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理財的基礎──強制儲蓄

專欄一開始就談過,我家理財的第一桶金完全來自於工作的收入和儲蓄。我們認為,除非有個無人可擋的天生好命,或者勇於幹些刀口舔血的事,否則家庭理財的第一桶金幾乎無一例外均來自努力工作的收入。有些朋友可能會說:「是的,我是有工作和收入,但就是積蓄很少。」其實這也難怪,我太太開始時也是月光族。這說明光有努力工作還不夠,還需要強制儲蓄。

強制儲蓄是如此的重要,完全是投資理財的第一課。通過記賬,大家對自己的消費有個基本數目,再對比一下收入,就知道每個月可以將收入的多少比例用於強制儲蓄了。有人說強制儲蓄的比例應該達到收入的30%,我認為這完全是一個個性化的問題,依賴於個人的月收入和消費情況,總不能為了強制儲蓄而嚴重影響當前生活。不過我家當年的儲蓄是超過這個比例的。

不管數目多少,強制儲蓄都是非常必要的。所謂強制儲蓄,就是要有約束力,與以前的先消費,到月末看剩下多少再儲蓄有本質的區別。一旦確立強制儲蓄的比例,就要堅持。無論是10%,還是80%。每個月拿到工資後,先按比例儲蓄,然後才是消費。如果通過分析記賬而不斷優化消費,那麼還可以不斷提升強制儲蓄的比例。其間要是有其他收入,例如分紅、獎金等,也都放到儲蓄裡面。這樣堅持一年,就會看到顯著效果。這時,強制儲蓄就不再是一個痛苦的事情,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和習慣了。

必須承認,改變,尤其是改變自身的習慣對任何人都是很困難的。所以有時也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如同在專欄一開始提到的針對太太的「儲蓄獎勵計劃」。如果這些還不足以說服你自己,那大家應該考慮這個觀點,就是決定你財富的不是每月掙多少,而是剩下多少,只有剩下的錢才是財富。

春假的時候去北加州轉轉,也和幾個在矽谷的大學同學見面敘舊。敘舊之餘,我也想向大家學習一下在美國如何投資。結果卻是比較出乎意外──絕大多數同學,儘管他們的收入換算成人民幣已經不少,可是卻很少有餘錢進行投資理財。在交稅、存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等等之後,到手的錢已經大打折扣。還要每月支付房貸、地稅、養車、孩子上中文學校、各種興趣班、旅行等等。每月的錢大部分用來償還債務和支付各種帳單。他們坦言,在美國解決身份問題後最怕的就是失業。因為即使還清了房貸,每月還要有不菲的地稅。他們也有很多夢想,但都要等到退休後再去實現。詢問之下,他們都沒有強制儲蓄的習慣。

其實,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並不難。我們每月的消費,即使各方面都減少10%,對生活品質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再去掉浪費,儲蓄的比例就會更高。太太婚前在北京曾租房四年,每月租金1400元。四年下來,就是67200元。她自己感慨,如果當時每月同時強制儲蓄1400元,那四年的儲蓄至少就是67200元(在有理財概念的人看來,當然不只是這個數。因為你要考慮現值和未來值,這些概念我們會在後面討論)。而不是最後只剩下不到3萬元。而每月少花1400元,不過少買一兩件衣服、少看一場話劇。其實,少了這些,對生活並沒有太大影響,每月扔掉的或者閑置的衣服都遠遠超過這個數目。但如果幾年前就開始儲蓄,開始投資,那一定是不同的財務狀況。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造就了很多「暴富」的機會,包括2007年的股市和2009年的樓市。市場都是有周期性的,我們相信類似的機會以後還會有。但如果不從強制儲蓄開始、不進行投資理財,那麼再多的發財機會也只會擦肩而過。還是那句老得不能再老的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推薦閱讀:

嗑瓜子,聊一聊蜜蜂有錢、銀湖網現狀
人生的必修課之末:如何從窮到富?-10
近來最後悔的事:理財只知存銀行定期
網貸四年,躲過兩雷,虛驚一次 ——一個投資人的經歷
用這種姿勢花錢,痛快還不肉疼!

TAG:理財 | 家庭 | 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