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滿珠習禮和碩公主陵墓(公主嶺的公主陵尋蹤新發現)

公主陵新考

                 ——破衣老叟考證公主陵新發現

 

 

 

公主陵位於吉林省公主嶺市火車站北偏東六點三公里。位置在公主嶺市新橋村潘家屯東一公里左右的凸嶺南坡腳下。坐標為北緯43度33分左右,東經124度48分左右。

近百年來關於公主陵墓主的說法有若干種。其中響鈴公主陵墓的傳說流傳最為廣泛,幾乎名遍全國,蜚聲海外。當地的史志人員和愛好者都進行了多方面的考證和探索。然而種種說法各有參差,莫衷一是。幾年前,破衣老叟曾經兩次實地探查過公主陵,為了進一步揭開公主陵神秘朦朧的面紗,破衣老叟決定再一次對公主陵遺址進行實地考察.並結合各方面資料,對若干種說法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希望能把一個最為接近歷史史實的、真實的公主陵展現給大家,由於資料有限,學識淺薄,文章中錯誤和遺漏在所難免,希望大家多多諒解。

2014年10月17日,天氣晴,無風。

破衣老叟和榮再次踏查公主陵,由市區乘車到公主嶺師範學校門前下車。沿校門前柏油路西行。遠山楓葉流丹,薄霧紗籠。果然是秋高氣爽,艷陽高照。

老鄉的玉米大多數已經收完,在地邊遇到兩個人在捆玉米秸稈,老叟和榮忙上前打招呼,問他們貴姓和名字,男的介紹說,他們是山前村村民叫李春江,女的是他的老伴。李春江說他今年63歲,1952年生人。他是這裡老戶,幾代以前就在這裡住。我向他問起公主陵的情況。他說:「公主陵現在已經沒有了,碎磚碎瓦也只有銅錢大小。去年夏天有香港人來這裡尋找公主陵,還是我帶著去的,不然,他們想在齊腰深的玉米地里找到公主陵那就難了。我們家的地一直在公主陵附近。以前聽我爺爺說過,他們年輕時鏟地時如果遇到下雨,就到公主陵的破房子里避雨。我爺爺還說,公主陵原來有個大院套,裡面有一棟青磚瓦房子,房後面有兩個圓墳,院子的四周都是大榆樹,院牆門外南面二三十米左右也有好幾棵大樹,據說附近有一口水井。我小的時候有一棵大樹還在,水井已經不見了。據我爺爺說大院套的西面有一個小廟,小廟西面還有一棟破房子,那是看陵墓人住的地方和碾坊、牲口棚。我爺爺還說,看陵墓的人是公主陵西面潘家屯的人,外號叫孫花先生。他種著公主陵的三垧地,收成歸孫花先生自己。」我又問:「聽說過公主陵里有沒有死人嗎?」李春江說:「聽老輩人說,公主陵里有死人的骨頭,其中有特別長的腿骨和特別長的胳膊骨,比我們現在高個子人的骨頭要長許多。骨頭架子被拽出前,放在墳里台案上,沒有棺材。我知道的大概就是這些。對了,還有,去年夏天大雨過後我在玉米地里看到一個塌陷的大坑,後來被平上了。」

告別了李春江大哥。老叟和榮繼續沿地頭前行。前面沒有路,都是玉米秸稈和玉米茬子。好不容易來到公主陵所在的地方的東面,只見後山東坡衰草枯黃,灌木稀疏,景色蕭條。這時,從山的北側飛過來兩隻鷂鷹,盤旋著向南面興隆河方向飛去,這對鷂鷹給這蕭條的景色增添了些許活力。

破衣老叟和榮沿山腳西行,發現從西側潘家屯方向開來一輛藍色大貨車,上面拉著黃色鉤機。鉤機下來後,向公主陵後山開過來。這時老叟才注意到,公主陵後山從西面已經挖掉很大一個缺口。看來又是取土的。前些年後山就被取土,但沒有這麼嚴重。這個黃色的鉤機和那遠去的雄鷹構成了公主陵極不和諧的景色。

在公主陵後山腳下的陵園遺址東北側,看見了公主嶺市文物局立的公主陵遺址碑,後山上沒有看見幾年前志願者立的那塊石碑。文物局立的石碑上寫著這位公主是固倫雍穆長公主。和以前我們大家一直認為的固倫和敬公主的說法不一樣。

老叟拍了照片後,開始仔細尋找查看碎磚瓦,果然只有銅錢大小的。較之老叟幾年前第一次探訪公主陵時發現的磚塊瓦片小了很多。在墳墓的大概位置,沒有找到墓穴塌陷的坑洞。又拍了些照片後,和榮沿原路返回。

那麼,究竟這個公主陵是哪位公主的陵墓呢?好奇心驅使破衣老叟開始查閱資料。下面根據所查閱的資料,就公主陵若干種說法談談破衣老叟的見解。

<!--[if !supportLists]-->1、             <!--[endif]-->最美麗的說法:公主陵里埋葬的是科爾沁(科爾趁、火兒沁)達爾罕王(答剌罕王,達喇罕)的獨生女兒,叫響鈴公主。為了獲得真正的愛情,響鈴公主以身殉情,埋在這裡。這個傳說廣泛流傳於祖國大地。多個版本故事的梗概大體一致。有個叫小久保博司的日本人,他是公主嶺滿鐵小學的三十六屆學生。在他的回憶錄里記載,當時的小酒保商行有個叫樊來祥的老人,他講過響鈴公主的故事。樊來祥老人關於響鈴公主傳說的講述,是從一個叫夏雲氏那裡聽來的。故事情節和現在流行的差不多。這個夏雲氏是男是女今天的我們不得而知了。儘管如此,這個傳說應該是響鈴公主傳說較早的版本了。解放初期有個叫胡昭的老前輩的寫了說唱形式的《響鈴公主》。上世紀五十年代懷德縣文化館的王世俊老前輩編寫《響鈴公主的傳說》一篇文章,響鈴公主故事開始流傳。後來有拍了電影《玉碎宮傾》,響鈴公主的故事流傳更廣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響鈴公主》各個版本的連環畫(小人書)相繼出版,使得響鈴公主傳說家喻戶曉、蜚聲海外。今天,響鈴公園裡的響鈴公主漢白玉雕像,所反映的正是傳說中響鈴公主的形象。網路時代的今天,響鈴公主已經被註冊成飾品專賣的品牌,當店主收穫著這個品牌帶來的豐厚的經濟利益的同時,是否還能偶爾想到那個英姿颯爽的蒙古少女和她那凄婉美麗愛情故事呢?關於響鈴公主傳說還有一種說法,根據日本人的回憶錄記載,公主陵里安葬的是嘉慶皇帝的侄女,叫響鈴公主。陵墓是道光年間營造的。這一說法的不符合歷史的實際情況。現在的公主嶺是當年科爾沁左翼中旗的一部分,也是漢人流民最早流入科爾沁草原的地方之一,乾隆年間就有流民流入,為此大清朝廷還特意頒發了禁止流民進入科爾沁草原的文書。嘉慶以後清廷的控制已經不起作用,大量的流民湧入科爾沁草原東部,科爾沁東部的伊通邊門、公主嶺二龍湖附近的赫爾蘇(克爾蘇、黑爾蘇、科爾蘇、赫爾素等)邊門、四平的半拉山邊門,是流民入科爾沁左翼中旗的三個主要通道。於是清朝轉而同意科爾沁放墾,大片的草原變成了耕地。科爾沁左翼中旗的牧場越來越小,嘉慶末年八家子(現在公主嶺市範圍內)的大片草原都被開墾,也就是說,原屬於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公主嶺。在嘉慶時期,就即將要脫離蒙古族草原的游牧方式而轉向漢民族平原的農耕方式了。這也標誌著科爾沁左翼中旗將要失去這塊肥美的牧場。鳥兒也不想把巢建在即將折掉的樹枝上。哪一個王爺能夠捨得把自己的心愛的女兒安葬在即將失去(或已經失去)的土地上呢?因此日本人所說的公主陵是道光年間營造的說法非常不靠譜。皇太極晉位車臣汗(徹辰汗)以後,科爾沁各部已經隸屬於大清帝國,原來的聯盟關係變成了從屬關係。這個時候能夠稱公主的只有大清皇的的女兒或者養女,其餘親王、郡王、貝勒等的女兒都不能稱公主。第一代達爾罕王叫滿珠習禮(滿珠習日、曼珠習禮、滿硃習禮),他正趕上了皇太極晉位車臣汗,因此在滿珠習禮以後的各代達爾罕王的女兒也都不能稱為公主。所以,說公主陵是達爾罕王女兒響鈴公主的陵墓可能性小之又小。   傳說雖然缺乏史實根據,但是給人們帶來的卻是凄婉美麗愛情故事,公主嶺正是藉助於這個傳說而聞名與祖國大江南北的。同時,這個傳說也會給將來的公主嶺市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我們在享受美麗的同時必須忘掉遺憾,因此不管公主陵中埋葬的是不是響鈴公主,我們希望傳說中的美麗純潔的響鈴公主永遠活在公主嶺人民的心中。

<!--[if !supportLists]-->2、             <!--[endif]-->這次探訪公主陵遺址發現的公主陵遺址碑上的說法:碑文上說

公主陵埋葬的是固倫雍穆長公主。下面我們看一下固倫雍穆長公主的情況。固倫雍穆長公主名字叫雅圖,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四個女兒。她的母親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孝庄皇后(布木布泰、庄妃),孝庄皇后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宰桑(寨桑)的女兒,宰桑是第一代達爾罕王滿珠習禮的父親。固倫雍穆長公主雅圖是順治帝的同母姐姐(先說這一圈彎彎繞也是為了突出滿蒙聯姻的重大主題)。雅圖13歲時就以固倫公主的身份嫁給了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的兒子弼爾塔噶爾(畢爾塔噶爾、弼尓塔哈爾)。吳克善是孝庄皇后的哥哥,也是滿珠習禮的大哥。因此雅圖公主實際上是嫁給了自己親舅舅家的大表哥。大清帝國正是靠和蒙古各部的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具有政治目的的聯姻關係維繫了幾百年。康熙五年(1666)弼爾塔噶爾接替了他父親的爵位受封為卓禮克圖親王,封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雅圖公主在弼爾塔噶爾封為卓里克圖親王之前就回到了北京居住。於康熙十七年(1678)閏二月去世,時年50歲。這個老公主是在她的丈夫去世11年後才去世。清朝下嫁的公主死後一般都要葬在自己丈夫的領地,當然這些丈夫都不是普通平民百姓,大的有像札薩克達爾罕王滿珠習禮這樣的札薩克王,差點的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最不濟的也得嫁一個台吉什麼的。這些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領地。因此要知道這個公主死後葬在哪裡,首先要知道這個公主的丈夫的領地在哪裡。第一代卓里克圖親王弼爾塔噶爾的領地在科爾沁左翼中旗。南面是扎魯特旗。今天的扎魯特旗北部的大片地區,當時都是科爾沁卓里克圖親王的領地。王府在今天開魯縣的吉日嘎朗圖鎮(吉爾嘎郎圖鎮)。卓王的家廟在今天的通遼市科爾沁區莫力廟蘇木境內。因此我們想找到雅圖公主的陵墓只要在現在通遼、開魯、科爾沁左翼中旗周邊就可以了。1977年6月中旬,在通遼市扎魯特旗前德門蘇木(彼時歸科爾沁左翼中旗管轄)發現一座墓葬。清理文物工作者對墓葬進行清理時。發現了清朝康熙皇帝給這個墓葬撰寫的墓誌(稱壙志),墓誌為滿漢兩種文字。確定了這個墓葬正是固倫雍穆長公主雅圖的陵墓。 墓誌文的意思是:「科爾沁部親王弼爾塔噶爾,所娶的固倫雍穆長公主墓誌文。(皇帝)撰文說:固倫雍穆長公主,是清太宗文皇帝(即清太宗皇太極)的女兒,清世祖章皇帝(即順治帝福臨)的姐姐,我(即清聖祖康熙帝玄燁)的姑母。她出生於天聰三年(1629年)正月初八日午時,逝世於康熙十七年(1678年),享年五十虛歲。選定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五日安葬在東邊滕額里克界綽和兒之地。唉!我繼承天下大業之後,本曾想,她與我祖父有父女之情,與我父親是姐弟之親,正期望著大家一起福壽永享。怎料到,她突然逝世讓我深受震驚,心中的悲悼之情無邊無際。現為她選好墓域,並建起陵園廟宇,墳墓的規格式樣皆依照祖先定製,今後的追悼祭祀儀式都按典章制度來進行。今在美玉般的碑石上刻寫記載她的生逝之時,我祝願她的靈魂永遠在這裡安息。」因此,無論從地域上來說,還是出土的壙志來看,這個陵墓應該是固倫雍穆長公主的陵墓無疑。所以,現在公主嶺的公主陵里埋葬的是雍穆長公主的說法也是不符合歷史實際情況的。 

<!--[if !supportLists]-->3、             <!--[endif]-->清朝公主下嫁科爾沁達爾罕王途中病死埋在這裡:這一說法來

自日本人的回憶錄。這裡又提到日本人,對這個曾經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無盡災難的大和民族的子孫們,我沒有好感。但是,我們還得用他們的東西,這是一件沒有辦法的事,因為我們自己沒有記載。才使得我們的歷史不得不參考這個讓我們蒙羞的民族的後裔門的那些,看來還算比較準確的記錄。山浦薰這個在公主嶺生活過的日本人,在他的回憶錄中記載:「公主陵是清朝皇帝的女兒下嫁蒙古王公,途中病死,埋葬在這裡。」另一個日本人一藤盛在他的回憶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破衣老叟仔細研究清朝嫁給蒙古科爾沁部的十二位公主資料,沒有發現一個公主是死在下嫁途中的。在這十二位公主中,有八位和碩公主,其中四位陵墓已被確定(莊敬、端柔、純禧、端敏)。四位固倫公主中三位的陵墓已經被確定(和敬、雍穆、靖端)。另外一位固倫公主和另外兩位和碩公主他們的丈夫的領地不在公主嶺附近範圍之內,並且與公主嶺方向相左而且非常遙遠{永安、和碩(奧巴妻)、淑慎(嫁吳克善族觀音保)}。從京城送來的公主不可能路過本地。不從這裡路過當然也不能病死在這裡的途中。這樣還剩下兩位和碩公主的陵墓沒有確定(我將在下面對這兩位和碩公主進行分析)。雖然這兩位公主的陵墓沒有確定,但是,史料里記載這兩位公主都不是死在下嫁途中的。因此,看似精密嚴謹的兩個日本人的這一說法,仍然是十分不靠譜的。破衣老叟將毫不猶豫的將這一源起日本人的這一說法,像丟垃圾一樣摒棄在歷史糟粕的溝壑中。

<!--[if !supportLists]-->4、             <!--[endif]-->達爾罕王家族的兩個兒子同時娶了清朝的兩位公主的合葬墓:

這種說法也起源於一藤盛撰寫的回憶錄。這種說法的實物證據就是公主陵里有兩個墳墓。以前的研究公主陵的人,大多忽略了這個問題,因此有了陪塚的說法。從一些公主陵的老照片看,公主陵的陵園內,的確有兩個規格尺寸基本一樣墳墓,如果是陪葬陵,那麼就得確定陪葬的是什麼人,如果陪葬地位比陵墓主人的地位低的話,他的陪葬墳墓就必須比主陵的規格小許多。日本人還是比較鬼的,陪葬墓的說法解釋不通,因此就有了這個類似今天「雙胞胎嫁雙胞胎」的說法。這樣陵墓里兩個墳墓的問題就解決了。那麼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十二個公主,在他們當中,並沒有發現姐妹兩個嫁給兄弟兩個的情況。為什麼總提這十二位公主呢?難道沒有別的清代王室宗女類似公主等級或者略低於公主等級的宗女,發生過 「類似雙胞胎嫁雙胞胎」現象嗎?這個我們先不全盤否定,假設真的有清朝的某兩位郡主、縣主、郡君、縣君嫁給了科爾沁的兩個兄弟,那麼按這些郡主、縣主、郡君、縣君的地位,是不能修建這樣規模的陵墓的,在前面固倫雍穆長公主的壙志里我們看到,公主的陵墓規格以及享受祭祀的等級都是有詳細規定的。還有一個可能的現象我們不能遺漏,能不能是這兩個皇室宗女的丈夫對清朝的貢獻大呢,因此才修了陵墓。從歷史資料看科爾沁對清朝王室貢獻大的幾個都是札薩克王、親王、郡王、貝勒,最次的也是鎮國公,即使嫁給了台吉,也只有等到這個台吉升到了郡王以上,才有可能修建這樣規格的陵墓。而當這些較低等的蒙古貴族一旦晉位成郡王、親王、札薩克王以後,所娶的都是正了八經的公主了。因此,日本人這種類似「雙胞胎嫁雙胞胎」的說法仍然不靠譜。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從日本人的這一說法里學到了東西,那就是在分析事物時要先深入細緻搜集材料,盡量減少遺漏,因為一個墳墓和兩個墳墓,對於研究公主陵是否是衣冠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一點下面會再次提到。雖然如此,但我還是鄙視日本人耍鬼心眼,妄圖用 「類似雙胞胎嫁雙胞胎」理論矇混過關的做法。

<!--[if !supportLists]-->5、             <!--[endif]-->上世紀九十年的最流行的說法:公主陵中埋葬的是固倫和敬公

主的衣冠。是固倫和敬公主的衣冠冢。這種說法影響了公主嶺廣大人民近三十年。這一說法的原始根據,來源於原公主嶺市史志辦的呂振興前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呂振興前輩撰寫了《公主陵考證》一文。在呂前輩的文章中,首先否定了公主陵是達爾罕(答喇罕)王獨生女響鈴公主的陵墓,這一點破衣老叟沒有異議。但呂前輩在文章中由始至終沒有提到公主陵園內有兩座同等規模的墳墓這一事實,因此感覺有些遺憾,因為兩座同等制式的墳墓在考證陵墓主人的過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呂前輩的考察的結論是:公主陵是固倫和敬公主衣冠冢。並且列舉了三條依據。下面我們逐條分析一下呂前輩的三條依據。

呂前輩的《公主陵考證》列出的第一條依據:原文「據查,清朝皇帝女兒下嫁給科爾沁王公的公主一共有五位。」接著呂前輩用排除法排除了其餘四位。最後確定公主陵就是和敬固倫公主的陵墓。這一說法值得商榷,首先據史料記載清朝下嫁科爾沁王公的公主一共有12位(這還不包括郡主,縣主,郡君,縣君等其他等級的皇室女兒們)。呂前輩用排除法這本身沒有毛病,破衣老叟本文中也是借鑒了呂前輩的排除法。但是,排除法所列的被選擇的個體,必須是符合條件的所有個體的集合,不能有一個符合條件的個體被遺漏。顯然呂前輩的排除法遺漏了7個符合條件的個體(就是那七位沒有被呂前輩提到的公主)。因此,我們可以對呂前輩的第一條依據提出質疑。

呂前輩《公主陵考證》列出的第二條依據:第二條依據中,呂前輩原文「該地的地租歸哪家王公收納,無疑,該公主陵即為哪家王公的祖陵。」對於呂前輩的這個說法,我們先不急於否定。我們先看看呂前輩在第二條里用以確定公主嶺的公主陵歸屬哪家王公的依據。呂前輩作為證據的是兩份函件。兩份函件中,一份是固倫和敬公主和丈夫,達爾罕王色布騰巴勒珠爾(色布騰巴爾珠爾)的第七代孫子,固山達賚(達賴)貝子在中華民國十三年九月二十日給奉天省長公署的函件。函件的大概意思是公主陵附近的地租問題發生了糾紛,希望國民政府裁決。第二份函件是奉天省長公署給的回復和裁決。在這份奉天省長公署的裁決函件里,我們不難看出固山達賚貝子函件里所提到的公主陵,並不是我們公主嶺的公主陵,而是今天法庫西北八虎山附近的和碩端敏公主陵。這個地方在當時屬於科爾沁左翼後旗扎薩克和碩博多勒噶台親王管轄。和碩端敏公主的丈夫叫班第,是第三代達科爾沁左翼中旗札薩克達爾罕王。固倫和敬公主的丈夫色布騰巴勒珠爾是這位班第的孫子。讓我們困惑的是,和碩端敏公主陵用地本來是科爾沁左翼後旗博多勒噶台親王的領地,身為科爾沁左翼中旗的達爾罕王班第的墳墓怎麼能埋在科爾沁左翼後旗這裡呢?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得知,科爾沁蒙古六旗的祖先是同一個人。各旗的首任旗主都是兄弟。科爾沁沒分旗之前,也就是滿珠習禮的爺爺莽古斯諾彥時代,法庫(發庫)西北的八虎山(八戶山)就是科爾沁蒙古的較早墓地,莽古斯的遺囑中有一條就是要經營好這塊墓地,讓子孫後代記住祖先的功績。因此很多科爾沁蒙古王公死後都藏在那裡。包括第一代科爾沁達爾罕王滿珠習禮的三哥索納穆。順治帝的孝章皇后的父親納穆濟等。科爾沁左翼後旗建旗最晚,順治七年才開始正式建制。在此以前大部分地區由科爾沁左翼中旗管理(這個在後面的文章中詳細介紹)。後皇太極前順治時期,科爾沁達爾罕王滿珠習禮舉起大旗向大清帝國宣戰,同意讓出的部分也是這個地方。但由於大部分科爾沁左翼中旗的祖先墳墓都在這個地方,才有了乾隆四十六年,科爾沁左翼中旗向科爾沁左翼後旗借用法庫們北七十四屯的事件(原來滿珠習禮讓出來的地方歸了科爾沁左翼後旗了)。上面呂前輩提供的民國政府奉天省長公署的裁決函里,提到的糾紛地域中,也提到七十四屯,並且糾葛焦點正是法庫門北的這塊地方。其實,從史料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實法庫門北七十四屯的糾紛在借用時就埋下了隱患。當時那裡都是沒有被開墾的草原,借用的條例上規定只允許居住、游牧、埋墳。不允許出賣、開墾。然而,乾隆末年,山海關以南的大部分流民的湧入,不開墾這條規定眼看就不能維繫下去了。嘉慶初年,科爾沁左翼後旗自己就放墾的大面積的草原。七十四屯實際也在其中。到了115年後的光緒二十一年(1895)科爾沁左翼後旗和科爾沁左翼中旗的關於法庫門北七十四屯的爭執終於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於是不得不請求當時的盛京將軍曾祺出面調解。然而,由於爆發了甲午戰爭,調節被擱置。被擱置就是問題還沒有解決。

因此,固山達賚貝子所提出關於公主陵附近地租糾紛,實質是法庫邊門以北,固倫端敏公主陵附近的七十四屯紛爭案的延續。由於這兩個函件中所提到的公主陵,不是我們公主嶺的公主陵,所以呂前輩這第二條依據,的前提條件是錯誤的。由此得出的這裡公主陵是和敬固倫公主的公主陵的結論也是錯誤的。

呂前輩《公主陵考證》中提到的第三條依據是:固倫和敬公主的第八代傳人包多爾吉(也叫道爾吉、多爾濟。由於孛兒只斤氏即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姓氏譯成漢姓一般取原姓氏的第一個字發音相近的漢字,因此博爾濟吉特譯成漢姓的包或者鮑)的口述。我們從包多爾吉老爺子的這段口述中可以看出,只有一句話和判定公主嶺的公主陵,是否是固倫和敬公主陵有關。呂前輩提供的原文:「公主陵就是和敬公主,是我們家的媳婦。」除此之外再沒有提出實質性的根據。我們從包多爾吉老爺子的口氣中不難看出。這個達爾罕王的後裔、日漸沒落的蒙古貴族說話是多麼的武斷和霸道。然而霸道歸霸道,沒有史實根據的結論歷史不會承認很久。

呂前輩在去北京考察之前,已經知道和敬固倫公主的陵墓在北京的東壩。並且知道屍體和她的丈夫色布騰巴勒珠爾合葬。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接下來呂前輩卻寫道,原文「公主嶺的公主陵是蒙古老家為和敬公主修建的衣冠冢(公主嶺歷史上是蒙古游牧區,屬達爾罕王領地。)」呂前輩這個說法的這個依據是什麼,文中沒有提到。我們不得而知。然而,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衣冠冢的可能性。先從簡單易懂的說起,公主陵里有兩座規格相似的墳墓,這是我們愛好者都應該知道的事實,從公主陵的一些老照片中我們可以得到證實。這一點還要大多歸功於,那個給我們民族帶來羞恥的大和民族的子孫們。如果是衣冠冢,一個當然是和敬固倫公主的衣冠。那麼另一個呢?是誰的衣冠?如果是她的丈夫色布騰巴勒珠爾的衣冠,兩個衣冠還有必要修建兩個墳墓嗎?如果是固倫和敬公主下人的衣冠,又怎麼可能修建和主陵一樣規格的墳墓呢?從兩個陵墓的制式上看是不相上下的。據查相關資料大清帝國下嫁蒙古各部的公主共有一百多位,其中科爾沁蒙古12位。史料中沒有記載哪一位公主有過衣冠冢。並且,修建公主陵不像我們埋個普通墳墓。那是要經過大清帝國指導的,不僅是陵墓的規模建築制式,連祭祀的等級也有明確的規定。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上文中固倫雍穆長公主的壙志中看出來。色布騰巴勒珠爾的蒙古老家私自為其修建衣冠冢在當時是違法的。還有,色布騰巴勒珠爾死後,札薩克達爾罕王的王位由他的弟弟繼承。而色布騰巴勒珠爾和固倫和敬公主的子孫們,已經不再回到科爾沁左翼中旗居住。後人都不在那裡了,還冒著犯罪的風險在老家建立衣冠冢,這是色布騰巴勒珠爾的子孫們不能做的。

綜上所述,呂前輩的《公主陵考證》一文,還是有相當值得商榷的地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件歷史資料里記載過公主嶺的公主陵是和敬固倫公主的衣冠冢或者肉身冢。但是這個說法影響公主嶺人民三十年而少有人提出質疑,實在令人感嘆啊!

儘管如此,我們對呂振興前輩的努力還是要給於充分肯定的,畢竟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我們公主嶺人自己的公主陵。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公主陵,破衣老叟的心中也有一個公主陵。下面就說一說破衣老叟是怎樣尋找自己心中公主陵的。

在此之前,破衣老叟必須先給尋找自己心中的公主陵設置幾個框框:

1、根據公主陵陵園裡有兩個規格相仿的墳墓。認定所葬的兩個人首推是夫妻。其中一個是公主,另個一是公主的丈夫額駙。兩個公主、一公主一陪陵的說法以及衣冠冢的說法根據兩個陵墓及其規格看都不合適,因此破衣老叟不會在採納。

2、地域限制,此地屬於科爾沁蒙古的科爾沁左翼中旗,是達爾罕王的領地。因此首先要從這個地域娶過公主的王公中排查。重點是札薩克親王、郡王、貝勒等。同時不放過科爾沁蒙古的其他部落,特別是科爾沁左翼後旗、科爾沁右翼中旗這兩個與科爾沁左翼中旗臨近的蒙古部落。

3、依據公主陵陵墓、陵園的等級、規模、制式等,參考相同等級、規模、制式來分析確定公主陵里公主地位。額駙對大清帝國的功績和待遇。二者身份要和其他等級規模的公主陵墓主人的地位、功績大致相符。

4、確定公主陵修建的大致年代(這個比較困難)。一、陵園地理位置變遷規律來初步確定陵墓修建年代。清皇陵早期是由東到西,(永陵-東陵-乾陵)科爾沁右翼中旗的蒙古公主陵墓是先由北向南的變遷規律,就是說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公主陵越往北修建的年代相對越早,越往南修建的年代相對越晚。可初步判斷公主嶺的公主陵修建時間。二、根據公主陵老照片陵墓、享殿、圍牆、廟宇、門樓以及樹木等相關信息來進一步判斷其修建年代。

5、從歷史記錄的瀚海中過濾每一粒沙子。在歷史的長河中化驗每一滴水(這個更困難)。

首先,我們先從科爾沁蒙古的祖先談起吧。科爾沁翻譯成漢語後大概意思是「勇猛精銳的衛隊」成吉思汗的弟弟阿布圖哈薩爾(哈布圖哈撒爾)就是這支衛隊的首領。後來阿布圖哈薩爾被封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這塊草肥水美的寶地。經過時代的繁衍生息。地域逐漸擴大的遼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哈薩爾的部落被稱為「科爾沁」。關於哈薩爾的事迹歷史記載的不少,這裡我們不作詳細介紹。但有一件有趣的事不能不說。1204年成吉思汗與乃蠻部決戰。戰鬥中乃蠻部首領塔陽汗(太陽汗),看見一個人帶著部隊決堤卷地一樣的衝過來。塔陽汗忙問身邊的札木合來人是誰,札木合回答道:「是斡克倫(訶額侖、月倫)用人肉餵養的兒子哈薩爾。身高九尺,能吃一頭三歲小牛。披三層鐵甲,射箭的時候能將人射穿。大曳弓射九百步,小曳弓射五百步。生得與常人不一樣,如大蟒一般。」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科爾沁部的祖先是一個高個子的勇士。明代末期科爾沁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僅次於察哈爾部(成吉思汗的嫡傳子孫)的蒙古部落。清代開國早期對待科爾沁蒙古一直是採取和親聯盟的方式相處。這個時候,大清帝國的公主才開始嫁給蒙古各部,當然最早和大清帝國聯姻的就是最近的科爾沁左翼各部。努爾哈赤(清太祖)稱帝後,特別是皇太極(清太宗)晉位車臣汗(徹臣汗)後,科爾沁才形成了與大清帝國的附屬國關係。但是清帝國與蒙古各部聯姻的制度一直持續到晚清時期。努爾哈赤時代,科爾沁蒙古的首領之一博爾濟吉特宰桑(博爾濟吉特氏就是蒙古成吉思汗的姓氏孛兒只斤氏的另一個稱呼)。成吉思汗的胞弟哈布圖哈撒爾是宰桑(寨桑)的祖先。他是最早和大清帝國聯姻的蒙古部落之一。如果說宰桑我們很陌生,但要提到孝庄皇后(布木布泰、庄妃),我想都家喻戶曉。孝庄皇后就是宰桑的女兒。科爾沁部和大清帝國的聯姻是一種亂麻一樣的糾纏聯姻。宰桑有四個兒子。大的吳克善,二的察罕,三的索納穆(索諾穆),老嘎噠叫滿珠習禮(曼珠習禮、滿珠習日、滿硃習禮)。滿珠習禮就是科爾沁蒙古的第一位札薩克達爾罕王。早期札薩克達爾罕王的領地就是科爾沁左翼中旗和南部柳條邊以外一直到法庫邊門附近的廣大地區(法庫門當時稱發庫門)。滿珠習禮的時代科爾沁左翼後旗還沒有建制。大清帝國還沒有征服所有的蒙古部落,所以早期的聯姻關係大多維繫在較近的科爾沁部。尤其是距離大清帝國最近的科爾沁左翼中旗。據史料記載,清太宗皇太極有六個公主下嫁到科爾沁部。而從皇太極以後的到清末十多代皇帝總共才有六位公主下嫁到科爾沁蒙古。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大清帝國和科爾沁蒙古聯姻,在努爾哈赤時代和皇太極時代是最為鼎盛。特別是皇太極時代。這無疑給我們為公主陵斷代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

歷史是個枯燥無味的東西,以上說的這個那個大家可能不太容易記住,理清其中的關係更費神。我們要了解的主要是大清帝國早期和蒙古的科爾沁部的聯姻關係相當密切就行了。

歷史的記載往往是枯燥的。因此破衣老叟認為能把枯燥的歷史記錄用輕鬆活潑的故事語言來表示,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破衣老叟希望下面的故事能給大家帶來一份輕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苦命的皇家姐妹。

康熙皇帝(玄燁)的妃子章佳氏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兒子的名字叫允祥,在康熙廢太子案中,允祥受到牽連,被康熙帝圈禁。整個康熙王朝再也沒有允祥的政治舞台。直到雍正年間允祥才重出江湖。成了雍正皇帝的得力助手。允祥就是《雍正王朝》里的老十三。允祥得勢的時候,他的兩個妹妹已經都死了十二三年了。因此允祥的兩個妹妹沒有能沾到哥哥一點光。不僅如此,這兩個妹妹還因為哥哥獲罪而蒙羞。允祥的兩個妹妹分別被封為:和碩溫恪公主、和碩敦恪公主,兩姐妹的名字倒是很好聽。然而,兩個公主的母親只是康熙皇帝的一個地位不高的貴妃。更為倒霉的是,這個本來地位就不太高的母親在兩姐妹非常小的時候就死了。因此姐妹二人值得萎縮於宜妃的屋檐下。宜妃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里的宜主子。逐漸長大後兩姐妹身體都不好。可屋漏偏逢連夜雨,哥哥允祥又被皇阿瑪圈禁。二姐妹成了賈府中的林黛玉,其中的冷暖辛酸可想而知。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二姐妹都非常懂事。因此宜妃並不十分討厭姐妹倆。看看老大和碩溫恪公主長到19歲了。大清帝王用女兒換政治、換和平的潛規則在大姐和碩溫恪公主的身上體現出來了。他被嫁給了翁牛特旗的郡王班第(這個班第不是第三代達爾汗王班第,蒙古叫班第的太多了。)這個班第還有一個名字叫倉津,破衣老叟實在不知道這兩個名字有什麼關係。反正大姐和碩溫恪公主沒有逃脫下嫁蒙古部落的厄運,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溫恪公主嫁過去三年就死了。並且死於難產,這是清朝帝國有記載的唯一一位死於難產的公主。死的時候才23歲。

兩年以後,18歲的妹妹和碩敦恪公主以同樣的命運下嫁給科爾沁台吉多爾濟。而且僅僅一年,19歲的妹妹敦恪公主就去見他的姐姐去了。或許是這個妹妹在世上實在沒有依靠了。才到地下去,依附於地下那位並不比他命運強多少的姐姐去了。

和碩敦恪公主公主的丈夫是所有下嫁科爾沁蒙古公主額駙中最差的一個。並且多爾濟於康熙五十八年(17l9)因罪革去額駙稱號,只給保留個台吉品級。並且在和碩敦恪公主死後十九年的康熙五十九年(1720)去世。

可以看出這個命運不濟的和碩敦恪公主,嫁給的這個終身台吉多爾濟也是命途多舛,劫難重生。人們會問還有這麼落魄的蒙古貴族嗎?答案是有的。台吉只是說明你出身貴族,第一代札薩克達爾罕王滿珠習禮尚和碩公主的時候也是個台吉。但出生在部落首領宰桑家裡的台吉,和出生在一般貴族家庭的台吉地位也是不一樣的,台吉分四個等級。下面用些形象的比方來剖析一下上、中、下三個等級台吉的區別程度。頭等台吉有個百十墒草原,千把頭牛羊,十來間瓦房(蒙古人多住蒙古包,這裡只是形象比方),沒有啥武藝的在旗內札薩克協理台當個書記員,有兩把刷子的在旗內札薩克做個軍務梅林,說不上哪天天上掉下個餡兒餅,被皇上相中了選到京城當個大內侍衛班長。這都是不錯的了。能混到貝勒,郡王的屈指可數,至於像滿珠習禮這樣由台吉一步步晉陞到札薩克親王的更是少之又少。

中等的台吉是什麼樣呢?有個十幾垧草地,幾百頭牛羊,五六間草房。沒什麼官職,但沒人剝削他。如果自己再會來點事,隔三差五的到王公家請個安、問個好,還時常可以從王公那裡領到些賞賜,也混個老婆孩子熱炕頭。晉位封王的事睡覺前想一想就行了,第二天醒來該做什麼做什麼。

最下等的台吉我們看看,房無一間,地無一壟。靠給別人放羊混口飯吃,這樣的台吉叫毫克台吉,俗稱「窮台吉」。「窮台吉」每天給主人放羊,主人也只是給口飯吃,在牲口棚里隔出個小屋給「窮台吉」住。太陽從東面出來「窮台吉」就出去放羊,直道太陽從西面落下才返回主人家裡,涼飯剩菜吃一口,望著牲口棚的檁條睡去。第二天醒來後還重複昨天的一切。說不上「窮台吉」的祖上哪位祖先積了德報應在他的頭上,他被主人的女兒相中了,於是「窮台吉」入贅到主人家做個上門女婿。還生了孩子。以後就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過起了小日子。那麼,是誰有閑心記載「窮台吉」這些事的呢?因為「窮台吉」和主人女兒生的孩子長大後出息了,當上了札薩克王,這位札薩克王就是科爾沁左翼後旗札薩克博多勒噶台親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也是所有科爾沁蒙古親王以上出身地位最低的一個。僧格林沁真是大海里撈針撈出來的一棵細如髮絲、長不足寸的小銀針啊。

前面講過的和碩敦恪公主的丈夫多爾濟,固然不是窮台吉,但也沒有晉封為親王、郡王、貝勒、國公那樣的台吉地位高貴,多爾濟是個終身台吉,不但沒有晉陞,而且還因犯罪,連個皇上女婿的稱號都給革去了,實在是只得悲傷啊。

我們再接著正題吧。前面說過,大清帝國下嫁科爾沁蒙古的公主一共有十二位。其中十位公主陵墓的情況已經搞定,還有兩位和碩公主的陵墓位置沒有確定,這兩位公主是誰呢,其中一個就是剛才兩個苦命姐妹故事中的妹妹和碩敦恪公主,和碩敦恪公主和他丈夫多爾濟的情況我們在前面了解了,以終身台吉多爾濟地位和功績(也包括罪行)為這位苦命公主修建這樣規格的陵墓是不可能的。

到這個時候,大家似乎會想到,十二位公主排除了十一位,剩下的那位清太宗皇太極的養女,克勤郡王岳託的大女兒和碩公主一定就是我們公主陵的墓主了,根據排除法在理論上來說應該是的,但是我們還是先不要急於下結論,一切還要再進一步分析,看看其他個條件是否也符合這個理論上的說法,水落石出後我們在最後下結論也不遲。

我們先從陵園及陵墓的規格分析一下。從現有資料看公主嶺的公主陵和前面提到扎魯特旗前德門蘇木的固倫雍穆長公主的陵,科爾沁左翼中旗呼和格勒艾勒(東馬拉沁蘇木附近今瓦房屯)的固倫靖端公主陵的規格等級差不多。這兩個公主都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女兒。一個是孝端皇后生的,一個是孝庄皇后生的,兩位母后地位都是一流的,他們的丈夫一個是卓里克圖郡王弼爾塔噶爾(弼爾塔哈爾),一個是科爾沁親王奇塔特(黑塔特、祁他特)。這兩個額駙對大清帝國的功績也都是非常大的。由此我們可以確定公主嶺的公主陵里的公主,是應當和這兩個公主不相上下的。兩個丈夫最低級別也得和這兩個額駙的地位功績差不多,爵位也應該是親王、郡王相當的。

我們再看看公主嶺的公主陵修建的大致年代,根據公主陵老照片中房屋、院牆、墳頂的損壞程度,可以看出陵園的年代經歷的風雨不只是一多百年。我們可以參考一下,現在公主嶺火車、農科院,以及鐵北的某些俄國、日本的建築。那些都經歷了一百多年風雨的建築了,但有些還依然以暫新的面貌挺拔在那裡。皇家修建的公主陵園自然不是豆腐渣工程,再加上有專人守陵看護維修。挺個二百五六十年應該沒問題。然而人們還會有疑問,公主陵遭到破壞的原因不僅僅是風雨剝蝕,還有盜墓造成的呢,盜墓對陵墓的破壞是災難性的,然而人們不要忘了,盜墓賊感興趣的是,攫取墳墓中的陪葬財寶,對墳墓里的屍體、房子、磚瓦等都是不感興趣的。因此盜墓賊的破壞只是對墳墓的破壞,對陵園的建築損害不大,更為重要的是,在1898年沙俄進入東三省以前,還沒有誰敢盜公主陵。日本人關於公主陵的老照片大多拍攝於一九零幾年到一九四幾年之間。以此可以推斷公主嶺的公主陵修建時間應該和固倫雍穆長公主、固倫靖端公主的陵墓修建時間差不多少。我們暫時先記下公主陵的陵墓主人的地位和公主陵大致的修建時間。

現在我們還得輕鬆一下,再講一個破衣老叟內心崇拜的蒙古人物吧。

破衣老叟內心崇拜的蒙古人物有兩個,但他們即不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不是「思大有為於天下」的忽必烈。他們是草原上的兩隻雄鷹。其中的一個是造反英雄嘎達梅林,另一個就是破衣老叟下面要講到的這位。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破衣老叟瀏覽《清史稿》的時候,就對一位赫赫有名的科爾沁蒙古雄鷹有著深刻的印象。他的名字也時時縈繞在破衣老叟的腦海。他就是科爾沁左翼中旗第一代札薩克達爾罕王滿珠習禮。這個名字前面多次提到。滿珠習禮是科爾沁部落首領、貝勒宰桑的第四個兒子,姓孛兒只斤氏(清史料稱博爾濟吉特氏),成吉思汗的弟弟哈布圖哈撒爾的後裔。科爾沁部降後金(努爾哈赤時代)以後,滿珠習禮多次率科爾沁左翼中旗騎兵隨清軍南征北戰,為大清王朝的創建立下了赫赫戰功。天聰年間,滿珠習禮率科爾沁左翼騎兵同後金兵出征,征討察哈爾蒙古,攻破明朝邊界山西大同的宣府;從征朝鮮,進征瓦爾喀。因戰功卓著,後金任命其為吏部蒙古承政,被封為巴圖魯郡王,世襲罔替,授科左中旗首任札薩克。以上是努爾哈赤、皇太極兩朝滿珠習禮的戰功和獎賞。

科爾沁左翼中旗蒙古和大清帝國的聯姻也很纏繞,滿珠習禮的姑姑先嫁給了皇太極,被封為孝端皇后,後來滿珠習禮的妹妹又嫁給了皇太極封為庄妃(孝庄皇后),再後來滿珠習禮的姐姐又嫁給了皇太極封為宸妃(海蘭珠)。皇太極和孝端皇后的女兒固倫靖端公主有嫁給了滿珠習禮三哥索納穆的大兒子,科爾沁多羅郡王奇塔特,皇太極和庄妃生的女兒固倫雍穆公主嫁給了滿珠習禮大哥吳克善的兒子卓里克圖親王弼爾塔噶爾(弼爾塔哈爾)。這又是一段彎彎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理一理其中的關係。這裡,我們只要記住滿珠習禮家族和大清帝國的姻親關係是非常緊密牢固的。

還有,滿珠習禮三哥索納穆的故事我們也要提一提.為什麼總要講故事呢?如果不穿插點故事不會有幾個人耐心的看完這篇文章,故事可以緩解閱讀疲勞。

滿珠習禮的三哥叫索納穆,年輕的時候就隨著父親宰桑,大哥吳克善。四弟滿珠習禮一起幫助後金(努爾哈赤建立以及皇太極早期)征戰各部。立下汗馬功勞。大清帝國建立後,索納穆又參加了大清帝國擴張兼并的戰爭,勞苦功高。在皇太極攻打北京時,索納穆戰死,當駱駝把索納穆的屍體馱到皇太極面前時,皇太極看到索納穆的身體雖然搭在駱駝上,手和腳卻都在地面生拖著,皇太極感嘆的說:真是"溫都爾貝泰諾彥』。意思就是:真是個高個子啊。因此他的兒子奇塔特被封為科爾沁多羅郡王后,人們就直接稱呼為「溫都爾王」,這一稱號一直傳承到清末。看來滿珠習禮家族真的是那個斡克倫用人肉餵養的兒子,哈布圖哈撒爾的嫡傳子孫啊。基因如此的瞭然。

以上敘述體現出來的似乎都是滿珠習禮的沉穩勇猛,然而這個老王爺性情中卻時時閃耀著剛毅和機智,科爾沁分旗後,滿珠習禮因為有九個兒子分得了旗東南的九份地,因此,當時的科爾沁左翼中旗有四十八個蘇木(蒙古鄉鎮的稱呼)包括現在科左中旗、懷德、范家屯、梨樹、四平、昌圖向西南一直延續到法庫的廣大地區(包括前面提到的法庫門北祖陵及周邊七十四屯)。後來,大清帝國提出「借地安民」借誰的地,當然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地,安誰的民,新歸降來的和征服來的敵人。如果這一政策順利實施,科左中旗將首先失去大部分山清水秀、草盛花香的大片肥美的草原。沒有這麼欺負人的吧?真讓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這個性情剛毅的老王爺毅然舉起大旗,和大清帝國宣戰。不是大清帝國打不過這位為自己帝國立下赫赫戰功的老王爺,但俗語說得好』硬的怕沖的,沖的怕不要命的』大清帝國被老王爺滿珠習禮英氣所折服,並且也覺得自己的做法實在有點過分,再加上還有這麼多層糾纏不斷的姻親關係,最終同意和滿珠習禮談判。談判的結果是滿珠習禮老王爺保住了科爾沁左翼中旗大片豐美的草原。當然老王爺也不敢損害大清國的居於統治地位的尊顏,同意將法庫周圍大部分原屬於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地方讓給大清帝國。這些地方就包括前面提到的的科爾沁祖陵周圍七十四屯等地的廣大地區。順治年間,科爾沁左翼後旗建立,這裡就劃給了科爾沁左翼後旗。(滿珠習禮反清這多資料取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特木爾巴根教授,老叟還沒來得及考證,好在和我們要證明的東西無關,暫存疑。按:借地安民的政策似乎應該是康熙以後的事情。)

  到了順治王朝的(1646年),三朝老臣的滿珠習禮又率科爾沁左翼中旗的騎兵,隨同清豫親王多鐸去討伐蘇尼特部的騰機思,兵鋒遠達今天的蒙古國,又擊敗了喀爾喀部土謝圖汗和車臣汗。這個老將的忠勇和豪氣真是不減當年。順治帝晉封滿珠習禮為達爾罕(答喇罕)稱號,順治十六年(1659年)又晉封為親王。這時的滿珠習禮可謂是功高蓋世,德高望重。他的地位和榮耀。是他的父親宰桑,大哥吳克善,三個索納穆以及滿珠習禮家族的三個女人等家族成員。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當然,其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滿珠習禮自己為大清帝國立下的汗馬功勞加汗牛功勞加汗羊功勞。羊是否出汗破衣老叟實在不知道,這樣說只是為了表現滿珠習禮對大清帝國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康熙四年(1665年)。這個為大清帝國流盡最後一滴汗水的四朝老臣終於走完了自己輝煌燦爛的人生旅途,在六十多歲時,安靜的死去。無論是在科爾沁蒙古,還是在大清帝國,滿珠習禮的名聲和威望都是非常高的。後人們也非常敬仰這位老王爺。

故事講完了,不知大家輕鬆些了沒有。下面,我們再回來看一看下嫁科爾沁十二位公主中,剩下的那一位沒有排除和碩公主的情況吧。

這位和碩公主的名字沒有從史料中找到。只知道他是克勤郡王岳託最大的女兒。岳託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哥哥代善的兒子。岳託很小的時候他的媽媽就死了,後媽對他非常不好,皇太極的媽媽就把他接到宮裡和皇太極一同撫養,並且對岳託疼愛有加,那個時候皇太極也只有八九歲來歲,因此皇太極說岳托是「媽媽收養的弟弟」實際上岳託是皇太極的侄子。這叔侄倆的關係是父子加兄弟的關係。皇太極一直把岳託的這個大女兒養在宮裡,當成養女對待。後金時代,岳託就和皇太極這位貝勒「哥哥」跟隨者爺爺努爾哈赤南征北戰。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努爾哈赤死後按順序接班的應該是岳託的爸爸代善。但是岳託認為皇太極才能本領都在自己的父親代善和其他叔叔之上,於是岳託勸父親代善擁立皇太極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代善自己也知道不如皇太極,因此也同意了。別的貝勒看當事人父子都推讓了,那個還能逆水行船。於是,皇太極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後金皇帝。還不只這樣,皇太極即位後,岳託還幫助皇太極南征北討,東擋西殺,忠心耿耿,特別是岳託非常有軍事頭腦和戰略頭腦,在戰鬥中屢立奇功。當然,清太宗皇太極也給予岳託很高的榮譽和褒獎。岳託屢次受到牽連獲罪,皇太極都赦免了他,只是降了他的封爵,因此才有了岳託爵位几上幾下的現象。無論是升是降,岳託對皇太極都沒有一絲一毫的怨恨,還一如既往的為皇太極征戰。並且死在攻打濟南的戰役里,皇太極獲悉岳託死訊,悲痛萬分。

由於岳託是被太后收養到宮裡的,就有了和皇太極一樣的貝勒身份,所以岳託的大女兒才能順利成章的被皇太極收為養女(實際是侄孫女)。出嫁後被封為和碩公主。其地位比皇太極的其他幾個女兒,包括前面奇塔特的夫人固倫靖端長公主,弼爾塔噶爾的夫人固倫雍穆長公主,也差不多少。那麼,我們看看這位和碩公主嫁給了哪位科爾沁蒙古王公。

史料記載,和碩公主,克勤郡王岳託的長女,生於1615年,於1628年下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宰桑第四子科爾沁台吉滿珠習禮,那時候達爾罕王滿珠習禮還是宰桑家族的一個台吉。1637年這位和碩公主就去世,和滿珠習禮結婚才短短的9年。享年23歲。滿珠習禮是在夫人和碩公主死後28年的1665年才去世。但是夫妻二人的年齡相差也不會很大,因為結婚的前兩年,滿珠習禮才能單獨代表科爾沁家族弔唁去世的努爾哈赤。可見當時也就二十左右歲。

這回我們心裡就有譜了,和碩公主這樣的出身和地位,達爾罕王滿珠習禮這樣的出身和對大清帝國的功績,都和前面提到的奇塔特與固倫靖端公主,弼爾塔哈爾與固倫雍穆長公主夫婦的情況極為相似。並且滿珠習禮的夫人和碩公主和固倫靖端公主、固倫雍穆長公主,的去世年代也相差不多少。因此,和碩公主和滿珠習禮死後享有公主嶺的公主陵這樣規格的待遇的陵園是合情、合理、合規、合法的。

因此我們現在可以初步的下結論說公主嶺的公主陵是和碩公主和滿珠習禮夫妻二人共葬陵園。

雖然我們在理論上和客觀環境上都可以確定公主嶺的公主陵,是和碩公主和科爾沁左翼中旗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的陵墓。但是為了使我們的結論更加符合歷史真相,我們還得再尋求史料方面的證明。根據和碩公主和滿珠習禮的去世時間,可以肯定陵園裡先埋葬的一定是公主。這個能也是當地人叫公主陵的原因。因此我們只要能在史料中找到公主嶺的公主陵的兩個陵墓中,有一個是和碩公主或者是滿珠習禮二人中其中一人就可以了,因為滿珠習禮只娶了和碩公主這一位公主。

為了得到史料方面的支持,破衣老叟開始了公主陵尋蹤的最艱苦的一項工程。「瀚海濾沙,長河驗水。」一本書,兩本書。。。。。。,一天,兩天。。。。。。。,家裡的,書店的。。。。。。。時間在流逝,我的工程沒有一絲進展。怎麼辦?要不算了吧,反正這個公主陵是誰的都不影響我今晚睡覺,明天吃飯,我即不是專業考古的,也不是專職文物工作者,勞神費力廢寢忘食我圖個什麼呢?況且前面的資料已經能夠證明公主嶺的公主陵安葬的就是和碩公主和達爾汗王滿珠習禮了。然而,這些想法都只是在破衣老叟的大腦中白駒過隙的一剎那就消失了。業餘考證也需要嚴謹的想法又佔領了我思想的高地。接下來還是勤勤懇懇的苦讀。總算蒼天不負有心人啊,在趙爾巽主撰的《清史稿》聖祖本紀三十七年有:「九月壬申,上次克爾蘇,臨科爾沁故親王滿珠習禮墓前酹酒,孝庄皇后之父也。」這就足夠了。這短短的一句話,頓時解開了破衣老叟的困惑。先把這句話的意思說一下吧:「(三十七年)九月壬申日,皇上(指康熙皇帝)在克爾蘇住下,到科爾沁已經去世的親王滿珠習禮的墳墓前,把酒倒在(滿珠習禮墳墓前的)地下,祭奠他(滿珠習禮)。(滿珠習禮)是孝庄皇后的父親。」句中所說的克爾蘇,就是指今天公主嶺市南面二龍湖附近的赫爾蘇。當時是柳條邊的邊門。克爾蘇是譯音,同一個地名不同資料的記載不一樣,赫爾蘇現在已知的名字就有:赫爾蘇、克爾蘇、科爾蘇、黑爾蘇、赫爾素等多個。康熙帝這次出巡是康熙三十七年,滿珠習禮死於康熙四年,因此康熙祭祀滿珠習禮的時候,滿珠習禮已經死了三十三年了。

由於康熙帝這次是帶著太后(孝惠章皇后、順治廢后的侄女,科爾沁貝勒綽爾濟之女,此時已經是皇太后,康熙皇帝由孝惠章皇后撫養長大,康熙待之如母)到東北巡視的因此行程是事先規劃好了。有出行線路和行止記錄。

我們先看一下大概的巡行線路圖(都用現代的地名):這次巡行從西線出發,依次是北京——承德——赤峰(喀喇沁旗王府鎮)——奈曼旗——開魯(吉日嘎朗圖蘇木)————通遼(浩日彥艾勒嘎查)——雙遼(呼和格勒嘎查)——四平半拉山門(邊門)——公主嶺赫爾蘇(邊門)——伊通(邊門)——雙陽——永吉(金家滿族鄉)——北折岔路河——法特(邊門)——黃魚圈——逆江而上吉林(由南線返回)——輝南——梅河——新賓——撫順——瀋陽——錦州——北京。

從線路圖中我們看出克爾蘇是線路上的一個點。由於皇帝這次是帶著皇太后一起巡行。如果滿珠習禮的陵墓離克爾蘇(赫爾蘇)太遠的話,康熙皇帝就不可能在克爾蘇(赫爾蘇)住下後,再到很遠的其他地方去祭奠滿珠習禮。就近祭奠滿珠習禮才合情、合理。還有此次出行首先經過了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其他大部分地區,到公主嶺的赫爾蘇已接近科爾沁東部邊門地帶,這一帶距赫爾蘇最近的公主陵只有公主嶺的公主陵。因此,我們可以斷定,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十七年的這次巡行,所祭奠的滿珠習禮陵墓,就是公主嶺的公主陵無疑。

到現在,我們知道了,公主嶺的公主陵不僅是滿珠習禮和和碩公主的陵墓,而且還是他們的肉身陵墓。和碩公主死於1637年,滿珠習禮死於1665年,康熙皇帝這次祭奠的時間是1698年。如果公主陵的老照片是1900年拍攝的話。那麼這個公主陵的享殿已屹立了260餘年。到現在已經有至少370年的歷史了,難怪想解開公主陵的面紗這麼難。時間是在太久遠了。

現在,我們知道公主嶺的公主陵是和碩公主和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的陵墓。

有一個與本文主旨無關的問題,破衣老叟也要順便說清楚。那就是上面引用的《清史稿》中的「九月壬申,上次克爾蘇,臨科爾沁故親王滿珠習禮墓前酹酒,孝庄皇后之父也。」中有「孝庄皇后之父也」這個問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也會提出疑問,前面的文章里不是說滿珠習禮是孝庄皇后的哥哥嗎?怎麼《清史稿》記載的卻是孝庄皇后的父親呢?

這個問題我發現了,於是又往前查了查清史稿,因為前面的相關部分資料也有依據《清史稿》的。果然,《清史稿》本紀——太祖本紀,有這樣一條記載,「二月,科爾沁貝勒宰桑(寨桑)以女來歸四貝勒皇太極為妃,大宴成禮」滿珠習禮的父親一共有兩個姑娘嫁給皇太極。除了這個之外,另一個嫁過來的是二十六歲的宸妃(海蘭珠),那是皇太極天聰八年的事情,比這個要晚整整九年。1636年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後,才封孝庄皇后(布木布泰)為「庄妃」。因此,從孝庄皇后嫁給皇太極到皇太極稱帝的十一年裡,她都只是個普通貴妃。這就充分說明,努爾哈赤天命十年嫁給皇太極為妃子的那個閨女,實際就是孝庄皇后。既然是宰桑之女,滿珠習禮又是宰桑的兒子,相信大家能過算出來滿珠習禮和孝庄皇后是么關係。這樣《清史稿》的兩處記錄本身就出現了矛盾,破衣老叟想,這恐怕就是《清史稿》為什麼稱為《清史稿》而不稱為「清史」的原因吧!好在這個矛盾的記錄和我們要證明的內容無關。

添個小插曲:破衣老叟和榮那天去考察公主陵時,李春江大哥不經意的一句話,被破衣老叟捕捉到了:「其中有特別長的腿骨和特別長的胳膊骨」然後,我就聯想起那個駱駝馱著的屍體,手腳都拖在地面的索納穆,又想到了那個身高九尺,斡克倫(訶額侖)用人肉餵養的哈布圖哈撒爾。難道這位草原雄鷹滿珠習禮也是個超出常人身高的大個子嗎。他也和自己的親三哥一樣,都繼承了他們遠祖哈布圖哈撒爾的遺傳基因嗎?於是老叟又查了查現代蒙古人中有沒有這樣的高個子。還真有一個,他的名字叫鮑喜順,1951年生人,蒙古族,生於中國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阿什罕蘇木,是成吉思汗的後代。鮑喜順身高(7尺9寸)236.1厘米,體重165公斤。姓孛兒只斤氏(博爾濟吉特氏),漢族姓氏為鮑氏。看來成吉思汗的個子也和他的胞兄哈布圖哈撒爾一樣,也是個高個子啊。

在為我辛勤閱讀取得一點收穫而感到高興的同時,更應該慶幸公主嶺的公主陵曾經被舉世聞名的康熙大帝祭奠過,這一歷史史實。和碩公主和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陵墓的發現,將會大大的提高公主嶺的公主陵的知名度。同時也將會給公主嶺的公主陵增加更加鮮活的色彩。

您要能從頭至尾讀完這篇文章,破衣老叟就該感謝你,因為這樣考證性的文章實在太難寫了。既要照顧史實,不能隨便演繹,又要避免枯燥,寫出靈活氣息。又有很多人名地名,年代的跨越又很大。最主要是資料的嚴重匱乏。然而,這樣的文章更難讀,耗時費力還總是理不清錯綜複雜的關係。總之,寫不好的根本原因還是由於破衣老叟學識有限,見識淺短,組織材料的能力不行,缺乏文採的修飾,本文當中的錯誤和缺點也一定不少。希望廣大讀者給予十五分的諒解。同時希望廣大讀者給予指正。破衣老叟將深深地感謝大家。最後請大家不要忘記:

公主嶺的公主陵是和碩公主和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的陵墓。

 

 

 

                 2014年10月30日星期三 破衣老叟於桃園

推薦閱讀:

關於清昭陵陵內外兩處石碑的問題?
東羅馬諸王朝的皇帝死後存在帝陵一說嗎?
陰陽冢,唐僧骨,白鹿原上還有哪些傳說陵墓?

TAG:發現 | 陵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