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茶起源上古說

白茶起源上古說

來自專欄 政和白茶

這兩日吃了幾粒葡萄乾,甜度十分高,香甜可口。想起之前看《舌尖上的中國》有一集介紹葡萄乾的製法:

成熟的葡萄在晾房中晾制,晾房都位於戈壁或荒坡,四周空曠,無植物、高溫、乾燥、熱風陣陣,晾房內平均溫度約27℃,平均濕度約35%,平均風速1.5~2.6米/秒。經約30天陰乾,即可下架。

葡萄易腐,不便於保存,可一經晾制,達到一定干度後便可久存,隨吃隨取,十分方便,對於物質匱乏,倉儲不便的古人,這是十分重要的生存方式,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葡萄乾如此,肉脯、火腿、魚乾、菜乾無不如此,食物豐茂的時節,存儲些乾貨以備食物匱乏時充饑,正所謂未雨綢繆、積穀防饑。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開始關注健康,神農嘗百草意味著草藥已經出現在了人們是視野,至今晾曬草藥依然是我們保存和使用草藥的重要方式。

遠古時期,茶葉在採食鮮葉之外,天然晾曬似乎成了唯一的存儲方式。有專家大膽猜測最早的茶葉加工工藝便是白茶工藝,顯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於是,也有人稱白茶工藝為茶葉加工的活化石。

茶葉最早除做藥用之外,也是神聖的祭祀用品。當然,能夠流傳也離不開茶葉的食用功能,茗粥便是最常見到的食用方式。

唐宋之後,茶道興盛,人們對茶的要求越來越高,工藝也在不斷革新變化,人們對茶的追求更多的從功能性轉向愉悅型的精神性享受。

可以說工藝的不斷精進更多的是在於提升茶葉的口感和香氣,將粗重化為醇和,在更大程度上化解澀感和苦味。

白茶,源於自然,成於天然,極簡的工藝飽含了大自然的玄機,同時也飽含著大自然的精華和能量。

推薦閱讀:

喝茶的鄙視鏈是怎樣的?
一篇灰飛煙滅答案的祭文o(╯□╰)o
品鑒之品鑒二
【案例分析】茶友親歷8元一盒的茶葉
大紅袍梅占|大紅袍的香是如何「做」出來的?

TAG: | 白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