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養生瑰寶八段錦功法(圖)和視頻下載地址
八段錦功法視頻下載地址為http://www.nqkk.com/res/tiyujiemu_6/qigongbaduanjin__8509_detail.htm
八段錦功法從宋朝流傳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其特點為動作簡單易行,健身效果明顯,是中華養生文化中的瑰寶。八段錦的「八」字不是單指「段」、「節」和八個動作,而是表示其功法有多種要素,相互制約,相互聯繫,循環運轉。「錦」字則表示每招每式的彙集,如絲錦般連綿不斷,是一套完整的健身辦法。
八段錦功法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柔和緩慢、圓活連貫。八段錦練習時身體重心平穩,虛實分明,輕飄徐緩;練功動作輕鬆自如,舒展大方,路線帶有弧形,不直來直往,符合人體各關節自然彎曲的狀態,一招一式的變化和姿勢的銜接連續流暢,無停頓斷續之處。
二、鬆緊結合,動靜相兼。八段錦功法練習時,肌肉、關節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放鬆而不鬆懈,在動作的銜接上用力適當,緩慢進行。習練者在意念的引導下,動作輕靈活潑,舒適自然,在動作的節分處做到沉穩,並保持肌肉的牽引伸拉。
三、神與形合、氣寓其中。八段錦功法每式動作以及動作之間充滿了對稱與和諧,體現出內實精神、外示安逸,虛實相生、剛柔相濟,做到意動形隨、神形兼備。本功通過精神的修養和形體的鍛煉,促進真氣在體內的運行,以到達強身健體的功效。
練習八段錦對基本身形的要求較高,習練者通過鍛煉基本身形可以克服關節和肌肉的酸痛,為放鬆入靜創造良好的條件,為學習其他動作打下基礎。下面我們就介紹練習八段錦所需掌握的基本身形和預備式。
一、基本手形
1、拳形:大拇指抵掐無名指根節內側,其餘四指屈攏收於掌心。
2、掌形:掌形之一,五指微屈,稍分開,掌心微含;.掌形之二,拇指與食指豎直分開成八字狀,其餘三指第一、二指節屈收,掌心微含。
3、爪形:五指併攏,大拇指第一指節,其餘四指第一、二指節屈收扣緊,手腕伸直。
二、基本步型
馬步:開步站立,兩腳間距約為本人腳長的2-3倍,屈膝半蹲,大腿略高於水平。
預備勢
動作一:兩腳並步站立;兩臂自然垂於體側;身體中正,目視前方。
動作二:隨著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向左側開步,腳尖朝前,約與肩同寬;目視前方。
動作三:兩臂內旋,兩掌分別向兩側擺起,約與髖同高,掌心向後;目視前方。
動作四:上動不停。兩腿膝關節稍屈;同時,兩臂外旋,向前合抱於腹前呈圓弧形,與臍同高,掌心向內,兩掌指間距約10厘米;目視前方(見右圖)。
第一式 兩手托天理三焦
動作一
:接預備式,兩臂外旋微下落,兩掌五指分開在腹前交叉,掌心向上;目視前方。
動作二:上動不停。兩腿徐緩挺膝伸直;同時,兩掌上托至胸前,隨之兩臂內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頭,目視兩掌(見右圖)。
動作三:上動不停。兩臂繼續上托,肘關節伸直;同時,下頜內收,動作略停;目視前方。
動作四:身體重心緩緩下降;
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十指慢慢分開,兩臂分別向身體兩側下落,兩掌捧於腹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
本式托舉、下落為一遍,共做六遍。
練功時,兩掌上托要舒胸展體,略有停頓,保持抻拉;兩掌下落要松腰沉髖,沉肩墜肘,松腕舒指,上體中正。
功理與作用:通過兩手交叉上托,緩慢用力,保持抻拉、可使「三焦」通暢、氣血調和。通過拉長軀幹與上肢各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及關節軟組織,對防治肩部疾患、預防頸椎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
注:三焦為六腑之一,主要功能為疏通水道和主持氣化。其位置是在胸腹之間,胸膈以上為上焦,臍以上為中焦,臍以下為下焦。
第二式 左右開弓似射鵰
動作一:接上式,身體重心右移;左腳向左側開步站立,兩腿膝關節自然伸直;同時,兩掌
向上交叉於胸前,左掌在外,兩掌心向內;目視前方。
動作二:上動不停。兩腿徐緩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右掌屈指成「爪」,向右拉至肩前;左掌成八字掌,左臂內旋,向左側推出,與肩同高,坐腕,掌心相左,猶如拉弓射箭之勢;動作略停;目視左掌方向(見右圖)。
動作三:身體重心右移;同時,右手五指伸開成掌,向上、向右畫弧,與肩同高,指尖朝上,掌心斜向前;左手指伸開成掌,掌心斜向後;目視右掌。
動作四:上動不停。中心繼續右移;左腳回收成並步站立;同時,兩掌分別由兩側下落,捧於腹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
動作五至動作八:同動作一至動作四,唯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三遍。
第三遍最後一動時,身體重心繼續左移;右腳回收成開步站立,與肩同寬,膝關節微屈;同時,兩掌分別由兩側下落,捧於腹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
功理與作用:本式可以展肩擴胸,發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協調能力,同時有利於矯正駝背、含胸等不良姿勢。
第三式 調理脾胃須單舉
動作一:接上式,兩腿徐緩挺膝伸直;同時,
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經面前,隨之臂內旋上舉至頭左上方,肘關節微屈,力達掌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時,右掌微上托,隨之臂內旋下按至右髖旁,肘關節微屈,力達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動作略停;目視前方(見右圖)。
動作二:松腰陳髖,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經面前下落於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於腹前,兩掌指尖相對,相距約10厘米,掌心向上;目視前方。
動作三、四:同動作一、二,惟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三遍。
第三遍最後一動時,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右臂屈肘,右掌下按於右髖旁,掌心向下,掌指向前。
功理與作用:通過左右上肢一松一緊的上下對拉,可以牽拉腹腔,對脾胃中焦肝膽起到按摩作用;同時可以刺激位於腹、胸、肋部的相關經絡以及背部的穴位,達到調理脾胃和臟腑經絡的作用。練習此式也可使脊柱內各椎骨間的小關節及小肌肉得到鍛煉,從而增強脊柱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有利於預防和治療肩、頸疾病。
第四式 五勞七傷往後瞧
動作一:接上式。兩腿徐緩挺膝伸直;同時,兩臂伸直,掌心向後,指尖向下,目視前方。然後上動不停。兩臂充分外旋,掌心向外;頭向左後轉,動作略停;目視左斜
後方(見右圖)。
動作二: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兩臂內旋按於髖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
動作三:同動作一,惟左右相反。
動作四:同動作二。
本式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三遍。
第三遍最後一動時,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兩掌捧於腹前,指尖相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
練習此式時注意頭要向上頂,肩要向下沉;轉頭不轉體,旋臂,兩肩後張。
功理與作用:
1、「五勞」指心、肝、脾、肺、腎五臟勞損;「七傷」指喜、怒、悲、憂、恐、驚、思七情傷害。本式動作通過上肢伸直外旋扭轉的靜力牽張作用,可以擴張牽拉胸腔、腹腔內的腑臟。
第五式 搖頭擺尾去心火
動作一:接上式。身體重心左移;右腳向右開步站立,兩腿膝關節自然伸直;同時,兩掌上托與胸同高時,兩臂內旋,兩掌繼續上托至頭上方,肘關節微屈,掌心向
上,指尖相對;目視前方。
動作二:上動不停。兩腿徐緩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兩臂向兩側下落,兩掌扶於膝關節上方,肘關節微屈,小指側向前;目視前方。
動作三:身體重心向上稍升起,而後右移;上體先向右傾,隨之俯身;目視右腳。
動作四: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左移;同時,上體由右向前、向左旋轉;目視右腳(見右圖)。
動作五:身體重心右移,成馬步;同時,頭向後搖,上體立起,隨之下頜微收;目視前方。
動作六至動作八:同動作三至動作五,唯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三遍。
做完三遍後,身體重心左移,右腳回收成開步站立,與肩同寬;同時,兩掌向外經兩側上舉,掌心相對;目視前方。隨後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屈肘,兩掌經面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對;目視前方。
功理與作用:通過練習此式可以刺激脊柱與督脈,達到疏經泄熱的作用,有助於去除心火。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
動作一:接上式,兩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時,兩掌指尖向前,兩臂向前、向上舉起,肘關節伸直,掌心向前;目視前方。
動作二:兩臂外旋至掌心相對,屈肘,兩掌下按於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對;目視前方。
動作三:上動不停。兩臂外旋,兩掌心向上,隨之兩掌掌指順腋下向後插;目視前方。
動作四:兩掌心向內沿脊柱兩側向下摩運至臀部;隨之上體前俯,兩掌繼續沿後腿向下摩運,經腳兩側置於腳面;抬頭,動作略停;目視前下方(見右圖)。
本式一上一下為一遍,共做六遍。
做完六遍後,上體立起;同時,兩臂向前、向上舉起,肘關節伸直,掌心向前;目視前方。隨後松腰沉髖,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微屈;同時,兩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視前方。
功理與作用:
1.通過前屈後伸可以刺激脊柱、督脈以及命門、陽關、委中等穴,有助於防治生殖泌尿系統方面的慢性病,達到固腎壯腰的目的。
2.通過脊柱大幅度前屈後伸,可有效發展軀幹前、後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與伸展性,同時對腰部的腎、腎上腺、輸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牽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動。
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氣力
接上式,身體重心右移,左腳向左開步;兩腿徐緩屈膝半蹲成馬步;同時,兩掌握固,抱於腰側,拳眼朝上;目視前方(見右圖)。
動作一:
左拳緩慢用力向前衝出,與肩同高,拳眼朝上;瞪目,視左拳衝出方向。
動作二:左臂內旋,左拳變掌,虎口朝下;目視左掌。左臂外旋,肘關節微屈;同時左掌向左纏繞,變掌心向上後握固;目視左拳。
動作三:屈肘,回收左拳至腰側,拳眼朝上;目視前方。
動作四至動作六:同動作一至動作三,惟左右相反。
本式一左一右為一遍,共做三遍。
做完三遍後,身體重心右移,左腳回收成並步站立;同時,兩拳變掌,自然垂於體側;目視前方。
練習此式時,沖拳要怒目瞪眼,注視衝出之拳,同時腳趾抓地,擰腰順肩,力達拳面;拳回收時要旋腕,五指用力抓握。
功理與作用:
1、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經,使肝血充盈,肝氣疏瀉。有強健筋骨的作用。
2、兩腿下蹲十趾抓地、雙手攥拳、旋腕、手指逐節強力抓握等動作,可刺激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的俞穴和督脈等;同時,使全身肌肉、經脈受到靜力牽張刺激,長期鍛煉可使全身筋肉結實,氣力增加。
第八式 背後七顛百病消
動作一:接上式。兩腳跟提起;頭上頂,動作略停;目視前方。
動作二:兩腳跟下落,輕震地面;目視前方。
本式一起一落為一遍,共做七遍。
功理與作用:
1.腳趾為足三陰、足三陽經交匯之處,腳十趾抓地,可刺激足部有關經脈,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同時,顛足可刺激脊柱與督脈,使全身臟腑經絡氣血通暢,陰陽平衡。
2.顛足而立可發展小腿後部肌群力量,拉長足底肌肉、韌帶,提高人體的平衡能力。
3.落地震動可輕度刺激下肢及脊柱各關節內外結構,並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複位,有助於解除肌肉緊張。
收式
動作一:接上式。兩臂內旋,向兩側擺起,與髖同高,掌心向後;目視前方(見右圖)。
動作二:兩臂屈肘,兩掌相疊置於丹田處(男性左手在內,女性右手在內);目視前方。
動作三:兩臂自然下落,兩掌輕貼於腿外側;目視前方。
功理與作用:氣息歸元,放鬆肢體肌肉,愉悅心情,進一步鞏固練功效果,逐漸恢復到練功前安靜時的狀態。
推薦閱讀:
※脾胃陽虛,腹脹積食,試試花椒泡腳吧
※人體內濕氣重有什麼影響和癥狀?
※養生為本 技擊為魂
※如是果蔬教你做養生湯,做有氣血的女人
※引領養生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