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詩學初范 第四章

詩學初范 第四章 體裁  

2008-10-12 13:38:18|  分類: 詩詞創作指導|舉報|字型大小 訂閱

 

第四章 體裁

第一節 常體說明

一、五七言律詩

律詩者,調平仄,拘對偶,如法律之嚴也。一二句起聯,又名發句;三四句名頷聯;五六句名頸聯;七八句名落句、結句。語其體,則一篇之中,抒情寫景,或因情而寓景,或觸景以發情。大抵以格調為主,意興為經,詞句為緯;以渾厚為上,雅淡次之,穠艷又次之。要聲響雄渾鏗鏘,偉健高遠,沉靜細嫩。若語其難易,則對句易工,結句難工,發句尤難工。七言視五言為難;五言不可加,七言不可減,為倍難。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連珠不斷方妙。

 

二、五言古詩

五言古詩,不拘平仄,不定對偶。或隨賦比興起,須要寓意深遠,託辭溫厚,反覆優遊,雍容不迫。或感古懷今,或懷傷己,或瀟洒閑適。寫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懷感慨之微意,悲慨含蓄而不傷,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微意也。

 

三、七言古詩

七言古詩,其平仄對偶,亦不甚拘。但要鋪敘,有開合,有風度,迢遞險怪,雄峻鏗鏘,豈庸俗軟腐。須是波瀾開合,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又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為奇;方以為奇,又復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備此法者,惟李杜也。開合燦然,音韻鏗然,法度森然,學問充然,議論超然。

 

四、排律

排律者,唐興始有此體,用此律試士。其對偶平仄與律詩同,其起止照應與長篇古風同。於八句律詩之外,任意鋪排,聯句多寡不拘,不以鍛煉為工,而以布置有序、首尾通貫為尚。

 

五、古風

古風者,稍異古詩,亦可用長短句也。不同排律拘平仄,律詩定對偶。用韻或長篇到期底一韻,或數句一換。但要句法蒼老,意格高古,不落時徑。此律詩熟後,學問廣博,情思超邁,方可為之。

 

六、絕句

絕句者,截律詩半首而為詩也。凡後兩句對者,是截律詩前四句也;前兩句對者,是截律詩後四句也;全篇對者,是截律詩中四句也;全不對者,是截律詩首尾四句也。雖正變不齊,而首尾布置,亦由四句為起承轉合,故唐人絕句皆稱律詩。其法要婉曲迴環,刪蕪就簡,絕句而意不絕。大抵以第三句為主,而第四句發之。有實接,有虛接。承接之間,開與合相關;反與正相依;順與逆一應、一呼、一吸,宮商自該。然起承二句為難,法不過要平直敘起為佳,從容承之為妙。至於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也。

 

七、樂府

古樂府音調有法,聲詞有律,以質古簡奧、氣格蒼峻而聲韻鏗然。然即事命題,名實多種,曰歌曰行,曰吟曰辭,曰曲曰篇,曰詠曰謠,曰嘆曰哀,曰怨曰別,皆樂府之流派,乃詩之變體也,而總謂之樂府。

 

第二節    雜體說明

一、六言詩

六言者,以二、四、六字定平仄。其句以二字一轉,或四字一換、六字一事者,但不能以二字五字為一事一轉者。然要字字著實,聲調鏘鏗。或對或散,惟可不以間散字成句也。亦詩人賦詠之餘法耳。

 

二、雜言詩

五七言律詩、排律、絕句之外,復有五言七言、或二句、或促句三體也。

 

三、促句詩

此體每三句一換韻,或平或仄,皆可不拘。

 

四、雜言詩

其詩體有七、五言韻間者,有三、五、七言各兩句者,有一、三、五、七、九言各兩句,有一字至七字、八字、九字、十字者。

 

五、拗體詩

律詩平仄不差,則不失粘。一失粘則為拗體,或句拗、字拗,亦為拗體。

 

六、蜂腰詩

凡律詩頷聯不對,卻以二句敘一事,而意與首兩句相貫,至頸聯方對者,謂之蜂腰體,言已斷而復續也。

 

七、斷弦詩

謂語似斷弦,而意接氣存,言雖不接,而脈亦相承,如藕斷絲連也。

 

八、隔句詩

如絕句以第三句對首句、四句對二句也。

 

九、偷春詩

凡起聯上對而次聯不對者,謂之偷春體,言如梅共偷春色而先開也。

 

十、迴文詩

迴文詩者,迴環往複,皆可成詩,始於竇滔妻蘇蕙之《迴文詩》。蘇氏迴文,八百一十二字,縱橫讀之,得其三、四、五、六、七言詩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有反覆無窮之妙。今之作迴文,止順讀倒讀直可謂之迴文耳。

 

十一、仄起平起詩

謂每句第一字俱用仄聲,或第一字俱平。

 

十二、疊字詩

凡詩四句、八句、十句,或以六句用疊字,或以四句用疊字,或全疊字。用要自然,其疊字不可單、不可換方妙,不然成俚語耳。

 

十三、首尾吟詩

首尾吟者,一句首尾皆用之也。

 

十四、平頭詩

句句第一字皆用,而句句意不可同也。

 

十五、全仄全平詩

或五言七言詩,字字俱用仄者,謂仄聲體。字字要平聲者,謂平聲體。此體格句法自然者則妙,勉強為之,則生澀可厭。

 

十六、四聲詩

如八句詩,二、四、六字眼俱用平聲者,為平聲體。

如八句,一句二、四、六字用平聲字,二句二、四、六字為上聲,三句平、四句又上;五句平、六句又上;七句平、八句又上,只是平一句、上一句,此為平上聲體。

又八句,一句二、四、六字平聲,二句二、四、六字去聲,只是平聲字眼一句,去聲字眼一句,為平去聲體。

又八句,一句平聲,二句入聲,至八句,為平入聲體。

大抵平聲體,八句二、四、六字俱用平聲,上、去、入三聲者,皆隔一句用平也。

 

十七、雙聲疊韻詩

雙聲者,同音而不同韻;疊韻者,同音又同韻也。要以意圓不礙聲吻,故為此格。

 

十八、雜韻詩

按詩家用韻有數端:一曰葫蘆韻,先二韻後四韻是也;二曰轆轤韻,雙出雙入,每隔二句用韻是也;三曰進退韻,一進一退,隔一句用韻是也;四曰顛倒韻,四句用同兩字為韻,略如「反覆詩」者是也;五曰平仄兩韻,句中平仄字各協韻者是也。

 

十九、雜數詩

按詩以數為題者,如四時、四氣、四色、五憶、六憶、六甲、六府、八音、十索、十離、十二屬、百年是也。有以數為詩者,如數名自一至十是也。

 

二十、雜名詩

按詩有用建除十字出為詩者,有用星宿意串為詩者,有用州、縣、道、里名串為詩者,有用古人名串為詩者,有用宮殿屋室串為詩者,有用船車串為詩者,有用藥、草、樹、鳥、獸、卦、兆、相名串為詩者。然詩體多端,在初學要知,如貫通後,任意為之,皆可入格。

 

第三節 雜體詩舉例

一、六言詩體

                送萬臣

把酒晉君聽琴,誰堪歲暮離心。

霜葉無風自落,秋雲不雨空陰。

人愁荒村路細,馬怯寒溪水深。

望盡青山獨立,更知何處相尋。

 

       苕溪酬梁耿別後見寄

溪山永路何極,落日孤舟解攜。

鳥向平蕪遠近,人隨曲水東西。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惆悵長沙來去,江潭芳草萋萋。

 

                    歸山作

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又一首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鳥啼山客獨眠。

 

    促句詩體

江南秋色摧煩暑,

夜來一枕芭蕉雨,

家在江頭白鷗浦。

一生未歸鬢如織,

傷心日暮楓葉赤,

偶然得句應題壁。

 

二、雜言詩體

(一)三五七言

秋風清,秋月明。

葉落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想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二)一三五七九言

          

愁。

赤縣遠,

丹思抽。

鷲嶺寒風騪,

龍河激水流。

既喜朝聞日復日,

不覺季頹秋更秋。

已畢耆山本願誠難在,

終望持經振錫往揚州。

 

(二)一至七字

        詠酒

酒,

酒,

酌來,

飲取。

君莫訴,

時難久。

偏樂少年,

能娛老叟。

對月不可無,

看花必須有。

於髡一醉一石,

劉伶解酲五斗。

臨行強戰三五場,

酩酊更能相憶否?

 

(三)一字至九字

        聯句

東,

西。

步月,

尋溪。

鳥已宿,

猿又啼。

狂流礙石,

迸筍穿磎。

望望人煙遠,

行行羅徑迷。

探題只應盡墨,

持贈更欲封泥。

松下流時何歲月,

雲中幽處屢攀躋。

乘興不知山路遠近,

情緣莫問日過高低。

靜聽足下潺潺足端瀨,

厭聞城中喧喧多鼓聲。

 

(四)一字至十字

        詠竹

竹,

竹。

森寒,

潔綠。

湘江頭,

渭水曲。

帷幔翠錦,

戈矛蒼玉。

心虛異眾草,

節勁踰凡木。

化龍枝入仙陂,

呼鳳律鳴空谷。

月娥巾帔靜冉冉,

風女笙竽清簌簌。

林間飲酒松影搖尊,

石上圍棋輕陰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悅薌蘭,

陶先生歸來但尋松菊。

若論檀欒之操無敵於君,

欲圖瀟洒之姿莫賢於仆。

 

(五)迴文詩體

                  龜山迴文

潮回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青。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鷗輕。

 

                題織錦圖迴文

春晚落花余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

人隨雁遠邊城暮,雨映疏簾繡閣空。

 

三、仄起詩體

       題鄭處士隱居

不信最清曠,及來愁已空。

數點石泉雨,一淝霜葉風。

業在有山處,道成無辜中。

酌盡一杯酒,老夫顏亦紅。

 

四、疊字詩體

貢院垂成雙蓮呈瑞,因成鄙語勉語士子

        大廈垂垂就,佳蓮得得開。

        雙雙戴千佛,兩兩應三台。

        歡意重重合,香風比比來。

        人人宜自勉,濟濟作廷魁。

 

五、句句用字詩體

               春日

春還春即美,春風春日過。

春心日日異,春情處處多。

處處春芳動,日日春情變。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見。

不見懷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結,春結誰能伸。

欲道春園趣,復憶春時人。

春時人何在,空爽上春期。

獨念春花落,還是惜春時。

 

六、全仄體詩

月出斷岸日,影照別舫背。

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月漸上我席,晻色亦稍退。

豈必在秉燭,此景亦可愛。

 

七、四聲詩體

(一)五平詩

幽棲眠疏窗,豪居憑高樓。

浮漚驚跳丸,寒聲思重裘。

床前垂文竿,巢邊登輕舟。

雖無東皋田,還生漁父憂。

 

(二)平上聲詩

孱雲愁天低,久雨倚冷檻。

絲禽藏荷香,錦鯉繞島影。

心將時人乖,道與隱者靜。

桐陰無深泉,所以有短綆。

 

(三)平去聲詩

銀蟾俱沉光,晝夜恨暗渡。

何當乘雲螭,面見上帝愬。

帝言陰靈欺,詔用利劍付。

回車誅群奸,自散萬籟怒。

 

(四)平入聲詩

荒檐仍空階,十日滴不歇。

青莎看成狂,白菊即欲沒。

吳王荒金尊,越妾挾玉瑟。

當時雖愁霖,亦若惜落日。

 

八、疊韻詩體

穿煙泉潺湲,(一先)

觸竹犢觳觳。(一屋)

荒篁香牆匡,(七陽)

熟鹿伏屋曲。(一屋)

 

九、平仄兩韻體

東南路盡吳江畔,正是窮愁暮雨天。

鷗鷺不嫌斜雨岸,波濤欺得送風船。

偶逢島寺停帆看,深羨漁翁下釣眠。

今古若論英達算,鴟夷高興固無邊。

(此詩「畔」「岸」「看」「算」相協;「天」「船」「眠」「邊」相協。)

 

 


推薦閱讀:

風水一日一詩學習法
陳仲義詩學

TAG: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