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欲練太極,先明無極(二)

在無極勢的練習中,我們要接觸到的第一個勁就是「領勁」(或者說叫「領精」)。這裡所說的「領」是虛領,可以理解為只是一個方向。在一處向上領,其餘各處向下沉的狀態下,這裡「沉」和「領」就會產生的相對向上和向下的勁,向下的勁我們叫它「松沉勁」,向上的勁我們就叫它「領勁」。

所以領勁只能是相對產生的,不是絕對向上的勁,千萬不要向上硬頂。

晨練太極拳

在無極勢中,百會、大椎、長強這三個穴位都要領起來。細心的拳友可能會發現,這三處穴位都屬於督脈,而且所處的處置也很有特點,相當於督脈陣地中三處最重要的關隘。

(加註:太極拳對身體各官骸的要求因為內容過多、篇幅過長,只能放到以後另外給大家分享。賈洪波,二零一八年三月十八日於銀川)

頭部穴點陣圖

首先,我們說一下百會穴的領勁。百會穴在兩耳尖連線和脊椎向上延伸線(頭頂正中線)的交叉點處,《圖說》中講到:「頭為六陽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所以,百會穴的領勁尤為重要,在整套拳中,百會穴的領勁要貫穿始終,百會不領則失於懈怠。

然後再說大椎穴的領勁。大椎穴在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大椎穴的領起既可以引導尾臀上行之氣運行,亦可引導前胸放鬆、內含。在這裡,也有一些拳友理解為「含胸拔背」,因為拔背也可引導含胸。在這裡,我只能說「拔背」的說法是不對的,師父陳伯祥先生就一再強調:「含胸不能拔背。」

太極花槍

那麼,一些武術家們的學術專著上也有不少出現「含胸拔背」的說法,是不是都練錯了?實際上,因為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這些武術家們所強調「含胸拔背」,也不會是硬向後、向上拔起,同樣也是虛虛的領起來,類似我們前邊說的虛領,所謂的「拔背」只是文字表述方法不同而已。

硬拔背會導致背部松不下來,動作容易僵硬受限,還會讓氣息橫滯背部無法運行,最終瘀氣成疾。所以,為了避免文字上的誤解、出現硬拔背的現象,陳氏太極拳小架理論體系提出了「大椎穴領勁」理論要求,還是科學合理的。

那麼為什麼非要含胸呢?這裡所說的「胸」,位置就是膻中穴,又叫中丹田。「中丹田,藏氣之府也」。這裡所要求的「含胸」就是要求胸部不要向前、向上硬頂,要向里、向下松。胸不含、不松就會造成中丹田緊張,所藏之氣不能向下運行,亦會造成橫氣填胸,瘀氣成疾。

大椎穴和長強穴

最後,再說一下長強穴的領勁。長強穴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又叫尾閭穴。長:循環無端,長大,旺盛;強:健行不息,強壯,充實。傳說中的小周天就起自督脈尾閭,上行百會,下行齦交,連接任脈,向下行至會陰穴,再合至督脈,往複循環,所以稱之為長強。

在陳家溝,長強穴領勁習慣上稱之為泛臀。但是,一些拳友由於沒有掌握要領,把泛臀練成了撅屁股。那麼,怎樣才能正確完成長強穴領勁呢?

在這裡,我們就要涉及到無極勢中的第二個勁——「鬆勁」,這裡的松就有「松沉」之意。就是將中丹田所藏之氣徐徐松下,松往下丹田。

這個時候以兩胯為支點,尾閭略向外翻、虛虛向上領起,丹田(關元穴)隨之向下、向兩胯間運行,這時從中丹田松下的氣息已經行至下丹田(關元穴),使得丹田充實,同時有推動尾臀向上運行之意。尾臀要隨著這個推動之意順督脈向上引領。至此,長強穴的虛領之勁圓滿完成!

中丹田和下丹田

回過頭來,我們再聊聊「鬆勁」。初練太極拳者,很難掌握鬆勁的要領,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憋氣」。 所以,我們要注意:這裡的「鬆勁」是讓氣息向下流動,像潺潺細流一樣,順任脈向下運行,切忌硬向下壓。太極拳理論上稱之為「氣沉丹田」,區別於個別拳種的「氣貫丹田」。

還有一些拳友認為,這個向下松沉的氣息就是呼吸,這個是不對的,不過有拳友用嘆氣的方法,配合幫助氣息向下松沉,相對這個感覺還是容易把握的。只是最終還是要區別於呼吸,嘆氣的方法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而已。

就這樣,我們按照正確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無極勢的習練,對「領勁」和「松沉勁」的把控能力會越來越強,脫離了呼吸的幫助,氣息向下松沉的感覺也會很明顯,丹田也會越來越充實,作為支點的兩胯也會感到越來越靈動。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開始下一個話題了:無極勢中的「氣沉丹田」對「開胯」和「兩腿內纏」到底有什麼幫助?我們明天繼續……

推薦閱讀:

《陰陽大法》1 作者 林清泉(無極山人)
無極八卦睡功
第592期:體悟無極樁

TAG:太極 | 無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