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養生的文件夾【太極拳理論知識文章】

穩靜松沉練太極經中武培訓中心教練陳明柱老師的介紹,遂有幸得以與金揚眉老師學拳。他在拳論中說:「太極功夫的精微奧妙是在思想之內心而不在手勢之外面,所以只靠操練還不行,需要用悟。用悟就必須緩慢,必須穩靜。如不緩慢穩靜,就悟不進去,悟不進去,就找不著太極拳的味道。」在被問到如何用太極功夫制勝對方時,太老師常說:「我一鬆勁兒……」「我是松...閱93  轉7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7:13太極氣功健身祛病十法太極氣功健身祛病十法簡介:李氏太極氣功療法是一種把太極氣功和人體運動,生理功能綜合應用於醫療, 康復, 保健的新穎,獨特的運動療法。李氏太極氣功療法系著名的太極拳師郝少如老先生(武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的高徒李偉明先生(武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所創造,他在全面繼承武氏太極拳的基礎上融醫學,氣功體療於一體,獨創了一套太極氣功療...閱66  轉6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7:08太極拳之伸筋拔骨太極拳之伸筋拔骨現在很多練太極拳的人,沒有練出太極內功與此有很大關係.大多是不求身肢放長,只求無力感覺,是柔軟有餘,而陽剛不足.失去了中和的要求。而現在練太極拳者,往往忽略這個功夫,沒有打下一個好的基礎,而學太極拳時又只注重太極拳的松和不用力,因此臂不敢伸.腿不敢曲,練到最後也出不了太極功夫,健身強身的效果也不明顯,...閱74  轉5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7:04呼吸與松沉呼吸用鼻,吸時由鼻徐徐吸氣,覺有氣下行,送入腹部臍下,此時橫膈膜自然上升,腹部自然微收,氣沉聚于丹田。太極拳呼吸配合肢體的動作,呼出吸入氣沉丹田,習之既久,內氣自能發生鼓盪,所謂氣宜鼓盪,是用功日久後自然之現象,不可強求。五、落胯裹腿:胯是承腰之底盤,兩腿的上支點,演練拳架,保持落胯,起伏有序,則兩足有力,下盤紮實穩...閱15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7:01太極拳進入化境修鍊太極拳進入化境修鍊 太極拳和八卦掌的原型最初都是道家修鍊者為了調理內丹的火候和打通下肢的氣脈而發明的動功,南懷瑾先生以自身的修行體驗認識到要想打通下肢的氣脈僅靠打坐是不行的,因此還需以行功的方法動練。更主要的原因,就是閻先生的練拳方法,他早年得一位楊潤升老先生的獨特傳授,有一種獨特的手印樁法,而這種樁法又是以無形無象...閱23  轉5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6:59內家呼吸訓練階梯內家呼吸訓練階梯內家拳以講求養息而區別於外家拳。這個要領在入門是如此,在學習新的套路時也是如此。第二,千錘百練以至放鬆心、身:香港一部拳霸的電影,透過一位高手之口講出一個真理:「每個動作的訓練要以千為單位,每練千遍肌肉就會對動作產生記憶,每練五千遍人便會產生本能反應」。自跟隨師父孫志君先生習武后,某日剛剛學完六十四掌...閱16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6:56太極拳何以「心腦不接」太極拳何以「心腦不接」遍查太極拳綜論,末見其辭,更未聞太極拳高級內功有「心腦不接」之說。拳雖然是玩的,但不能隨便瞎玩,絕不能玩虛的,否則猶如玩火自焚!拳必須用心去練,用身去感知,練拳用拳絕不能心浮氣躁,要腳踏實地,紮實練功,心中身中,心正身正,不貪身不過,心不縮形不癟!前賢有雲:誰掌握了規律,誰就獲得了自由!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在發現...閱38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6:50太極拳打手身體各部姿勢要求太極拳打手身體各部姿勢要求 陳氏太極拳打手離不開肌肉、骨骼和關節的活動,動作的協調是由中樞神經系統來統一指揮的。陳氏太極拳打手各部姿勢的要求都需符合陳氏太極拳「柔中寓剛」的要點,適應於太極拳從「鬆柔入手,化僵為柔,積柔為剛,剛復歸柔」的鍛煉步驟。太極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肘」,「松肩沉肘」被列為陳氏太極拳的重要法則...閱18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6:48「纏絲勁」的訓練1.軀幹部位:以身軀正中為軸線(上通百會穴,下至會陰穴一線貫串,即中氣之通道),腰為主要動力,以「套腰勁、花腰勁、螺旋腰勁」為訓練方法,同時旋脊轉腰,胸腰摺疊蛹動和以胸腰運化。正如馮志強老師說:「心為一身之主,腹為內氣之源,腰為發勁之機,胸為運化之府,脊為督氣之徑,肢為運動之道。其主要者,即氣不離丹田。」為此,在纏絲勁訓...閱19  轉5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6:43太極拳有無真功夫?作者楊鑫榮自幼隨其祖父吳式太極拳名家楊禹廷習練太極拳  太極拳技擊之妙,在於對人體平衡原理的諳熟與運用。在對手因重心移動打破固有平衡之後,建立新的平衡之前,以粘的方法與對手來勢意氣相通,感知對手的運動方向和力度大小,用吞吐拿放的手段在化解來招攻勢的同時,施以微力,不讓對手建立新平衡,順勢制服對手使之跌倒「動急則急應,...閱575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16:39習松一得是放鬆腰腿狀態重要的說明,虛實要分清楚,大家都知道,但要把重心沉入腳心而使胯、膝、跗關節的活動都圓活自然,可能就很容易忽略,其實整個拳架是要由腰腿發揮作用,腰腿不放鬆,如何能靈活,這要從氣沉,把重心沉入腳心,再從「往複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的方式來分清虛實,腿部的折迭是沉落身體重心的最好方式,進退有了轉換則虛實就自...閱112  轉22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12太極拳有無真功夫?作者楊鑫榮自幼隨其祖父吳式太極拳名家楊禹廷習練太極拳  太極拳技擊之妙,在於對人體平衡原理的諳熟與運用。在對手因重心移動打破固有平衡之後,建立新的平衡之前,以粘的方法與對手來勢意氣相通,感知對手的運動方向和力度大小,用吞吐拿放的手段在化解來招攻勢的同時,施以微力,不讓對手建立新平衡,順勢制服對手使之跌倒「動急則急應,...閱222  轉13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11三年練拳一勁難求三年練拳一勁難求俗話說「三年練拳,一勁難求」,太極拳所謂的「一勁」,其實就是「(扌朋)勁」。八法之「(扌朋)」乃是一種技法,只是單一的技術動作,在拳中向上托架(當然要做到不頂不抗的要求),無論單手雙手,用手或不用手皆為「(扌朋)」;但「(扌朋)勁」則不同,「(扌朋)勁」是太極拳的基本勁,或稱之為太極拳的母勁,其勁是太極拳功夫的一種表現,可隱...閱46  轉5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10打太極拳出汗不氣喘打太極拳出汗不氣喘。然而打太極拳卻不同,即使大汗淋漓,也不會氣喘。太極拳的套路動作中有許多是陰陽互動的。太極拳中的「運勁如抽絲」「舉步如貓行」;套路動作中的弧形和螺旋式的伸縮展轉,以及「節節貫串」「一動全身無處不動」「意氣君來骨肉臣」等,都是對經絡學的良好運用。因此,與其他運動形式不同,許多人修鍊太極拳時,雖然出汗卻不氣喘。閱174  轉17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10揭開太極拳內勁的神秘面紗揭開太極拳內勁的神秘面紗。如果你學拳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而且是為了防身克敵,甚至是為了將來做保鏢工作,那麼你必須選擇技擊套路,例如陳式太極拳、二路炮捶、楊式太極88式、太極拳三十七勢、孫氏三十六手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拳等等。太極拳的內勁在和人推手或散手時,釋放出來就是"功力"。太極拳能練出肉眼看不見的"筋路&...閱76  轉6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08三小時的太極內功樁體驗1、開始當然是做準備工作——運足氣歸丹田。4、內氣由丹田開始配送,先下腳,再過背,上頭頂,金液下,丹田收,周而復始。5、需要內氣補給時,要配合陰陽虛實轉換和調丹田。9、筆者站樁的身體反應:腳起初微震,歸自然後不震不麻不痹不酸痛,背微汗,站樁期間能說話能進食,心率有起伏,開始心率為60,最高88,收氣後一分鐘,心率回復62,呼吸...閱497  轉26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07靜和動的姿勢要求能松肩,自然就能沉肩。在動作時腰部左右的腰隙(俗稱腰眼)的交替抽換來分虛實,而管制兩腿,腰隙實的一面,下邊的腿也是實,腰隙虛的一面,下邊的腿也是虛,這是所謂下於兩腿相隨的練法。身體中正下蹲時,胯根撐開,月當口就放寬撐圓,容易使會陰之氣自尾閭上升,但下蹲時,月當的高度不能低於膝蓋,否則運動量要降低,就會形成與尖月當相反...閱236  轉40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06太極拳幾點問題商榷太極拳幾點問題商榷。二、 太極拳的呼叫是否應與動作配合?三、 太極拳式式都要分清虛實嗎?關於以上幾個問題,時常困惑著初習太極拳的人們,尤其是年富力強的人們,更覺得綿軟乏味,也難怪,坊間不少有關太極拳的書籍,不是用 「術語」來解釋「術語」,就是故作神秘的隱避不明,看了也等於白看,依然是莫名其妙。四、有腰無腰的問題:太極拳術...閱165  轉25  評1  公眾公開  12-07-20 05:05太極拳練習要領七、松腰松胯:腰為一身之主宰,胯為承腰之底盤,兩腿之上撐點,在全身上言,腰胯實為其中樞,太極拳主靈活,故腰胯要松,能松腰胯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拙力乃消,體舒而無緊張之病,內勁自然暢通,運動乃可靈活便利,虛實變化乃不拙笨,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有不得力處,必須於腰腿求之也。十二、虛實分明:太極拳以分虛實為第一要義,...閱29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05「纏絲勁」的訓練1.軀幹部位:以身軀正中為軸線(上通百會穴,下至會陰穴一線貫串,即中氣之通道),腰為主要動力,以「套腰勁、花腰勁、螺旋腰勁」為訓練方法,同時旋脊轉腰,胸腰摺疊蛹動和以胸腰運化。正如馮志強老師說:「心為一身之主,腹為內氣之源,腰為發勁之機,胸為運化之府,脊為督氣之徑,肢為運動之道。其主要者,即氣不離丹田。」為此,在纏絲勁訓...閱298  轉30  評0  公眾公開  12-07-20 05:04太極拳的要求/楊振基太極拳的要求/楊振基。楊式太極拳用拳的類型有:  A、立拳:拳眼向上或向下為立拳,如進步搬攔捶式有拳二彎弓射虎式左右拳等。2、弓蹬步:這種步是楊式太極拳的基本步法,使用最多,具體做法是前腳腳尖朝前,後腳在前腳外,腳尖方向與前腳腳尖方向成約45°角,兩腳的直線距離是練拳者自然襠的距離。掌握了楊式太極拳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閱68  轉7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9太極拳的意形關係太極拳的意形關係。吳式太極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魏東振我寫這篇文章,目的是探討意形並重的關係及原理,並且分析太極拳在行動中二者關係的客觀性和必然性,使練拳者有一個正確的指導思想,真正練好太極拳功夫。最初接觸太極拳的人是有意識的,不過這時的意識是自我的,而不是自覺的,練拳人出於某種目的或愛好學練太極拳。第三階段的有意無形的...閱145  轉21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7明師解秘「太極十三勢」若用肘采也一樣,你拿肩找手,這人往後栽,手找肩,這人往前打,只要對方扶住胳膊,一找,對方就出去了,這是前後平肘,平肘是拿手找肩,一平,就像寶劍尖似的。靠:是肩與胯合(腰找胯也行,胯找足也行),對方不管扶住哪兒,拿胯與足一合,實際胯與肩也合了,肩靠、背靠、肩打、胯打都行,好比肩與對方要接觸了,接觸點與眼神是相反的方向。...閱19  轉4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6怎樣提高太極拳的鍛煉效果前丹田充實後,再用逆呼吸法(意識呼吸),使周身之氣集中於後丹田,待前、後丹田充實後,再通過內轉呼吸(意識呼吸)法、射丹田法把丹田氣激活,只有此過程,才能以腰腹為中心、 以太極球帶動周身,動作起來,才能既輕靈又沉穩..命門,乃生命出入之門.命門屬火,腎屬水,命門充實,腎氣貫足,才能充分開發「太極腰」的能量,命門也是打通周天的...閱38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6初學者如何練好楊式太極拳在我們輔導站學練的許多學員對如何學練太極拳也常感困惑,下面我結合自己學練太極拳的一些體會,談一談初學者學練楊式太極拳常會遇到的幾個問題。太極拳在武術門派中,是極為嚴格規範的拳種,學練傳統太極拳一定要守規矩行拳。在第一階段按死規矩學練,至第二階段把拳理拳法融進拳架,行拳架以意相領,走拳鬆柔彈活,舉手投足契合八法五門,僵...閱7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5太極拳之要領/李經梧太極拳之要領/李經梧。練習太極拳的全部過程,也要求用意識引導動作,把全神貫注到動作中去。太極拳的每一動作,都是在虛實變化中進行的。初練太極拳首先要弄清兩褪的虛實變化,進而明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處處總有一虛實的深刻道理,只要一動,就分虛實,這也是「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的含義所在。前人太極拳家總結出「全身意在精...閱13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4談太極拳之練習/馮志明談太極拳之練習/馮志明要想悟懂太極拳理,必須運用中國傳統的象數思維方法;一、 練太極拳講悟性。簡單地說:太極拳是由太極拳的套路、太極術、太極道三方面組成,這裡的太極拳套路指的是形體動作;這樣說,太極拳的「內功心法」就非常重要了,要想練好太極拳,就要學到正確的「內功心法」,要用「內功心法」支配自己打拳、推手,所謂的「始而...閱88  轉4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3功夫無息法自修功夫無息法自修。學太極拳最重要的是學修養,我從這一次與他見面看到,他幾位隨身弟子資質敦厚的氣質,他對國內有兩位武術同道,要求印證武術所持的態度,我覺得在這一方面的功夫,實在也已經到了相當高明的境地。太極拳的進步與修養是很有關係的,先師說,學太極拳要先學吃虧。祇要內外兼修、努力不懈,相信每一個學太極拳的同道都能夠成功的,...閱82  轉18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3太極拳的呼吸練法太極拳的呼吸練法。練太極拳最重要的原則是"心靜用意"。太極拳家把精神鍛煉和肉體鍛煉看作同樣重要,甚至把前者看得更為重要,提出了"用意不用力"的最高原則,使所有動作在意識連續貫注下輕輕運動,不使拙力,從而提高鍛煉的效果〔這個"心靜用意"的原則,太極拳家稱作"練意",結合"練氣"(腹...閱17  轉4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2淺談「人體處處皆太極」一、何謂「人體處處皆太極」 太極拳諺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這說明惟有一陰一陽才算合太極之義,有陰無陽,或有陽無陰均非太極。二、何說「太極渾身都是手」    「太極渾身都是手」一辭,是太極拳先輩在長期太極走架中的經驗總結,它與「人體處處皆太極」中第二層含義相互融貫,同出一源。「人...閱10  轉4  評0  公眾公開  12-07-19 12:51開三關通三田開三關通三田。二、為什麽兩眼要內視一下玉枕穴?這是根據中華氣功理論設計的意念,氣功上講通督脈必須沖開後三關,尾閭、夾脊、玉枕,真氣通過這三關的情況不同,過尾閭關是繞道上行,如山羊上山,古人把它比喻為羊車,過夾脊要迅速通過,如鹿奔跑,則叫它鹿車,通過玉枕關最困難,要費大力,如牛拉車,則叫牛車,真氣到玉枕不易通過,要用眼神...閱24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46李經梧先生內功與拳法李經梧先生內功與拳法。李經梧先生曾經為世人傳授、介紹過太極內功,那是20世紀50年代末起他在北戴河療養院傳授太極拳與氣功的時候,曾經把太極內功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後來由學生執筆,撰成一書,叫《太極內功》。李老先生所述太極內功,有值得武術、氣功研究者注意的地方。第二,李經梧老先生的太極拳法,實現了內外兼修,是因為他把太...閱47  轉7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45太極拳何以「心腦不接」太極拳何以「心腦不接」遍查太極拳綜論,末見其辭,更未聞太極拳高級內功有「心腦不接」之說。拳雖然是玩的,但不能隨便瞎玩,絕不能玩虛的,否則猶如玩火自焚!拳必須用心去練,用身去感知,練拳用拳絕不能心浮氣躁,要腳踏實地,紮實練功,心中身中,心正身正,不貪身不過,心不縮形不癟!前賢有雲:誰掌握了規律,誰就獲得了自由!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在發現...閱330  轉34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44什麼是太極拳的彈簧勁什麼是太極拳的彈簧勁。專家解答: 太極拳彈簧勁之說是今人的創新說法,在古典太極拳理論文獻中彈簧勁之雛形亦依稀可見。談從太極拳方面練彈簧勁的文章較多。「整體彈簧勁」中之「整體」兩字,既指各人自己,又指推手雙方。鋼製彈簧可被壓死或拉直,且只在彈簧軸線上才顯彈性。太極拳之彈簧勁比之鋼製彈簧之彈性是有過而無不及的。整體彈簧勁,...閱513  轉32  評1  公眾公開  12-07-16 17:42內和外的行功要訣所謂「頂勁」是前面所說的「中氣」,即以意行氣的氣,向上行於頭之謂,這一股氣要用意來領到頭頂,不領則氣塌,但是也不能領得太過,太過了全身之氣都在上面,足底不能穩當,而且頂部失之於硬,轉動不靈,顯露笨象;因為吸時腹部雖內收,但氣聚于丹田,而呼時部份氣從鼻孔呼出,部份氣沉入丹田,部分氣流行於臍部神闕穴,氣在腹部鼓盪滔滔不絕...閱8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41陳鑫談太極拳的五層功夫陳鑫談太極拳的五層功夫 純陰無陽是軟手,純陽無陰是硬手,右錄陳鑫品三先生在其著作﹁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太極拳勢第一勢金剛搗碓中的﹁總論﹂,七言韻語十句。動作畫圈是太極拳操練外形上象徵太極圓形,至於其內含陰陽開合之機與消息盈虛之數,是要好好把握看上面所說的象、形、式、質、勢、機、氣、勁、體、用等十項陰陽,相互轉變、制...閱181  轉14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38楊澄甫太極架系列及器械縱覽因在練習中帶有槍頭很易誤傷他人,所以就把槍頭去掉,久而久之人們就稱它為太極桿,故太極桿法與太極槍完全一致。太極八極槍秘法有:三轉九花金雞亂點頭(身前身後勁),遇敵必勝回馬槍(敗中取勝),八步趕船追命連環槍(足尖點地),撥草尋蛇槍(兩膀左右分勁),紛紛瑞雪梨花槍(練此不易),蛟龍擺尾掃地槍(在腿腕),太上壓項槍(此槍自...閱30  轉1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37韓慕俠老師論內家拳韓慕俠老師論內家拳。專求力,則為力所拘;專言氣,則為氣所蔽。拙力者,即人身體之本力也。努氣者力小任重,用力太過, 先閉其氣,後發其力,以致濁氣存於胸隔,阻塞不通,久之傷及肺金, 咯血氣腫,成為不治之痼疾者,亦數見不鮮。挺胸則氣逆上行,提腹則真氣下不歸丹田,以致中節不明,渾身是空。是故內家之功,務必順氣調息,沉肩墜肘,含胸拔背, 氣沉丹田,以...閱309  轉44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35上心與上身師傅告訴我,太極功夫不是一個整塊的東西,練幾十年後突然就有了,而是一點點練到身上的,一個道理用身體表現出來,就是一個小的功夫上身了,無數個小的功夫上身了,就形成了人們一般說的功夫,所有功夫都是一點點、一層層練出來的。雖然不是說先把拳理全掌握了才能練拳,但是任何一個小的功夫都是一個太極拳理的表現,上心就是從自己的心裡真...閱73  轉7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34太極拳的修鍊方法太極拳的修鍊方法。狹義講是自身能量凝聚在下丹田,廣義講周身無處不太極就是周身無處不丹田,即周身無處不發人,處處可以凝聚自身能量。八法之勁是太極拳的基本勁路,是需要師傅口傳身授的,尤其是身授,可以說,太極之勁就是一輩輩徒弟從師傅身上摸勁得來,練上身以後又傳給徒弟的。(戰波先生的光碟教材「吳式太極拳37式打法」和「吳式太極拳...閱41  轉5  評0  公眾公開  12-07-16 17:33論內家拳的整勁/月輪穿水論內家拳的整勁/月輪穿水練拳的人,都想求得整勁,這是一個大方向。整勁不是某一種拳派的專利,內家、外家都能練出整勁。聽榮師說,前一種整勁,是外家拳的整勁,而後一種整勁,才是內家拳的整勁。為什麼內家拳非常強調鬆柔?可以看出,內家拳的整勁就像大自然的力量,它是自然噴發,不是努氣、用濁力。一個人煉拳不知道放鬆,就決不會知道自然...閱24  轉6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14:20太極忽雷架張寶成拳照太極忽雷架張寶成拳照。20世紀50年代,組建"太極拳忽雷架武術隊"並自任隊長,率眾參加全國武術大賽,榮獲太極拳,器械,推手第一名,1984年,以83歲高任"張國棟太極拳忽雷架研究會"首任會長,並在溫縣太極拳老年邀請賽中榮獲"太極拳名家"光榮稱號.畢其一生,普及和光大太極拳忽雷架做出傑出貢獻.傳人有子張敬玉,張錫玉,張...閱134  轉2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14:19淺說「用意不用力」淺說「用意不用力」第一,「用意不用力」這一拳論的重點,在干「用意」,因為只有「用意」才能使我們導引內氣,踏上「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健身練功道路。得氣(感知麻脹、內氣流動)後是以內氣襯托拳勢(以內宏外),這時的「用意」是「心意氣」的三結合,既是「心」,「意」對氣的共同導引,又是以 「氣」為主導的滔滔不絕的拳勢運動。內視其...閱14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14:18想像和感覺想像和感覺。我很長時間不去想那些具體的招法了,一門心思練松,結果有一天,與師傅搭手,師傅做了一個攬雀尾讓我做,我做了兩遍突然有了一種感覺,好像身體的中部活了,不是一塊死板了,師傅馬上說我對了,這個感覺一找到,連做幾個招數都是一遍就對了,師傅高興的把我往旁邊一推說,「記住這個感覺」。現在我以為練太極就是練感覺,只有感覺...閱9  轉3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14:17鄭曼青神意氣鄭曼青神意氣。有問,鄭曼青的書法,有沒有拳術上的神意氣?我從鄭曼青紀念館網頁,找到一張相信是他的作品。一、神意氣關係,我用應物,與平衡說明。這就是鄭曼青說,書法比畫難。而又說太極拳比書法,有過之而無不及。書法與劍,一個是畫在紙上,一個畫在空氣里。五、所以說,書法與拳劍,是有共通的地方。拳有內功,書法亦然。閱49  轉4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14:15太極拳要返璞歸真太極拳要返璞歸真。在傳承太極拳的過程中,隨著太極拳普及度的提高,隨著信息交流的便捷,隨著各種拳術之間取長補短,太極拳術與其他拳術一樣,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在逐漸增多。這是向愷然給吳氏太極拳宗師吳公藻《太極拳講義》一書所作的序中的一段話。1988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太極拳全書》,將傳統陳、楊、吳、武、孫五式太極拳套路盡數編入,除...閱73  轉7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07:11太極"勁由法生"太極前輩們若真把太極拳中每一動作的作用提到「著」的角度來練習,那麼,楊式太極拳就絕不會和陳式大相徑庭,吳氏拳架和楊氏的拳架也絕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變得面目全非。人或疑:太極拳是按一定的動作編成套路的,怎麼能不算招式呢?從動作、姿勢上看確是有攻防之意思,由具有攻防意思的動作、姿勢編成套路,易為人們接受,因為,太極拳畢意是...閱112  轉11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07:06虛實雙重虛實雙重。走架講究自身虛實變換,推手講究彼此雙方的虛實變換。對初學太極拳者來說,拳論里出現的虛實、雙重之詞,是指導走架的還是指導推手的?要清楚。一、走架推手都有雙重問題。郝月如說:「切記兩足在前弓後蹬時不要全然占煞,應該分清一虛一實,否則即成雙重之病。」   楊澄甫:「見其練法騎馬坐襠,握拳怒目,力大如牛,氣也未敢出也...閱25  轉6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07:05論腰先動及先動之理論腰先動及先動之理。髕骨軟化與運動:出現髕骨軟化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這是膝關節勞損的徵象,要改變以往的運動方式,練太極的朋友出現膝關節疼痛的較為多見,一旦出現疼痛,最好不要繼續練習了,因為弓步屈曲位對膝關節的壓力最大,是加重勞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動腰先動之理。練八卦掌的要時時刻刻把腰放在心上,而且要用更多的時間去琢...閱122  轉15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07:04太極拳內功心法太極拳的動作應從身體的軀幹﹐腹部和背部發起。外部肢乾的動作僅是隨應軀幹的動作而已。如果「交接界」是在軀幹內﹐這動作是內家動作﹐如在軀幹外﹐就會變成外家動作。而在扭轉動作的例子中﹐這個「交接界」是在腰部。所以﹐前三個例子是內家動作﹐而後三個例子是外家動作。當太極拳套路招式每一動作都是內家動作時﹐內勁隨著動作的變化﹐周轉...閱42  轉10  評0  公眾公開  12-07-15 07:03
推薦閱讀:

閑聊五運六氣之二(五運六氣理論之源的探討)
【太極拳理論】辯識跪膝的拳病
吉凶的空亡填實理論
中國量刑改革理論規範與經驗
60甲子技法理論總匯

TAG:知識 | 養生 | 理論 | 文章 | 太極拳 | 太極 | 文件 | 文件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