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閱讀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清詞,完成問題。賣花聲·立春黃景仁獨飲對辛盤①,愁上眉彎。樓窗今夜且休關。前度落紅流到海,燕子銜還。  書貼②更簪歡③,舊例都刪。到時風雪滿千山。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注】①辛盤:元旦時以蔥、蒜、韭、蓼蒿、芥雜和的食品,取迎新的意思。②書貼:立春日,悉剪綵為燕以戴之。③簪歡:立春日簪幡勝為歡。古時立春日,人們剪綵為小幡或勝(一種婦女的頭飾),插在頭上。8.「前度落紅流到海,燕子銜還」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分析。9.「年去年來常不老,春比人頑」一句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有什麼作用?【答案】8.獨站樓窗前,作者彷彿看到前些時候隨河水流入大海的落花又被燕子銜回。前些時候見到落花已滿懷愁緒,而今見落花被燕子銜回,實在無奈,表達了作者揮之不去的憂愁情緒。9.運用了擬人和襯托的表現手法。以「老」「頑」二字,將春擬人化,形象生動;在寫年華易逝時,不正面描寫,而是以春「年去年來常不老」側面襯托出人的漸漸老去,這樣寫,含蓄地表現出作者對現實的無奈。【解析】8.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9.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備註】這是一首在立春時寫的傷感之作。立春,本是高興的日子,可是,作者的內心卻絕望至極,恨光陰年年如是。獨自飲酒,表現出內心的憂愁。獨站樓窗前,彷彿看到前些時候的落花又被燕子銜回,反映出作者內心深處有說不出的無奈,揮之不去的愁緒。對於「書貼」「簪歡」這些習俗,作者已然了無興趣,而想到的只是千山的風雪。結尾處,作者情緒達到極點,不說人漸老,而反說春「常不老」,以一句「春比人頑」作結,表達了對現實已不抱希望。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完成問題。山居雜詠黃宗羲【注】鋒鏑牢囚取次過,依然不廢我弦歌。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其能奈我何。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一冬也是堂堂地,豈信人間勝著多。【注】黃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學者。明亡後起兵抗清,失敗後隱居著書,不仕。8.詩歌頸聯採用了何種描寫手法來寫作者的生活狀況?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9.結合具體詩句簡析作者的高尚品格。【答案】8.詩歌頸聯採用了白描手法來寫作者的生活狀況。二十兩棉花的破被蓋在身上,幾根松木煮著空鍋,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生活的貧苦之狀,表現了作者甘心貧居的堅強不屈的態度。9.①堅強不屈,心胸豁達。槍刀劍戟,牢籠囚禁,都不能使作者停止彈琴放歌。②貧賤不移,志向堅定。"貧亦其能奈我何"直接抒發作者內心的堅定志向。③充滿自信,豪情滿懷。尾聯中作者表達了對勝利的自信,萬丈豪情,溢於筆端。【解析】8.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藝術手法的能力。9.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備註】詩歌首聯直接表明作者的心胸氣概,槍刀劍戟,牢籠囚禁,都經歷過,仍然不能使作者停止彈琴放歌。「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其能奈我何」更是直抒胸臆,被視為不畏強暴、貧賤不移的述志名句。黃宗羲早年即繼承東林餘緒,參與對閹黨的鬥爭,明亡後曾組織抗清,歷盡艱危困苦和死亡的威脅,但他依然保持著從容樂觀、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作者晚年隱居,過著「廿兩棉花裝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鍋」的貧苦生活,然而清廷數次徵聘均不就。詩的結尾,豪情萬丈溢於筆端,體現了作者的自信豁達。全詩所表現的甘心貧居的堅強不屈的態度,充分表明了作者堅持民族節操的品格和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風亮節。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河北民王安石河北民, 生近二邊長苦辛。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攜來就南,南人豐年自無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過者無顏色。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錢無兵戎。8.詩中說「生近二邊長苦辛」,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邊民主要有哪些「苦辛」。9.這首詩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答案】8.①賦稅之苦。「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河北民」家家養兒育女,讓他們男耕女織,但勞動所得全都上繳朝廷供奉遼和西夏的貴族。②饑饉加徭役之苦。「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大旱之年,遼闊的土地上空蕩蕩的一無所有,「河北民」飢腸轆轆,然而官府卻仍然催促逼迫他們服河役。③流亡之苦。「老小相攜來就南」,「河北民」無計可施,只得老少相互攙扶著逃荒到黃河以南。9.①對比。結尾兩句將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與貞觀中「斗粟數錢無兵戎」的美好社會對比,通過對比揭示對時政的深刻批判。②誇張。「悲愁白日天地昏」說邊民的悲愁猶如陰雲慘霧,瀰漫於天地,致使「白日天地昏」,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極寫「河北民」的悲愁。③側面烘托。「路旁過者無顏色」側面烘托,通過道旁行人見此慘狀不禁感到悲痛欲絕,烘托出邊民的深愁極苦。④卒章顯志。詩的最後兩句將國富兵強的貞觀盛世與北宋王朝積弱積貧的社會現實相對照,表現了詩人對北宋王朝的不滿和對理想世界的嚮往,揭示了詩歌的主題。【備註】本詩剪裁精當,言簡意賅,全面反映了當時百姓深受階級剝削和民族壓迫之苦,表現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世界的嚮往。詩歌開門見山地點明題意,緊接著從「賦稅」、「饑饉」、「徭役」以及「流亡」等層面來具體說明詩歌開頭的「長苦辛」三字,一層比一層深入地鋪敘了河北之民所受「苦辛」的可悲,字裡行間透露出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受苦人民的深切同情。詩歌最後兩句採用古今對比的手法揭示了詩歌主旨。(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問題。山中述懷姚合為客久未歸,寒山獨掩扉。曉來山鳥散,雨過杏花稀。天遠雲空積,溪深水自微。此情對春色,盡醉欲忘機。8.簡要賞析頷聯、頸聯的寫景藝術。9.首尾兩聯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答案】8.頷聯運用動靜結合的藝術手法。拂曉時分,山鳥飛散而去,是動景;一場雨後,杏花稀疏,是靜景,此句寫出了清晨山中寂靜的環境特點。頸聯運用遠近結合的藝術手法。遠處天邊濃雲堆積;近處溪水靜流,寫出了山中春色之美。9.從首聯到尾聯,詩人丟掉傷感悲愁,變得淡泊閑適。首聯敘述一個人久客他鄉,孤獨地住在山中,表達了詩人客居他鄉的孤獨寂寞之情;尾聯描寫詩人面對山中美好的春色,心中感到愉悅,表達了詩人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解析】8.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題,要緊扣題干「寫景藝術」的要求進行分析,回答出寫景的手法,然後結合詩句具體分析。頷聯和頸聯這兩聯描寫的是山中的春景。拂曉的山鳥、雨後的杏花運用的是動靜結合的手法;晴空中的積雲、靜流的溪水運用的是遠近結合的手法。9.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聯敘事,敘述詩人久客他鄉,寒山獨居,流露出濃濃的鄉愁和孤苦寂寞之情;尾聯以抒情為主,面對山中美好的春色,詩人走出傷感悲愁,想忘掉世俗,與世無爭。首尾兩聯表達的情感不同,前後的情感有變化。【備註】此詩首聯敘事,交代詩人久客他鄉,寒山獨居,流露出鄉愁和寂寞之情。頷聯和頸聯描寫山中春色。詩人獨居山中,一覺醒來,只感到雨過春歸。山鳥飛散而去,杏花被雨水打落。仰首望天,濃雲堆積;低頭看水,溪流細細。此兩聯工巧自然,毫無斧鑿之痕,寫出了山中春色之美。尾聯以抒情為主,寫詩人面對美好山色的心境變化,表達想忘掉世俗、隨遇而安的心態。(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江城子段成己①階前流水玉鳴渠。愛吾廬,愜幽居。屋上青山,山鳥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許,今老矣,欲何如。  閑來活計未全疏。月邊漁,雨邊鋤。花底風來,吹亂讀殘書。誰喚九原摩詰起,憑畫作、倦遊②圖。【注】①段成己,金末進士,曾任宜陽主簿。金亡,與兄避居龍門山。兄歿後,閉門讀書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詔征為平陽府儒學提舉,堅拒不赴。②游:即宦遊,指外出做官。8.上片寫景是圍繞哪一個字展開的?請結合詞句簡要分析。9.本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答案】8.上片寫景是圍繞「幽」字展開的。作者的居所青山環繞,遠離塵囂,一派幽靜;屋前流水潺湲,山鳥歡鳴,以動襯靜,更顯環境的幽靜。9.①對年華已老,無法施展懷抱的無奈。作者也曾經追求功名,可金已亡,並且自己已經老了,還能怎麼辦呢?②對目前悠閑隱居生活的喜愛和對官場仕途的厭倦。作者居住在幽美的環境中,閑來打魚耕田,賞花讀書,很是享受,早「倦」了仕途功名。【解析】8.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9.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備註】這首詞主要是寫隱居之事。詞的上片寫居室周圍的環境,下片寫自己的日常生活。詞中曰「愛吾廬,愜幽居」,這裡的「愛」「愜」,不僅表現了作者歡悅的情緒,而且表明了作者的志趣。然而,「少日功名空自許,今老矣,欲何如」這幾句又隱藏著辛酸,有一種萬不得已的心情。由於時移世變,又不甘奉事新朝,他只能閉戶隱居,以「閑」自樂了。結句謂欲起摩詰於九原,將自己的生活畫作「倦遊圖」,當然想到過王維是個山水畫大名家,但更主要的是因為王維也曾隱居於藍田輞川,與作者為同調,句中含有「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意思。


推薦閱讀:

一杯消愁敬明天,一杯烈酒敬過往
《倉央嘉措史詩》詩集:當金罡遇見迦秀·邊巴次仁
《今天我是一朵雲》/祁連山
Theory of Modern Poetry (26)
論述杜甫草堂時期詩歌的平民本色

TAG:閱讀 | 詩歌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