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談獲諾獎後生活:自己不如以前接地氣

莫言談獲諾獎後生活:自己不如以前接地氣

2014年10月28日 08:44

來源:重慶商報 作者:張宇

531人參與 74評論

莫言看劇版《紅高粱》流淚

劇版《紅高粱》劇照

由莫言名著改編,鄭曉龍執導,周迅、朱亞文主演的年代大劇《紅高粱》將於今晚登陸山東衛視天秤劇場。作為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首部被搬上熒屏的作品,電視劇《紅高粱》可謂是未播先紅。近日小說原著者莫言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並分享了從小說到電視劇拍攝的創作歷程與感受。值得一提的是,看了電視劇版《紅高粱》的片花後,莫言更是當場掉淚,並直言30年後再把原著搬上熒屏,定會有不少新意。

再看劇版《紅高粱》

期待周迅塑造全新「九兒」

小說《紅高粱》無疑是莫言眾多作品中影響力最大的一部,26年前,張藝謀將它搬上銀幕獲獎無數,各位主創從此蜚聲中外。如今再次看劇版《紅高粱》,莫言依然非常動情,在看完片花後他感動得當場掉淚,並坦言自己其實很軟,努力在控制,不然沒有辦法採訪。他表示,《紅高粱》的電視劇版權10年前就被朋友買走,但因為擔心草率開拍糟蹋了原著,所以遲遲未開機。所以,即將與觀眾見面的劇版《紅高粱》,就像一壇放了30年的高粱酒,不僅更加香醇,還在很多實力派演員的演繹下被賦予了更多新意。

與原著小說不同,劇版《紅高粱》以「我奶奶九兒」為主線。對於電視劇的改編莫言也大力贊成,「電視劇必須圍繞九兒展開,不可能圍繞余占鰲改編,這樣的改編是非常正確的策略。」他還表示,周迅塑造的「九兒」有種嶄新的氣質,「同樣的一種豪放、敢愛敢放,由於演員個人氣質的不同,也會賦予不同的氣質。當初鞏俐塑造的是一種氣質,而周迅則是另外一種,是集仙氣、鬼氣、靈氣、人氣於一身的好演員。」

回顧創作經歷

並未限制於戰爭表面

雖然小說《紅高粱》是一部反映抗戰的文學作品,但是在創作上,莫言並未停留在戰爭的表面上,而是通過對高粱擬人化的描寫,展現了高密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回憶小說的創作經歷,莫言表示,創作前自己經常聽村裡的老人講述孫家口伏擊戰的故事,故事中充滿了各種很傳奇的情節。雖然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但是他從鄉親們口口相傳當中,彷彿親臨其境、親眼目睹了這場戰鬥,有一種非常的貼近感。

「我想假如我是親歷者,我寫出來的《紅高粱》可能更加有意思,藝術上會變得更加的完美。」雖然沒有親歷戰爭,但莫言表示,這種缺陷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優勢:「譬如小說中對高粱地的描述,對於高粱這種植物擬人化的描寫,在那個時代裡面反叛的男女青年們愛情生活的描寫……這些描寫等於彌補了戰爭細節的不足。恰好是這樣一種替換、一種彌補,使《紅高粱》這部小說具有更多的豐富性。它跟過去的我們見得比較多的戰爭小說、抗日小說不一樣,就在於它的生活畫面更加廣闊,我想這也是小說獲得成功一個重要的原因。」

獲得諾獎之後

創作不如以前接地氣了

回顧自己的創作經歷,莫言坦言,從目前看來《紅高粱》應該是自己影響最大的作品。因為前面有一部電影,有張藝謀的《紅高粱》在前面開路。最早被翻譯出去的也是這部小說,最早引起國外漢學家注意的、國內讀者注意的也是這部,後來其它作品也跟上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衛視播齣電視劇之時,莫言女兒管笑笑參與了節目《笑看紅高粱》的錄製,並爆料《紅高粱》最初的手稿曾被燒一事。問及燒手稿的一事,莫言回應稱,這是作家對自己嚴格的要求,「舊的手稿總是有一些東西讓人留戀,很難下決心重起爐灶。燒掉了,只好逼著自己重新開始寫,重起爐灶。」

談到獲諾獎之後生活上的變化。莫言坦承自己不如以前接地氣了,勞動人民、人民群眾永遠是藝術創作的第一主角,作為一個作家來講,他更願意選擇到農村、車間里去跟勞動者打成一片。

商報記者張宇實習生彭悅

推薦閱讀:

怎麼對一個患重度抑鬱的室友提出他的某些「缺點」?
說說你永遠不會回購的文具?
產品新人如何快速成長?
如何快速記憶識別木紋與木材?
有哪些下奶的蔬菜水果?

TAG:生活 | 自己 | 莫言 | 接地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