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表情、思維和行為特徵識別抑鬱
來源:精神科專家苗國棟
有許多精神病學教科書和精神科專家都詳盡地描述了抑鬱症的臨床表現,但對於多數醫生甚至是患者家屬而言,往往只留意了典型的癥狀,對一些未被教科書或專家們強調的表現往往視若無睹。基於我的臨床觀察,列出如下三方面容易被忽視的癥狀,以期引起臨床工作者,或者是患者家屬的理解與重視,使大家更容易識別出抑鬱癥狀。
表情:眼無神采、面無笑容、語無笑聲
有人云:「若無煩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可見,人無煩惱,就會快樂。一般而言,如果一個人生活工作順遂,家庭關係和睦,他的情緒就應該是正常的,或者是愉悅的。他的眼睛應該是神采熠熠、目光炯炯,表情應該是自然放鬆、微有笑意,還可能時不時喜上眉梢、頻頻微笑,甚至發出爽朗的笑聲。反之,如果一個人無論是生活境遇真有難處,還是無端生出諸多煩惱,都算是心有煩憂。此時,他因心存戚戚,就會眼睛無光,或眼神迷離,滿面愁容,至少是不苟言笑,即或有曇花一現的笑容,也多是轉瞬即逝,或是一臉苦笑。所以,人的表情是內心情緒體驗的外在反映。若一個人有了抑鬱,必然在面部表情上有相應的反映,表現出眼神飄忽,笑容減少乃至消失,極少有心情舒暢的笑容,再沒有過爽朗的笑聲。
思維:總是倒霉、頻頻受氣、時常「可憐」
一般而言,如果一個人諸事如意,情緒良好、心情愉悅,就會對自身狀態和生存環境有信心,對自己和環境有滿意的評價,對他人也有足夠的善意和信任。這樣的狀態是可以通過其思維內容得到反映的。若一個人情緒不良,尤其是有持續的情緒低落,就必然對自身狀態和生存環境出現有偏倚、錯誤的認知和評價,這樣的認知與評價也可以通過其思維內容反映出來。一方面,他們對自身狀態的認知是消極、悲觀的,我將這樣的認知稱為「倒霉蛋」性質的認知,即他會不知不覺或有意無意地把即將發生於自己身上所有事件都預斷為最壞結局。甚至可以誇張地說,他們隱約中是相信他們走的是「喝涼水都會塞牙」的倒霉運。他們健康時疑神疑鬼,總懷疑或擔心自己會患上「不治之症」。而一旦身體不適,就預斷患癌,牙齦出血,也預測出逃不過患白血病的噩運。另一方面,他們對其周圍環境的人與事也持悲觀、消極的認知和判斷,我將這種認知稱為「可憐蟲」或「受氣包」性質的認知。他們總是先入為主地判斷他人對其有鄙夷之心、蔑視之態,也總是尋找支持其推斷的證據或信息,直至堅信他人對其不懷好意,進而發展為典型的被害妄想。在他們眼裡,人人與其為敵,個個包藏禍心。有時,我會對有這樣認知模式的人調侃說,「你看你混得這人緣兒,世上連一個對你懷有善意的人都沒有,真可憐。」試想,若全世界都與一個人為敵,要麼就是這個人「十惡不赦」,要麼就是「洪洞縣裡無好人」,全世界別的人都是壞人,世上只剩下他一個好人。所以,「倒霉蛋」、「可憐蟲」心態反映的是悲觀、自卑的抑鬱性認知傾向,提示屬於抑鬱性的思維模式。
行為:行事保守、動輒認輸、常感無能
精神狀態的正常人在面對挑戰時,就會根據勝算幾何做出選擇。如果成功概率略大,就可能迎難而上,搏取勝利。反之,如果勝算機會渺茫,就不會輕舉妄動,尋找其他成功的機會。一般而言,即使處於困境,他們也不會輕易認輸或言敗,只要有一分可能,都會竭盡全力,以求獲勝。而處於抑鬱狀態的人,因缺乏敢打必勝的信心,平時總是刻意規避困難和挑戰,唯恐一招不慎、滿盤皆輸。我將這樣的現象概括為「輸不起」,即預測自己在任何博弈中都是敗局已定,根本不會應戰,或者略見敗象就落荒而逃。此時,他們會感到自己的無能和無奈,但往往會推諉責任,以避免承擔責任、受到批評和指責。可以這樣說,在行為特徵方面,他們從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或「迎難而上」,卻總是「知難而退」、「不戰而降」。
上述涉及表情、認知和行為方面的抑鬱表現,在一個人的抑鬱症達到符合診斷標準時,會非常嚴重或明顯。但因為此時抑鬱症的核心癥狀如「心境低落」、「興趣喪失」和「精力缺乏」已很突出,這些癥狀的診斷價值就不那麼重要,很可能被忽視。反之,若一個人在抑鬱症的表現未充分展示出來,或者整體功能狀態受抑鬱的影響尚不嚴重,病情未必符合診斷標準。此時若能及早發現上述癥狀,對於正確識別抑鬱症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推薦閱讀:
※多亮論八字命理的思維說明
※哲學小徑第五站:語言在哲學研究中的局限性
※新編《思維學》人的思維 2
※讀書人的思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想成功,就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