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師:念佛法門的根本原理,十界聖凡皆唯心造--學佛網

歙浦天馬院普說

  華嚴經云:「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知二偈,旨趣無別。既唯心造,皆是有為;既唯有為,皆如夢幻。然有為有二:一、有為有漏,即六凡法界;二、有為無漏,即四聖法界。十界聖凡雖別,究竟皆唯心造;而有為有漏如夢幻,有為無漏順法性故,非夢幻也。

  何謂六凡皆唯心造?若一念與上品十惡相應,則法界舉體而為地獄;一念與中品十惡相應,法界舉體為畜生;一念與下品十惡相應,法界舉體為餓鬼。一念與下品十善相應,法界舉體為修羅;一念與中品十善相應,法界舉體為人道;一念與上品十善相應,法界舉體為天道。此六道者,不但三塗,及下界人天,生死往還,如幻如夢;假饒非想非非想處,不免墮落空亡,皆如夢幻也。

  何謂四聖皆唯心造?若能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勤修戒定慧品,得證偏真涅槃,則法界舉體而為聲聞。能諦觀流轉、還滅、十二因緣,而得覺悟,則法界舉體為獨覺。能以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廣修六度萬行,自利利他,則法界舉體為菩薩。菩薩復有四種:若依生滅四諦發四弘誓願,三大阿僧祗劫,伏惑度生,即是藏教菩薩。依無生四諦發四弘,先斷正使,扶習潤生,度如幻眾,即通教菩薩。依無量四諦發四弘,不但化度六凡出分段生死,兼度三乘權聖出變易生死,即別教菩薩。若能徹悟現前一念心性,本自豎窮橫遍,眾生迷之,舉體為集苦,而此心不減;諸佛悟之,舉體為道滅,而此心不增;妙心雖同,迷悟懸隔;遂依無作四諦,發無上菩提心,稱性修行六度萬行,自覺覺他,即是圓教菩薩。此四種菩薩所修福智,便名有為無漏。況功行圓滿,同歸無上菩提,則法界舉體而為四智菩提,無漏身土,盡未來際,利樂有情,豈可亦謂之如幻如夢乎?然四聖中,二乘雖出生死,但證偏真,不達心性全體,僅名有為無漏;諸佛、菩薩,能證心性全體,故約全性起修,即名有為無漏,可也;若約全修在性,即名無為無漏,可也。金剛經如幻如夢者,為破凡、外、二乘我、法二執言之。夫夢境雖空,而夢心即是覺心;幻事雖虛,而幻本亦不全虛;泡雖無實,而非無水;影雖無實,而非無質。則知六凡生死往還,雖如幻夢,而佛性亦不斷滅,但日用不知耳。菩薩了知現前一念心性,亘古亘今,不生不滅,上等諸佛,下等眾生;雖欲不上求下化,不可得也。

  然、雖發大菩提心,無始虛妄無明習重,觀力輕微,恐易退轉;必須將此圓解,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蓋吾人現前一念心性,既本豎窮橫遍,則本具無邊剎海。於我心性無邊剎海中,實有十萬億剎外之極樂世界,實有現在阿彌陀佛,先證心性,慈悲接引一切迷流;我今以此菩提心力,稱彼名號,便與阿彌陀佛,如空合空、水合水。故稱名一聲,即一聲一心不亂;稱名十聲,即十聲一心不亂;乃至稱名七日,即七日一心不亂。以正稱名時,更無二心,更無可亂故也。

  或謂:十惡五逆,臨終十念尚得往生,何必平日矻矻稱名。此大不然!經雲十惡五逆得往生者,必過去曾種菩提種子。若無菩提種子,何能遇善友?縱遇善友勸發,亦何能頓生信願、稱念洪名耶?故凡修心凈業之士,急須薦取妙心,發菩提願,稱念阿彌陀佛,雖不斷惑,亦能帶業往生,橫超三界。乃不可思議法門;十方諸佛;以無量舌,無量音,嘆此法門,猶莫能盡。應當諦信而力行之。

  今篁南聖河吳居士,與堅密法友,特為令先慈成凈優婆夷、洪太孺人,請說法要,敬為拈出。

        
推薦閱讀: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 一
我欽佩的語言大師們{之三}
歸藏大師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六道互具
史上最潔癖的人是怎麼喝茶的丨大師

TAG:佛法 | 大師 | 學佛 | 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