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人物】——楊逸明

【詩人簡介】

楊逸明,1948年8月生於上海,祖籍江蘇無錫,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當過工人、教師、幹部。曾任上海詩詞學會秘書長九年,主持編輯出版《上海詩詞》十年。現為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網副總編、《中國詩詞年鑒》副主編、上海詩詞學會副會長。已出版詩詞選集有《飛瀑集》、《新風集·楊逸明卷》、《古韻新風·楊逸明作品集》等。

【詩詞作品】

長白山天池

來讀乾坤壯麗詩,地球張口涌天池。

人知渺小虔誠立,恰是襟懷博大時。

書生

書生力與霸王同,不拔山兮別有功。

多少心頭沉重事,輕提輕放入詩中。

春暮垂釣即興

幾樹輕陰綠抱團,一池紅雨泣春殘。

人生不似花飛急,猶得從容把釣竿。

小窗

深居斗室小窗三,一扇朝東兩扇南。

垂野星星掛空月,幾平方米已包涵。

訪瓦橋關遺址

一行人立雨潺潺,同向村翁指處看。

超市左邊餐館右,當年雄矗瓦橋關。

初春雨夜

乍暖還寒夜氣清,恰宜無寐散煩纓。

小樓停泊煙雲里,零距離聽春雨聲。

中秋賞月

瓊樓仰望夢叢生,枕畔清輝雪樣明。

不是空中偏愛月,此星球太富人情!

題喜瑪拉雅山脈

雪域神奇多少山,無名無字聳雲端。

隨移一座中原去,五嶽都須仰首看。

詠荷

滿池擎翠蓋,宜雨也宜晴。

挽手秋同老,連根夏再生。

剛柔皆有度,疏密各無爭。

互愛低洼地,人間少此情。

春遊沈園

小徑花飛土帶香,草亭無語立斜陽。

鳥尋幽夢穿林遍,柳寫春情蘸水長。

恍惚書生非醉酒,纏綿詩句尚留牆。

沈家園裡紅酥手,牽盡人間九曲腸!

初春戲筆

春風帶電到江南,擊活溪流擊醒山。

閃閃繁花初點亮,毛毛細雨半吹乾。

詩心漸暖飛窗外,靈感微麻顫筆端。

夢片情絲皆導體,書生自笑絕緣難!

「新天地」戲詠

登斯樓也夜朦朧,誰識門牆舊影蹤?

人醉新潮天地里,月窺老式弄堂中。

酒吧燈閃星星火,歌手香搖滾滾風。

多少腰金衣紫客,不成仁卻已成功!

送女兒參加高考

成龍成鳳夢難除,掌上誰非可愛珠?

眷眷目光門外聚,沙沙筆跡案頭書。

此時猶舐投懷犢,明日終飛展翅雛。

先父送兒情景在,幾回追憶淚模糊!

五台山游後步詩友原韻

名山濟濟遍蓮台,裊裊香煙散未開。

舉世索求增我慮,私心腫脹遣誰裁?

大千物種頻先滅,不二地球難復來。

安得五峰抽巨掌,擊醒人類莫興災!

秋興

吟翁無奈性情何,歲歲霜天發浩歌。

殘照入懷豪氣在,秋風吹夢壯遊多。

人生丹桂心頭綻,歷史銀河硯底磨。

自信詩箋非落葉,擲江成石不隨波。

重訪老宅

淡水新邨訪舊家,灰牆紅瓦老藤爬。

密林藏夢光斑駁,斜日牽情影疊加。

星散芳鄰雲外雁,塵封往事路邊花。

遙看熟悉窗台上,趴著生疏叟與娃。

迎春漫筆

東風使者送溫馨,活色生香滿一汀。

雨後櫻花初表白,風前柳葉共垂青。

山多坎坷雲安慰,泉有叮嚀石細聽。

清氣沐身兼漱口,約鶯邀燕誦心經。

紫禁城書感(二首)

跨入重門腳步沉,宮廷秘史影森森。

月穿丹陛含腥味,風動珠簾帶顫音。

得利官稱謀利少,擾民君說愛民深。

一磚一瓦皆通鑒,資治真堪抵萬金。

壓榨蒸黎血淚乾,搬遷玉宇到塵寰。

蛟龍雲雨騰挪地,神鬼雷霆發射端。

萬歲聖朝難以久,獨夫高處不勝寒。

至今金水橋頭月,仍把興衰冷眼看。

游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

廢城憑弔憶風流,誰主孤煙大漠秋?

塞上輪迴爭霸業,河邊起伏剩荒丘。

驚魂慘白雲含淚,殘夢枯黃草帶愁。

千六百年經對決,一群沙鴿勝王侯。

與詩友訪蒼梧六堡茶鄉

蒼梧雲起不須愁,探訪茶鄉興正遒。

古鎮秘如藏靜女,小車顛似盪輕舟。

手中一碗紅凝玉,腳下千坡綠瀉油。

深入深山更深處,共吟清句記清游。

訪二陸草堂

趁晴秋上小崑山,山上高風盡日閑。

西晉雲於亭閣卧,東吳草向石階攀。

堂前二陸星雙座,窗外諸峰士一班。

滅了雄才文賦在,王侯刀劍未能刪。

訪蒲松齡故居

誌異童年聽入迷,故居初訪更心儀。

屋如夢裡曾經到,狐在牆頭何處窺?

石像髭鬚風正捋,布衣襟袖月能知。

今來欲借先生筆,再向人間揭畫皮。

登西塞山

千秋故壘一登臨,攬勝何辭汗濕襟。

江水急彎成直角,山亭環望作圓心。

人須有鑒常懷古,天卻無言已到今。

騷客尚存興廢感,來尋鐵鎖久沉吟。

游嶗山因大雨未登臨觀景賦此

駕車穿雨繞嶗山,雪浪殷勤撲海灘。

巨匠堆成一盤石,小船搖出萬層瀾。

心乘吊纜通雲外,手接飛流到筆端。

移景入詩知法度,意須奇崛境須寬。

謁遺山墓園

筆陣排天聳大楊,遠山奔馬赴高牆。

土堆作墓留千古,詩刻成碑滿一廊。

英氣已埋吾不信,酷評雖起爾何妨!

書生青史添佳句,都是中華柱與梁。

訪忻州傅山園二律

幾間舊屋傍山幽,一一推門作訪求。

窗下茶杯猶似熱,炕頭書卷未曾收。

磨盤上坐天將夕,水井邊吟樹已秋。

遺憾先生恰離去,小園隨處屐痕留。

重君何啻是才情,氣節能持骨更清。

字似老松垂絕壁,詩如殘甲守孤城。

辭他金詔真須勇,添爾青峰不肯平。

一抹斜陽解人意,朱衣披滿舊檐楹。

註:傅山有詩云「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鐫刻在園中立石上。傅山晚年著硃色衣,號「朱衣道人」。

游黃果樹戲作

天欲豪吟氣勢雄,銀河怒瀉訴情衷。

人投崖洞穿行瀑,壑展襟懷架設虹。

奇景方觀黃果樹,新聞正播白岩松。

世間汚穢除難盡,安得飛泉一洗空。

沁園春·回憶初戀

數十年來,腦海珍藏,昨夜星空!憶滿園旋律,蛩鳴淺草;兩人天地,月掛初弓。夏日眠荷,春風舞柳,一傍秋山醉了楓。心底語,似碧螺新沏,玉粒精舂。

歸來蝴蝶匆匆,問採得相思夢幾叢?有蔥蘢往事,波間聳島;斑斕遐想,雨後飛虹。百味浮生,皆如水淡,除卻韶年酒一盅!迎夕照,把黃花吟瘦,紅豆拈濃。

【書法作品】

【詩詞理論】

答《詩詞家》詩詞十問

一、舊體詩詞、古體詩詞、中華詩詞、漢詩、體詩、國詩、古典詩詞……您認為如何稱謂中國本土漢語詩歌最為恰切?為什麼?

楊逸明答:我覺得稱呼舊體詩詞也可以,不要一聽「舊」自己先矮了半截。七律、七絕、滿江紅、沁園春……體材形式本來就是舊的嘛!你裝進新的東西不就得了。寫出時代感和藝術性,照樣有人喜歡。否則即使改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名稱,也一樣沒有讀者。

二、長期以來,各種版本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史料、講義,均不著錄舊體詩詞創作成就。對此,您認為是文化偏見作祟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是否有詩詞界自身原因?

楊逸明答:外因內因都有關係,內因似乎更主要。所以要緊的是創作出精彩的詩詞作品來,進不進文學史著什麼急啊?杜甫當時也不被人重視,死後幾十年才出的詩集,如今不進文學史行嗎!進了現當代文學史的作品就一定能流傳?恐怕也不見得。現在我們喜歡的古代文學名著,有些在當時的「現當代」時還是禁書哩!

三、有人講舊體詩詞一度「式微」「委頓」歸咎於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衝擊。對此,您有何見解。

楊逸明答:歷史的老賬翻來翻去有什麼意義呢!當時即使受到衝擊,現在還能重新來過不受衝擊嗎?有「式微」,有「復甦」,都很正常。當時有人走極端,現在也有人走極端,讓時間自己去消化。

四、詩詞界不少人士認為舊體詩詞於當代的出路在於「創新」,您是否贊同?如若是,「創新」的要義是什麼?

楊逸明答:有人主張傳承,不主張創新。有人大談創新,對傳承不以為然。我不知道他們所謂的創新,到底是在說思想內容、語言,還是形式。

舊體詩詞的形式只是一些遊戲的規則。可以嚴守了玩,也可以大家說好了調整一些規則後再一起玩。打麻將也有老法新法。創作舊體詩詞也可看成是一種趣味無窮和益人心智的遊戲。所謂的平仄格律、押韻對仗,都是前人經過遊戲後約定俗成的遊戲規則。今人如何玩法,自可根據當代人的興趣和習慣加以改進和調整,但也須以大多數人覺得玩起來有趣為前提。對於嚴守舊規則和完全拋棄舊規則的兩種極端的作法,我均不苟同。當代有很多人似乎也在摸索新的遊戲規則,想搞一種新的玩法,這當然也無不可。但是,這種新的玩法要得到大多數參與遊戲的人的認可,有兩點很重要:第一,這種玩法必須既易學又有趣,但有時太容易未必有趣味;第二,這畢竟是寫詩,你必須用你的玩法寫出好的作品來。

從內容和語言上說,數千年來,農耕社會積累了舊體詩詞的豐富的詞語庫和意象庫,我們現在進入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語言習慣有了很大的變化,許多詞語並不是拿來就可以使用的,如果我們按照平仄和押韻的要求信手拈來隨意使用到詩詞中去就會顯得有陳舊感。當代的詩詞創作愛好者應該有一種使命感,我們要進行實驗,需要積累屬於我們時代的詩詞創作的新的詞語庫和意象庫。使得我們當代創作的舊體詩詞既富於時代感,又有詩意和美感。這個過程可能會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

有的當代詩詞作者,一味用所謂的「古式古香」的僵死語言來創作詩詞,甚至連思想感情也是向古人「借貸」的,還號稱當代詩詞創作就是「小眾文化」。我覺得這隻會把當代詩詞創作引向一條狹窄的死胡同。

五、有人認為「革命現代樣板戲」的方向就是舊體詩詞發展的方向,您是否認同?理由何在?

楊逸明答:老是有人為文藝創作「指明方向」,我總覺得有點過於簡單化。詩詞創作應該多樣化,不要老是一個模式,千篇一律,千人一口。

六、您對「平水韻」和「新聲韻」之爭持何看法?對「白話入詩」持何看法?

楊逸明答:當代詩詞創作押韻有四種押韻方式,從嚴到寬,盡可自由選擇:

1、遵守平水韻自然也可。應該懂平水韻,這對於欣賞古人的詩詞是有幫助的。否則你在欣賞柳永的《雨鈴霖》、李清照的《聲聲慢》、岳飛的《滿江紅》等押入聲韻的詞作時,審美上總是缺損了一塊。如願意自己放棄這一點美感享受,自然也不可勉強。

2、如需要,在平水韻的基礎上也可略放寬,如東冬、虞魚、真文、寒刪、蕭餚豪、庚青蒸等,鄰韻不妨通押。但齊韻、佳韻、灰韻、元韻、歌韻、麻韻、侵韻等,一般獨用,不與它韻通押。

3、如再需要,可以用普通話新韻,用「有入四聲」是一種,即保留入聲為仄聲,其餘以陰平陽平為平聲,上去為仄聲。

4、有很多人特別是北方地區,因為實在辨別入聲困難,當然也可以用「無入四聲」。即取消入聲,完全用普通話新韻。可能這是一種趨勢,但是還是要有一段時期過度。等到創作出一定數量的好作品,形成氣候,會被大多數人認可。

創作出好詩,不以押何種韻為正統。無論何種押韻規則,都有一個前提,即詩要有詩味,有好句。否則,嚴也好,寬也好,寫不出好詩來,都是瞎忙。我對新韻舊韻之爭不感興趣,就像對「雌馬是千里馬」還是「雄馬是千里馬」爭得不可開交一樣不感興趣。

白話入詩,包括口語入詩,當然都可以。我一是主張「雅不避俗,俗不傷雅。」二是主張「意深詞淺,言近旨遠。」詩詞語言最好是用「口語化的書面語」,即使是口語化甚至大白話,卻依然帶著點書卷氣,有「熟悉的陌生感」。

七、詩詞格律或者稱詩詞規範,在中國詩詞發展史上,您認為是促進還是制約了創作繁榮?有人認為,詩詞格律的完備是文化精英類似「絕地通天」那樣的一場文化陰謀,您說呢?

楊逸明答:遊戲都有遊戲規則。詩詞應該押韻,不會有異議。講究平仄,就有人反對了。其實這些人是實在不懂平仄變化的音律之美。五音不全的人,反對別人用七階音符作曲,很可笑。感受不到平仄變化之美的人堅決反對詩詞講究平仄。這還是對於傳統詩詞不了解、不敬畏的緣故。

八、有人提出了「新古體詩運動」。我們知道,歷史上「古文運動」是對「駢文運動」的反正,那麼「新古體詩」是不是對「格律詩」的反正?

楊逸明答:你覺得所謂「新古體詩」美就寫「新古體詩」。你覺得「格律詩」美就寫「格律詩」。不必發起「運動」來一統天下。歷史上「古文運動」寫出好的「古文」,自然可以跟「駢文」叫板。而且能寫出經典古文的作者也能寫出一手好的駢文來。人家是不屑寫駢文,而不是不會寫駢文 。「新古體詩」也應該在寫出好作品來之後再來「叫板」談「反正」。迄今為止,我真的還沒有讀到很經典的「新古體詩」,所以還不敢恭維。據我所知,好像「新古體詩」的作者是不會寫或寫不好「格律詩」才去寫「新古體詩」。所以兩者真的沒有可比性。

九、一般認為,舊體詩詞創作有著一個「普及與提高」的問題,那麼,小說創作為什麼不存在一個「普及與提高」的問題?

楊逸明答:「普及與提高」是對於作者提的要求。小說作者少,讀者多。舊體詩詞作者多,讀者少,甚至作者就是讀者,很多作者還不願當讀者。舊體詩詞是「短平快」項目,所以想玩的人多。訂閱《中華詩詞》的基本上是詩詞作者,訂閱《人民文學》、《收穫》的大多是不寫小說的讀者。你總不能對小說讀者提「普及與提高」的什麼要求吧。

十、據訊,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首次向舊體詩詞敞開大門。您預測一下,最終當選的詩詞作品都會有哪些特質?會有體量特徵嗎?

楊逸明答:我對當代評獎不以為然。當代許多大獎對迎合世人的浮躁心理、希冀一夜成名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代評任何獎都有點爛,因為評委們往往不按常規出牌了。真正被人們喜歡的詩詞作品需要一段時期的考驗,而且都沉在民間最底層,不是幾個評委高高在上就能發現和評選得出來的。他們的視野有限,評選的標準受到牽制太多。真正被人打心眼裡喜歡的詩詞,應該不會是「另類」,而是看上去像是平平常常卻耐人咀嚼、回味無窮的「大路貨」,但正是那些自己標榜為「大師」的人偏偏都沒有本事寫出來的作品。

————————————


推薦閱讀:

TAG:詩詞 | 人物 | 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