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戒」的精神與目的是防範我們造罪業,不是約束我們的
分享:「戒」的精神與目的是防範我們造罪業,不是約束我們的
來源:凈土釋疑網 錄入時間:2015-09-02 18:16:26關鍵字:戒律,戒,律,開遮持犯,持戒,學沙彌律儀,學佛根本,分享,體會分享,佛陀教育共修分享【 點擊數:60 】 【字體: 大 大 中 小 】 【 小 】 【 收藏 】【 列印文章 】
摘自凈宗經教(佛陀教育)網「學佛共修」修學體會 2015年9月2日
之前所看所學的是道場的佛教、佛堂的佛教,唯獨沒有教育的佛教
尊敬的上凈下空恩師、共修系統的老師們、諸位同修師兄:大家好!
阿彌陀佛!
末學在2015年5月29日就註冊了學佛共修系統,很是慚愧,近日才著手寫「學佛入門」的總結。通過近二個多月的學習,對佛教、佛法、學佛有了全新的認識。
末學小時候聽說的是「破四舊」、「批林批孔」,長大後看到的是燒香、拜佛、求神、附身跳神、抽籤算卦、往功德箱捐款以求保佑,以為那就是信佛,至於佛教、佛法那真不知道。
婚後家裡也供起觀音,佛誕、觀音誕時也會隨婆婆到寺廟燒香。雖然燒香但沒恭敬心,不磕頭,就作揖兩下。對木雕佛像是否真會保佑,婆婆說得很神乎,但末學基本聽聽而已,倒是婆婆每次在佛前畢恭畢敬跪拜虔誠態度,讓末學得不好意思。
佛教、佛法到底是什麼?真的不清楚,有時感到很困惑和茫然,此時未學是迷信,把佛菩薩當神明貪官來信。
2009年夏天一次燒香,看到凈宗叢書就請回家,從此對佛教有了全新的認識,開始關注其它凈宗叢書,比較推崇的法寶會請回家,但經常覺得太枯燥難懂而被送回。後來因崗位變動可以上網,會瀏覽網頁了解更多佛學知識。在一位鄰居老菩薩推薦下,2012年10月7日,末學首次參加了凈宗道場觀音寺周未念佛共修。觀音寺法寶很多,會選些興趣請回家看。期間聽說凈空老法師網上天天講經,開始關注瀏覽,雖然聽不懂,時常當成背景聲音,但內心對老法師很是崇敬。道場偶爾會有法師開示、經懺法會等,也會隨緣參加,所看所學的是道場的佛教、佛堂的佛教、宗教的佛教,人云亦云,末學智慧淺薄實在是分不清,但還是感到與老師法介紹的佛教是有所差異的。至此,末學所認識的佛教應該是表面的,也是信邪、信偏、信歪的。
大概2014年遇上凈土釋疑網站,便經常瀏覽關注網頁更新,所學一點皮毛知識邊學邊丟,沒有經教支持的學佛人,也很容易懈怠懶惰,想註冊又怕麻煩,曾一度擱淺。
直至看了胡老師的《弟子規》講座後幡然醒悟,感到自己的確沒受過教育,沒次第、沒深入的學佛,斷章取義、怨天尤人、嗔恨心重,為人處事想法、看法、說法、作法錯誤,沒智慧反把事情越搞越亂,心裡有時很煩惱。還好,有網站給初學者提供幫助天天提醒,心想有共修系統的老師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經驗領著,在浩渺的學習資料中精挑細選給我們肯定是最好,才於5月29日註冊學習。
佛陀教育共修系統網路註冊後,末學感覺自己正式踏上了學佛的道路,有了方向、有了目標,有師父領路,就該老實、聽話、真干。經過二個多月的系統反覆學習,真是看明白了很多佛教、佛法、如何學佛的基本概念、常識,理解更深入了,這是以往所沒有的。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佛教不是宗教,更不是迷信。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確確實實是至善圓滿的教育。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釋迦佛當年在世沒有建一個道場、沒有舉辦一場經懺法會,佛每日就是講經說法,把宇宙人生的真心講出來,這就是佛陀教育。所以,學佛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育。一個真正的學佛人,必須學佛的經典,這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育」。
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小乘學起。
佛說「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小乘學起。凈宗同學必須遵守「凈業三福」、「 六和敬」、「 戒定慧三學」、「六度」、「普賢菩薩十願」五個科目,作為我們行門的標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絕不違背。
小乘是人天法、世間法。「凈業三福」第一條是世間法,所以佛弟子先學小乘。「凈業三福」是修凈土第一門功課,具體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因果教育,落實在《太上感應篇》。有這兩個基礎,才能夠修《十善業》。《十善業》是佛家的根本。
佛說「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我們要學佛的經典,並把佛說的經典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應用。學佛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學佛,不是跑寺院道場。
學佛如何此生成就?
我們要只「師承」老法師一個人!按照學佛的次第「學佛入門」、「學佛基礎」、「凈土經論」、「一門深入」來學習。然後淡泊名利、隨緣自在、依教奉行、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以達到學佛的終極目標。
以上是末學淺薄的體會,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和同修批評指正!
阿彌陀佛!
慚愧末學a01015 敬呈
2015.08.27
「戒」的精神與目的是防範我們造罪業,不是約束我們的
尊敬的共修系統的各位老師、大德同修:您們好!
阿彌陀佛!
慚愧學生從學佛以來至今三年,沒有受過戒,對於戒律也沒有真正了解明白,身邊也沒有同參道友,不知道什麼是「戒」,更不知道怎麼來「持戒」。
通過學習《了凡四訓》,認識了因果,深信因果;學習了《感應篇》,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斷惡修善。
現在學習《沙彌律儀要略》、《沙彌律要節錄》,覺得也是非常重要。「沙彌律儀」講的戒律、威儀,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規範。「戒」是防非止惡,純善無惡。「持戒」,能幫助我們得清凈心,能幫助我們得心地清涼,能幫助我們得一心不亂。佛教給我們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你應當做,遵守老師的教誡,遵守老師的方法,也叫「持戒」。
「律」即法律。「戒律」是根本,因戒得定,因定開慧。「威儀」是幫助是輔助戒律的。「開、遮、持、犯」,每一條戒律都是活的,持戒的方式不一樣、不相同。這是佛對於一切眾生根性不同,「開、遮、持、犯」的範圍、淺深、廣狹都不一樣。
學生學了佛後,發心吃素,可是家裡人還沒有學佛。雖然自已沒有受過戒,可是每天對可不可以煮肉類這些東西給家人吃,心裡還是很不安,甚至生煩惱。通過學習,聽師父上人講經後知道:你供養父母家人,父母還沒有信佛的時候,這是開緣,這不是破戒,你要從這些地方去感化你的家人。你要感化他,首先要家人對佛法有好感,對佛法生歡喜心,你才能感動他。你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行,告訴他「你吃眾生肉,將來你要償命的」,你愈說,你的家人愈煩惱,愈說脾氣愈大,不但不能教化他、感化他,反而造許許多多的口業,這就大錯了,這個就沒有智慧。你一切都能順從,他們會感覺佛教好,佛教真好!隔一段時期慢慢去感化他,要用智慧。時間的長短,就看你的善巧方便,也看你家人的善根、福德。所以要有耐心、要有方便,這樣做才對,自自然然他們會回頭、會向善。萬萬不可以我學佛了,就跟家人敵對,那就錯了,完全錯了。
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所以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要有耐心去感化你的家人,決定不能夠對立。在他沒有了解沒有明白之前,他要什麼統統可以隨順。在隨順裡面,我們有耐心、有智慧、有方法慢慢把他轉變過來,這就對了,這才叫真正的孝養。學生以前真的錯了!
《沙彌律儀》它是學佛修行的基礎標準,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解意趣,將其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落實到日常生活之中,變成自己的生活行持,紮好學佛之根。
「戒」有「開、遮、持犯、」,應用上是活活潑潑的,是有變通的,而不是呆板的一成不變的。「戒」的開緣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如果是為自身利義,那決不是開戒而是破戒。因此,只有吃透戒律的精神、用意和目的,才能做到通權達變、開遮自如。
持戒需要用智慧來判別,不能死在戒條之下。切實做到該開的時候開,該止的時候止,不然就是「犯戒」。
「戒」的精神與目的是防範我們造罪業,不是約束我們的,而是保護我們的清凈心,使我們在菩提道上一帆風順,少走彎路。佛菩薩對於我們太慈悲了!
凡是於眾生沒有利益,甚至傷害眾生的一切念頭和言行都是惡的,都應當禁止。但有命者,不得故殺,斷除殺生的念頭。我們要學習佛菩薩的大慈悲心。佛法說的不盜,要用最簡單、最明確的解釋,就是「不與而取」,在生活中一些極其細微之處,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學習,努力做到。只有活活潑潑的應用戒律,才能更好的勸導父母親人學佛、勸導眾生學佛,能夠利益有緣眾生。讓佛陀的教誨能夠教育自己,教育和我有緣的一切眾生。
以上是慚愧學生粗淺的學習體會,如有說到不對的地方,祈請尊敬的共修系統各位老師、大德同修們,批評指正,學生樂意接受!
阿彌陀佛!
慚愧學生B00483合十敬上
2015年8月28日
推薦閱讀:
※經歷了一件什麼事,讓你覺得自己竟然有這樣的一面!?
※影薦 | 昆汀塔倫蒂諾9部暴力美學電影,你看了嗎?
※畢式理論體系下肩關節知識點總結與分享②
※線上分享瀚思科技主題月:讓人工智慧賦予信息安全新高度
※分享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