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名與字
名與字的關聯
並列式1.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如: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樊須,字子遲。須、遲都是「待」義。張衡,字平子。衡、平義同 陸遊,字務觀。游、觀義同。曾鞏,字子固。鞏、固義同。班固,字孟堅。堅、固義同。孟軻,字子輿。軻、輿都是車。
中國人的名與字 。
——中國人的名字和稱謂 名與字的區別名與字的區別 名是社會上個人使用的符號, 字是名的解釋和名是社會上個人使用的符號, 字是名的解釋和補充。 古人幼有名長有字, 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補充。 古人幼有名長有字, 舊說上古嬰兒出生三個月後由父親命名。 《禮記後由父親命名。 《禮記 · · 「 」 檀弓》 說: 幼名, 冠字。 孔 「 」 檀弓》 說: 幼名, 冠字。 孔 「 穎達疏曰: 始生三月而加名, 故云幼名; 年二十有為 「 穎達疏曰: 始生三月而加名, 故云幼名; 年二十有為 」 父之道, 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 故冠而加字。 」 父之道, 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 故冠而加字。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 · · 「 風操》 說: 古者, 名以正體, 字以 「 風操》 說: 古者, 名以正體, 字以 」 「 」 「 表德 所謂 正體 , 名有明確譜系宗族的作用; 所謂 」 「 」 「 表德 所謂 正體 , 名有明確譜系宗族的作用; 所謂 」 表德 , 字有彰揚德操、 崇尚美德的效果。 古代, 男子 」 表德 , 字有彰揚德操、 崇尚美德的效果。 古代, 男子二十成人舉行冠禮( 束髮加冠) 時取字, 女子則在十二十成人舉行冠禮( 束髮加冠) 時取字, 女子則在十五歲行笄而字。 這也就意味著, 除了尊長者可能對小五歲行笄而字。 這也就意味著, 除了尊長者可能對小輩稱名外, 平輩間是不能稱名的。輩稱名外, 平輩間是不能稱名的。 名與字的演變名與字的演變 上古三代的人名字比較樸實, 如夏周兩代留下的上古三代的人名字比較樸實, 如夏周兩代留下的名字孔甲、 盤庚、 武丁和十干相聯繫。 春秋時的黑臂名字孔甲、 盤庚、 武丁和十干相聯繫。 春秋時的黑臂、 黑肱等名, 是以生理特徵命名的。 進入封建社會以、 黑肱等名, 是以生理特徵命名的。 進入封建社會以後, 大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體現了地主階級的思想後, 大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體現了地主階級的思想意識, 如富貴榮華、 仁義禮智信之類。 人活時曰名,意識, 如富貴榮華、 仁義禮智信之類。 人活時曰名, 「 死後曰諱。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 子厚, 諱宗元。 「 死後曰諱。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 子厚, 諱宗元。 」 」 名與字的關係名與字的關係 字是和名相表裡的, 所以又叫表字。 因此, 名和字是和名相表裡的, 所以又叫表字。 因此, 名和 「 字在意義上有一定的聯繫。 《白虎通義》 : 聞名即知 「 字在意義上有一定的聯繫。 《白虎通義》 : 聞名即知 」 其字, 聞字即知其名 。 下面, 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 其字, 聞字即知其名 。 下面, 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名和字的五種情況:名和字的五種情況:名和字的關係字義 字音 字形同義關係 同類關係 聯想關係 反義關係 出自古書古典清人舒位字「立人」 , 宋人謝翱字「皋羽」 , 現代作家老舍, 原名舒慶春, 字舍予。當代語言學家王力, 字了一, 是利用語音上的反切取字的 孔子的學生宰予字子我, 予與我 為同義詞, ; 孔子的學生宰予字子我, 予與我 為同義詞, ;端木賜字子貢, 賜與貢均為同義詞端木賜字子貢, 賜與貢均為同義詞 「 」 顏回, 字子淵。 《說文解字》 : 淵, 回水也 ; 「 」 顏回, 字子淵。 《說文解字》 : 淵, 回水也 ; 「 」 「 」 「 」 樊須, 字子遲。 須 、 遲 皆有 等待 之義; 「 」 「 」 「 」 樊須, 字子遲。 須 、 遲 皆有 等待 之義;詩人屈原名平字原, 《爾雅詩人屈原名平字原, 《爾雅 · · 「 」 釋地》 : 廣平曰原 ; 「 」 釋地》 : 廣平曰原 ;漢代張衡字平子, 平與衡為同義詞,漢代張衡字平子, 平與衡為同義詞,宋代曾鞏字固, 鞏與固均為同義詞;宋代曾鞏字固, 鞏與固均為同義詞; 「 」 「 」 東漢《漢書》 作者班固, 字孟堅。 堅 與 固 同義; 「 」 「 」 東漢《漢書》 作者班固, 字孟堅。 堅 與 固 同義; 「 」 「 」 魏晉時趙壹字元叔, 是因 元 和 壹 都是起始之數的意思; 「 」 「 」 魏晉時趙壹字元叔, 是因 元 和 壹 都是起始之數的意思;蜀漢丞相諸葛亮字孔明, 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蜀漢丞相諸葛亮字孔明, 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三國時魏延, 字文長。 《爾雅三國時魏延, 字文長。 《爾雅 · · 「 」 釋詁》 : 延, 長也 ; 「 」 釋詁》 : 延, 長也 ;唐代杜甫字子美, 甫即是美男子的標誌, 故二者是同義的;唐代杜甫字子美, 甫即是美男子的標誌, 故二者是同義的; 「 」「 」 「 」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 字永叔。 修 永 都有 長 的意思; 「 」「 」 「 」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 字永叔。 修 永 都有 長 的意思;毛澤東, 字潤之, 澤與潤就是同義詞。毛澤東, 字潤之, 澤與潤就是同義詞。 BACK 孔子的兒子孔鯉, 字伯魚。 鯉為魚類;孔子的兒子孔鯉, 字伯魚。 鯉為魚類; 「 」 「 」 孟子, 名軻, 字子輿。 軻 、 輿 皆車之類; 「 」 「 」 孟子, 名軻, 字子輿。 軻 、 輿 皆車之類; 「 」 「 」 三國孫策, 字伯符。 策 、 符 皆竹製之信物; 「 」 「 」 三國孫策, 字伯符。 策 、 符 皆竹製之信物; 「 「 」 周瑜, 字公瑾。 瑜、 瑾 皆美玉; 「 「 」 周瑜, 字公瑾。 瑜、 瑾 皆美玉;東漢文學家梁鴻字伯鸞, 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飛禽。 ;東漢文學家梁鴻字伯鸞, 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飛禽。 ;西漢文學家陸機, 字士衡, 機、 衡都是北斗星中的星名;西漢文學家陸機, 字士衡, 機、 衡都是北斗星中的星名; BACK 三國時名字張飛字翼德, 翼德為翅膀長得很好的意思, 有三國時名字張飛字翼德, 翼德為翅膀長得很好的意思, 有利於飛行;利於飛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 因樂天故能居易;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字樂天, 因樂天故能居易; 「 」 南唐後主李煜取字 重光 , 典出《太玄 「 」 南唐後主李煜取字 重光 , 典出《太玄 · · 「 上告》 云: 日以 「 上告》 云: 日以 」 「 」 「 」 煜乎晝, 月以煜乎夜 , 既然是晝夜 煜 之, 故曰: 重光 」 「 」 「 」 煜乎晝, 月以煜乎夜 , 既然是晝夜 煜 之, 故曰: 重光;;宋代作家曹補之字無咎, 因能補過故能無錯( 無咎) ;宋代作家曹補之字無咎, 因能補過故能無錯( 無咎) ;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字幼安, 棄疾自然能夠幼安;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字幼安, 棄疾自然能夠幼安; 「 」 「 」 宋詞人劉過, 過即 過錯 , 有過則改, 改之 這一表字就很 「 」 「 」 宋詞人劉過, 過即 過錯 , 有過則改, 改之 這一表字就很得體。得體。 BACK 「 」「 孔子學生曾點, 字皙。 《說文解字》 : 點, 小黑點也 「 」「 孔子學生曾點, 字皙。 《說文解字》 : 點, 小黑點也 」 皙, 人色白也 ; 」 皙, 人色白也 ; 「 」 三國時呂蒙, 字子明。 蒙 者蒙昧不清, 不明也; 「 」 三國時呂蒙, 字子明。 蒙 者蒙昧不清, 不明也; 「 」 「 」 韓愈, 字退之。 愈 為病情好轉的意思, 與 退 相反; 「 」 「 」 韓愈, 字退之。 愈 為病情好轉的意思, 與 退 相反; 「 」「 」 宋文學家晏殊, 字同叔。 殊 同 反義。 「 」「 」 宋文學家晏殊, 字同叔。 殊 同 反義。 「 」 「 」 宋理學家朱熹, 字元晦。 熹 為明, 晦 為暗, 反義; 「 」 「 」 宋理學家朱熹, 字元晦。 熹 為明, 晦 為暗, 反義;清代文學家管同, 字異之。清代文學家管同, 字異之。 BACK 「 」 三國時曹操字孟德, 取《荀子》 夫是之謂德操 句; 「 」 三國時曹操字孟德, 取《荀子》 夫是之謂德操 句; 「 」 趙雲字子龍, 取《易》 雲從龍, 風從虎 句; 「 」 趙雲字子龍, 取《易》 雲從龍, 風從虎 句;唐代詩人李商隱, 字義山。 《史記唐代詩人李商隱, 字義山。 《史記 · · 「 伯夷叔齊列傳》 : 「 伯夷叔齊列傳》 : 」 義不食周粟, 隱於首陽山。 伯夷、 叔齊, 商之遺民也; 」 義不食周粟, 隱於首陽山。 伯夷、 叔齊, 商之遺民也; 「 」 元明之際戲劇家高明字則誠, 取《禮記》 誠則明矣 句; 「 」 元明之際戲劇家高明字則誠, 取《禮記》 誠則明矣 句; 「 元曲作家張養浩, 字希孟。 《孟子》 : 吾善養吾浩然之 「 元曲作家張養浩, 字希孟。 《孟子》 : 吾善養吾浩然之 」 氣。 希望能像孟子一樣善養浩然之氣; 」 氣。 希望能像孟子一樣善養浩然之氣; 「 」 明代于謙字廷益, 取《尚書》 謙受益 句; 「 」 明代于謙字廷益, 取《尚書》 謙受益 句; 「 現代著名作家郁文字達夫, 名字便取自《論語》 句 鬱郁 「 現代著名作家郁文字達夫, 名字便取自《論語》 句 鬱郁 」 乎文哉 ; 」 乎文哉 ; 「 」 魯迅, 原句周樹人, 字豫才, 便取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 」 魯迅, 原句周樹人, 字豫才, 便取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意, 名與字又屬同義。意, 名與字又屬同義。 BACK 名與字的其他形式名與字的其他形式 周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孟( 伯) 、 仲、 叔、 季表示排行周代貴族男子的字前常加孟( 伯) 、 仲、 叔、 季表示排行, 字的後面加父或甫表示男性。 用這種方法構成男子字的全稱, 字的後面加父或甫表示男性。 用這種方法構成男子字的全稱 「 」 共三個字。 如: 孔子的全字應是 仲尼父 , 通常是省去父( 甫 「 」 共三個字。 如: 孔子的全字應是 仲尼父 , 通常是省去父( 甫 「 」 ) 字稱仲尼, 有時也可省去排行而稱 尼父 。 「 」 ) 字稱仲尼, 有時也可省去排行而稱 尼父 。 「 」 「 」 春秋時男子取字最普遍的方式之一是加 子 字, 因為 子 「 」 「 」 春秋時男子取字最普遍的方式之一是加 子 字, 因為 子是男子的美稱、 尊稱。 如公孫僑( 子產) 、 伍員( 子胥) 、 冉是男子的美稱、 尊稱。 如公孫僑( 子產) 、 伍員( 子胥) 、 冉 「 」 求( 子有) 、 顏回( 子淵) , 有時也可省去 子 字, 可直接稱 「 」 求( 子有) 、 顏回( 子淵) , 有時也可省去 子 字, 可直接稱為顏淵、 冉求。為顏淵、 冉求。 有時在名字中間加虛詞, 如加之。 佚狐、 介推、 燭武等,有時在名字中間加虛詞, 如加之。 佚狐、 介推、 燭武等,加之後稱佚之狐、 介之推、 燭之武。加之後稱佚之狐、 介之推、 燭之武。 後人通常以兩個字為字, 如諸葛亮字孔明, 晉代文學家陸後人通常以兩個字為字, 如諸葛亮字孔明, 晉代文學家陸機子子衡, 南朝宋詩鮑照字明遠等。機子子衡, 南朝宋詩鮑照字明遠等。 需要說明的是, 上古名與字連著說時, 通常是先字後名,需要說明的是, 上古名與字連著說時, 通常是先字後名,如孔父( 字) 嘉( 名) 。 漢代以後, 往往是先名後字。如孔父( 字) 嘉( 名) 。 漢代以後, 往往是先名後字。 從孟姜女說到古代女子的稱謂從孟姜女說到古代女子的稱謂 孟姜女的故事二千多年來在民間以多種形式流傳著孟姜女的故事二千多年來在民間以多種形式流傳著: 秦始皇築長城, 一對新婚夫婦被拆散。 新郎范喜良: 秦始皇築長城, 一對新婚夫婦被拆散。 新郎范喜良被拉去築長城, 因勞累和饑寒而死; 新娘孟姜女萬里被拉去築長城, 因勞累和饑寒而死; 新娘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 得知噩耗放聲大哭, 哭倒了八百里長城。尋夫送寒衣, 得知噩耗放聲大哭, 哭倒了八百里長城。據說這個故事源自春秋的杞梁妻哭夫: 齊國人杞梁在據說這個故事源自春秋的杞梁妻哭夫: 齊國人杞梁在一次戰役中陣亡, 其妻撲在他的屍體上哭了七天七夜一次戰役中陣亡, 其妻撲在他的屍體上哭了七天七夜, 城牆因而崩塌。, 城牆因而崩塌。 在民間, 一般認為孟姜女姓孟名姜女, 這種說法其在民間, 一般認為孟姜女姓孟名姜女, 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 那麼, 孟姜女究竟姓什麼?實是錯誤的。 那麼, 孟姜女究竟姓什麼?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中國古代女子的稱謂: 一般而言下面我們就來談談中國古代女子的稱謂: 一般而言, 女子的一生稱呼要改變三次: 出嫁前、 出嫁後、 死, 女子的一生稱呼要改變三次: 出嫁前、 出嫁後、 死後。後。 從孟姜女說到古代女子的稱謂從孟姜女說到古代女子的稱謂 在古代, 因為參與社會活動掌握權力的都是男性,在古代, 因為參與社會活動掌握權力的都是男性,女子一般不參與社會活動, 因而女子一般不稱名。 這女子一般不參與社會活動, 因而女子一般不稱名。 這 「 種不同, 其實早在嬰兒出生時就被安排好了。 生男叫 「 種不同, 其實早在嬰兒出生時就被安排好了。 生男叫 」 「 」 弄璋之喜 , 生女叫 弄瓦 。 璋是玉器, 是社會地位和 」 「 」 弄璋之喜 , 生女叫 弄瓦 。 璋是玉器, 是社會地位和權力的象徵; 瓦是紡錘, 是當時家庭勞動的基本內容。權力的象徵; 瓦是紡錘, 是當時家庭勞動的基本內容。而女子只有到及笄待嫁時才有字。 笄為古代束髮用的而女子只有到及笄待嫁時才有字。 笄為古代束髮用的簪子, 及笄指古代女子滿十五歲, 女子十五歲才把頭簪子, 及笄指古代女子滿十五歲, 女子十五歲才把頭髮綰起來, 插上簪子。 周代貴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發綰起來, 插上簪子。 周代貴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姓的前面加孟( 伯) 、 仲、 叔、 季表示排行, 字的後姓的前面加孟( 伯) 、 仲、 叔、 季表示排行, 字的後邊加母或女表示女性, 這樣就構成女子的全稱。 有時邊加母或女表示女性, 這樣就構成女子的全稱。 有時省去母女, 有時省去排行, 有時單稱某女或某母, 所省去母女, 有時省去排行, 有時單稱某女或某母, 所以孟姜女應該是姓姜才是。以孟姜女應該是姓姜才是。 從孟姜女說到古代女子的稱謂從孟姜女說到古代女子的稱謂 古代的貴族女子一旦出嫁, 她的稱呼大致有以下兩古代的貴族女子一旦出嫁, 她的稱呼大致有以下兩種變化:種變化: 一、 在自己的姓上冠以娘家的國名或氏。 如齊姜、一、 在自己的姓上冠以娘家的國名或氏。 如齊姜、秦嬴、 晉姬、 衛姬等。秦嬴、 晉姬、 衛姬等。 二、 以所嫁的別國國名或者配偶的氏或封邑名冠於二、 以所嫁的別國國名或者配偶的氏或封邑名冠于姓上。 這在當時很普遍, 如晉國的女兒嫁到秦國, 就姓上。 這在當時很普遍, 如晉國的女兒嫁到秦國, 就被稱為秦姬。 衛國大夫孔文子, 娶了一個姬姓女子為被稱為秦姬。 衛國大夫孔文子, 娶了一個姬姓女子為妻, 該女子就被叫作孔姬; 一位姓姜的女子嫁給棠公妻, 該女子就被叫作孔姬; 一位姓姜的女子嫁給棠公後, 也就改稱為棠姜了, 這是以配偶的氏或封邑名冠後, 也就改稱為棠姜了, 這是以配偶的氏或封邑名冠 于姓上。 于姓上。 從孟姜女說到古代女子的稱謂從孟姜女說到古代女子的稱謂 女子死後, 她的稱呼還要有一次變化。 就是要在姓女子死後, 她的稱呼還要有一次變化。 就是要在姓 「 前換上配偶或自己的謚號。 如《左傳》 記載 鄭武公娶 「 前換上配偶或自己的謚號。 如《左傳》 記載 鄭武公娶 」 「 」 於申, 曰武姜 , 這裡的 武 便是鄭伯掘突死後的謚號 」 「 」 於申, 曰武姜 , 這裡的 武 便是鄭伯掘突死後的謚號, 這謚號就成了他妻子死後的新稱呼。 因此, 這個武, 這謚號就成了他妻子死後的新稱呼。 因此, 這個武姜在生前是不可能叫作武姜的, 應該叫鄭姜或申姜,姜在生前是不可能叫作武姜的, 應該叫鄭姜或申姜,出嫁前則以排行相稱, 可能是孟姜, 也可能是季姜或出嫁前則以排行相稱, 可能是孟姜, 也可能是季姜或其他姜。其他姜。 秦漢以後, 有名字的女子逐漸多了起來, 如卓文君秦漢以後, 有名字的女子逐漸多了起來, 如卓文君、 蔡文姬、 班昭等, 但那都是一些名女人, 但就一般、 蔡文姬、 班昭等, 但那都是一些名女人, 但就一般女子而言, 依然是不需要名字的, 依然是依附性很強女子而言, 依然是不需要名字的, 依然是依附性很強的, 如劉王氏、 趙錢氏等等。 即使在今天, 這種男尊的, 如劉王氏、 趙錢氏等等。 即使在今天, 這種男尊女卑的思想和文化習俗還在不少地方延續著。女卑的思想和文化習俗還在不少地方延續著。 古人的號古人的號 號, 是一種固定的別名。 名是生下來三個月後由號, 是一種固定的別名。 名是生下來三個月後由父親取的, 字是成年時尊輩代取的, 只有號往往是自父親取的, 字是成年時尊輩代取的, 只有號往往是自己取的, 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己取的, 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 「 」 「 」 情操。 如常見的 居士 、 山人 之類就是表示使用者 「 」 「 」 情操。 如常見的 居士 、 山人 之類就是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 號的來源有很多種, 一般可以歸為鄙視利祿的志趣。 號的來源有很多種, 一般可以歸為以下幾類:以下幾類: 一、 室號、 齋號, 如: 清代的蒲松齡, 齋號聊齋一、 室號、 齋號, 如: 清代的蒲松齡, 齋號聊齋, 著有《聊齋志異》 , 世稱聊齋先生; 梁啟超室號飲, 著有《聊齋志異》 , 世稱聊齋先生; 梁啟超室號飲冰室, 著有《飲冰室合集》 , 因號飲冰室主人。冰室, 著有《飲冰室合集》 , 因號飲冰室主人。 古人的號古人的號二、 封號、 謚號, 如宋代的包拯稱包孝肅, 岳飛稱岳二、 封號、 謚號, 如宋代的包拯稱包孝肅, 岳飛稱岳武穆, 明代徐光啟稱徐文定。 封號、 謚號除朝廷封的武穆, 明代徐光啟稱徐文定。 封號、 謚號除朝廷封的以外, 還有弟子或後人上的尊號。 宋代周敦頤, 門人以外, 還有弟子或後人上的尊號。 宋代周敦頤, 門人稱其為廉川先生, 明代歸有光稱震川先生, 清初王夫稱其為廉川先生, 明代歸有光稱震川先生, 清初王夫之稱船山先生。 還有死後由後人、 門人上的尊號( 私之稱船山先生。 還有死後由後人、 門人上的尊號( 私謚) , 如隋代王通字文中, 晉代陶潛稱靖節先生。謚) , 如隋代王通字文中, 晉代陶潛稱靖節先生。 「 三、 綽號, 如夏桀, 《呂氏春秋》 記有他的綽號是 移 「 三、 綽號, 如夏桀, 《呂氏春秋》 記有他的綽號是 移 」 大犧 , 謂其力大能推倒牛。 至於像《水滸傳》 里梁山 」 大犧 , 謂其力大能推倒牛。 至於像《水滸傳》 里梁山好漢好漢 1 08 1 08 人均有綽號, 大都準確地描繪了人物的相貌人均有綽號, 大都準確地描繪了人物的相貌、 性格、 特長和心理特點。、 性格、 特長和心理特點。 古人的號古人的號 四、 帝王的謚號、 廟號、 尊號、 年號。 皇帝的謚四、 帝王的謚號、 廟號、 尊號、 年號。 皇帝的謚號多為一個字, 如漢武帝、 隋煬帝。 唐代以後改稱廟號多為一個字, 如漢武帝、 隋煬帝。 唐代以後改稱廟號, 即帝王死後, 在太廟立室奉祀, 並追尊為某祖某號, 即帝王死後, 在太廟立室奉祀, 並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 如唐太祖、 清世祖、 宋太宗、 明世宗等。宗的名號, 如唐太祖、 清世祖、 宋太宗、 明世宗等。 「 另外帝王、 帝後還有尊號, 如唐玄宗為 開元聖文神武 「 另外帝王、 帝後還有尊號, 如唐玄宗為 開元聖文神武 」 「 」 皇帝 , 唐高宗為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另外, 新君 」 「 」 皇帝 , 唐高宗為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另外, 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 年號有時也用來作為皇帝的稱呼即位必須改變年號, 年號有時也用來作為皇帝的稱呼 「 」 「 , 如明神宗可以稱為 萬曆皇帝 , 清世宗可以稱為 雍 「 」 「 , 如明神宗可以稱為 萬曆皇帝 , 清世宗可以稱為 雍 」 正皇帝 。 當然, 需在說明的是, 這一般適用於明清兩 」 正皇帝 。 當然, 需在說明的是, 這一般適用於明清兩代。 明清以前, 一個皇帝可以有幾個或十幾個年號。代。 明清以前, 一個皇帝可以有幾個或十幾個年號。 古人的其他稱謂古人的其他稱謂 除了字、 號以外, 古人還習慣以地望、 郡望和官除了字、 號以外, 古人還習慣以地望、 郡望和官職來稱呼。 古人為表示對人尊重, 常以出生地、 住地職來稱呼。 古人為表示對人尊重, 常以出生地、 住地和任職所在地稱人, 叫地望。 如柳宗元為河東( 今山和任職所在地稱人, 叫地望。 如柳宗元為河東( 今山西) 人, 被稱作柳河東; 因其做過柳州刺史, 又被稱西) 人, 被稱作柳河東; 因其做過柳州刺史, 又被稱作柳柳州。 另外, 宋末文天祥家在文山, 故又稱文文作柳柳州。 另外, 宋末文天祥家在文山, 故又稱文文山。 於是有人寫了一副對子: 柳柳州柳州種柳, 文文山。 於是有人寫了一副對子: 柳柳州柳州種柳, 文文山文山著文。 王安石以籍貫被稱作王臨川。山文山著文。 王安石以籍貫被稱作王臨川。 清末有人做了一副對子: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清末有人做了一副對子: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上聯是指北洋大臣( 宰相) 李鴻章( 合常熟世間荒。 上聯是指北洋大臣( 宰相) 李鴻章( 合肥人) , 下聯指戶部尚書( 司農) 翁同龢( 常熟人)肥人) , 下聯指戶部尚書( 司農) 翁同龢( 常熟人), 利用地望和雙關語來諷刺大官僚的貪婪豪奢。, 利用地望和雙關語來諷刺大官僚的貪婪豪奢。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直稱姓名】 大致有三種情況:【直稱姓名】 大致有三種情況: (1 ) (1 ) 自稱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內, 相如請得以頸血濺自稱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內, 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 ,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大王矣」 ,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 (2) (2) 用於介紹或作傳。 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 , 「柳用於介紹或作傳。 如「遂與魯肅俱詣孫權」 , 「柳敬亭者, 揚之泰州人」 。敬亭者, 揚之泰州人」 。 (3) (3) 稱所厭惡、 所輕視的人。 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稱所厭惡、 所輕視的人。 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 賈餘慶獻諂於後」 , 賈餘慶獻諂於後」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 成年【稱字】 古人幼時命名, 成年 ( ( 男男 20 20 歲、 女歲、 女 1 5 1 5 歲歲 ) ) 取取字, 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 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字, 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 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 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如稱屈平為屈, 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 如稱屈平為屈原, 司馬遷為司馬子長, 陶淵明為陶元亮, 李白為李原, 司馬遷為司馬子長, 陶淵明為陶元亮, 李白為李太白, 杜甫為杜子美, 韓愈為韓退之, 柳宗元為柳子太白, 杜甫為杜子美, 韓愈為韓退之, 柳宗元為柳子厚, 歐陽修為歐陽永叔, 司馬光為司馬君實, 蘇軾為厚, 歐陽修為歐陽永叔, 司馬光為司馬君實, 蘇軾為蘇子瞻, 蘇轍為蘇子由等。蘇子瞻, 蘇轍為蘇子由等。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稱號】 號又叫別號、 表號。 名、 字與號的根本區別【稱號】 號又叫別號、 表號。 名、 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 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 後者由自己取定。 號,是: 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 後者由自己取定。 號,一般只用於自稱, 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一般只用於自稱, 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如: 陶潛號五柳先生, 李白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 如: 陶潛號五柳先生, 李白號青蓮居士, 杜甫號少陵野老,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號青蓮居士, 杜甫號少陵野老,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 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 歐陽修李商隱號玉溪生, 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 歐陽修號醉翁、 晚年又號六一居士, 王安石晚年號半山, 蘇號醉翁、 晚年又號六一居士, 王安石晚年號半山, 蘇軾號東坡居士, 陸遊號放翁, 文天祥號文山, 辛棄疾軾號東坡居士, 陸遊號放翁, 文天祥號文山, 辛棄疾號稼軒,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楊萬里號誠齋, 羅貫中號稼軒,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楊萬里號誠齋, 羅貫中號湖海散人, 關漢卿號已齋叟, 吳承恩號射陽山人,號湖海散人, 關漢卿號已齋叟, 吳承恩號射陽山人,方苞號望溪, 吳趼人號我佛山人, 袁枚號隨園老人,方苞號望溪, 吳趼人號我佛山人, 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鍊生。劉鶚號洪都百鍊生。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稱謚號】 古代王侯將相、 高級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稱謚號】 古代王侯將相、 高級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 如稱陶淵明被友人私謚為靖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 如稱陶淵明被友人私謚為靖節先生, 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 王安石為王文公, 范節先生, 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 王安石為王文公, 范仲淹為范文正公, 王翱為王忠肅公, 左光斗為左忠毅仲淹為范文正公, 王翱為王忠肅公, 左光斗為左忠毅公, 史可法為史忠烈公, 林則徐為林文忠公。 而稱奸公, 史可法為史忠烈公, 林則徐為林文忠公。 而稱奸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臣秦檜為繆丑則是一種「惡謚」 。【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 如南宋詩人楊萬【稱齋名】 指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 如南宋詩人楊萬里的齋名為誠齋, 人們稱其為楊誠齋; 姚鼐因齋名為里的齋名為誠齋, 人們稱其為楊誠齋; 姚鼐因齋名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 惜抱先生。 再如稱蒲松齡為惜抱軒而被稱為姚惜抱、 惜抱先生。 再如稱蒲松齡為聊齋先生, 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 譚嗣同為譚壯飛聊齋先生, 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 譚嗣同為譚壯飛 ( ( 其齋名為壯飛樓其齋名為壯飛樓 ) ) 。。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稱籍貫】 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 故而人稱孟【稱籍貫】 如唐代詩人孟浩然是襄陽人, 故而人稱孟襄陽; 張九齡是曲江人, 故而人稱張曲江; 柳宗元是襄陽; 張九齡是曲江人, 故而人稱張曲江; 柳宗元是河東河東 ( ( 今山西永濟今山西永濟 ) ) 人, 故而人稱柳河東; 北宋王安人, 故而人稱柳河東;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 故而人稱王臨川; 明代戲曲家湯顯石是江西臨川人, 故而人稱王臨川; 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被稱為湯臨川祖被稱為湯臨川 ( ( 江西臨川人江西臨川人 ) ) ; 清初學者顧炎武是; 清初學者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 被稱為顧亭林; 康有為是廣東南江蘇崑山亭林鎮人, 被稱為顧亭林; 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 人稱康南海; 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海人, 人稱康南海; 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被稱為袁項城城 ( ( 河南項城人河南項城人 ) ) 。 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 「 。 清末有一副飽含譏刺的名聯: 「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 上聯「合肥」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農常熟世間荒。 」 上聯「合肥」 指李鴻章指李鴻章 ( ( 安徽合肥人安徽合肥人 ) ) , 下聯「常熟」 即指出生江, 下聯「常熟」 即指出生江蘇常熟的翁同解。蘇常熟的翁同解。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稱郡望】 韓愈雖系河內河陽【稱郡望】 韓愈雖系河內河陽 ( ( 今河南孟縣今河南孟縣 ) ) 人, 但人, 但因昌黎因昌黎 ( ( 今遼寧義縣今遼寧義縣 ) ) 韓氏為唐代望族, 故韓愈常以韓氏為唐代望族, 故韓愈常以 「昌黎韓愈」 自稱, 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再如蘇軾 「昌黎韓愈」 自稱, 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再如蘇軾本是四川眉州人, 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 、本是四川眉州人, 可他有時自己戲稱「趙郡蘇軾」 、 「蘇趙郡」 , 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蘇趙郡」 , 就因為蘇氏是趙郡的望族。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稱官名】 如「孫討虜聰明仁惠」 , 「孫討虜」 即孫權, 因他【稱官名】 如「孫討虜聰明仁惠」 , 「孫討虜」 即孫權, 因他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 故稱。 《梅花嶺記》 有「經略從北來曾被授討虜將軍的官職, 故稱。 《梅花嶺記》 有「經略從北來 」 、 「謂顏太師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 句, 「 」 、 「謂顏太師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 句, 「 經略」 是洪承疇的官職, 「太師」 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 經略」 是洪承疇的官職, 「太師」 是顏真卿官職「太子太師」 的省稱, 「少保」 則是文天祥的官職。 《與妻書》 : 「司馬春的省稱, 「少保」 則是文天祥的官職。 《與妻書》 : 「司馬春衫, 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 」 「司馬」 指白居易, 曾任江州衫, 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 」 「司馬」 指白居易, 曾任江州司馬。 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 如稱賈誼為賈太司馬。 把官名用作人的稱謂在古代相當普遍, 如稱賈誼為賈太傅; 「竹林七賢」 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 世稱阮步兵; 嵇傅; 「竹林七賢」 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 世稱阮步兵; 嵇康曾拜中散大夫, 世稱嵇中散;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康曾拜中散大夫, 世稱嵇中散;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 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 王維曾任尚書右丞, 世稱王右將軍, 至今人們還稱其王右軍; 王維曾任尚書右丞, 世稱王右丞; 杜甫曾任左拾遺, 故而被稱為杜拾遺, 又因任過檢校工部丞; 杜甫曾任左拾遺, 故而被稱為杜拾遺, 又因任過檢校工部員外郎, 故又被稱為杜工部; 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 被稱為劉員外郎, 故又被稱為杜工部; 劉禹錫曾任太子賓客, 被稱為劉賓客; 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 被稱為柳屯田; 蘇軾曾任端明殿賓客; 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 被稱為柳屯田; 蘇軾曾任端明殿翰林學士, 被稱為蘇學士。翰林學士, 被稱為蘇學士。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稱爵名】 《訓儉示康》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 , 寇準的【稱爵名】 《訓儉示康》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 , 寇準的爵號是萊國公, 萊公是省稱。 《梅花嶺記》 「和碩豫親王以先爵號是萊國公, 萊公是省稱。 《梅花嶺記》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 , 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 《柳敬亭傳》 「寧南南下生呼之」 , 清代多鐸被封為豫親王。 《柳敬亭傳》 「寧南南下, 皖帥欲結歡寧南, 致敬亭於幕府」 , 寧南是明末左良玉爵號, 皖帥欲結歡寧南, 致敬亭於幕府」 , 寧南是明末左良玉爵號寧南侯的省稱。 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 所以後人以武侯相寧南侯的省稱。 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 所以後人以武侯相稱; 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 故世稱謝康稱; 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 故世稱謝康樂; 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 故世稱魏鄭公; 名將郭子儀樂; 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鄭國公, 故世稱魏鄭公; 名將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 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 世稱郭汾陽; 大書在平定「安史之亂」 中因功封爵汾陽郡王, 世稱郭汾陽; 大書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 世稱褚河南; 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 世稱褚河南; 北宋王安石封爵荊國公, 世稱王荊公; 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 世稱司馬溫公; 明初公, 世稱王荊公; 司馬光曾封爵溫國公, 世稱司馬溫公; 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劉基封爵誠意伯, 人們以誠意伯相稱。朱元璋的大臣劉基封爵誠意伯, 人們以誠意伯相稱。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 如《赤壁之【稱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 如《赤壁之戰》 : 「豫州今欲何至戰》 : 「豫州今欲何至 ?」 ?」 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 故以因劉備曾任豫州刺史, 故以官地稱之。 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 世稱賈長沙官地稱之。 再如賈誼曾貶為長沙王太傅, 世稱賈長沙; 「建安七子」 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 世稱孔北海; 「建安七子」 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 世稱孔北海; 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 世稱陶彭澤; 駱賓王曾任臨; 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 世稱陶彭澤; 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 世稱駱臨海; 岑參曾任嘉州刺史, 世稱岑嘉海縣丞, 世稱駱臨海; 岑參曾任嘉州刺史, 世稱岑嘉州; 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 世稱韋蘇州; 柳宗元曾任州; 韋應物曾任蘇州刺史, 世稱韋蘇州; 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世稱柳柳州; 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 世稱柳州刺史, 世稱柳柳州; 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 世稱賈長江, 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賈長江, 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兼稱】 如《游褒禪山記》 「四人者, 廬陵蕭君圭君【兼稱】 如《游褒禪山記》 「四人者, 廬陵蕭君圭君玉, 長樂王回深父, 余弟安國平父、 安上純父」 , 前玉, 長樂王回深父, 余弟安國平父、 安上純父」 , 前兩人兼稱籍貫、 姓名及字, 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兩人兼稱籍貫、 姓名及字, 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 《五人墓碑記》 「賢士大夫者, 冏卿因再稱名和字; 《五人墓碑記》 「賢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吳公, 太史文起文公, 孟長姚公也」 , 前兩人兼稱之吳公, 太史文起文公, 孟長姚公也」 , 前兩人兼稱官職、 字和姓, 後一人稱字和姓; 《梅花嶺記》 「督官職、 字和姓, 後一人稱字和姓; 《梅花嶺記》 「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 , 兼稱官職與謚號, 「馬副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 , 兼稱官職與謚號, 「馬副使鳴騄、 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 , 兼使鳴騄、 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 , 兼稱姓、 官職和名; 《促織》 「余在史館, 聞翰林天台稱姓、 官職和名; 《促織》 「余在史館, 聞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雞者事」 , 兼稱官職、 籍貫和尊稱。陶先生言博雞者事」 , 兼稱官職、 籍貫和尊稱。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謙稱】【謙稱】 (1 ) (1 ) 表示謙遜的態度, 用於自稱。 愚, 謙稱表示謙遜的態度, 用於自稱。 愚, 謙稱自己不聰明。 鄙, 謙稱自己學識淺薄。 敝, 謙稱自己自己不聰明。 鄙, 謙稱自己學識淺薄。 敝, 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 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竊, 有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 謙稱自己身份低微。 竊, 有私下、 私自之意, 使用它常有冒失、 唐突的含義在內。私下、 私自之意, 使用它常有冒失、 唐突的含義在內。臣, 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 謙稱自己臣, 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 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 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是對方的僕人, 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 (2) 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 ( ( 小國之君小國之君 ) ) 、 寡、 寡 ( ( 少德之少德之人人 ) ) 、 不穀、 不穀 ( ( 不善不善 ) ) 。。 (3) (3) 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 末官、 小吏等。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 末官、 小吏等。 (4) (4) 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 晚生、 晚學等, 表示自己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 晚生、 晚學等, 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 如果自謙為不才、 不佞、 不肖, 則表示是新學後輩; 如果自謙為不才、 不佞、 不肖, 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 (5) (5) 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 常用「家」 、 「舍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 常用「家」 、 「舍 」 等謙詞。 「家」 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 」 等謙詞。 「家」 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 如家父、 家母、 家兄等。 「舍」 的親屬時用的謙詞, 如家父、 家母、 家兄等。 「舍」 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 前者如寒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 前者如寒舍、敝舍, 後者如舍弟、 舍妹、 舍侄等。敝舍, 後者如舍弟、 舍妹、 舍侄等。 (6) (6) 其他自謙詞其他自謙詞有: 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 所以晚輩或地位低有: 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 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 意思的人謙稱在下; 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 意思是自己很平常、 不足掛齒; 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是自己很平常、 不足掛齒; 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 老人自謙時用老朽、 老夫、 老漢、 老拙等長的自稱; 老人自謙時用老朽、 老夫、 老漢、 老拙等; 女子自稱妾; 老和尚自稱老衲; 對別國稱自己的國; 女子自稱妾; 老和尚自稱老衲; 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君為寡君。 古人的稱謂古人的稱謂: 敬稱: 敬稱【敬稱】 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 也叫「尊稱」 。【敬稱】 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 也叫「尊稱」 。 (1 ) (1 ) 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 聖上、 聖駕、 天子、 陛下等。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 聖上、 聖駕、 天子、 陛下等。駕, 本指皇帝的車駕。 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駕, 本指皇帝的車駕。 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 代稱皇帝。 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於是用「駕」 代稱皇帝。 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 所以稱皇帝為天子。 古代臣子不受命於天而建立的, 所以稱皇帝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 就告訴在陛敢直達皇帝, 就告訴在陛 ( ( 宮殿的台階宮殿的台階 ) ) 下的人, 請下的人, 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 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 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 (2) 對皇太子、 親王的敬稱是殿下。對皇太子、 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 (3) 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 (4) 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 對使節稱節下; 對三公 今日免費精品文檔 原價:8.78豆元購買0豆元 中國人的名與字 關於該文檔 轉帖至 QQ空間 人人網 新浪微博 開心網 飛信 微軟Live 豆瓣 本地收藏 頂 1 收藏 0 分享 舉報 播放器載入中,請稍候... 相關文檔關閉 ppt中國人的名字和稱謂 熱度: doc人的稱謂 【直稱姓名】大致有三種情況:(.. 熱度: doc古代文化常識 熱度: txt407_文化篇 古代常識2 熱度: txt古代文化常識全解 熱度: doc人的稱謂 熱度: doc古代交友稱謂等 熱度: txt古代文化常識彙編 熱度: doc2009年歷史高考複習備考之文史常識資料 熱度: doc古代文化常識全解3036 熱度: pdf文化常識(初中版) 熱度: doc中國人都應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識 熱度: doc國學常識 熱度: doc古代稱謂常識集錦 熱度: doc古代文化常識精講古代文化常識 熱度: doc古代文化常識北京大學中文系 中國文化史真.. 熱度: txt中國古代稱謂 熱度: doc古代文化常識 人的稱謂、官職、天文曆法.. 熱度: txt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溫故知新,厚積薄發) 熱度: doc江東鎮初級中學文學知識競賽 熱度: 更多>> 該用戶其他文檔
君子小人
說說古人名與字
從「子」聊到上古中國人的名與字
雖然散文很難推求古音,但「詩」一向是探討上古漢字發音的重要來源。東漢年間的《梁父吟》(相傳諸葛亮喜歡以此自比晏子)如下︰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
里中有三墳,纍纍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從這首詩看來,不需要太多複雜的考證,初步讀下來,大概都會感覺出本詩的六段末尾的音韻都蠻「和諧」的。雖然今日所用的注音符號之中,將「無韻母」的三個字「似」、「子」、「士」放在不同分類中,另兩個「里」和「紀」放入韻母「ㄧ、一」裡頭,容易受到了混淆。不過翻查中華書局所出版的《漢字古今音表》,這五個字「里」、「似」、「子」、「紀」、「士」,在上古音全部都是以「-ie」為韻。而「子」字的上古音擬為「tsie」(同今日普通話的「皆」)。無論如何,在不願採用「破音字」的基本原則之下,「子」的上古音不可能有開口最大的「-a」韻。因此「子」的上古音不可能類同於「阿」。
這個常常出現的開頭「子」字,應該在其「意義」上,還是今日閩南語在人名前加上「阿」用法的來源。更進一步的分析,「子」字通常也只會出現在「字」而不是「名」裡頭。比如我們在《史記》的列傳的中,「伍子胥」偶爾會記成了「伍胥」;《史記》裡頭的「公西子華」在《孔子家語》和《論語》和中作「公西華」;西楚霸王「項羽」(羽是他的字,他的姓名應作「項籍」)在其它版本還可以見到「項藉,字子羽」的說法。由此看來,這個「子」字對於此人的「重要性」應該是略低的,才會常在文本中見到這種「脫落字」的情況。
從一般通行的說法可知,古人在命名的過程中,「名」是新生時所給予的;而「字」則是在成年之後才由鄉里長輩所賜,並且「字」最主要是由他的平輩和晚輩所用來稱呼的。既然表明是用來「稱呼」之用的,難道這個「字」裡頭的「子」字,不也該是一種類似於「拉丁語」中的「呼格」,專門用於稱謂時的語音記錄方式嗎?
王力的《漢語史稿》中讀到了一個有趣的主題。古人的「字」並不是「憑空創造」的,而是衍生自「名」而來。比如說,孔子最誇讚的弟子「顏回」——名「回」、字「(子)淵」,他的「名」「字」——「回」、「淵」——是彼此相關的。「回」是「旋轉」,「淵」是「回水」,即迴流之水。我們再看看「仲由」的字「子路」,便清楚地看出「由」、「路」兩字的關連了。
上古時代人類對於「字」的概念,基本作用上就是要專門給別人「稱呼」之用的;因此這個人的「字」就會冠個「衍生字」——「子」(如同今日閩南語中的「阿」),在書寫時可以讓人一望便知。而真正代表此人的「字」,是要將「子」字去掉之後的剩餘部分。
這種「衍生字」除了「子」之外,也常常見到用來代表「同輩排名」的意符。大家所熟知的「伯、仲、叔、季」在中古隋唐之前,人們是將「伯仲叔季」給安置在「字」而不是「名」裡頭。最明顯可查到的例子,就是漢末三國孫堅的四個兒子︰
孫策,字伯符;
孫權,字仲謀;孫翊,字叔弼;
孫匡,字季佐。剔除了這些「衍生字」之後,只有「阿符」、「阿謀」、「阿弼」、「阿佐」才是屬於這四兄弟的個人的「字」。
另一個例子則是漢光武帝。漢光武「劉秀」的字是「文叔」,史書記載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大哥劉縯,字「伯昇」;二哥之名不明,通常就寫作了「劉仲」。這也是一個符合「命字」規範的情況。
如同前面以「子」開頭的情況一樣,在剔除了伯仲叔季的排行代表符號之後,一個人的「字」也常常與其「名」是相關的。如漢光武的「秀」、「文」的相關意義明顯可見;又如班「固」、字孟「堅」,名與字所代表的意義完全相同。
「名」「字」相關的列表︰
時代 |
姓名 |
字 |
名與字的關係 |
說明 |
先秦 |
李耳 |
聃 |
補意與連結 |
聃︰大耳。 |
先秦 |
孔丘 |
仲尼 |
補意與連結 |
「丘」與「尼」互補其意。 |
先秦.仲尼弟子 |
顏回 |
子淵 |
補意與連結 |
「回」是回轉;「淵」在說文中意指「回水」,即迴流之水。 |
先秦.仲尼弟子 |
閔損 |
子騫 |
同意互訓 |
「騫」為「損壞」之意。 |
先秦.仲尼弟子 |
冉耕 |
伯牛 |
補意與連結 |
「耕」與「牛」互補其意。 |
先秦.仲尼弟子 |
冉雍 |
仲弓 |
(?) |
「雍」可能為太歲紀年中的「著雍」,天干屬「己」。「弓」字可能為「己」字之誤。「戊己」兩天干成套為一詞,在西漢有「戊己校尉」一官職。此處不深論「戊己」之意。 |
先秦.仲尼弟子 |
冉求 |
子有 |
補意與連結 |
既「求」而「有」之。 |
先秦.仲尼弟子 |
仲由 |
子路 |
補意與連結 |
「由」為遵循行走,沿「路」而行。 |
先秦.仲尼弟子 |
宰予 |
子我 |
同意互訓 |
「予」、「我」二字上古音互用。 |
先秦.仲尼弟子 |
端木賜 |
子貢 |
反意 |
「賜」、「貢」二字主動被動對象相反。 |
先秦.仲尼弟子 |
言偃 |
子游 |
補意與連結 |
「偃」︰休憩;「游」︰通「遊」,遊歷。 |
先秦.仲尼弟子 |
卜商 |
子夏 |
補意與連結 |
「商」、「夏」皆上古朝代名。 |
先秦.仲尼弟子 |
原憲 |
子思 |
補意與連結 |
「憲」︰敏慧。 |
先秦.仲尼弟子 |
公冶長 |
子子長 |
名字相同 |
名與字相同。 |
先秦.仲尼弟子 |
曾點 |
皙 |
反意 |
「點」︰小黑點;「皙」︰白。 |
先秦.仲尼弟子 |
司馬耕 |
子牛 |
補意與連結 |
「耕」與「牛」互補其意。 |
先秦.仲尼弟子 |
樊須 |
子遲 |
同意互訓 |
「須」即遲慢︰《左傳.成公二年傳》「子不少須,眾懼盡」(你行軍不緩一緩,眾兵士都感到恐懼。) |
先秦.仲尼弟子 |
孔鯉 |
伯魚 |
補意與連結 |
「鯉」為「魚」之補意。 |
先秦 |
孟軻 |
子輿 |
補意與連結 |
「軻」為車輪之軸,補「輿」(車子)之意。 |
先秦 |
屈平 |
原 |
補意與連結 |
「平」與「原」互補其意。 |
先秦 |
伍員 |
子胥 |
補意與連結 |
「員」︰官員。「胥」︰古代城市的「肆長」,職掌配管人民徭役。 |
漢 |
劉秀 |
文叔 |
同意互訓 |
「秀」與「文」意同互訓。 |
漢 |
班彪 |
叔皮 |
補意與連結 |
「彪」為虎紋,位於虎「皮」之上。 |
漢 |
班固 |
孟堅 |
同意互訓 |
「固」、「堅」同意互訓。 |
漢 |
班超 |
仲升 |
補意與連結 |
「超」,跳也。跳而後能夠「升」。 |
漢 |
竇憲 |
伯度 |
補意與連結 |
「憲」︰敏慧;「度」︰思考。與上原憲(子思)同意。 |
漢 |
王充 |
仲任 |
同意互訓 |
「充」、「任」皆今日之「擔任」之意。 |
漢 |
許慎 |
叔重 |
補意與連結 |
取其「慎重」之意。 |
漢 |
董卓 |
仲穎 |
補意與連結 |
「卓」、「穎」,卓越與聰穎。 |
漢 |
袁術 |
公路 |
補意與連結 |
「術」︰邑中道也,為「路」之補意。 |
漢 |
劉璋 |
季玉 |
補意與連結 |
「璋」為「玉」之補意。 |
三國.魏 |
曹操 |
孟德 |
補意與連結 |
「操」︰把持、節操,為「德」之補意。 |
三國.魏 |
曹植 |
子建 |
同意互訓 |
「植」、「建」皆有建設之意。 |
三國.魏 |
張遼 |
文遠 |
同意互訓 |
「遼」在說文中為「遠」。 |
三國.蜀 |
劉備 |
玄德 |
補意與連結 |
「備」︰慎也,為「德」之補意。 |
三國.蜀 |
劉禪 |
子嗣 |
補意與連結 |
「禪」︰傳予;傳予子「嗣」之意。 |
三國.蜀 |
諸葛亮 |
孔明 |
同意互訓 |
「亮」、「明」同意。 |
三國.蜀 |
關羽 |
雲長 |
補意與連結 |
「羽」泛指飛鳥,與空中之「雲」加以補意。 |
三國.蜀 |
趙雲 |
子龍 |
補意與連結 |
遊於「雲」中之「龍」也。 |
三國.蜀 |
法正 |
孝直 |
同意互訓 |
「正」、「直」意同。 |
三國.吳 |
孫策 |
伯符 |
補意與連結 |
「策」、「符」皆書冊之意。 |
三國.吳 |
孫權 |
仲謀 |
同意互訓 |
「權」、「謀」互訓。 |
三國.吳 |
孫翊 |
叔弼 |
同意互訓 |
「翊」、「弼」,皆「輔佐」之意。 |
三國.吳 |
孫匡 |
季佐 |
同意互訓 |
「匡」、「佐」,皆「輔佐」之意。 |
三國.吳 |
魯肅 |
子敬 |
同意互訓 |
「肅」、「敬」互訓。 |
三國.吳 |
周瑜 |
公瑾 |
同意互訓 |
「瑾瑜」,美玉。 |
三國.吳 |
諸葛瑾 |
子瑜 |
同意互訓 |
「瑾瑜」,美玉。 |
三國.吳 |
呂蒙 |
子明 |
反意 |
「蒙」、「明」,相反之意。 |
三國.吳 |
陸議 |
伯言 |
補意與連結 |
「議」為「言」之補意。陸議即陸遜之原名。 |
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除了「伯仲叔季」外,還有某些常見用來輩份排行的「衍生字」。如「孟」,一般都認為其作用通「伯」,即排行為「大哥」的。而「少」、「幼」、「稚」等字(如蘇武字「少卿」),應該是排行老么。至於「公」字,從袁術的例子來看,應該是專屬於「嫡長子」——因其庶兄「袁紹」字「本初」,其他同輩中無人冠以「公」字。而「長」字也是常用的「衍生字」,照其意解應該同該是長子。同樣地,字當中的「玄」(劉備的字為「玄德」,少孤)、「元」等字應該也作為「排行老大」來解釋才合理。
除了仲尼弟子之外,其他從先秦到西漢之間的歷史人物中,許多人要不是「不載其字」,否則就是看不出太大的「名字關連」學問。到了後漢至三國期間,「名」與「字」出現關連性的情況又多了起來。或許這種現象可以對照主流文化發展的軌跡,這可能是儒家學派的學問之一吧。
因此在儒學尚未成為主流的西漢,有一堆歷史人物的名字都以「卿」作為其字。比如衛青字「仲卿」,李陵字「子卿」,蘇武字「少卿」(不禁想到,李陵和蘇武在北海相會時,豈不成了「阿卿」對「阿卿」……),司馬相如字「長卿」、任安字「少卿」;看來「阿卿」還真是西漢時的「菜市場名」哩!而張良字「子房」,陳湯字「子公」,他們的「名」「字」之間應該是沒什麼特別關連的。司馬遷的字「子長」,可能只是很單純地說明他是「老大」。籠統地說來,西漢人對於「字」倒是不會安排太大的工夫。
而在 上古人名之中,發現兩個特別不合「規範」的情況。其一是撰寫《春秋繁露》的董仲舒,將「仲」放在「名」裡頭,總是令人覺得十分反常;是否「仲舒」為董先生的「字」,而其「本名」則早已失傳了?
另一個違反常例的情況,則是有名的「諸葛亮」的字——「孔明」。首字不用「子」而用「孔」,這在其他地方似乎是「前所未見的」。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如上表所示,以「子瑜」這種「規範化」的表現當成他的字。「孔」、「子」兩字寫法僅一筆之差,不清楚這當中到底有否其它關連?
仲尼弟子之中,他們的名字可能都是相關的。不過直到目前為止,曾參/子輿,澹臺滅明/子羽,公西赤/子華,宓不齊/子賤,這些人的名字相關性 還是找不出來。另外,王莽這位「當代大儒」的字為「巨君」,或許也有想不透的關連。這些都還是自己未來要做的功課。
而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女子有完整「名」與「字」的相當稀少。受霍夫人的慫恿,而毒死漢宣帝許皇后的女醫「淳于衍」,她的字記載為「少夫」,基本上還與男子一般,符合時人的「規範」。而「班昭」字「惠班」、「蔡琰」字「昭姬」則看不出規則。女子的「名」與「字」,可能還是任由家長自行決定吧。
常常見到某些批判中國古文化的論點,會對古人有好幾套名字而不以為然,並要求大家要實行「一人一名」的原則。如果我們不將傳統中國給一體「平板化」,大家或許就會發現,在中古之前的「號」尚未形成風尚之前,上古中國的「名」與「字」竟是相當樸實並具有規範的。這也是本文刻意要將討論的時間,限定在先秦到三國的原因。而所謂的一人一名,除了滿足精神潔癖之外,在實際上也是不通人情的。大家把「屈原」、「伍子胥」和「項羽」叫慣了兩千年,若要求所有教科書將他們「回歸本名」而不是現行的通行的「字」,反倒有點不通人情。而漢高帝「劉邦、字季」,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他並沒有那麼有學問的名字,原本只有「劉家老四」——「劉季」這種簡單的名字,直到發達之後才取了「邦」當他的名。那麼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如何指稱才好呢?
除此之外,今人以同理心來比於古人,會感到彼此文化習慣上的許多雷同與之處。「姓」當然用不著另加說明,而一個人的「名」,無論對自己或是別人,一向都是帶有「嚴肅正經」的意含在裡頭;除了長輩之外,平輩朋友、晚輩對其稱謂時,直呼其名通常都算不上是「禮貌」的行為。不過人們的創造力有限,而且對別人名字的記憶能力也同樣有限。今天,我們經常都從某人原來的姓名施以「加工」,來改換成另一種面貌來稱呼,以避免「直呼其名」的刺耳問題。
名和字的區別與用法,一直都是存在的現象,只不過換個方式來表
推薦閱讀:
※不要怪我太坦率, 70, 、80後比90後更崇洋媚外……
※中國人的特性:越沒本事,越愛面子
※20年首次!中國人進駐,白人大量遷出溫哥華...
※為什麼中國人出國總被歧視,根本原因是什麼?
※當代中國人十大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