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等於教,富養不等於教養,可惜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養不等於教,富養不等於教養,可惜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拜託了冰箱》第三季請來了李湘和女兒王詩齡,節目中剛打開李湘家的冰箱,被冬蟲夏草海參燕窩等各種補品塞得滿滿的,據李湘自己爆料王詩齡一個月的伙食費是70000元人民幣而每個月的綜合花銷大概是650000元,王詩齡一年的花費可以買一棟別墅,這一數字一出來不僅節目嘉賓瞠目,熒屏下的眾多吃瓜網友更是炸開了鍋,這絕對是富養的典型啊。曾經有人質疑過李湘對王詩齡的富養太過土豪,結果李湘回應道自己只有這一個女兒,希望女兒長大後擁有美好的回憶。在節目中李湘對女孩要富養的觀點也是完全贊同,現實王詩齡也是大牌不離身,每次出現在眾人面前的她都是一副與其年齡極其不符的衣著華麗雍容富貴的模樣,她完全是被富養的典範。然而富養就真的等於有教養嗎?恐怕不盡然。

在《拜託了冰箱》第三季里同時和李湘王詩齡出現的嘉賓還有同樣憑藉《爸爸去哪兒》爆紅的沙溢安吉父子,在節目里,當沙溢家的冰箱打開的時候裡面有一盒草莓,主持人何炅問安吉能否將草莓給王詩齡吃,安吉痛快的答應了。可是當何炅把草莓端到王詩齡的面前時,王詩齡並沒有任何喜悅的表情,反倒湊到跟前用鼻子聞起來,視頻作證,真的不是喜愛的聞,是很挑剔的反應。此時沙溢的表情是個大寫的尷尬……何炅感覺到異樣哄著讓王詩齡拿了一顆在手上,王詩齡只是象徵性地嘗了一小口,之後再也沒有吃過。這種當面讓人尷尬的嫌棄真的不能算作多有教養,此時分外懷念我爸爸五的最愛Jasper,不讓人尷尬真是難得的好教養。

在《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里,王詩齡將喝不了的牛奶隨手扔在地上,被森碟小姐姐看到,森碟撿起來還告訴王詩齡說不要浪費還有很多人沒得喝。但是王詩齡不以為然,說自己喝不完還要把牛奶倒在地上,嚇得森碟急忙告訴她喝不完也不能浪費,但是王詩齡一直沒聽回到家裡還是要扔給森碟急的大哭。如果富養就意味著可以隨意的浪費資源,可以隨地亂扔雜物,那麼這樣的富養是失敗的,富養並不等於有教養,真正有教養的人會愛惜糧食,珍惜資源,自覺地維護公共衛生。

在某一檔綜藝節目中,因為有個小朋友說王詩齡有一點點胖,王詩齡立馬不高興,很委屈在現場大哭起來。媽媽李湘趕忙安慰女兒,在女兒不再哭了之後,李湘嚴肅地向提問的小朋友提出了意見,希望那個提問題的小朋友注意一下對王詩齡這樣胖娃娃的說話方式,不要那麼直接。不得不說這一幕和王詩齡嫌棄沙溢家草莓的場面真是異曲同工,相比之下安吉的教養和沙溢的表現真是要好上很多。如果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方式就是富養,因人而異的截然不同的為人處世方式就是富養的話,那這樣的富養真的沒法讓人不詬病,這不完全不是要養成小公主,這養成的只會是公主病,這種教養無疑是失敗的,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因為身份地位,外貌穿著而產生不同的對待方式,真正有教養的人會從內心深處尊重他人,接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把自己視為和他人一樣平等的人。

養不等於教,富養不等於教養,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養。之前網路上一句很流行的話叫「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行為主義早期的代表人物華生曾經說過給我一打嬰兒我會把他變成任何你希望變成的樣子。喜語見過這樣一個孩子小美,小美出身在生活殷實富裕的家庭,從小也是被富養長大的,但是她的教養卻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在她的家裡爸爸在外賺錢養家,對她的教育從不過問,只負責提供鈔票,而全職教養她的媽媽自身卻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小美的媽媽在單親家庭里長大,從小物質生活並不富足,於是媽媽當初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首選是物質條件豐富。當小美出生以後媽媽並不知道怎樣教養才是對的,於是將自己的童年期望全盤寄托在小美身上,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吃穿用住無一不是精品,全方位順從,可即便這樣小美卻並不領情,經常不開心,對人也不是很有禮貌,有用論至上,用得著的就殷勤相處用不著的就拒人千里,很少能看到這孩子發自內心的笑經常見到的是不順心時的大吵大鬧大哭大叫或者是漠然置之世外的一個人發獃。這顯然又是一個錯誤地將富養當成是教養的例子!

孩子並不是生而知之的,她的最初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直覺地來自於自己身邊最親近的父母,父母是怎樣的,她們會不自覺地模仿成怎樣。外面的世界對於不諳世事的孩子來說是未知的,人對未知的世界總是渴望和充滿嚮往的,而當孩子到達這個未知的世界的時候,他們會條件反射地自覺地通過小時候從大人身上學習到的並不完善的世界觀來看世界,模仿著大人的言行舉止來對待這個新鮮的世界。

2004年傑出心理學終身貢獻獎的獲得者,曾任美國心理學會會長,斯坦福大學的教授的班杜拉曾經提出過觀察學習的概念,即人們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習得知識,他的社會學習論則對這一概念做了具體的闡述「人通過選擇觀察的榜樣,把觀察到的信息存儲到記憶中里,在腦海中模仿和重現之前的觀察,積累出足夠的動機做出學習的行為」。按照班杜拉的理論,你對孩子做出了什麼樣的榜樣,孩子都會記得,並且還會通過觀察你的一言一行將這些言行舉止反應到現實生活中來,所以正面的引導很重要,教比養更重要,做個真正有教養的人就要父母從自身的每一個細微的舉動開始。

跟父母們小時候生活的時代不同,現在的孩子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已經極為豐富的大環境下,大多數人不存在於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更多的人面臨的問題是選擇一個怎樣的方式去養。最近經常在微博或者朋友圈裡看到一些中醫大夫對孩子家長的忠告,好一些孩子咳嗽嘔吐等問題的出現是家長不懂得控制飲食給孩子吃的太多太營養了導致的,這讓人不禁想起一句老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富養精養也是需要有一個度的。

積極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過一個快樂方程式:快樂=快樂起始點+生活條件+自發性活動,快樂的起始點是由基因決定的,指每個人能天生感受快樂的程度,據估計快樂起始點的影響力可達到40%;自發性活動是指生命中我們為自己安排的活動,完全由個人的自由意志決定,影響力達到40%;而平時生活中家長們最為在意的物質條件的影響力卻只佔到了20%,儘管人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改善提高孩子的生活條件上,但事實上這對孩子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塞利格曼的研究表明,物質慾望越高的人越不快樂,包括教育程度都與快樂毫無關係。

所以所謂的富養並不是教養孩子的唯一正確的打開方式,87000元人民幣的Tiffany毛線球織成的毛衣和批發市場5元一團的毛線球織的毛衣在禦寒功能上並沒有明顯差異,26000元人民幣的LV手提袋和我們搬家時用的十塊錢一個的尼龍編織袋也只是差了一個LOGO而已,4100元人民幣的CHANEL果凍鞋和我們小時候穿過的25元的塑料涼鞋不捂腳的效果是一樣的,孩子們只知道天涼了要加衣服,餓了要吃東西,所有附加的價值都是家長們灌輸給孩子們的,真正在意那些LOGO的是家長並不是孩子們。不管窮養富養都比不上家長言傳身教的教養,別讓物質蒙蔽了雙眼將教和養本末倒置才是養兒育女的中心實質。

推薦閱讀:

陪孩子一起長大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功課
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專註力培養的第一個階段——探索與專註力:2歲
亂來大濕兄|個人規劃中處理與子女關係的幾點建議?
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孩子遵守規則,爸媽必須也得按規則行事、不犯規

TAG:教養 | 素養 | 親子教育 |