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從政類

【從政】

四一七、

[原文]

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謂百姓可欺,且留下兒孫地步;

堂上一官稱父母,漫道一官好做,須盡些父母恩情。

[譯文]

縣官眼前的百姓就是兒孫,不要認為百姓可欺,應該為子孫留下餘地與後路;縣衙堂上的官就是父母,莫要以為一官好做,應該盡到父母的責任與恩情。

四一八、

[原文]

善體黎庶情,此謂民之父母;

廣行騭事,以能保我子孫。

[譯文]

從政能善於體察民情,便是民之父母;為官應暗中多做好事,以保兒孫吉祥。

四一九、

[原文]

封贈父祖易得也,無使人唾罵父祖難得也;

恩蔭子孫易得也,無使我毒害子孫難得也。

[譯文]

因本人的官位使父輩受到封爵是容易的,但從政治民,不讓別人來唾罵父輩,卻是很難做到的。憑本人的功勛使子孫得到官銜是容易辦到的,但教子成材,不使子孫受到毒害,卻是很難做到的。

四二十、

[原文]

潔己方能不失己,愛民所重在親民。

[譯文]

自己廉潔,才能保持氣節清名;愛護百姓,重在與民親近無間。

四二一、

[原文]

朝廷立法,不可不嚴;有司行法,不可不恕。

[譯文]

朝廷制定法律,不能不嚴肅嚴厲;官員執行法律,不能不稍加寬恕。

四二二、

[原文]

嚴以馭役而寬以恤民,

極於揚善而勇於去奸,

緩於催科而勤於撫字。

[譯文]

指揮衙役要嚴明,而要寬恕地體恤百姓;表彰善行要竭力,而要狠狠地剷除姦邪;催交租稅要和緩,而要勤奮地愛撫眾人。

四二三、

[原文]

催科不擾,催科中撫字;

刑罰不差,刑罰中教化。

[譯文]

催征賦稅不能驚擾百姓,既要徵稅,又要安撫,養育百姓;執行刑罰不能有所偏差,要通過刑罰教化百姓。

四二四、

[原文]

刑罰當寬處即寬,草木皆上天生命;

財用可省時便省,絲毫皆下民脂膏。

[譯文]

執行刑罰應當寬大處就要寬大,雖一草一木卻都是上天賦予的生命;錢財能省時就要節省,雖一絲一毫卻都是勞動人民的血汗。

四二五、

[原文]

居家為婦女們愛憐,朋友必多怒色;

做官為左右人歡喜,百姓定有怨聲。

[譯文]

在家裡受到妻子、兒女的愛戴,但疏遠了朋友,必會引起朋友的不滿;在官場官官相護,官員們你喜他歡,黎民百姓一定會怨聲載道。

四二六、

[原文]

官不必尊顯,期於無負國法;

道不必博施,要在有裨民物。

祿豈須多,防滿則退;

年不待暮,有疾便辭。

天非私富一人,托以眾貧者之命;

天非私貴一人,托以眾賤者之身。

[譯文]

做官不必求位高權重,只要無愧於朝廷和父母。行善不必廣泛,只要對民生有利。做官的傣祿不需太多,夠養老即應退休,不需等到年老,有病就應辭官。

四二七、

[原文]

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

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譯文]

活在世上一日要做一日好人,做官一天就要做一天好事。

四二八、

[原文]

貧賤人櫛風沐雨,萬苦千辛,自家血汗自家消受,天之鑒察猶恕;

富貴人衣稅食租,擔爵受祿,萬民血汗一人消受,天之督責更嚴。

[譯文]

貧苦的人為了生活終日勞苦,自己的困苦自己承擔,上天看了覺得可恕。而做官的人食衣住行都是由百姓的血汗所供養,因此上天對他們的監督更加嚴厲。

四二九、

[原文]

平日誠以治民,而民信之,則凡有事於民,無不應矣;

平日誠以事天,而天信之,則凡有禱於天,無不應矣。

[譯文]

平時誠懇對待百姓,百姓信任,有事需要百姓出力,則沒有不答應的。平日以虔誠事奉上天,上天信任,若有祈求於上天,則沒有不回應的。

四三十、

[原文]

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底卿相;

士夫徒貪權希寵,竟成有爵底乞兒。

[譯文]

百姓若願意積德布施,便是沒有官位的大官。做官的人如果利欲熏心,便是有官位的乞丐。

四三一、

[原文]

無功而食,雀鼠是已;肆害而食,虎狼是已。

[譯文]

無功於民而食俸祿就像老鼠、麻雀一樣;殘害百姓而食俸祿,則是兇猛的虎狼。

四三二、

[原文]

毋矜清而傲濁,毋慎大而忽小,毋勤始而怠終。

[譯文]

不要孤芳自賞,不可只謹慎大事而忽略小事,做事不要有始無終。

四三三、

[原文]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

[譯文]

勤勞彌補拙劣,勤儉可以培養廉潔。

四三四、

[原文]

居官廉,人以為百姓受福,予以為錫福於子孫者不淺也,

曾見有約己裕民者,後代不昌大耶;

居官濁,人以為百姓受害,予以為貽害於子孫者不淺也,

曾見有瘠眾肥家者,歷世得久長耶?

[譯文]

做官的人清廉,別人都覺得百姓有福,但我認為他的子孫受福最多,可曾見過對待自己儉約的人而厚待百姓的官,他的後代有不昌盛的嗎?做官不清廉的人,人以為百姓受害,但我認為他的子孫受害更多,可曾見過壓榨百姓而厚待自家的人,他的後代能長久嗎?

四三五、

[原文]

以林皋安樂懶散心做官,未有不荒怠者;

以在家治生營產心做官,未有不貪鄙者。

[譯文]

以安逸享樂的心做官,政事沒有不荒廢的。以自家經營產業的心做官,沒有不貪婪的。

四三六、

[原文]

念念用之君民,則為吉士;

念念用之套數,則為俗吏;

念念用之身家,則為賊臣。

[譯文]

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為重的人則為吉祥的人,凡事作表面功夫的是俗吏,只追求自身利益的人便是賊吏。

四三七、

[原文]

古之從仕者養人,今之從仕者養己。

古之居官也,在下民身上做工夫;

今之居官也,在上官眼底做工夫。

[譯文]

古代做官的人撫恤百姓,現在做官的人則關心自己。古代做官的人在百姓身上下功夫,現在做官的人則在上司眼皮底下做功夫。

四三八、

[原文]

在家者不知有官,方能守分;

在官者不知有家,方能盡分。

[譯文]

在家的人不知道有官,才能守本分;做官的人忘卻自己有家,才能盡其本分。

四三九、

[原文]

君子當官任職,不計難易,而志在濟人,故動輒成功;

小人苟祿營私,只任便安,而意在利己,故動多敗事。

[譯文]

君子做官不計較事情的難易,其志在於幫助百姓,所以經常成功;小人則貪圖私利,只做容易的事,目的只是為己謀利,所以往往身敗名裂。

四四十、

[原文]

職業是當然底,每日做他不盡,莫要認作假;

權勢是偶然底,有日還他主者,莫要認作真。

[譯文]

職務是應盡的,每天做不完,要認真不要以為是假的;權勢是偶然的,有朝一日會失去,所以不要把權勢太當真。

四四一、

[原文]

一切人為惡,猶可言也,惟讀書人不可為惡,讀書人為惡,更無教化之人矣;

一切人犯法,猶可言也,惟做官人不可犯法,做官人犯法,更無禁治之人矣。

[譯文]

其他人做壞事都情有可原,只有讀書人不能做惡,否則沒有可以教化百姓的人。百姓犯法還說得過去,惟獨做官的人不能犯法,否則便沒有可以執法治世的人。

四四二、

[原文]

士大夫濟人利物,宜居其實,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則德損;

士大夫憂國為民,當有其心,不當有其語,有其語則毀來。

[譯文]

士大夫救助接濟別人,應該落在實處,而不應追求名聲,追求名聲就會損害道德;士大夫憂國事愛百姓,應該發諸真心,而不應滿口空談,滿口空談,就會招來毀謗。

四四三、

[原文]

以處女之自愛者愛身,以嚴父之教子者教士。

執法如山,守身如玉,愛民如子,去蠹如仇。

[譯文]

像處女自愛那樣愛惜自身的名節,像嚴父教子那樣教誨後生的品學。執行法令,像山脈那樣毫不動搖;保持節操,像美玉那樣潔白無瑕;愛護百姓,像對親生兒子般盡心;剷除奸賊,像對仇敵那樣不手軟。

四四四、

[原文]

陷一無辜,與操刀殺人者何別?

釋一大憝,與縱虎傷人者無殊。

[譯文]

陷害一個無辜者,這和操刀殺人有什麼區別;釋放一個大惡棍,這和縱虎傷人有什麼兩樣。

四四五、

[原文]

針芒剌手,茨棘傷足,舉體痛楚,刑慘百倍於此,可以喜怒施之乎?

虎豹在前,坑阱在後,百般呼號,獄犴何異於此,可使無辜坐之乎?

[譯文]

針刺扎手,茨棘紮腳使人全身疼痛,難以忍耐,酷刑的慘烈比這要痛楚百倍。父母官們啊!能夠僅憑著自己的感情,就隨便施行種種酷刑嗎?虎狼撲來,深谷在後,令人百般哭號,恨不得速死;牢獄的折磨和這有什麼區別。父母官們啊!能夠把無辜者投入大牢,去遭受這無端的摧殘嗎?

四四六、

[原文]

官雖至尊,決不可以人之生命,佐己之喜怒;

官雖至卑,決不可以己之名節,佐人之喜怒。

[譯文]

官位雖然顯貴,但決不能拿犯人的性命去迎合自己的喜怒而草菅人命;官職雖很卑下,但也不可拿犯人的性命去討好別人的喜怒而陷害無辜。

四四七、

[原文]

聽斷之官,成心必不可有;

任事之官,成算必不可無。

[譯文]

判決訟案的官員,決不能心存成見;辦理事務的官員,決不能沒有成熟的計劃。

四四八、

[原文]

無關緊要之票,概不標判,則吏胥無權;

不相交涉之人,概不往來,則關防自密。

[譯文]

無關緊要的訟案,不要隨便判決,這樣那些想伺機濫用權力的差官就無機可乘;與自己不曾結識的人,一律不相來往,這樣那些投機鑽營者便被拒之門外。

四四九、

[原文]

無辜牽累難堪,非緊要,祗須兩造對質,保全多少身家;

疑案轉移甚大,無確據,便當末減從寬,休養幾人性命。

[譯文]

無辜的人受到牽連總是令人難為情,故假如不是重大案件,只要傳雙方當事人就行了,這樣就可使許多人的名譽得到保全;複雜疑難的案件,缺乏足夠的證據,就應該從寬處理,盡量使涉案人性命能夠保全。

四五十、

[原文]

獃子之患,深於浪子,以其終無轉智;

昏官之害,甚於貪官,以其狼籍及人。

[譯文]

痴呆的人比放縱的人給社會的禍患更深,因為痴呆的人心裡永遠不會明智;昏庸的官吏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比貪婪的官吏更大,因為昏庸無能會使大量無辜的人受到傷害。

四五一、

[原文]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譯文]

做官的人關注百姓一分心意,百姓即受十分的實惠;做官的吃一點苦,百姓即能受惠萬分。

四五二、

[原文]

禮繁則難行,卒成廢閣之書;

法繁則易犯,更其滅裂之禍。

[譯文]

禮節繁雜難以遵行,最後就束之高閣。法律龐雜,百姓不小心即容易觸犯,其危害甚於死罪。

四五三、

[原文]

善啟迪人心者,當因其所明而漸通之,毋強開其所閉;

善移易風俗者,當因其所易而漸反之,毋強矯其所難。

[譯文]

善於教導百姓的官,用漸進的方法因勢利導,而不能強迫他明白。要改善風俗的人,從容易處漸漸引導,而不用強制手段去矯正難以改變的風俗。

四五四、

[原文]

非甚不便於民,且莫妄更;

非大有益於民,則莫輕舉。

[譯文]

如果不是非常有利於百姓的事情就不要輕舉妄動。

四五五、

[原文]

情有可通,莫將舊有者過裁抑,以生寡恩之怨;

事在得已,莫將舊無者妄增設,以開多事之門。

[譯文]

情有可通的,就讓其存在,過度抑制原先就已存在的民情,會使百姓產生怨恨。事有不得已,不能做前所未有之事,否則只會增加百姓的麻煩。

四五六、

[原文]

為前人者,無干譽矯情,立一切不可常之法,以難後人;

為後人者,無矜能露跡,為一朝即改革之政,以暴前人。

[譯文]

先人不要為了名聲造作,而立不能執行的法律,使後人難以執行。而後人不要為顯露才能而施行短時間即須改革的政令。

四五七、

[原文]

事在當因,不為後人開無故之端;

事在當革,毋使後人長不救之禍。

[譯文]

應當沿襲的舊法,不要改革,以免為後人開啟無故的事端。應當改革的陋規,不要沿襲,以免徒增後人難以彌補的禍害。

四五八、

[原文]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謀之;

利在一時勿謀也,利在萬世者謀之。

[譯文]

如果利益只在身邊的人,則不必謀取;如果是為天下公利則當盡心策劃。利益只是眼前的,則不必費心;反之,是萬世的利益當盡心策劃。

四五九、

[原文]

莫為嬰兒之態,而有大人之器。

莫為一身之謀,而有天下之志。

莫為終身之計,而有後世之慮。

[譯文]

不要像小孩一樣,要有宏大的氣度;不謀自己的利益,要有替天下謀福的志氣;不是為自己一生,而是考慮到後代子孫的利益。

四六十、

[原文]

用三代以前見識,而不失之迂;

就三代以後家數,而不鄰於俗。

[譯文]

用古代聖賢的經驗,就不會落入俗套。

四六一、

[原文]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

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

[譯文]

用智慧振興國家,乃是凝結著多數人的智慧。愚蠢而使國家遭受禍害,只因為剛愎自用。

四六二、

[原文]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

吾官益大,吾心益小;

吾祿益厚,吾施益博。

[譯文]

官位愈高志氣愈低,官位愈大慾念愈少,俸祿愈多施捨愈廣。

四六三、

[原文]

安民者何?無求於民,則民安矣;

察吏者何?無求於吏,則吏察矣。

[譯文]

怎樣使百姓安樂?即不向百姓索求財物,百姓就會安樂了。怎樣監督官吏?即不向官吏要求太多,他們就可以清明了。

四六四、

[原文]

不可假公法以報私仇,不可假公法以報私德。

天德只是個無我,王道只是個愛人。

[譯文]

不能借國家的法律來報自己的私人仇怨,不能憑國家律法來報私恩。公德在於無私,王道在於愛民。

四六五、

[原文]

惟有主,則天地萬物自我而立;

必無私,斯上下四旁鹹得其平。

[譯文]

只要有主見,則對待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準則;定要沒有私心,這樣才能公正平和地對待一切。

四六六、

[原文]

治道之要,在知人。君德之要,在體仁。御臣之要,在推誠。用人之要,在擇言。理財之要,在經制。足用之要,在薄斂。除寇之要,在安民。

[譯文]

治國之道的關鍵在於了解人情,君王的德行關鍵在能體恤和仁愛,統御臣下關鍵在以誠相待,用人的關鍵在善於納言,理財關鍵在經濟制度,豐衣足食關鍵在輕征薄賦,消除盜匪關鍵在於使人民安樂。

四六七、

[原文]

未用兵時,全要虛心用人;

既用兵時,全要實心活人。

[譯文]

和平時期,為政者要虛懷若谷,一心延納賢才;戰爭時期,為政者應愛惜生靈,切忌窮兵黷武。

四六八、

[原文]

天下不可一日無君,故夷齊非湯武,明臣道也,不然則亂臣接踵而難為君;

天下不可一日無民,故孔孟是湯武,明君道也,不然則暴君接踵而難為民。

[譯文]

天下不能一天沒有國君,所以伯夷叔齊指責湯武,這是申明為臣的道理啊!不然,作亂的臣子接踵而來,謀權篡位,豈不是使國君寢食不安嗎?天下不能一天沒有人民,所以孔子孟子肯定商湯周武,這是申明為君的道理啊!不然,暴虐的昏君接連繼位,害民禍國,豈不是使百姓倒懸水火嗎?

四六九、

[原文]

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

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

[譯文]

朝廷上,要保持帝王凜然的剛正之氣;四海內,須養護萬民生命的本源。

四七十、

[原文]

人身之所重者元氣,國家之所重者人才。

[譯文]

人們看重的是保持元氣,國家重視的是培養人才。


推薦閱讀:

殺印相生為何從政無門
劉仰:依法治國,從政府做起

TAG:從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