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是個偽善的人,心裡根本就沒有人民,毀掉明朝理所當然
生活中,我們常被偽善的面孔或者說是鏡頭欺騙,這就像看電視,猛見某人一向好鏡頭,就說:「哎呀,這哥們兒不錯!」但當看到最後,卻發現這哥們兒成了壞人,讓人失望了。本應該我們能總結出這麼一個道理的,即是判斷一個人相對的好或者壞,要看他的一生,看他一生都做了些什麼,這之後才能下結論。但我們的確太忙了,有時候只能看一些片斷,並依據這些片斷形成自己感覺上的判斷,得出的結論往往也就成了錯誤的。
朱由檢
明思宗朱由檢,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即崇禎帝,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偽善的人。對於他,很多人都給出了很「公正」的評價,說他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因為個人能力與性格,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才做了亡國之君。而他最讓老百姓感動的恐怕要算他上吊之前,在藍色袍服上留下的那句話:「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這話夠味吧?夠讓人感動吧?答案是當然。但這不過是他在生命結束時的一個鏡頭,不是他的一生。若我們將他一生的鏡頭連貫起來,就會發現他這個人其實是偽善的,他心裡根本沒有人民的。
自1628年即崇禎元年起,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我們今天的學者說,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已經進入了歷史上的第五個小冰河期,是亡國之象。在「亡國之象」里繼位的崇禎帝本該更應愛護自己的人民,可他當時並沒有這麼做。
史籍稱,當時陝西天赤如血,年年大旱,人民大飢,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後腹脹而死。1633年,「全陝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這時,在銀川驛做驛卒的李自成也因「天災」失業,而他的那個舅舅高迎祥幾乎是在崇禎帝繼位的同時自稱闖王揭竿而起了。
天災面前,崇禎帝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救災賑災,而是派出部隊對高迎祥等人進行鎮壓。《明史》記載,白水王二、王大梁與安塞馬賊高迎祥造反搶糧,饑民聚眾響應。高迎祥自稱闖王,王大梁自稱大梁王。1629年春,崇禎帝詔令以楊鶴為三邊總督捉拿盜賊。朝廷的軍隊殺了王大梁,「賊人」(饑民)害怕了。
我們看到,這時明朝的軍隊還是能打仗的,有戰鬥力的,而當他們準備進一步剿滅「賊人」時,山西忽然「嘩變」,事情被鬧大。之後,明軍彷彿就沒什麼指望了。為什麼呢?延綏與甘肅的軍隊潰散了,有相當一部分士兵跑到「賊人」那裡,與朝廷作對。而朝廷還想著調固原的兵力來「剿賊」。
李自成
什麼道理啊,有錢打仗就沒錢救人啊?
1634年,兵部尚書呂維祺上書朝廷:「蓋數年來,臣鄉無歲不苦荒,無月不苦兵,無日不苦挽輸……野無青草,十室九空……村無吠犬,尚敲催征之門;樹有啼鵑,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欲使窮民之不化為盜,不可得也。」老天爺,災禍居然到了這種程度!旱災又引起蝗災,使得災情更加擴大,「死人棄孩,盈河塞路」。而早在1630年,兵部郎中李繼貞就上奏說:「延綏百姓饑饉,將全部為盜,請用庫金十萬去賑濟。」皇上不聽。
這是《明史》說的,不是我說的。看看,崇禎帝心裡分明是江山,江山擠出去了人民。部將戰死,他會穿上素服哀哭,派官員到宗廟告祭,人民餓死一層,他哭了,穿素服了?
後來,也許是真調不出兵來了,崇禎帝居然干出了件一般人干不出的事情——刨祖墳。他命令陝西巡撫汪喬年去刨李自成的祖墳,想要以此斬斷李家「龍脈」。結果,汪喬年令米脂縣令邊大綬把這事兒辦了。讓人想不到的是,李家祖墳里還真的冒出了「龍」:一條紅蛇,長三四寸,長著角,會飛,張開嘴巴吐出六七道日光,飛起又飛回落在屍骨腦後。汪喬年洋洋得意,認定自己真斷了李家龍脈,把那顱骨和紅蛇用匣子收了,報送給朝廷。
我們今天說這件事兒要比李自成1641年進攻河南,殺福王朱常洵,享用「福祿酒」更惡劣。而當把它與1636年時任陝西巡撫的孫傳庭俘獲高迎祥,將高迎祥肢解獻上朝廷的事加在一起,可以看出大明王朝已經在崇禎帝的統治之下差不多了。這不僅僅是天災的問題,它牽扯著個人的素質與人品。
李自成進京
1644年三月,李自成軍焚燒昌平。隨後,他們想刺探京師虛實,就派人裝作做販,進城「做生意」刺探機密情報。但朝廷派的偵察兵到昌平時,卻被李自成軍扣留,無一復還。甚至,李自成軍的一些騎兵到了北京城門,朝廷的軍隊竟然不知。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個時候崇禎帝在朝堂上召集大臣們開會,問外面的情況怎麼樣了,大臣們哭了起來,他這才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了。此時,李自成軍已經將北京城給包圍了,不少官軍都投降了。一個皇帝,一個已經幹了17年皇帝的皇帝能「麻木」到這種程度,真可謂是天下的一大笑話。而若這個皇帝的麻木是因為宦官的問題還能讓人理解的話,那麼,接下來他的「敏感」則讓人不能容忍。
《明史》記載,1644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城危在岌岌可危,李自成派投降的太監杜勛進入城中,要他去見崇禎帝,要求崇禎帝禪位。崇禎帝大怒,隨後下詔親征,但天黑的時候李自成軍便全部入城了。崇禎帝走出皇宮,登上煤山,望著滿天的烽火,嘆息道:「苦了我的百姓了。」感動不?感動!但當初老百姓樹皮吃、吃觀音土,兵部郎中李繼貞讓他拿出國庫的銀子賑災他咋就不聽、不幹呢?
崇禎帝真的愛人民嗎?不過偽善罷了。在煤山徘徊良久,他回到乾清宮,令人將太子和永王、定王送到外戚周奎、田弘遇家中,這是人之常情,當然可以理解的。但接下來的事情,就讓人覺得不可理喻甚至噁心了。崇禎帝拔劍刺長公主,把她給殺了(沒完全殺死),隨後催促自己的皇后老婆儘快自殺。這不是一個男人乾的事情,更不是一個皇帝乾的事情。太「敏感」了!
十九日,天還沒亮,皇城失守,朝廷鳴鐘召集百官,沒有一人到來。而昨晚去過的煤山此刻註定會成為崇禎帝最後的歸宿,也註定會讓他變成煤山枯樹上的一片隨風飄零的葉子。他寫在衣襟上寫下遺詔:「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讓人感動啊,但這感動的背後分明夾雜其他味道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也許,崇禎帝在那一刻是真誠的,但從他不賑災、刨祖墳、殺女兒、逼老婆去死等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他處事的方式是有問題的,甚至人格是有缺陷的——據說,崇禎帝死後,有不少人跟著他去死了,宮女自殺的也有三百多人,就連象房的大象都哀吼流淚。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那些自殺了的人、那些流淚的大象,都是替崇禎帝的偽善埋單的。(文/路生)
崇禎皇帝上吊的樹
本文為作者原創,圖片本自網路,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