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一直帶著自己信仰的標籤去修行?

編輯 | 庭宇

圖片 | 網路

本文共計2546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大乘天

來自了悟

00:00 05:09

什麼叫「標籤化」?

標籤化就是給一個事物貼上一個有品牌的標籤。比如:有信仰的人會給自己貼上「佛教徒」、「基督教徒」、「穆斯林」等等的標籤。「去標籤化」並不是不需要標籤,而是不要執著於那些對立的、相對的標籤。每個方法都有它特定的因緣與目標。

比如: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化學是在原子、分子層次上研究物質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每門學科有它自己的特定內容和研究方向。根據各自內容的不同,我們給它們分別貼上「數學」、「物理」和「化學」的標籤。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個人只要學習其中的一門學科就可以成為自然科學的專家。如果他要融會貫通整個自然科學的體系,那麼,他就需要學習各類相關的知識。自然科學涵蓋各類學科的知識。

除了上述的數理化以外,還包括生物學等基礎科學和天文學、氣象學、農學、醫學、材料學等實用科學。每一類學科都可以單獨成為一門學問,也可以塑造出該門學科的專才。

比如:數學家、物理學家等。作為一位自然科學家來說,如果他對其中一門學科不了解,那就名不符其實了。同樣,對絕對真理的覺悟也需要掌握全面的修行知識。這樣才能成為大智慧者。每個宗教信仰團體雖然各抒己見,但對這一點基本上都是認同的。所有教派都認為自己的信仰涵蓋所有其它信仰的內容,完美無缺,或者認為其它宗教信仰屬於異端或外道,低於自己的信仰,不值得一談,其目的就是說明自己教義是最全面的。

當一個人加入到某一個團體中後,他就或多或少地會把自己與該團體捆綁在一起,與該團體共存共榮,無形中給自己貼上了一個標籤,「我是某某」教徒。這無可厚非。在初期階段,以該教義為準繩打下靈修基礎,這也是應該的。但如果上升到一定層面,他仍然只頑固地接受所在的教團的教義,而不能接受其它教團的教義,那就是固步自封了。這種心態的本質是「我執」,既存在於智商低的人心中,也存在於智商高的人心中,他們自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最智慧的,最幸運的。如果接受了其它教義,那就是罪過,必須懺悔。

於是,在不同團體之間就形成了一堵很高很厚的無形的城牆。這道城牆,可以保護一個人的安全,但也會被洗腦,把一個人的思想禁錮住,從而使一個人變得極端化,並被利用。人類歷史上的許多宗教戰爭就是因為標籤與標籤之間的利益衝突造成的。在每個信仰團體中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當一個人懷有這種標籤化的心態,就無法根本開悟。

比如,佛陀是如何覺悟的呢?佛陀原是印度的迦毗羅衛國的一位王子,名叫悉達多,後來看到人間的生老病死,深感人生之苦痛與無常,決意出家修道。他參訪世間多宗多派的修行人,但未達解脫之境。後至苦行林,開始六年的苦行生活,日食一麻一麥,雖至形體枯瘦,仍未證菩提,遂出苦行林。來到尼連禪河沐浴,接受了牧女乳糜之供養。至伽耶村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金剛座,東向跏趺而坐,發大誓願:「不成正覺,不起此座。"終於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為「佛陀」(意為覺者),佛號「釋迦牟尼」。之後,佛陀開始傳法,將自己的覺悟心得和修行方法傳授給眾生。佛陀的實踐正是去標籤化的體現。

如果我們跳出佛教的局限性去討論佛陀的覺悟,就會在幾點上存疑: 

第一、佛陀修其它法門時,未得解脫,是該法門不究竟,還是他本人當時並沒有修到位?沒有人印證。

第二、佛陀參修了諸多法門,最終在菩提樹下證悟。那麼諸多法門是佛陀覺悟的基礎呢,還是障礙呢?如果是基礎,那麼,這些所謂「外道」法門也應該是成佛之途上的助緣,或者說是佛法的一部分。但你不能說,只有他最後在菩提樹下覺悟的過程才是佛法,而他修行的整個過程的前一段都是浪費時間。比如:有人吃了五個饅頭,第五個吃完後飽了。於是他對人說,早知道我就吃那第五個饅頭就行了,何必吃前面那四個呢?

第三、佛陀的覺悟是他本人和佛教界定的,但不是其它宗教信仰所認定的。至少,從廣義上來說,佛教不是唯一使人覺悟的法門。基督教、印度教、道教等都有覺悟者。只是世人貼的標籤不同罷了。在其它一些古老宗教如婆羅門教(後來印度教的前身)的經典中都有很多覺悟者、解脫者的記載,所以,公平地說,並不是只有修習佛陀覺悟後那個貼了標籤的「佛法」才能覺悟。佛陀覺悟時,世上還沒有一門教派叫「佛教」,佛陀並不是依靠「佛教」覺悟的。但實際上,按照佛經,過去早就有佛存在。如燃燈佛。據佛經說,燃燈佛是釋迦牟尼的老師,釋迦牟尼成佛就是由他授記的。從這個故事可以知道,無論叫什麼,「佛法」只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對這種覺悟法門設定的一個標籤。

很多成佛的法門也許並沒有被貼上這個標籤。佛陀也並不是每一項佛法都去親自修習過。佛說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們現在才得到了幾種?我們可以設想,假設佛陀年代已經有一個「佛教」存在,他執著那個名相修行,也許根本就覺悟不了。法門是修行方法。

一個修行者經過適合他的修行方法就能夠修到一定境界,達到一定覺悟,或者徹悟,這是一個規律。佛陀做到的就是找到了這個規律,並按照這個規律中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實修。就如同我們按照固定的方法,找到必需的材料,就能組合出無線電、電視,甚至飛機。無論你把這種方法貼上什麼標籤,它都只是一種規律。如果我們只把自己貼上佛教徒的標籤,對其它知識一概排斥,也許我們就只能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小團體里,永無解脫之可能。

同樣,作為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按照《聖經》的內容,必認為只有得到耶穌的救贖才能升天永生。因為這是耶穌所聲明的。我們認可通過耶穌的拯救,一個人可以解脫,但我們不認可,上帝只會通過這一種方式拯救人類。上帝的無限的,他的意志不是人類所能猜測到的。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知識而去限定上帝,這是對上帝的褻瀆。上帝會因時、因地、因人地以無數種方式拯救人類。只有當我們超越自己,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才能得到全面的知識。只要我們去標籤化,敢於全方位攝取靈性知識,必然會得到神佛的恩寵,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覺悟之途,最終證悟解脫。要知道,所謂「異端」、「外道」的說法都是人為的,是為了個人利益或者集團利益而自創的,而非神為或佛為。

佛說,心外求法才是外道,而不是不同於當代佛教的法門是外道。在覺悟解脫之後,也許你還會把那個適合自己的法門貼上一個標籤,但那個標籤已經不是對你造成束縛的標籤了,而只是一個紀念品。


推薦閱讀:

僧人平時是怎麼修鍊的?
想45歲以後閉關求往生?
我師父說丨昨天的太陽能晒乾今天的衣服嗎?
根宋佛教音樂:有事念佛沒事逍遙

TAG:信仰 | 修行 | 自己 | 標籤 | 是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