是布施,你才曉得這個像水的波紋一樣,一個小石頭投在水面上,那個波紋越遠越廣大了,同樣是一個家庭,一個幸福的家庭,你會影響到旁邊的鄰居,昨天跟諸位說了,佛教導我們沒有別的,讓我們在這個世間做一個人,就是一切人的好樣子,我們的家,是一切家庭的好樣子,你從事於經商,你的公司是全世界公司的最好的榜樣,這叫佛法。
佛法裡面洋洋都第一,沒有第二,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世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說我第一你第二,沒有。我們在《楞嚴經》上看到二十五圓通章,二十五位菩薩,所修的法門不一樣,個個都是第一,沒有說第二,你們想想這個味道,這是《金剛經》上講的,諸法如意。世法平等,無有高下,有高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是不二法門,有高下就是二法了,可見得這個義理是無限的深廣,但是布施,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很多,很清楚很明白,布施是修因,修因後面一定有果報,果報要不要求?不需要求,它是自自然然現前,你不要也不行,財布施得的果報是財富,所以財富,你們在這個世間說你有這個機會能夠賺錢,沒有這個道理,你有能力,你很聰明,你有方法,你有手段,全是假的,這一樁事情,諸位要把了凡四訓念通了,你就覺悟了,人的一生富貴窮通,都是命理註定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從哪裡來?命是前生造的因,這一生得果報,前生你修的財布施多,這一生你得財富,前一生財布施你布施的很痛快,布施的很歡喜,這一生你得到的財富,源源不斷而來,不要操一點心,不要勞一點精神,這財富就來了,如果前世你布施布施的很艱難,很痛苦,看到人家不是不好意思不布施,布施之後由後悔,這一生能不能得財富,得到財富,賺得好辛苦,就這麼個道理,因果決定是相應的。哪裡是你有什麼聰明智慧手法可以賺得到的,命理沒有,你能夠賺得到的。那一切諸佛都要拜你做老師了,佛沒有這個能力,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報,我們看到現前的果報就想著我們前生造的因。
這是佛法裡頭兩句很有名的話,我想很多同學都知道,「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作的是什麼因,「今生受者是」。我這一生所受的報就是。「欲知來世果」,想想我來世應該怎麼樣子果報如何呢?「今生做者是」,你想到你這一生所作所為,起心動念所作所為你就曉得,你來生是什麼樣的果報。這是真理!這個才是實實在在的,所以財富哪裡是你能賺到的,那我們現在這一生沒有財富,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現在修行不行?行,也來得及。你真的明白了,命里確實過去生沒有,這一生生活艱難,如果肯修,你晚年物質生活不會缺乏,你說,我沒有錢修,我們這個心念會修,見到別人的好事,我們看到心裡歡喜,讚歎,不必要錢。看到人家的好事,我們嫉妒,障礙,想盡方法去攔阻,那我們的罪業就造了,如果有機緣,我們盡心儘力能夠幫助它,能夠成就它,那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做好事不一定要有錢,諸位要明了,多少真正做好事的,都是生活非常艱難的人。而世間這些大富大貴,他們做的那些好事,往往不見得是真的。這《了凡四訓》講的透徹,講善惡裡面有真的有假的,有半有滿,差別很大,我們沒有錢的人,我們修一元錢的布施,那個福報就很大,有錢的人捐過十萬八萬他無所謂的,他不見得有你一元錢的福德大,原因在哪裡?發心不一樣。我們生活艱難,很清苦,很貧窮,這一點點拿出來,我們真誠恭敬,我們心是圓滿的,功德是圓滿的。富貴人家捐的錢雖然多,在他的財富來說,九牛一毛。沒在乎。而且捐出來的時候,都半是生傲慢心。
舉一個例子來說,以我們這個佛門裡面來講,大富長者我們這些出家人,要對他恭敬,要對他接待,他的福報,當時就報掉了,就沒有了,貧苦人到這裡來捐個一元二元,我們出家人,沒瞧得起他,他的福報圓圓滿滿保持著,這一恭敬,一禮敬就完了,就報掉了,不一樣。老天爺很公道,富貴的人不會永遠富貴,貧窮的人不會永遠貧窮。富貴人這一生福報享盡了,來生沒有福報了,為什麼?愚痴,沒有智慧。這一些道理事實真相都擺在我們眼前,只要冷靜細心去觀察你就會看到,這個世間是什麼?就是一個因緣果報的相續現象而已。所以佛在經上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迷惑顛倒,造作一切罪業,果報現前,後悔來不及了,菩薩是覺悟的人,這個裡面菩薩跟眾生你懂得它的意思,菩薩是覺悟的人,眾生是迷惑的人,迷人造業他不怕,果報現前他害怕,覺悟的人他不怕果報,果報來了,那無可奈何,不受也得受,逆來順受。造因,起心動念,待人接物不能有一點噁心,不可以有一點點的惡意。你的果報怎麼會不美滿呢?念念想到利益一切眾生,不要想自己,自己受苦好,吃虧就是享福,世間人不明了,以為什麼很多人侍候著這個人有福報,我看法跟你們不一樣,多少人侍候,我看到那個人很可憐。為什麼?身體不好,需要人侍候。他沒有健康的身體。我過去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七十五歲,都還自己燒飯,自己洗衣服,沒有人照顧他,人家看到,喔,李老師好可憐,多少學生都要侍候他,他拒絕不接受,老師真正在享福,他健康,不需要人侍候,那叫健康,年歲大的人健康是真正的福報!他九十五歲以後,才接受學生照顧他!健康是真正的福報。財富不見得是福報。健康的身體,身心清凈,自在快樂,那叫真實的福報。
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如果你前生修法布施,你這一生得到的果報,聰明智慧,如果沒有財布施,雖然聰明智慧,物質生活還很清苦,沒學佛的時候我們不曉得,學了佛之後我們恍然大悟,我在台灣第一個教導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這個人有智慧,真聰明,前世修的法布施,生活非常艱苦,就靠一點薪水過日子,他在台大教書拿點錢,買點書的錢都沒有,我們明白前生沒有修財布施。修法布施,沒有修財布施。所以他生活很苦。
健康長壽是修無畏布施,什麼叫無畏布施?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慈悲,仁慈,能夠憐憫一切眾生,能夠教一切眾生得到身心安穩,離開一些憂患恐怖,你做這種業因,得的果報就健康長壽。諸位要知道,在因果定律裡面沒有吃虧,沒有上當的,也沒有一個佔便宜的,你說我吃了虧,上了當了,那你前生修的因裡面有這個果報,絕對不可能的,明白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的心安定了,縱然我們被人騙了,被人欺負,被人侮辱了,我們的心很清凈,很歡喜,為什麼?帳了了,這個帳結掉了。再一次見面就很歡喜,冤結化解了。冤家宜解不宜結,一個真正聰明智慧的人,記住在這個世間不於任何人一個人結怨,我們將來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
為什麼我們會跟一切眾生結怨呢?大概不外乎兩個關係,一個是習氣,毛病,看不慣就不耐煩了,不一定這個人跟我有什麼關係,習氣!這個習氣不好,分別執著要放下,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他的過失與我不相干,我要以清凈心來對一切眾生,另外一個,就是厲害!厲害的沖頭。這個是跟一切眾生結怨最大的一個因素。這個因素在佛法上講「緣」,這是惡緣。為什麼會有這個情形?不明白道理,不了解事實真相,如果明白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有沒有厲害,沒有!確實沒有!我命裡頭有多少財富,有多少的事業,任何人都擋不住。如果能擋得住,人家能破壞,那還能叫命運。那還能叫定律。不可能的,所以,了凡四訓裡面真正明白道理,是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說多冤枉。不用這些手段,一樣得到。絕對不是我用一種手段才得到,沒有這個道理,那是跟佛法完全相違背的。所以明白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的心永遠是平靜的,清凈心生智慧。
《金剛經》上說「信心清凈,則生實相」這三種布施佛說的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 細心觀察,沒錯,佛講的字字句句都正確,我們看我們周邊的人,看這個社會上,這些大眾,富貴人家,貧賤人家,仔細去觀察,跟佛講的一模一樣。這才叫我們佩服佛菩薩。可是更重要的上面這一句,「應無所住」。無所住是什麼?住是執著,決定不執著,執著是個病,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這個宇宙是怎麼來的,萬物是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六道怎麼來的?佛在《華嚴經》上一句話說明,妄想執著。因為你打妄想,妄想變出了十法界,因為你有執著,執著變現六道輪迴。所以,你如果是破掉了執著,六道就沒有了。斷掉妄想,十法界就沒有了。
這個事情,古今中外這些科學家,哲學家都在這邊找,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萬物的起源,他能不能找到?他可以找到那個邊緣,他找不到真實。原因在哪裡。因為他用思考。思考是妄想,他用妄想,他用執著。妄想,執著,是有範圍有界限的,他不能突破。所以佛教斷了妄想,分別執著你就突破了。突破之後才能看到真正的面目,事實真相。所以佛法的修學,無論那一宗,無論哪一個法門,它的中心都是禪定。決定不是說參禪的人修禪定,哪個法門不是禪定。我們念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教下裡面修止觀,止觀就是禪定,名詞不一樣,方法不一樣,全是禪定。戒定慧,戒是方法,這個字都是廣義,不是狹義的,戒定慧三學,你看到這個戒是五戒 十戒,比丘戒這就錯了,這個範圍太小了,戒當什麼講,方法,正確的方法。依著正確的方法,你能夠得定,得定之後開智慧,智慧才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叫破迷開悟。要懂這個道理,那麼我們能夠勤修三種布施,又不著相,這就完全正確了。如果著相,修這三種布施,諸位要知道,你的果報在六道。人天裡面享福,做人王,做天王,去干這些事情去,天人當中大富長者,他修這些,不能出三界。當然,更不能超越十法界,而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問題就解決了,我不住執著,就超越六道,我不在妄想,就超越十法界。這個「應無所住」,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為什麼不簡單,我們無始劫以來念念都要住,已經養成一個習慣了,非常堅固的習慣,雖然知道這個不好,但是也不能把它捨掉,所以就難了。
你看這個大小乘經論裡面告訴我們,不再執著這個身了,色身是我,就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幾個人能把這個身看破?依舊還是把這個身體當做自己,愛惜的不得了,所以生生世世修行,生生世世學佛,從來也沒有證得須陀洹果。怎麼曉得?因為你證得須陀洹果,你就證得了位不退了。不會褪墮到凡夫位,縱然沒有佛出世,天上人間七次往返,證阿羅漢果,這是佛經上講的這麼透徹,所以須陀洹叫入流,入聖者之流。我們無量劫來,經上跟我們講的,經上給我們大家都授了記,無量壽經上我們 讀到,阿闍王子這一章,佛說了他們這個五十個人,五十個人是小團體,阿闍王子這小團體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算他命好吧,每一次都得人身,每一次都遇到佛,四百億佛還得了,你說多長的時間,這一次遇到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生了歡喜心,希望將來我要是做佛也像阿彌陀佛,那個往生的念頭沒起來,你才曉得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生歡喜心,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決定超過阿闍王子,換句話說,你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決定不止四百億,超過他太多了,為什麼?你能夠深心求生極樂世界,他還沒有動這個念頭,所以這個法門,經上說的,一切諸佛說的,不是一尊二尊佛說的,「難信之法」。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這才了解那個善根要多厚。供養四百億的善根這麼多,我們這一生遇到了,生歡喜心,這應當要慶辛,不容易。所以學佛的人,不相信凈土,不願意念阿彌陀佛,我常講那是正常人,不奇怪。絕對正常,他要一聽到就相信,就立刻要求生凈土,這是非常人,不是平常人,你才曉得那個善根福德因緣之厚,哪裡是幾生幾劫,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我們自己一定要明了。要自己慶幸,得來實實在在不容易,佛教化眾生,真正是真實,清凈,平等,大慈大悲。眾生善根沒有這麼厚,慢慢的培養,一世一世的幫助他,已經成熟了的,幫助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成熟的,給他種善根,所以這個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不能輕視。他今天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讀到凈土三經,看到阿彌陀佛的相,阿賴耶識裡頭種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種子,這一生雖然不能往生,來生來世,後生再遇到因緣,他還是會往生,我們怎麼可以輕視這種人,怎麼可以對他輕慢無禮。不能成就的原因,不曉得這個道理,不知道事實真相,依舊執著我,我所,我所有的,於是一切眾生就產生厲害衝突了,誰吃虧?自己吃虧。連小乘小果須陀洹果都不能證得,不但不能證得,而且把智慧障礙住了,真實的智慧都沒有了。讀經聞法,有沒有懂得?不懂!為什麼不懂?障礙。什麼障礙,自私自利,障礙住了,「應無所住」,我還是要住。為什麼還是要住?這裡頭有業障,行於布施,依舊不肯行,這個就是智慧不開。不但讀經,看古人的註解,不了解意思,往往還把意思解錯了,我們開經偈上「願解如來真實義」,他是,錯解如來真實義,解錯了,解錯太多太多了。諸位同修要想學講經,學講經不難,但是要體會經典的真實義,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你要問我能不能做得到?我可以說你可以做到,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把名聞利養是非人我統統放下,你就能解如來真實義。放下的越多,你看的意思就愈深越廣,你說你我要多讀多少,多參考多少,多查多少資料,一點用處都沒有,這個要行,佛法至始至終著重在行,行是什麼?放下!你放下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是你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這不是外面來的,我們就是被這些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把智慧蓋住了。所以這個東西去掉一分,智慧就透一分,去掉二分,它就透二分,你去的越多,你本來具足的般若智慧就透得越多。自性本具的智慧,一切眾生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所以,諸佛如來不敢輕視眾生,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你想想自己的成就,我是個什麼,如果我看到所有眾生都是佛,那我就成佛了,我看到這些眾生都是眾生,還在一天到晚造罪業,業障深重,那我是什麼?我的業障深重,我是眾生,你能看一切眾生是菩薩,你是菩薩,你看到一群眾生都是妖魔鬼怪,自己也是妖魔鬼怪,佛法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境隨心轉,相隨心轉」,這是不變的真理。所以行於布施要緊,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福報,有財富,有智慧又健康長壽。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連我們對面住的這些外國鄰居都需要,他來問我們,我們這個佛堂開幕的時候,我們openhouse邀請他們,他們都來,很歡喜,問我們是學什麼的,那時候有幾位同修跟我做翻譯,我就告訴他不要講凈土宗,那個他不懂,那就自己惹麻煩,他要問你什麼,我們學阿彌陀佛的,阿彌陀佛他聽進去了,阿賴耶識種子種進去了,他一定問,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我說阿彌陀佛是快樂,他說他要,他要快樂,極樂世界快樂,無量壽,阿彌陀佛長壽,他說他也要長壽,第三個意思心很清凈,他說這三個他都要,所以 我說很好,將來我們這道場上軌道了,這個英語人才比較多了,我說我們一定會替你們開一個班,他們都是基督教徒,我說你們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到這裡來,這個地方有快樂,有長壽,有清凈,你到我這裡來會得到這三樣東西,他很歡喜,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所以這最重要的就是「無住」。「無住」要從哪裡看起呢?要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先要看淡,從這個地方下手,不要太認真,諸位要知道,太認真就是執著,我們明了佛法至始至終破執著而已。二種執著,人我執破了,就超越六道,法我執破了,就超越十法界,破二種執著而已。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一執著就錯掉了,但是執著是毛病,是習氣,要時時刻刻提高警覺,華嚴裡面講的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累積發展就變成了所知障,執著發展就變成了煩惱障,煩惱從哪裡來的,執著來的,所知障從哪裡來妄想來的,這兩種障礙自性,障礙自性的智慧,障礙自性的功德,障礙自性的本能,虧吃大了,還要搞這個事情,那真的叫沒救了,諸佛菩薩對我們的幫助,諸位要曉得,到此為止。他只能把這個事實真相說出來。把他自己破迷開悟,修行正果的經驗方法提供給我們做參考而已。剩下來事情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他幫不上忙。千萬不要以為,我要依靠佛菩薩,仰賴諸佛菩薩他們會保佑我。你去念念《楞嚴經》,看看釋迦牟尼佛能不能保佑「阿難」。要靠自己,阿難原先打妄想,釋迦牟尼佛是他的大堂哥,以為,你們要苦修,不修不成就,我沒關係,將來我的大堂哥很喜歡我,他就會把禪定般若就會給我了,遭了難之後,才曉得幫不上忙,才知道幫不上忙,所以這是必須要認識清楚的,佛菩薩保佑我們加持我們是什麼?經教!我們從這個裡頭去找出路,怎樣才能得到佛菩薩加持呢?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佛教給我們怎麼做,就老老實實照著做,佛教給我們那些不能做,我們就決定不能做。有好處沒有壞處,千言萬語,苦口婆心,勸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呢,對於事實真相沒有了解。以為身是真的,以為現前這個境界是真實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看法,總而言之,就叫它做妄想,所以佛告訴我們真相,「凡屬有相,皆屬虛妄」,如果你在一切事相裡面對人對事對物,心裡有迷惑的時候,或者有厲害衝突的時候,有所嗔恚的時候,你想想佛的這兩句話,「凡屬有相,皆屬虛妄」,多念幾句,你的心就平靜了,波浪就壓平了,真的是虛妄,確確實實不存在。
《金剛經》後半部講,「諸法皆空,因果不空」。諸法皆空就是虛妄,不是實在的,那因果是不是諸法之一呢?沒錯!因果也是諸法,因果也是虛妄,但是它不空。為什麼說因果不空呢?法相唯識家說相都是假的,識是真的,唯識,法相唯識,識是能變,相是所變,所變的是假的,能變的是真的,性宗裡面告訴我們因果不空,因果就是唯識,因是能變,果是所變,因果不空,十法界的現象怎麼形成的?就是業因果報的相續現象。沒有這個因,哪裡來的我果呢?因此,我們對於起心動念,處事待人接物,怎麼能不謹慎。覺悟的人畏因,有道理。任何一個人對我不好,我不會介意,我很喜歡接受,我修善因,我修凈因,我底下的果報好,被人得罪我,我也起心動念報復他,那個麻煩大了,你要曉得,這種報復愈報愈殘酷,那個罪業愈造愈重,最後,兩個一同墮阿鼻地獄。害自己也害別人!覺悟的人,不害自己也不害別人,你無論用什麼樣的手段對我,我知道,是我過去大概用這些手段對待你,你今天對我,這帳就從此結了,就了了,沒事了,你看心開義解這多歡喜,剛才講沒有吃虧的,沒有佔便宜的,結解開了,我成佛,我頭一個度你,《金剛經》上有一個公案,歌利王割截身體,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殘酷無道,王是國王,要連起來講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暴君。這個修行人在深山裡面修道,這無緣無故遭到凌遲處死,這個修道人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發了一個願,決定沒有一點怨恨心,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他,釋迦牟尼佛成佛了,第一個度的橋陳如尊者,橋陳如前身就是歌利王,佛講話兌現了,沒有怨恨心,而且第一個來度,為什麼度你呢?報恩!諸位想想有什麼恩?他這個凌遲處死有什麼恩?成就菩薩忍辱波羅蜜,所以人家從這個角度去看,你幫助我,試驗試驗我這個忍辱有沒有成功,被人看到這麼殘酷,受極大的傷害,可是菩薩卻是他對我極大的恩德,成就圓滿忍辱波羅蜜,他忍辱波羅蜜圓滿了,這個恩德大了,所以成佛第一個度他,由此可知,是非善惡沒有標準,在一念之間。一念極惡他念頭一轉就極善,善惡哪有標準,哪有界限。這才入了大乘,佛法叫不二法門,什麼不二?善惡不二,邪正不二,是非不二。極高的智慧,沒有高的智慧,你這個念頭怎麼能轉得過來,何況相是虛妄的,我的身相是虛妄的,你割截是虛妄的,虛妄跟虛妄,他沒有痛苦,我們今天受點傷,為什麼叫痛呢?因為這個身是自己執著身子就痛,如果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你受的傷害誰痛呢?沒有痛苦了。妄想,分別,執著你有受,菩薩沒有受,苦樂憂喜捨都放下了,都放下了叫正受。
正受在佛學名詞裡面叫三味。三味是正受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沒有正受。凡夫的受是苦樂憂喜捨,這是佛把它歸納這五大類,這五大類都不是正常的受,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一切現象的真相搞清楚,佛這個題目出出來了,「凡屬有相,皆屬虛妄」,我們如何把這個題目認識。在我們生活當中,境界當中證明佛講這個話沒錯,我們就進入境界了,現在我們聽佛在經上這樣說,不是我們自己,我們沒有證實,所以不得受用,證實之後,你就得大受用了。接著佛又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個如來是什麼?如來是真如本性。也就是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怎樣才明心見性呢?就是凡所有相皆屬虛妄,你證實了,就是明心見性。怎麼曉得我有沒有證實?《金剛經》就是標準。所以五祖以後宗門裡面,《金剛經》用做印證。印證就是做一個標準。你所達到的境界跟《金剛經》對照一下,完全符合,那就對了。你就明心見性了。如果跟《金剛經》裡面所說的理論,境界不相應,那你達到的境界不是佛菩薩的境界。用他來做證明。這個幾句話非常非常重要,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完了修學哪一個法門,常常記在心上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念佛,這一句佛號為什麼念不好?為什麼功夫不得了?你用《金剛經》這些開示的時候都能幫助你,找到正確的答案,理明白了,心就安了,我們常講心安理得,心為什麼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心安的現象不打妄想。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了,心就安了。還有稍稍的妄想,分別 執著,你的心沒安。最怕的就是怕沒有安以為是安,那個麻煩就大了,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一樣,這個人生了病,自己知道哪裡有病,好,他會去找大夫治療,最怕生病不知道自己有病,這個就非常可怕。因為你有病不知道有病,你不會去治療它,不會想到去對治,這個病積久了,再一發作就沒命了,沒法子救了,這是智慧。知道毛病是智慧。我們佛門裡面常常講開悟,大家聽到開悟都很玄,好像很稀奇,其實開悟是極其平常的話,什麼叫開悟?知道自己毛病叫開悟,把毛病改正過來叫修行。修是修正,行是錯誤的行為。我們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說法,錯誤的做法,把它修正過來那叫修行。大家必須要知道,不是每天敲著木魚念經,口裡喊著阿彌陀佛就叫修行。不是!那是樣子,不是真修。真修是要改正自己錯誤的心性,要懂這個道理。如果口念彌陀心裡還是非人我,貪嗔痴慢。古德講過,「喊破喉嚨也枉然」那是講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那個不叫修行,
不但世法要看淡,要放下,不要去計較,不要去執著,佛法也不可以,不要以為佛法好,佛法是好,佛法像葯一樣,葯好能夠治人的病,可是要曉得,你要吃錯了葯,不但不能治病,還把老命送掉,佛法亦復如是,佛法如果不契機,傷害你法身慧命,所以,《大智度論》《華嚴經》上佛都說,「佛法無人說,雖智無人解」。世間聰明智慧的人,能不能解佛法,不解!前面我講的話,你要是聽懂了,記住了,我說的這一句話你就明了。為什麼世間人不解呢?世間人沒有離開心意識。就是沒有離開思維,想像,這就不能解佛的真實義。因為,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從真心本性,沒有通過思考流出來的,一落到意識裡面,完全錯誤掉了。所以,不僅僅參禪離心意識,學教也要離心意識。
怎麼個離心意識法呢?心是阿賴耶識,意識末那識,識是指的第六意識,它的作用你要曉得,第六意識分別,作用是分別。末那識的作用是執著,阿賴耶的作用是落印象,離心意識,不分別,不用意識;不執著不用末那;不落印象,不落阿賴耶識。這樣才能夠大開圓覺。參禪才能夠大徹大悟。宗門說的離心意識參。所以這個參叫參禪。為什麼不叫研究呢?我們佛門裡面教下講參究,不叫研究,研究用意識,用分別,執著。參究不用分別,不用執著,用的是真心自性。對外面境界叫性境,不叫六塵。心意識對外面叫六塵。那裡會一樣?所以佛在這個經上特別教給我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就像那個過渡一樣,過渡用的竹筏。現在看不到了,沒有這個了。中國大陸落後的地方還可以看到,那個筏上用竹子編的,也有用木頭編的。木編的我們叫木排,過渡過去之後就不要了,佛就說了,佛的講經說法,就像過渡用的那個筏一樣,你到達彼岸就不要了,佛這個比喻是在《阿含經》裡頭說的,那麼今天在《金剛般若》裡頭又用這一句話來說。諸位要曉得,意思不一樣。小乘裡面講,過了河不要了,不再執著了,大乘法里,你正在筏上也不執著它。這個意思比小乘經上講的意思要深得多了。如果你懂得這個意思,大乘佛法的精神你就掌握到了。這是什麼?空有兩邊不著,空有兩邊同時。那個真得大自在了。所以《般若經》上講的離相,即相是同時的。你看前面不是說過了,「應無所住」-----離相了;「
而行布施」------即相;沒有離開我們日常生活行為,生活過得更美好,工作做得更積極,它不是消極的,更積極,以前我們工作生活為自己,現在我們工作為一切眾生,為社會為眾生造福。那個心量不一樣,為自己做馬虎一點無所謂,為大家做,不做好對不起人。你看那個心變了,雖然盡心儘力去做,不著相,應無所住,心理頭若無其事,這叫做大慈大悲,沒有任何條件,生活無條件,工作無條件,為一切眾生服務無條件的,這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大乘佛法的綱要。確確實實契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我們佛法要不要呢?要!就在修學當中就捨,就不執著,你才懂得這個意思。不要聽到這個法尚應捨,好了,佛法,世間法為統統丟掉了,什麼都不幹了,那你就錯解如來真實義了。佛說的不是這個意思,那就變成消極了,變成不負責任,學佛四眾同修,四眾是一家,四眾沒有分彼此,四眾我們的責任是相同的,沒有高下的,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民國初年江蘇鎮江金山寺出了一位妙善法師,人家稱他做金山活佛,真有這個人。在台灣煮雲法師給他寫了個傳記,但是煮雲法師跟他沒有見過面。聽別人講的,傳說的,這個書小冊子給樂觀法師看到了,樂觀法師一看到錯誤百出,很多地方不是確實的,樂觀法師跟妙善法師很熟,他們在一起住過,曾經三度在一起住過,最長的一段時間是二個月,所以對於妙善法師很熟悉,樂老寫的那個金山活佛神異錄,那個可靠性是真的,這一位大德心地清凈平等,他說他跟別人不一樣的,有一點像濟公活佛,人很瀟洒,很隨便,一年到頭就穿一件衣服,一生從來不洗澡,一生都沒有洗過澡,夏天一件衣服,冬天還是這一件衣服,他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吃東西很隨便,人家給他什麼就吃什麼。多少也沒有一點,有一天一些同修在家裡請他吃飯,每一個人盛了一碗飯,來供養師父,師父吃了,他就歡喜了,那些人又盛了一碗,一次吃了十八碗,旁邊還有人說不行,師父吃太多了,那麼多了,一大堆了,他一點都不在乎,好像旁邊是樂觀法師那天在,樂老看到就慌了,你吃這麼多得了?怎麼能受得了?他在旁邊吵吵鬧鬧,他說「你知不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怎麼講法,」他聽得懂,任何在家的信徒,見到他跟他頂禮,他一定跪在地上還禮,從來沒有說坐在那裡接受人家一拜,沒有!他都爬在地上頂禮,最初樂觀法師看到很不高興,好像你這個出家人怎麼可以這樣子,樂觀法師心裡動這個念頭,他知道了,他過了兩天問樂觀法師,你對於我的這個行為有點不滿意是不是?他是平等心,他是清凈心,他不是裝模作樣,他是真修行,但是完全不在形式上,形式上你完全看不到,你看他一天到晚瘋瘋癲癲的,他吃得東西很奇怪,人家掉在地上的東西,他都撿起來吃,供養他的鈔票,他馬上把它都吃掉,你說鈔票多少人摸過,這細菌還得了?他也沒事,他身上一文錢也沒有,不接受人的供養,供養錢全部都吃掉了,民國初年,我們佛教出了這麼個奇人,他念佛,勸人念佛,他在金山寺,他還有一個道場,就是南京棲霞山,他就兩個道場,他不常住,每一年,道場打七的時候他會去,不打七的時候他不去,打七會去幹什麼?去送米,去送菜,他到外面去化緣,化好供養道場,供養常住。所以常住也很喜歡他,為什麼?他幫助常住很多。可是平常沒有法會的時候,他在那裡不曉得,找不到他,都是在居士家裡頭混,今天到這家,明天到那家,他到居士家裡那個居士兩三天前就曉得,怎麼曉得?做夢他來了,一夢到他來了,決定一兩天他一定會來,所以我們要曉得,修行要真正下功夫,表面上這些形式是提醒自己,怕自己忘掉了,最重要的早晚功課,早課就是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這樣做早晚課,有真實的功德。決定不是早晨把經咒念給佛菩薩聽一遍,晚上又念給他聽一遍,什麼意思也不曉得,完全不能依照奉行,就像小朋友給父母背書一樣,早晨背了我功課交代了,晚上又背一遍,我們要這樣做早晚課,有罪過,沒好處,泥塑木調的菩薩早上騙他一次,晚上再騙他一次,你是存的什麼心?還自以為有功德,自以為功課沒有缺,你說你可憐不可憐?所以我們在佛堂做功課,看到佛像如同真佛,早晨念的經咒,是提醒自己,我一天要照這個去做,晚上做晚課反省,我這一天有沒有照佛菩薩交代的去做,做到的,明天要繼續再做,沒有做到的,明天趕緊要做,這才叫朝暮二課。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諸位要曉得是念給自己聽的,警惕自己,反省自己,要知道。法跟非法同時,沒有先後,前面講「無住」跟「生心」同時,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生什麼心?大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的心,六度萬行之心,就是這個心,就常行布施,無住之不著相,所以它是同時的,不是分成兩個階段的。你把它看成兩截,你就錯了。那就不是佛所說的意思了。說話有的時候說在一邊,你懂那邊的意思,那麼這個地方講「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就是說明佛法尚且不可以執著,為什麼?「因緣所生,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何況世間一切法,世間一切法包括十法界,十法界的現象也是因緣所生,剛才講了十法界是妄想所生,六道輪迴是執著所生,這都是有因有果,因緣所生法。凡是因緣所生法都是「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個意思愈往後面講愈清楚愈明白,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資料鏈接
http://my.tv.sohu.com/u/vw/3970587 凈空法師講解《金剛經講義》視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353860100c4e9.html 凈空法師講解《金剛經講義》文字版
http://www.dizang.org/jj/jgj/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
http://www.dizang.org/bk/dj/031.htm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轉載】凈空法師講《金剛經》要義 《三》
《第三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mqYBiet__w/
光陰過得很快,佛七今天是第三天了,這個幾天,我們所講的《金剛經》裡面一些重要的經文,它的意思很深很廣,最怕是錯會了經意。如果說錯會了,不但我們得不到利益,反受其害,那這也是《般若經》講解的難處,這種困難我們在過去古德記載裡面,唐朝時候,這些講經的法師就有這個感觸,所以講《般若經》的人就不多了,在歷代,講這個經的人不多,可是這個經又不能不講,要講就一定要把它講清楚,就透徹,不至於叫聽者產生誤會,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則。前面曾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我們是不是要把法給捨掉了呢?捨掉那就不學佛,不學佛行嗎?所以一定要明了它的真實義,在什麼地方,佛是怕我們執著,佛法一定要學,一定要行!但是不能執著,佛法如是,世間法亦如是。我們這個身體還生活在這個世間,每一天還要生活,還是要穿衣吃飯,還是要工作,還是要應酬,不能把這些東西統統捨掉,捨掉了那是錯誤的,尤其是大乘菩薩,諸位想想,菩薩把這些事情都捨掉了,都放下了,那還度什麼眾生呢?菩薩要度眾生,就要接觸大眾,就要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你看在這個四攝法裡頭不是說的很清楚嗎?四攝法是佛菩薩攝受眾生的四個原則,第一個就是要布施,與一切眾生結法緣,與一切眾生結善緣,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有緣呢?眾生見到你生歡喜心,願意聽你的教導,這就有緣,緣成熟,你很想幫助他,樂意幫助他,他拒絕,他排斥,這就是沒有緣。佛確確實實有能力度一切眾生,我們過去在初學佛的時候,對於佛法當中疑惑的地方非常非常多,在一般比較大的疑惑,我們覺得懷疑,佛是不是有,真的有圓滿的智慧,佛是不是真的有圓滿的能力,我們常常讚歎佛是萬德萬能,這個萬德萬能是讚歎他的話,還是事實,我們也曾經聽說佛亦有所不能,那麼這個意思就是說明萬德萬能是讚歎不是真的,如果這個讚歎與事實不相符合,這個話就不可信了,不能採信,不能採信,那就是屬於妄語的範圍,佛不打妄語,佛教我們不大妄語,如果從這個地方來觀察,尤其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要以這個角度來觀察,佛法裡面,對佛的讚歎,決定是言行一致,決定沒有誇張,我們要問,假設有一個眾生,造五逆十惡之罪,命終決定墮阿鼻地獄,這樣的人,佛有沒有能力立刻教他成佛,如果佛有這個能力,那佛的萬德萬能我們就同意,就不會懷疑,如果這樣罪惡的人,佛能夠幫助他離開三惡道,生三善道,這沒什麼了不起,問問能不能成究竟圓滿佛,我們仔細讀誦大乘經,這個答案終於找到了,在哪裡呢?《金剛經》裡面。《無量壽經》裡面。《彌陀經》裡面。都給我們清晰明確的答案。佛確確實實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能力,造作一切罪業的眾生,為什麼不能得度呢?這不能怪佛,怪眾生不聽話,不肯接受,那有什麼辦法呢?
《楞嚴經》上講的很徹底,「狂心不歇,歇即菩提」。你看看一個字就解決了。狂心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了就是究竟圓滿成佛,佛那裡說沒有能力呢?確實有能力,確實有智慧,告訴眾生,眾生不肯相信,不肯放下,所以這個責任不在佛那一邊。是在我們自己這一邊,佛確實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能力,《金剛經》上教給我們信佛,那個信不是普通的信!前半部給我們講的,「信心清凈,則生實相」這一句從理上說的,後半部告訴我們,「信心不逆」。那是從事上說的。理事是一不是二,這個「不逆」就是非這樣做不可。不這麼做就不行,那才叫信心不逆,什麼樣的人能成就呢?信的人就成就。尤其是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裡面講,十方一切眾生,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可是臨終那個一念是關鍵,不能往生的人,當然總免不了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誰主宰呢?就是臨終的一念。臨終一念善,生三善道。臨終一念惡,就墮三惡道。臨終那一念是關鍵,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平常念佛用功,這是在練習,在訓練,真正用得力的時候就是臨終一念。希望保持臨終一念正念分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願心求生極樂世界。求見阿彌陀佛,這就決定成就,可是佛告訴我們,修行人,修慧當然重要,修福也非常重要,要是沒有福,會有障礙,所以成佛,佛叫二足尊,足是圓滿的意思,尊是尊貴,這個二就是智慧,福德這兩樣都圓滿,智慧圓滿,福報圓滿。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不可以不修福,沒有福報的人,修行障礙重重。有許多的障礙,有福報的人,障礙就少。所以,福跟慧同等的重要,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是修慧,無住心裏面沒有憂鬱,沒有牽掛,一切都放下。心清凈,清凈心生智慧,所以無住是修慧;生心是修福,你看「生心」佛講的很清楚,「而行布施」布施是修福。修福我們要不要享福呢?享福是非常危險的一樁事情。所以,佛在這個經上教菩薩,菩薩不受福德,我們仔細去觀察,行菩薩道的人,修福他決定不享福。為什麼?享福最容易迷惑,迷惑之後,沒有不造罪業的,所以,福報要給一切眾生去享受。自己不要享受。這是佛在這個經上教菩薩,教菩薩就是教導我們,其實世間人所謂的福報,福報哪有標準,前面曾經給諸位提起過,有許許多多人來侍候,那是福報嗎?一般人看到是福報,年歲大的人沒有人照顧,自己還要燒飯,還要洗衣服,我們看到沒有福報。我的看法跟大家看法不一樣,我覺得老年沒有人侍候,自己能照顧自己,就顯示出他身體健康,身心健康,健康就是福報,多少人侍候,一身的病痛,哪來的福報。健康是真正的福報。所以,你要是很冷靜,面面去觀察,自自然然,這個道理你就明了了,心開義解。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做。那麼經上這一句話,我們就不能錯會它的意思。
「法尚應捨」這一句話的用意,是叫我們世出世間法都不要放在心上,但是佛的教誨一定要認真去做。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是「而生其心」。不把它掛在心上,若無其事,這個就是法尚應捨。這個意思不可以錯會。接著佛必須把這個所以然的道理要說清楚,不說清楚,單單講個法尚應捨,為什麼要捨?佛說了,「無有定法」。佛為一切眾生說法,給諸位說,沒有定法,沒有定法,意思就是說,法是緣生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一天講經說法,沒有預備,我今天要講什麼?明天要講什麼?沒有準備的,如果要有準備,那就是定法。沒有定法,師生們聚集在一堂,沒有問題的時候,大家就靜坐,有問題的時候,隨時體出來,隨時提出問題,佛隨時為大家解答,以後記錄下來,就成為經典了。經典是這麼來的,所以眾生有疑惑,佛為他解答,那有定法呢?我們知道,世尊當年這些學生們,我們常常在經上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隨眾,這些常隨弟子,還包括一些在家的護法,都是諸佛菩薩倒駕慈航而來的。他們是來唱戲的,幫助釋迦牟尼佛來教化眾生的,真所謂一佛出世,千佛擁護。這裡佛就給我們做一個最好的榜樣。佛與佛有沒有嫉妒?沒有!釋迦牟尼佛示現成佛,其他這些古佛,示現做他的學生。同一個目的,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目的在此地。就像唱戲,那一個唱主角,那個唱配角,沒有關係,前台跟後台不一樣,在後台,能唱配角的,甚至於大龍套,扛大旗的,是他的老師,學生在唱主角,這是我們在戲台上常常見到的,諸佛菩薩教化眾生就像這個樣子,所以你看,我們看這些弟子當中,最出名的知名度最高的,舍利弗,目犍連,都是古佛再來,不是普通人,居士弟子,維摩詰長者,金粟如來再來的,都是成了佛的,示現在家居士,這佛的在家弟子,我們從這個地方應該要得到啟示,要在這個地方學習。
佛法不僅僅四眾是一家,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是一家,幾個人知道呢?如果明了是一家,不但我們四眾裡頭沒有排斥,對外教都沒有排斥,比如像天主教,基督教,我們最常見的,過去我在學佛法的時候,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每逢寒暑假辦一個大專佛學講座,差不多我都會參加,我們圖書館附近就有教堂,這些教堂里的信徒,常常到我這裡來找麻煩,那時候我在圖書館工作,我還沒有出家,說我們佛教是迷信,拜偶像,跟魔鬼在一起,將來都要墮落,說的話很難聽,長篇大論。
我有一次就碰到這麼一個狂人,我碰到了心裡很歡喜,我們就會來了,那一天正在閱覽室,裡面很多人在那裡,看佛書的人不多,看報紙雜誌的人很多,他在閱覽室裡面批評佛教,我給他沏了一杯好茶,供養他,讓他潤潤喉嚨,痛痛快快的講,他興高采烈的講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我都在旁邊點頭,是是是。。點了兩個鐘頭,我旁邊的這些同修看到了,這糟糕了,那時候,他叫我許居士,他說今天怎麼搞的,這個樣子?一點答辯能力都沒有了,我都是是是點頭,讓他盡量發揮,發揮到最後,兩個鐘頭他累了,我就問他,你還有沒有講 的了,他說可以了,我最後說了幾句話,我說,在台灣信佛的人這麼多,你如果能把佛法,佛教真正批判駁倒了,救度這些眾生,你的功德很偉大,這麼多拜偶像的,迷信的人,你能夠把他救回來,你了不起,他聽了很得意,我讚歎他,然後,我問他,我說,我請教你一個小問題,他說好,他神氣十足,假如我們要批評一篇文章,是不是先要把這篇文章看一篇?那當然的!當然!我說你批評佛教,佛教經典你有沒有看過,他就傻了,我說,這個地方每個星期三講經,你有沒有聽過?他又傻了,沒聽過。我說你說的話有問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對於佛教一無所知,你在這個地方兩個小時的狂言,你不怕在坐的這些人笑話你嗎?我這幾句話一說,他滿臉通紅,所以,我這幾句話,他搞兩個小時,我只兩三分鐘,就把他解決掉了,最後,那些同學說你怎麼說的,我說讓人家發的足了,一棒打下去,他就會醒。所以,我歡迎你來批評,歡迎你來解救這些學佛迷信之人,但是你的條件一定要來讀大藏經,一定要來聽經,然後,你才能夠真正抓到這個佛教裡頭的弱點,你來攻擊它,來批評它,如果你一無所知,信口雌黃,這是不足以為人採信,顯得你很輕薄,這個人算很不錯,是個外省人,到第二天,把他教堂的牧師帶來見我,那個態度就很溫和,很客氣。所以,佛法的心量非常廣大,對於所有一切宗教,甚至於惡意毀謗批評我們的人,我們都不放在心裡,我們依樣用愛心,用關懷來幫助他,對外道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同門的,所以,佛的示現,是以身作則,給我們做一個榜樣,不是以口勸我們。
度化眾生是好事情,你在這個地方已經設立講堂講經,我們大家幫你忙,不一定要我上台,這個功德才是我的,哪有這個道理,誰做都好,別人做比我做更好,為什麼呢?做的人很辛苦,我們不要受這個辛苦,我們功德是一般的,目標方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在我自己經驗當中,我講經法師到我這兒來聽經,鼓勵信徒來聽經,我一生只遇到一個,香港的聖一法師,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楞嚴經》,聖一法師來聽了三天,就號召他的信徒勸導他的信徒要來到我這個道場來聽經,非常難得,我們看聖一法師的行持,實在講,跟早年的虛雲老和尚沒有兩樣,聖一法師是參禪的,穿的衣服破破爛爛的,所有一切供養都拿到大陸去修廟,所以大陸的佛教,叫他財神菩薩,對於大陸,佛教的復興,最有貢獻的就是他老人家,他是潮州人,住在香港大嶼山,這個人為佛法,沒有私心,我們也曾經遇到不少的道場,勸信徒不要來聽經,很多,勸信徒不要來聽經,可是我們的態度,決定是對眾生有利的,我在加州一個同修,寫一封信給我,他出家了,剛剛出家,師父教給他要讀哪一些經典,怎麼樣修行的方法,他寫一封信來問我,因為我們也出家之前一直聽我的錄音帶,都老實念佛,問我怎麼辦?師父講的跟我講的不一樣,我寫一封信告訴他,一定要聽師父的教導,你跟那一個師父出家,一定要聽那個師父的教導,你才會有成就,師父對你一定要負責任,他要把你引入歧途,他背因果責任,所以你選擇道場,選擇師父要謹慎,你跟這個師父有緣,跟這個道場有緣,一定要以真誠心去學習,這樣才有成就,不能三心二意,所以我勸他,把我的那個東西可以當作參考,甚至於可以放下,聽從老師的教導,這是我們幫助他成就,我們不破壞他的道場,絕對不可以說,你師父那個不如法,我這個如法,那成什麼話。那個就是自贊毀他,菩薩戒裡頭這一條是重戒,梵網戒裡面沒有,沒有列在第一條。瑜珈戒本裡頭這個列在第一條,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是墮阿鼻地獄,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的心愿,念念為一切眾生,得真實的利益,我們對於道場要讚歎,對道場的法師要讚歎,對於道場的信徒要讚歎,《華嚴經》上顯著的列子,你看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都是自己謙虛讚歎別人。沒有一個自贊毀他的,我們學佛從哪裡學,從這些地方學,要把心量拓開,要懂得讚歎別人,就是讚歎諸佛菩薩,就是讚歎佛法,現在,尤其是年輕的法師,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少了,我們在學佛的時候,李老師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我們才懂得,很好,走到哪裡,人家都歡迎,我在香港《楞嚴經》講完了,聖一法師請我到他那個道場裡面去參觀,給大家講講開示,他是個禪宗道場,我到那個地方,給那些禪和子講什麼開示呢?我不能說念佛好,那可不像話,所謂是寧可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他在那裡跟老法師已經參了二十多年來了,我們怎麼可以動搖他的信心呢?所以我們到那裡,簡短的開始當中,讚歎禪,我以前見過《金剛經》講過《六祖壇經》《大珠和尚語錄》永嘉禪宗集《證道歌》禪宗的東西我講的不少,口頭禪還行,所以我極力讚歎禪宗讚歎聖一法師,讚歎他們修行的大眾,使他們對於道場對於領導的法師更有信心,這是我們幫助他,如果說參禪很難成就,念佛好,那你不就是破壞人家道場,誰還敢接近你。所以,我到那邊去很受人歡迎,就是說我們讚歎別人。
我在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找我,也邀請我到他道場跟同學們結結緣,請我去講演,演培法師是學唯識的,修彌勒凈土,我到那裡去講開示,總不能講彌陀凈土,彌陀凈土一字不提,讚歎彌勒菩薩,讚歎彌勒凈土,《華嚴經》上五十三參,倒數第三位就是彌勒菩薩,善財參訪彌勒菩薩,我在那裡取點內容,來跟大家介紹,讚歎演培法師,讚歎道場,讚歎大眾,這是禮貌,這是互助幫助,使他們的信徒感覺到外面的法師對我們的和尚對我們的師父都如此的讚歎,這樣的敬佩,使他們對於這個主持教學的和尚能夠更加深信心,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緣分,他來邀請就是緣分,他不邀請,我到那裡去,這不可以。他不邀請,沒有緣分,它來邀請就是緣分,所以有緣,我們就要認真努力去幫助他,幫助他這個道場。成就這個道場。我們這一讚歎,當然後頭還有問題,像在香港,我這個讚歎禪,就有一些人來問我,法師,禪既然這麼好,你為什麼念佛,我就老實告訴他,我這根性不如他們。他們是上上根,我是中下根,我說的都是實話,宗門接引的上上根人,我不是上上根人禪我懂得,因為我自己做不到,我回過頭來老實念佛往生,希望帶業往生,所以要記住,我們四眾同修,無論到那一個道場,一定是讚歎這個道場,一定是擁護這個道場,使這個道場所有信徒對這個道場形成一個中心,只有一個念頭,利益眾生,光大佛法,決定不可以有自私的念頭,有自私的念頭,麻煩了,金剛經上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要知道,不但大乘佛法連小乘佛法都包括在其中。金剛經裡面講的,須陀洹,斯陀洹,阿那含,阿羅漢,小乘四果都離相,都破執著,無論你修得怎麼好,你的我相沒有放下,就出不了輪迴。出不了輪迴,說實在話,沒有成就,這個問題是非常嚴肅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不能疏忽,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打滾,日子不會過,縱然修福,日子也不好過。我們冷眼觀察這個世間人,富貴,貧賤一樣苦,貧賤人苦,富貴人不苦嗎?富貴人的苦處比貧賤人還要苦,你這個做總統,做這個帝王的,那個不辛苦?哪有我們自在!所以諸位,冷靜去觀察,你的心就平靜,你就開智慧了。你才能夠真正照見事實的真相。在世法裡面,一切眾生,都沒有辦法超越因果的定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那個定就是因果的定律,是真實的決定不是虛妄的。
我早初學佛的時候,我的緣非常殊勝,現在一般話來說,我運氣很好。運氣好是世間講的話,在佛法里講,緣殊勝。我遇到的幾位,都是真正好的善知識,所以沒有走冤枉路,我學佛是二十六歲,佛法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我才開始看佛經,我看佛經不到一個月,有一個朋友介紹我認識章嘉大師,我接受他老人家指導三年,在這個中間,我還有一位同事,葉輝西先生,他介紹我認識朱鏡宙老居士,朱老居士跟李老師同年,他們是很好的朋友,葉先生跟朱老是同鄉,那個時候,他在台北創辦了台灣印經處,在那個時代,台灣的佛經非常缺乏,要得一本經書相當不容易,我們有很多想讀的書,都要去抄,台北的善導寺,藏書比較完備一點,我們借這個藏經自己來抄寫,所以,學的很辛苦,但是學的很有受用,我認識朱老,朱老已經七十多歲了,他對我們很愛護,常常講故事給我們聽,那些故事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那真實,不是假的,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說,就是戰爭當中,所死亡的都是命理註定的,說明我們世間看的是橫死的,橫死也是命中注定的,決定沒有一個冤枉的,他給我們說了一個事實,這在戰前,在抗戰之前,他在蘇州,做一個銀行的經理,哪一個銀行我忘掉了,跟我說這個話的時候,大概四十年前的事情,他做一個銀行經理,沒有事情的時候,下了班,常常有幾個好朋友,在一塊打麻將玩,其中有一個朋友是走陰差的,真是事實,不是假的,做陰差的時候,晚上他就到鬼道裡面去上班,天亮的時候,他就又回來,所以這個人很辛苦,日夜都要上班,白天是在人間上班,晚上到鬼道里去上班,這個叫走陰差,在大陸上真的是有,這是證明餓鬼道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說在鬼道裡面,上海是一個普通的縣,蘇州的城隍好比是省長一樣的,管一個省,上海是管一個縣,有一天蘇州督城隍,收到上海城隍送來一批生死簿,不少人,那麼這個走陰差的朋友,他就好奇,就去翻翻,這一翻之後,就很疑惑,他大惑不解,這個名字裡頭五個字六個字的,一大批,第二天,他就把這個事情給朱老幾個朋友聊天的時候,就說出有這麼一樁事情,他們都猜不到,這想中國人的名字最多四個字,複姓四個字,但是也不能用那麼多,所以沒有答案,誰也猜不到,三個月之後,日本人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於是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一批生死簿,是一二八事件日本人在上海這個戰役裡面死亡的名冊,三個月前就送到蘇州去了。哪有冤枉的呢?命里不該死,子彈打到身上都沒是,這說出來,是世間沒有冤枉死的,這就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該死在什麼地方,該死在什麼時候,命里早就註定了,沒有橫死的,由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警惕,修因不能不謹慎!這個戰爭或者這個橫死,是很不好的現象,對於來生很難生善道,因為什麼呢?他在死亡的時候,驚慌失措,多半是落在惡道裡頭,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所有慎重在造因。
第二樁,他給我們講了一樁事情,就是民國前一年,宣統三年,那時候朱老還很年輕,他是浙江溫州人,他們家住在鄉下,鄉下鄰村不太遠村莊可以看到,鄰村裡面有一個舉人,做清朝末年,中了舉人,雖中了舉人,他沒有做官,他是一個獨生子,在家裡面照顧父母,讀書種田,生活能過得去,所以也很自在,這個地方上的人對他都很尊敬,這是個讀書人,他說有一天中午,他在睡午覺的時候,就聽到有人敲門,他就起來去開門,實際上他是做夢,夢中的事情就夢到有兩個人還牽著一匹馬,拿了一封信,問他這個地方有沒有這個人?他一看這個信奉,寫的是他的名字,他就說,我就是,這兩個差人的時候,也很歡喜,他說我們大將軍,請你去見見面,去談談話,他一聽這個話就迷惑了,我雖然中了舉人之後,從來沒有跟這個官場交往,更沒有跟這些將軍武官往來過,他說你是不是搞錯了,也許是同名同姓的,他說不可能是我。那兩個差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既然名字相同,你就跟我們去一趟好了,一拉他就上馬,上了馬之後,他的感覺這個馬不是在地上跑,好像在空中飛一樣,沒有多久,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是一個好像在開會的樣子,是一個大殿,許許多多人在那裡交頭接耳在談論,好像是有很嚴重的大事,於是他就向那些人打聽,他說這個將軍是誰?別人告訴他將軍是岳飛!他一聽,慌了,那完了那我不是死了?岳飛是宋朝時候人,現在岳飛把我找來了,這個不行,我家裡上還有父母,太太還年輕,還有小孩,這個我不能死,正在發愁的時候,這沒有一會,岳飛就生帳了,升帳見面之後,岳飛見他也很歡喜,就告訴他,我們現在正在準備討伐金兵,想請他來擔任幕府,好像就是這個大概是書記,文書一類的事情,請他擔任這個職務。那麼對他也很仰慕,他的這個道德文章,岳飛也很敬佩,他看看那個氣氛,他說不行,我家裡頭還有老小,我不能來應召,岳飛就告訴他,他說我們時候還沒有到,我們現在在開預備會議,討伐的時間大概是六個月以後,你現在可以回去,處理你的後事,他這一聽,也就沒法子了,但是讀書人對於民族英雄岳飛,那是由衷的敬佩,想一想,人總會有一死,死了以後能夠追隨岳飛也覺得滿光榮的,所以他就答應了。岳飛就派原來的那兩個小鬼,又把他送回家了,送回家來的時候,他就醒了,醒了之後,他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他的父母,說有這麼一件事,他父母說這是做夢,哪有這回事情,而他自己想的,他這不是夢,夢中的境界迷迷糊糊的,沒有這麼清楚,他這個絕對不是夢,一定是事實,但是他約定的期限是六個月之後,日期都給他定了,那麼這六個月,當然就處理這個後事,一切都交代了,到了約定的時間,這一天,他也很風趣,這個親戚朋友,鄰里都通知了,他要走了,這個朱老居士也聽到這個消息,也覺得很好奇,年輕沒有病,活活潑潑的一個人,到底看他怎麼走法?他那天也去,去看看去了,這是他親眼見到的,去看看,因為距離不太遠,到這個村莊裡面去看他,彼此平常也都很熟悉,去看他怎麼走法,那麼那一天,他也請這個親戚朋友們吃飯,然後說出這個告別的話,時間快要到的時候,他就到他的卧房裡頭躺在那裡等著,他的父親很生氣,就在那裡罵人,我就一個兒子,你不能把他帶去,罵了沒有多久,他就跟他父親講,接我的人已經來了,在門口等我,他父親還在罵,到最後他勸他父親,他說,這個事情,我們中國人所謂的敬酒不吃,吃罰酒。你怎麼斗也鬥不過岳飛,他來找你,你無可奈何,不如你就答應我去算了,就讓我去吧,父親聽了以後,也說好吧,嘆了一口氣,就說,好吧!你就去吧!這一句說了之後,他就斷氣了,親眼看見的,又過了半年,革命軍在武昌發動的辛亥起義,推翻滿清政府,朱老這一想,我們人間要推翻滿清,地下那個鬼道在半年前的時候已經去打去了。鬼裡面也打了。他們半年前岳飛領兵去討伐金兵,金兵就是滿清的前身,所以他說,我們人間的動態,與那個陰間有連帶關係,這個事情是老居士親眼看到的,這個一點不假,
學了佛之後,他的看法就不一樣了。學佛以後,岳飛民族英雄,怎麼還在鬼道裡頭當鬼王?都不能夠升天?不能夠的人身?到鬼道里當鬼王?什麼原因?一念報仇的那個念頭沒有熄掉!所以說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他這個念頭沒有捨掉!沒有放下,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才能脫離鬼道,這是學佛之後的看法。那跟從前的看法不一樣,縱然是鬼王,還是在餓鬼道。由此可知,人與人之間,不能有怨恨,不要有過節,一念小小的嗔恚心,報復心,你要曉得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而且一次的報復,不會報復的剛剛好,會超過一點,超過一點,對方又不服氣,下一次又要報復,沒完沒了。到最後演變是非常非常的殘酷!彼此都墮入阿鼻地獄,你說哪有什麼意思?如果從因果律上去看,歷史就不一樣了,歷史上的戰爭討伐,都是冤冤相報,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了。應當法大慈悲心,把這些情結統統化解。不但一切眾生,我們要和平相處,互助合作,進一步的幫助他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才是菩薩道!才是菩薩行!
他又為我們說了一樁事情。這個裡面含義也非常非常之深。朱老居士的夫人是章太炎的女兒,這是民國初年,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這章太炎曾經被袁世凱抓去關在監牢獄裡頭,關了一個多月,什麼原因?章太炎不罵袁世凱,袁世凱聽到這個事情很生氣,把他抓起來,關起來了,不罵袁世凱,還不值得我罵,你說給他聽到,多難過!沒有資格被他罵,但是這個又不是一個很重的罪名,所以管他一個月,到最後也就把他放出來,就為了怎麼一樁事情。他在監獄裡面發生了一樁事情,有一天晚上,也是睡覺的時候,有兩個小鬼抬了一個轎子,章太炎先生是文人,上班做轎子,不是騎馬,抬了轎子來迎接他,來請他,說是東獄大帝召見他,東獄大帝是大鬼王,我們中國大陸五獄,東獄管五個省,比那個蘇州督城隍地位高多了,督城隍可能是他的部下,他管五個省,那麼請他去擔任什麼?請他去做判官,他做東獄大帝的判官,判官這個地位,就相對於現代的秘書長,這地位很高,就是東獄大帝的秘書長,但是他是活人,所以也是每天晚上他就去上班了,天亮的時候,他就送回來了。於是乎,他也很有趣。他在那裡遇到些什麼事情,他都跟朋友們聊天談一談,說這個陰間的狀況,他說大致上說起來,鬼道裡面的生活狀況跟人道差不多,但是鬼道的壽命長,他在惡鬼道裡面見到韓愈,見到柳宗元,就是唐宋時代的人,在鬼道裡面,因為讀他的文章,到那裡都見面了。所以佛經上講,惡鬼道的壽命一千歲。他的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所以唐宋那些落在惡鬼道裡面的,應該是很正常的現象,他說,這個鬼道裡面看不到太陽,日月星辰都看不到,永遠好像是濃雲密布的陰天一樣,他說這個天空是這樣狀況,從來沒有晴朗的時候,沒有過。生活狀況跟人間差不多,言語都通,有很多外國的鬼,彼此言語都通,個人說個人的,但是意思都能通,這很奇怪。那麼他也有待遇,也有飲食,但是他都不能用,他是個活人,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他說地獄裡頭有個炮烙的刑法,他說這個刑法太殘忍了,他向東獄大帝建議,可不可以廢除。這個炮烙,是鐵的柱子燒紅,叫受刑的人去抱,這是非常殘酷的刑法,東獄大帝聽了之後,他說你先去參觀參觀,派兩個小鬼帶他到刑場去看,他走了很遠,到一個地方,那個小鬼指著,說現場就在此地,你看,他看不到,他是一個學佛的人,於是乎想到地藏經上講的,地獄裡面,如果不是菩薩,不是受刑人,看不到東獄的,地獄不是別人設在那個地方的,不是的,不是閻羅王設的,不是鬼王設的,是你自己業力變現出來的。這個無可奈何。所以,他見不到,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沒有造作這個罪業,地獄在你眼前也看不到,證明了地藏經上講的一點都不錯。所以地藏經實在講非常重要。
我們應一個道場剛剛建成的時候,我們一定先講地藏經。此地五0一的道場,剛剛建成好的時候,我們也是講地藏經。我們有了地,在這個地上就可以建立佛法,地藏經里的那個地上心地,藏就是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無量智慧德能。那叫地藏。這個智慧德能如何開發呢?地藏經上教給我們兩個字:「孝敬」。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這個教學裡提倡的:尊師重道。所以地藏經上教給我們孝親尊師,這個含義非常之深,非常之廣,包括了全部的佛法,比如我們做學生們功課不好,這就是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你讓父母,師長都操心,做學生如何能夠做到孝敬,用功讀書,接受老師的教導,在家庭裡面兄弟不合,不孝,父母操心。娌不合,不孝,總叫老人一天到晚,提心弔膽,愁眉苦臉,一家和睦,父母就開心。由此類推,你在工作上,在社會上出世待人接物,你要做到洋洋都如法,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你的父母才歡喜,老師才喜歡。老師有面子。所以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想到父母之恩,老師的教誨。我們學佛從哪裡學起?從這個地方學起。一層一層往生提升,事無量無邊,理無量無邊。
佛菩薩從那裡說起呢?佛菩薩隨緣說法,所以無有定法可說。佛又告訴我們,「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是說明,佛法所說的,小乘的四果四相,大乘的五十一個位次的菩薩,這是怎麼來的,從哪裡說起的呢?都是以無為法裡面產生的。無為法是什麼?是真心,是本性。我們說的淺顯點,是清凈心,平等心。清凈心,平等心的程度不一樣,所以,我們從金剛經上明白一樁事情,在過去,我們總以為大乘圓教菩薩心才是清凈平等,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小乘須陀洹心地就清凈平等了,這個我們愈想愈有道理,雖然心地清凈平等,每個人清凈平等程度不一樣,那我們今天又講,深度不一樣,廣度不一樣。所以才說小乘的四果四相,八個階級,大乘從初信位到等覺位五十一個階級,全都是在清凈心上說的,在平等心上說的,朱老居士跟我們講的章太炎這段故事裡面,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就是你造作的因,你自己要承受的果報。這個果報諸佛菩薩不能救你,一定要曉得。我們在地藏經上看到,地藏菩薩到地獄道那裡去度眾生,諸位要曉得,度哪一類的眾生?度緣成熟的眾生。地獄難度,也就是說,地獄裡面這些人,充滿了嗔恚心,報復心,那是非常非常的強烈,菩薩就勸他放下。勸他佛慈悲心,他能接受嗎?所以能接受的很少,不像人間這麼普遍,六道裡面。佛菩薩勸人回頭的話,是以人道最方便,人道最容易覺悟。也就是最容易接受佛菩薩的善言勸告。天道,樂多苦少,他享受慣了,你拿這些話去勸他,他聽不進去,富貴學道難,三惡道太苦了,嗔恚,嫉妒,報復的心太強了,你勸他這個,他也不能接受,他也不能相信,這個就是不是佛的能力智慧不夠,是他們不肯接納。所以六道裡頭,為什麼成佛都示範在人道成佛,而不在其他五道,人道是苦多樂少,容易覺悟,容易聽從佛菩薩的教誨。
這是老居士給我們說這個故事裡面含的很深的意思。在那個時候,畢竟朱老居士還是年輕,老岳丈學佛,老岳丈親身經歷的這些事情,講給他聽,他把它當故事聽,沒有相信,他還是不相信佛法,聽故事聽的好玩,所以經歷這些事情,他都把它當成故事,他告訴我,他怎麼學佛的呢?他是真正自己見到了,他的學佛因緣告訴我,抗戰時期,他主管四川西康兩省的稅務,他是學財經的,勝利以後,他做過浙江省的財政廳長,他說有一天,在重慶,那時首都在重慶,晚上也是打麻將,玩的太晚了,大概兩三點鐘才回家,那個時候,雖然官做得很大,沒有車,走路回家,一個人走路回家,那個路很長,抗戰時期,那個路也不平,那個路燈距離好遠才一盞路燈,不過路燈的電燈炮大概二十燭光,所以看到一點影子而已,那個光度都不夠,路很長,大概走了,他告訴我的時候,足足要走半個多小時,他走到半路,遇到前面有一個女人,走到他前面,距離大概五十步的樣子,不太遠,五十步,像我在此地到攝像機,大概就是這樣的距離,但是也沒有在意,就一直走,同走一條路,她在前面走,他在後面走,走了十幾分鐘,他忽然想起來,他說現在半夜三更,怎麼會有一個單身女人在外面走?這個念頭一起,他就寒毛直豎,他嚇死了,仔細一看,前面那個人,有上身沒有下身,他嚇死了,絕對不是眼花,而且是跟他在一起走了十幾二十分鐘,很長的時間,絕對不是眼花,從這個以後,他才相信佛法,他給我說,他說那個鬼可能是觀世音菩薩化身來度他的,要不是給他這樣見到,他怎麼也不會入佛門,這是講他自己入佛門的因緣。親自看到,親自經歷,那證明一點都不假了,才啟發他的信心,然後想想從前經歷那些事情因果報應的事情,愈想愈真實,一點都不假,所以教導我們年輕人,深信因果,起心動念,要特別謹慎,不造惡因,縱然前生有惡的因,也不會有惡報,因為因要有緣才會結果。這一生斷惡修善,把惡的緣斷掉,所以雖有惡因,也不會有惡果。多多的積功累德修善,我們把善緣好好的培養,過去生中的善因,加上善緣,當然善的果報現前。所以,那個老人家對我們的教導,他很會教,使我們對他老人家的教訓,你看,四十多年,我們的印象都非常的深刻。得他的利益很大很大,我以後離開職務,他老人家給我介紹認識懺雲法師,認識李炳南老居士,都是他的介紹,所以他跟我學佛的關係影響非常之大。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256.htm 凈空法師講解《無量壽經》視頻版
http://www.dbtang.com/viewthread.php?tid=7444 凈空法師講解《無量壽經》文字版
下面再看《四集》【轉載】凈空法師講《金剛經》要義 《四》
《第四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IlrNmeW7Sc/諸位同修 請坐
世尊在諸大乘經中所說,原理原則無不相同,不同的所在只是在方法上,所謂法門無量,這個佛門裡頭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由此也能夠體會到諸佛菩薩無有定法可說,這個法門無量無邊,哪有定法好說呢?
但是法門再多,他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目標,方向目標決定是一致的,決定不會有差錯的,在佛法裡面,這個大的區分,像宗門教下,差別很大,顯教密教差別也很大,這是非常顯著的,我們一接觸就曉得,有很大的不相同處,但是他的方向目標沒有變!方向是什麼?是覺,正,凈,目標是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那麼我們讀金剛經,金剛經上佛說了,「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這一句話看到了,一切諸佛都是依這一部經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也是從這個經上得到的,那這個經是至高無上,其他的經都比不上,對不對呢?對的!但是不能完全對,為什麼說不能完全對呢?每一個法門都是至高無上的,每一部經典,都是諸佛以及諸佛無上正等正覺的出處,這一點我們一定要看清楚,既然如是,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這麼多經典?說這麼多法門呢?反而把我們搞迷惑了,說一部經不就好了嗎?一個法門不就好了嗎?為什麼說這麼多呢?如果諸位說一個法門,那佛就有定法可說了,就不是無有定法可說。
佛說法這個我們都曉得,他是依兩個原則,真諦,俗諦。這是說法一定要遵守這個原則的,另外一個要緊的一樁事情,說法一定要契機,這個契機,契理都不出二諦。契機,是不為俗諦,契理是不為真諦。這二諦是絕對的標準,眾生的根性差別太大了。各個人的根性都不相同,怎麼可能用一種方法普渡一切眾生?這不可能的,所以佛說法就無量無邊的法門,我們曉得無量無邊的法門,隨順俗諦而說的,也就是說,應各種不同跟器的眾生而說的,說無量無邊的法門。法門雖然無量,目標方向只有一個,不違背真諦。假如我們把這一樁事情認識清楚了,搞明白了,你學佛就不難。而且你學佛一定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就得受用,這個時間短到什麼程度呢?我在過去講經常常提到三個月就見效。三個月的確不長,就見效,六個月就很有顯著的效果,效果是什麼?消業障!當然業障不能全部消掉,可是那個消業障你自己會感覺到,我這個業障少了。每一位同修這幾天來跟我講,都說業障很重,念這個經,念那個咒,修好多法門都消不掉,但是我要問你,什麼叫業障?如果你連業障都沒有搞清楚你怎麼能消業障?佛在楞嚴經上講的很好,世尊舉了比喻,業障好比是賊,它來擾亂你,來偷盜你的功德法財,如果你要不認識這個賊,你怎麼能把賊抓到呢?所以一定要認識什麼叫做業障。業是事業,你正在造作的時候叫做事,你在做事,事情做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叫做業。造作這些業,決定會障礙,障礙什麼呢?如果從根本上講,障礙你的自性,障礙你的法身般若解脫。眾生我們講佛教名詞裡面,這是究竟上說,障礙你的法身般若解脫,如果就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面來講,我們落實到生活層面上來講,障礙是什麼?障礙你的清凈心,使你身心不安穩,障礙你的家庭,你一家不合,障礙你的事業,你的事業不順利,你就曉得什麼叫業障,那麼你學佛,拜懺,你是不是把這些業障都消除了呢?我在旁邊冷眼旁觀,不但沒消除,這個懺拜越拜業障越多,那個佛越學煩惱就越多,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是問題叢生。這怎麼得了!是不是佛法有過失?佛法沒有過失,那我學佛為什麼會學成這樣呢?你叫盲修瞎練,你看,開經偈不是講的很好,「願解如來真實義」。而你呢?是錯解如來真實義。你把佛的意思解錯了,尤其是初學的同修,這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實在講,這就是業障。
初學的時候,很多同修都非常熱心,這個同修說念佛好,那個同修說念佛不好,參禪好,再有個同學說,禪也不行,學迷才即身成佛,好了,這麼多熱心的朋友一來了,這不曉得搞哪一個好,都是熱心人,都是好心人來指點你,指點你無所適從,指點你無路可走,這是修學一開端,在方法上就錯誤了,大小乘經典裡面,佛都有明白的教誡,我們學佛第一個條件,要找一個好老師,你要想有成就的話,你不懂這個道理不行,你要找一個好老師,跟一個老師學,我們中國幾千年來,世法佛法傳承,講究叫師承,所謂師承就是學一個老師,這一樁事情,我在講席當中也曾經講過很多次,但是同修聽了之後,沒有留意,聽了沒有在意,所以你得不到利益,師資之道,自古以來就很難,這個是緣分,不是一世的緣分,多生多劫的緣分,第一天在這個地方,我曾經跟同修們說,我們依靠老師,依靠老師的修學經驗向上提升,這個是師承裡頭非常重要的一樁事情,佛門當中特別是宗門裡頭常講的,「踏著毘盧頂上行」。毘盧遮那佛,法身如來,華嚴經上講的如來三聖,毘盧遮那是法身佛,盧舍那佛是報身佛,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佛,這佛的一體三身,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
依靠他,踩著他的肩膀,踩著他的頭頂,我們就超越了,這才行,不是這樣的修行方法,你要另起爐灶,你哪一天才能成就?世法佛法同樣一個道理,現在科技很發達,剛剛開發的國家,要想在科技上求進步,比如我們舉一個例子,如同造飛機,是不是要用人家先進的這個科技,我們拿來研究改良,那我們的飛機,就比別人更進步了。那你是踏著人家的基礎上這個基礎上網上進,你不可能會回到兩百年前,那個雙翅膀,螺旋槳,一個小時飛幾十公里的,你從那裡干起嗎?你不可能嘛!世間法也懂這個道理,踏著前人的經驗,踏著前人的成就,我們不斷地改進,往生提升,這才有進步,「改進」,前人有缺陷,把它改正過來,你就進步了,佛法裡面,「踏著毘盧頂上行」,的意思就在此地。所以我們要跟一個老師,學一家之言,佛門裡面的同修有很多也許聽到。古時候學佛無論在家出家,要五年學戒,這個是基礎,你入佛門,五年學戒,這一句話很簡單,可是我們看到這一句話,就依文解意,把這個話的意思錯會了,五年學戒學什麼呢?學五戒,十戒,菩薩戒,八關齋戒,是不是學這些呢?不是的,不是學這個,這個戒字是老師的教誡,換一句話說,五年當中一定要遵守老師的教誡,是這麼個意思。不是那些戒律裡面的,所以這個戒,戒的意思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決定要受老師的約束,不可以違背。老師對學生負絕對的責任。他要是把你路子指錯了,他背因果。這個指錯方向,指錯路,背的因果可大了,你自己路走錯了,那活該!不能怪別人,你把別人路指錯了,這還得了嗎?以前李炳南老居士給我們講了個故事,就是比喻這一樁事情,他說過去,不曉得是真的假的,我們就不要理會,有一個大夫,這個大夫的醫術很不高明,每看一個病人,這個病人沒有多久就死掉了,看了二三十個病人,全都死掉了,這個罪過就很大了,所以閻羅王就把他抓去了,抓去後,判他的罪下十八層地獄,他不服氣,他說,我不是有意害他,我要用錯了,是我醫術不高明,庸醫殺人,我不是有意殺他,沒有意害他的,那還是沒有法子,判到十八層地獄,他下了地獄之後,又跳又叫,很不服氣,這一鬧的時候,這下面還有人說,老兄你不要跳腳,我在底下,你這個跳腳,灰塵都落在我身上,我受不了了,他就問了,我這個十八層難道你還有十九層?他說,是!我是在十九層,他說,你老兄幹什麼?我教書的。所以,庸醫殺人下十八層地獄,這個庸教好老師,把學生的路指錯了下十九層地獄的。所以,這個老師指導學生他要負完全責任。所以過去,師徒如父子,老師跟學生這種恩德有的時候真的超過父母,諸位要是念古書,你就能夠了解,所以古時候,師道之尊嚴,一個教書的人在社會上沒有一個不尊敬的。
世法都如是,何況是佛法!你怎麼能把人家的路指錯呢?這就是所以最要緊的是親近善知識,我們要問,哪一個是善知識?善知識其實講,沒有標準,我們看古時候這些語錄,你仔細去觀察你就了解,善知識沒有標準,但是善知識裡頭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的人,最佩服的人,這個人就是你的善知識。為什麼呢?他講的話你聽!你百分之辦的服從,這就是善知識,他的德行再高,學問再好,你不佩服他,你不肯聽他的,那個沒有用,那不是你善知識,諸佛菩薩來,也不是你的善知識,所以,善知識的標準在此地。我們自己心目當中最仰慕的最佩服的,這是我們的善知識。別人講的話,同樣的話,別人講我們不相信,不能接受,他說了,我們就能接受,就能相信,就能夠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這是我們的善知識,是我們的好老師,大家也許聽說過,學生所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道理就在此地。老師未必很高明,學生會超過老師,老師教導你,他自己未必做到,但是學生百分之百的服從,學生做到了。所以學生往往超過老師。這個老師再高明,你不肯相信他的話,不肯聽他的話,不能依教奉行,沒有用處。跟他一輩子也不會有成就,所以選擇老師的標準在此地。我們在中國,這是幾乎各宗派裡面,我們在語錄裡面看到的,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去參訪一位大德,這個大德就告訴他,你的緣分在什麼地方?你到那個地方去參訪,你會有成就,指點他到那裡去,他到那個地方去,果然三五年他開悟了,他成就了。那麼我們想想,指點這個人,難道在他這個道場,難道不能成就嗎?他有這種能力指示他,到某一個地方能成就,那麼自己難道沒有這個本事?諸位要明了,中國的文字簡單扼要,這一個人去參訪這個老法師,老和尚,談話那裡只有這麼兩三句,總是談了多個小時,也許在那裡住了好多天,可是我們在歷史上看到記載,只有兩三句話,他指點你到某一個地方,當然談了很多,彼此了解的很深,老法師對於這個學人很清楚,他的根基,他的習性,他心目當中所仰慕的不是這個道場,也不是我這個人,我給他介紹另外一個符合他的理想,介紹到那邊去了,到那邊去,那個大德是他心目當中敬仰的,教導他能夠百分之百順從的,到那裡去了,三年五載就成就了,是這麼一回事情。其實他自己的道德,學問,修持絕對不比那個人差。只是根性不相同。我們用最粗最明顯的方法來說,比如有一個人他對於禪非常有興趣,他到我這裡來了,也來念佛,雖然念的時候,那個心總是定不下來,那個禪他總是念念不忘的,我們很清楚,他在這個地方是佛也念不好,禪也參不好。對他是耽誤了,那不如我們想到,哪一個參禪有功夫的是一個好的老師,我們就介紹他到那邊去,他的那邊去之後,他死心塌地了,他不打妄想了,很容易就成就了,所以由此可知,我們一個道場一個法門,這是自古以來所謂是建道場,豎法幢,解行都專一,志同道合的到這邊來,大家都有成就,如果對這個法門沒有興趣,不願意修學的,我們介紹給你到其他法門去修學。不是我這個地方,什麼都能成就,沒有這個道理,我們看華嚴經上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他自己修的這一個法門,志同道合的到這裡修,願意修別的法門都介紹到其它道場去,介紹給其他的法師,這叫成就一切眾生,所以,「法門平等,殊途同歸」。一定要幫助他成就,不能夠障礙他,不能夠阻礙他,那個罪過就很重。
古時候道場多,每一個道場,就像現在的專科大學,便利大眾參學,確確實實他是一個道場,他有他的宗旨,有他所依據的經論,有他修學的方法,各個道場不相同,同一個宗,這個宗派的,道場不同,裡頭還是大同小異,比如念佛,這個念佛堂念佛,一句佛號,那個一句佛號念念的腔調不一樣,念的快慢速度不一樣,我喜歡快,追頂念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那個人喜歡慢,阿 彌 陀 佛 一句佛號念個兩三分鐘,你說這兩個人在一塊,豈不要打架嗎?這兩個人怎麼可以在一個念佛堂裡面念佛呢?必須要分兩個道場,懺雲法師念佛號就念的很慢,一個字一個字拖好長的聲音,拜佛也拜的很慢,有一些年輕人看了就不習慣,他受不了,所以這是門庭設施不同,你看到那個很有興趣,你就可以跟他學,所以,選擇老師是這麼個選的,那麼要問哪個老師好,我就告訴你這個原則,那麼自己選,我不能說這個老師好,那個老師不好,哪有這個道理呢?還有人,這年輕人常有,好高騖遠,眼睛長在頭頂上誰也瞧不起,看看現前這個世界上,這一些出家在家這些知識,好像都不怎麼樣,那怎麼辦呢?古人裡頭,你能不能找的到,現在人找不到,找古人也是個辦法,做古大德的私塾弟子,用這種方法成就的,在我們中國第一個人孟子。大概孟子眼光也很高,也瞧不起人,還算不錯,他對孔老夫子佩服到極處了,所以他就學孔子,孔子那時候已經不在世了,但是孔子的書留在世間,他就專門讀孔子的書,學孔老夫子,遇到困難,他就找孔老夫子的學生,向他們請教,來幫助他,他以孔老夫子為老師,他學成功了,這是以古人為老師,他學成功了,以後用他這種方法,在中國歷代都有人而且有很多,有了不起的成就,最著名的像司馬遷,這是漢朝的大儒,司馬遷學左丘明,左丘明跟孔老夫子同一個時代,司馬遷是漢朝時候人相去很遠,他就專門讀左傳。現在這個四書五經裡頭有左傳,春秋左傳,讀左傳,學左傳的文章,他學到很成功,所以以後他寫了一部史記。中國的歷史,第一部書,是學左傳的,這是以古人為老師成功的,唐宋八大家的韓愈,也是以古人為老師,他是以司馬遷為老師,專攻史記,專學史記,他學成功了。唐宋八大家的首領。
在我們佛門裡面很多同修知道的藕益大師,明朝末年很了不起的,我們凈宗的祖師,他也是學古人,他的老師是誰呢?蓮池大師,那個時候,蓮池大師已經往生了不在世了,蓮池大師的著作在世,一直流傳到現在,都沒有散失。現在台灣把它印在一起,這麼厚的精裝本四冊。藕益大師就專門念蓮池大師的著作,跟一個人學,剛才講了五年,五年當中決定不可以看第二個人的東西,學一個人,學一家之言,跟一個人學,這是踏著人家的肩膀踏著人家的頭頂上去了,你要跟三個 四個 五個,六個學,你踏上去掉下來了,摔下去了,那個沒有法子。要跟一個人學,你才會有成就。
佛法世法古時候教學都是這個原則,我自己學佛算是非常幸運,我不懂師承,碰上了,這個很奇妙,我不知道這個事情,是瞎碰瞎撞,撞上了,我在早年,很年輕的時候學哲學,跟方東美先生一個人,那個時候我有工作,想去到學校里去旁聽他的課,方先生對我了解,知道我好學,肯學,而且沒有學過,對於這一門學術,有濃厚的興趣。所以他不讓我到學校去旁聽,讓我每一個星期天到他家裡去,他給我上兩個鐘頭的課,學生就是我一個,他家的小客廳,小圓桌子上,我們一對一的上課,這個教法,我非常感激,但是不知道,到以後學佛的時候,我們才明了,方老師的苦心愛護,為什麼不讓我到學校去呢?到學校去一定認識很多同學,一定認識很多老師,換一句話說,就會雜修,亂修,你就雜亂了,他不讓我接觸,只讓我接觸他一個人,所以他那個時候,也舉一個比喻,他說好像寫字畫畫一樣,這個學生有這個興趣,有濃厚的興趣,又沒有學過,這是一張白紙,這一張白紙非常寶貴,他愛畫什麼就畫什麼,愛寫什麼叫寫什麼。他說,如果這個紙是個骯髒的紙,是一張報紙,裡頭一踏糊塗的,你幹什麼都不行,那個時候,他對我就是 ,因為我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污染過的,所以他非常愛護,絕對不讓我污染,這叫師承,這是老師愛護學生,我接觸佛法之後,在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那個態度跟方東美先生一樣,也是每一個星期到他老人家那裡去,他給我一個小時到兩個 小時,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大師圓寂之後,隔了一年,我認識了李炳南老居士,所以我在李老居士之前,我就兩個老師,所以我學的東西很單純,我對我的老師,衷心的敬仰,老師教導,我認真去做,到了台中去之後,那就已經不是白紙了,被方先生染過,被章嘉大師染過,不過還好的是,經過兩個人染過,染的都很輕,不嚴重。就這個樣子,到李老師那裡去,李老師很不客氣,他說,你過去所學的,我統統不承認,全部作廢,從今天起的時候,完全接受我的教導,一切作廢!那個時候就是開出三個條件,那三個條件,以後我們才曉得,這三個條件不是他的,是自古以來祖祖相傳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聽經聞法只可以聽他一個人的,除他一個人之外,任何法師居士大德講經,一律不準聽,只能聽他一個人的,第二個是你看書,不管看佛書,看一切都書,都要經過他同意,他要不同意的話,一律不準看,第三個條件,就是以前你學的統統作廢,我不承認。從頭學起,這三個條件,那時候當時聽到,老師很跋扈,好像目中無人,最後想想還是接受了,所以在他門下這一住就十年,老師要求五年當中要守住這三條戒律,叫五年學戒,是這個三條,可是這種方法好,他不讓你聽,把你耳朵堵死了,不讓你看,把你眼睛遮住了,這不看不聽呢,真的三個月的時候,心清凈了,妄想少,煩惱少了,好像比以前聰明一點,這聰明就是智慧,三個月就見效,半年就有很顯著的效果,才知道老師的這個方法高明,所以老師要我守五年,我自己自動增加五年,我遵守他的條件十年,從這樣奠定了根基,
我在新加坡,那是第一次到新加坡去的時候,是十年前,遇到演培法師,聊天談到這些事情,演培法師就告訴我,他小的時候做小沙彌在關中寺,諦閑老和尚也是這三個條件教他,他當時也很不服氣,於是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三個條件祖祖相傳,我們佛門當中一代一代相傳,就這三個條件。你要親近一個善知識的時候,百分之百的服從,只聽一個人的,不可聽第二個人的,你的心是定的。正是金剛經上所說的,「信心清凈,則生實相」。你就開智慧了,你就消業障了。
所以業障是什麼呢?業障是妄想,是分別,是執著,是煩惱,是憂盧,是牽掛,這些東西叫業障,你想一想,你去拜拜懺,你是不是這個東西都沒有了呢?如果拜拜梁皇懺,拜個水懺,打個什麼水路,煩惱越來越多,那你業障沒有消掉,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還是那麼多,不但多還增加了,你的業障怎麼會消掉?業障消掉的煩惱輕,智慧長,那是業障消掉了,所以業障,消業障最明顯的就是清凈心,你得到清凈心了,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心地清凈生智慧,你讀經,聽經會懂裡頭道理,這個經教的理論要是不懂,沒有用處。理論不懂,你怎麼能起觀照的功夫。教下用的功夫是依文字起觀照,你這個文字般若不懂,你怎麼能起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證實相般若,所以教義你要懂,教義懂要清凈心,雜念妄想煩惱多,沒有辦法聽的懂。這個東西就是障礙,障礙你的智慧,所以業障消除,必定是斷疑生信,分別執著淡了輕了,智慧增長了,從前看東西看不清楚,現在看的清楚了,聽東西聽不清楚,現在聽明白了,從前做人做事,做事常常犯過失,現在過失少了,這叫消業障了,切記切記!
你學佛要搞的一家不和就壞了。我們在第一天,我們舉金剛經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一個榜樣,諸佛菩薩給我們做模範,做樣子,佛弟子,我們個人要做一切人的榜樣,我家庭要做世界所有一切家庭的好榜樣,人,是人中第一。你的家是所有家中第一;你做生意,你的公司行號,是全世界公司行號第一;那叫佛弟子。佛法裡頭沒有第二!門門都第一,樣樣都第一。這就如法了。所以,學佛最要緊的身心清凈,要達到身心清凈,你不能不放下!你不能不看破。要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這個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的道場,我在台北,我們有一個讀書館,館長她在管理,我還有一個基金會,那個時候簡豐文居士在管理,現在我是職務統統辭掉了,不再管這些事情了。這兩個道場,我跟他們兩個大的說,不可以拉信徒,不可以問人家要錢,那樣做,我們就有罪業。我們就有過失,道場的維持,我們信佛,所以信佛非常重要。這是李老師傳授給我的,我受了戒之後,到台中去看他老人家,第一次見面,他就給我兩個字,「信佛」,然後給我解釋,他說你學佛這麼多年了,又出家了,又受戒了,同時在外面講經,他說我教你這兩個字,你不覺得奇怪嗎?信佛好難!佛教給我們做的,要依教奉行,佛教給我們不能做的,就決定不可以造作。這才叫信佛!
信佛不容易!必須要解佛真實義!你要依教奉行,那才叫信佛。哪有那麼簡單?信佛什麼呢?道場有諸佛護念,龍天擁護,所以一心向道,其他都不要顧。自古以來,真正心裡向道的人,就是修清凈心,老實念佛,求生凈土。幫助一切同修破迷開悟。如果這個道場沒有飯吃的時候,我從前就講過,護法神要撤職查辦,護法神頭一個就是韋陀菩薩,那還得了,那成什麼話呢?那佛菩薩講的話全都不靈了?所以不要操這個心。以後我們更深入之後,了凡四訓念了,我們才曉得,原來「一飲一琢,莫非前定」。你還求什麼?你去求的時候,叫冤枉求的,用那種心,錯用了心。一心向道。我們在佛教裡面做了很多事業,這個事業是什麼?大家委託他做的,我們決定沒有化過緣,你們捐錢到這裡來,我們來學布施,學法布施,印經,錄音帶,錄影帶,流通到全世界,你們送的錢多。我們多做,錢少,少做。錢沒有,那最好。為什麼?我們不要做了。你說我們多快樂啊!你們來的多,我們麻煩,想辦法給你做,不做對不起你們。我們兩個道場都守這個原則。你說我們的生活過得多自在,多快樂。身心沒有一點負擔,沒有一點事,做什麼?做這麼多事,做而無做。做是我們身在活動,在做,心裡頭乾乾淨淨,沒做!所以我們護持佛法幫助眾生,決定不要讓眾生因學佛而生煩惱。因學佛而加重了負擔,那就錯了!古時候,寺廟它有產業,真的不求人,它自己收租,換句話說,它的生活是固定的,能過得去,現在寺廟裡頭,沒有恆產,沒有收入。沒有收入不怕,要靠佛菩薩,信佛!你有堅定信心,大乘經上說了,釋迦牟尼佛白毫光中,裡頭有一份是供養後世的這一些出家人,一直到法滅!釋迦牟尼佛的法運是一萬二千年,這個裡面。所有他的徒子徒孫,代代相傳的,白毫當中有一份功德供養這一些人,那我們要是不相信,那就沒有法子,你要相信,那你就享受到了。何必還要去求人呢?求人最難過,看人家的顏色,我們講話都不能將真話的,為什麼呢?看看,要討好你,巴結你,我不求你,我就講真話,你聽了,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你來也好,不來也好。我都不管。你來我們歡迎,你不來,我也不會再去找你。我們道場作風如此。你不來,絕對不會打個電話來找你,你怎麼多久沒有來,我們不幹這事情,我們絕不攀緣,隨緣而不攀緣。為什麼?我們修清凈心,佛法里覺 正 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佛法到最後,八萬四千法門,到最後就是三門。所以講,你要到明心見性的時候,就這三門入。像我們這個佛堂,你們諸位從四面八方來,但是來到這個地方,我們這裡兩個門,你到最後一定從做兩個門進來,明心見性到最後就三個門。這三個門是覺 正 凈。就這三門。在一般講,像禪宗性宗他們走覺門,所以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走這個門,一般教下走正門,正知正見,像賢首,天台,法相三論他們走到是正門,以大乘經典修正自己的知見,入佛知見,正知正見,我們凈土宗念佛的呢?走凈門。還有一個密宗也是走凈門,這兩個宗特別注重在清凈心,所以心凈則佛土凈,沒入門,這三門不一樣,入了門,這三個是一個。諸位想想心地清凈,哪有不覺悟的道理,覺悟的人,哪有知見不正的道理。所以覺 正 凈,一而三,三而一,一個得到了,三個都得到。當你沒有得到的時候,在修學沒有得到的時候,這是三個事情,修學要是得到的話,一定三個同時都得到。這些道理,我們一定要懂!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來講。
修學這個金剛經上佛教導我們很多很多,隨便翻翻的時候就看到,「佛說,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佛在金剛經這樣的句子有七八遍之多。這個經的文字不多,文字只有五千八百個字,居然這句話講七 八遍,你才曉得這句話重要。最要緊的是受持。什麼叫受持?完全做到!佛在金剛經上教導你的,我們統統要做到,這叫受持!受是接受,佛的教訓我完全接受。依教奉行,決定不違背,這個後半段講的,「信心不逆」。非照這樣做不可,一定要照這樣做!所以同修問我,讀那一部經好,那一部經都好,喜歡讀那一部經,你就讀那一部經,可是你要記住!你一生就讀一部經,你就會有成就,你要想這個經也好,那個經也好,那是什麼?貪心!佛教你斷貪心,不是叫你增長貪心,你搞錯了,你把什麼呢,把貪的對象換了一下,你這換對象,你沒有斷貪心。許多經論統統都好,統統都要學,天天都要讀,我過去曾經遇到一個人,每一天都時候,他跟我講,做早課要做兩個半鐘頭,他大概要念五 六種經,十幾個咒子,忙的不亦樂乎,搞了不少年,他來跟我講,我說你不行,你錯了,你這樣搞的時候,再搞下去,你一定功德都沒有了,我說你心理是亂糟糟的,我說你應當學一樣,他對我不服,跑到台中去見李老師,見到李老師的時候,李老師把他罵了一頓,回頭來給我講,老師跟你講的是一樣,不懂原理,不懂方法,一部經叫一門深入,你死心塌地在一個法門上你心是定的,心是清凈的,那就行了。佛說一切經,不是叫我們統統都學的,哪有這個道理。我們在一切經裡面。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根性,一門深入,才能成就。樣樣都學就遭了。這決定不可能的,還有人很大的誤會,四弘誓願裡面不是講了,「法門無量誓願學」。沒錯!都找這些東西來抬杠,這個四句偈,他都沒有看懂,「法門無量誓願學」,在第幾句?在第三句。前面第一個「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有沒有發這個心,沒有!「眾生無邊誓願度」,就是金剛經一開頭須菩提尊者說的,「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那就是發的眾生無邊誓願度。他沒有發展個心。第二個「煩惱無盡誓願斷」你斷了沒有?你煩惱斷,你怎麼能學法門?諸位同修要知道,為什麼開頭叫你學一個法門,學一個法門是斷煩惱,你要懂這個道理,但是首先要發菩提心,你的知見才正,你的心量才大。我們心量是要度一切眾生,這個眾生度,那個眾生不度他,哪有這種道理,那個心量太小了。我們在前面講過,不但學佛的同學要度他,其他所有一切宗教我們都要度化,你的心量才大,才平等,其他的這些異教徒,他對我們有成見,我對他沒有成見,他對我有歧視,有毀謗,我對他只有讚歎。像我這一次在澳洲,遇到十四個宗教團體,我對於每一個宗教都讚歎,那個地方有伊斯蘭的長老,他們叫阿訇<hong>,有兩位參加,他對我很親切,我給他握手,我說我常常讀古蘭經,我是真的,我這個書架有古蘭經,我是真讀。那個猶太教的,一個領袖發問,問,佛教是這麼好,我們也很佩服,他說人死了之後,最後審判,誰來負責?那麼佛教講哪一個來審判?那我就告訴他,我們佛教是教育,佛菩薩是老師,我們跟佛菩薩是師生關係,我們犯了過失,老師會勸導我們,不會審判,懲罰我們的,那他說,最後誰審批,我說,審判是司法部門的事情,文明是教育部,那是司法部的事情,他說司法部是誰呢?你們的上帝,他很高興,我們尊重他的上帝,你們上帝管審判的權,我們管教育,我們勸導,勸導不相信,你們上帝懲罰他,那我們不就是一家了。所以,大家很開心,我們真的是尊重。所以他對我印象非常好。決定沒有排斥,決定是尊重。
早年,我們在大專講座,還遇到有四個天主教的學生來盜法,他們教會排他們來參加我們的大專講座,想了解我們的內容,這四個學生每天晚上到教會去報告,以後同學們知道了來告訴我,所以我就在上課的時候,我就宣布了,我說,上帝值得我們大家尊敬,上帝的學生做事要是偷偷摸摸的,上帝臉上沒有光彩,這是多難為情,這一比,把他們四個人比出來了,我說我們很尊敬,他是想了解我們佛教跟他天主教同異的地方,我說一樣的,他說怎麼一樣呢?我說佛講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做佛,上帝也是眾生他也有佛性,他將來也會做佛,怎麼不一樣呢?當然一樣!我們的心量的的確確身心清凈,這要學,佛在大乘經上常講,佛的心是心包太虛量週沙界,你心量小,那就是最重要的業障,你要想消業障,要把你的心量拓開,要能以歡喜心對一切眾生。
你看我們佛門,說實在話,我們佛門,佛菩薩的造像,都是教育的意義。我們要把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那就錯了,他是教學的工具,現在講是教學的工具,教具,表法的,佛法連建築都是表法的,佛的大殿,在外面看兩層,裡面看一層,為什麼這種建築呢?你外表看,二諦。兩層是二諦。進到裡面的時候,二諦圓融,他表示這個意思。我們在寺院裡面,正規的寺院建築,你進寺院的時候,一進去,第一個看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正當中面對著大門彌勒菩薩。彌勒菩薩造的是布袋和尚像,他所代表的意思,生平等心,呈喜悅相。做佛弟子,必須要具備這個條件,心要平等,對一切眾生要平等,要笑臉迎人,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這樣才能入佛門,旁邊是四大天王護法神,護誰?護自己,不是護別人,不是護寺廟,不是護道場,是護自己,他代表的意思: 東方持國天王代表負責盡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我們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本分,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他代表這個意思,怎麼樣做到盡善盡美呢?你看他手上拿的琵琶那個是表法的,教給你,琵琶是樂器,那個弦緊了就會斷掉,鬆了就不響,要調的適中,告訴你,日常生活當中,處事接人待物,要做到恰到好處。不能固執,也不能不及,他表示這個意思。 南方天王,增長,代表進步。儒家講的,「苟日新,日日新」。佛法裡面講的精進。時代永遠是往前講的,我們要求進步,不能說我樣樣都做好了就行了。不可以,還要求進步。他手上拿到手劍,劍代表智慧。唯有智慧才能進步,無論在德行,在學問,在生活品質上,天天求進步。 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這教給我們方法,如何能把前面兩樁事情做好,做圓滿,教你多看多聽,多觀摩,多考察,而廣目天王手上拿到是龍,也有手上拿到是蛇,龍蛇代表變化。告訴你社會人情事故非常複雜變化多端,你要仔細看清楚,你不要迷在裡頭。 北方的多聞天王,手上拿到手傘蓋,傘是防止污染,也就是在複雜的人情社會當中,不迷不染,他表這個意思。你們進天王殿,懂不懂這個意思。你懂這個意思,一進裡面上了一課,馬上提醒自己,所以佛法教學實實在現在講藝術化,佛法幾千年前,這個教學跟藝術就結合成一體。每一個殿,每一個佛菩薩看看,不必說話,你就法喜充滿。你就佛法得到了,那裡還要說話,說那麼多廢話。而後你才對佛法教學,真是五體投地。不能不佩服。但是現在,實在講,真正了解到人太少了。都把佛像當成神明看待了。在那裡磕頭禱告,還咕嚕咕嚕好半天,好像要求什麼保佑,哪有這種事情。這不叫迷信嗎?所以社會上對我們學佛的人瞧不起,不如別的宗教。別的宗教一神論,高級宗教。我們佛教泛神論,多神論,多神論是低級宗教,你說冤枉不冤枉,真是可惜。我們一定要把這個真相認識清楚,了解明白了,我們才知道怎樣修學。
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智慧是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外面來的,修學的總綱領,就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由此可知,迷是業障,大家講消業,迷是業障。邪是業障。邪知邪見。染是業障,染是什麼呢?金剛經上叫我們「應無所住」,那個住就是染。住就是執著,就是分別,所以我們一定要牢牢地記住。佛教給我們隨緣而不攀緣,我們做任何的好事,都是隨緣,都是不攀緣。諸位同修一定要記住。我自己跟韓館長,我們這幾個道場,幾個道場決定不化緣。我們雖然做一些好事,像我們在大陸上也做了一些獎學金,但是我們絕對沒有說是勸募獎學金。沒有的。向你來化過緣,你來出一點獎學金,你也來出一點,沒有這個事情。更不可能說委託別人去化緣。沒有這個事情,絕對沒有。如果碰到這個,你們就要知道,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要上當。我在台灣發現。發現有假借我的名義在外頭化緣的。有人來告訴我,我說絕對沒有這個事情。我們絕不委託任何一個人,說這是代表我跟我們的團體,代表韓館長到那裡去勸募,沒有這事情。遇到這個,你們就肯定那是假的那是騙人的。我們的原則,就是有就做,沒有就不做。這是非常痛快,非常乾淨的事情,真正是身心清凈自在,學佛諸位要記住。一門深入。現前這個社會上有一些這些大德們,如果不是我們真正由衷佩服的話,不能夠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的話,照古人。所以我跟大家介紹一個好老師,阿彌陀佛。
我無量壽經講過九遍,勸大家依阿彌陀佛做老師。阿彌陀佛教導我們,就在無量壽經上 ,你把無量壽經搞清楚,無量壽經的教訓,教訓的時候依教奉行。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好學生。我們還要找什麼別的老師。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讚歎他,「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我們找這個老師還會錯誤嗎?決定不會錯!我過去在台北,李老師非常謙虛,非常客氣,他告訴我,他說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後,我就沒有能力教你,他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印光大師,他叫我你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不在世了,文鈔在,依照印光大師的文鈔學習。決定不會錯誤。我給大家介紹的比印光法師更高明,「阿彌陀佛」。「凈土五經」我們要認識清楚,五經裡面最深的經典最難的經典是「阿彌陀經」。這個諸位要曉得!「無量壽經」是介紹,概要,凈土概要,凈土概論。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觀無量壽經」是「無量壽經」的補充說明。說明三樁事情,一個是理論,理論上的補充。一個是方法上的補充。因為觀經裡面只講到三輩,觀經裡面有十六觀,這是講的詳細了。另外一個就是因果;因果是的時候,「觀無量壽經」講的透徹,九品的因果。所以他補充這個三點,說的特別詳細。小本「彌陀經」是修行的方法。所有的精華統統都在裡面。那是真難,最不好講的,你看看,藕益大師的「要解」。蓮池大師的「疏鈔」。「疏鈔」我們講過三遍,第二遍我們留下的錄音帶,第一遍沒有留代子。第二遍留了錄音帶,三百三十五個。第三遍,這是最後講到,我們也留了一套代子。好像兩百八十多個代子。本來後面我還想講詳細講,詳細講會超過四百多個代子。我們館長說不行太長了。趕快趕快趕快催我。我說好,我後面就快講,快講了。所以兩百八十多個代子,你想想看,比無量壽經長的多。這裡頭的義理真正是無有窮盡。不要把小本「彌陀經」看輕了。這個是凈土宗的精華!所以自古以來,把「彌陀經」做為課誦非常有道理。非常有道理。不但是凈宗,禪宗都把「彌陀經」列在晚課,晚課念「彌陀經」。教下更不用說了,所以我們要非常重視,但是你要是對這個沒有信心,事理不明白,讀「無量壽經」好。無量壽經講的淺。講的清楚,講的明白。從「無量壽經」上建立信心。這個受持小本「彌陀經」就會正確了。
http://www.fosss.org/Sutra/QianShi/hyjQianShi/hyjqs_0A.html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宣化上人講解 文字版
http://www.dizang.org/bk/jt/062.htm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親聞記(上) 文字版
http://www.dizang.org/bk/jt/063.htm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親聞記(下) 文字版
推薦閱讀:
※太上感應篇 (第八十六集)凈空法師講解
※金剛經講記 凈空法師講解007
※凈空法師:什麼是一個人真正的莊嚴?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七)第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現前佛教有難,沒人出來辨別,唯有宏琳法師出來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