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解脫之道-念佛開示(六)
目 錄
定業怎麼轉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佛陀出世的本懷
改習氣的好方法
不見他人過與道即相當
做好事為什麼會下地獄
災難來時怎麼辦
十法界
善友為依
真正的佛教
何謂三苦
八苦怎麼來
清凈心供養
定業怎麼轉
佛教講因果,有些人不了解,誤會因果是一種宿命論。所謂宿命論就是不可以更改。可是佛法就是告訴大家,修行能夠轉業力,能夠轉變命運。所以佛門所講的因果,不是宿命論。宿命論是外道講的。小乘佛法沒有能力轉定業。大乘佛法可以轉定業。因為他知道業從哪裡起,連小乘的阿羅漢都不曉得。但諸佛如來知道業是從心所造,所以心轉了,定業自然就隨著心轉變,所以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你現在念佛,你將來必定成佛,這是真真實實的道理。所以修善,就一定會得善報,造惡業一定會感召惡報,這不是外道所說的宿命論,或是由哪一個人在安排。佛門講的因果,是有相當深的道理。很多同修心中難免有疑問,心想:為什麼一個人修善,這一生卻得惡報;而造惡的人,卻得善報?其實,這當中的道理,祖師大德講得非常地清楚。為什麼造惡,後來得善報?因為這個人過去生也是造惡,那在他前一生雖然造惡,後來悔改,修善了,但是這造惡的力量強,業習很重,所以這一生還帶著習氣。善報是他過去生後來修善,所以得到了善報。那這一生做善為什麼得惡報呢?一樣是他過去生修善,但是後來善心、善行沒辦法相續,所以有一點點小惡。這一生他修善的習慣還在,但是惡報沒有消除掉。所謂「因果通三世」,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所以眾生才會看到,造善業得惡報,造惡業得善報。一般人看的都是眼前的這一生,並沒有看到過去世。但是諸佛如來、祖師大德卻有能力。阿羅漢就能知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你講過什麼話,造作過什麼事,他都有能力知道。而佛菩薩能力比阿羅漢更大,能夠通曉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對於諸佛如來的因果看得清楚。
學佛不是從知見上,或從表相上去學,很多人錯認為學佛先要有高學歷,必須是念過某些學院,才能夠學得好,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學佛是教你把知見斷掉,把習氣除掉,像古代六祖惠能大師,雖不認識字,但還是明心見性。近代的慧明老和尚,也就是印證夏蓮居老居士會集本的禪宗大德,一樣是不認識字,他是喂狗的時候開悟見性!所以學佛不在於學歷,無論是世間的學歷或佛教的學歷都不重要,這些都是生死邊事,還是在生死中打轉,是沒有辦法了生死,沒有辦法出三界的。可以去看看真正有成就的祖師大德,絕對不搞這些名聞利養。能不能成就跟學歷完全沒有關係,是跟放不放得下有絕對的關係。你用世間心,只著在相上來看,那你對因果是沒有辦法相信的。更對於佛說的「緣起性空」的道理不能接受,所以你會謗佛、毀謗三寶,造很重的惡業。《圓覺經》云:「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有作思惟」就是你現在打妄想的這念心,是著在「有」上,認為一切人事物是實有的。其實「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而是「六塵妄想緣氣」,是六根攀緣六塵產生出的錯覺,誤認為你的妄想心就是真實的「我」。佛告訴我們這不是真心,你要用這心來學佛,佛說那是無有是處。意思是說:你這是錯誤的!後面講:「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你用這個妄心想要成佛,用現在這攀緣心、用世間心來學佛法,絕沒有辦法成就。所以學佛不在於學歷高低,而在於你對這世間放不放得下?你的知見放不放得下?學佛不是看你經典讀幾部或背了多少,而是你的心念有沒有轉變?是否不再被境界影響?有沒有學佛是這樣子看的,這才是真正的學佛。如果學了佛連因果都沒有辦法相信,沒有辦法了解,以為佛教講的因果是宿命論,那你就是佛法中的外道,或是學佛法學成外道,那這一生就非常可惜,出了家也是枉然!
所以學佛的同修要知道,因果不是外道所說的宿命論,因果是決定於你的心,所以大乘佛法講定業能夠轉,因為業是從心造!大家拜懺時都會念:「罪從心起將心懺。」這就是告訴我們定業能轉。「心若空時罪亦亡。」你心空了,不再著有,對境不要生心,不要在這裡思量、分別,這就叫心空。心空就罪空。「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定業就從這裡轉。大家雖都會念,但是沒有真正學到,所以讀經、拜懺要仔細,要能反觀、要能思惟。
宋仁宗有一首佛陀舍利贊:「三皇掩質者歸土。五帝潛形已化塵。夫子聖中誇是至。老君世上亦言真。埋軀只見空遺冢。何處將身示後人。惟有吾師金骨在。曾經百鍊色長新。」這是讚歎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古代的聖人,他是人中的聖人,像孔老夫子、孟子,或是道教的聖人太上老君,甚至再更早的三皇、五帝,這些都是聖人中的偶像,他一生所作所為,再有道理、學問,為天下人崇敬,但是一旦往生,就連骨頭也都沒有留下來,「何處將身示後人」?唯有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存在,佛舍利經過東吳的孫權叫力士用鐵鎚敲擊,「力士」就是非常有力氣的人,他拿著大鐵鎚往舍利敲下去,他用的還不是一般的鐵鎚,結果鐵鎚壞掉,舍利還在。「曾經百鍊色長新」。即使用韋馱菩薩的金剛杵,也沒有辦法損壞佛陀舍利,這代表佛的功德、佛的教法,就跟他的舍利一樣,從古到今不曾變異,這是舍利的一個表法,像世間人埋到土裡面或用火一燒就全部化為灰燼。只有佛法能夠讓眾生真正的受用。有很多祖師大德,像章嘉大師火化之後,他的頭蓋骨有六字大明咒。他的徒弟甘珠活佛,坐缸荼毘七天七夜燒不壞,只好裝金供奉,這都是真正的成就。這是表示佛法是不壞之法,不像世間有相之學,有造作就著在相上,無論是著空或是著有,統統都是著相,一著就會變壞、會變異。所以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不會變壞,因為它稱性,從這一點就知道佛法確實比世間的學位、學術更為殊勝,它不是只有道理而已,它是真正能夠讓大家受用到,讓大家看到,所以跟世間法不一樣。學世間法要來證佛法是做不到的,因為世間是成住壞空的,世間的學問是會隨著時間、空間而轉變;但佛教不會,佛教講的是心性,「常住真心,性凈明體」,所以從常住真心所顯現出來的,叫做「法身」。在利益眾生上叫做「應化身」,或叫「隨類身」,都是稱性,不會變壞,所說的教法,亘古至今不變,不像世間一般人所說的理論或道理,那是會改變的,所以佛弟子對於佛法要能夠深信,不要夾雜,一夾雜,會退失你之前的發心,你就對佛法沒有信心。現在人學佛不老實學,還要再夾雜一點儒家、道教,勸大家不要再夾雜,那樣對你學佛一點幫助都沒有,這些世間法都是祖師大德所捨棄的。祖師大德以前為什麼引儒家、引道家呢?那是因為當時候大環境所迫,就用當時候人能理解的話,講給他們聽,並不是說佛法的基礎在世間法上,絕不能這樣看,要是這樣看,就看錯了。學佛就是要修正你錯誤的想法、看法、做法,真正要在佛法中得利益,這些錯誤都要舍掉。像王龍舒居士就是大儒學家,是國學進士,他學佛後才知道,從前所學的都是他的妄心妄識,是執著而來的,所以統統舍掉,一心念佛,臨終自在站著往生!他能決定自己的生死,他的生死不是操作在命運手上。所以學佛的人真正能夠轉變,能夠不被命運所拘束住,由此可知佛教不是講宿命論,是講因果。你種出世的因,就能得到出世的果報。所以大家學佛要深信,要明白、要能夠老實,不要夾雜世間法,你一夾雜,極樂世界就去不了。像世間的孔子、老子說得再好,死了以後,確實沒有留下任何的東西,不像釋迦牟尼佛留下了舍利。經典有講,佛陀舍利到這世間壞的時候,它都不會壞,金剛神會把它收起來,送到別的地方去供奉。這就代表佛法的可貴,佛法能夠利益眾生,大家一定要能夠深信。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古人講:「生已無可戀。死亦奚足厭。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一切眾生的本性,本來跟佛完全一樣,所以說沒有生死。那生死從哪來?是從你心所現的,心一念迷就產生了六道輪迴,妄有身、心及世間相。為什麼要來學佛,要來念佛?就是要把這虛妄的生死給了掉,所以說祖師告訴我們,生死從心所現,心迷了就現六道,心悟了那就沒有生死。修學凈土法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了生死,就凈宗來講,在生死關頭最重要的就是助念,你這一生業報將要盡的時候,能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就看你臨終是怎麼樣的用心。在一般初學佛的時候,大家聽到助念的事很難接受,甚至有人會起煩惱,說:「學佛不是要快樂的嗎?不是要自在的嗎?怎麼會講到死這件事情上」。其實佛法它是很完整、很全面的,從生一直到老死,它都有講到,教你平常時怎麼存心、怎麼用功,面對死亡的時候,要怎麼樣來用心。所以修凈土的人,除了平常持名以外,還非常注重臨終的助念。這裡不講什麼臨終關懷,其實也沒什麼好關懷的,臨終就是一句佛號。講再多的話都是閑言語,就提醒亡者這一句佛號就夠了。若自己是亡者,心裏面就只存一句佛號,不要再想世間雜七雜八的事情,這與你往生凈土絲毫都不相干。所以念佛的人要發勇猛心,要發決定心,你現前就要這樣專心,不要等到臨終的時候,滿心的罣礙、滿心的執著、到時候都放不下。你現在放不下的這些念頭,這財、色、名、食、睡、家親眷屬、你的恩人、你的愛人、你的太太、你的先生、你的小孩,這些都是你的罣礙,不管他在你臨終前對你好或是壞,這些恩怨統統都要一筆勾消,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凈土。你心裏面要是有執著,這執著不光只是恩愛的執著,乃至瞋恨都是執著,跟人家的恩怨自己要放下,這是在學佛人自分上。如果沒有放下,那臨終活冤親現前,如果他是跟你有怨恨,他現前來看你,你心裏面起瞋恨心,你就會下地獄。如果起貪愛心也是下地獄,因為貪愛是猛火,慾火焚身。當你遇到你喜歡的,或你的先生對你關心幾句,或你太太對你好言幾句,心一生貪著,這時候學佛人,就要警覺這是活冤親來障道的,不能不注意。本來你的兒子、女兒不孝順,可是在你臨終的時候,他變得特別孝順,讓你特別貪著、舍不下,讓你以為他回心轉意了,人家有沒有回心轉意你不用管,這些活冤親專門在你要斷命臨死的時候,講好話給你聽,說:各方面你都放心……。講軟言慰語,敗壞你修行的話,他讓你輪迴出不去。所以在《無量壽經》的講座多次說到,你不要去看這些世間典籍,看世間情情愛愛的戲劇,不要講世間話,這都是障你的菩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男女情愛統統把它拋向十方法界外去,一切都不管,心裏面就一句佛號,這是最切要的!有的業障重的,甚至連一句佛號都提不起來。所以學凈土的人要有高度的覺悟,高度的覺察,小孩聽不聽話無所謂,聽話也好,絕對不貪,不聽話也罷,萬緣放下,那你這一生才有希望,不能渾渾噩噩的,講了幾句好聽話,心中的情執就生起來。所以修學佛法最怕這種軟冤家,軟冤家讓你不知不覺起情見、起愛見,你要出離六道輪迴,他就用無形的枷鎖,把你鎖住,讓你出不去,你自己也不能覺察。所以念佛的人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要萬緣放下,不要想臨終再來放下。甚至有的同修自欺說:「我才沒那麼執著。」那你就等臨終時看看,你這一生的善惡業一定會現前,你的煩惱習氣一定會起來,這是佛告訴我們的。每個人都會生病,一點小感冒就心煩意亂、脾氣暴躁,何況你臨終真正要斷命的時候是四大解體,你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俱時現前,你作不了主。那為什麼不現在開始努力?越早覺悟越好,越早放下越好,佛在《無量壽經》講:「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這樣你才能夠往生無量清凈阿彌陀佛國,從此生死永斷。要是你再繼續輪迴,來生不一定做人,你想做人都很難,因為你的五戒十善要做圓滿,在臨終的時候善惡業牽引著你,不是只有這一生,是過去生無量劫來的業習種子都會現前,這時候只有一句佛號能夠伏得住它,其他的不行。那你還要摻雜其他的,那就不能了脫生死了。所以提起一句佛號相當的重要。那去幫人家臨終助念的人,也不要太多廢話,就是勸亡者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就好。該做的準備措施,譬如說:手機要關機,或是改成震動,幫人家助念的時候要用心,就好像在幫自己助念,這樣助念才有功德。不能認為:「沒有辦法,今天我是助念團派來的,既然參加了只好來念」。存這種虛應故事的心,幫人家助念,是沒有功德的。如是因如是果,在你臨終時,人家也是這樣幫你念,你還是得到相同的果報。有很多助念的開示,講得又長又久,不用講這麼長,就是勸他這句佛號要念得穩、念得牢,亡者如果在打妄想、在顛倒,那要提醒他,如果他有學佛,就要告訴他:「學佛就是為了這個時候,你的心不要亂,要跟著佛號走,跟著阿彌陀佛走,心想佛、口念佛、耳朵聽佛號」。這就是最好的開示。一句佛號是阿伽陀葯,總持諸法,再也沒有比佛號更好的開示了。甚至臨終開示,都還要會觀機,看這個人的根器,這比較難;一般只是照著開示的文,對他簡單念一下。有的居士或是法師也很厲害,也會講開示,但是不要拖太久,臨終不要誦經,有的臨終佛號念一念,停下來,誦個《地藏經》、誦個《阿彌陀經》,不要這樣搞,就是一心念佛,幫人家助念就是用佛號,如果他不是專念佛,他念觀世音菩薩也可以,你可以幫他念觀世音菩薩,都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還是勸你直接念阿彌陀佛比較直接、穩當,這是講臨終的助念。學佛的同修,絕對不要忌諱這些事情,你的遺囑要先寫好,不要等到要往生了,措手不及,家裡的人吵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平常就要準備妥當,就像一個國家平常就要有軍隊,不然外敵來入侵的時候,拿什麼跟它抵抗?沒有辦法保衛人民。學佛人也是,臨終煩惱魔軍來入侵的時候,你拿什麼跟它作戰?就是靠你平常的用功、平常的準備。所以佛法講的是最現實的事情,從你出生到你老死,完全的保佑你,完全的照顧你,這是佛大慈大悲。你的父母頂多照顧你幾十歲,一般也是早你一步先離開,只有佛菩薩對你是百分之百的照料,全心全意地幫助。若不信佛言,何言可信?佛菩薩講的話不相信,那就沒有話可相信了。所以自己要把煩惱給放下,把過去這些傳統的習俗要放得下,臨終不要害怕,也不要忌諱,在生前就要準備。還有臨終往生後,念佛念一念還做引魂的,千萬不要引魂;有的葬儀社會告訴你,要拿著招魂幡引魂,如果你要引魂,那剛才就不用助念了。佛教沒有在引魂的,助念就是要讓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要燒紙錢,這都是傳統的習俗,非不得已要做些什麼,就留著二十四小時以後再做,二十四小時以後,基本上神識已經離體了,那才可以做,在這二十四小時當中,能夠一心念佛是最好,這些大家要能夠知道,不要去忌諱這件事情,要先準備,先把遺囑立好,把助念團找好。所以平常就要跟人家結緣,要是不跟人家結緣,你整天在家裡,你臨終就只有你的家親眷屬幫你助念,有的學佛人沒跟人家接觸,臨終時家親眷屬也不會處理,還用繞佛的方式助念,助念不可以用繞佛的,海青的衣袖不能碰到亡者,這種是不會處理的,所以這件事情相當重要。現在就要學,就要覺悟,大家要早做準備,不要等到生病的時候或是腦筋不清楚的時候,才來準備這件事情,那就太晚了,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佛陀出世的本懷
現代人接觸佛法,很多都希望家人可以學佛,希望小孩子能夠成聖成賢,卻誤以為學佛的基礎在於先學儒家,再來學佛。實際上,你希望你的小孩接觸佛法,你要讓他到道場來,跟大眾結緣,跟佛門結緣。你讓他看這些世間的典籍,他只會變成一個在家的好人。但要是說:「沒有先做好人,怎麼做佛?」那你就誤解佛法了。做好人不一定能做佛,但是做佛一定是好人;佛法講的般若智慧,那就不是人人都有,你沒有接觸佛法,不會悟得本性的般若,般若雖然是本具的,但是須因師得悟。因為你接觸到法師,接觸到佛教,你才能體會得到,才能悟道。所以你要是覺得學佛不夠,還要夾雜世間法,那在你的菩提道上,是不會有成就的。祖師大德來到中國傳佛法,引中國的經典是因為中國人對它熟悉,所以就用此方的經典及聖人的言行,並不是要叫你先學當世間人,再來學佛,這不是祖師大德的本意。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講經說法也是引印度當時的人所學的,用當時人聽得懂的比喻來做說明,但並不是希望聽眾變成外道。我們聽經聞法要能夠明白。有人說:沒人天法就沒辦法成就大乘,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果照事相上來說的話,大乘的基礎在於小乘,小乘的基礎在於人天,那人天的基礎不就再往下推了嗎?要不要先下三惡道再來覺悟?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是幻化的。你做再多的好事,如果沒有般若智慧,那隻會變成有漏的業果,不能成道。所以學佛修行是要成道的,你希望你的小孩能夠學佛,能夠真正的有大智大慧,就要讓他讀佛經、讓他禮佛、讓他能念佛,這樣子他才能夠學佛,佛法才能消眾生的業障。有些人講:「現在的社會亂象,小孩子喜歡追求名牌,希望追求物慾的享受。」那是你給他的緣,你給的是這些世間緣,所以他才會追求這些物質。所以原因是在於父母,你要給他學佛的緣,讓他接觸佛教,讓他接觸道場。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善根;像最近看到的小貓、小狗,還有鳥,連他們接觸道場都能學佛,都能站著自在往生。夏蓮居老居士在用功的時候,他的房間就有一隻老鼠,每天跟著夏老居士做課,所以連動物都有善根,就看你給他什麼樣的環境!不能說學佛沒有效,度不了他,佛法是真正可以幫助眾生。如果你希望成道,想要這一生能夠了生脫死,你現前遇到所有的煩惱,就要用佛經去解,不要用世間法,世間法只會讓你更煩惱,更多苦。《八大人覺經》講:「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世間人天是無常的,器世間是無常,有情世間也是無常。用這些生滅法,無常的法,要來求佛乘不生不滅,在《楞嚴經》講:「無有是處」。所以為什麼《楞嚴經》這麼重要,在末法可以幫助眾生,因為《楞嚴經》是釋迦牟尼佛乃至過去先佛世尊,「先」是過去的意思。「先佛世尊。覺明分析。微細魔事。」它告訴大家在末法有哪些邪說、哪些外道夾雜在佛門中,說法夾雜讓你不能成道。佛告訴阿難,「汝能諳識」就是:你心裏面能夠知道,則「魔不得便」。這是十方如來最後的垂範,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法當學,什麼樣的觀念當舍。如果讀過《楞嚴經》,你就很清楚。大家學佛一定要有正知正見,所謂「離經一字。即為魔說。」離開經典,講得再好、再有道理,那也不對。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要用佛法。佛法有分五乘,但是佛在《法華經》講,其他乘只是隨順眾生說,佛的本懷,也就是佛心裏面所希望的,是眾生能入大乘。你今天遇到《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華嚴經》,你還要退轉,還說這些不夠,還要夾雜世間東西,那你就是法華會上,五千退席的大眾,自己放棄你自己的善根,你願意放棄成佛的機會。所以你學佛想要成佛,要完全依著經教,不是先做一個好人,再來學佛修行。就看張善和以及很多的惡人,像阿闍世王,這個世間沒有比他更壞的人,五逆罪全部都造,無惡不作,但他臨終還能夠懺悔,證無生法忍,這就是佛法超度的力量。他殺父害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有誰罪業比他還重?他沒有夾雜世間法,他就是念佛,一念回光,悟得業性本空,六塵非有,證無生法忍,往生凈土,他過去所造的罪業全部都消掉。真如《永嘉證道歌》講:「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及《法華經》講的:「端坐念實相。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再重的罪都能消。所以為什麼提倡要一心念佛,絕對不改題目,不要夾雜;看經只看佛經,不要看其他的外道典籍。大家受三皈時就有講到:皈依佛,皈依本師釋迦牟尼佛。皈依法,皈依大乘的經典。皈依僧,僧就是落實佛法的人。大家從初學佛受了三皈以後,就發這樣的願,不要退轉,不然這三皈就是形式。大家希望自己成道,也希望家親眷屬也都能夠了生脫死,這一生大家有緣,所以你要給他好的緣,你給他世間法,給他世間的境緣,他就會變成世間人,你希望他孝順你,他給你的也是世間的孝順,跟你想的不一樣,而且你臨終他還要來障礙你,一舉有數害,沒有一舉數得。所以方法要用對、觀念要正確,對於佛法你要信得過,不要聽人家幾句話,心就動搖、就退轉,那是腳跟不穩,好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按定一句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你的煩惱自然乾淨。蕅益大師講:「念佛尚且不夾雜禪觀、觀想、參究,何況夾雜世間法」!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講:「以持名為正行。」、「持名為定善。其餘為散善。」所以修學凈土,要依著凈宗的祖師、大德去學、去修,他們怎麼做,我們跟著做。印光大師早年也是學儒,後來他回頭,知道那些沒有用。王龍舒居士更是儒學的大家,他自己學佛以後,他懺悔說從前學這些都是他的妄心、妄識、分別,根本沒有辦法幫助眾生。蕅益大師也是學儒,後來統統都放下,最後連大乘經教也放下,就是念一句佛號,幫助人就是用佛號。像杭州乾旱,村民請蓮池大師祈雨,他說:「我不會,我只會念佛」。他就站在那裡念佛,真不可思議,念一念就下雨了。這幾位都是凈土宗的祖師。你要學凈土,你要跟著祖師學,不要聽世間人在那裡亂說,他講的東西跟佛菩薩、祖師大德不相應,所以要能夠明辨。有空要多讀誦、多看《楞嚴經》,就能夠知道,妖魔鬼怪在末法是怎麼惱害眾生,是怎麼讓你墮落的。他講的話好像都很對,聽起來似是而非,你會誤解、會被攝持,你會不知不覺被他帶著走。如果沒有《楞嚴經》、沒有《圓覺經》,沒這些大乘的經典,你心裏面就沒有正見,所以佛就預言《楞嚴經》是魔第一部要滅的,因此第一部被滅的就是《楞嚴經》。因為《楞嚴經》講的全是魔的過失,以及魔將要用來惱害眾生的花招,所以他要先把它滅掉。怎麼滅?不是拿火燒它,他讓你看不懂《楞嚴經》、不相信《楞嚴經》,所以現在大家都沒有閱讀經典的能力,沒有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那這部經等於是滅掉了。其實文言文沒有這麼難,你多看多讀,心誠則通,連近代不認識字的慧明法師都能通達實相,他是真正有明心見性、有成就的祖師大德,給我們帶來無比的信心,他見性以後,能講大乘的經典,能講《華嚴經》。他沒讀過書,不認識字,心通則法通,這點大家要知道。現在外面邪說熾盛,真是邪說充滿法界,如恆河沙,算都算不清,我們今天有幸遇到正法,遇到凈宗這法門,自己就要能珍惜,要能夠努力來修行,才不辜負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
改習氣的好方法
學佛入門的課程內容相當豐富,來參加的同修大家都能感受得到,先靜坐,再出聲念佛,或是慢速經行,或是緩慢的禮佛,對你的身心有莫大的幫助。相信大家都獲益良多,也都感覺得到修學凈土法門的殊勝。其實修學凈宗確實要像「學佛入門」裡面的課程,來循序漸進的學習,不能躐等。很多人心沒有靜下來,就直接跟著佛號在念,所以在念的時候他的心還是很亂。我們建議每位同修在共修以前,都能提早到,目的就是讓心先靜下來,把心靜下來再來念佛,就不會一支香念下來,都是妄想、都是雜念。以前的道場,佛七共修一開始,就先唱蓮池贊,誦《阿彌陀經》,唱贊和誦經的目的,就是幫助大眾把心安定下來,而後才起腔唱贊佛偈,接著再來一天的念佛。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要怎麼樣才能夠消除?就是要靠念佛。起初念佛要是能夠注意到技巧,佛號就會念得很好,會念得法喜充滿,之後這些技巧也不會在意了。有些人太在意念佛的技巧,在意到變成執著了,這樣也不對。剛開始需要有一些善巧方便,幫助你把心安住下來,之後你就自然而然地念,不是一直在事相上去執著,但也不會廢除了事相,它是很自然的,心裡不會在意,但事相上也不會廢除。
要斷除煩惱習氣就要用對方法,先要檢點自己的習氣有沒有消除。什麼叫「習氣」?講到習氣,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有,但是起現行的時候自己不曉得,不但不曉得,還把那習氣當作是自己,任著自己的貪、瞋、痴,任著脾氣去發揮,在這當中你就不得自在。「習」就是業習。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講,從無始劫以來累積的錯誤習慣,叫「業習」。「氣」就是氣氛。你的業習能感召三塗輪迴的氣氛,所以叫習氣。要了解習氣不外乎貪、瞋、痴,微細的就是你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貪、瞋、痴是意業。粗重的表現在外,身業是殺、盜、邪淫。口過是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些展現出來在身口意,就是十惡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習氣歸根結底是虛妄、不是真實的。
大家看自己的煩惱從哪裡來?如果從外面而來,那遇到一樣的境緣,大家應該起同樣的煩惱,但事實不是這樣啊!所以煩惱不從外來。那還是你心裏面本來就有?如果本來就有,那就不用遇到境緣才起煩惱,所以也不在心裏面。那是不是心攀緣境,心境合會起煩惱?也不是,因為境界不在內也不在外,合會怎麼會有煩惱?從這裡就知道習氣本空、煩惱本空,所以煩惱起來只是一個妄念。如果你不明本心,不知實相,你就會認妄想為我,認感受是我,認想念是我,這樣不斷的堅固認為下去,就積成煩惱習氣,造成了六道輪迴,形成現在的山河國土大地。這個世界就是自己這一念妄心堅固相續而來,但歸根結底,這念妄心本來沒有,所以用一句佛號就能夠轉得過來,這方式非常巧妙,只有上根利智的人能夠一下信入。什麼是上根利智?就是不容易掉在煩惱裡面,不會被境界束縛住,這是上根利智。還有一種下愚之人,就是他能相信,他不一定有很高的佛學造詣,或是很高的知識,根器也沒有很好,但他就是老實念佛修行,佛號一句接著一句,念的當下,他的心從凡夫心就轉成如來心。凡夫心跟如來心在理上講是完全一樣,可是在受用上就大大不同。凡夫心就是認妄為真的心,也就是把虛妄的當作是真實的,把煩惱業習當作是真有的,這心就叫凡夫心。如來心就是一般常講的「般若智慧」,它能夠直接看破煩惱。
所以要斷除你的業習,要先知道習氣是什麼?用什麼來斷?這樣就能夠明了念佛是最好的方法,勝過參禪、勝過學教,勝過學止觀。蓮池大師明白這道理,所以講:「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這些經教、行門統統放下,心裏面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能轉凡成聖。所以凈土宗稱之為難信之法,念六字洪名就能成就,一般人不願意相信。不要說一般人,即使是講經的大法師,著作等身的大德,或俗稱的高僧,他們也不一定能相信,甚至還要毀謗,還要懷疑,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觀世音菩薩是水女神,其實是他善根不夠好,不明白這裡面含著極深的道理。你念佛就能成佛,所以念佛是轉變業習最快的方法,原因就是「業性本空」。煩惱習氣是徹底虛妄,不在內、外、中間三處。那你為什麼現在感覺有,這就是妄心在作祟,怎麼轉這個妄心,用佛號來轉是最快的。所以古來祖師,或禪宗大德開悟以後,為什麼要念佛,就是曉得這裡面的道理,雖然已開悟,可是習氣還在,禪宗祖師有智能,曉得用念佛的方式,自、他二力並用來轉煩惱是最快的,即使煩惱沒有斷盡,也能夠帶業往生。
總的來說:修學佛法要能夠檢點。大家都曉得自己有業障,很想消除它,但是不知道業的體性是什麼,所以就一直認為它是真真實實存在,實際上佛在大乘經上講:業根本就不實。龍樹菩薩的《中觀論》,就是要告訴你:妄想本空,境界非有,要怎麼樣來成佛?就用一句佛號。龍樹菩薩是法雲地的菩薩,法雲地是十地的菩薩,在他的《菩薩論》里就是導歸凈土,《菩薩論》是《華嚴經》的批註,龍樹菩薩有這樣的智慧,所以告訴我們成佛的秘訣,大家一定要相信,千萬不要夾雜,你一念認妄為真這就是夾雜。何況你還要再去看這些世間法,妄想用世間典籍來斷除煩惱,那就不光是動一念,早就落到二念、三念……無量念去了,都是落在生死中。歷代的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直接念佛就可以。夏老居士講:「三字真傳老實念」。夏蓮居老居士是通宗通教的大德,臨終時坐脫立亡,他把一輩子的修行經驗傳承給我們,我們當然深信不疑。今天雖然大家知道了這道理,但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用功,這件了生死、斷煩惱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替代,沒有人可以幫助你,只有靠自己念佛、自己用功才能夠解決。
不見他人過與道即相當
《六祖壇經》講到:「不見他人過。與道即相當。」所以一個學佛人,眼睛乃至六根,不要向外攀緣,老是想:人家對我的想法如何?對我的看法如何?常常想著人家的過失、人家的錯誤,那你的心永遠都不會清凈。你念佛想要得到清凈,就要把染緣放下,這染緣不在別處,就在你這一念攀緣的心沒有息滅。每個人之所以在娑婆世界輪迴,都是因為有我相,想要讓它能夠息滅,你這念「我」就要放下,放得愈小愈好。不要常常見人家的過失,以為自己很如法,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里,釋迦牟尼佛教誡我們:不是你看到人家的過失,就代表你很如法。學凈土的人眼睛要開三分目,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就是叫你收攝,你的六根不要再往外攀緣,不要見到別人的過失,《六祖壇經》講到:「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見到人家的過失到處講,希望大家認為你是正確的,你是如法的,這就是自非卻相左,「左」就是墮落的意思。所以很多學佛的人都忽略了這一點,每天口裡念佛,心裡存著許多的垃圾,不願意放下,還把垃圾當作是寶,幾十年前的仇恨、不順心、不如意的全部都存在心裏面,這樣念佛念幾十年都沒有用,何況是不念。我們觀察:一個念佛人要能夠自在往生,一天最起碼要念四萬聲佛號。以前的祖師,像永明大師,每天十萬聲,然後還有一百零八堂佛事,這才成就了永明延壽大師,他訂這麼多功課,讓自己的心是清凈的,沒有時間去攀緣,更沒有時間去講是非、去說人家的過失、毛病。所以聽經是要檢點自己,不是天天去想著別人有沒有順我、有沒有聽我的話,他對我的看法如何……,這些都是我執,都是我相。你的我執、我相,天天現行、天天在增長,還以為自己是個修行人,是個學佛人,其實佛不承認你。所以《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得非常多,都是不論是在家、出家、佛門四眾弟子,現在學佛所有的問題,你修行的盲點都在這部經裡面。這部經是由彌勒菩薩發起的,「彌勒」翻作中文叫做「慈氏」,代表佛以無盡的大悲為眾生宣說,說出我們的過失、毛病。彌勒菩薩是修習唯心識定成就的,代表的是叫你從你的心意識,也就是從根本開始轉變。所以要從心轉煩惱,才能發起菩薩殊勝志樂。你想要做佛、你想要成菩薩,世間人講當個聖人、當個賢人,那要從你的心識開始轉。因為諸法從心所現,從識所變,是心現識變,從這裡下手,從這裡用功,你念頭轉過來,業障自然就消掉,這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志樂」就是要求無上道,要從那邊下手。所以這部經相當圓滿,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每位同修都要多多讀誦,尤其是讀誦大乘的經典。像現在在講《無量壽經》,這部經你最起碼要讀三千遍,沒有三千遍不會熟,三千遍是最基礎的。你沒有讀三千遍你聽經聽不懂,不會得利益,每天念佛最少也得兩萬聲至三萬聲,你才能說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有一點點信願行,才是真正想要學。如果不願意讀《無量壽經》、不願意念佛,那每天對著佛菩薩像面前發願,說願生西方凈土中,這是假的。你天天騙佛騙到後來就下拔舌地獄,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念佛最後念到下地獄,只因念佛不轉心,不願意改,貪瞋痴依舊,那你心裏面運行的還是貪瞋痴,其實你現在就在地獄法界,不用等到生命結束後才下地獄!你這一期生命結束的時候,自然隨著你心裏面的業,到三惡道去受生。這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不是真正心裏面具足信願行的稱佛名號。修行修假的沒有用,修行不是對佛菩薩交代,不是對同參道友交代,不是作樣子而已,完全是看自己,有沒有全部收攝回來,看看自己的過失、毛病,還有哪些沒有改正的,還有哪一些沒有做好的?這叫「都攝六根」。很多人知道,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要都攝六根,但他不念的時候六根往外攀緣,並沒有攝住!有些同修佛號念不下去,所以要你讀經,如果經又不願意讀,那真無藥可救,誰都沒有辦法幫你。既不讀經、也不念佛,要轉煩惱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希望每個人回去,都能夠讀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這部經是五種原譯的精華。每天佛號不要間斷,念兩、三萬聲佛號很容易,可是怕你們沒有辦法做到,所以標準再往下降,降成一萬聲,最少一萬聲,不能再商量了,少於一萬聲那要趕快加功用行,先把佛號念成習慣,沒有念習慣,你時時處處會忘記,忘失正念是名魔業。你忘記了佛號,《華嚴經》講:「離經一字。即是魔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所以當你心中沒有佛號,你做的事情叫做魔業。佛號就是菩提,就是一念覺,是無量覺,你忘失了這一念心,所以你就在境界當中,天天起煩惱。眼見色,對色起煩惱。耳聞聲,對音聲起煩惱。六根對六塵,天天處處都在起煩惱,沒有一刻是間斷,所以你是念念夾雜。《十善業道經》講:「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後面才說到:「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有一絲毫的夾雜,你的惡沒有辦法斷掉。所以佛號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才是修行人的樣子。
做好事為什麼會下地獄
有居士請問:「現代有人要印自行標點的乾隆大藏經,不知可否助印?如不如法?我很想修福、有智慧,請問該怎麼做」?
自行為乾隆大藏經標點,這是不如法的,你想要修福、想要有智慧,那就不能參與助印,這個是破壞佛法。為什麼當初祖師大德在編纂「乾隆大藏經」時沒有標點?這一部大藏經編纂的緣起,是雍正皇帝發起的,雍正皇帝是一位有開悟見性的人,是一位難得的大德,他發起編纂這一部大藏經,是依明朝的永樂北藏來作底本。在編纂的時候,他不加入標點,這是把開悟的機緣,交給每一位想學佛的眾生。因為如果你一標點,那裡面的意思就定死了,你的悟門就沒有辦法打開,會把你的慧命給斷掉。
現代的人不像古大德一樣有智慧、有修行、有證量,所以沒有辦法給大家指一條明路。換句話說,真有修行的人,是不會去作標點這件事,因為他比誰都更了解,應要怎麼樣才會成就,即使古德出現在現代,他也不會要標點。中國的文字很妙,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有一首詩叫:「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段話就有七種的標點方式,這七種都說得通,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那在佛門也有這類標點的公案,在溫州仙岩的安禪師,人稱安楞嚴,他非常喜歡讀《楞嚴經》,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把「知見立知」這一段的標點改一改,他不照以前的方式標句讀,一般是「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無漏真凈。」這是一般的讀法。他把它改了一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無漏真凈。」他就從這裡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所以絕不能擅自加入標點符號,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開悟的機緣不一樣,要是把它標死了,那後人的慧眼就被你給瞎掉了,這都有嚴重的果報。不去做還沒有事,做了你就會下地獄!將來你想要開悟都很難,想要成佛都不容易!乾隆大藏經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套漢文大藏經,當印經如果碰到有疑義、出入的時候,都會去參考龍藏;你沒有修證,你目標標點不能作為後人的參考,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標點的問題,使整部經義令人完全錯會,就像有一首賀詞,它原來的意思是:「新年好,霉氣少,不得打官司,養豬養成象,老鼠全部都死光。」本是一段好話—祝賀詞,可是標點標錯了,就會變成:「新年好霉氣,少不得打官司,養豬養成象老鼠,全部都死光。」所以你要是標錯句讀,那整部經的意思會全部搞錯。經典裡面有說「空義」、有些說「有義」、有說「非空非有」、有說「亦空亦有」、有「四義俱說」、有「四義俱泯」……,經典裡面的道理深廣無盡,後人怎麼能恣意妄為!一旦這樣大量印刷,後世的佛弟子看到,根本沒有辦法成就。「乾隆大藏經」是要作為參考用的,你如果自己想要受持,你可以自己抄錄出來,自己標一些句讀標點;印「龍藏」是要保存佛教的經典,不是個人自己閱讀的本子,所以不能標句讀,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所以,想要修福、想要開智慧、想要了生死,這部自行標句讀的藏經,你不要去參加助印,這過失非常的嚴重,如果他還送到全世界去,那這不是在護持正法,而是在毀壞佛教。我以前看過佛在經上有預言,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沒想到在我們這一生竟然看到了!佛在經上講:末法的時候出家人不懂得句讀,隨著他自己的意思去標點、去作句讀,導致佛法面目全非……。所以你講的,這些要在大藏經自行標句讀的這些出家人,正是佛所喝斥的,那是魔世比丘,是來毀壞正法,我們佛弟子不能沒有正知正見,不能跟他同流合污,更不要參考這部自行標點的藏經,聽說裡面還很多的錯誤。所以想護持正法,就要有相當的智慧,要求佛力加持,讓你印對經典,想要護持正法,你要找對地方,不然本來發好心,卻好心做錯事,好心做錯事一樣是有果報、有過失的。這件事同修們都應該要清楚。
災難來時怎麼辦
最近有些學佛的同修都有聽到,在佛教界里流傳一個消息,就是今年年底會有災難,也就是俗稱的世界末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世間成、住、壞、空。是指世界從形成到毀滅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稱為一中劫,一中劫為二十小劫,四中劫為一大劫。二十個增減為一個中劫,現在是在「住劫」里的第九減劫,在減劫末都有一次小三災。
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大地清凈,人民和樂,之後,殺盜淫妄諸惡,漸漸發生,人的壽命每隔一百年都少一歲,減至人壽在三十歲的時候會有「小三災」。所謂小三災就是饑饉災、疾病災、刀兵災。刀兵劫七天七夜,刀兵劫過後就是傳染病,疾病持續七個月又七天,傳染病過後就是所謂的饑饉劫,就是沒有東西吃,時間是長達到七年七個月又七天,這是小三災。
大三災是在壞劫的時候才會有,壞劫前面十九個減劫是毀壞有情世間,最後一個減劫是毀壞器世間,這火災、水災、風災一直到三禪天全部毀壞。
學佛的人要常常看佛的經典,不要看這些世間人的預言,心才會清凈。我們不是為了災難才來修行的,實際上在世界末日以前,這世間每天每分每秒或每間醫院,都有人在往生,不必等到那時候才往生,這世間最大的災難,是自己生死沒有了!這才是大災難。人在六道輪迴當中頭出頭沒,「頭出」一般指的是三善道,「頭沒」是指三惡道。眾生在業海當中頭出頭沒,出頭的時間非常短,也就是在三善道的時間短,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地獄的眾生都是萬萬歲;這才是我們遇到的真正問題。所以學佛的人不必恐慌,不必打妄想,為了這些預言在修行,這不是真為生死,這是假的,不是真正發心在學佛。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想成佛,你要看破,放下這世間,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是為了害怕災難而來學佛,祈求看看能不能消災免難,這不是為眾生,是為自己!你自己貪生怕死,不願意老實念佛,拿了個很好聽的理由,說要來挽救世界,這不是佛弟子應有的行為。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看破這世間,這世間是虛妄的,就像張拙秀才講的:「涅盤生死等空花」。不論是生死或是涅盤,兩邊都不可得,心裏面還想有個「消災免難」、「離開災難」,這是貪著世間沒有放下。用這種心來念佛,是出不了三界六道輪迴的,跟凈土宗「信願持名」的準則相違背。不要說跟凈宗相違背,跟任何一個宗派都相違背。不必等到臨終,單省察自己,今天從早到晚的起心動念就好,念頭變化過多少次,這些都是生死。佛在經上講:「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所以眾生天天都在生死輪迴當中,天天都在災難中!這災難離我們這麼近,卻沒有看到,反而看到以後的事情,打妄想打到幾個月後去,為了這事情去屯糧食、屯水,這不是一個學佛人的榜樣。你的心如果天天掛在這些事上,那一樣是在攀緣世間法。所以我們講過這些電視、報紙、雜誌、網路,這些世間書不要看,因為你看了會心隨境轉。災難不一定有,甚至可以肯定不會有!可是你現在,這一念擔心的心就已經遭難了,你沒有活在當下,心就是苦的,你就是受難者。所以這些預言聽一聽就好,當作是警惕,知道人一口氣不來,馬上就是六道輪迴!
眾生一生造的惡業居多。唯識宗講「善心所」只有十一個,「噁心所」有二十六個:其中根本煩惱六個,隨煩惱有二十個。所以善業比較弱,惡業比較強。眾生聽到不好的事,聽到人家的是非長短,耳根馬上就去攀緣,眼根也就跟著攀緣,六根都在妄動,所以受惡緣的牽引非常強。那你自己這一生,造的惡業多還是善業多?肯定是惡業多!佛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在《提謂經》也講:「想要得人身比『須彌穿針』還要困難。」須彌山多高呢?高八萬四千由旬,入海四萬二千由旬,出海四萬二千由旬。「由旬」是非常大的單位,印度的軍隊一天行軍四十里,稱為一由旬。這山高度是八萬四千由旬,山下放一根繡花針,山頂上垂一根線下來,其中間還有毘嵐猛風作為干擾,線放下來要剛好穿過這一根針;得人身的機率比這個還要難,所以稱為「須彌穿針」。所以得人身不容易!我們得到就要利用這個身幫助眾生,少造惡業,心裡多念阿彌陀佛。
六根本來也沒有善、沒有惡,就看你攀緣什麼樣的法,你攀緣佛法你就會成佛;你攀緣世間善法你會變成一個善人;你攀緣惡法,那就會變成一個惡人。所以本來沒有善惡。就像道證法師講,他在畫佛的時候體會到:同樣是一張白紙,它可以畫成惡魔,讓人家看了非常恐怖、驚慌,也可以畫成佛像,令眾生善根增長,福慧具足。所以就看自己怎麼來熏習。《華嚴經》講:「心如工畫師。能造諸世間。」就看心要緣什麼?要畫什麼?如果隨順習氣,隨順貪、瞋、痴,這心就畫三惡道;隨順戒、定、慧,那你的心就繪畫出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天天想災難,這災難會被你想來,要是天天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你當下就在凈土,不用等到來生!所以凈土宗是最現實的,能夠這一生給眾生真實的利益。《無量壽經》講:「惠予眾生真實之利。」它為什麼可以給眾生真實的利益?因為幫助眾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讓你了解諸法實相。要是懂得諸法實相,心就不會隨境轉了,因為知道境是虛妄的,是隨自己心所現,心要是想佛,那就現西方凈土、現佛法界;要是想三惡道、想貪、瞋、痴,那就現三惡道。所以《華嚴十玄門》講:「唯心迴轉善成門。」一切染凈諸法都是從你的心迴轉善成,就是隨你的心所轉。所以不要去想這些災難的問題,一個念頭都不要攀緣到這件事情上來,你就得大自在,你就能做到張拙秀才講的:「涅盤生死等空花」。生死絲毫不罣礙,涅盤也不取著,那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無礙,這就是黃檗禪師《傳心法要》講的「無心道人」。在生死上無心,這是不住生死;在涅盤上無心,不住涅盤,那就契入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佛!所以念佛就是佛,不是向外求,就看你要緣什麼。所以學了佛,學了凈土,自己對於實相要能夠了解,你不了解那你看到世間法,就會被它轉,因為你沒有定力。
由慧也能發定,這叫「從觀入止」。在止觀上講,止就是心裏面的安定,因為你觀念轉過來,你心就安了;這觀念要是沒有轉過來,那你就心隨境轉,你天天都處在大災難當中。其實人每天都是處於大三災:貪、瞋、痴。貪心是水災,瞋恨是火災,愚痴是風災,天天在摧毀自心的國土莊嚴。念佛就是在息滅貪、瞋、痴,把貪、瞋、痴息滅了,心凈則國土凈,這個世間就是凈土,極樂世界跟娑婆就沒有隔礙。所謂「十萬億程不隔塵。」這就是事實真相,懂了,你就不會再去攀緣這些世間法。
十法界
今天要解說精舍流通的這張十法界圖,在佛教裡面,名相是能夠幫助大家了解佛法的一把鑰匙,可是如果你認為鑰匙就是門,那就搞錯了,可是沒有這把鑰匙,也沒有辦法入門。
佛在經上講,十法界從心所現,所以圖的中央有個「心」字,這圖的根本是從心所現!因為心有無明,所以幻現出十法界。十法界里業障最重的就是地獄法界,地獄法界是瞋心最重的;再往上是餓鬼法界,餓鬼道是因為貪心所顯現的,貪心包括貪財、貪名、貪色。你貪錢,不管是好的理由、壞的理由,為了錢不擇手段,為了錢打妄語,欺騙眾生,那你往生之後,就會到餓鬼道。瞋心重的,貪不到就生瞋了,那就下到地獄道里去。再往上是畜生道,畜生道是愚痴,愚痴簡單講,就是對於是非不辨,道理不明白,常常顛倒是非,好事壞事,好人壞人都不清楚,隨著自己的想法、看法去造作,隨你愚痴心的輕重,死了以後就到畜生道去受生,所以有這麼多的畜生類。再往上就是修下品十善業,下品十善業的修羅法界,阿修羅翻作中文叫「無端正」,阿修羅在佛教裡面,是分布在五道里,這章的講法是把他獨立出來,獨立出來的就是指天阿修羅,天阿修羅是修下品十善業,感召的是修羅法界。他在生前好善好德,但是瞋心很重,也就是現在看到的,有些人做好事,喜歡比看誰的錢捐得多,或是到處去跟人家炫耀,自己捐多少錢,一旦有人超過他,他就非常地不歡喜,還要再捐更多的錢、做更多的好事,非要把人家給比下去才行,諸如此類的都是生在修羅道。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上,常常喜歡跟人家比較高下,在這裡生瞋心,無論是做好事、做壞事,基本上都是墮在修羅道當中。修羅道福報很大,能力能夠跟天帝釋爭權力、分地盤,天帝釋也就是忉利天王,俗稱的「玉皇大帝」,這裡講的是天阿修羅的能力。再來是人道,人道是修中品十善業,十善業是指身三、口四、意三,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不起貪、瞋、痴,所以身三、口四、意三,人道是因為五戒十善來受生。
再往上就是天,天有二十八層天,一般現在了解的天,只到玉皇大帝這一層而已。從人間再往上有四王天,四王天就是去道場看到的四大天王,每個天王各統二部鬼神,總共有八部,他們統領著八部鬼神,一般說的天龍八部,就是指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是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帝釋)所住的地方—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這層天的名字非常多。玉皇大帝的名字在佛經里叫做喬屍迦,其實玉帝的名字有幾千個,四王天、忉利天這二個天是靠福報去受生的,不是靠修行功夫、不是靠禪定。再往上去就有一點點禪定不是很深,所以天界在欲界就有六層天,再往上去是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夜摩」翻作中文叫「時分天」。那裡全部都是白天,那怎麼分白天晚上?就是看蓮花的開合,所以稱為時分天。兜率天的外院是一般天人所居住的,裡面內院是彌勒菩薩所安住之處,「兜率」翻作中文叫「知足天」。再來就是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那裡的人受用生活全部都是自在變化;再上一層天是「他化自在天」,就是他想要什麼,由第五天的天人變化給他,所以叫他化自在,這是欲界的六層天。這裡是簡單講,如果要詳細了解的話,你可以去查佛學辭典,裡面都有。欲界總共有六層,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
那麼色界就是四禪天,得的是四禪定:初禪天叫「離生喜樂定」,得了離生喜樂定,就生初禪天。第二個是二禪天,得「定生喜樂定」,從定裡面發生了喜樂,得了這樣的禪定,就生二禪。再來是三禪,是得「離喜妙樂定」,離開了前面禪定的喜樂,得了一種樂叫「妙樂」,禪定功夫有到這一重就生三禪天。再往上是「舍念清凈地」,就是連樂受也舍卻了,那就生四禪天,這是色界天所謂的四禪定。
那麼再來就是無色界,無色界沒有色身,色界還有色身,只是他的慾望非常少,幾乎沒有欲界天的慾望;到了無色界天,他就沒有這個色身,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靈界,其實在四禪天以上就算是無政府狀態,那邊的人不用人家管轄,到無色界天上去,都是完全能夠自律。三禪天以下都還有一般的君臣概念。四禪天第一個是「空無邊處天」,再來就是「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那麼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有八萬大劫。那往下的壽命是依次遞減,每一層天都減一半的壽命。
這是簡單講三界,總共有二十八層天界,這是造上品十善業,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所生到的地方。這些都還在輪迴裡面,沒有出離三界,沒有真正了生脫死。所以我們講經常常講,你即使善法做得再好,若沒有出離心,還貪著樂受、貪著情慾,那都是落在六道輪迴當中。從這圖上看就非常地清楚。三界以外就是所謂的四聖法界,三界屬於內凡,四聖法界屬於外凡。修生滅四諦,所證得的阿羅漢果,或是聽佛說四諦法而悟無生,但他這個無生不是大乘的無生,而是得到了第九次第定,前面是世間的四禪八定,第九次第定就是滅受想定,證得的是阿羅漢果,這是聲聞法界。
聲聞法界再往上,就是緣覺法界,悟十二因緣,知諸法滅,與大乘所說的當體即空不同,他是證緣覺的果位,稱辟支佛。緣覺的「緣」就是十二因緣,從十二因緣裡面而覺悟的就叫緣覺。如果這類人在沒有佛出世的時候,他就叫做獨覺,他聽到水聲或是石頭敲擊聲,或是一些自然現象,他會開悟,這是他過去生根基非常深厚,那麼他一樣能夠悟得十二因緣,這是我們一般講的二乘。
再往上就是菩薩法界,菩薩又分「權教菩薩」跟「實教菩薩」,這在天台宗裡面都有詳細的說明,這裡不再多說了。菩薩主要是修六度萬行,自利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就是利他,把「我」放下,所以他證得了菩薩的果位。「菩薩」翻作中文叫「覺有情」,就是能夠自己覺悟,然後幫助眾生覺悟。那麼菩薩達到究竟就是佛,最上面就是佛法界,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己覺悟了又能令眾生覺悟,這兩者都做到最圓滿、最究竟就是佛法界。
這是簡單講十法界,詳細的說明可以去看祖師大德的批註,不然就是佛學字典。現在網路上有一些百科全書,裡面內容你們參考參考就好,最後還是要依古德所說的,因為現在的百科全書都可以自己編,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去寫,在世間法上,好像很客觀,可是在佛法上就不能這樣子去理解了,因為佛眼徹見一切,不容擬議,就是:你不用懷疑。所以網路上的百科全書,裡面講的一些佛教名相,參考參考就可以。
今天重點是十法界從心所現,所以一心念佛,現的就是佛法界,你心裏面想貪瞋痴,現的就是三惡道,心裏面愛好這世間的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家親眷屬……,若你能修五戒十善,修到圓滿,那麼你還可以保個人身;如果在裡面帶了一點高下心、瞋心,與人比較,他做得多、我做得少,他持戒持得好、我持得不好,或是我持得比人家好,我做得比人家善,那你可能會生修羅道;那如果是欲界天的話,那就靠你的福報;如果是往上,到色界、無色界,那就要靠禪定,就看你的心是緣什麼法,如果緣的是生滅的四諦,苦、集、滅、道,那證得的是緣覺法界。那緣覺也就是我們天台宗講的,藏教佛,藏教的行人證得的是阿羅漢果。如果你心想的是無生,那你所得的是通教的果。心裡緣的是無量,你得的是別教的果。那你所做的、心裡所想的是無作四諦,所成的是圓教佛果。所以是生滅、無生、無量、無作這四個成就十法界。
那重點就用《華嚴經》一首偈子把它結束—「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首偈子相當好,就是你要知道這法界怎麼來的。佛不教你向外求,不教你搞別的,他教你直觀法界的體,就是你這一念心所造的,不是由上帝或是由哪一個神在主宰,也不是閻羅王判你生哪裡去,都不是,而是你自己決定你要去哪裡。所以現在就要開始修行,你想成佛,你現在就要開始放下,不能再等待了。
善友為依
學佛沒有正見,修學的路會走偏掉。凡夫的心是不定的、是浮躁的,現在的社會又有很多的惡緣,你的工作環境,你的學校環境,都充斥著功利,為了功利不擇手段,所以緣非常的差。人跟人接觸,無外乎都是起貪瞋痴,所以緣非常不好,沒有好緣,就沒有辦法使正知正見相續,沒有辦法使正念現前,你雖然在道場聽了佛法,有了一點點正見,但是這正見沒有辦法生根。三十七道品講五根五力,正見要有根,那在面對境界的時候才有力量,才能夠斷煩惱,才能夠起作用。如果要培養令正知正見生根、發芽,那就需要靠同參道友,就是要多跟學佛人接觸。有些同修是在家裡聽經,透過網路或是精舍流通出去的激光視盤,都可以熏習到佛法,可是古人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你自己學、自己想,沒有善知識引導,很容易遭到惡緣的影響。所以《楞嚴經》一開頭,阿難尊者就示現,有讀過《楞嚴經》的同修,都應該曉得。阿難受別請,遠遊未還,在回到僧團的路上,因為午餐還沒有吃,他就進城去托,剛好遇到摩登伽女,摩登伽女用先梵天咒,也就是現在講的下符,控制阿難尊者的行為。這就是說:在菩提道上,阿難自己一個人走,沒有善友做為依靠,經典講:「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他沒有上座,也沒有阿闍黎一起,阿闍黎是軌範師;在歸家的路上,也就是菩提道上,自己一個人去行,沒有善友做依靠,雖然入城的時候用如法的律儀去托,但是因為沒有功夫,所以遭遇咒術被控制!所以當阿難見到世尊后非常的懺悔,他說他自己沒有功夫,碰到外道的咒術,心雖明了力不自由。意思是:心裡知道不可以這樣做,但是裡面的業習太強控制不了,被境界轉。大家現在碰到的這些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就等於是娑毗迦羅先梵天咒!使你的心著在境界上,著在相上,就是淫躬撫摩,將毀戒體,「戒體」就是你的清凈法身。所以每天都要熏習佛法,有共修的時間,你要來道場,在學佛上有問題,要找學佛的人來請問,所以同參道友非常重要。同參道友不一定跟你說好話,他不會隨順你世間的想法,那才叫做同參,才叫做道友。跟世間的朋友不一樣,世間的朋友只會找哪邊可以吃喝玩樂,哪邊可以造業,他就帶你去那裡,所做所說都是隨順你的煩惱習氣,隨順你的貪瞋痴,隨順你世間的慾望。對於這些人應當遠離,要親近真正的善知識,親近真正的學佛人,那久而久之你自己也會變成善知識,你也可以幫助初學,幫助想要修行的人。會想要修行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佛在《提謂經》講:「我們這一生能夠得人身,比須彌穿針還要困難」;《菩薩處胎經》說:「盲龜浮木」。這麼困難還能夠遇到佛法,還能夠發心,還願意捨棄自己的壞習慣,錯誤的思想、錯誤的看法、錯誤的做法,那真是不容易!難得遇到了正法,那就要認真努力的來修行,要依靠正知正見,依靠善知識,依靠善友,如古德講:「善友為依」!
要是親近惡知識,哪怕他九十九分講對,一分講錯,那也不能親近!現在很多人在佛法上、在經教上,看起來字面上解釋得還不錯,可是他沒有教你要怎麼用功,沒有教你怎麼修行,那就不能作為依止。佛法不是只有在字面上,不是只有在言語上,更不是只有形式上,佛教我們從心開始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佛法,那麼你就會成佛,你心想世間,你就變成一個世間人,世間人罣礙非常的多,苦惱無量啊!今天遇到了正法,就不要再當世間人了。煩惱習氣雖不好改,但只要你忍耐一下,難過一下,也就過去了,你要是忍不過,不願意轉變,後面就有非常大的痛苦在等著你。世間人講:「忍一時風平浪靜」。你能夠忍耐,能夠不隨順它,那你在菩提道上就多進了一小步,每天都進一小步,一個月下來、三個月下來,半年下來……就進了一大步,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那成佛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前提就看你接觸什麼樣的境緣,必須你的朋友要能學佛。來到道場同修之間不要講是非,不要互相攀緣,如果在佛法上有問題,大家互相討論一下,結束了就趕快回家,這樣子心才會清凈,才有修到功德。
如果常常跟世間人在一起,這裡不是只講在家人,出家人也一樣,都要非常的小心,因為常常跟世間人在一起攪和,世間意會不知不覺的生起來,會不知不覺變成一個在家人,不知不覺就不學佛,這是真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弟子要住「阿蘭若」,阿蘭若翻作中文叫「無喧雜處」。在古代的標準是聽不到牛叫聲的地方。現在我們換個方式解釋:你親近善友,親近善知識,依佛的經典,那是真正的無喧雜處。就像《圓覺經》說的:「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這才是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是我們的依止之處。應當這樣學,應當這樣親近,應當這樣憶念,那你就不怕受到污染,這是要給大家的觀念。
真正的佛教
現在的佛教可以區分成四種:
第一種:就是傳統的佛教。傳統的佛教當然重視講經、教學,還有修行,一心一意都是在佛法上用功,這是非常傳統的。遇到了這種佛教道場,那確實如同開經偈裡面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是非常的稀有,也非常的難得。
第二種:就是宗教的佛教。這種宗教的佛教,他沒有告訴你佛教的道理,只教你來道場做法會、求平安。也不跟你講因果,也不教你修行,裡面最主要的除了法會還是法會。甚至他告訴你:做法會也是一種法門,也是在修行。還告訴你做法會就能消災免難,就能夠挽救世間災難。這是把佛教變成了宗教,把正信的佛法變成了迷信。所以當你遇到這樣的道場,你就要考慮考慮了,他不會教你了生脫死,所教的都是滿足你世間的慾望。他不告訴你慾望越求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貪心會越養越大,他沒有辦法幫助你斷煩惱。這種地方你接觸了幾十年,你的煩惱不但不會斷,還會增長,這是變質的佛教,也就是宗教的佛教。
第三種:就是學術的佛教。他把佛法當作是一門知識學問來學習,只在文字上做功夫,沒有用功修行,所以這種佛教叫做學術的佛教。有一些人迷信這種學術的佛教,把它當作是正信。認為學佛就要有這些學位,有的在家人甚至是出家人,都有這樣的錯誤觀念,認為學了佛以後還要去念個某某佛學學士、碩士、博士,還要再去搞名聞利養,這樣是沒有辦法跟佛經相應的。他看到別人有念大學、有念碩士、有念博士,他心裡就按捺不住,不肯用功修行,給自己一個理由說:我來念個佛教的學位,或是世間的學位,也能夠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諸如此類的,這都算是貪著世間名聞利養,沒有在佛法上用功。
原本佛法講的修行,不是在於你有念什麼樣的學位,可是你自己心裏面看到人家有,認為自己不如人,或是想要超過別人,這些都是「我慢心」在作祟,這樣子你學佛不會有成就。學到後來,佛法就變成了知識,只變成了一種道理,全然沒有落實在你生活上,這就是因為你廣求知見。這也就是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示現的樣子!我相信這世間任何一個佛教徒,都沒有阿難尊者的記憶能力,不要說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就算佛講一劫,他的記憶能力都能完全記住,可是他沒有修行,沒有功夫,只有文字知解,所以遭摩登伽女的考驗,他心裏面煩惱習氣沒有斷除,所以把持不住!如來喝斥他:「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沒有斷煩惱,到處學知見、學法門,阿難尊者就是學佛人被境界轉的一個示現。現代人看到這個示現,要有深刻的警惕,知道即使看得再多,讀得再多,拿了再高的學位,也都不及阿難!阿難那個時候有佛陀救他,現在這時候沒有人可以救你。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佛可以提點,現在佛不在了,你身邊也沒有善知識,你的修行全部落到知見裡面,落在文字裡面,甚至還要用世間的學位來肯定自己有修行,那是大錯特錯,都跟佛陀教育的宗旨相違背。現在佛教中這種亂象非常多,而且有日漸普及的趨勢,大眾都錯認為要去念到高的學歷,才代表他有修行,代表他學得好,實際上這都是名聞利養的心沒有舍掉,這是身雖出了家還是沒有放下,這觀念大家要注意,不然學佛學到後來是一場空,什麼功夫都沒有,得到的只是滿心的我執我見,滿心的世間意。甚至有的還會倒過來毀謗正法,這錯得更離譜,真是太可惜了。這是第三種學術的佛教,這也算是變質了。
傳統真正修行的道場,所教你的就是把我執、我見放下,把名聞利養的心放下,把你的貪、瞋、痴、慢、疑、惡見放下,這才是佛陀教學的正法。
第四種:是所謂的「附佛外道」。他也說他是佛法,但是裡面所教你的都不是佛所說的,甚至有的也講因果。他雖講佛經,但是他把經中的義趣完全講錯,是義趣講錯,不是名相,因為名相去查佛學字典,每一個人都能講得不錯,但是實相的道理他沒有辦法說出來。甚至有些道場告訴你要學《弟子規》,去學世間法來做為你成佛成道的基礎,這是附佛外道!釋迦牟尼佛就沒有學《弟子規》。歷代祖師哪一位祖師是這樣子教的?凈宗十三代祖師,從第一代到第十三代,沒有祖師是這樣提倡的!都是告訴你要:「厭離娑婆。欣求凈土。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學這些世間法,學這些世間的典籍,都會帶起你的世間心、世間意,你根本出不了三界。世間事你做得再好,你的世間心沒有舍,充其量是一個善人;《阿彌陀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具足「信、願、行」的,才稱為善男子、善女人。只有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才稱為善,這是凈宗所講的善,這善導大師講的「定善」,你有定善了,其他的才能夠具足。如果離開了「信、願、行」,離開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離開了「出離心」,無論你學什麼都是外道。就像六度,離開了般若度,其他的五度都是盲修瞎練。
現代的附佛外道,他也說他是佛教,也說他是道場,所以就要非常的注意。根本不用看這些世間東西,你們天生都帶著這些輪迴的根,不用人家教你就會,這「世間意」就是你來這裡輪迴的根本,不用學,學了只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增長。本來就放都放不下,沒有一絲毫的停頓,天天都是如此,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了佛法,有一念凈心跟真如本性相應,那就要使它相續下去,不要間斷,不要夾雜,不要懷疑。
很多同修都會懷疑,自己的基礎是不是不夠?
今生能夠遇到凈土法門,那你的善根無量,怎麼會基礎不夠!阿闍世王供養四百億佛,大家不會比他少,所以不能懷疑,你懷疑自己沒有善根,這念疑能生惡法,能生不信,這是唯識宗講的。你有懷疑,你不信的心就會生出來。不信能夠障聖道。《華嚴經》講:「信為道源功德母。」既學佛了,不能對於自己的善根都不相信,人家隨便兩、三句話就動搖了,那是對於凈土修行的信心不夠,你這一生要出離,你要行菩薩道,成無上菩提,那就非常難。
一般人遇到附佛外道是分不出來的,附佛外道拿著魚目,要來混佛教的無價珍珠,這隻有明經的人才能夠分辨。所以知見要正,要能夠明辨,要常常看經典及祖師大德的開示、批註,依四依法、依一實相印來學,那就能夠遇到真正的佛法。除了自己的發心,還要懺悔業障,並祈求十方諸佛的加持,那你在菩提道上就能夠像經典所講:「永無魔事」。就不會遇到以上講的三種變質的佛教,沒有這些障礙,就能遇到真正的佛法。
何謂三苦
真正的學佛人要覺悟這世間是苦的,才能夠發心修行。古人講:「人必知苦方思出。苦緣不具豈能知。緣具不知乃真苦。能知即是善生時。」你要是真能夠知道,那麼自然這個世間任何一樣東西你都不會掛在心上,都能夠放得下。
佛教講三苦,這三苦展開來就是八苦,大家要先認識這三苦,如果不知道自己現在就處在痛苦的環境,那你的道心將生不起來,沒道心看什麼經典都沒有用,遇到凈宗法門,你即使用功也是悠悠散散,沒有任何的精進力可言,你終究還是會把世間事情擺在第一位,認為世間事很重要。講到修行就認為:反正人命還長,緩一點再來修也可以。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因為你不曉得自己被三苦所系縛住,三苦不光系縛你,而且逼迫你。唯識宗講:苦有逼迫性,這逼迫讓你感覺越來越辛苦、越來越煎熬,這就是苦的特性。這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顧名思義就是苦上加苦,像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的眾生,受苦沒有間斷、沒有窮盡。人道的眾生也有這個苦,像當你在不如意的時候,就有種種的逼迫,人事的逼迫、環境的逼迫讓你身心不得自在。這三苦欲界都有,越往下的越重。
再來是「壞苦」,壞苦就是:在色界有禪定的,他有壞苦,就是禪定不能夠保持下去,會退失,所以他就有壞苦。
「行苦」就是無色界,無色界就是最高級的凡夫,無色界是行苦,「行」就是一直變化不斷,就是念頭停不下來,雖不會造成他身體的痛苦或是環境的逼迫,但是這行苦就是無常。所以即使他定功到了八萬大劫還是會退轉,這是講無色界天人的行苦。
再從人道來看,從小一直到現在,總是時時受到種種的逼迫。小時候行為不好父母管教你,到念書時你想要讀好學校,拚死拚活的就是要拿好成績,怕的就是成績不好將來沒有飯吃。等長大畢業出社會,又要努力的工作才能混口飯吃,如果不認真工作又會被公司開除,被社會給淘汰。好不容易熬到有了喘息的機會,又對這個世間放不下,想要結婚生子,生了小孩又要養小孩、又要管教小孩,小孩的教育費……,連小孩的朋友都要替他擔心,這些苦都逼迫著你。過了中年就快要退休了,有福報淺的就得一場病,接著就死掉了。不是這情況的人,沒幾年他的家庭又有一些變故,他自己也不得安歇,之後自己又生病了,真是活沒幾年病苦又來,把這一生的積蓄全部投在病痛上,最後也是一命嗚呼。這些苦都是逼迫著你,讓你不得不這麼做下去,你們卻沒有覺察到,這叫做「苦苦」,也就真實的發生在大家的身上。
實際上,你還有壞苦沒有辦法覺察。這「壞苦」顧名思義就是:你快樂的覺受喪失掉,所造成的痛苦。
相信這些事每個人都有經歷過,即使事業發達了、有錢了,心裏面還是擔心自己的事業,會不會哪一天沒有了?所以竭盡心力在事業上、在工作上,就是希望能夠長久保持下去,不光你這一生想要受用,還想要讓子孫都受用,所以即使你得了「樂」,你更害怕這個「樂」會失去,所以有壞苦。因為樂會變壞,所以樂是壞苦,也就是你害怕這樂境失去,所感召的痛苦。
還有一種叫做「行苦」,人道也有行苦,雖然他沒有禪定,但是念念不停住,你的生命隨著你的呼吸、隨著秒針一秒一秒的過去,一點一點的流失掉,絲毫不能暫停。像你現在想要回到小時候,想要回到童年,已經不可能了。三十歲想要回到二十歲,不管你用什麼保養品怎麼樣去美容,都不可能再回到二十歲或十八歲的樣子,這就是行苦。行苦就在於你念念當中,分分秒秒的變化里,它能感召你的業力,你會生病,現在怪病很多,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病,隨著他這一生的善業、惡業,所召感來的病苦都不同,如果善業多,那就病得輕,惡業多的,那就病得重。
這三苦都纏繞著每一個人,誰都逃脫不掉,大家能不能觀察得到?如果你能覺察到,那算是有入佛門,有一點點要出離的心,道心也就從這裡生出來。如果沒有觀察到,那你還是會把世間的事情擺在第一位,認為世間的事情很重要,那你就是被這三苦給纏繞住,沒有辦法解脫出來,這三苦逼迫著你不得不做,不得不如是,所以很苦,苦到連自己都不能覺察,還認為是正常的。世尊說這個娑婆世界又稱為「堪忍」,所謂堪忍就是可以忍受得住,眾生被苦磨到後來以為是正常的,都以為沒有這樣做不行,這真是很可悲的事情。所以說:「苦緣不具豈能知」。這苦緣具足了你才能夠知道,但是偏偏現在你就被它系縛住了,不能覺察。「緣具不知乃真苦」。緣具不知就是真正的苦,你不曉得這個道理,道心就生不起來,想要念佛偏偏就妄念不斷,雖想要到道場來發心,但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有點時間、有點空閑都還想要陞官,還想要發財,還想要再提高自己的學歷,提高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把自己推到痛苦的極處,等一口氣不來,絕對下三惡道。人往生以後多半是到三惡道去報到、受苦。因為活在這世間時惡多善少,哪怕是有一點惡尚且會墮落,何況是多惡,知道了這道理就要趕緊發心出離,極樂世界沒有三苦,所謂「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沒有這些名稱。所以你跟極樂世界清凈海眾講,娑婆世界有三苦、有八苦,他一定瞪大眼睛看著你,他沒有聽過。你跟他說,生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他們也沒聽過。下面經文講:「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跟他說南閻浮提有江河大小山川……他也沒聽過,沒有這些不平等的事情,所以稱為極樂。你能夠做此比對,你必然會放下你現前所擁有的,心裏面會完全的放下,事相上也會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樣學佛才有一點點根基!
苦在逼迫著每個人,沒有一刻是停住的,所以今天講這三苦,讓大家能夠認識,能夠覺察,並且能夠轉變!你能一念安住在佛號上,這三苦頓息;你一念離開了彌陀名號,這三苦熾盛。所以佛號不能間斷,要有出離心,你要能夠知道這世間無常,你要能夠覺察這國土危脆,一場大雨來山崩地裂,一個颱風來,多少人無家可歸!這就是國土危脆!今天看的是別人遭遇到,也許明天就輪到我們自己,這些事情歷歷在眼前,你要是一個聰明的人,要是一個有正知正見的人,那你一定能夠覺悟,一定會回頭。可是大家貪戀的心太深、太重了,總想那是別人的事情。看到佛經講三苦、講到地獄,他就認為那是地獄的事情,講到餓鬼就認為那是餓鬼的事情,講到人道就認為那是別人的事情,這種心態的人就是沒有智慧、沒有善根。
要知道怎麼樣聽經才會得力,必須把經典上所講的,用來對照自己,全部就是講我自己的問題、講我的毛病,這時候就要對號入座,那功夫才會增進。要是認為那是釋迦牟尼佛在跟我們講道理、說故事,或說一些我們沒聽過的奇特事,只當作是說書來聽、當作是音樂來欣賞,那麼你就失去了佛陀教育的最大利益。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這個三苦:苦苦、壞苦、行苦,你要能夠覺察它,再從這裡跟西方凈土做一個比對,那麼你絕對能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果你覺察到了還不能發菩提心,那麼就像李炳南老居士講的:「非愚即狂」。「狂」就是精神有問題。意思是:你不是愚痴,就是精神有病!這點希望大家都要能清楚明白。
八苦怎麼來
一切眾生本有如來智慧德相。《楞嚴經》講:「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眾生之所以變成眾生,就是因為迷失了佛性,導致佛性原有的功能隱蔽,原有的清凈境界,都變成了熱惱的境界。釋迦牟尼佛非常有智慧,知道眾生著相的心沒有辦法舍卻,就告訴大家念佛的方法,讓眾生即凡心成佛心。提倡念佛就是讓眾生的心去緣佛境,攀緣西方極樂世界,藉此超出三界。所以肯定凈宗是頓超的方式,這樣的方法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的。禪宗雖然頓超,但因為末法眾生根器不夠,業障太重,妄想太多,無法修學,所以沒有用。
什麼叫「業障太重」?就是執著的心太重,著相的心太重,著相到連自己都不知道,那就真是很重。在末法學禪,確實要成就不容易。凈宗卻很容易,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甚至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的眾生,都可以藉由念佛而超脫三界六道輪迴,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這是凈土宗最殊勝的地方。想跟凈土相應,就要知道這世間本來就是自心所現的,此心本來就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一樣清凈莊嚴。只因一念無明,產生了虛幻的境界,自己又在虛幻的境界上分別好壞、美醜……,才有八苦現前。
八苦的第一個是「生苦」。佛說:人在出生的時候,如同過夾山地獄。嬰兒生下來為什麼會哭,因為風吹到他身上,好像針在扎一樣。有的小孩出生時不哭,那不是普通人,因為他沒有出生時的苦受,多半都是「奪胎」而來。十月懷胎如同牢獄一樣,其實是比坐牢還辛苦,因為母親喝冷水,小孩就感覺像在寒冰地獄;喝熱水,就像在大熱地獄一樣,種種痛苦,沒有辦法自在,所以說為「胎獄之苦」。受了這十個月的胎獄之苦,早把自己過去生的事情全部忘得一乾二凈,不是喝什麼孟婆湯才忘記的。
出生下來有生苦。有生就有死,既生就會變老,年紀大了,心裏面沒有依靠,每天愁憂苦惱,到將死之前,也沒有輕鬆快活過,因為你還會生病,尤其現在怪病很多,這些病名、醫學的名詞也越來越多。每一個人都有生病的經驗,在生病的時候渾身痛苦,不要說重病,一個小感冒,就讓你坐立不安,生、老、病在人生中必然都會遇到。尤其像現在社會上年紀大的老人被遺棄,身為兒子、女兒不孝順,不願意照顧自己的父母親,這種種痛苦的狀況,都在我們眼前。當受盡了這些折磨後,接著就要面臨死亡。沒有一個人願意死亡,因為不知道死是什麼感受,所以面對死亡的時候,產生無比的懼怕,這是生前。以現代的醫學判定,斷氣後即為死亡,此時就隨著自己這一生造的善、惡業,現種種的現象。一般人多半是惡業比較重,如果惡業重,在死後會見種種惡相,是妖魔鬼怪的樣子,此時會心生大恐懼;耳朵聽到的是無量恐怖的音聲,這是六根還有作用的時候,等到六根沒有作用的時候,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到,就產生無量的恐慌,這是死了以後所遇到的苦痛!這是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的。這是八苦的前面四個。
在生活上,會有怨憎會、會有愛別離、會有求不得。就是說:你不喜歡的人,偏偏他是你的上司,偏偏你要跟他合作,這是怨憎會。喜歡的人因為人事環境而偏偏不能在一起,或是因誤會而分離……種種不如意,這是愛別離。從本來是善緣,變成了惡緣,這都是苦!求不得就是:想要得到的東西卻得不到。再跟前面的四種苦合起來看,那真是苦惱無量!眾生在生老病死的過程當中,都夾雜有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乃至五陰熾盛。五陰熾盛就是你的心一直在打妄想、妄動,沒有辦法靜下來,念念著相、處處攀緣,這是八種苦惱。
眾生本來的樣子,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謂「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但是因為無明妄動,有「能見之心」與「所見之色」,在能所對待上又妄生分別,所以造成了輪迴的假象,才有這裡講的八苦。要識得煩惱,也要識得佛性,所以要學佛,因為識得真心本性,才能解脫得了痛苦,這些痛苦用世間法絕對沒有辦法出離。雖用小乘法可以出離,但是出離得慢。在大乘法,用其他的宗派所教的方式雖然非常的巧妙,但是憑的是你自己的力量。凈土宗是自他二力,很殊勝!
知道一切法的事實真相是「緣生性空」,真發菩提心,不再與妄想相應,不再隨順這些會變異的,再也不隨順苦惱的境界了,願意出離了,又有佛力的加持,所以業障消得特別迅速。
我們雖然講這世間的八苦,但還是要告訴大家這八苦從哪來。其實就是你一念妄動。那要怎麼離?你只要知道這八苦的當下,就是真如,就是佛性。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都是妄想!所謂「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什麼心?是妄心現的。這一念妄心就是無明,就是對於真心本性不能明了,認為真的有生滅、真的有變化,所以不能安住,不能守本真心。這個道理懂了,你的道業才能夠精進,才能夠不退轉。修行的菩提道上,就真的像《楞嚴經》所講的:「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你走的這條路,叫「一門超出妙莊嚴路」!這是頓超。凈土宗是圓頓法,可以超出三界六道輪迴,即凡身成佛身,這真不可思議。等覺菩薩都想像不到,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釋迦牟尼佛將這果覺全體,授與眾生做因地心,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這麼殊勝。你要相信你絕對可以得到,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沒有辦法。什麼樣的人是修行凈土宗的當機眾?須是具足「信、願、行」這三資糧的人,你具足這三資糧,才算是當機。如果懷疑不信,要在心外、在相外別求「唯心凈土。自性彌陀。」那這是不信凈土。所謂「心即是佛。佛就是心。」離佛談心,那是在胡說八道。所以凈宗的宗旨,就是指方立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離開這個之外,沒有商量處。你還要去哪裡找佛、去哪裡找心?你找不到的。你就一心一意念佛,心向西方,這樣就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道理只有具足信、願、行的人荷擔得去,其他的小智淺見,都會把念佛當作淺法來看待,小智就是沒有信、沒有願、沒有行的人。講這八苦,大家要能夠知道,現前碰到的種種苦惱、種種的憂愁,就是從這一念無明妄動而來,你要怎麼降伏得住它?就用一句彌陀名號絕對可以破無明,絕對可以斷見思煩惱。其實你也不用管它斷了沒有,你就是念下去,念至功夫純熟的時候,不用你刻意斷,它自然就斷掉了。你的煩惱不自覺的就消失了,這是佛力加持,念至功夫到與自性相應。
清凈心供養
講到佛法的流通,要用現代化的科技做,不能再只用以前的方式。現代化流通正法非常的多元,不光只是印書或翻印光碟。甚至將來這些光碟會被淘汰,將來是用網路,連汽車,甚至連腳踏車上也都能收看講經,因為得利於現代的行動網路,所以走到哪裡都是道場。講經的人就像在《華嚴經》上講的:「一身復現剎塵身」。哪邊都能夠現身,哪邊都能夠為眾生說法。那麼流通正法就不光只是做書,書要做、光碟也要做,還要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
心量要大,要幫助一切眾生。現在的社群網站非常的發達,也可以把講經的內容做轉貼,或是透過電子郵件轉送給朋友、同事,向他們推廣正法、流通佛法,使他們有正知正見。心量越大,功德當然就越大。你流通佛法,給人家的是智慧,你自己智慧就增長;佛法裡面講的是令眾生破迷開悟,是令眾生得無畏的,那麼你身心自然就安穩;又加上你身體力行,親自去印送或是去轉寄,這是所謂的:內財布施及外財布施同時做到,你將能得到富貴的佛法。一般人布施供養,會聽到人家說:功德無量,那是方便說,因為沒做到三輪體空,心還有所著,那只是福報而非功德。流通佛法是三種布施都具足,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流通正法最好自己也要看,這點很重要。有很多同修樂意流通佛法,但是自己不願意去看,因為裡面講的都是他的問題,所以即使那本書在他面前,他也不看,那是他不願意麵對的真相。
佛在經典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當中。如說修行供養為第一。」你能夠流通佛法固然很好,但是還要讓佛法能夠流通到你心裏面去,流通到你的六根當中,流通到你的舉手投足、揚眉瞬目之間。所以不要只以為我印點經,福田箱投點錢,這樣就有功德,這功德你不一定得得到,有時候心裏面一著相,一跟人家炫耀,馬上就變成福報。有些人很喜歡炫耀自己,在佛門裡面做了多少好事,希望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都認同他,都認為他是大護法,認為他是大居士;那這沒有功德,甚至福報一下子都全部消完。所以會看到有些人在佛門裡面布施供養,後來窮途潦倒,那就是他心裏面有相,好樂人家讚歎,好樂這些功德,他後來狀況非常的慘,這都是沒有在修行,在布施供養當中,在流通正法當中,同時造了許多的業。或是護持道場時,希望大眾給他特權,希望法師對他特別開緣……諸如此類,他現在好像很得意,但是將來他在失意的時候沒有人理他,也不會有人知道,真的是非常的悲哀。所以我們來佛門修行、流通正法要用什麼心,要用清凈心。用清凈心布施、用清凈心供養、用清凈心來護持。你不求功德,那功德自然無量。你有求功德的心,隨著你這一念心的大小,現出有量的功德。你要真心誠意,要無所求,純粹是為了利益眾生,以清凈心去做。那你在流通佛法的功德,確實跟講經的功德完全一樣。
我們護持正法,絕對不是為自己的名聞利養。佛門包括出家、在家的四眾。出家人有能力講經的也是為大眾服務。沒有辦法講經的人,就做一些內護或外護的工作,這都是助佛轉法輪。在家的二眾弟子就是隨分隨力去護持,如果你也有能力講經、為眾生演說,那當然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機緣,那就幫助跟你有緣的,或是自己用功自修,這一生一定會有成就。真是凡跟佛法沾到邊的,都可以說是功德無量。但是在無量的功德當中,你要選擇多或少?你用清凈心、用平等心在做,用你的智慧去做,那功德就很大;相反地,如果你帶著私心,希望人家恭敬,希望人家供養,希望別人讚歎,或是暗示別人要來讚歎你……等等,那都會損你的福報,損你的功德。這在你的菩提道上會有很大的障礙,你出不了三界。因為你還貪著這世間名位、恭敬,你念了佛也沒有辦法出離。廣欽老和尚講:「即使貪這個世間的一枝草,都還要再來輪迴。」何況你還貪這麼多:貪人家的恭敬、貪人家的供養,這都要非常警惕。
推薦閱讀:
※佛弟子是該去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
※根宋上師:修行人最後到底能得到什麼
※我想修佛修道修氣功,應該看什麼書?
※修行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