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砍伐樹木算是破戒嗎?
這個不好說。先論有不有此戒,再論破還是不破。
關於不許砍樹等,其實是有制戒的。戒條的原文是:「此等有情皆依草樹木而為窟宅。若苾芻於草樹木若拔、若破、若斫截,皆波逸底迦」
在律藏中有關「壞生種學處」中把砍樹毀草視作「波逸提」罪。(波逸提,是指所犯之罪輕微、非斷滅善根之枝條罪)。
佛制這條戒律的背景是有比丘砍樹,然後有樹神以此樹為宅窟,因為樹被砍沒有住處,於是找世尊告狀,世尊制止了比丘砍樹,但是並未制戒。
後來又因為要修房子必須砍樹,但是大夥們不敢違背世尊的言教,於是沒有樹修房子。世尊說你們可以用這樣或者那樣的方法跟樹神溝通,他們願意搬走的話,你們就可以砍樹了。
再後來有外道看到比丘比丘尼砍樹,於是就嘲諷說,這些比丘還不是如俗人一樣砍樹修房造屋,這個時候世尊覺得制戒的時節成熟了,於是制定了此戒。
制此戒的目的是:
1、有樹神、各種小動物以草、樹等為家,若毀壞草叢、樹木等,就相當於毀壞這些有情的宅窟,於是不準砍樹毀草。
2、為避免外道譏嫌。
「砍伐樹木,犯懺悔。」--律藏
戒律啊,是戒自己的,不是戒別人的。出家人破不破戒,有寺廟戒師判別,別人無權,也沒有資格去判別。出家戒律,在家眾是不能研究的,有大過失。
況且,說僧過惡犯大重罪,這種問題還是少說為妙。
以下供參考:
《地藏經》云: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我想伐樹算此列吧在三國那個時候,有棵大樹,大家稱它「神樹」。曹操不信,還叫人將樹砍了,以後他便得了頭風,一天到晚頭痛,後來請華陀給他治病,就是因他得罪了樹神。
剛在知乎看到這個問題,就在微信看到了這篇文章,所以就搬運過來分享一下(轉自 湖心亭看雪客 公眾號)
在青州王墳鎮黃馬村一個大四合院里,有一棵幾百年的大槐樹。大樹枝葉繁茂,如大傘蓋,枝葉延伸到院落外邊。一到夏季,四鄰經常到大槐樹下乘涼喝茶下棋,很是愜意。
1963年,家裡的老人讓大夥幫忙殺掉這個大槐樹。眾人輪流用大馬子鋸費了很長的工夫才將大樹鋸斷,樹榦倒在地上,泌出血紅的樹汁。從此這個院落開始出事了。大樹殺掉不久,大北屋裡住著的老太太突然瘋了,光著身子上牆爬屋,在1967年去世了。那時住在北屋東邊的老太太的一個聰明兒子突發高燒不退而去世。同時他的弟弟在姥姥家玩耍時掉入水池腦骨開裂,因及時送了醫院治療保住了性命,出院後這個孩子變成了一個胳膊向里彎曲,指掌向里勾,走路跛腳歪著身子的殘疾人。又過了幾年,西屋裡在生了兩個健康的女兒後,一個先天殘疾的兒子出生了。樣子同樣是胳膊向里曲,指掌向里勾,走路跛腳歪身子的殘疾人。人們這時恍然大悟:孩子很象樹的形象,這難道是樹神的報復?到1980年以後,就不再有這樣的事發生了,大院終於恢復了平靜。這是我親自到大院現場考察,大院的主人親口跟我說的。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而超過百年的樹木,就有高級的精靈寄居,稱為樹神。植物不是有情眾生,植物是人類食物的主要來源。佛教說殺生是指有情眾生。佛戒比丘不可砍伐樹木,這是因為低級的鬼神,往往會依草附木,以草木為庇護,為了慈悲鬼神,不使鬼神生嗔,故不去破壞其居處。
無序的亂砍亂伐,一旦傷了有鬼神寄居的樹木,後果不堪設想。越是古老的樹木,寄居的精靈越高級,凡在古樹附近居住的有德者,就能得到樹神的護佑。同時古樹也是風水能的外現,有古樹的地方大都出人才。
出世菩薩戒里有一條:不許破壞草。理由是怕壞了大慈種。但一般人修不到出世菩薩那種境界吧問:和尚砍伐樹木算是破戒嗎?
答:
智慧女神阿庫婭,邀請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假如,我是個瘸子,有一個舞蹈高手,請我跳舞。
我應該是【為之感到驕傲呢?還是為之感到羞辱?】
TMD,你活膩了,是吧?啊!
特此,粘貼一段文字,這是我以前學習【西藏紅教】的理論、教材。
全部都是【佛教內部的辯論】,練習和學習如何【破斥外道、以及其他宗派】用的!
有興趣自己看看,如果覺得自己夠分量,放馬過來!
......................................
益西彭措堪布,《入行論 智慧品》 文字解釋
若說:由供養如幻無實有的佛為何出生大福德?
答:從供養如幻無實有自性的佛可以出生如幻的福德,其義如何呢?即如你所承許由對實有佛供養出生實有福德般,亦即僅有佛與福德成不成立實有的差別,此外沒有出不出生福德的差別。
又說:若有情如幻,則如幻馬幻象滅後不再生,如是有情死後為何再生?
答:乃至能現的諸因緣聚合之間,幻現也不退而生起,如是能生有情之因的業惑等未退失之間,有情也為何不生?所以幻現滅後不再生者,是由其因緣已退失,而有情則是雖滅今世但圓滿具足能引不間斷他世的因緣故,是不退失彼相續。對彼二者沒有成不成立實有的差別。
又說:如果是這樣,為何以輪迴無始無終故,有情是恆久性,而幻化者無一如是,所以二者不同。
答: 「安立彼二者相同」不是由時間長短等全分相同,而是不論時間長短從現而實有空的角度安立為相同。所以,僅由有情相續長久,為何存在實有?因為雖然相續長 久,僅僅是由彼因未退失,而於前後世產生各自別別性則在不成立自性上無差別,如幻馬幻象等顯現百年或現瞬間,在不成立實有上無差別。
他們又這樣想而說:若諸有情如同幻士,則如雖殺幻士而不造殺生正行罪,如是殺有情也不造殺生罪,同樣不與取、捶打等不成損害,以布施衣食等也不成有益,故以此對境產生善惡不合理。
答:對幻士以殺心引起而顯現殺害摧毀等,也是以自己的噁心僅僅獲得加行罪外不產生殺生等正行罪,理由是幻士沒有利害所依之心,而對具有如幻心識的有情作利益與損害,則生福德與罪過,因此,彼二者沒有真假的差別,是有心與無心的差別。
又認為:那麼,明明幻士與有情同為無實有,其中一者有心一者無心不應理。以任何有情都有心故,與幻士不同。
答: 雖然有情有心,但彼心也是幻化的緣故,以此如何成立實有?而對於此幻咒和物等,是沒有產生幻心之力,不能安立何者有生心之力,彼即是實有,余者非實有,因 為以此種種因各自所生的幻化也不是一種相,而是種種顯現性,以一緣能生所有一切果在任何世間中畢竟無有。因此,有情的身心二者也是以因緣集聚而變化,沒有 自性成立,故與幻化有何差別?就象幻牛幻馬的顯現雖有有角無角的差別然無真假的差別一樣。
又承許涅槃實有的宗派說:依你無自性宗而言,輪迴的一切 法在勝義中是自性涅槃,具有生等體相的輪迴是世俗,如是則應成輪涅在一體上共存的過失,由此雖得佛果也應成再轉輪迴,以非是滅盡輪迴後得涅槃而輪迴本身是 涅槃故。因此,為獲得佛果修持菩提行有何作用?應成與劬勞無義的平凡世間威儀相同。
答:並非如此,有自性清凈涅槃與離客塵涅槃的差別故,亦即:若 能現各自果的諸緣相續不斷,則不僅是輪迴即使幻現也不退失;若諸緣相續斷絕,則世俗中亦不生,何況勝義中?因此,凡是以證悟無我的智慧斷盡轉生輪迴之因 ——無明及其種子者,不會轉生輪迴,無有因故。佛於世間出生等,不是以輪迴所攝,而是以發願三摩地等成為俱有緣的一切種智之力如幻術般示現作佛事業,然而 是何時也不可能從法界中動移。
多數情況下是違反戒律的行為,禁止比丘砍伐燃燒草木,在律藏中大多與盜戒有關係,另,此行為可能造成其他不良後果,故制定「壞生種戒」。
波羅夷,盜戒,犯相相關:
《善見律》 (詳見原文)(9,733上) 地中藏(盜竊之)物, 去時一切方便,悉得吉.(著衣,更覓伴,語共偷)
(9,733中)欲至藏處,斫草木為路,得提; 若斫死木,吉; 藏物上生草木,若斫伐此草木,得吉.比丘戒,波逸提 11(壞生種戒)
制戒緣起:
《四分律》(12,641下)一曠野比丘修治屋舍故,自斫樹. (《十誦律》(10,75上)樹神詣佛所) (《有部律》(27,775下)樹神行告佛. 不應斬伐樹. 斬者,越法罪. 猶未制戒) (《南傳》(2,43))
《五分律》(6,41下)諸比丘聞佛當來, 無大講堂, 即便自斫伐草木而營理之, 居士譏.
《僧祇律》(14,339上)營事比丘自手斫樹,折枝棄,自摘花果, 為世人所嫌,毀呰殺生. 佛言,此是惡事,是中雖無命,不應使人生噁心.
《十誦律》(10,74下)諸比丘自手拔寺內草,經行處草,經行兩頭處草,自手採花.
《有部》(27,776上)六眾苾芻自作使人斬伐樹木,及諸生草,乃至華果,隨取而用. 外道見嫌. 佛因制戒.
犯相(節選):
《四分律》(12,642上)比丘尼,提. 下三眾,吉.
《五分律》(6,42上)比丘尼亦如是. 下三眾,吉.
《有部》(27,776上)時不斬伐諸樹,諸營造咸皆廢闕. (建築物急需修理的情況)
佛說營作苾芻所有行法: 凡授事人為營作故,將伐樹時,於七八日前在彼樹下作曼茶羅,布列香花,設諸祭食,誦三啟經. 耆宿苾芻應作特欹拏咒願,說十善道,讚歎善業. 復應告語,若於此樹舊住天神,應向余處別求居止,此樹今為佛法僧寶有所營作,過七八日已應斬伐之. 若伐樹時有異相現者,應為讚歎施捨功德,說慳貪過. 若仍現異相者,即不應伐. 若無別相者,應可伐之. 若營作苾芻不依行者,得越法罪. (《律攝》(9,576下))
《有部》(27,776下)令種子損壞,墮罪. 不損壞,惡作罪.
《南傳》(2,45) 1.種有種想,提. 種有疑想,吉. 種有非種想,不犯.非種有種想或疑想, 吉.
2.不犯者: 言「知此; 與此; 運此; 欲此; 作凈」, 非故意者, 無念者, 無知者, 痴狂者.
《南傳》(5,57)伐之前行者,吉. 每伐者,提.
《多論》(6,543上)此戒二緣合結一戒: 1.拔寺中草 2.斫大卑跋羅樹,破鬼神村.
《多論》(6,543中)共戒. 尼提. 三眾是凈人故,不犯.
《多論》(6,543中)與結戒者: 為不惱眾生故, 為止誹謗故, 為大護佛法故.
(以上資料來源:覺觀編輯組《律藏彙集 比丘篇》)
和尚是出家人 在家人不能閱讀學習出家人的戒律 所以 我不知道。
推薦閱讀:
※佛教圈子經常有那麼修行要有慧根,啥叫慧根?
※敗於貪慾
※花大量時間學習與佛法不大相關的自然科學,佛陀會怎麼看待?
※菩薩和禪定的二三事
※相應部35相應244經/苦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