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從張愛玲墓中盜出的九層妖塔
「 這 是 有 書 君 陪 你 共 讀 的 第 104 本 書 」
文 | 宋雁樓 · 主播 | 阿成
▲點擊打開視頻,即可觀看
《有書快看》之5分鐘帶你看完《小團圓》
更多有趣、有料,有內涵的視頻,關注公眾號:有書快看
各位書友大家好,下周我們將一起共讀張愛玲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
1995年9月的一天,幾個人闖進張愛玲在美國居住的公寓,發現她已在行軍床上離世,只見遺體邊放著一本手稿——封面寫著觸目驚心的的三個大字: 小,團,圓!下面另有一行小字:見者必予銷毀!
打住!其實沒有這麼戲劇化啦。
不過,《小團圓》確實 是一本」遺腹書「,它本來的命運是隨著張愛玲的去世而長眠於出版社的某個文件櫃中。
但它終於橫空出世,這個過程極具爭議性。
從撰寫到出版,這本書前後曲折甚多,可說出版史上最神秘最糾結的書。
張愛玲是個才女,但她不是個文章快手,炒不來快手菜,她寫作品就象腌篤鮮,需要在心中」篤「很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一道大菜在她腦海中開始醞釀:寫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
張愛玲在美國是很忙的,丈夫賴雅從完全癱瘓到去世前後四年,都需要她照顧,自己身體也弱,大病小病不停;
寫作上也從不停歇,劇本、小說、文章、改寫舊作,而且為了生計需要做一些研究翻譯類的工作。
移居洛杉磯後她一頭扎進《海上花》的翻譯及《紅樓夢》考據等工作。所以念頭一直只是念頭而已,並未付諸行動。
直到後來,有個台灣粉絲寫信給張愛玲說要寫她的傳記。粉絲寫愛逗傳記,本身不是件壞事,但壞就壞在,這個粉絲愛烏及烏,和張的昔日愛人今日冤家胡蘭成走得很近,甚至住在一起,所以,這傳記中的「戲肉」,竟是很多要靠胡蘭成的回憶!
張愛玲一聽之下大為擔憂,連忙去信讓他不要寫。
張愛玲覺得胡蘭成不靠譜,他自己的回憶錄中就把相關事件寫得錯誤百出又粘粘糊糊,夾纏得緊;另一方面也不想讓他小人得志。
外部突然出現這樣一個」惘惘的威脅」,再加上自己本就有心,張愛玲索性自己動筆開寫《小團圓》。
因為早已在心中燉了很久,這一動筆,竟然寫得非常之快。
從張一九七五年七月的信件中「這兩個月我一直在忙著寫長篇小說《小團圓》」,到九月的信件「倒已經寫完了」,可以推測小團圓的初稿大約只用了四五個月。
接下來是半年左右的補寫刪改,最後《小團圓》書稿被寄到張愛玲的好友兼經紀人,香港的宋淇、鄺文美夫婦那裡。張的計劃是先在港台同時連載,然後再出單行本。
作為張愛玲的鐵杆好友,宋淇夫婦一直鼓勵她多寫作,希望她用作品維持當時的聲名熱度。但是看到這部手稿後,他們給出的建議卻是:不發表。
原因是,這本自傳體小說,批露了太多爆炸性的資料。
尤其是第一次從張愛玲自己的角度談到胡張之戀的種種隱秘之處。而當時台灣政治風氣相當複雜,原本就有一幫小人作者嫉妒張愛玲的重新走紅,屆時難免要對書中涉及到的有關政治,風化等內容雞蛋裡挑骨頭,大加撻伐。
而「無賴人」胡蘭成正在台灣等著翻身機會,此書一出等於肥豬送上他的門去,恐怕立刻要寫文章指指點點大出風頭了。
所以這本書雖然必定走紅,但很可能對張的聲譽造成一些損害,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
不得不說,只有最忠心的朋友才會為作者做這種考慮,經此一勸,張愛玲也認為自己原先太鑽在這本書里了,不及旁觀者看得周全,宋的想法是很有道理的。
宋淇建議把邵之雍(即胡蘭成)改成雙面間諜,再把他寫死,這樣就可以讓他無法自動對號。或者把九莉寫得完全無法和張聯繫在一起。
但這樣一來,勢必需要對全書大動干戈,違反了張寫一本自傳小說的初衷。
幾個關鍵點無法解決,於是事情就此擱置下來了。
一九九五年,張愛玲逝世,生前她立好遺囑:「我將我擁有的所有一切都留給宋淇夫婦」——《小團圓》的手稿和版權自然也在其中。但夫婦倆生前都沒有決定如何處理此書。
九六年,宋淇去世,二零零七年,鄺文美也逝世。這時他們的兒子宋以朗成為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行人。
他的決定是:出版《小團圓》。
此書終得以與讀者見面。
做出這個決定是很不容易的,是重重壓力和質疑下反覆考量的結果。
壓力之一,張愛玲本人曾停止出版《小團圓》。
上面講到宋淇阻止張愛玲出版本書的原因,是怕她聲名受損,這也是宋以朗研究父母與張多年來通信得出的結論。
但是隨著一九八一年胡蘭成的去世,有關他的一切隱憂已不復存在。到二十一世紀,台灣政治空氣已不再是當年那種板滯的狀況,可說早已雲開霧散。
壓力之二,張愛玲曾有信提到要銷毀《小團圓》。
這封信於一九九二年二月隨遺囑正本一起寄給宋淇夫婦,信中是這樣說的:
「還有錢剩下的話,我想用在我的作品上,例如請高手譯。沒出版的出版……(《小團圓》小說要銷毀)。這些我沒細想,過(些)天再說了。」
但是,遺囑是有法律效力的,但信件沒有。
關鍵還要看張愛玲本人的意願:是否真的要銷毀書稿。
事實上,張愛玲後來是改了主意的,非但不想銷毀,反而一度積極出版此書。
在上面那封信之後的九三年,她曾和皇冠雜誌社約定出版《小團圓》,在給編輯的信中說一定儘早寫完(改編)《小團圓》,「不會再對讀者食言」。
只是一直沒有完成。
足以說明,張愛玲若泉下有知,應該並不反對,甚至會支持《小團圓》這本「盜版「書的面世。
這本書的出版,是情與理,甚至是情與法權衡後的結論。
當時張愛玲早已紅遍兩岸三地,所有人見到宋以朗必問小團圓,就象馬克吐溫筆下」人民的呼聲響雷似的要求回答「,如果他真的將書稿銷毀,廣大張迷肯定不會饒過他。
試問,如果曹雪芹曾說過要銷毀後四十回手稿,而你有一天在祖傳樟木箱底發現了一個包著紙卷的寫著「脂硯齋」的破錦緞包袱…….你會怎麼做呢?
某種意義上,這部書已經不屬於張愛玲。
自私一點說,反正我們讀書的可是有福了。
2009年,此書在港台和大陸同時推出,張氏旋風又一次席捲三地,堪稱文壇一大盛事。
這本書有個特點——恐怖。
王國維論詩詞,有著名的三境界說。
我認為恐怖片也有三境界。第一重,顫抖的音樂,白紗窗帘,黑暗中的腳步聲,雨衣。第二重,啊,閣樓有瘋婦。第三重,所有人都有問題!難不成,是我自己……
而《小團圓》的恐怖不在表面,而是細思極恐的那種,絕對已到第三重。
具體怎麼回事,宋雁樓將帶領大家翻開書細細體會。
另一個特點:結構複雜。
細細森森,重重疊疊,你正看得津津有味呢,冷不防腳下一空,一下子就跌進另一段故事裡去了——耳旁響起愛玲一聲輕笑。
因為特殊的碎片化結構和意識流敘述方式,《小團圓》不但難讀,也難拆,堪稱史上最難拆的書之一。
雖然這些碎片其實是圍繞著不同線索編織起來的,但這些線索相互穿插又常隱藏在深處,十分的不明顯。
如果拿來在語文課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架勢來讀,是會死人的。
領讀時我將做一些整理,即在一個主題下適當將其它章節講到的東西穿插進去,並附加一些書中沒有寫到的事情,以加深整體理解。
這就好比用一塊大磁鐵,將一堆材料中同類材料都吸在一起。
所以,這次人領讀人其實不是「拆」書,而是「拼」書。
讓張愛玲和她周遭的人物、生活,顯示出它們整體的輪廓來。慢慢,現形。
但我們始終要記得一點,本書雖然和張愛玲的生活軌跡高度重疊,但畢竟屬於小說,不能完全當成紀實作品看待。
走進有書,走進《小團圓》這座寶光灼灼的妖塔。
明天開始的領讀,總體進度如下。
1.心聲淚影,張愛玲眼中的母親既偉大也自私(第一章)
2.一襲爬滿蚤子的華美錦袍,天才少女張愛玲的學校生活(第二章)
3. 眼看他樓塌了,一個輸在起跑線上的豪門子弟(第三章)
4.你給我一個家,讓我與你一起擁有它。張愛玲的後天母親(第四章)
5.鞦韆院落夜沉沉,張胡的傾城之戀(第五章)
6.好大一棵樹,張愛玲的四大家族究竟有多厲害 (第六章)
7.記得當時年紀小,炎櫻——張愛玲的閨蜜兼拐杖 (第七章)
8.當愛已成往事,張愛玲揮起慧劍 (第八,九,十章)
9.因何鎮日亂紛紛?張愛玲母女的冤冤相報 (第十一章)
10.幾回魂夢與君同,張愛玲那些不能說的秘密(第十二章)
預告:下周我們共讀的書是《小團圓》,本書是張愛玲的遺作,展現的是張愛玲版本的"張胡之戀"。
這部自傳式小說講述的是女主角作家九莉的經歷,從幼年時新舊世代交替身處的傳統家族,到在修道院女子中學遇到各式同學,以至九莉遇上被說成為漢奸、有婦之夫的邵之雍,這些情節都與張愛玲的傳奇人生相似。
張愛玲說這是一個熱情故事,她想表達出愛情的百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推薦閱讀:
※胡蘭成通過門洞遞紙條求見張愛玲,見到本人後又難掩一絲的失望
※張愛玲傾城之戀讀後感
※昔年煊赫舊家聲:張愛玲的家族記憶
※浮華背後的蒼涼---看張愛玲
※張愛玲為何嫁給美國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