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紅樓夢》中的謎語詳解(2)


四、第五十回寶玉燈謎詩

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玕節過謹隄防。

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謎底:(1)虹霓(彩虹) (2)《明史》與《石頭記》

解讀:

(1)虹霓

「天上人間兩渺茫」:「天上人間」之間模糊一片,指雨天。「渺茫」,時地遠隔,模糊不清。

「琅玕節過謹隄防」:謂雨後就要注意。「琅玕」,形容竹之青翠,亦指竹。「琅玕節」即「竹節」,也可以別解為「竹的節日」,即「竹日」、「竹生日」,又稱「竹醉日」。清吳雷發《香天談藪》:「《文心雕龍》:『竹有生日,即五月十三日。』《四民月令》:『是日謂之竹醉,栽竹多盛。』」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五月十三日既是竹醉日,又是龍生日(或雨節、下雨節),民間以為是日必雨,民諺雲:「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倘若不雨,求之關帝則必驗,故是日又為「關帝誕」(關帝生日)。所以琅玕節即雨節(五月十三日)。「隄防」,小心防備。

「鸞音鶴信須凝睇」:要注視天上的彩虹(虹霓)。「鸞音鶴信」,比喻從仙界來的音信,此處指夏天雨後之彩虹。「凝睇」,凝視,注視。

「好把唏噓答上蒼」:以便用驚嘆來報答「上蒼」的神奇。「唏噓」,嘆息。

(2)《明史》與《石頭記》

彩虹即虹霓,雨後天空出現的弧形彩暈,主虹稱虹,副虹稱霓。《爾雅·釋天》疏:「虹雙出,色鮮盛者為雄,雄曰虹。暗者為雌,雌曰霓。」

《明史》與《石頭記》正如虹霓,一主(主體)一副(補充),一明(官修)一暗(私撰)。

所以《石頭記》即《明史》之「副史」,是一部清初官修《明史》所諱言和隱沒之「明末清初史」。正如為「寶玉」(缺角傳國璽)補缺之通靈寶玉,《石頭記》是為官修《明史》補缺之反文「明史」。《石頭記》和《明史》(萬氏稿)一起全面公正地記載了大明王朝的歷史,即「朱明之夢」,即《紅樓夢》。

《石頭記》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產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明史》與《石頭記》就像雨後掛在天空之虹霓,我們必須凝睇注目,感嘆萬斯同之神奇。

五、第十回秦可卿「藥方」之謎

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

人蔘二錢 白朮二錢土炒 雲苓三錢 熟地四錢

歸身二錢酒洗 白芍二錢 川芎錢半 黃芪三錢

香附米二錢制 醋柴胡八分 懷山藥二錢炒 真阿膠二錢蛤粉炒

延胡索錢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蓮子七粒去心 紅棗二枚

此藥方其實是一個謎語。

第三十七回「蘅蕪苑夜擬菊花題」,寶釵道:「有了,如今以菊花為賓,以人為主,竟擬出幾個題目來,都是兩個字:一個虛字,一個實字,實字便用『菊』字,虛字就用通用門的。如此又是詠菊,又是賦事,前人也沒作過,也不能落套。賦景詠物兩關著,又新鮮,又大方。」

如果將寶釵的「虛實」之論用來解謎,此謎便迎刃而解。

「人蔘、白朮、雲苓、歸身、白芍、川芎、黃芪……」

這些藥名顯然第一個字為「虛」,第二個字為「實」,那麼分別取其第二個字。

「引」即「引葯」,亦稱藥引,是引葯歸經的俗稱,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嚮導」的作用。所以引葯之「建蓮子」和「紅棗」,應分別取其第一個字。

這樣「藥方」就齊了:「參(shēn、cān)術(zhú)苓地,身芍(sháo)芎(xiōng)芪(qí),附柴山阿,胡甘建紅。」

翻譯為非「藥方」文便為:「諂主佞帝,身少雄器,浮財善訛,胡甘建紅?」

前三句:「諂主佞帝,身少雄器,浮財善訛。」

以天啟帝乳母客氏和太監魏忠賢為首的明末閹黨,躍然紙上。「諂 (chǎn)」,諂媚,曲意迎合。「佞(nìng)」,用花言巧語諂媚。「浮財」,指金錢、首飾、糧食、衣服、什物等動產。「訛」,訛詐。

第四句:「胡甘建紅?」

意謂怎麼會甘願興旺朱明。「胡」,怎樣,何。「甘」,甘願,樂意。「建」,通「健」,使精力充沛。「紅」即「朱」。

《明史·天啟帝本紀》:「(天啟帝)在位七年,婦寺竊權,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六、第二十二回之「燈謎」

1、賈環

大哥有角只八個,二哥有角只兩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愛在房上蹲。

謎底:(1)枕頭(明朝) (2)獸頭(清朝)

「大哥」代指明朝。「枕頭」指「繡花枕頭」,比喻徒有外表而無學識才能的人,這裡借指外強中乾之明朝。

「二哥」代指清朝。「獸頭」指吻獸,古建築屋脊上避邪的神獸,屋頂正脊兩端上的吻獸叫鴟吻。鴟吻是龍的九子之一,古代建築屋脊正脊兩端的龍形吞脊獸,本叫蚩尾,據史料記載:「蚩者,海獸也。漢武帝作柏梁殿,有上疏者云:蚩尾,水之精,能辟火災,可置之堂殿。今人多作鴟字。」鴟,一種鳥,即鷂鷹。因蚩尾的形狀與鷂鷹的尾部相似,故蚩尾又叫鴟尾。中唐時,因其造型改變,由原來鴟尾前端與正脊齊平變為折而向上似張口吞脊,故稱鴟吻,俗稱吞脊獸。這裡借指指清朝。在朱明末世,長城就像明朝這座建築物的正脊,已將漠南蒙古納入版圖之清朝則像「蹲」在上面的「吞脊獸」。

賈環代表李自成農民軍(大順軍),賈環之謎模擬出了清朝入關前的明清態勢。此時清朝在關外虎視眈眈,外強中乾的北京朱明則大廈將傾。故脂批道:「諸卿勿笑,難為了作者摹擬。」又道:「虧他好才情,怎麼想來?」李自成正是利用這個大好時機,在崇禎十七年(1644)一月從西安出發東征北京,導致崇禎帝自經殉國,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從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全國態勢。



2、賈母

猴子身輕站樹梢 打一果名

謎底:(1)荔枝 (2)北京朱明

「荔枝」即「立枝」,比喻清朝入關前搖搖欲墜之北京朱明。脂批道:「所謂『樹倒猢猻散』是也。」所謂「樹倒」,即指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崇禎帝自經殉國,北京朱明滅亡。所謂「猢猻散」,則指南明諸政權之建立及覆亡。

3、賈政

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打一用物

謎底:(1)硯台 (2)南明

硯台是盛墨之物,「墨」即林黛玉之「黛」,代指水印,即南京朱明(南明)之「血淚」。此謎點出歷史已進入南明時期。故脂批道:「好極!的是賈老之謎,包藏賈府祖宗自身,『必』字隱『筆』字。妙極,妙極!」

賈政代表明朝,這裡代指南明,因此代表南明之林黛玉本回無謎。

4、元春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謎底:(1)炮(爆)竹 (2)弘光帝

此謎用爆竹比喻南明弘光朝廷。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1644)五月三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監國,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弘光元年(順治二年1645)四月,揚州失守,史可法遇難。五月清軍佔領南京,弘光帝倉惶出逃被俘,弘光朝廷覆亡。弘光朝廷一年而亡,故脂批道:「才得僥倖,奈壽不長,可悲哉!」

寶玉代表朱明皇權,故本回寶玉也無謎。

5、迎春

天運人功理不窮,有功無運也難逢。

因何鎮日紛紛亂,只為陰陽數不同。

謎底:(1)算盤 (2)永曆帝

迎春即南明永曆帝。南明隆武二年(順治三年1646) 十一月,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即皇帝位,年號永曆。永曆帝性格懦弱,遇事毫無主見,一生從未自主,先受制於擁立大臣和軍閥,後依附於張獻忠大西軍余部孫可望、李定國。永曆十六年(康熙元年1662)四月,被吳三桂縊殺於昆明。永曆帝一生受人擺布,正如任人撥弄的算盤。故脂批道:「此迎春一生遭際,惜不得其夫何!」所謂「夫」,指能幹忠心的文武大臣。

6、探春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謎底:(1)風箏 (2)鄭成功

探春代表南明隆武政權及鄭成功。南明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1661)二月,在清廷基本穩固了大陸統治的情況下,鄭成功出兵台灣。十二月,荷蘭殖民者投降,鄭成功收復台灣。次年五月,鄭成功病逝。鄭成功就如斷線的風箏,再也沒能回師大陸。故脂批道:「此探春遠適之讖也。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致流散也,悲哉傷哉!」陳寅恪先生謂當時之人都「心懸海外之雲(鄭成功 ),目斷月中之樹(永曆帝)」。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亂」爆發,鄭成功之子鄭經率師登陸參戰,事敗後又退回台灣。

7、惜春

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謎底:(1)佛前海燈 (2)張煌言

惜春代表魯監國政權和張煌言。上聯寫張煌言在南明滅亡後,解散軍隊隱居懸嶴島。「菱」,代指南明。下聯頌揚張煌言之精神。張煌言被俘後斷然拒絕降清,從容就義,黃宗羲為其撰墓志銘道:「今公已為千載人物,比之文山,人皆信之。」

8、寶釵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里總無緣。

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

謎底:(1)更香 (2)南明五政權

此謎作者沒有給出謎底,一般猜為「更香」

(1)更香

「更香」,舊時為夜間按時打更而特製的一種線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名。「更」,舊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朝罷誰攜兩袖煙」:從杜甫《和賈至早朝大明宮》詩「朝罷香煙攜滿袖」句化出,隱「香」字。

「琴邊衾里總無緣」:彈琴時焚鼎爐之香,衾被則用熏籠之香,而更香用於計時打更,故謂其與「琴邊衾里」沒有關係。

「曉籌不用雞人報」:「籌」,指古代計時報時用的竹籌或銅籌。「曉籌」,代指早晨的時間。「雞人」,古代宮中頭戴「絳幘(zé)」(象徵雄雞雞冠的紅布頭巾)專職司晨報曉的衛士。此句點出更香用於打更報時。

「五夜無煩侍女添」:改自唐代李頎《送司勛盧員外》詩之「侍女新添五夜香」句,隱「香」字。更香燃盡只須更換,不用添加香料。「五夜」即五更或五鼓。

「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焦首」、「煎心」比喻更香的燃燒特點,更香從頭上點燃,棒香還有細竹棍或細木棍做「芯」。

「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更香只用於打更報時,不管「風雨陰晴」之「變遷」。

(2)南明五政權

一夜分為五更,而更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所以此謎用更香比喻南明五政權,即南明弘光朝廷、隆武政權、紹武政權、魯監國政權、永曆朝廷。南明五政權正有如更香,「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一個接著一個化煙成灰,相繼消亡。

七、第六十四回「五美吟」

《五美吟》實際上是五首謎語詩,屬於燈謎中的「會意謎」。會意法亦稱字義分析法,它和拆字法一樣是燈謎猜制兩大法門之一。它從謎面上的文字(包括字、詞或句)可能具有的含義去領會、聯想、推敲、探索謎底,使謎面謎底經過別解按某種特定的含義相吻合。這種含義對謎面來說,可以是通常明顯的「本義」,也可能是不易覺察的需作別解的「隱義」。但是,對謎底整體來說,其含義應該不再是語文範疇內的「本義」,而是經過別解的「隱義」。在會意法猜射時,切不能用謎底本義去解釋謎面。也就是說,運用會意法制謎時,務必注意不要犯「直解謎」的毛病。(《燈謎入門》)

1、西施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謎底:史可法

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越王句踐圖謀復國,將西施獻給「淫而好色」之吳王夫差,夫差因而不理朝政,終至國亡身死。關於西施的結局,一說吳亡後與范蠡同游五湖;一說沉水而死。

「東施效顰」:《莊子·天運篇》:西施因病捧心蹙眉,益增嫵媚;鄰家女有樣學樣,卻更加醜陋。宋代樂史《太平寰宇記》:「巫里,勾踐得西施之所,今有東施家西施家。」後人因此敷衍出「東施效顰」的故事。

「空自」,徒然;白白地。「兒家」,古時對年輕女子的稱呼或年輕女子的自稱。湯顯祖《牡丹亭·閨塾》:「只無邪兩字,付與兒家」。洪升《長生殿·聞樂》:「娘娘不必遲疑,兒家引導,就請同行。」

謎面表面意思為:一代美女如浪花般消失,人們只能空自想念曾在吳宮的她。不要嘲笑那個「效顰」的東鄰醜女,她頭髮白了還在溪邊浣紗。

史可法,原為明朝南京兵部尚書,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弘光朝廷在南京建立後,被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時稱「史閣部」。後遭馬士英等人排擠,自請督師江北。弘光元年(1645)四月清軍多鐸部破揚州,史可法被俘遇難。清軍佔領揚州後,多鐸以不聽招降為由,下令屠城。大屠殺延續十天,被殺者約計八十餘萬人,史稱「揚州十日」。

謎面可以別解為:一代英雄史可法已為國捐軀,人們只能徒然懷念曾效命於弘光朝廷的他。那些屈膝侍清的醜陋之輩,卻一直活到白頭。

「一代傾城」代指史可法;「吳宮」代指南京弘光朝廷;「東村女」代指屈膝侍清者。

2、虞姬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

謎底:張煌言

「虞姬」,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名虞。項羽被圍垓下時,曾作悲歌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傳說虞姬自刎楚帳。

「烏騅(zhuī)」,項羽所騎戰馬名。《史記》:「項王駿馬名騅,常騎日行千里。」

「重瞳」,一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代指項羽。《史記·項羽本紀》:「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

「黥彭」,「黥(qíng)」指英布,曾受黥刑(墨刑),故稱「黥布」;「彭」即彭越。英布、彭越原為項羽部將,後降劉邦,是西漢開國功臣,英布封淮南王,彭越封梁王。英布後起兵反叛,被劉邦誅殺;彭越也因被人告發謀反,被劉邦誅而醢之(《史記》)。醢(hǎi),本是肉、魚等製成的醬,這裡指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的醢刑。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今寧波)人。弘光元年(1645)七月,奉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授以翰林修撰。次年清軍攻浙東,張煌言追隨魯監國至舟山,加授右僉都御史。永曆五年(1651)清軍攻舟山,奉魯監國至廈門,與鄭成功聯合抗清。其後與張名振率軍數次攻入長江。永曆十一年(1657),永曆帝遣使封張煌言為兵部侍郎、翰林院學士。永曆十二年(1658),清軍攻雲貴永曆朝廷。為策應雲貴抗清,張煌言與鄭成功會師將入長江,在羊山遇颶風而返。永曆十三年(1659),鄭成功、張煌言再入長江,圍困南京。鄭成功命張煌言帶兵控制上游,張煌言攻入安微,傳檄大江南北,各地人民響應,一舉收復四府、三州、二十二縣。後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退出長江。張煌言遭清軍阻截,兵敗後繞道潛行二千餘里,到達浙東海濱,招集散亡。永曆十六年(1662)四月,永曆帝被殺於昆明,張煌言籌劃擁立魯監國為帝,以繼明統。五月,鄭成功在台灣病逝。十一月,魯監國朱以海病逝於金門。康熙三年(1664)六月,張煌言眼見抗清鬥爭大勢已去,解散軍隊,隱居荒僻小島。七月,張煌言被俘,九月,被殺於杭州。(錢海岳《南明史》)

謎面表面意思為:聽到烏騅迎風夜嘯而痛斷肝腸,虞姬與項羽悲愁相對。黥彭甘願投降而將來受醢刑,何如虞姬自刎楚帳。

謎面可以別解為:南明形勢令人痛斷肝腸,只有張煌言在籌劃擁立魯監國抗清。張煌言與其自解武裝而遭俘殺,還不如自刎殉國。

「虞姬」代指張煌言。「重瞳」代指魯監國朱以海。張煌言《追往八首》詩之二:「曾掛星槎滄海東,冠裳涕淚捧重瞳。」因舜與項羽皆「重瞳」,故此詩借「重瞳」代指帝王,即魯監國朱以海。

3、明妃

絕艷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謎底:鄭成功

「明妃」即王昭君,因避晉文帝司馬昭諱,改「昭」為「明」。傳說漢元帝後宮人多,不能遍見,叫畫工先畫了像,然後看畫選見。宮人多向畫工行賄而昭君不肯,所以像被醜化,不得召見。匈奴求親,元帝選昭君前去,臨行召見,方知昭君很美,但已無法挽回,遂殺畫工毛延壽等泄憤。(《西京雜記》)

「出漢宮」,指昭君出嫁匈奴。

「予奪」,賜予和剝奪。「何」,豈;怎。「畀(bì)」,給與,交給。

謎面表面意思為:王昭君遠嫁匈奴時漢元帝才發現其「絕艷驚人」,紅顏古今都一樣薄命。漢元帝即使不好色,又怎能將決定權交給畫工。

永曆五年(順治八年1651)十一月,清軍逼近南寧,永曆朝廷覆亡在即。永曆帝召集廷臣會議何去何從。有人建議逃往兩廣海濱依靠李元胤的殘兵敗卒;有人主張遷入越南避難;也有人提議航海往福建投奔鄭成功;掌錦衣衛事文安侯馬吉翔和太監龐天壽極力主張前往雲南依賴原大西軍,首輔吳貞毓由於自己曾經反對封孫可望為秦王,這時顧慮重重,不敢決策。特別是永曆帝本身「不欲就可望」。十二月,南寧失陷,永曆朝廷逃至桂滇交界處,進入大西軍管轄區。次年二月,走投無路的永曆朝廷被孫可望派人迎請至安籠(安龍),成為傀儡。(顧誠《南明史》)

謎面可以別解為:鄭成功收復台灣時永曆帝才發現其是真英雄,自古英雄多磨難。永曆帝即使當初不投奔鄭成功,也不應將決定權交給佞臣和太監。

「明妃」代指鄭成功;「昭君出塞」代指鄭成功移師台灣。「漢宮」代指南明朝廷;「君王」代指永曆帝;「畫工」代指佞臣馬吉翔和太監龐天壽等。



4、綠珠

瓦礫明珠一例拋,何曾石尉重嬌嬈。

都緣頑福前生造,更有同歸慰寂寥。

謎底:蘇觀生

「綠珠」,西晉石崇的侍妾。「石尉」即石崇,字季倫,以豪富奢靡著稱;曾任南中郎將、荊州刺史,領南蠻校尉,加鷹揚將軍;官至衛尉卿。《晉書·石崇傳》:「崇有妓曰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崇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遂矯詔收崇。崇正宴於樓上,介士到門,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得罪!』綠珠泣曰:『當效死於君前。』因自投於樓下而死……及車載詣東市,崇乃嘆曰:『奴輩利吾家財。』收者答曰:『知財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無少長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時年五十二。」

「頑福」,謂憑藉祖先陰德而享受的福氣。

謎面表面意思為:(豪富奢靡的)石崇將瓦礫和明珠一例看待、一樣拋棄,又何曾看重過美麗柔媚的綠珠。都只因為他有前生造就的福氣,才有綠珠殉情慰藉其死後寂寞。

當清軍進入福建時,隆武帝之弟續封唐王朱聿鐭(yù)和其他一些藩王乘船經海路逃到廣州,本來不過是為身家性命著想,未必有覬覦大寶之心。隆武元年(順治三年1646)十一月,原隆武朝大學士蘇觀生等援引「兄終弟及」之義,奉請朱聿鐭監國,同月稱帝,改明年為紹武元年。十二月清軍李成棟部攻廣州,紹武帝被俘後自縊而死。蘇觀生在牆壁上寫下「大明忠臣,義固當死」八個大字後,懸樑自盡。紹武政權一月而亡。(顧誠《南明史》)

謎面可以別解為:朱聿鐭只是錦衣玉食的明朝宗室,何曾想倚重蘇觀生抗清復明。都只因為他是隆武帝之弟才被擁立為帝,並有蘇觀生等殉國慰藉其死後寂寞。

「明珠」代指蘇觀生;「石崇」代指紹武帝朱聿鐭。所謂「頑福」意指朱聿鐭是明朝宗室、隆武帝之弟。

5、紅拂

長揖雄談態自殊,美人巨眼識窮途。

尸居餘氣楊公幕,豈得羈縻女丈夫。

謎底:李定國

「紅拂」,姓張,隋朝權臣楊素的侍女,因常手執紅拂,故稱「紅拂女」。一日李靖以布衣上謁楊素,獻奇策。紅拂一見傾心,連夜投奔李靖。

「長揖」,拱手。

「尸居餘氣」,象屍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餘氣」,最後一口氣。

「豈得」,猶怎能,怎可。「羈縻」, 束縛。

謎面表面意思為:李靖以布衣入見楊素卻長揖不拜、雄辯闊論,其表現與常人不同,紅拂看出他將來必然大有作為。老朽無能的楊素,又怎能束縛得了女中豪傑。

李定國和孫可望等本同為張獻忠養子,地位不相上下,入滇後孫可望雖被推為盟主,但李定國、劉文秀手握重兵,並不能惟孫可望之命是從。於是孫可望決定請求永曆朝廷加封,藉此挾制李定國、劉文秀。永曆六年(1652)二月,孫可望派人迎請,永曆帝移蹕安籠(後改安龍),卻形同軟禁。《爝火錄》記載道:「時可望假天子名號令中外,調兵催餉,皆不上聞。生殺與奪,任意恣肆。帝在安龍,一不與聞。」《殘明紀事》中說:「王自入黔,無尺土一民。」在當時的情況下,孫可望大權在握,要玩弄一場「禪讓」的把戲是再容易不過的了。問題是,永曆帝的寶座可以取代,永曆朝廷所能發揮的號召作用卻是孫可望取代不了的。孫可望處於進退維谷之中,一方面強烈的野心驅使他繼續策劃和籌備登極大典;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考慮一旦踢開永曆朝廷,包括李定國、劉文秀等原大西軍高級將領在內的各種抗清勢力幾乎可以肯定不會承認他這個草頭天子。儘管孫可望仍有所顧忌,始終沒有演出黃袍加身的鬧劇,永曆帝卻感到頭頂上懸掛著一把鋒利的寶劍,隨時都有被廢黜以至喪生的危險。為了求得自身和朝廷的安全,永曆帝朱由榔及其親信把惟一的希望寄託於李定國。他們對李定國的戰功、兵力、人品和同孫可望之間的矛盾早已有所了解,於是密詔李定國救駕。永曆十年(順治十三年1656),李定國入安龍迎永曆帝至昆明。(顧誠《南明史》)

謎面可以別解為:在永曆帝受困於孫可望之時,李定國仍然尊奉窮途末路之永曆帝。尸居餘氣之孫可望,又怎能束縛得了大丈夫李定國。

「窮途(李靖)」代指永曆帝;「紅拂」代指李定國;「楊公幕」代指孫可望。

《五美吟》表面上是在吟詠歷史上的五大美女,實際上是在吟詠南明五政權的五根台柱子,即弘光朝廷之史可法、魯監國政權之張煌言、隆武政權之鄭成功、紹武政權之蘇觀生、永曆朝廷之李定國。《五美吟》是對《石頭記》「紅妝裹白骨」之寫作手法的最好詮釋。寶釵道:「做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隨人腳蹤走去,縱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義,究竟算不得好詩,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壽的,又有譏漢帝不能使畫工圖貌賢臣而畫美人的。紛紛不一。後來王荊公復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永叔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二詩俱能各出己見,不與人同。今日林妹妹這五首詩,亦可謂命意新奇,別開生面了。」

脂批道:「《五美吟》與後《十獨吟》對照。」

「獨」,本義一犬一籠,謂犬性好鬥,多獨居。《說文》:「獨,犬相得而斗也。羊為群,犬為獨也。」段玉裁註:「犬好鬥,好鬥則獨而不群。」「獨」本指犬,此處借指屈膝侍清者,即「西施謎」之所謂「東村醜女」。在南明文武官員中,義無反顧之抗清者少,卑躬屈膝之降清者多,故謂「五美」與「十犬」。當然此處之「五」和「十」皆表示多數,《五美吟》中之史可法等則是抗清文武官員之代表。

八、第七十六回尤氏之「笑話」

本回尤氏也「學一個笑話,說與老太太解解悶」:

一家子養了四個兒子:大兒子只一個眼睛,二兒子只一個耳朵,三兒子只一個鼻子眼,四兒子倒都齊全,偏又是個啞叭。

此笑話其實也是一個謎語,謎底為:一竅不通。人有七竅,即眼、耳、口、鼻七孔。此處之「四個兒子」既點出眼、耳、鼻、口七竅,又都少一竅。

所謂「四個兒子」代指天命汗努爾哈赤、天聰汗(崇德帝)皇太極、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此處用謎語暗諷賈母所代表之清朝「一竅不通」(沒文化)。


推薦閱讀:

小酌日曆的元宵燈謎挑戰,教你猜謎還有獎品拿
埃爾加《謎語變奏曲》—謎一樣的人生

TAG:謎語 | 紅樓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