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在家鄉!!!
近幾年,每個人的家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心中油然生出一股自豪之情,為國家經濟的騰飛博越點贊,由此催生了這篇描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在家鄉的文章,本文純屬個人體會,一些拙見,還望知友探討指正。
經濟,是支撐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保障。這個永恆的主題,在每個時代,每位中華兒女的心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近代中國的經濟史,恢弘而浩大,創造了中國騰飛的奇蹟。東方巨龍正因為有了經濟的承載,在國際舞台的話語才越加有力,人民生活才更有底氣,民族振興才以無與倫比的姿態朝前邁進。我們國家的強大,經濟作為中流砥柱,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給綜合國力的提升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動力。然而,多元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留下了頑疾。城鄉經濟不協調發展,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環境衛生治理有待改善,區域性發展顧此失彼,等等。一系列經濟發展過程中凸顯的問題,需要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只看到成效,還應高度重視負面影響。唯有如此,國家經濟才能歷久彌新,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此篇文章,著重論述家鄉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包含諸多要素,經濟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是主要的組成成分,容不得半點疏忽。家鄉經濟,歷來是經濟發展的重點,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根基,是民族振興的根本。基於此,我們在實地調查、鄉村走訪、廣集一手資料的前提下,冒昧地寫下該篇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在家鄉》的文章,供大眾查閱、參考。限於時間,囿於寫作水平,資料收集不全,文章必然大有紕漏,望閱者批評指正,吾當深表謝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在家鄉》(下文簡稱為《經濟在家鄉》)主要從四個方面論述家鄉經濟的巨大變化。不可否認,家鄉經濟具有蓬勃的發展生機,較比城鎮經濟,發展勢頭更猛,提升空間更大。家鄉經濟的飛速發展,每位家鄉人都有切身體會,也都有目共睹,本文會著重論述此點。
另外,經濟的發展必然有其內在原因,發展的結果往往是多種原因的綜合產物,值得也很有必要深入探討。一旦我們追本溯源,找到經濟賴以發展的原則,或許可以推而廣之,造福於其他區域的經濟發展。這是從我國大局觀發展經濟的必由之路,理應深思。
上文提及,發展會帶來副作用,經濟發展也難以避免,甚至帶來的創傷更大,更難根治、清除。在鄉村,環境污染開始蔓延,治理力度還很不夠,鄉鎮企業排污肆無忌憚,毫無綠色發展理念。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入清潔的河流,導致水禽害病,危及人類健康。細微顆粒物侵入人體肺部,導致人心惶惶,怨聲載道,怎能不憂,怎能不思!
正面而言,令人喜聞樂見的經濟發展,也不斷地造福於人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決了人民最基本的溫飽,子女教育問題得以改善,追求富裕也成為了人們的主旋律。日益顯現的經濟效益給人們生活增添了無數精彩。接下正文將從上述四個方面深入談論,細緻剖析,結合實際情況,基於多方資料,以務實嚴謹的態度陳述實情。
一、家鄉經濟的飛速發展
十一中三屆全會以來,國家大力扶持鄉村建設,經過幾十載的創新發展,家鄉經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成了鄉村百姓的熱門辭彙,不斷口頭相傳,體現出了鄉村經濟的勃勃生機。
(一)十年前的家鄉經濟和生活面貌
回想十年前的家鄉經濟,民生凋敝,物質稀缺。社會福利亟待完善,教育設施得不到滿足,醫療設施匱乏,人民生活質量有待提高。
循著記憶的蹤跡,曾記否,當時出行極不便利,進城可謂艱難重重。一條大河,擋住了無數腳步,橋樑建築急需,給出行留下了重重障礙。鄉村生活面貌總體穩步向好,民風淳厚,鄰里關係和睦,互助互諒,往來密切。經濟發展較為落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有閑暇,三兩鄰里,樹蔭底下,你一言,我一語,歡聲笑語,一片祥和。此種情景,不再復現,實為缺憾,或許這就是發展經濟付出的「代價」。
(二)十年後的家鄉經濟和生活面貌
十年後的今天,較之以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進入信息化時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物質豐富,水陸空交通便利。穿梭兩座城市,橫跨兩國,數小時足矣。醫療設施不斷完善,社會福利具有很大保障,精神文化追求也有了新的沃土。信息獲取便利化,教育水平不可同日而語。
這是一個偉大的十年,中國進入了一個偉大的時代,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話語權與日俱增,國民旅居海外,時刻感受到強大祖國的庇護。十年來,公司林立,百花齊放,我國的巨頭公司在國際具有了非凡的影響力,不斷地發出中國聲音,打造中國品牌,弘揚中華文化。市場經濟的發展,拉動了內需,擴大了就業面,提升了就業率。給每一位國民打造了一個實現夢想的舞台。
我們應該無比慶幸,得遇這個偉大時代。鄉村面貌變化明顯,家家戶戶,衣食無憂,生活相對較為富裕。裝修「豪華」的房屋,非十年前所能比擬。經濟建設的發展,促進了交通的便利與信息傳遞的便捷。鄉村轎車普及,掌上電腦隨處可見,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上文提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沖淡了鄰里之間的關係,高大寬厚的圍牆阻絕了人際之間的交流,像一座森嚴的「宮殿」般,與世隔絕,互不往來。情感的缺失或許就是以此為開端。
二、家鄉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原因
家鄉經濟的發展必然得益於諸多推動力,尤其是市場經濟。共同發展的理念帶動了城鄉經濟同步發展。以下將從三個方面探討家鄉經濟得以發展的緣由:
(一)國家政策的扶持
近幾年,城鎮發展勢頭高漲,普遍向好,在拉動全國經濟的環節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這也得益於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無獨有偶,現今,城鎮發展進入了高速穩定期,國家調整政策方針,加大鄉村經濟的扶持,力爭鄉村經濟迎頭趕上城鎮經濟,助國家經濟實現進一步騰飛。以目前鄉村經濟的發展勢頭而言,完全有可能實現這一宏偉藍圖,甚至將獲得超越預期的成績。因此,國家政策的扶持是鄉村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源。
(二)人民的辛勤探索
習總書記曾說,人民是國家的智慧結晶,人民是勤勞的排頭兵,人民是祖國的堅實力量。此話一語道出了人民辛勤的特質,以及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的特殊角色。之前人民生活水平的落後與貧瘠,由多方面的原因限制和羈絆。現如今,許多當時不可解決的問題已被連根拔除,不再拖人民後退。當年的鄉村經濟的發展一度受到束縛,卻給了我們辛勤的人民極大地磨鍊,積蓄了精神上的力量。我們的人民,因為制度和社會環境等的制約,就好比蓄滿水的大壩,一旦決堤,必如奔流入海,力量恢弘而浩大。因此,人民的辛勤探索促進了家鄉經濟發展。
(三)社會的持續推動
時代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進而離不開城鄉的發展。反言之,社會發展了起來,必然對鄉村經濟的發展產生持續的推動作用。社會是個虛擬又實存的大背景、大環境,任誰忽視不得。近年,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社會呈現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各行業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尖,極大地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進一步良性地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從而在市場框架的法則下推動了鄉村經濟的發展。
三、家鄉經濟發展帶來的憂思
世界客觀規律表明,凡事必有兩面性。在某些情況下,兩面性的偏重程度又有所不同。家鄉經濟發展適於此規律,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留下一些隱患。在早期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領導人對此就有預見,但仍堅持走先發展後治理(解決)道路,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之舉。所幸,除了環境惡化比較嚴重外,並沒留下不可解決的問題。環境問題也並非不可逆轉。因此,其他的一些頑疾,正在逐步清除過程中。在此,簡要談論幾點鄉村經濟發展的隱患及病根。
(一)民俗風情淡化
民俗風情,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早些年,我們都曾體會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那些帶有濃重區域色彩的習俗,如今,愈行愈遠,引人憂思。一些帶有封建濃厚氣息的與時代不符的陋習的消亡,使人歡呼雀躍,也大快人心。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優良的傳統習俗因社會的進步而不見蹤影,未能傳承,實是文化瑰寶的丟失,引人扼腕痛惜。
(二)鄰里關係被院牆堵截
古時,院牆林立,是大戶人家的特徵,象徵著高社會地位,代表著財富。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百廢待興,基礎設施修建的同時,民房也經過重新規劃。修建的房屋,坐落整齊,煞是美觀。家家戶戶並立、直對,你來我往,極為便利。誰家碰到難事,第一時間便得以散遍全村,於是互相幫襯,鄰里關係自然親密和睦。另外,你家鬧喜事,我來走走場,歡天喜地。有了鮮美食物,也會互相吆喝著共分享,實為盛況。淳厚的民風,歷歷在目!往事如昨,如今已不復存在。現今,鄉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較為富裕的生活,於是出現了高大的院牆,成為橫亘在鄰里之間不可跨越的距離。
(三)物質化、攀比之風盛行
物質,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豐富。人們得到了基本的溫飽後,將趨向於對基礎物質的不滿足。這是人之常情,因為社會的發展需要物質消費的刺激和拉動。基於此,人們對物質的追求也無可厚非。但不可否認,人的慾念具有不可滿足的特徵,這山望著那山高,這是人類的劣根性。適度的物質追求對個人的發展大有裨益,對鄉村經濟的建設也有益處,但過猶不及。從鄉村經濟建設的發展過程中,發現許多不利於幸福人民生活的因素。其中對物質的過度追求,攀比之風盛行,功利化淡化人情關係,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此乃經濟建設一大毒瘤。
(四)家鄉環境的日益惡化
鄉村經濟建設發展,必須藉助某個載體。除了國家政策扶持及人民的辛勤探索,仍需建設經濟的強有力工具。現如今,時代主題鮮明,行業不斷細分,社會經濟保持著堅挺的發展態勢,於是催生出一系列各行各業的公私營企業。而城鎮人口密度大,房地面積極為有限,價格也居高不下,缺乏私營小企業發展的土壤。況且,國家政策支持一些小企業移居鄉村,促進鄉村經濟建設。於是乎,因為經濟建設的需要和農村的廣大市場,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工廠遍布大小鄉村。雖然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其中對環境的污染最為嚴重。為了節省成本,追求高利潤,許多小企業對排污並不進行處理,由此造成鄉村環境嚴重惡化。對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保護鄉村的青山綠水,此乃鄉村人民生活之根本,乃民生大計,不可不防。
四、家鄉經濟發展對人民的影響
上文曾提及,凡事必有兩面性,只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兩面性的偏重程度不同。上文談到鄉村經濟建設發展的破壞性,接下來談談它的效益性。物質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根本。基本的物質無法保障,必然引起社會的動蕩不安,不利於國家的穩定發展。鄉村經濟建設能夠扼殺這一風險,此乃鄉村經濟建設的最高意義之所在。
(一)基本衣食有保障
回想改革開放初期,最基本的物質生活無保障,人民常常食不果腹,風餐露宿。苦不堪言,談何幸福,何談個人追求。國家最偉大之處,在於解決人民溫飽問題,此乃社會秩序穩定之根本。這個問題的解決得益於鄉村經濟建設的發展。
(二)醫療水平大幅提高
健康,是人民最普遍關注的焦點。生存於世,沒有健康的體魄,談及其他,無異於緣木求魚,沒有絲毫意義。對鄉村人民而言,醫療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生存的命脈,不可謂不重要!城鎮醫療較之鄉村,具有先天的優勢,得益於高度發展的城鎮經濟建設。因此,迫切提高鄉村醫療設施建設的最好方式之一,即發展鄉村經濟建設,兩者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因此,發展鄉村經濟建設的福祉之一,即提高了醫療建設水平。
(三)人民生活便利化
生活便利化是一種較高層次的需求。是在處理人民基本溫飽問題,解決醫療設施不足的情況下,之後的更高層次的需求。生活便利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交通和信息傳遞便利。
一個高度發展的城市的最主要特徵是交通的便利。交通是經濟發展的掣肘,經濟的發展又會促進交通設施的建立,前者是後者的產物,後者能夠制約前者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信息傳遞是指跨越空間的限制。古時,飛鴿傳書是最便捷的傳遞信息方式,但是傳送的信息具有不及時性和遺失的風險。而後,快騎傳書得以發展,但也防控不了這個風險。信息化時代,這些信息不通暢的難題得到了很好解決,此點也是衡量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指標,兩者也具有一定的因果關係。因此,經濟建設的發展促進了鄉村信息便利化。
(四)義務教育普及化
自古以來,教育就被提升為國家戰略層次,培育優秀的人才是國家強盛的根本。現代社會,對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甚。任何競爭,都離不開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是教育的第一使命。管中窺豹,教育對一個民族的振興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經濟不發達時期,我國的教育水平令人堪憂,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教育方面,並有愈演愈烈之勢,不可不憂!
基礎教育的完善,高等教育的推進是我國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近幾年,國家在教育建設領域傾注了大量精力,投入了巨額資金,取得的成績也令人可喜。現在不難理解,為何鄉村經濟建設能夠普及義務教育了。
以上是本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在家鄉》的論述,主要對四個方面著重說明:家鄉面貌的改變,家鄉經濟得以建設的深層次原因,家鄉經濟建設的兩面性。
我們的家鄉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於科學事實的原則,文中談了一些經濟建設對家鄉的破壞,但家鄉變化的益處遠遠大於破壞性,這是每一位家鄉人深有體會的事實。
最後,祝福我們的家鄉在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帶動下,人民生活幸福,家園生態文明,鄰里和諧互助,親友情真意切。
願我們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這篇文章篇幅可能比較長,小荒也費了不少心思,如果覺得有點道理,留下你們的寶貴一贊喔。。。
推薦閱讀:
※經濟意識形態的必然改變
※中國的順差拉動已成為歷史?
※高善文: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了修昔底德陷阱
※日媒稱中國如動用經濟武器日本損失將更大
※《管心學》--第二章:律人(宏觀、微觀)
TAG: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