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馬月的來歷,猴年馬月的意思是什麼

  在等待的時候,對於需要長時間等待的事情,我們總是喜歡說一句「要等到猴年馬月才到頭么?」而如今,猴年馬月就將到臨。  那麼,猴年馬月的來歷是什麼呢?猴年馬月的意思又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猴年馬月,漢語成語,為「猴年閏臘月」或「猴年十仨月」的誤傳,指某些事情的前景尚未可知,也指事情未來的結果無法預料,泛指未來的歲月。

  氣候由冷到熱,再由熱到冷,這樣一個變化的周期內就是一個回歸年。一個回歸年內,月亮的圓缺變化有12次,月亮每圓缺一次為一個月,12次圓缺就是12個月,12個月就是陰曆的一年。在這一年的12個月中,有時有6個大月,6個小月(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共354天。

  有時有7個大月,5個小月,共計355天。如果一年有354天,就比回歸年短了11天多;如果一年有355天,就比回歸年短了10多天。這樣,三年的時間就短了30多天。為了和氣候的變化周期相互一致,就需要添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就叫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就叫閏月年。這一年有383天(6個大月,7個小月)或者384天(7個大月,6個小月)。

  其實每年都有一個月是馬月,每年農曆正月到臘月大致對應的屬相依次是: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根據干支曆法,猴年12年一個輪迴,馬月也是12個月一個輪迴,「猴年馬月」的周期是12年。這樣一來,猴年馬月就是指猴年裡的農曆五月,每十二年就有一次。猴年馬月也指日可待了,從語言邏輯上講,凡是說要等到猴年馬月的事情,到了這個農曆月就該成功了。

  例如2004(農曆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從6月5日開始直至7月6日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馬月」,下一個「猴年馬月」是2016年6月5日(芒種)至7月3日(小暑前夕)的甲午月。

  「猴年馬月」這個詞語究竟最初是怎麼來的,已不得而知。

  一種說法是,這個詞語中的「猴」,本應為「驢」。據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驢年馬月」用來指不可知的年月(即事情遙遙無期,不能實現而言),農曆用代表地支的十二生肖紀年,其中沒有驢年,遂也稱「猴年馬月」。

  天文和古漢語專家,他們都認為,對「猴年馬月」這個詞的來歷無從考據,復旦大學中文系著名古漢語專家駱玉明教授在查閱相關典籍後表示,這個詞多半是來自民間的諺語。

  「猴年馬月」的來歷無從考據,這個詞義多半源於方言的以訛傳訛,是「何年嘛月」諧音的變體。但是對於猴年馬月的來曆始終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

  「猴年馬月」早已成為人們的日常用語,藉此期盼想實現的事早日到來。對於2016年即將到來的「猴年馬月」,有網友就表示,感覺很多等了很久的事,就要有結果了。

  來源:第一星座網 

推薦閱讀:

2016年猴年犯太歲如何化解
2016年猴年吉祥物,是不是覺得猴腮雷啊?
李居明2016猴年生肖蛇運勢:蛇
12生肖貴人大揭秘,猴年你的貴人是誰?

TAG:猴年 | 意思 | 來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