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沒那麼簡單!自釀葡萄酒的是是非非
來自專欄 小賢營養科
隨著葡萄酒的保健功效逐漸被人們所認知,並日益受到重視,不少消費者在憂慮市場上的葡萄酒良莠不齊或者不合口味的同時,開始選擇在家自釀葡萄酒。許多人都認為,自釀葡萄酒沒有添加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便宜又放心,釀造過程中還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調節酸甜度,而且製作和品嘗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娛樂。
然而,有心檢索新聞就會發現,關於自釀葡萄酒造成惡果的事件又屢見報端。那麼自釀葡萄酒到底安不安全呢?又到了葡萄大量上市的季節,讓我們來好好梳理一下關於自釀葡萄酒的是是非非。
自釀葡萄酒是非多
據媒體報道,湖南的一位張先生飲用了自釀葡萄酒後,險些失明。飲酒當晚,張先生就覺得心跳加快、胸悶,還有些視力模糊,隨後被送醫院治療。醫生診治後發現,他所飲葡萄酒甲醇超標,導致了輕微中毒 [1]。今年初,央視又報道江蘇揚州一女子因喝了自釀的葡萄酒中毒,經醫院洗胃才好轉[2]。
除了中毒,自釀葡萄酒的另一大危險就是釀造過程中容器發生爆炸。僅今年年內,就有廣東、湖北、福建、四川、江蘇、河南等多地發生類似爆炸事故,萬幸沒有大的人員傷亡。
近日又有陝西咸陽一名10歲女孩喬靜陽因為喝家人釀的葡萄酒,被其中噴射而出的、葡萄發酵產生的氣體衝破食管,傷情嚴重。據醫生介紹其消化道中「只有5厘米是好的,剩下的整個咽喉,到食管的上段,以及食管的下端到胃,都是損傷的。」截止報道時,女孩仍然在重症監護中,插著各種管子維繫生命 [3]。「安徽消防」官微進行了模擬實驗,發現葡萄在發酵過程中會把糖份轉化為酒精,同時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最後炸裂了3.5mm的厚玻璃 [4]。
釀酒桶里學問大
雖然利用微生物發酵的釀酒原理聽起來簡單,世界上各文明古國也都具有數千年的釀酒史,但現代釀酒產業以化學、生物學和工程學為基礎,是大規模工業化的產物,其中的複雜程度和科技含量還是遠超一般民眾想像的。
就先拿釀造葡萄酒的原材料來說,大部分普通人並不知道葡萄其實分為釀酒葡萄和鮮食葡萄兩大種。我們日常吃的巨峰等品種均為鮮食葡萄。
相較於鮮食葡萄,專門的釀酒葡萄不管是從外表還是內在,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首先釀酒葡萄果穗較緊湊,果粒較小(通常只有鮮食葡萄的一半),果皮厚,果肉少;晚熟,每年也只能結果一次。其次,鮮食葡萄的農藥控制不如釀酒葡萄那麼嚴格,拿鮮食葡萄來釀酒有農藥殘留的風險,畢竟相較於攝入農藥風險小的剝皮食用,自釀的破皮、浸皮過程很可能把果皮上殘留的農藥帶入酒中。而最本質的區別永遠在內在,釀酒葡萄的含糖量和酸度都顯著高於鮮食葡萄一倍左右,此外由於釀酒葡萄成熟期較長,果實中積累的單寧和多酚類物質含量也較高。高含糖量帶來了發酵後更高的酒精度,而單寧和多酚類則會在發酵過程中轉變為醛、酸和酯等風味物質,形成葡萄酒獨特的口感。
釀酒葡萄與鮮食葡萄的區別(來源:Wine Folly)但由於家庭釀製有許多因素無法控制,多餘的甲醇等雜醇容易產生和累積,一旦攝入過量就會導致中毒,尤其是視神經損傷。葡萄酒釀造過程中甲醇主要產生於葡萄果膠的分解產物,葡萄皮與籽中的果膠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釀酒過程中不用果酒專用酵母發酵,腐敗菌易繁殖,也會導致自釀葡萄酒甲醇含量增高。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葡萄酒標準》甲醇的檢測限量標準應小於400 mg/L,來自成都中醫藥大學的科研人員採集了6份自釀葡萄酒,發現甲醇質量濃度在279.641-543.179 mg/L,含量最高者超出國家標準1.358倍,總體合格率僅為33.3%,而市售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遠低於國家標準的限定,同時也低於所有自釀葡萄酒樣品 [5]。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科研人員運用不同的甲醇檢測方法也進行了實驗,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即自釀葡萄酒質量參差不齊,其甲醇含量存在超過國家標準規定限度的可能 [6]。
市售葡萄酒與自釀葡萄酒的甲醇含量除了雜醇,自釀過程中由於發酵不完全、品溫太高、酒精度太低等原因,還容易造成生花菌、醋酸菌、乳酸菌、苦味菌等雜菌污染[7]。這些微生物在葡萄酒中生長繁殖, 發生不良的理化反應,不但破壞了葡萄酒原有的風味,還會造成非常大的健康風險。
自釀葡萄酒的正確姿勢
為了保護消費者安全飲用自釀葡萄酒,近日食葯監總局特別發布了《關於自釀葡萄酒的消費提示》[8]。根據該提示和其他文獻支持,我們給熱衷自釀的讀者如下建議:
1) 選購原料時,盡量購買新鮮、成熟、無破損的釀酒葡萄。
2) 發酵器具不能用鐵制器或銅製器,也不宜選用塑料用品;在使用前應用熱水或高度食用酒精清洗消毒,充分晾乾;如果水分不晾乾,在釀製過程中會起白毛。
3) 將葡萄果穗中的青果和爛果剔除後清洗,注意葡萄上的水珠一定要瀝干,破碎時,手一定要洗徹底。
4) 破碎時還要注意不要將葡萄籽壓碎,因為籽中單寧含量高,混入葡萄汁中會使酒產生苦澀感。
5) 果皮和籽一起裝罐,裝罐時注意不要超過容器的2/3,要留下一定的空隙。
6) 釀酒間最好清潔、無塵土、無雜物;發酵時溫度應控制在15-25℃之間。
7) 發酵期間嚴禁將容器密封處理,應在瓶口留有空隙或用八層紗布封口;發酵結束後應將酒與酵母完全分離,以防貯存期發酵脹瓶。
8) 自釀葡萄酒應貯存在陰暗、涼爽的環境下,貯存溫度穩定在10-15℃之間;貯存酒的容器上口要細、小,口要封嚴,最好不留一點空隙。
9) 當自釀葡萄酒出現渾濁、失光、或呈現油狀、彩虹色等,聞香時有醋酸味、指甲油味、霉味、老鼠味等不良風味時,可以基本判斷該酒已變質,則不適宜再飲用。
參考文獻:
[1]http://hunan.sina.com.cn/news/s/2014-07-31/1437107784.html
[2]http://news.cntv.cn/2016/01/13/VIDE1EfaVIzCUeMHtJt6ajPu160113.shtml
[3]http://news.ycwb.com/2016-08/29/content_22893376.htm
[4]http://weibo.com/2524413584/Eaw2uadeP?from=page_1001062524413584_profile&wvr=6&mod=weibotime
[5]吳瑩, 王歡, 李希. 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測定自釀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J]. 中藥與臨床, 2015, 6(5): 31-33.
[6]雷胄熙, 肖鳳霞. 自釀葡萄酒與市售葡萄酒中甲醇含量比較[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 1: 120-121.
[7]陸正清. 葡萄酒的病害與敗壞及其防治[J].釀酒科技, 2008, 3: 29-31.
[8]http://www.sda.gov.cn/WS01/CL0051/164910.html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白藜蘆醇問與答
※快樂蕉蕉:香蕉的五大認知誤區,95%的人都吃錯了
※連食品營養成分表都看不懂,還想減肥?
※如何補充蛋白質,怎樣補充蛋白質最好?
※澳洲牛肉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