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方面面看大乘「大」的意思

「《十二門論》云:摩訶衍者」,梵語叫摩訶衍,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大乘,「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諸佛大人乘是」,這就要念聖,「乘故,故名為大」。現在這個字要念古音就沒人懂了,我們一切都隨俗,大家都念「乘」咱們就念乘。「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是給的意思,給與眾生「大利益事,故名為大」。

 

「又觀世音、得大勢」,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諸大士之所乘,故名為大」。這些大菩薩都是修這個方法,都是以這個方法幫助一切有緣眾生,也說根熟的眾生,所以稱它為大。「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這些大乘經典,它們確確實實能盡一切諸法邊底。這就是今天講的科學。

 

邊是邊際,宏觀宇宙,底是微觀世界,量子力學。追根究柢,這一切法到底是什麼回事情,一定把它搞清楚,這要大乘。所以小乘,你看八識,小乘只講到第六識,佛給小乘人不講阿賴耶、不講末那,他不懂。到第六識他就很滿意了,他只需要這麼多,就給他說這麼多。大乘根性的人不行,他要追根究柢,一定是徹底搞明白、搞清楚。

 

「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就是大乘的義趣,「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所以這是大小乘,無論是在根性、是在教學的內容、義趣、宗旨,都有很大的差距。「又《寶積經》曰:諸佛如來正真正覺所行之道,彼乘名為大乘。」這是說的諸佛如來,正真正覺,真上面加個正,覺上頭也要加個正,表示是純正沒有偏邪。所行之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是與正覺相應。

 

「以上經論明大乘者,唯如來與大菩薩能乘,大者所乘故。」上面舉的這些經論裡頭所說的意思,都是法身大士、諸佛如來,從他們境界來說的。「又所乘之道,是諸佛如來之所行,所乘者大,故名大乘」,這個解釋,「又此大者,當體得名,常遍為義,體無邊涯,絕諸對待,橫該十方,豎通三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先之,唯此先於諸法」,如傅大士偈子所說的,「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故強名為大」。

 

這是沒法子說的,勉強用大來稱它。所乘之道,我們所修學的這個法門,道就是門道,法門稱之為道。這個道是佛所行的,是諸佛、法身大士們他們所修的、他們所學的,這是大,這叫大乘。大還有個解釋,「當體得名,常遍為義」,大是體大,這講的是真如、自性、諸法實相,它真大。這個意思裡頭,常,常是不變,遍是周遍,周遍法界。「體無邊涯」,我們中國古人所說的,什麼是大?「大而無外」,就是說它沒有邊。

 

有邊際的都不算大,有邊際你還能找到,沒有邊際,這叫真大。什麼叫小?「小而無內」,無內才叫小,有內就不叫小。微塵裡面有法界,那微塵不小。微塵裡有法界,法界裡頭又有微塵,微塵裡頭又有法界,能不能找到底,找到最小的?找不到,沒有。小而無內,大而無外,這是中國古人解釋大小的意義。常遍為義,體無邊涯。

 

「絕諸對待」,它沒有相對的,大小是一對。在佛法裡面,大小不相對,不是相對,小中有大,大中有小。「橫該十方」這是空間,「豎窮三世」這時間,時空一交叉,這是現代科學所不能夠離開的。但是現在科學家知道了,時間跟空間都不是決定的,不是真有。佛在經典裡面三千年前就說到了,空間跟時間是不相應行法,是抽象概念,不是事實,事實上沒有真正的空間跟時間。

 

「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有沒有過去?沒有;有沒有未來?也沒有。「無有一法先之,唯此先於諸法」,一切法都是之後的事情,這一法最先。這一法是什麼?真如自性。賢首國師《還源觀》裡面講的一體,「顯一體」。一體大,法界虛空界都從它變現出來的,它是根、它是源頭,沒有在它先的。唯此先於諸法,這是心性,明心見性。

 

傅大士,傅大士傳說也是彌勒菩薩化身,這示現是在家居士,「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這講的是自性、本體,「故強名為大」。換句話說,以明心見性為目的的,這個法門就是大乘。也就是說,這個法門終極的目標是成佛,這個法門是大乘;小乘終極的目標是證阿羅漢,這叫小乘。所以從方方面面來看大的意思。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五十二集)2011/11/18 檔名:02-037-0052

推薦閱讀:

如何搭建數據化運營系統

TAG:意思 | 面面 | 大乘 | 方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