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上篇《馬年十二方位的吉凶詳解》博出以來,得到幾位易學朋友的肯定,但還有一些小問題困惑到他們,主要是實際操作上的問題。因為紙上談兵好像頭頭是道,然而當自己親持羅盤的時侯,問題與困惑就出來了,正所謂「台下十年功,台上幾分鐘」,其實也是書傳與實傳的區別之處。
在十二方位的推氣運用中,幾位友友遇見的兩個問題:
1.當擺下羅盤時,發現十二方位只是羅經上的十二地支,那其它的八干四維方要不要看?
2.如果二十四山都要看,又要如何去運用呢?
這兩個問題都是指向羅經的實操運用,如果你只想從書上獲得問題的答案,可能是比較辛苦的。因為書本上的三合家以雙山五行入局,以八干四維配十二支以定十二方位,它們分別是: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等,如果論子方的話,三合學是指壬子二字,皆為雙山起局。而三元家在書本上也是大有隱藏的,它們大談三煞之罪過,卻從來不在書本上講明十二地支方位的實際範圍,讓你看理論時非常入理,而運用中卻迷惑多茫。我相信,這兩點也是困惑眾多學者的地方,特別是自學成才或上理論培訓班的朋友,因為實操的運用是不能紙上談兵的。
如果是排九星氣運,大家都是沒問題的,因為羅盤上八宮皆明,八卦八方清清楚楚,例壬子癸為一宮,丑艮寅又為一宮等等。而十二方位就不同了,是以雙山五行為一宮呢?或是只看地支,而不看八干四維呢?
在正統的三合學中,十二方位的羅經運用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你能明白三合盤的意思則大致明白了。在這裡同時要提一下,若你是想學羅經的運用方法,最好跟有正統三合學的風水師學習,不要或者少看《羅經透解》一書,如果你入迷於此書,則有可能深陷而不能自拔,永遠定格在古人留給你的框架中。現代的風水師,很多都變得聰明了,他們自己設計羅經,以二十四山向為主,輔之以360周天度數,少了那幾十層各說紛紜的論調,其實這樣也好,少受一些不必要的紛爭和口水。
通常來說,我們把羅經分為兩種:一種是三合盤,主要的層數有三層二十四山,外配360周天度數;另一種是三元盤,只有兩層二十四山,外配384爻的易數陰陽。
但若測十二方位,用三合盤會方便一點。在三合盤中,外層二十四山為天盤,內層靠指針的那層二十四山為地盤,夾在中間的那層為人盤,天地人三才分明,故俗稱三合盤。立向測方皆以地盤為準,又稱正針;再以人盤和天盤為輔助,人盤在正針之左,天盤在正針之右,左右各去7.5度。因為在風水的收山納水中,實體的山水是有很大跨度的,只要我們所測山水的重心點在正針上,其它的偏峰偏流不論偏左偏右,只要在偏出7.5度的範圍內,我們皆以正針來稱呼,正所謂「山以群收,水以片取」也。例如我們用羅經測一座山峰,如果它的最高點在正針的未上,那山峰左右兩側的拖腳,只要在偏出7.5度的範圍內,都稱為未山範圍。其餘二十四山依此類推,你如果還局限在以人盤收山,以天盤納水,那就是書傳萬卷的三合學了。
所以用三合盤分十二方位很簡單,只要三盤合一,找出十二地支位就行了,每支各得30度,十二支共得360度合一周天矣!
其實,如果不用三合盤也是一回事,二十四山每字各佔15度,當測十二方位時,只要找出地支正針,再左右各去7.5度則可以了。如子方則各取壬癸二字的半格,丑方則各取癸艮二字的半格,這樣每個地支位又各得30度了,十二支又合360度周天數。
所以上面提出的兩點疑問,就不用我再費口舌了吧!
這時候,又有新的疑點出來了,如果所測的路口或門,正處於兩個地支的中間,這又要如何去辯呢?這種情況就要以實際來分析,如果門的位置占左邊地支多些,則以左邊地支算;如果門的位置占右邊地支多些,則以右邊地支算,我們取偏重的部位為著力點。
如果門或路口的中心正處兩個地支的中縫線,這種又要如何去分析?遇見這種情況,首先要恭喜你,因為你獲得了一次雙論的機會,這種時候就得用兩支的年運共同推算,共解之,其實相鄰兩支的年運往往差別並不很大,此十二長生順序都是一步步運行的。
看到這裡,大家就會感覺到書傳與實傳的區別了,其辨別之方法只有一字------「理」。至於有理無理,各位讀者才是慧者啊!
2014.02.2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