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全球化退場中,亂世登場只欠川普 | BetterRead

文|王爍

全球化不玄虛,它是貨物、人、資本、信息、觀念在全球的自由流動,從來與每個人切身相關,息息相關。它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而然,流到哪裡,就給哪裡帶來洗禮;但它又不可能到達終點,自由流動從不曾充分自由,因為多贏只是理論上的可能,現實中與自由相伴而來的往往是贏家通吃,於是高效地造就一個輸家比贏家多的世界。全球化總是全球樹敵,這是它的宿命。

起有時,落有時,英國脫歐,我們目送全球化此番歸去。

人們希望全球化是平等交往的結果,但它從來都並非如此。近代以來兩次全球化的主浪潮,都伴隨著強勢政治-經濟-文化體向全球的暴力輸出,第一次是19世紀的大英帝國,第二次是冷戰結束以後的「美利堅帝國」。市場經濟秩序的擴展、自由民主觀念的傳播,要以實力政治為後盾,現實就是如此,不管它有多麼弔詭。

全球化必須得有引擎,而今天引擎正在熄火。美利堅帝國跟所有帝國一樣,犯下過度擴張的錯誤。911之後,在阿富汗戰爭之外,多打了一場不該打的伊拉克戰爭,虛費國力,更消磨意志,於是始亂終棄,戰略性撤出伊斯蘭世界。幹掉了一個拉登,卻把更大的魔頭放出魔瓶。

紛亂漸生,已明明白白寫在牆上。在全球化的經濟一翼,多邊貿易談判多哈談判一拖再拖,沒有下文;亨廷頓《文明的衝突》被嘲笑了十餘年,但這五個字卻終被現實證明生命力驚人;今天被嘲笑的換成了福山的《歷史的終結》。訴諸無底線暴力的固然是極少數,但真的能說這場衝突跟政治有關,跟利益有關,惟獨與信仰無關嗎?

阿拉伯人碧血染黃沙,發達世界還可以背過臉去;巴黎變成戰區,卻又往何處逃避?難民湧入歐洲,將歐洲人民及其領導人置於左右為難的窘境:選擇一已安全還是人道主義?善意佔到了一時上風,但耐心正在猜疑中磨損,更何況,經濟哪裡都不好,歐洲也沒有餘糧。

英國人不愧是邊沁的後代、力量平衡政治學的忠實信徒。以退出歐盟為標誌,在一線大國之中,他們第一個明確地發出了築牆的信號。兄弟們,我先走一步。

英國不會是最後一個。

脫歐對英國衝擊有限,反正它從未放棄英鎊,也一直保有邊界。歐盟受影響大,但此後只能做小做實的歐盟,不會比虛胖差。只要德法同心,歐洲統一就還健在,少了英國在內部羈絆,可能還會有點效率。那些欠賬歐豬國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氣壯,歐盟要是靠不住了,倒下的首先是他們。

只是,千萬不要引起連鎖反應,歐洲統一經不起這種烈度的打擊,如果反卷,那勉強才能摁住的歐債危機捲土重來,將只是更大政治危機的前奏。

接下來,全球看美國,美國看川普,川普對決希拉里。

此時此刻,希拉里還領先一個身位,但從現在到11月大選,很難想出有哪些事情能幫希拉里擴大領先,能幫川普趕超的事情卻有那麼多。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模式的自由資本主義的吸引力下降。如果川普上台,則意味著美國模式的政治一側也已朽化。美國失范,世界失序。

那些做成「大事」的政治家,從來都不憚於政治不正確。希特勒的想法從不遮掩,《我的奮鬥》早講到了前頭。普京想幹什麼,很多人說猜不透,那是因為他們不肯相信眼睛看到的東西:普京上台第一天就發表《千禧年賀詞》,把願景講得清清楚楚,要讓俄羅斯重新強大起來——很熟悉的旋律。

川普也在這個傳統裡頭:再見,「美利堅帝國」,為了讓美國重新偉大起來,他要樹牆:首先給墨西哥豎道牆,以便攔住南面過來的人們;還僅要在來自中國的「威脅」面前豎牆,在任何妨礙美國重新偉大起來的力量面前,他的辦法都是豎牆。說起光榮孤立,大洋為屏障,誰能比得過美國呢?

如果美國豎牆,那麼,牆在各處競相升起,沒有懸念。走好,托馬斯·弗里德曼筆下那個平坦的世界。

這跟中國人有什麼關係?

1978年以前的中國,社會與政府是兩個完全重合的同心圓。社會就是政府,政府就是社會,政府之外無社會。政府把一切管起來,個人的工作、生活、思想,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

1978年以來的30多年,總體上是政府自我改革而社會從政府中掙脫出來的過程,從政府之外無社會到政府之外有社會的過程,是社會在政府之外獲得生命力的成長過程,是個人意識從集體意識脫離的過程,是政府相對收縮,社會急劇擴展的過程。

近年來,社會仍在持續拓展新的邊界,但政府重新擴張,所以社會有雙重感受,一方面是真實感受經濟、生活方式、觀念的全球化,另一方面也同樣真實感受到來自政府的力量在變強。

在愛麗絲漫遊奇境里,紅皇后對愛麗絲說:她必須一直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因為世界也在跑。為了變得更強有力,政府一直在跑;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由度,社會也一直在跑。

現在,全球化跑不動了,漸漸消逝:再見,全球化;下次見到你不知是何年。在那之前,各自珍重。

兩難決定永遠是一個人的事

擁堵這件事,我們自作自受就好

超小眾公號如何一年獲十萬訂閱


推薦閱讀:

第一次感知全球化
印度沒能把工業品白菜化,因為連白菜都還沒造出來 | 毛克疾
昨日之遠方,今日之大同
擺脫英語霸權(二):挑大樑者為何不能是中文,但可以是中國?
海爾正實現全球品牌全覆蓋

TAG: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