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幸福的變遷(19)

    五.衣

    小時侯,在農村無論男女衣服的主色調是黑、蘭、灰和軍裝綠,青年人最喜歡穿軍裝綠。夏天上衣幾乎全是白襯衣或白色、紅色的背心。偶爾在婚禮上可以看到新娘穿紅色或粉色的衣服。改革開放後,社會上才逐漸可以看到花花綠綠的服裝。

     那時,服裝的面料幾乎全是棉線的,在七十年代的中後期化學纖維的面料才逐漸多了起來。記得有一年春節,我母親給我做了一套「的卡」面料的蘭色上衣和古銅色褲子,穿著這套新衣服拜年時幾乎所有見到的人都很羨慕,自己也感覺很榮耀,春節過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捨得換衣服。

    過去,服裝的式樣也很單調。老年人大多數都穿著「紐襠」褲子,老年婦女穿著斜對襟的上衣。最時髦的服裝是「中山裝」,我上初中時,母親給我做了一件呢子面料的「中山裝」,引得很多目光的關注,許多人說:「看,人家孩子都穿上呢子衣裳啦。」甚至有的人對我說:「你一個小孩有必要穿這麼好的衣裳嗎?」。改革開放後,服裝的式樣逐漸發生了很大變化。83年上高中時,我伯母從蘭州回老家,給我買了一件蘭色的「蘋果」牌牛仔褲和一件月白色的「卡殼」式上衣,是全校第一個穿牛仔褲的學生(另外只有一個老師穿牛仔褲),因許多同學還沒有見過牛仔褲,所以當時走在校園裡還有點不好意思和臉紅。86年6月份參加工作,8月份單位發了一套西服,一直也沒捨得穿,直到大年初一才拿出來穿上出去拜年,走在大街上也很少看見有穿西服的。那時,如果一個人平時穿著西服、打著領帶會引起許多人的議論。記得到機關工作後,有位同事長年喜歡穿西服系領帶,其他同事就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華僑」,意思是只有華僑才能長年穿西服系領帶。

    小時侯,春秋兩季穿膠鞋,夏天穿塑料涼鞋,冬天穿膠底棉布鞋,除冬天外很少穿襪子。學生時代最喜歡穿白色的「力士」鞋(運動鞋),一般在上體育課那天穿。因為是白色的,穿時間長了,會在鞋底與鞋面的交界出留下汗滓,所以一方面需要經常刷鞋,另一方面刷完鞋後需要打上一些漂白粉,晒乾後再穿。上高一時,母親給我買了一雙皮鞋,是「三接頭」的,那是我有生第一次窗皮鞋。

    現在,除一些特殊場合外,到處都可以看到人們穿著花花綠綠的、各式各樣的、希奇古怪的服裝和鞋,這也是在過去很難想像的。

推薦閱讀:

行政職能變遷的模式探究-----從部門行政到公共行政
看美國人衣著時尚的百年變遷

TAG:幸福 | 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