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李白唐詩鑒賞

《關山月》李白唐詩鑒賞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

  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

  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

  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

  嘆息未應閑。

  李白詩鑒賞

  開頭四句,可以說是一首包含著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原來這是就徵人角度說的。徵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東望,所看到明月從天山升起。天山雖不靠海,卻有橫亘在天山上的雲海。

  詩人將人們印象中似乎只是在大海上空才更常見的雲月蒼茫的景象,與雄渾磅礴的天山組合到一起,顯得新奇而壯觀。接下去「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氣勢比前兩句更為廣闊。這裡仍然是從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們身在西北邊疆,月光下佇立遙望故園時,但覺長風浩浩,彷彿掠過幾萬里中原國土,橫度玉門關而來。至此,連同上面的描寫,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構成一幅萬裡邊塞圖。這表面上似乎只是寫了自然景象,卻是徵人東望所見,那種懷念鄉土的情緒就顯而易見了。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這是在前四句廣闊的邊塞自然圖景上,再現征戰的景象。下,指出兵。漢高祖劉邦領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圍困了七天。

  而青海灣一帶,則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邊地烽火不息,使得從來出征的戰士,幾乎見不到有人生還故鄉。這四句在結構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寫的對象由邊塞過渡到戰爭,由戰爭過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戰士們望著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表情,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一定也是嘆息不已。「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裡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聯繫起來了。所見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像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這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更加深沉了。

  離人思婦之情,在很多詩人筆下,往往纖弱和過於愁苦,與之相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裡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而運筆又自然有力。

  明代胡應麟評論說:「渾雄之中,多少閑雅。」詩人運筆舉重若輕,思緒不局促於一時一事,而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它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推薦閱讀:

李白故鄉到底在哪裡?
李白的死法第三種(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詳細介紹?
李商隱「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和李白「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是否有可比性?
為什麼李白的詩總是與當代的事件相撞?
李白的生平除了兩唐書之外,還見於何典?

TAG:唐詩 | 李白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